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第一二章
《动物生物学》课程笔记

《动物生物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生物学的定义、性质和任务1. 定义:动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动物界的多样性、动物体的结构、功能、生长发育、生殖、行为、进化以及动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它旨在理解动物的生命现象,揭示其内在规律,并为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性质:(1)综合性:动物生物学融合了解剖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2)实验性:动物生物学的研究依赖于实验和观察,通过实验设计来验证假设,探究生命现象。
(3)进化性:动物生物学强调生物的进化历程,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类群的特征,揭示生物进化的规律。
(4)应用性: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
3. 任务:(1)描述和分类:对动物进行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系统分类,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
(2)机制探究:研究动物体的生理功能、发育机制、行为模式等,揭示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
(3)进化分析:探讨动物的进化历史和进化趋势,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4)环境保护:评估动物资源现状,提出保护措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
二、动物生物学研究发展动态1. 古代动物生物学:(1)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对动物进行了分类,并撰写了《动物史》。
(2)中国古代的《本草纲目》等著作也对动物进行了描述和分类。
2. 近现代动物生物学:(1)细胞学说: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奠定了细胞是生物基本单位的理论基础。
(2)进化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自然选择和物种进化理论,对动物生物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遗传学: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揭示了遗传规律,为动物生物学提供了遗传研究的理论基础。
3. 现代动物生物学:(1)分子生物学:通过研究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揭示了生命现象的分子机制。
(2)生态学:关注动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了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等概念。
(3)生物信息学: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生物数据,为动物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动物生物学1、2--绪论、基本原理

放射虫
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
生活环境:
海水
淡水
陆地
生存方式: 自由活动的动物:两侧对称 附着或固着生活的动物:辐射对称
2、体节
分节 :见于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
多态现象(Polymorphism):同种动物存在形态结 构和功能不同的两类或多类个体的现象.
1、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类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 高等动物及人的组织可分为四类: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上皮组织
神经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3、器官是由一群组织组成的大功能单位
一种器官可以含有四种基本组织的大部或全部
猪心脏
含有全部四种基本组织
4、系统:一些机能上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 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系统
脊椎动物神经胚形成图解
胚层的分化和器官的形成: 动物不同胚层奠定了组织和器官的基础。 外胚层分化成表皮及其衍生物,还有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消化道前后两端。 中胚层分化成许多器官,如真皮、肌肉、骨骼、 血管、生殖系统、排泄器官。 内胚层分化成消化道中肠上皮(肠粘膜)和消 化腺如肝脏、胰腺,还有鳔、肺以及呼吸道上 皮,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膀胱和尿道的 上皮。
加上前缀 sub- 或 infre- 即为亚 - 或附 - ,低
于 此 阶 元 。 比 如 subfamily 为 亚 科 , infrafamily为附科。
生物分类等级示例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分类地位
动物界Animalia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哺乳纲Mammalia 食肉目Carnivora 熊科Ursidae 熊猫亚科Ailuropodinae 大熊猫属Ailuropoda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动物生物学实验形态解剖教案

动物生物学实验形态解剖教案第一章:动物生物学实验概述1.1 实验目的了解动物生物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实验内容介绍动物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1.3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认真参加实验,遵守实验室纪律,爱护实验器材,注意实验安全。
第二章:动物形态解剖学基本概念2.1 形态解剖学定义介绍形态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理解动物形态结构的特点和分类。
2.2 动物形态解剖学的研究方法介绍观察法、比较法、解剖法等研究方法,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2.3 动物形态解剖学术语学习动物形态解剖学的常用术语,如器官、系统、组织、细胞等。
