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微型课导学案

微型课导学案

认识排比句导学案(微型课)学习目标:1.通过积累能找出课内外的排比句。

2.探索研究发现排比句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

3.会在习作中真情实感的书写排比句,应用排比句。

学习重点:研究总结排比句的特点,仿写排比句。

学习难点:在情景感触下写排比句,了解写作真情实感的重要性!课时准备:1课时(15分)预习案1.摘抄课内外自己认为好的排比句探究拓展案2.你认为排比句的特点是什么?3.根据老师讲的故事和排比句的特点试写排比句!————————————————————————————————————————————————————————————————————————————————————————————————————————————————4.小组讨论,互助修改,推荐朗读!我收获我快乐5.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6.我课堂摘录的好词佳句(展示):--------------------------------------------------------------------------------------------------------------------------------------------------------------------------------------------------------------------------------------------------------------------------------------------------------------------------------------------------------------------教师评价——————————组长评价——————————自我评价——————————我还有这样的疑问——————————————————。

如何利用微课程设计导学案

如何利用微课程设计导学案

如何利用微课程设计导学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微课程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导学案中的应用方法。

2. 学生能掌握导学案的设计原则和步骤,结合微课程内容进行有效设计。

3. 学生能了解微课程与课本知识点的衔接方式,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独立查找并筛选适合的微课程资源。

2. 学生能结合课本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导学案。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微课程学习的兴趣,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到导学案在自主学习中的重要性。

3. 学生通过微课程学习,增强自信心,培养勇于尝试、不断进步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型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微课程与导学案的设计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尝试创新,但学习主动性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微课程概述- 微课程的概念与分类- 微课程的优势与局限性- 微课程在导学案中的应用案例2. 导学案设计原则与步骤- 导学案的概念与作用- 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导学案设计的步骤与方法3. 微课程与课本知识点的衔接- 分析课本知识点,确定学习目标- 挑选适合的微课程资源- 将微课程融入导学案,实现知识点有效衔接4.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课程导入:介绍微课程与导学案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理论学习:讲解微课程概述、导学案设计原则与步骤-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查找微课程资源,设计导学案- 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导学案设计经验- 总结反馈:梳理课程要点,解答学生疑问5. 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 教材第3章: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 第2节: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教材第4章:自主学习与导学案设计- 第1节:自主学习概述- 第2节: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1. 讲授法:- 用于讲解微课程概述、导学案设计原则与步骤等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

微课导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微课导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中的重点段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课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中的重点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运用景物描写手法,感受荷塘月色的美丽与宁静。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微课课件、教学设计、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微课: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代表作。

2. 提问:同学们,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观看微课,了解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荷塘月色有哪些特点?(2)作者运用了哪些景物描写手法?(3)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学生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合作探究1. 小组合作,分析以下段落:“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2. 提问:(1)作者运用了哪些景物描写手法?(2)这些手法有何作用?3.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四)巩固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

2. 学生背诵课文中的重点段落。

(五)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通过学习《荷塘月色》,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运用景物描写手法表达情感的能力。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读后感。

2. 预习下一课《背影》。

六、板书设计《荷塘月色》1. 景物特点:静谧、美丽、宁静2. 写作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3. 情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立定跳远》微课导学案

《立定跳远》微课导学案

《立定跳远》微课导学案体育微型课设计学习内容:立定跳远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95%的学生能够初步体会立定跳远的蹬、摆技术要领。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对预摆与蹬地的学习,85%学生能够掌握立定跳远的蹬摆动作的技术要领。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协同的小组合作模式,学生能在练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并在学习中亲身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蹬摆技术要领。

教学难点:动作要连贯,协调。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通过出示问题卡片的形式,直接引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二、学生讨论、研究教师的动作学生间研究、讨论刚才所留意到的动作,有的可能留意的是手的摆动动作;有的可能留意到的是脚的伸屈动作或是蹬地动作,此时,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围绕问题,经过分享、讨论得出答案。

