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重点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总结一、组织管理1.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岗位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方式。
常见的组织结构有功能型、分工型、矩阵型等。
组织结构的选择应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目标进行合理设计。
2.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企业内部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共同理念等。
良好的组织文化可以凝聚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3. 工作分配:合理的工作分配可以确保每个员工按照自己的专长和能力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4. 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对员工工作表现和贡献的评价。
通过绩效评估,可以激励员工,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
5. 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指通过奖励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激励机制可以包括薪资激励、晋升机会、培训发展等。
二、领导与决策1. 领导风格: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在管理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
常见的领导风格有民主型、权威型、教练型等。
不同的领导风格适用于不同的情境和员工需求。
2. 决策过程:决策过程是指领导者在面对问题时所采取的决策步骤和方法。
常见的决策方法有个人决策、集体决策、顾问决策等。
决策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结果。
3. 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提高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效果,增强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4. 领导力发展:领导力是指领导者所具备的影响他人的能力。
领导者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领导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能力,进而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5. 变革管理:变革管理是指在组织中引入变革时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变革管理需要考虑到组织内外环境的因素,合理安排变革步骤和资源,以实现变革的目标。
三、市场营销1. 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指对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进行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市场调研,企业可以了解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和计划。
2. 品牌管理:品牌管理是指通过品牌策略和营销手段来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品牌形象。
优秀的品牌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大全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大全一、管理学概述1.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流派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二、组织管理1.组织的定义和特征2.组织的结构和设计3.权力与权威4.职权和职责5.组织文化和组织氛围6.决策与沟通三、领导与管理1.领导与管理的定义和区别2.领导的特征和类型3.领导风格和领导能力4.领导行为和领导力量5.领导与激励6.领导与团队建设四、人力资源管理1.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功能2.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员招聘3.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4.培训与发展5.组织与职业发展6.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问题五、战略管理1.战略管理的概念和内容2.企业竞争战略和市场定位3.资源配置和利益协调4.组织学习和创新5.战略执行和控制6.风险管理和变革管理六、营销管理1.营销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过程2.市场定位和目标市场选择3.产品策略和品牌管理4.价格策略和定价决策5.渠道管理和销售管理6.促销和客户关系管理七、财务管理1.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职能2.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3.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4.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5.资金管理和利润管理6.风险管理和企业价值评估八、项目管理1.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特点2.项目的组织与计划3.项目的实施和控制4.项目的阶段和风险管理5.项目的终结和成果评估6.项目管理的软件和工具九、生产与运营管理1.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定义和目标2.产能与产量管理3.生产布局和工艺布局4.供应链管理和供应商选择5.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6.创新与持续改善十、国际管理1.国际管理的特点和挑战2.跨国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3.跨文化管理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4.国际市场营销和品牌管理5.国际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6.国际合作与竞争策略。
管理学原理重点
1.经济环境;2.政治和法律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4.科技环境;5.全球化环境。。.
