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姑浴温泉度假村建筑规划设计看山地建筑设计

合集下载

山地建筑总图设计的思路与方法探讨

山地建筑总图设计的思路与方法探讨

山地建筑总图设计的思路与方法探讨发布时间:2021-06-17T02:57:36.974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5期作者:万维1 黄贤飞2 [导读]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城市用地当中比例最大的就是建筑用地,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建筑行业将建筑建设延伸到山地领域。

就从目前情况看来,山地建筑的数量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多,不过部分施工单位在对山地建筑进行施工的时候会受到较多方面因素带来的影响,进而就会导致施工质量与预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所以,设计单位在对山地建筑总图设计思路进行不断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来对相关的施工方法进行充分应用,这样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

万维1 黄贤飞21.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542.通用技术集团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31摘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城市用地当中比例最大的就是建筑用地,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建筑行业将建筑建设延伸到山地领域。

就从目前情况看来,山地建筑的数量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多,不过部分施工单位在对山地建筑进行施工的时候会受到较多方面因素带来的影响,进而就会导致施工质量与预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所以,设计单位在对山地建筑总图设计思路进行不断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来对相关的施工方法进行充分应用,这样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山地建筑;总图设计;思路;方法一、山地建筑设计的特点 (一)山地建筑的标高设计比较复杂在通常情况下,我国山地地区高低起伏,设计单位在对山地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无法对总体标高设计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在这个方面的工作难度比较大,不仅要对建筑物的整体实用性和可靠性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了解,而且还要对施工过程的方便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充分考虑。

另外,建筑标高控制的最低点不一定是山地地形的标高最低点,相关设计人员要对总体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这样才可以确保建筑与地形之间进行有效的融合,而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的数量也会变少。

如何做山上建筑规划方案设计要求

如何做山上建筑规划方案设计要求

山上建筑规划方案设计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远离城市的喧嚣,选择山上建造别墅、度假村等。

山上的建筑规划要求与平原地区有很大不同,需要考虑山地的地形、生态环境和气候等因素。

本文将从建筑规划设计的角度,探讨山上建筑规划的要求,旨在为设计师提供参考。

一、地形环境1. 坡度:山地地形多为起伏不平,坡度较大。

建筑规划设计要求考虑到山地的坡度,合理利用山地地形,避免盲目开发造成的破坏。

针对不同坡度的地形,需要采取不同的设计手段,如利用台地、自然坡地等特点,进行建筑布局和设计。

2. 土地条件:山地土壤多为贫瘠,建筑规划设计要求考虑土地条件,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3. 水资源:山地水资源丰富,建筑规划设计要求充分利用山地水资源,开展水景设计,打造宜人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环境1. 植被保护:山地植被丰富,建筑规划设计要求保护原有植被,保持山地生态平衡,减少人为破坏。

2. 采光通风:山地气候多为多雨多雾,建筑规划设计要求考虑采光通风,保证建筑内部空气流通,提高住宅舒适度。

三、气候环境1. 气候特点:山地气候多变化,昼夜温差大。

建筑规划设计要求根据山地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确保建筑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的稳定性。

四、建筑风格1. 山地建筑风格独特,建筑规划设计要求体现地域文化特色,融入自然环境,打造与山地和谐共生的建筑风格。

2. 建筑风格要求简洁大方,符合山地自然环境的特点,避免过度装饰,突出山地风貌。

五、建筑设施1. 交通设施:山地交通条件较差,建筑规划设计要求考虑交通便利性,设计合理的交通道路和停车设施,方便居民出行。

2. 基础设施:山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建筑规划设计要求充分考虑公共配套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总结:山上建筑规划设计要求考虑地形环境、生态环境、气候环境、建筑风格和建筑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打造与山地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规划设计方案。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山地建筑设计是针对山区地形和气候条件进行设计的一种特殊建筑形式。

它充分考虑了山地环境的特点和居民的生活需求,既能适应陡坡地形、多雨气候,又能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下面是关于山地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