教师引导总结得出形象易记的口诀:一伸、二屈、三蹬地三、尝试练习1、教师带领练习。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查指导。

四、比一比、赛一赛1、教师组织学生示范动作并进行比赛。

2、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既要观看,又要即使进行评价。

如:手臂摆动如何?蹬地快速有力吗?腿部是伸、屈是否正确呢?3、学生间通过互相评价,得出动作掌握得较好的同学,即时给予掌声鼓励。

五、再次巩固、强化练习教师带领学生边喊口诀边练习,进一步巩固、强化动作。

六、学生与教师的评价总结同学们分享、交流立定跳远蹬摆动作的感受。

教师对在跳远练习中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

《立定跳远》微课教学反思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光在于让学生锻炼身体,而且还在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体育本身带有一定的兴趣,只要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尽量与学生兴趣接轨,稍加引导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浓烈学习兴趣。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水平五的学生,他们的身体素质还没全面发展起来,协调性参差不齐;注意力较分散不易集中,理解能力相对也不够完全,立定跳远动作虽然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猫》课前任务(微课及导学案)设计思路说明

《猫》课前任务(微课及导学案)设计思路说明

《猫》导学案滨海新区汉沽三中崔超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准确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了解三起三落、互为关联的情节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揣摩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复杂变化的感情,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微课推送:认真观看微课,提交我的心得。

预习导学一、作品、作家介绍本文的作者是代作家、学者、翻译家,福建长乐人。

《猫》发表于1925年,是他创作的早期作品。

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

《猫》表面上看是一篇普通的记叙文,在《猫》中讲述的家庭生活,叙述时间与故事发展的时间同步(没有采用插叙或倒叙等手法来表现),文本反映的生活也不复杂,记写了家养“三只猫”的生活片段,语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但仔细品读作品的行文脉落就能发现其实作家很讲究写作技法,通过铺垫和对比手法的应用,主题与情感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渲染。

二、基础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污sè红绫.sǒng yǒng 怅.然蜷.伏bēi chǔ惩.jiè安xiángzǔ骂虐.待wàng 下断语畏罪qián 逃三、初读课文,给课文标上序号,完成右面的表格(材料筛选概括)。

四、整体感知1、根据上图的表格提炼信息,说说作者的感悟。

读第一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我读出了作者的情感。

读第二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我读出了作者的情感。

读第三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我读出了作者的情感。

2、三次养猫的故事有什么联系?3、芙蓉鸟事件——庭审现场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死鸟的真正凶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愧疚、自责、更难过。

病句微课导学案(DOC)

病句微课导学案(DOC)

病句三、四课时抓标志迅速锁定病因病句内在的毛病,往往也有一些明显的语言标志(切入点),抓住这些切入点,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地识别病句、辨清病因,为答题提供捷径。

1.出现了并列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概念并列不当、语序不当。

注意“和”字歧义现象。

①每逢节假日,他时常丢下工作和妹妹到公园玩耍。

(“和”使用不当。

该句可理解为“他”与妹妹两人去公园玩耍,也可理解为“他”丢下工作、妹妹,一个人去公园玩耍。

将“和”字换成“带”字即可消除歧义)②人生的价值,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

(语序不当,应为“羡慕、崇敬、膜拜”)(3)老人那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搭配不当“思路”不能感染我们)2.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颠倒(主体对客体客体对于主体来说)、主语残缺(句首由介宾短语引导,后一句子以动词或介词起头,审视是否缺主语①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搭配不当,“在……中”应为“从……中”)②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

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介词使用不当,应将“关于”换成“对”)(3)当丁医生经过住院治疗回到家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

3.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与主语的位置关系、逻辑关系(因果、递进)不当、关联词(连词)残缺、。

①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必要条件,用“只有……才”)②他虽然是个农民,平常喜爱学习,识不少字,编秧歌也在行。

(关联词残缺,应在“平常”前加“但是”)③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前,将“不是”调至“质量”前)(4)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微课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微课导学案