具体环境
顾客、供应商、竞争力、其他因素。
环境的不确定性
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环境组织划分的四种状况
1.简单稳定的情况;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要是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4.施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里革命”;6.把计划只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7.实行只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这个学派的依据是,既然管理就是让别人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群体行为学派
但它关心的主要是一定群体中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它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要解决管理问题,只分析社会合作系统是不够的,还必须分析研究技术系统对于社会系统的影响,以及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灵活性原理
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危险性就越小。
改变航道原理
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
目标的含义
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带到的预期效果。
目标的性质
1.目标可以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2.目标的纵向性;3.目标的网络化;4.目标的多样性;5.目标的时间性;6.目标的可考核性。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一) 管理与管理学1。
识记:(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 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 领会:(1)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
(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
(3)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
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
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
(4)管理者的角色:(P7)A、人际角色: a代表人 b 领导者c联络者;B、信息角色:b传播者a监督人c发言人;C、决策角色:a企业家b冲突管理者c资源分配者d谈判者(5) 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识记:(1)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
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2)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3)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管理学原理重点
1、管理的定义、计划的定义、组织的定义、控制的定义。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对组织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进行协调与配置以最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事先确定组织的目标并确定为事先目标所需要的资源配置方式和行动方式。
组织是对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协调与配置的过程。
控制是为了确保实际行动在计划的轨道上运行所采取的监控与调整行动。
管理的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低层管理者。
管理者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主要有概念技能、技术技能和人际关系技能,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最重要的技能是概念技能,对于低层管理者而言,最重要的技能是技术技能。
2、管理理论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管理的产生,创始人为泰勒。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效率。
科学管理内容主要有5点,见课件。
2、韦伯提出“新型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即官僚制,其主要观点有5点,见课件。
法约尔的14条基本管理原则要熟悉。
20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了人际关系学派,其创始人为梅奥,在《工业文明中的的人的问题》一书中提出3个观点:组织中的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二十复杂的社会人;组织中村子非正式组织;新型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
(或者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3、决策的定义:决策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利用机会,产生并评估各种备选方案以选择最好的方案的过程。
西蒙是现代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提出“管理就是决策”,并以决策的“满意原则”颠覆了古典决策理论的“最优化原则”。
古典决策理论强调“最优化“原则,即认为需要找到最好的方案解决问题,但是现代决策理论认为由于决策者能力有限、信息不充分以及决策过程中受到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干扰,无法找到最优方案,因此提出应该以满意的原则代替最优的原则。
决策的过程是:首先确认并诊断问题,明确目标、产生备选方案、筛选备选方案、实施方案、评估实施效果。
如何有效管理群体决策:群体决策的优势和劣势、管理群体决策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合适的领导类型、产生建设性冲突以及使用群体决策技术。
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2)有一致认可的目标。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的责任(德鲁克)管理一个组织,即确定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管理管理者,即管理者要培训下属,并运用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管理工作和工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法约尔提出)管理的层次: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3、为什么书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1)管理是一门科学,目前管理知识已经成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2)管理也是一门艺术。
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即管理活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具有灵活性;(3)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建立在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之上。
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难以取得有效成果;(4)靠背诵管理原理和原则,忽视实际情况,缺乏创造性,其管理活动也会是无效的。
4、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管理的两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即管理是有效组织劳动所必需的)和目的性(即管理反映了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的目的)5、为什么要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1.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它反映的是其必要性和目的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在计划表现形式中,规定处理问题的例行方法、步骤的是程序。
3.计划工作的起点是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机会加以估计。
4.限定因素指的是妨碍目标实现的因素。
5.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德鲁克。
6.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
7.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8.利克特的管理模式认为,极有成就的管理者一般采用的管理方法是集体参与。
