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导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 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设计1.doc

小学语文 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设计1.doc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五个生字,理解“奇光异彩”“眩惑”“赏心悦目”“尘烟障目”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能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能够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明白森林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明白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领略维也纳异国风情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理解、感受维也纳人与自然友好、亲密、融洽的关系,唤起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1.感受维也纳森林的特点,理解维也纳森林故事的内涵。

2.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点,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1.理解维也纳森林的内涵。

2.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件展示维也纳森林的迷人风光,聆听《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名曲。

二、检查预习1.朗读下列词语逞强好胜披甲戴盔目力所及灼热颁布眩惑和谐骤然恩赐赏心悦目尘烟障目奇光异彩清爽宜人温文尔雅层层叠叠(分别采用小组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词认读情况)2.指导书写:让学生找出自己易写错的生字,并提醒给大家(如:“骤”“禽”等字需重点做一强调)三、读课文,整体感知1.思考:维也纳森林有哪些特点?2.如果从森林与人类的关系的角度将文章划分为两个部分,你会怎么划分,依据是什么?1-6小节:主要表现维也纳森林对人类的作用身心的享受(赏心悦目)、面积广袤、调节气温7-11小节:主要表现人类对森林的保护订立法律、珍爱森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四、把握主题、理清脉络1.全文中哪一句话是理解整篇文章的关键,起到揭示整篇文章写作意图的作用?2.从文中看,“大自然与人类和谐与亲密的关系”具体指的是什么?文中有没有语句能够为“和谐与亲密的关系”作注解?维也纳人与森林互惠互助,相依相存五、品味语言1.在具体写维也纳森林及其与人的关系时,作者充分采用了描写、叙述、说明(讲解)、议论(评价)等多种表达方法。

维也纳森林导学案

维也纳森林导学案

导学案拓展提高:冯骥才介绍冯骥才,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

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

1995年亲自出任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之艺术顾问。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是一篇历史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神鞭》,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俗世奇人》,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花的勇气》分别获得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回味!维也纳森林从11世纪到1925年这900年间,广袤的维也纳森林一直是皇家的狩猎场。

在1905年制定的《维也纳建设条例》中,维也纳市周围地带被宣布为“森林——草地保护区”。

1925年奥地利国家林务局接收了这片森林,采纳了“近自然林业”理论作为经营维也纳的指导思想。

1955年,奥地利又把森林地区划为“维也纳景观保护区”,下奥地利州的56个乡以及维也纳市的8个镇都独立参与森林的保护和经营。

现在维也纳森林的总面积为135000公顷,其中国有林占45%,乡镇林占10%,私有林占45%。

导学提纲: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正确书写本课11个生字。

积累词语,理解“奇光异彩、炫目、赏心悦目”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网络、课外书籍收集维也纳森林的相关资料4.用横线画出维也纳森林美景的句子5思考维也纳森林有哪些特点。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1)正确认读生字,规范的书写生字。

(2)正确理解词语,积累美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细读课文,探究并说说:维也纳森林有何特点。

学前准备教师:维也纳森林的分光的风光图片,和乐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学生:预习课文(生字词读课文)新设计重点难点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积累句子,读课文(重)。

概括维也纳森林的特点(难点)教学过程5.1 教学活动【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播放维也纳森林迷人风光的图片,配音乐《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学生欣赏)问题谈论:欣赏着维也纳森林的迷人风光,听着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名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你有何感受?(学生谈自己的真实感受)2、导入过渡:维也纳的自然风光优美,建筑艺术典雅。

今天,我们就跟随中国当代作曲家冯骥才一起去欣赏感受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吧!【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读课文:(提示:交流自己的预习问题和分享自己的收获)通过“你问我答”解决小组问题:预设:生字“盔”“骤”“赐”笔顺及书写“颁领”“赐锡”“榆愉”生词的区别生词:眩惑:迷惑,沉溺。