23*刷子李1.会认6个生字,学习课文,理解“悠然”“匀匀实实”“天衣无缝”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3.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4.从刷子李练就高超技艺的事迹中受到教育,有所收获。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感受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本学期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们猜猜他是谁?他,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却饿死在长征途中。

(老班长)他,面对洪水不退缩,让群众有秩序地过了岸,而他却被洪水吞没了。

(老支书)他,有着一颗善良、坚定、执著,金子般的心,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这一梦想不懈努力!(瑞恩)是呀,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普普通通但又很厉害的手艺人——刷子李。

二、读导读知目标读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是个粉刷匠,专干粉刷这一行,姓李。

)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

以表示对他的尊敬。

读导读,明目标。

三、研读课文,感受高超技艺任务一:通读课文,解决字词策略: 1、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课后的生字,同桌互相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教师提示轻声,儿化音)任务二:研读课文、感受奇人策略:1、快速默读课文第1--5自然段,找出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

并给所划的句子标上序号。

2、从关键字、关键词、修辞方法等方面来感受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批注自己的感受。

重点理解并感受下面五个句子①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理解“如同升天一般”感受刷墙的效果。

②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理解“必”“绝”并指导朗读。

④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理解“勻勻实实”并指导朗读。

⑤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导学案与微课教学流程

导学案与微课教学流程

导学案与微课教学流程(总2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探索“学进去,讲出来”有效教学方式——地理学科基于“导学案与微课”的“两自四互”课堂教学模式尝试一、关键词解读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它以学生为本,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和抓手,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优点:学生学习方法明确,而且万一学生没有注意听讲,没有跟上,也可及时跟上全班的学习节奏。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讲解、演示等全过程。

分为课程习题精讲、实验探究演示、虚拟面批、游戏学习类等等。

属于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学习资源包中的学习材料,具有可暂停、快进、反复使用的特点。

“两自、四互”:“两自”:自主学习、自悟小结(是指学生自主的学习和回顾总结);“四互”:互研、互评、互问、互讲(互是指师生之间相互及生生之间的相互)。

这些教学环节注重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自主建构和内化”,注重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自主与合作”,注重了“学生情感与学习态度的积极与快乐的激发”。

讲出来:1.讲出来是学生巩固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使理解更深入,记忆更持久。

2.讲出来是激发学习兴趣和体会学习乐趣的一种方式。

3.讲出来是检测自我是否真正学进去的最便捷的一种方式。

4.讲出来是课堂实现一对一有效教学的一种现实方式。

二、教学环节与流程示例此教学流程的各环节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风格分散开展。

(一)基于导学案自主学习(共15分钟,可按知识点分散自学、互学、互研等环节)导学案必须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情境案例或实例引文导入。

2.学习目标3.自主学习的具体要求:对自做、自看、自写、探究的内容呈现明确。

教师可对学生不明白的要求进行解释和引导。

微课导学案汇编

微课导学案汇编
4、
5、除了“漂亮女生”形成的价格,优惠等条件的威胁外,还有“碧芝”的物品的新颖性,创意的独特性等,我们必须充分预见到。自主检测答案
1、
因为是连锁店,老板的“野心”是开到便利店那样随处可见。所以办了积分卡,方便女孩子到任何一家“漂亮女生”购物,以求便宜再便宜。3幢
42户
25幢
?户
42÷3=14(户)25×14=350(户)答:共住了了350户。
5、你认为一件DIY手工艺制品在什么价位可以接受?3.学习方法建议: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为主
6、你购买DIY手工艺制品的目的有那些?二、学习任务
年轻有活力是我们最大的本钱。我们这个自己动手做的小店,就应该与时尚打交道,要有独特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
2、营销环境信息收集索引能选择合适的信息进行列表整理,会从条件或问题想起,解决问题。
3、
4、是□否□能通过列表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三、自主检测
先列表再解答。
人民广场地铁站有一家名为“漂亮女生”的饰品店,小店新开,10平方米不到的店堂里挤满了穿着时尚的女孩子。不几日,在北京东路、淮海东路也发现了“漂亮女生”的踪影,生意也十分火爆。现在上海卖饰品的小店不计其数,大家都在叫生意难做,而“漂亮女生”却用自己独特的经营方式和魅力吸引了大批的女生。1、星光新村新盖的3幢楼房共住了42户,照这样计算,这个新村25幢这样的楼房共住了多少户?
附件3
“自主学习导学单”设计
、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2.达成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的信息的作用,感受到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调研要解决的问题:2、会用列表的方法有选择性的整理简单的信息,通过列表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导学案助力高中英语微课教学