9.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10.将决策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所依据的分类标准是决策的依据。
11.主张把管理人员看成信息中心的管理学派是沟通中心学派。
12.运营预算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是销售预算。
13.传统的程序化决策技术中最普通和最为盛行的技术是惯例。
14.最能明白的显示出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主要只能活动的是计划。
15.人员配备的对象是全体人员。
16.新技术革命条件下组织竞争的重点是人才的竞争。
17.按企业规模划分,初级工业企业中领导人应拥有的最重要的能力是技术能力。
18.美国管理学家卡茨认为,一个主管人员至少应具有的三个基本技能是技术技能、人事技能、概念技能。
19.主管人员约是能够了解下属的需求和愿望,并给与满足,就越能够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之能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原理属于激励原理。
20.管理的基本特征是: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的任务、职能(各层管理者的基本职能和工作是相同的)与层次。
21.目标管理的局限性是: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的不够;没有把指导方针向拟定目标的各级管理人员讲清楚;目标难以确定;目标一般是短期的;不灵活的危险。
22.董事会的职能:受托管理;决策企业公司的目标;挑选总经理;核实计划与检查成果;批准预算;维持公司长期稳定;决定利润分配;检查计划与经营情况。
00054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2024版
00054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2024版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的基础课程,它系统地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2024年版管理学原理的重点整理。
1.管理的本质和特点:管理是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一系列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特点包括目标导向、系统性、创新性、复杂性和动态性。
2.管理的基本功能:规划:确定组织的目标和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和计划。
组织:配置和组织各种资源,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领导:激励和指导员工,使他们实现组织的目标。
控制:监控和评估实际绩效,纠正偏差,确保目标的实现。
3.管理的基本原则:协调一致原则:组织中各个部分应相互协调,追求整体最佳效果。
分权原则:将权力和责任下放到最低的有效层次。
全面性原则:管理应该全面关注组织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灵活性原则:管理应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内外部因素的要求。
效率原则:管理应该追求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大效益。
4.管理过程:计划:确定目标并设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案。
组织:分配资源和建立组织结构,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领导:激励和指导员工,使其能够达到组织的期望。
控制:监控绩效和纠正偏差,确保目标的实现。
5.组织结构和设计: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关系和分工。
常见的组织结构包括功能性、部门化、矩阵式和网络式等。
组织设计是指根据组织的目标和环境特点,确定组织的结构、制度和流程,以提高效率和适应性。
6.领导和管理能力:领导是指通过激励和指导影响他人,使其实现组织的目标。
领导的主要能力包括沟通、决策、团队建设和变革管理等。
7.团队和团队管理:团队是由一群共同追求目标的人组成,通过合作和互动实现协同效应。
团队管理的关键包括目标设定、角色分配、沟通协调和激励奖励等。
8.决策和决策模型:决策是选择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的过程。
常见的决策模型包括理性决策、满意决策和集体决策等。
9.组织文化和企业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中共享的核心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名词解释1、控制: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2、过程部门化:就是按照工作或业务流程来组织业务活动。
3、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4、非正式组织:指人们在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中,由于相互之间的联系而产生的共同感情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名集体,并产生一种不成文的非正式的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但没有强制性。
5、激励: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那些有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自觉行为的活动或过程。
6、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7、计划: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8、组织: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9、领导:名词性的“领导”即“领导者”的简称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委派职责等工作而去指挥或引导下属的人;动词性的“领导”指利用组织赋予的职权和个人具备的能力去指挥、命令和影响、引导职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活动过程。
10、沟通: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或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11差额计件工资制:就是指对同一种工作设有两个不同的工资率。
对那些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作、质量高的工人,就按一个较高的工资率计算;对那些用时长、质量差的工人,则按一个较低的工资率计算。
12、例外原则:上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做,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13、集权: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
14、分权: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次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15、目标管理:即企业领导提出的方针目标,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上下结合反复协商,根据总目标确定一定时期的工作与目标,并为了这个目标实现而进行的组织管理和控制。
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组织、规划和控制组织资源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科。
下面是对管理学原理的重点整理。
1.公司使命和愿景:公司使命是指公司的核心目标和价值观,愿景是指公司对未来的期望和目标。
明确的使命和愿景能够为员工提供方向和动力,并帮助公司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2.组织结构与分工原则:组织结构是指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分配。
有效的组织结构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和协调机制,以确保工作流程的顺利进行。
3.增长与发展战略:增长和发展是公司生存和成功的关键。
发展战略涉及到市场定位、产品创新和扩张等方面,而增长战略则关注如何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制定适合的增长和发展战略。
4.领导与管理:领导力是指通过影响他人来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明确的愿景、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激励员工的能力。
管理则强调对日常运营和资源分配的控制和监督。
5.团队与合作:团队合作是实现共同目标的关键。
团队成员需要互相信任、有效沟通和合作,并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来推动项目的成功。
6.激励与奖励:激励和奖励是激发员工积极性和提高绩效的重要手段。
公司需要根据员工的需求和动机设计适当的激励和奖励机制,以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工作动力。
7.有效沟通与决策:有效沟通是组织内部信息流通的重要环节。
通过良好的沟通可以减少误解和冲突,并提高工作效率。
决策是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管理者需要根据情况和数据做出明智的决策。
8.绩效管理与评估:绩效管理是通过制定目标、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来促进员工发展和提高绩效的过程。
