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word版)
(完整word版)江苏高考语文加试题《红楼梦》专题练习

《红楼梦》阅读检测题一、根据小说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50分)1.“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被打死的小乡绅之子叫,凶手是诨名叫“呆霸王”的。
案子中被拐卖的丫头是住在葫芦庙旁的的女儿,即后来跟着林黛玉学诗的。
2.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闻到的奇香叫,饮的仙茶叫______ ,品的酒叫________ ,听的歌曲名叫____________。
3.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所见到的对联是:“,。
”转入“孽海情天”宫门时,又见到一副对联:“,;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4.列入“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是、、、、、、、、、、、。
5.“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上的一则判词,这则判词暗指的命运,其中“两地生孤木”又寓指薛蟠之妻。
列入“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是、。
6.“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悲金悼玉”指、。
7.“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
”是鲁迅先生对《红楼梦》中(人物)的评论。
8.“这位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
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
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
”这是周瑞家的对刘姥姥说的话,其中的“这位姑娘”指。
9.元妃省亲,将“有凤来仪”赐名,后住在此处;“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即名曰“”,后住在此处;“蘅芷清芬”赐名曰“”,后住在此处;“杏帘在望”赐名曰“浣葛山庄”,又因黛玉的诗,改“浣葛山庄”为,后住在此处。
10.结社、赏花、吟唱是清代都门特别盛行的社会风气,大观园的公子小姐当然不会例外。
由建议发起成立了“海棠诗社”,自荐掌坛。
诗社成员都有“雅号”。
其中:“稻香老农”是,叫“蕉下客”,黛玉叫“”,薛宝钗叫“”,宝玉叫“”,迎春叫“”,叫“藕榭”。
二、根据判词和曲子词填写对应人物:(6+4=10分)11.下列内容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些女子的命运。
2012年各地高考作文题(详细版)

一、全国课标卷:材料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
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
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全国大纲卷:材料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
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
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北京卷:材料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
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
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汇编

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 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 两者的异同。(4分)
• 1.答:“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 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 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 2.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 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 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 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 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
5、【2012天津卷 14】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 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 分)
【答案】(1)(4分)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 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 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 廉的形象。 (2)(4分)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 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 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 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 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
2012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考试题库(完整版)_图文