山地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地形特点。

山地地形多变,包括陡坡、悬崖、谷地等,因此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地形条件进行布局和构造设计。

在陡坡地形中,可以采用台阶式布局,将建筑分为多个层次,使每个层次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在山谷地形中,可以通过设计形成自然的景观,如溪流、湖泊等,同时利用地势起伏形成多个层次的庭院和露台,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和交流空间。

山地建筑设计要考虑气候条件。

山地气候特点主要包括高山、低温和多雨,因此建筑设计要具备冬暖夏凉、防风防雨的功能。

应采用适当的保温隔热措施,如增加保温层、选择适宜的墙体材料和窗户,以减少室内热量损失。

应设置合理的通风设计,如设置天窗、风口等,以实现室内外空气流通,并减少湿气积聚。

还可以考虑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

山地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安全问题。

山地地形多变且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建筑设计要具备抗震、防滑、防火等安全措施。

建筑结构应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设计,如增加地基基础的深度和面积,设置合理的支撑结构等,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建筑材料应具备防滑、防火等安全性能,以提高建筑在陡坡地形和多雨气候下的使用安全性。

山地建筑设计还要兼顾美观性和环保性。

美观性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山地建筑设计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一致,融入山水之间。

山地建筑设计还要注意环保性,如通过合理的排污系统、生态绿化等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平衡。

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包括充分利用地形特点、考虑气候条件、确保安全性和兼顾美观性和环保性。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使山地建筑更好地适应山区环境,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浅谈山地建筑设计解析与研究

浅谈山地建筑设计解析与研究

浅谈山地建筑设计解析与研究摘要:本文结合融创云南晋宁大湾区SKI地块方案设计来深入浅出解析山地项目建筑设计,以一线房地产开发商所关注的道路设计,建筑图底,景观形态,成本控制,产品设计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借此帮助建筑设计人员合理有效的解决复杂的山地项目设计。

取得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平衡。

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从而达到"静居青嶂里,高啸紫烟中"的诗意状态。

关键词:山地建筑、道路设计、建筑图底、景观形态、成本控制引言在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中,城市公共空间受到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关注。

在过去30年里,中国城市大都走过了急速城市化的历程,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心用地逐渐减少且地价较高,而山地项目多位于城市的边缘和远郊地带,地价要低于平坦地区或城市中心地区的地价,可以减少项目开发中购买土地的费用。

同时由于山地的自然环境优美,远离喧嚣,能够提供独特的视野景观和居住感受,提高了居住建筑的溢价空间。

山地是泛指基地坡度一般会超过5%,在山地项目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坡度和坡向,两大要素决定项目的地形地貌、平面形态、交通组织、空间关系、景观组织、环境特征都会比平原住区项目复杂很多,项目总的工程造价费用也比平原地区会有明显增加,同时还决定了住区居住品质的高低。

那么为了更好的解决山地项目设计中各项复杂因素,文章将结合相关案例,针对山地项目工程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建筑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价值。

工程概况:融创晋宁大湾片区S.K.I地块项目位于昆明市晋宁区大湾片区,属于云南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圈层式特色休闲旅游区,环滇池山地小镇风光旖旎,自然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景观资源优势。

S地块基地南北向长约196米,东西向长约168米,为不规则形状。

地块内最大高差43.08m。

距离滇池仅150米,项目规划为39栋度假民宿。

建筑摆布通过场地竖向高差和滇池景观分析巧妙错动布局,为每栋建筑争取到最大的观湖景观空间,保证大多数民宿均能享受水资源景观。

如何做山地建筑规划方案设计

如何做山地建筑规划方案设计

山地建筑规划方案设计一、概述山地建筑规划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山地地形复杂,土地资源有限,因此对于山地建筑的规划设计需要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本规划方案设计旨在充分考虑山地地形特点,结合当地资源和文化背景,科学规划山地建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山地生态环境,确保规划建设对自然的影响最小化。