评估绩效需要公平和客观的标准,并与奖励和激励机制相结合。
9.创新与变革管理:创新和变革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关键。
创新能够帮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而变革管理是指如何有效地引导组织在变革中适应新的市场和技术要求。
10.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该承担的社会和环境责任。
管理学原理 重点难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重点难点整理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匡助学生建立起对组织管理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对管理学原理的重点难点进行整理,以匡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管理学原理的重点整理1. 管理的定义和特征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使组织的各项资源协调运作,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特征包括目标导向性、组织性、综合性、动态性和实践性等。
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科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量化管理学和系统管理学等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3. 组织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组织是指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有序活动的集合体。
根据组织的性质和目标,可以分为企业组织、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等不同类型。
4. 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包括决策者、组织者、领导者、协调者和监督者等。
管理者的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等。
5. 决策与决策过程决策是管理者在面临问题或者机会时做出选择的过程。
决策过程包括问题识别、信息采集、方案评估、决策选择和实施与评估等阶段。
6. 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中各个部门和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方式。
组织设计是指根据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合理安排组织的结构和职责。
7. 领导与领导风格领导是指影响他人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领导风格包括权威型、民主型和自由型等不同类型,适合于不同的组织和情境。
8. 激励与激励理论激励是指通过赋予奖励或者惩罚等手段,促使员工积极参预工作并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期望理论等。
9. 控制与控制过程控制是指对组织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整,以确保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控制过程包括制定标准、测量绩效、比较实际结果和标准、采取纠正措施等步骤。
10.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共同分享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管理学原理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有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活动的活动过程.管理的技能结构:1技术技能,是对某一特殊技能——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的理解和熟练运用,主要涉及“物”的工作。
2人际技能,能够在所领导的小组中营造一种合作的氛围,以使员工能够自由地无所顾忌的表达个人的观点,主要涉及与人协作。
3,思想技能,指能够总揽全局,判断出重要因素并了解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能力.第二章,组织与组织的目标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1人,是构成组织最基本的要素,是组织中的根本。
2,目标,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依据。
目标决定了组织中的岗位设置及组织的具体结构形式,起聚集作用.3,组织规范,组织通过组织规范使组织整体和组织成员的行为能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表现为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等,在组织中起辅助作用。
管理的目标原则:1,目标指明了组织发展的方向。
2,目标决定管理活动的过程。
3,目标能成为一种激励因素。
目标的类型:1按实现目标的时间长度不同划分,(1)长期目标(2)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是短期目标的指导,而短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具体化。
2按目标的具体化程度不同划分,(1)基本目标,该目标的确定说明了组织发展的方向和组织的资源的取得、使用和分配的策略。
(2)次要目标3,按目标是否可以定量化来表示划分,(1)定量目标,可以用数量表示的目标。
(2)定性目标,指只能用文字来表述的目标.4,按目标的层次可划分为使命、战略、战术和作业目标.组织使命明确企业的使命和目标提供了战略制定的框架和背景。
战略目标对应最高层管理者,战术目标对应中层管理者,作业目标对应基层管理者。
Eg:p42页,延伸案例.第六章,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1,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管理提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
2,当社会上流行的唯理主义哲学、实利主义者哲学和新教伦理给古典管理理论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3,传统的管理不利于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榨取,这从主观上促进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
管理学原理重点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先计划,继而组织,然后领导,最后控制。
制定计划(管理的前提):①研究活动条件②制定业务决策③编制行动计划组织:①计划组织②人员配备③开动组织④监视组织运行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人员的层次分类:高层、中层、基层产业生命周期: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组织文化(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文化可以通过评价一个组织所具有的10个特征的程度来加以识别:①成员的一致性②团体的重要性③对人的关注④单位的一体化⑤控制⑥风险承受度⑦报酬标准⑧冲突的宽容度⑨手段—结果倾向性⑩系统的开放性组织文化的类型(泰伦斯•迪尔、麦肯锡):①硬汉式组织文化②“拼命干、尽情玩”文化③攻坚文化④过程文化(主文化、亚文化)培养组织文化:分析与诊断、条理化、自我设计、倡导与强化、实践与提高、适时发展目标管理的特点:①明确了目标②参与了决策管理③规定时限,强调时间性④评价绩效,强调自我控制目标管理的步骤:建立目标体系、明确责任、组织实施、考评和反馈计划工作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创造性计划的类型:①根据广度:战略计划、作业计划②根据时间性:长期计划、短期计划③根据明确性: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计划工作的步骤:描述宗旨、评估状况、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制订计划方案、评价备选方案、挑选可行方案、制订辅助计划、编制预算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是否程序化。
只要正式组织(包括家庭)不能提供或不能在低成本前提下提供人们的全部效用,非正式组织就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非正式组织有双刃剑作用。