导学案助力高中英语微课教学

导学案助力高中英语微课教学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微课教学已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新趋势。

微课教学是利用电子化教育技术手段,结合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进行实时或异地的课程教学,是一种电子化的远程教学。

在微课教学中,导学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教学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从导学案的定义、作用和制作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导学案在高中英语微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导学案的定义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的学习指导性文稿。

它是一种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有机结合。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预设的学习路径和学习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在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微课教学中,导学案不仅可以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可以作为教师讲课的辅助工具,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1、引导学习导学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设计一些问题和思考题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梳理重点通过导学案,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化、梳理化,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清晰地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3、个性化学习导学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4、培养学习习惯通过导学案,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兴趣。

5、辅助教学在微课教学中,导学案可以作为教师讲课的辅助工具,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授课和指导学生学习。

三、导学案的制作方法1、明确学习目标在制作导学案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所要教授的知识点和能力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确定导学案的内容和任务。

2、设计合理的任务在导学案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理的任务,包括提出问题、布置作业、设计实验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微课模板——导学案

微课模板——导学案

在直三棱柱111ABC-A B C 中,∠BCA =90°,M ,N 分别是A 1B 1,A 1C 1的中点,BC =CA =CC 1, 求BM 与AN 所成角的余弦值.1.求平面的法向量;2.利用向量法研究空间的位置关系【尝试与发现1】我们已经知道空间中的直线,根据它的方向向量和一个点可以描述这条直线的位置,那么,对于空间中的平面,能否引进类似的向量来描述其位置?一、平面的法向量1.定义 如果α是空间中的一个平面,n 是空间中的一个非零向量,且表示n 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与平面α垂直,则称n 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此时,也称n 与平面α垂直,记作n ⊥α.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_________;思考:上述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唯一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若指定过某一点做平面ABCD 的法向量,则法向量有几个呢?2.平面法向量的性质(1)如果直线l ⊥α,则直线l 的任意一个方向向量,都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2)如果n 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则对任意的实数0≠λ,空间向量λn 也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课题 1.2.2空间中的平面与空间向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平面的法向量定义能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正确地求出某一平面的法向量.2.会用向量语言表达线面、面面的平行关系3.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与逻辑性,数学抽象与数学运算等素养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劳动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攻坚克难的劳动品质.学习重点会用向量语言表达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学习难点用向量运算解决空间中线面、面面的平行的判定 课标要求能用向量语言描述直线和平面,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小试牛刀而且平面α的任意两个法向量都平行;(3)如果n 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A 为平面α上一个已知的点,则对于平面α上任意一点B ,向量AB 一定与向量n 垂直,即0=⋅n AB,从而已知平面α的位置可由n 和A 唯一确定.【尝试与发现2】1.如果 v 是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n 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分别探讨n ∥v 与n ⊥v 时,直线l 与平面α的关系;请尝试作图,并得出结论.2.如果n 1是平面α1的一个法向量, n 2是平面α2的一个法向量,分别探讨论n 1⊥n 2与n 1∥n 2时,平面α1与平面α2的关系。

学案导学 微课相随

学案导学 微课相随

学案导学微课相随【导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微课;2.了解微课的特点和优势;3.学习如何制作一段简单的微课。

【学案内容】:一、引入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出微课,了解学生对微课的理解程度。