张目:睁眼清爽宜人:清洁凉爽,会人心意。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

目力所及:视力能够达到的地方森森然:树木茂盛繁密或军队整齐威严。

【测试】合作检测1、听写生字:盔甲、榆树、骤然、恩赐、颁布、逞强、飞禽、灼热、花蒂、接纳、公顷、柏树2、根据词义写词语:①向远处看()②奇妙的光亮和色彩。

③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斯文。

()④看到美好的事而心情愉快。

( )⑤表示事情发生的迅速。

()⑥显示自己的能力强并向超过别人。

3、补充词语(抢答)奇()异()披()戴()高()()岭温文()()()()宜人风雨()()【讲授】合作探究问:通过预习和我们充分的朗读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呢?从哪儿知道的?(指导交流,把握课文中有价值知识点。

)【活动】课堂小结课文学到此,你对维也纳的森林有何感受呢?(交流,我们下节细细的品味我们的感受)【作业】作业课下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和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六语下导学案2017.2

六语下导学案2017.2

滦县海阳私立学校导学案年级六学科语文导学案序号 1 主备人贾卫红审核人贾卫红年级主任签字引导预习1.自由读课文,从中找出本课生字,把这些生字连词多读几遍,把生字写在下面(注意笔顺、结构,看谁写的美观漂亮。

2.再读课文,并且在读的过程中勾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理解。

3.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基础再现4.维也纳森林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拓展提高5.读完全文之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滦县海阳私立学校导学案年级六学科语文导学案序号 2 主备人贾卫红审核人贾卫红年级主任签字引导预习1.维也纳森林有哪些特点?基础再现2.细读课文,文章的中心句是哪句?文中找出来并谈谈理解,3.在保护自然方面,维也纳人都做了那些事情?拓展提高4.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启发写下来吧!滦县海阳私立学校导学案年级六学科语文学案序号主备人张悦审核人贾卫红年级主任签字葛淑玲引导预习(5分钟)1.正确认读下列字音。

吞噬.( shì wū商贾.( gǔ jiǎ)湮.没(yān yīn )维持.(chí chī)战栗.(lì sù)记载.(zǎi zài)暴戾.(lì hù)悲怆.(chuàng cáng)2.读拼音写词语。

tūn shì yān mî cǎi fù bào lì huí mïu bēi chuàng( )( ) ( ) ( ) ( ) ( )kǒn fá xiǎo yù chãn mín luî yì bù juã miàn mù quán fēi( ) ( )( )( )3.我会理解下列词语。

湮没:吞噬:踩覆:暴戾:回眸:悲怆:络绎不绝:面目全非:追古抚今:4.形近字组词。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导学案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导学案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导学案掌握描写、叙述、说明、议论四种表达方法的表达效果理解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法能够使文章既优美又深刻在正确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探究表现方法通过课堂交流掌握四种表达方法各自的表达效果及综合运用后的表达作用1、片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柴可夫斯基,都喜爱在维也纳森林中漫步,施特劳斯更是创作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一世界名曲。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片与众不同的森林,竟然能够神奇地激发起音乐家无限的艺术灵感?2、今天我们跟随冯骥才的脚步走进维也纳森林,通过学习《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篇课文,领略维也纳森林的风光,体会作者的深沉、深刻的言外之意。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文中介绍是作者见到的维也纳森林还是作者听说的维也纳森林?你认为维也纳森林名扬天下的原因是什么?1-3 听说的维也纳森林4-11 见到的维也纳森林2、交流你认为维也纳森林名扬天下的原因是什么?3、作者主要围绕哪一点来介绍维也纳森林?圈划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关键句子。

“维也纳人与这片森林互惠互利,相依相存”“表达大自然与人类和谐与亲密关系”1、文中作者通过哪些方面表现了维也纳森林人与自然和谐亲密的关系?4-6小节自然造福人类7-8小节人类保护自然9-11小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作者为了表现人与自然和谐亲密的关系,在4——11小节,充分运用了描写,叙述、说明、议论等表达方法。

请分别从文中找出描写、叙述、说明、议论等表达方法,说说它们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学生交流,教师深入,合作归纳描写:形象生动,使文章增添了美感,使人能够加深对于维也纳森林优美景致的印象。

叙述:对维也纳美好的生活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

说明:为散文提供了准确的科学依据,为表现主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议论:议论能够更加深刻的反映本质,揭示主题。