预算的分类:收支预算,实务预算,投资预算,现金预算,综合预算预算的可能危害:①让预算目标取代组织目标②预算过于仔细会抑制人们的创造力③预算导致心理低下④预算缺乏灵活性预算方法:①弹性预算②零基预算管理: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学原理重点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创新贯穿于各个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3、管理者的技能:(一)技术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三)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4、中国管理思想:(了解)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孙子兵法》《周礼》“田忌赛马”的智慧5、外国管理思想:(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二)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三)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管理权的分离(四)巴贝奇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五)★欧文的人事管理: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六)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七)哈尔西的资金方案6、行为管理理论: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该试验分四个阶段:(一)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实验(1924—1927年)(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实验(1927年8月—1928年4月)(三)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1928—1931年)(四)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实验(1931—1932年)主要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强调金钱并非刺激职工积极性的惟一动力,新的刺激重点必须放在社会、心理方面,以使人们之间更好的合作并提高生产率。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在这种无形组织里,有它的特殊感情、规范和倾向,并且左右着群体里每一位成员的行为。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士气)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士气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职工的满足度,这种满足度受限体现为人际关系,如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是否被上司、同事和社会所承认等;其次才是金钱的刺激。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大全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大全(一)治理与治理学1、治理:是指组织中的治理者,通过实施打算、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操纵等职能,来和谐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治理的差不多特点:1.治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治理的主体是治理者3.治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治理的任务:设计和坚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治理的差不多职能:1.打算2.组织3.人员配备4.领导5.操纵5、把握治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体会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治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治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治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差不多原理和一样方法的科学。
7、治理学的特点:1.一样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8、治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依照治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治理实践、治理思想及治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治理者的差不多职能或工作动身,研究治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什么缘故要学习、研究治理学:1.治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治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治理学是培养治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治理学是以后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治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靠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靠性6.操纵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稳”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治理学的形成与进展1、治理学形成与进展的六个时期:1.古典治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治理理论丛林4.战略治理5.全面质量治理6.学习型组织治理2、泰罗—科学治理理论要点:1.科学治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含义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备配、领导、控制等职能来铁条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时间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组织的含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在一起的一个有机整体。
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管理或管理活动是否存在,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一致认可的目标;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也是管理者的任务:设计和位置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管理者承担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管理的两重性的含义管理的两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所谓必要性,就是说管理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是有效地组织劳动所必须的;所谓目标性,就是说管理直接或间接地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关,反映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的目的。
管理两重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管理学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管理学多科性表现为在内容上,它需要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记忆各种不同的类型组织的管理活动中概括和抽象出对各门具体管理学科都具有普片知道意义的管理思想、原理和方法;在方法上,它需要结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来研究管理活动过程中普片存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
管理活动是很复杂的活动,影响这一活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管理学研究内容1.生产力方面;2.生产关系方面;3.上层建筑。
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系统的含义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性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存性;6.控制性.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的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理论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要是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4.施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里革命”;6.把计划只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7.实行只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管理过程理论 1.企业只能不同于管理职能;2.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管理的十四原则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任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攒在咱中纯粹形态的权利:理性-合法的权利;传统的权利;超凡的权利。