【课堂讨论】:你们知道什么是微课吗?微课有什么特点和优势?2.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和学识,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对微课的看法,并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用5分钟时间,将自己对微课的理解和看法进行整理。

二、微课特点与优势(15分钟)1.导入PPT展示微课的特点和优势。

2.分组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并与PPT进行对比。

【小组展示】: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并与PPT进行对比。

3.师生讨论,总结微课的特点和优势。

【师生讨论】:同学们,你们觉得微课的特点和优势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三、制作微课(30分钟)1.导入PPT展示如何制作一段简单的微课。

【PPT展示】:请同学们看一下这段PPT,介绍了如何制作一段简单的微课。

3.分组讨论,制定一段简单微课的制作计划。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一段简单微课的制作计划。

4.小组展示,互评。

【小组展示】:请各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微课制作计划,其他小组进行互评。

5.课堂总结,提出问题。

【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答吗?【课后作业】:1.思考一下,你觉得微课在今后的教育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2.制定自己制作微课的计划,并准备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学案导学微课相随中文 2000字【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展示、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微课,微课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如何制作一段简单的微课。

通过小组互动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思考和拓展微课的应用领域。

《坐井观天》导学案—学习生字词

《坐井观天》导学案—学习生字词

《坐井观天》微课导学案——生字词学习目标:1、掌握我会认的三个生字“沿、际、信”。

2、正确读写我会读的8个生字,并会组词。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无边无际”造句。

初读感知交流识字学习过程:1. 范读课文,导入学习。

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先听老师范读课文,你们可以轻声跟读。

2. 认读生字,交流识字。

教师衔接语:这只小青蛙呀,虽然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但是它遇到了困难,有几个生字不认识,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帮它?(1)圈出文中三个生字“沿yán 际jì信xìn ”,自己认读。

(2)(出示生字幻灯片)(我来考考大家)点读:沿、际、信。

(3)启发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同学们读得这么准确,你们是怎么认读这些生字的?(拼拼音、问同学、听老师范读)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3. 突出重点,学习词语。

(1)认读词语。

教师:看大家学的那么认真,词语宝宝忍不住跳了出来。

(幻灯片出示)井沿、不信、无边无际(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2)把词语宝宝放在句子中,让句子变通顺。

小鸟飞来落在()上,小鸟说天是(),青蛙()。

(3)同学们,“沿”是什么意思呢?你们知道吗?“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边。

我们来看什么叫井沿。

(出示幻灯片)举例“井沿、碗沿、河沿”。

桌子有桌沿,指导学生在桌沿上摸一摸。

(4)“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用“无边无际”造句。

4.指导书写,展示作业。

教师: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学习本课生字,包括刚才认读的三个,看他们是怎样坐在田字格里,还可组成哪些词语。

(出示幻灯片)共8个字词,教师讲解。

(1)仔细观察生字宝宝,你有什么发现?(左右结构的字,应写的左窄右宽)(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根据刚才的学习,把课后的8个字写在田字格里,看谁写的又对又好。

一会儿在班里展示。

(3)展示作业,规范书写。

微课导学案

微课导学案

附件 3“自主学习导学单”设计、学习指南1.课题名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2.达成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领会到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有关的信息的作用,感觉到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会用列表的方法有选择性的整理简单的信息,经过列表的方法剖析数目关系,找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学习方法建议:自主学习和小组沟通为主二、学习任务经过观看教课录像,达成以下学习任务:1 、能选择适合的信息进队列表整理,会从条件或问题想起,解决问题。

2 、能经过列表的方法剖析数目关系。

三、自主检测先列表再解答。

1、星光新村新盖的 3 幢楼房共住了 42 户,照这样计算,这个新村25 幢这样的楼房共住了多少户2 、学校栽了一些盆花。

假如每个教师放3 盆,能够放24 个教室,假如每个教室放 4 盆,能够放多少个教室3、丽丽、圆圆、静静三个好朋友都扎着美丽的蝴蝶结,她们一个扎着红蝴蝶结,一个扎着蓝一个扎着蓝蝴蝶结,一个扎着紫蝴蝶结。