2. 文化传承原则:尊重当地传统文化,保留和传承山地建筑的独特韵味。

3. 高效利用原则:充分利用山地空间资源,实现规划建筑的高效使用。

4. 安全稳定原则:考虑山地地形特点,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可靠。

5. 便捷舒适原则:设计合理的交通网络和便利的生活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三、规划内容1. 建筑布局:通过合理布局分区,充分利用山地地形,保证每个区域的通风采光和自然景观。

采用错落式布局,形成错落有致的山地建筑群。

2. 建筑风格:融合山地文化元素,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打造具有山地特色的建筑风格。

3. 绿色建筑: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建设绿色屋顶、绿色墙体和节能设施,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和采光。

4. 交通设计:设计合理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5. 生活设施:统筹规划社区配套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业区和公共服务设施,便利居民生活。

6. 自然保护:保护山地的植被和野生动物,合理利用山地资源,实现生态平衡。

四、规划实施1. 项目选择:选择适合山地地形的建筑项目,包括度假村、度假别墅和山地公园等。

2. 方案设计:制定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包括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

3. 施工管理: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建筑施工符合规划要求,保障建筑质量和安全。

4. 运营管理:建成后进行规划运营管理,包括物业管理、环境维护和社区服务等。

5. 监测评估:定期进行规划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结语山地建筑规划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山地地形特点和生态环境,确保建筑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例谈温泉度假村项目总体方案设计及建筑设计

实例谈温泉度假村项目总体方案设计及建筑设计

实例谈温泉度假村项目总体方案设计及建筑设计一、总说明1.项目概况(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金华九峰山位于金华市区与衢州市之间,九峰山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距金华市区28公里,与金西开发区的汤溪镇相依,面积10.38平方公里。

九峰山,古称妇人岩,又称龙邱山,芙蓉山。

因其叠嶂连冈,奇峰挺九,故名九峰。

九峰山旅游度假村项目用地位于金华的西南方,九峰山脚下,里金坞村北端。

用地现状为农田与自然水系,地势随山势起伏,地块中有一块凸起的小山包,周围小溪环抱。

地块周围风景秀丽,是宜居的最佳选择。

项目征地红线面积:837.8 亩项目净用地面积:397 亩项目用地内应进行统一规划,可分期建设。

(2)温泉資源项目用地内现状拥有经勘测温泉泉眼一处,水质类型:含偏硅酸氟热矿水;水质PH值:8.86;温度区间:45.1~45.3度;开采量:36.58万立方米/年;用途:温泉理疗。

(3)用地现状地形金华九峰山旅游度假村基地地形复杂多样,现状红线区内以大量的未开发用地为主,且主要为山体,部分山体坡度变化较大,是一块拥有多种场地地形的综合型地块。

基地地势中部较低,两侧较高。

用地范围内黄海高程在83m-190m之间。

山:高低错落,远望形如芙蓉,近看状若蜂巢。

水:基地内水网环绕,生态资源良好。

场地内大小水塘数量约4处,大多分布于谷底。

面域适中,周围多分布梯田,景观条件独特而美丽。

田地,茶园:基地内农田分布区域多,景观好。

为方便灌溉,多和水塘结合紧密,形成一幅田园水色的美景。

(4)设计指导思想和目标金华九峰山旅游度假村总体概念方案设计应符合总体的宏观控制要求,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契合城市整体规划及文脉,强化地域特征,重塑古城繁华风貌,弘扬九峰文化精神。

以水为魂,实现与水相伴环水而居的东方建筑空间理想。

处理好旅游区与酒店以及养老功能三者的关系,设计成果的各项指标既有控制性又具有一定弹性和可操作性,便于规划管理及开发建设的管理,给设计和实施留有一定余地,切实发挥指导近期金华九峰山旅游度假村的详细总体方案设计和修建设计的作用。