第三章:动物器官形态结构观察3.1 动物器官的概念与功能介绍动物器官的定义和功能,理解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动物器官形态结构观察方法学习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进行动物器官形态结构观察。
3.3 常见动物器官形态结构观察实例观察动物心脏、肝脏、肺、肾脏等器官的形态结构,并进行描述和分析。
第四章:动物系统形态结构观察4.1 动物系统的概念与功能介绍动物系统的定义和功能,理解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4.2 动物系统形态结构观察方法学习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进行动物系统形态结构观察。
4.3 常见动物系统形态结构观察实例观察动物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系统的形态结构,并进行描述和分析。
第五章:动物组织切片制作与观察5.1 动物组织切片制作方法学习动物组织切片制作的基本方法,包括取材、切片、染色等步骤。
5.2 动物组织切片观察方法学习使用显微镜进行动物组织切片观察,理解各种组织的特点和功能。
5.3 常见动物组织切片观察实例观察动物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组织的切片,并进行描述和分析。
第六章:动物解剖操作技术6.1 解剖工具的使用学习使用解剖刀、镊子、剪刀等解剖工具,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动物生物学

1动物生物学 第一章 绪 论1、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技术来研究动物生命规律的科学。
3、五界法: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4、物种:是自然地分布在一定的区域、具有共同基因组成以及能够自然繁殖出有生殖力的 后代的所有生物个体。
5、“双名法”:物种的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用斜体字表示!或者在学名下面划横线标注)所组成。
例:黄嘴白鹭Herodiaseulophotes Swinhoe6、生物分类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7、动物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描述性动物学阶段;实验生物学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生物学多学科交叉阶段 。
第2章 动物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调控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2、生长和繁殖3、遗传变异和进化4、应激性和活动性 二、生命的物质基础1、水2、无机盐3、蛋白质4、核酸5、脂类6、糖类 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四、动物细胞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机能 五、组织动物组织根据其细胞形态、功能和发生情况分为四大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1)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简称上皮,主要由大量紧密而有规则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细胞间质所组成,细胞间以特化的细胞连接复合体彼此相连,将上皮细胞联系组成片层状的组织结构。
分布于体表及内脏器官和管道、上皮性囊腔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吸收、排泄、分泌、呼吸及感觉等作用。
上皮中通常没有血管和淋巴管,只能借助结缔组织中的血管通过基膜以渗透方式进行物质交换。
基膜的功能主要有:对上皮组织的支持和固着作用;形成上皮细胞与结缔组织界面的半透膜,在物质交换中起着分子筛的作用。
上皮组织起源与三个胚层。
主要来自内胚层和外胚层,少数来自中胚层。
根据功能、分布和形态结构,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
1.被覆上皮分布在机体内外表面和器官内外表面,根据细胞层数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动物生物学

动物的物种形成
基因突变
引起新物种形成的基本遗 传变异
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 优胜劣汰 适应环境
遗传漂变
随机性影响物种遗传结构 的变化
环境因素
地理障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动物的地理分布
01 气候影响
动物栖息地的分布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02 地形特征
地质环境对动物分布的影响
03 生态位
生存的环境。
非法捕猎
非法捕猎和盗猎 令许多动物濒临 灭绝,加大了保
护的难度。
生境破坏
生境破坏导致许 多动物失去了足 够的食物和栖息 条件,影响了它
们的生存。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动物 的生存和繁衍造 成了威胁,导致 部分物种灭绝。
动物的栖息地恢复
栖息地保护
通过建立自然保 护区和保护区域, 保护动物的栖息 地,促进物种的
动物保护
野生动物保 护
维护自然生态平 衡
栖息地保护
保护动物生存环 境
教育宣传
提升保护意识
物种保护
防止濒临灭绝
动物生物学意义
动物生物学是研究动物生命及其演化、分布、分 类、解剖、生理、习性、行为、生态和地理分布 等方面的学科。通过对动物的研究,人类可以更 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奥秘,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 重要支撑。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总结
动物生物学是研究动物的分类、进化、行为、生 理等方面的学科,通过了解动物的种群遗传学、 地理分布等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世界的奥 秘。动物的物种形成和系统发育是这一学科中核 心的研究内容,帮助人类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动物 资源。
● 06
动物生物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第一章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第二章动物的组织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第四章原生动物门第五章无脊椎动物类群第六章脊索动物第一章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研究对象:以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类、进化和人类的关系。
生物学观点:形态与功能的统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有机体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个体与系统的统一。