1、这篇文章的写作中心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时,中国刚刚经历了1998年的全国特大洪水,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有怎样的意图?2、作为一篇散文,作者是如何做到既能保证语言的优美,内容的丰富,又能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深刻的思想主题的?这篇文章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承转自然,灵活贴切:描写的贴切,说明的准确,议论的深刻,使人既能对维也纳森林优美的景致、维也纳人美好的文化及生活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又能对维也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层次内涵产生严肃的思考,有力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圈划、品读关键语句,感受维也纳“森林王国”的美丽景致。

2、了解维也纳人与维也纳森林互惠互助、相依相存的关系,认识到城市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圈划、品读关键语句,感受维也纳“森林王国”的美丽景致。

2、了解维也纳人与维也纳森林互惠互助、相依相存的关系。

教学教学难点:理解《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所揭示的深层内涵,认识到城市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圈划、品读关键语句,感受维也纳“森林王国”的美丽景致。

2、了解维也纳人与维也纳森林互惠互助、相依相存的关系,认识到城市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圈划、品读关键语句,感受维也纳“森林王国”的美丽景致。

2、了解维也纳人与维也纳森林互惠互助、相依相存的关系。

教学教学难点:理解《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所揭示的深层内涵,认识到城市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名曲,出示维也纳森林的图片。

2、出示课题: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要求:散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一句句子最能体现维也纳人与维也纳森林的关系?明确:哪里知道维也纳人与这片森林互惠互助,相依相存,这片森林也给了那位“圆舞曲之王”以创作的灵感、冲动和深情。

板书:互惠互助相依相存(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1、“互惠互助、相依相存”是什么意思?2、文中是怎样写出维也纳人和维也纳森林互惠互助、相依相存的关系的?(1)维也纳森林给维也纳人带来了什么?请同学们圈划语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明确:赏心悦目(1-4段)调节气温(5-6段)(2)维也纳宜人的气候难道只是上帝给维也纳人的恩赐?维也纳人是怎样对待这片土地的?明确:爱护森林保护环境3、文章写的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城市公园大厅上面的孔雀?明确:写出了城市与大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教案标题: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观,并讨论为什么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阅读活动:2. 分发《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故事书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阅读故事。

3. 学生个人阅读后,组织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活动:4.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在维也纳森林中做了什么?b. 故事中提到的维也纳森林有什么特别之处?c. 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我们可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表达活动:5.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创作一段小对话或小短剧。

6. 每个小组选择代表,表演他们的作品,并与全班分享。

拓展活动:7. 组织学生进行维也纳森林的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维也纳森林的美丽和重要性。

8. 学生回到教室后,让他们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并与同伴分享。

评估活动:9. 分发评估表格,让学生回答关于故事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问题。

10.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评估他们对故事和环境保护的理解程度。

教案延伸:- 可以邀请环保专家或相关机构代表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 学生可以参与学校或社区的环保活动,如清理垃圾、植树造林等,实践环保意识。

注: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教案中的活动和评估方式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第一章:维也纳森林的概述1.1 介绍维也纳森林的位置和地理特征1.2 讲述维也纳森林对维也纳城市的重要性1.3 介绍维也纳森林中的主要树种和植被第二章:维也纳森林的历史和文化2.1 介绍维也纳森林的历史背景和发展2.2 讲述维也纳森林与音乐的关系2.3 介绍维也纳森林中的文化景点和传说故事第三章:维也纳森林的自然生态3.1 介绍维也纳森林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3.2 讲述维也纳森林中的动植物种类和特点3.3 介绍维也纳森林中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措施第四章:维也纳森林的休闲娱乐4.1 介绍维也纳森林中的休闲活动和设施4.2 讲述维也纳森林中的旅游景点和景观特色4.3 介绍维也纳森林中的户外运动和体验活动第五章:维也纳森林的教育和研究5.1 介绍维也纳森林的教育资源和设施5.2 讲述维也纳森林中的科学研究和监测项目5.3 介绍维也纳森林中的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第六章:维也纳森林的生物多样性6.1 探究维也纳森林中的植物多样性6.2 介绍维也纳森林中的动物种类及其生活习性6.3 讨论维也纳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第七章:维也纳森林的生态旅游7.1 介绍维也纳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7.2 讲述维也纳森林生态旅游的亮点和特色7.3 探讨生态旅游对维也纳森林保护的影响第八章:维也纳森林的环境教育8.1 介绍维也纳森林环境教育项目8.2 讲述环境教育在维也纳森林的重要性8.3 探讨维也纳森林环境教育的成效和未来发展第九章:维也纳森林的科学研究9.1 介绍维也纳森林科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9.2 讲述维也纳森林科学研究的重要发现9.3 探讨维也纳森林科学研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第十章:维也纳森林的未来展望10.1 分析维也纳森林面临的主要威胁和挑战10.2 讲述维也纳森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0.3 展望维也纳森林的未来发展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维也纳森林的概述重点关注内容:维也纳森林的位置和地理特征,以及对维也纳城市的重要性。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培养学生对音乐故事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能正确配合音乐指挥,听懂并演奏简易的曲子。