已知:丽丽扎的不是紫的,圆圆扎的不是红的,静静身旁的两个好朋友一个扎着红蝴蝶结,一个扎着蓝蝴蝶结。

猜一猜,她们各扎了什么颜色的蝴蝶结四、自主检测答案1 、3 幢42 户25 幢户42 ÷3=14 (户)25 ×14=350 (户)答:共住了了350 户。

2 、3 盆→ 24 个4盆→个24 ×3=72 (盆)72 ÷4= 18( 个 )答:假如每班放 4 盆,能够放 18 个教室。

3、丽丽? 红蓝圆圆? 蓝紫静静? 紫丽丽是扎着红色的蝴蝶结,圆圆扎着蓝色的蝴蝶结,静静扎着紫色的蝴蝶结。

提分微课导学案:与中点有关的联想(两课时)

提分微课导学案:与中点有关的联想(两课时)

提分微课:关于中点的联想(一)班级:学号:姓名:【课前练习】1、(2018•南充)如图1,在Rt△ABC中,∠ACB=90°,∠A=30°,D,E,F分别为AB,AC,AD的中点,若BC=2,则EF的长度为()A.B.1C.D.2、(2017•株洲)如图2,点E、F、G、H分别为四边形ABCD的四边AB、BC、CD、DA 的中点,则关于四边形EFGH,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B.一定不是中心对称图形C.可能是轴对称图形D.当AC=BD时它是矩形图1 图23、(2014•无锡改编)如图,已知:△ABC中,AB=AC,M是BC的中点,D、E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BD=CE.(1)求证:MD=ME;(2)若D为AB的中点,且AB=8,求ME的长.思考: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哪些定理或结论与中点有关,列举出2-3条?答:①三角形中,中线平分面积,三条中线的交点称为重心,重心分中线成2:1的两段;②四边形中,③圆中,【典型例题】类型一: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例题1、(2018•滨州改编)如图,在△ABC中,∠A=90°,AB=AC,点D为BC的中点.若点E、F分别为AB、AC上的动点,且DE⊥DF,(1)求证:BE=AF;变式1:若点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那么BE=AF吗?请利用备用图说明理由.(2)猜想BE、EF、FC这三条线段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并给出证明;变式2:若BE=6,CF=8,求△DEF的面积.(3)若斜边BC=2,设M点为线段EF的中点,当点E从A点移动到B点的过程中,求M 点所经过的路线长;变式3:在(3)的前提下,求线段EF的最小值.练习1、如图,在Rt △ABC 中,∠A =90°,点D 是BC 的中点,点E ,F 分别在AB ,AC 上,且∠EDF =90°,连接EF .(1)如图1,若EF//BC ,求证:四边形AEDF 为矩形;(2)如图2,以线段BE ,EF ,FC 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请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并给出证明.图1图2练习2、(2019•苏州相城区一模)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10,BC =5,将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AC 边的中点P 重合,直角三角板绕着点P 旋转,两条直角边分别交AB 边于M ,N ,则MN 的最小值是 .练习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一个Rt △ABC 的斜边AB 在两坐标轴上滑动,直角顶点C 在第一象限,若AB =2,∠ABC =30°,则滑动过程中,线段OC 的最大值是 .DBCBC例题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边CD,AD的中点,连接AE、BF相交于点O.(1)求证:AE⊥BF;(2)连接OC,问:OC与BC相等吗?若相等,请给出证明;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练习4、(2014•安徽)如图,在▱ABCD中,AD=2AB,F是AD的中点,作CE⊥AB,垂足E在线段AB上,连接EF、CF,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是.(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①∠DCF=∠BCD;②EF=CF;③S△BEC=2S△CEF;④∠DFE=3∠AEF.【课后练习】1、(2017春•遂宁期中)如图在Rt△ABC中,∠A=90°,AB=AC,点D为BC中点.且∠MDN=90°,将∠MDN绕点D旋转,DM、DN分别与边AB、AC交于E、F两点.下列结论:①AE=CF;②S四边形AEDF=S△ABC;③DE≤AB;④AD与EF可能互相垂直,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4B.3C.2D.12、(2017•河南)如图1,在Rt△ABC中,∠A=90°,AB=AC,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D=AE,连接DC,点M,P,N分别为DE,DC,BC的中点.