2012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考试题库(完整版)_图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寂寥(liáo)雾霾(mái)瞋(chēng)目潜(qián)移默化B.氛(fēn)围吝啬(sa)熹(xī)微束(shù)之高阁C.发酵(jiào)徘徊(huái)滂(pāng)沱叱咤(chà)风云D.模(mó)板怯(qia)懦签(qiān)署断壁颓垣(yuán)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亲和力声名鹊起闹别(bia)扭称(chēng)心如意B.倒胃口皇天后土瞭(liǎo)望哨金蝉脱壳(qiào)C.哈蜜瓜明眸皓齿撑(chēng)场面姹(chà)紫嫣红D.敞篷车异彩纷呈差(chà)不多白雪皑皑(ái)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真谛睿智勤能补拙夙兴夜寐B.甘霖磨砺积腋成裘蔚为大观C.宵汉崔嵬中流砥柱沧海桑田D.韬略谙熟飒爽英姿风弛电掣5、下面的文字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3分)①某科学研究所后院有座坟,②坟前竖着一块纪念碑,③碑上用中英文镌刻着“谨纪念为生命科学研究而献身的实验动物”的铭文。
④善待实验动物的尊严,是科学工作者的责任。
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附加题)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满分总200分)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舟楫./ 编辑.道观./ 冠.名权濒.临/ 彬彬..有礼B. 蹒跚./ 珊.瑚嫁.接/ 度假.村布帛./ 并行不悖.C. 慑.服/ 拍摄.昭.示/ 软着.陆荒诞./ 肆无忌惮.D. 忏.悔/ 阡.陌储.蓄/ 处.方药复辟./ 刚愎.自用2.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
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
A. 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 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 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 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
(4分)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
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
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 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
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4. 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
(5分)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2012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江苏卷)答案解析版2012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江苏卷)答案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A.舟楫/编辑道观/冠名权濒临/彬彬有礼B.蹒跚/珊瑚嫁接/度假村布帛/并行不悖C.慑服/拍摄昭示/软着陆荒诞/肆无忌惮D.忏悔/阡陌储蓄/处方药复辟/刚愎自用答案:A[解析]B项“帛(bó)”与“悖(bèi)”读音不同,C项“昭(zhāo)”与“着(zhuó)”读音不同,D项“忏(chàn)”与“阡(qiān)”读音不同。
[评点]从考查的内容上看,有形近字(共四组)、同音字(共八组),而且以同音字考查为主导,这是比较少见的,这也体现了命题人的胆识;在读音不相同的选项中只设一组读音不同,做到了命题的规范,也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因而一上来就给考生坚定了信心。
但是,同音字考查过多,并且同音字除了同音之外之间再没有其他任何联系,比如“嫁”与“假”,“帛”与“悖”,“昭”与“着”,等,并组考查根本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给人的感觉好像只是两个同音字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已,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对人才选拔性的考查。
所以从此题内容上说,命题有些低幼化,也间接地帮扶了不愿识记的当代中学生,而且还“促进”了当代中学生识记能力逐步退化的倾向。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和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____。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____。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
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____。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答案:C[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2012年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答案】A【解析】B项“帛(bó)”与“悖(bèi)”读音不同,C项“昭(zhāo)”与“着(zhuó)”读音不同,D 项“忏(chàn)”与“阡(qiān)”读音不同。
2.【答案】C【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3.【答案】人们的活动要懂得自然生态规律,不能为了享受而破坏自然。
【解析】在答此题的时候要注意由点到面的思维。
意思对即可。