3.与同伴协作,完成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加强学生对音乐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音乐的魅力和兴趣。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对节奏的把握,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奏简单的曲子。

三、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引导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热身身体,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可用一首简单的音乐,让学生跟着节奏做运动。

2. 教授维也纳森林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理解程度,适当调整讲故事的语言及内容。

在讲述的过程中,可适当加入音乐的元素,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情感和意境。

3. 音乐演奏活动1.音乐指挥:教师可以充当指挥,或指派一名学生做指挥。

指挥可以任选学生或教师演奏器乐或打节拍,掌握节奏和速度,带领全班学生演奏。

2.音乐演奏:在节奏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演奏简单的曲子。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曲子,如儿歌、古曲等。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尝试用故事中的元素,自行编创一个小节目,可以是剧场表演、音乐演奏等。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体会合作与创造的快乐,同时锻炼自己的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教师点评教师可以在小组活动结束后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有进步和优秀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一些互动交流。

四、教学评估1.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2.学生的音乐演奏是否能够正确地配合指挥、把握节奏。

3.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情况和表现。

五、教学延伸1.给学生多听一些音乐故事,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

2.组织一次观看音乐会,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音乐。

3.在音乐课后,让学生画一幅和音乐故事相关的画,表达对音乐的感是和想象。

以上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下册《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导学案(无答案)冀

六年级语文下册《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导学案(无答案)冀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自学指导】1,在了解维也纳森林特点,领略异国风情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2,学习用各种表达方式表现主题,学习形散神聚的特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维也纳人与自然友好、亲密、融合的关系,唤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重点难点】1.重点:反复品读课文,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2.难点:理解维也纳森林故事的内涵,理解综合运用表达方式和形散神聚的写法。

【课文提示】1,维也纳,奥地利的首都。

2,冯骥才,我国当代小说家。

【初学课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里被誉为“音乐之都”吗?——闻名遐迩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南面是深幽的山谷和开阔的平原,是一座典雅、美丽、清洁的花园城市。

蓝色的多瑙河从市区静静流过,水秀山青,风景幽雅。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游记散文《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一起走进“多瑙河的女神”——维也纳,去感受那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异域风情。

自读提示:整体感知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一)出示自学要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教师巡视,当学生需要时给予适当帮助和点拨。

自学要求: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指名学生读,重点段落齐读。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自学本上,想办法记住它。

并借助工具书或者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理解不懂的生字词。

【正音正字】眩惑xuàn 戴盔kuī灼热zhuó颁布bān 和谐xié内涵hán【积累词语】无边无际奇光异彩扬名天下温文尔雅赏心悦目目力所及逞强好胜(2)想想课文围绕“维也纳森林”讲了哪些内容?(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提示,让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地读书,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预设:易读错的字有:顷、逞、柏等;难记的字有:蒂、骤、赐、禽等;难懂的字词有:奇光异彩、眩惑、赏心悦目、尘烟障目、温文尔雅等。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设计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设计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领会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2、在运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抒情、议论点明中心。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教学重点:领会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教学难点:在运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议论点明中心。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一、课前准备教师网上下载《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音乐。