由温泉旅游度假村规划设计要点引发的设计构思

由温泉旅游度假村规划设计要点引发的设计构思

由温泉旅游度假村规划设计要点引发的设计构思一、温泉旅游度假村包含着需要需要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1)场地的整体布局、建筑物的位置、高度及建筑物之间的距离;(2)度假村内的开放空间和布局;(3)度假村内游人小径的路线以及铺路用材料;(4)度假村的入口和可能的进入道路;(5)度假村内交通,如车行道、步行道、有轨电车的轨道等;(6)主要建筑的规模、形状、外观、颜色和材料;(7)建筑物内部分隔、装修和装饰;(8)度假村内服务设施的位置、形状和外观,如停车场。

商店、洗手间和餐厅;(9)度假村内小品设施的设计,如路灯、路标、示意图、指示牌、休息亭、休息凳椅、垃圾桶等的位置和形状的设计。

以上只简要地列举了一些设计内容。

确切的组合会因场地和景观的不同而各异。

然而不论具体的组合是什么样的,有一条原则始终不会错,即尽管温泉旅游度假村是由各种成分组成的,但都必须把它当做一个整体来设计。

二、细节规划设计的要点:(1)突出主题形象:这是温泉旅游度假村规划的中心原则,必须通过各种产品与服务来突出度假村的独特之处,通过自然景观、建筑风格、园林设计、细部小品、服务方式、节庆事件等来塑造与强化温泉度假村的形象,当地居民的文化方式,居民对游客的态度亦对度假村的形象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设施与活动功能分区:对不同类型的设施如住宿、娱乐、商业设施按功能分区布局,对于一些大型的相对较嘈杂的游乐活动,划出专门的区域,使温泉度假村的分区动静有序。

(3)环境保护原则:一是保护特殊的环境特色,如具有主要吸引力的人文自然景观;一是使温泉旅游度假村的游客接待控制在环境承载力之内,以维持生态环境,保证温泉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4)商业娱乐设施方便使用区位布局的原则:商业娱乐设施是游客光顾次数最多、密度最大的区域,应该布局在靠近中心和游客方便的区位,如旅馆酒店、主要景观风景点附近,并且它们之间有方便舒适的交通路径。

(5)度假村内部交通网络高效且布局优雅,路径与自然景观的有效配置,并建立公共交通系统,采用步行或无污染交通方式,限制高速行车。

温泉度假村建筑规划

温泉度假村建筑规划

温泉度假村建筑规划温泉度假村是追求放松和享受的理想之地,而其建筑规划需要把握住自然和人文的平衡。

本文将探讨温泉度假村的建筑规划,以创造一个和谐、宜人的度假环境。

1. 温泉度假村的自然融合温泉对于一个度假村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度假村的建筑规划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首先,应该选择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以确保温泉的充足供应和水质的优良。

其次,在温泉周围建筑度假别墅或酒店时,应该尽可能地保留原生态,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让度假村与自然融为一体。

2. 建筑的融合与适应性为了确保度假村的可持续发展和长久盈利,建筑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可变性。

首先,建筑的设计应融入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当地文化,以创造独特且与众不同的度假体验。

其次,建筑应具备可调整大小和布局的能力,以适应不同季节和客人规模的变化。

因此,度假别墅或酒店的建筑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使其在任何时候都能提供舒适和便利的环境。

3. 设施和服务的规划一个成功的温泉度假村不仅仅依赖于温泉本身,还需要提供各种设施和服务来满足客人的需求。

在建筑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度假村内的餐厅、娱乐设施、健身中心、SPA水疗以及其他休闲活动的布局和设计。

这些设施的规划应该与度假村的整体主题相一致,并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客人的需求。

4.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温泉度假村的建筑规划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首先,应该选择可持续建筑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应该采用节能和环保的设计和技术,以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碳排放。

此外,还应该鼓励度假村内的垃圾分类和再利用,以减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5. 客户体验和舒适度最后,温泉度假村的建筑规划应该将客户的体验和舒适度放在首位。