【考点】“听”的能力。
4.【答案】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题,漫画的意图很明显,并不隐晦,意思对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5.【答案】B【解析】益:动词,扩充,增强。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6.【答案】D【解析】①讲的是涣少时的事,还未为官;②是说涣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体现的是涣为人性格,不能体现为官公正;④说的是涣爱惜人才。
7.【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C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8.【答案】(1)(王蒙正)知道您贤能,违背自己的意愿(或降低自己骄横的态度)拿礼节对待您,并把全郡的治事交付给您。
(2)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也可译为“谏官”或“只说不做的官员”)贤能啊!(3)你们的才能比不上别人,姑且效仿(或译为“学习”)我很少过错,也是可以的。
【解析】(1)注意关键点:“屈意”“礼”“委”。
(2)注意关键点:“以”“此”“于”。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经典版)

江苏省高考语文历年真题及答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 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 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 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2005—2012江苏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

2005—2012江苏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整理:万里2005年高考语文(江苏卷)逐题详解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逐题详解淮安市楚州中学沈雷 5922301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
第一卷从第1页至第5页,第二卷从第5页至第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 (选择题共36分) 注意:1.答第一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
2.第一卷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眩晕舷梯炫耀武力改弦更张B.羡慕募捐幕天席地蓦然回首C.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D.舟楫逻辑开门揖盗缉拿归案答:C(A xuàn xián xuàn xiánBmù mù mù mò C全读piāo D jí ji yī jī)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后,这一地区箭拔弩张的局势才得以缓和,冲突双方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
B.没有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就贸然作判断下结论,那么,这种判断和结论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C.在竞选过程中,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拢络人心从而赢得选票的做法,是非常可耻的。
D.事故发生后,他迅速赶赴现场坐阵指挥,直到被困井下的矿工全都脱离危险才离开。
答:B(A 箭——剑 C拢——笼 D 阵——镇)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语文配套文档:现代文阅读 高频考点5 探究小说的丰富意蕴 Word版含答案.doc

高频考点五远近高低各不同——探究小说的丰富意蕴1.(2011·山东)《审丑》(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三“5年高考”部分)“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②“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等),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④小臭儿不孝(或“忘恩负义”),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解析分析小说标题的丰富意蕴,要紧扣文本,把握小说基本情节,认真揣摩作者创作意图。
2.(2012·江苏)《邮差先生》(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二“5年高考”部分)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的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
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
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对表现小说内容的作用。
要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这一关键点。
内容包括人物、事件、主题等。
1.《考试说明》对小说探究有何要求?如何理解这一要求?答案同散文探究部分。
2.高考小说探究题命题有何特点?答案探究题是直接体现新课改理念的试题,其题目设计,以为考生提供多角度思考平台为基准。
小说探究题是小说阅读的压轴题,其立意强调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对小说的某个疑难问题或某个要素(如主题)进行深度或广度的探究;或者能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联系现实、调动积累作一定程度的再发现再创造。
2o22江苏省高考语文成语