学生听音乐。

为学生理解课文作好先期准备。

二、导入请学生回顾有几种表达方式。

学生根据以往的积累回答。

为理解课文教学重点作铺垫。

三、初读课文请学生划出文章中哪些地方是描写并说说其作用。

学生边听边划并作旁批。

为明确教学重点作铺垫。

四、学生讨论请学生回答哪些句子是描写的,并说说其作用。

第一处描写说明森林具有净化眼睛和心灵的作用。

第二处描写说明森林与城市的味道相调和。

第三处描写说明森林具有降温的作用。

第四处描写说明维也纳空气清新。

为明确文章中心句作铺垫。

五、教师质疑第四段“味道”这一词在此处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另外一个词来代替?第六段皇家猎宫为何建在此处?第八段远处雕像看得一清二楚说明什么/学生回答。

理解森林与城市风貌相调和。

理解森林更适宜人居住。

理解人们对环境的爱惜。

教师再质疑文中还有哪些修辞句表现人与自然和谐亲密的关系?学生在书上划线。

领会写景可适当运用修辞句。

六、归纳总结这几处景物描写说明什么中心?作者用什么表达方式概括中心?学生根据全文阅读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明确可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七、再读文章再读写景的段落。

学生阅读。

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八、迁移读冯骥才《珍珠鸟》,划出有关景物和动物描写的句子。

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板书设计净化眼睛和心灵。

森林与城市的风貌相调和。

表达自然和人类和谐亲密的关系(景物描写)具有降温的作用,更适宜人居住。

(抒情、议论)反衬人们对环境的爱惜。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设计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设计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设计导读:教学目标:⒈自主学习生字,理解“妩媚万分”、“触景生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描写维也纳森林美景的词句。

⒉结合课内外资料,体悟维也纳森林和惊世之作诞生之间的联系,感受蕴藏在森林中的动人故事赋予维也纳森林的无穷魅力。

⒊能将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⒋领会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游记的特点,并进行写作迁移。

教学重点难点:⒈积累描写维也纳森林美景的词句。

⒉体悟维也纳森林和惊世之作诞生之间的联系,感受蕴藏在森林中的动人故事赋予维也纳森林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⒈媒体演示,师述:维也纳自然风光优美,建筑艺术典雅,更让人难忘的维也纳时时离不开音乐。

⒉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⒊今天,我们将来到维也纳又一个著名的景点,一起去《穿越维也纳森林》。

二、整体了解⒈打开书本,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初步领略了维也纳森林的魅力,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维也纳留给你的印象。

⒉学生交流,教师梳理,小结板书:优美的景色动人的故事。

三、学习课文㈠优美的景色⒈课文是怎样描写维也纳的美景的?⒉交流,出示:这片苍翠而幽静的森林从维也纳市的西南部向南绵延展开,连绵起伏。

美丽的美伦纳河悠悠流过,溪泉淙淙,百鸟争鸣。

两岸葱郁的树木倒映水中,水清林绿,荡游其间,妩媚万分。

⑴正音:淙、妩,理解词语。

⑵指导读句。

⑶带着美好的感受读这段话。

⑷指名读,齐读。

㈡动人的故事⒈维也纳森林的优美景色确实令人陶醉,但我想他之所以闻名天下,绝不仅仅因为这些。

(引读第三节一、二句)⒉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惊世之作,这样动人的故事,你又了解了哪些呢?简单交流。

⒊选择你喜欢的故事,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这个故事会留给你那么深刻的印象?⒋交流:▲施特劳斯的故事⑴指名交流⑵理解:触景生情。

⑶播放录像,创设情境,体会施特劳斯在森林中触景生情,谱写了惊世之作。

⑷完成练习:在维也纳森林中,施特劳斯欣赏到了这样美丽的画面:,他感受到了,于是,他。

⑸指导朗读。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1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1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上海市崇明县东门中学陆胜家教学目标1、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2、学习课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明:课文选自当代作家冯骥才的游记散文《维也纳情感》。

同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约翰·施特劳斯用优美的乐曲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挚爱,冯骥才则以包含深情的文字抒写自己对异域风情的赞美。

全文共11节,写了维也纳森林景色美,面积广,作用大的特点。

从运用的材料看,作者貌似四处放枪,却是枪枪有的:美好的环境,和谐的家园,都需要我们共同创建。

教学中应该让初二学生反复品读课文中的关键段落,体会重点词句,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再从表达形式上认识并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风格,通过归纳和梳理文本材料把握文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为游记散文,课文描写生动,文字优美,表达灵活,应指导学生沉入文字,反复品读,涵咏体会,理解感悟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点,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2、难点: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写法。