第一节分类的知识一、分类依据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相似和差异的总和为基础的。
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比较解剖学上的许多证据,反映动物界的自然类缘关系,称为自然分类系统。
二、分类的阶元(等级)根据生物之间相同、相异的程度与亲缘关系的远近,使用不同的等级特征,将生物逐级分类。
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第二节物种一、概念按照自然法,分门别类的最基本阶元是种。
种: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能与其它物种中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二、种的命名方法双名法:属名,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小写。
例如:小家鼠的学名Mus musculus Linne´书写规则:印刷体:学名用斜体排版,命名人姓氏用直体排版。
手写体:学名下加下划线。
种本名尚未确定:属名+sp. 表示例如:Culux sp. 即为库蚊属的某种蚊子•三名制:亚种的学名命名方法。
由属名+种本名+亚种名三部分组成例如:大蟾蜍:Bufo bufo gagarizans Cantor第三节动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生一、个体发育(ontogeny)多细胞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生长发育至成体性成熟直至死亡的全过程。
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胚前期:胚胎期:胚后期:系统发育(Pylogeny)(系统发生)动物界漫长的演化历史,指动物由最低等的形式(原生动物)发展到多细胞结构的后生动物,并逐步完善,复杂化,进而发展成为最高级形式的动物。
动物生物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综观生物学发展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一:描述性生物学阶段二:实验生物学阶段三:分子生物学阶段四:现代生物学阶段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描述:形态结构描述,物种分类等2:综合比较:比较解剖,比较生理等3:实验论证4:多学科技术交叉第二章动物生物学基本原理▲第一节:生命的物质基础○一生命的主要特征1:新陈代谢(简称代谢):是生命的最根本特征,分为同化作用(或称组成代谢)和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
新陈代谢保证了生物体的不断自我更新。
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
合成作用(anabolism)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的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的化学能。
分解作用(catabolism)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
2:生长与生殖:生长是指生物体或者细胞的体积由小到大,结构由简单到复杂,质量逐渐增加的过程。
生物体或细胞在生命周期中,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成为发育。
生长中,基因起决定性作用,而外界环境也有很大影响。
3:遗传、变化和进化:遗传通常是指亲代的性状在后代中得到表现的现象,由基因决定。
在生物生殖过程中,遗传保证了物种的延续性和保守性,使物种世代相传保持稳定。
但生物也会发生变异,变异使后代异于亲体,这就是生物界进化发展的源泉。
遗传和变异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都是生物发生进化的前提条件。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
4:应激性与活动性:生物接受外来刺激,通过身体内在的兴奋和调节,发生相应的反应,即应激性。
生物对外来刺激可以表现为活动或行为反应,生物的活动和行为是应激性的高级表现形式。
5:稳态:稳态是生物系统的重要特性。
稳态指生物系统内部的各种组成成分能够相互协调,保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
稳态是保证生物系统稳定与功能正常,维持生物进行正常代谢和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负反馈在稳态的获得和保持过程中是共同的也是基本的机制。
动物生物学第2版课程设计

动物生物学第2版课程设计1. 课程介绍本课程为动物生物学的第二版,旨在深入探讨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进化历程,强调动物的形态、结构、发育和生理等方面的知识。
该课程通过各种案例研究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动物的适应性、行为、进化和分类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实验技能。
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动物世界,了解动物进化和适应性的基本原理,掌握动物形态、结构、发育和生理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动物进化和适应性的基本原理,掌握动物的分类方法和生物多样性。
2.掌握动物形态、结构、发育和生理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同动物的适应性和特性。
3.通过实验和案例研究,加深对动物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良好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4.帮助学生认识到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提高环保意识。
3. 课程内容第一章:生物多样性和动物学概述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2.动物的多样性和分类方法3.动物学的概述第二章:动物体内外部结构1.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动物器官和组织的构成和功能3.动物的身体形态和大小第三章:动物的生长和发育1.动物的生长过程和规律2.动物的发育和形态变化3.动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机制第四章:动物的代谢和能量转换1.动物的代谢和能量转换2.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动物的运动和神经控制第五章:动物的行为和社会性1.动物的行为和适应性2.动物的感觉和知觉3.动物的社会性和生存状态第六章:动物的进化和生态1.动物的进化历史和遗传学基础2.动物的环境适应和进化机制3.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第七章:案例研究和实验演示1.大型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观察2.环保主题的实验演示和研究3.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4. 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课程评估主要包括学生的小组讨论、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