2o22江苏省高考语文成语
1、安步当车:从容地步行,就当乘车一般。
2、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3、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4、百无聊赖:指生活中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感觉什么都没有意思。
5、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6、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动。
里:内部。
指学习要切实。
形容言论或文章说理透彻、深刻。
7、别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
现形容贫穷。
8、不耻下问: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9、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10、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11、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
12、不刊之论:不可改易的言论。
13、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14、不求闻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江苏省近年高考语文阅读类文本题及答案

江苏省2004-2012年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专题(2012年江苏卷)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邮差先生师陀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
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
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
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的是各种各样的信。
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它们最多的大概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他在空旷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着,一面想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
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
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
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
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于是敲门。
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
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
她出来的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
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
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
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卷及答案(包含附加题)

语文Ⅰ试题一㊁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舟楫㊃/编辑∙ 道观㊃/冠㊃名权 濒㊃临/彬㊃彬有礼B.蹒跚㊃/珊㊃瑚 嫁㊃接/度假㊃村 布帛㊃/并行不悖㊃C.慑㊃服/拍摄㊃ 昭㊃示/软着㊃陆 荒诞㊃/肆无忌惮㊃D.忏㊃悔/阡陌㊃ 储㊃蓄/处㊃方药 复辟㊃/刚愎㊃自用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 ▲ ㊂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 ▲ ㊂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㊁坐不改姓的好汉㊂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 ▲ ㊂A.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C.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D.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㊂(4分) 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㊂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 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㊂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㊂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4.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㊂(5分)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 ㊂二㊁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㊂伯父墓表苏 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㊂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㊂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㊂未几,移凤州司法㊂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㊂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㊂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㊂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㊂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㊂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㊃公㊂以太夫人忧去官㊂起为开封士曹㊂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㊂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㊂及公往,遂直其冤㊂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㊃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㊂通判阆州㊂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㊂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㊂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㊃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㊂选知祥符㊂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㊂公曰: 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㊂”宗素事权贵,诉于府㊂府为符县,公杖之㊂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㊂复一中贵人至曰: 必于法外与之㊂”公谓尹李绚曰: 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㊂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㊂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㊃命者,逐之,一府皆震㊂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 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㊂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 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㊂”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 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㊂出游于途,行中规矩㊂入居室,无惰容㊂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㊂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㊂”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㊂(选自‘苏辙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㊃正㊃确㊃的一项是(3分)A.蒙正败,士以此多㊃公多:称赞B.府当市民马以益㊃骑士益:有利C.公复以循吏许㊃之许:期望D.杖矫㊃命者,逐之矫:假传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㊃正㊃确㊃的一项是(3分)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㊂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㊂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㊂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㊂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㊂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㊂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㊂(10分)(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㊂(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㊂三㊁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㊂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㊂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㊂摇曳碧云斜㊂(1)词中 恨极在天涯”的 恨”是指什么?(2分)(2)词中三㊁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㊂(4分)(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㊂(4分)四㊁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㊂(1) ▲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㊂(荀子‘劝学“)(2)剑阁峥嵘而崔嵬, ▲ , ▲ ㊂(李白‘蜀道难“)(3) ▲ ,百年多病独登台㊂(杜甫‘登高“)(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 ▲ ㊂(韩愈‘师说“)(5)使天下之人, ▲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㊂(杜牧‘阿房宫赋“)(6)此情可待成追忆, ▲ ㊂(李商隐‘锦瑟“)(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 ▲ ?(‘论语㊃学而“)五㊁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㊂邮差先生师 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㊂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㊁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㊂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㊂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㊂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㊂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 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㊂① 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 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㊂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㊂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㊂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 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㊂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㊂邮差先生敲门㊂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㊂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㊂他有时候要等好久㊂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㊂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㊂干什么的?”老太太问㊂邮差先生告诉她: 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㊂”老太太没有图章㊂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㊂这里头也许有钱㊂”有多少?”