(1)图1中,线段PM与PN的数量关系是,位置关系是;(2)把△AD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连接MN,BD,CE,判断△P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把△ADE绕点A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D=4,AB=10,请求出△PMN面积的最大值.提分微课:关于中点的联想(二)班级:学号:姓名:【课前练习】1、(2013•枣庄)如图,△ABC中,AB=AC=10,BC=8,AD平分∠BAC交BC于点D,点E为AC的中点,连接DE,则△CDE的周长为.2、如图,AB=AC,AD⊥BC于D,DF∥AE.若AB=3,AE=5,则DF= .3、(2018•天津)如图,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EF⊥AC于点F,G为EF的中点,连接DG,则DG的长为.类型二:三角形的中位线与倍长中线例题1、连接三角形顶点和一边中点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两边上中点的线段为三角形的中位线,类似的,我们把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称为梯形的中位线. 请结合三角形中线和中位线的相关性质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AB,AC分别为7和5,则第三边BC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2)如图,梯形ABCD中,AD∥BC、点E、F分别为两腰AB、CD的中点.求证:EF=(AD+BC).变式1:在(2)的前提下,设AD=7,BC=17,求的值.(3)如图,四边形ABCD中,AB=5,CD=3,M、N分别是AD、BC的中点,则线段MN 的取值范围为.变式2:对于四边形ABCD,M、N分别时AD、BC的中点,猜想线段MN与(AB+CD)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给出证明.(4)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BC、AD的中点,连接EF并延长,分别与BA、CD的延长线交于点M、N,则∠BME=∠CNE,求证:AB=CD.变式3:如图2,在△ABC中,且O是BC边的中点,D是AC边上一点,E是AD的中点,直线OE交BA的延长线于点G,若AB=DC=5,∠OEC=60°,求OE的长度.练习1.(2017•天津)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FCG的边长分别为3和1,点F,G 分别在边BC,CD上,P为AE的中点,连接PG,则PG的长为.练习2.如图,以AB为直径的⊙O的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OE=3,⊙O的半径r=2,直线AB不垂直于直线l,过点A,B分别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C,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练习3.在▱ABCD中,E是CD的中点,连接AE、BE.(1)如图1,若AE⊥BE,求证:AB=2BC;(2)如图2,F是AE的中点,FC与BE交于G.求证:GF=GC.例题2、(2019春•花都区期中)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是BC边上的一点,E是CD的中点,AE平分∠DAM.(1)判断∠AMB与∠MA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证:AM=AD+MC;(3)若AD=4,求AM的长.练习4、(2018•武汉)如图,在△ABC中,∠ACB=60°,AC=1,D是边AB的中点,E 是边BC上一点.若DE平分△ABC的周长,则DE的长是.【课后练习】1、(2018•苏州)如图,在△ABC中,延长BC至D,使得CD=BC,过AC中点E作EF∥CD(点F位于点E右侧),且EF=2CD,连接DF.若AB=8,则DF的长为()A.3B.4C.2D.32、如图,在△ABC中,D为AC边的中点,且DB⊥BC,BC=5,AB=13,则DB的长为.3、如图,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连接BE并延长交AC 于点F,AF=EF,求证:AC=BE.4、如图所示,在△ABC中,∠ABC的平分线BE与BC边的中线AD垂直且相等,已知BE=AD=4,求△ABC三边之长.。

微课导学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微课导学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