具体评估方法如下:1.小组讨论:学生按小组分组,每组研究相关动物案例或实验,并撰写一份小组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多细胞动物的组织
(一)动物细胞间的连接
1、概念
2、基本类型
桥粒 紧密连接 间隙连接
上皮组织 •概念 •基本 类型
(二)组织
被覆上皮 腺上皮 感觉上皮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软骨组织 骨组织 血液 横纹肌 心肌 斜纹肌 平滑肌
• 一群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及其相关 的非细胞物质(细胞间质)彼此 以一定的形式连接,并形成一定 的结构,担负一定的功能,称为 组织。
1、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 (1)组成
密集的细胞+少量细胞间质
(2)功能
保护、吸收、排泄、分泌、呼吸、感觉
上皮组织的类型
腺体的类型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dense connective tissue)
大量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少量基质+少量细胞
腱和韧带
脂肪组织 (adipose tissue)
•学习目的
揭示动物生命的奥秘,更好地利用 动物资源。
三 动物 生物 学的 研究 发展 动态
动物学研究发展的历史阶段
1. 描述性动物学阶段(19世纪30年 代以前) 2. 实验性动物学阶段(19世纪30年 代至20世纪30年代) 3. 分子生物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4. 生物学多学科交叉阶段(20世纪 60年代至今)
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 (一)、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质:基质、细胞器 细胞核:控制中心
动物 细胞 亚显 微结 构模 式图
细胞学说的要点
•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 成; •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 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1838-1839 德国植物学家 Schleiden、动物学家Schwann。
第一讲
绪论
动物及动物生物学
一 生物 的分 界和 动物 在生 物界 的地 位
• 生物的分界 估计地球上生物有2000~5000万 种,已命名的有近200万种。
三 总 界 六 界 系 统
• 陈世骧(1979)提出三总界六界 系统 非细胞总界——病毒界 原核总界——细菌界 蓝藻界 真核总界——植物界 真菌界 动物界
大量脂肪细胞+少量纤维+少量基质
透明软骨
弹性软骨
软骨组织
血液 (blood) 血细胞+血浆 血细胞+纤维+血清
人 的 血 细 胞
嗜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骨组织 (osseous tissue)
类型 组成:骨细胞+纤维+基质
密 骨 质 与 松 骨 质
骨密质
骨松质
神经细胞
五、多细胞动物的器官和系统动 物 在 生 物 界 的 地 位
• • • • •
属真核生物总界,动物界 属异养型生物,充当消费者 种类最多(174万种) 演变历史最为曲折 机体结构和功能差异最大
二 动物 生物 学的 性质 和任 务
•动物生物学的性质
是研究动物生命规律的科学。
•动物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动物机体的物质构成; 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动物机体的基本结构、功能调控; 动物界的类群(多样性); 动物生态学; 动物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前期
小鼠腱细胞无丝分裂
方式
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中期
后期
末期
有丝分裂图解
减 数 分 裂 过 程 图 解
(二)动物细胞的分化
• 概念: 是一种类型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和生物化学特性方面稳定地转变成另一类型 细胞的过程。 • 细胞的分化潜能: 全能性:受精卵 多能性:多能造血干细胞 单能性:卵原细胞 终末分化细胞:红细胞
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流动镶嵌模型要点
• 膜的流动性; • 膜蛋白质的不对称性; • 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双层磷 脂分子形成膜的基本框架; 1972 S.J.Singer和G.Nicolson
(二) 动物 细胞 的大 小与 形态
三、动物细胞周期
和分化
分裂间期 分裂期
细胞周期示意图
(一)动物 细胞的分裂
第二讲
动物的基本结构
一、动物的物质基础
1、元素组成:30种 大量元素:C、H、O、N、P、S、 Ca、 K、Na、Cl、Mg 微量元素:Mn、 I、 Mo、 Co、 Zn、 Se、 B、 Fe、 Ni、 Cu、 Cr、 Sn、V、Si、F、Al 结构元素:C
2、分子组成: 无机物:水、无机盐 有机物: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
(一)器官(organ)
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 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如: 眼、耳等。
(二)系统(system) 各种不同的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 来共同完成某项生理功能的结构。如: 消化、循环、神经、呼吸、排泄、肌肉、 骨骼、生殖等系统(皮肤、内分泌)。
六、习题
• 常说的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是什么? • 生物膜结构的基本论点有哪些? • 名词解释: 细胞分化、细胞连接、组织、器官、系统 • 脊椎动物细胞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哪些类 型? • 动物组织常分为哪四大类型?各具有什么 特点和可分为哪些类型?
课后任务
•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动物与人类社 会的关系。 • 搜索并收藏1-3个有关动物的网站 以辅助学习。 • 以自身为例,体会并识记人的十大 生理系统。
推荐网站
• /kech/dwx/j akj/index.asp?id=28 • /swx/dongw u/kejia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