建筑的布局、内部设计、家具和设备的选择都应该以提供最好的客户体验为目标。

舒适的空间、舒缓的色彩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家具将会增加客人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综上所述,温泉度假村的建筑规划应该注重自然融合、适应性、设施和服务的规划、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客户体验和舒适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5
摘 要:基地、建筑、景观,如何能和谐共生,是
度假建筑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通过一山地温泉度假建筑的规划、建筑设计实例,力求在建筑与地形、自然景观之间的互借互用,相得益彰、和谐共生关系上作出一点探索。

关键词:基地;建筑;景观;和谐共生
Abstract:How to coexist in harmony between
base,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is a very
important issue in resort architecture design。

This article,with the purpose of explor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of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pplied a real case of regulation,design for a hill regional hot spring resort architecture
Ke y w o r d s :b a s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
landscape;coexist in harmony
中图分类号:TU247.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8-0145-03
1 项目概况
河南省平顶山市皇姑浴温泉度假区,地处
平顶山市鲁山县城西五十里下汤镇西北屿,当地温泉资源丰富。

下汤温泉在上、中、下三汤中,水质最佳,清澈柔滑,水温奇高,出水温度常年保持在63℃,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且无色无味,对健体美肤、祛病疗疾颇具功效,下汤皇姑浴温泉更以其位于“商后尝浴其处”的下汤镇而得名。

皇姑浴温泉度假村占地面积80978m 2,原有建筑面积3329m 2,主要功能为温泉洗浴、度假宾馆和餐饮会议。

度假村地处尧山风景区边缘,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郑尧(郑州—尧山)高速和南洛(南京-洛阳)高速,极大缩短了这一区域至平顶山、洛阳和郑州等周边城市的
作者简介:陈志勇(1974-),男,河南漯河人, 南京同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建筑师。

从皇姑浴温泉度假村建筑、规划设计看山地建筑设计
Think the Mountainous Region Architecture Design from the Huangguyu Hotspring Resort Construction and the Planning Design
陈志勇Chen zhiyong
图1图2图3
图4-总平面规划图
图5
距离。

随着当地旅游资源的发展,度假村原有各项设施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为此,对原有建筑进行改建和扩建,并对原有软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换代,就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2 前期调查和市场定位
我们自2007年接触这个项目,就对当地温泉度假市场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当地大大小小的温泉洗浴度假村有50多家,但大多都处于一种较低的层次上,无论建筑规模还是软硬件设施都比较陈旧,接待能力和消费水平也比较低,这与当地蓬勃发展的旅游度假市场极不相称。

扩建方案包括了酒店大堂、宾馆、温泉洗浴休闲中心和餐饮商务会议中心,扩建总建筑面积约11985m2,原有的宾馆和会议餐饮用房进行改造和重新装修,原有洗浴建筑则予以拆除而在原地重新建设。

室外温泉洗浴设施则在尽量保留原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更新。

扩建完成后,基本能满足300人的度假住宿、洗浴休闲、餐饮会议的使用要求。

3 总平面规划设计:趁势而为,
景观至上
建筑师应像自然一样地去创造,自然是
最好的景观,建筑如同自然的孩子。

美国现
代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认为“只
有当一切都是局部对整体如同整体对局部一
样时,我们才可以说有机体是一个活的东
西,……”。

作为一个山地建筑群,如何结
合原有建筑和原始自然地形地貌以及周边自
然环境景观,进而有机、整体、创造性地进
行总体建筑布局,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环境景观效益的完美结合就成了本次方案设
计首要考虑的重点。

3.1原始条件及周边环境
本项目用地为一由南向北逐步升高的山地
地形,用地南端为宽约10m的乡镇级公路,路
南面则是宽约200m的沙河。

在用地西侧为原
有宾馆(图1),宾馆北面则是办公、餐饮会
议以及配套服务用房(图4),在宾馆的东侧
有一上山的自然大台阶,水平方向长约70m,
垂直高差约20m(图2),在台阶的尽端有一
休息平台和温泉洗浴用房。