说明:鉴于游记散文文字优美,内涵丰富,材料颇多等特点,应该设置一个让学生在感知课文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

理解文本的关键在于品读语言的工夫与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重心放在引导学生有效的品读上,让学生读中有悟,读中有感,读中生情。

“形散神聚”是课文组材上的一个特点,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认识不难,理解却不易,需要老师的明晰指导。

教学过程思路点拨描写是游记散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之一,课文中有不少文字通过描写从不同角度来体现维也纳森林给人带来的美感与快意,这种手法在写作上叫做“移步换景”或“定景换点”。

“移步换景”是游记的常用写法,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借助本文的具体内容体会这种写法。

同样的景物,观察点位置变化,或是游览参观路线的变动,呈现给人的印象也随之不同,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第四节文字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技巧,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尝试仿写予以巩固。

最新版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设计

最新版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冀教版第十二册第1课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五个生字,理解“奇光异彩”“眩惑”“赏心悦目”“尘烟障目”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能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3.认识、领略维也纳异国风情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理解、感受维也纳人与自然友好、亲密、融洽的关系,唤起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4.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能够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明白森林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

明白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首“乐曲”的主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感受维也纳森林的特点,理解维也纳森林故事的内涵。

2.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点,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2)、教学难点:1.理解维也纳森林的内涵2.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通过课件展示维也纳森林的迷人风光,聆听《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名曲。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三、检查预习1、小组检查预习作业轮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小组间检查认读,把读错的字写到纠错本上。

2、全班交流纠错本上的字。

3、开火车朗读课文,一同纠正并分析读错的地方。

4、生词检查(1)出示:灼热颁布眩惑和谐骤然恩赐赏心悦目尘烟障目奇光异彩清爽宜人温文尔雅层层叠叠逞强好胜披甲戴盔目力所及(分别采用小组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词认读情况。

)(2)指导书写:让学生找出自己易写错的生字,并提醒给大家。

(如:“骤”“禽”等字需重点做一强调。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思考:维也纳森林有哪些特点?四、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冯骥才走进维也纳森林,感受维也纳森林所带来的神奇。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质疑答疑
专项训练
自学文本
交流研讨
小结
综合训练
二课时
引入
自学文本
交流研讨
质疑答疑
综合训练
小结
反思
三、自学文本
在小组中以你喜欢的方式读文,可以几个人齐读也可轮流读,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不认识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进行理解。
四、交流研讨
1.小组内交流易读错的字和预习中知识点,听写生字,把不明白的词语弄明白。
五、质疑答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词语是:炙热 颁布
温文尔雅
学生可能提不出的词语是:清爽宜人
在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点之后,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体会森林给人的感受是什么
四、质疑答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维也纳森林有这样的特点
老师抛给学生的问题:这种和谐的生活创造凭借的是什么维也纳人做了什么
五、综合训练
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六、小结
学完本文之后你的感想是什么
一课时
引入
学习目标
自学文本
交流研讨
布置作业: 书写
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自学文本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维也纳森林讲了哪些内容在书中勾画出相关的内容。小组交流,准备发言。
三、交流研讨
学生汇报交流:
讲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覆盖面广, 景色美,作用大。
要求学生圈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以作者的感受为线,圈画,朗读,讨论维也纳森林
教学
目标
重难点
参考教案
书写教案
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
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约翰.施特劳斯用优美的乐曲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挚爱,冯骥才则以饱含深情的文字书写自己对异域风情的赞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冯骥才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资料

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资料

1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2. 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 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领略维也纳森林的美丽, 体会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明白维也纳森林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产生的作用。

3. 学习课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唤起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 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1. 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体会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2. 学习课文形散神聚的特色,3. 唤起学生特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素材】1. 搜集关于维也纳的资料。

2. 搜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舞曲及课文朗读的资料。

3. 准备有关维也纳森林的图片。

4. 有关森林的诗歌(古代现代。

5. 准备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流程】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趣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维也纳吗?请同学们欣赏维也纳的图片, 想一想你们有什么感受? (课件播放维也纳的图片接下来请欣赏《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首曲子,同学们在听了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呢? (课件播放曲子《维也纳森林的故事》2. 引出课题: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自然风光优美,建筑艺术典雅。