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㊂”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㊂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㊂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㊂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㊂②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 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㊂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㊂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 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㊂”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㊂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㊁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㊂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 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㊂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一九四二年二月1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㊂(4分)1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㊂(6分)13. 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㊂(4分)1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㊂(6分)六㊁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㊂笑的价值[英]伍尔芙 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㊂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㊂一只狗,躺卧在炉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㊂然而,假如它放声大笑呢?假如,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摇尾吐舌,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咯咯的笑声 咧着大嘴笑 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那样,你的反应一定是惊惧和恐怖㊂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㊂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难以说清㊂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㊂喜剧则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件 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们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㊂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㊂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㊂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㊂财富㊁地位㊁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㊂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㊂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㊂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㊂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㊂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㊂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㊂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㊁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庆典;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㊂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的了㊂(杨静远译,有删改)15.文章中 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㊂(6分)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㊂(6分)17.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 笑的价值”有什么作用?(6分)七㊁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㊂(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㊂(艾青)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㊂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㊂(罗曼㊃罗兰)请以 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㊂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㊂语文Ⅰ试题参考答案一㊁语言文字运用(15分)1.A2.C3.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㊂4.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㊂二㊁文言文阅读(19分)5.B6.D7.C(2)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3)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㊂三㊁古诗词鉴赏(10分)9.(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㊂(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㊂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㊂(3)借景抒情㊂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㊂四㊁名句名篇默写(8分)10.(1)积善成德 (2)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3)万里悲秋常作客(4)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不敢言而敢怒(6)只是当时已惘然(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五㊁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11.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㊂12.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㊂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㊂13.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心情;写 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㊂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㊂14.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的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㊂六㊁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15.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来面目㊂16.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㊂17.人们通常认为悲伤是更可贵的情感,但作者对这一看法持否定态度㊂这段话反证了笑更难做到也更可贵㊂七㊁作文(70分)18.略语文Ⅱ(附加题)一㊁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㊂(10分)19.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㊂(限6处)(6分)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㊂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㊂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㊂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㊂(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20.萧统主持编纂的诗文总集是什么?(2分)21.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作者敬慕陶渊明的原因,不超过10个字㊂(2分)二㊁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㊃正㊃确㊃的㊃两㊃项㊃是(5分)A.‘三国演义“中,曹操年轻的时候,有人预言他能够安定天下;许劭却说他是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后没有恼怒,反而大喜㊂B.‘雷雨“中的梅侍萍在二十七年后又一次来到了周公馆,当年的周朴园为了迎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蘩漪,赶走了她和刚出生三天的婴儿㊂C.‘欧也妮㊃葛朗台“中欧也妮请求临终的父亲祝福自己,父亲却要求她好好照看一切,到那边”向他交账㊂这个情节入木三分地刻画出老葛朗台的守财奴形象㊂D.‘边城“中的船总顺顺有两个儿子,其中的天保大老美丽得很,茶峒人拙于赞扬这种美丽,便为他取个诨名叫 岳云”㊂E.‘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晦气到家了,就连船帆都像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帜㊂不过,他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一位向 限度”挑战的强者㊂23.简答题(10分)(1) 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㊂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㊂”这首诗末两句写了‘红楼梦“中哪两件事?前一件事发生在大观园中什么地方?(4分) (2)鲁迅的‘药“中,花白胡子等人说夏瑜 发了疯了”;夏四奶奶大声说道: 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 ”请简要分析他们对于夏瑜态度的异同㊂(6分)三㊁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铺排典故虽然不是中国旧诗先天不足而带来的胎里病,但是从它的历史看来,可以说是它后天失调而经常发作的老㊃毛㊃病㊃㊂从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必需品,贺喜吊丧,迎来送往,都用得着㊂就是一位大诗人也未必有那许多真实的情感和新鲜的思想来满足 应酬”㊁ 应景”的需要,于是不得不 为文而造情”,甚至以 文”代 情”,偷懒取巧,罗列些典故来敷衍搪塞㊂在旧社会里,政治的压迫和礼教的束缚剥夺了诗人把某些思想和情感坦白抒写的自由㊂譬如他对国事朝局的愤慨㊁在恋爱生活里的感受,常常得绕个弯,借古典来传述;明明是时事,偏说 咏史”,明明是新愁,偏说 古意”,甚至还利用 香草美人”的传统,借 古意”的形式来起 咏史”的作用,更害得读者猜测个不休㊂还有艺术上的原因,诗人要使语言有色泽㊁增添深度㊁富于暗示力,好去引得读者对诗的内容作更多的寻味,就用些典故,仿佛屋子里安放些曲屏小几,陈设些古玩书画㊂不过,对一切点缀品的爱好都很容易弄到反㊃客㊃为㊃主㊃,好好一个家陈列得像古董铺子兼寄售商店㊂(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有删改)24.文中所说中国旧诗 老毛病”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㊂(6分)25.请具体解释 反客为主”在文中的意思㊂(3分)26.请结合材料,从艺术上分析辛弃疾‘永遇乐㊃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的效果㊂(6分)语文Ⅱ(附加题)参考答案一㊁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㊂(10分)19.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20.‘文选“(或‘昭明文选“)21.文章不群,大贤笃志㊂(前一点也可答 辞采精拔”,后一点也可答 与道污隆”㊂)二㊁名著阅读题(15分)22.BD23.(1)黛玉辞世 宝玉㊁宝钗成亲 潇湘馆(2)同:都认为革命有罪㊂异:看客们嘲笑愤怒,夏四奶奶痛苦伤心㊂三㊁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24.古代诗人为应酬滥用典故;政治压迫和礼教束缚迫使诗人不能自由抒情,不得不用典故;诗人为追求艺术感染力而过度用典㊂25.客,指典故;主,指作者要表达的内容㊂ 反客为主”,指的是多用典故反而影响了内容的表达㊂26.这首词的用典形成了特殊的艺术效果㊂(就增加内容深度㊁使语言富有暗示力㊁引导读者深入品味等方面谈看法,且能正确举例) 这首词用典过多,减弱了艺术表现力㊂。
2012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012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江苏卷)命题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此处是2012年添加的内容),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从而有利于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二、考试能力要求高考语文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分值及答案分析