整个用地植被茂盛、
绿树环绕,站在休息平台远观南面河道,自然
景观非常壮观(见图3),建筑风水极佳。

3.2总体规划设计
考虑到整个用地的南面东西面宽有限,为
取得最好的景观效果,本方案在总体布局上,
结合原有建筑,在上山台阶的起点设置了整个
建筑群的中心建筑——大堂,而在原上山大台
阶的位置,设计了一个自动扶梯上山景观廊。

在大堂的东侧布置了扩建的宾馆客房,用地最
南侧靠近入口位置则布置了餐饮中心。

在原温
泉洗浴建筑的位置顺势设置为新的温泉洗浴中
心。

对原有的上山道路则是就势加以加宽及引
导、完善,以形成贯通全山的交通体系。

在山
上,顺应山势及自然环境灵活、自由地布置了
二期度假别墅。

如此由主入口大门—大堂—自
动扶梯—洗浴中心形成的主轴线和由原有宾
馆—大堂—扩建宾馆形成的副轴线,把整个建
筑群连接为一个浑然一体而又彼此紧密联系的
整体(图5)。

扩建宾馆由下而上结合山势坡度逐阶后
退(图7),这种台阶状退台式的处理,既为
每一个客房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景平台,
图6图7
图9
图8
146
提高了新建宾馆客房的档次,加强了建筑的纵深感,又弱化了建筑体量,避免了建筑对原始地形地貌的破坏,使得建筑与环境有机地融为整体,体现了建筑对环境的尊重。

站在退台宾馆屋顶平台上南望,沙河美景尽收眼底,人的身心在此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图8),体现了旅游度假建筑设计对景观和自然环境的极大尊重。

4 功能布局、建筑空间和造型:
休闲、放松、田园趣味
融于自然山水之中而不失个性,谦逊而
不迷失自我,这是本方案建筑造型设计中秉
承的一个立足点。

为此,在立面造型设计上,
结合度假建筑和山地建筑的自身特点,本方案
把建筑的体量尽量分散弱化,各功能空间以大
堂为中心分散布置,既便于彼此的相互联系,
又使得各部分能自成一体,动静分开,互不
干扰。

退台宾馆部分尽管有7层的使用功能,
但在外观上看来,由于采用了逐阶后退的布
局,使得建筑看起来也只有2层的高度,退
台部分则完全和山势融为一体,给入口广场留
下了较大的缓冲空间,使得广场空间显得开阔
而不威压,同时,这种以大堂建筑为中心呈两
翼式展开的布局,使得整个建筑群显得热情洋
溢,如同展开的双臂一样欢迎着远方的来客(图
9)。

建筑群最高4层,避免了对原有山体轮
廓线的破坏,也为退台宾馆争得了开阔的视
野,使得人们无论是在宾馆屋顶露台上小坐,
还是信步缓行于自动扶梯的廊道中,都能和
大自然亲密接触。

自动扶梯的观光走廊起着
连接山下大堂(图10)和山上温泉洗浴中心
(图13)的作用,扩建的退台宾馆位于扶梯
廊的东侧(图11),既不失安静又可以通过
扶梯廊(图12)和大堂、洗浴取得便捷的联
系。

在建筑造型处理上,从中国传统建筑中
吸取了营养和精髓,同时把传统建筑元素(如
梁柱承重体系在建筑外形上体现、斗拱等建筑
符号)加以提炼和简化变形。

在建筑色彩上,
采用了简单的、具有中国古山水画韵味的蓝、
白、灰三种主色调,使得整个建筑与山景能更
好地融合,体现了度假建筑朴素、低调的个性。

大小不一、自由粘贴的淡黄色文化石外墙面则
起着点缀和活跃建筑情绪的作用。

蓝色的四
坡顶屋面强调了建筑的乡土气息和人文特征,
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
想内涵。

5 结语
基地环境是主,建筑是客;建筑对环境,
更多的应该体现出一种尊重和配合,而不是侵
占和掠夺,只有这样,建筑和环境才能和谐共生,
相得益彰。

图10图11
图13
图12
图14
1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