身处平原的我们, 一定觉得森林离我们很遥远, 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去感受维也纳森林的魅力吧!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课题3. 引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觉得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二、初读课文1. 打开书本, 自由读课文, 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自己想办法记住并理解, 维也纳森林给你什么感受?教师巡视指点。

2. 朗读下列词语。

(课件出示关键词语眩惑公顷披甲戴盔赏心悦目崇山峻岭骤然恩赐颁布逞强飞禽灼热温文尔雅目力所及3. 指导朗读和书写。

(板书崇,山和宗组成崇,念“ ch óng ” ,要与“祟”区别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说出:维也纳人珍惜土地、立法保护森林、爱惜草地,与动物相处亲密,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和谐的家园,都需要我们共同创建。
五.联系生活,谈体会,激发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维也纳森林的一切得益于上天的恩赐,更离不开维也纳人祖祖辈辈对这土地的珍爱,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看到了这一幕幕美景,同学们此时一定有很多
二、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宜人温()尔()层层()()
()()所及无边()()赏心()()
1.森林上空,树叶(),密不透风。
2.今天天气晴朗,只要(),那些远山上的树木,都看的清清楚楚。
3.放眼望去,辽阔的大海真是()。
应用拓展
学了本文之后,你的感想是什么?将自己的感想写到日记上,可以采用诗歌、文字等形式。




学案
导案
(复习旧知、背景材料、新知问题、新知自测展示)
维也纳森林位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市,是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森林是一片保持原始风貌的天然林,主要由混合林和丘陵草地组成,共1250平方公里,一部分伸入维也纳市。维也纳森林旁倚美伦河谷,水清林碧,给这座古城增添了无比的妩媚。同时,维也纳森林还对洁净空气起着重要作用,拥有“城市的肺”的美誉。
想说的话,你可以联系生活谈一谈,也可以以诗歌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师重点讲解,让学生体会感情,升华主题。




一、请为下列加下划线的黑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公顷(qǐng qīng)颁发(pān bān)柏树(bǎi bó)
骤然(zhòu jù)眺望(tiào tiǎo)炫目(xuán xuàn)
3其实这个被称为“森让学生想一想资料的使用有什么作用,文中哪些地方还引用了资料?从而学习这种写法。)
4这里的森林清新柔和,温文尔雅,倒与维也纳这个城市的味道更加协调。
教师点拨:温文尔雅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用它来形容森林?你觉得合适吗?你是怎样理解“倒与维也纳这个城市的味道更加协调”的?在第一课时理解了”温文尔雅“字面上的意




小组
表现
自我
表现
突发
问题
改正
措施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初步了解维也纳。
教学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1)学会11个生字,认读6个生字。
2)理解“奇光异彩”、“眩惑”、“赏心悦目”等词的意思。
3)初步感知全文概括文章内容。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布置学生自学。
组织学生汇报。




1、小组长板上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2、教师听写词语,选号上板。
3、组内互判组长总结点评。
思后,让学生再次体会这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以及这个词语对表达作者情感起到的作用。
5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还神奇的调节着气温。——天气如秋。(文章第四自然段)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四、体会人类与大自然友好、亲密、融洽的关系,是人们对大自然珍爱的结果。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和谐生活的创造凭借的是什么?维也纳人做了哪些事?
教师组织听写,评判,随机点评
教师点评
精讲释疑
一教师点评错字
顷蒂
二全文围绕“维也纳森林”主要讲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景色美、面积广、作用大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体会重点句子
1.维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理解“骄傲与福气”的?从课文哪些语句中读到了这种感受?)
高家店小学导学案
课题: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课 型
新授
年级
六年级
执教
学习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认读5个生字。
2)理解“荒芜”、“荆棘”、“追慕”、“惋惜”等词的意思。
3)初步感知全文概括文章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
重点、
难点
1.感受维也纳森林的特点,理解维也纳森林故事的内涵
2.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点,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2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树木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向阳的山坡上,林色鲜翠;背阴的山坡上,森森然像一片埋伏在那里披甲戴盔的兵阵。
(品读这几句时,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读句子,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