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题型及分值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七、文(70分)语文域(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评析【试卷评析】[语文]语用题有新题型,阅读题平易中有深度评析教师:李滔(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教研部主任)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平实中有变化,延续中见新意”。
“平实中有变化”,是指在试题选材,题型设置,考点安排,题干表述等方面以平实为主,稍有变化;“延续中见新意”,是指与2011年江苏卷相比,试卷的主客观题分布、题型、题量、赋分、卷长等大体上保持不变,但也不乏新意。
但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评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考查,跟往年一样,没有突破性进展。
一、语用题贴近生活,平易而灵动15分的“语言文字运用”题,难度不大,考题的素材大都来源于社会生活和语言生活,都比较灵动。
第一题语音题中的冠名权、储蓄、处方药、忏悔、度假村、布帛、软着陆等都是同学们在平时用语中容易读错的,只要学生能在生活中注意正确使用,应该不难。
第二题要求在空格中填入成语,这是今年的一个新题型。
“改名换姓与移花接木、大名鼎鼎与如雷贯耳、弄巧成拙与弄假成真”,其实,只要考生从情感色彩、适用对象﹑具体情境等方面区分它们的用法,就能选出正确答案。
二、阅读题选文精致,外秀而内美“阅读理解题”的四段选文,文言文选的是苏辙的《伯父墓表》,古诗选的是温庭筠的《梦江南》,论述类文本选的是伍尔芙的《笑的价值》,而文学类文本依然延续的是小说阅读,选的是师陀的《邮差先生》。
《伯父墓表》是苏辙为二伯父苏涣(1000—1062)写的一篇墓志铭。
主要是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
尽管命题者对其做了大量的删减,但篇幅还是显得长了些。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1978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备战2013高考1978-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012高考题】(2012全国大纲版)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颀.长(qí)悚.然(sù)彰善瘅.恶(dàn)韬光养晦.(huì)b. 人寰.(huán)攫.取(juã)寻瑕伺隙.(xì)啮.臂为盟(niâ)C.抵牾.(yǔ)横亘.(gân)造福桑梓.(zǐ)筋.疲力尽(jÿn)D.鞭挞.(tà)骨骼.(gã)辗.转反侧(niǎn)蜚.声中外(fýi)(2012北京卷)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A.辍笔谈笑风生间.(jiàn)或李代桃僵.(jiáng)B. 针灸仗义执言蹙.(chù)额毛骨悚.(sîng)然C. 蹂躏再接再励檄.(xí)文百舸.(gþ)争流D.垫付绿草如茵游说.(shuǐ)乳臭.(chîu)未干(2012重庆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执拗niù祛暑qū阿其所好ý吆五喝六hýB. 汤匙chí巷战xiang 久假不归jiǎ不揣冒昧chuǎiC. 鬓角bìn 蛇蝎jiã稗官野史bài 成绩斐然fþiD. 窗舷xuan 炽热 chi 浑浑噩噩hún 咄.咄逼人duō(2012天津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歆.(xin)羡懵(mþng)懂浸.(qÿn)润含英咀.(jǎ)华B.绮.(qǐ)丽着.(zháo)装崔嵬.(wãi)敷衍塞.(sâ)责C.岑.(cãn)寂手帕.(pà)飙.(biüo)升越俎代庖.(büo)D.杜撰.(zhuàn)骸.(hái)骨耸.(sǒng)立光阴荏苒.(rǎn)【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2012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2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舟楫/编辑道观/冠名权濒临/彬彬有礼B.蹒跚/珊瑚嫁接/度假村布帛/并行不悖C.慑服/拍摄昭示/软着陆荒诞/肆无忌惮D.忏悔/阡陌储蓄/处方药复辟/刚愎自用【考点】11:字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读音,解答这种题目要注意出题者设置的陷阱,许多形同的字,音不一定相同,靠平时记忆为主,实在不能辨别的可以用排除法.【解答】A项全部相同jíguàn bīnB项“帛(bó)”与“悖(bèi)”读音不同,其余相同,读shān jiàC项“昭(zhāo)”与“着(zhuó)”读音不同,其余相同,读shèdànD项“忏(chàn)”与“阡(qiān)”读音不同,其余相同,读chǔbì故选:A。
【点评】字音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辨识,而且是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2.(3分)在下面一段话括号中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
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考点】18:成语.【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
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解答】1.【改名换姓】改换了原来的姓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舟楫./编辑.道观./冠.名权濒.临/彬彬.有礼B.蹒跚./珊.瑚嫁.接/度假.村布帛./并行不悖.C.慑.服/拍摄.昭.示/软着.陆荒诞./肆无忌惮.D.忏.悔/阡.陌储.蓄/处.方药复辟./刚愎.自用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
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
(4分)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
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
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
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4.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
(5分)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 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
”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
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
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
包孝肃公拯见公, 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 则不孝大矣。
”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
出游于途,行中规矩。
入居室,无惰容。
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称赞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有利C.公复以循吏许.之许:期望D.杖矫.命者,逐之矫.:假传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A.①②⑥B.①③④C. ②④⑤D. ③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
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
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2)剑阁峥嵘而崔嵬, ▲ , ▲。
(李白《蜀道难》)(3) ▲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
(韩愈《师说》)(5)使天下之人, ▲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杜牧《阿房宫赋》)(6)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 ▲ ?(《论语•学而》)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邮差先生师陀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
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
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
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 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
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
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
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
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
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 ”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
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
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 ”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
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
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
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
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
②于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 ”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
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
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一九四二年二月1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
(4分)1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6分)1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4分)1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笑的价值[英]伍尔芙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
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
一只狗,躺卧在炉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
然而,假如它放声大笑呢?假如, 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尾吐舌,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咯咯的笑声———咧着大嘴笑———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那样,你的反应一定是惊惧和恐怖。
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
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难以说清。
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
喜剧则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件———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们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
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
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
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
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
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
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
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
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
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
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庆典;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