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古典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1.对人性没有深入的研究;2.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没有考虑外部的影响。
霍桑试验的结论1.职工时“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4.存在霍桑效应。
有关个体行为理论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理论,可分成激励内容理论、激励过程理论、激励强化理论三大类;2.有关企业中的人性理论。
管理过程学派基本观点1.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2.管理过程的只能有五个,即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者管理职能;4.管理应具有令活动,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社会合作学派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一间、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人际关系行为学派这个学派的依据是,既然管理就是让别人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群体行为学派但它关心的主要是一定群体中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它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要解决管理问题,只分析社会合作系统是不够的,还必须分析研究技术系统对于社会系统的影响,以及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决策理论学派这个学派基本观点是,由于决策时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因而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而管理又是以决策为特征,所以应该围绕决策这个核心来形成管理理论。
沟通(信息)学派这一学派同决策理论学派关系密切,它主张把管理人员堪称一个信息中心,并围绕这一概念来形成管理理论。
权变理论学派它不局限于研究个别案例,提出个别解决方法,而是对大量相同的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对所获得的经验材料进行概括,目的在于提出适应特定情况的管理组织方案和管理系统方案。
战略管理提出的背景1.变化时企业外部环境的主要特征之一;2.顾客方与生产经销方力量对比的逆转是企业外部环境第二个主要特征;3.无所不在的竞争力是企业外部环境的第三个主要特征。
战略管理的定义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战略管理的特 1.系统性;2.长远预见性;3.对外抗争性;4.灵活应变性。
点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供应链优化是以质量为中心,其压制一切的目标是通过在供应链中联合供应商和最终用户来共同创造价值进而增进顾客的满意。
模式转换与学习型组织特征即要有领导远见、要讲求战略、组织结构应该是扁平或水平化、信息在组织内分享、以及要有强的组织文化。
卓越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观1.领导作用;2.以顾客为导向;3.有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4.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5.灵敏性;6.关注未来;7.管理创新;8.基于事实的管理;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10.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11.系统观点一般环境的含义一般环境亦称宏观环境或社会大环境,主要指可能影响组织的广泛的经验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和全球化环境等。
经济环境的含义是指组织所在的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包括消费者购买力、利息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社会总体价格水平都属于经济环境的范畴。
政治和欢乐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只要由在不同层次上影响着各类组织活动的政府的政治活动、法律、政策以及各种措施等形成的复杂体。
管理者履行管 1.经济环境;2.政治和法律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4.科技环境;理职能考虑的因素5.全球化环境。
.具体环境顾客、供应商、竞争力、其他因素。
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环境组织划分的四种状况1.简单稳定的情况;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社会责任的含义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企业要保护股东及其他出资人的投资、并使之得到合理的收益;对已新闻媒介,企业要保证提供信息的准确及时,维护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客观性等,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对于社会,企业应当经济参与公益活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保护环境,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场所;企业对于政府的责任是认真遵守政府有关芳龄和政策规定,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知道和管理,自觉履行作为公民应承担的各项义务;对消费者而言,企业应当把满足顾客需要,准中和维护其合法权益,负担起教育、引导消费者的职责。
管理道德的含义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管理和原则。
这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准则,即管理道德问题。
影响管理懂得除了由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影响之外,还收到管理者的个人特的因素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以及道德问题的强度等影响。
计划工作的定义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时实现目标的方法。
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1.目标性;2.普遍性;3.主导性;4.经济性。
计划工作的核心核心是决策计划工作的意义(重要性)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核算;4.有利于控制。
按计划所涉及的范围分类上层管理计划、中层管理计划、基层管理计划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旺旺是战略性计划;中期计划则介乎长期短期之间的计划。
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分类可以分为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预算等计划工作的程序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 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 评估各种方案;6. 选择方案;7. 制定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学化;限定因素含义是指妨碍目标得以实现的因素,也就是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抓住这些因素,就能实现预期目标。
限定因素的原是指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理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够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性方案。
许诺原理含义(目标)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作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危险性就越小。
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
目标的含义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带到的预期效果。
目标的性质1.目标可以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2.目标的纵向性;3.目标的网络化;4.目标的多样性;5.目标的时间性;6.目标的可考核性。
目标的作用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2.激励作用;3.凝聚作用;4.目标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消极的客观标准。
目标管理的定义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目标管理的由来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式和社会的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的,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管理人员一直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