2. 教学难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微课视频,设计教学课件,准备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收集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是谁?(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2. 预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意思。

(2)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重点句段。

3.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故事情节。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

4. 语言表达(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模仿。

(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思维拓展(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回顾课文,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撰写一篇读书笔记。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充分利用微课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微课导学案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微课导学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变量间的关系微课设计课题:3.2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谢芳清【学习目标】1、体验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

2、用关系式表示具体情况的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

【学习重点】列出关系式;根据关系式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趋势【学习难点】列出关系式;根据关系式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趋势【学习活动】本节课我们就如何列关系式和根据关系式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趋势这两大重难点进行设计介绍学习。

本节课分为四大块,教学设计如下。

一、复习回顾1、如果△ABC的底边长为a,高为h,则面积S△ABC=____________.2、当△ABC的底边长为a,高h=6时,则S△ABC =____________.教学意图:让学生回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同时第2问对此给定一个变量的值,求出面积的表达式,为下面的新课探究打下铺垫。

二、互助探究互助探究11、列关系式关系式的格式:因变量=含自变量的代数式(注意格式含1个等式,1个因变量,1个含自变量的代数),关系式反映的是2个变量间的关系。

(1)甲的速度为2千米/时,从A到B所用时间为t小时,则甲的路程s与t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 (2)三角形的底边长为4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y与底边上的高h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教学意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达两个变量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列表格,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关系式。

那如何列出关系式呢?为了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老师给出关系式的格式要求,让学生先学习,从而将列关系式前置化,再通过两道题的练习,让学生顺利掌握列关系式,为后面的探究2成功的打下铺垫。

互助探究22、变化中的三角形如图中的三角形ABC底边BC上的高是6厘米,当三角形的顶点C沿着底边所在直线向B 点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1)三角形的面积随着什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学意图:先分析题意,让学生明确点C 向B 点左运动,再通过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三角形的面积随着底面半径的减小而减小,从而顺利回答此题,也为第2问打下铺垫。

微课导学单

微课导学单

微课导学单
分米的认识》自主研究导学单
一、研究指南
1.课题名称:苏教版下册数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2.达成目标:
1)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能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研究方法建议:自主研究,同位合作,汇报研究效果。

二、研究任务
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一)认识分米
研究指导:
1.制作一根1分米长的吸管。

同位比一比它的长度,并说一说是怎样制作的。


2.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1分米的吸管有多长?
同位量一量,比一比谁比划的最接近1分米。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常常做成1分米长?
4.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米=()分米,你是怎样知道的?
按步骤操作,同位一起研究,讨论,检测。

二)汇报研究效果
三、自主检测
1.用大拇指和食指比画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2()。

床长2()。

大米长2()。

黄瓜长2()。

3.小淘气的数学日记:阅读并改正。

微课导学单

微课导学单

微课导学单
《排比句的运用》研究导学单
一、研究指南
1、课题名称: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词句段运用“排比句的运用
2、达成目标:
(1)知道排比的特点来理解它的定义;
(2)了解“排比”的作用。

(3)能用“排比”修辞手法写句子。

3、研究方法建议:自主研究,讨论交流,汇报研究效果。

二、研究任务:通过观看微课教学完成下列教学任务(一)了解排比句的特点、作用
1.出示排比句,归纳排比句的特点,了解排比的定义。

(判断以下句子哪些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在括号内打勾。


2.研究排比句的作用。

(出示排比句,让学生判断采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采用排比修辞的作用。

)(二)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写句子
1.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写排比句。

2.讨论、交流学生的句子。

三、自主检测
(一)在运用排比修辞伎俩的句子后面打“”
1.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习方法建议: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为主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瞧教学录像,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能选择合适的信息进行列表整理,会从条件或问题想起,解决问题。
2、能通过列表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三、自主检测
先列表再解答。
1、星光新村新盖的3幢楼房共住了42户,照这样计算,这个新村25幢这样的楼房共住了多少户?
4、自主检测答案
1、
3幢
42户
25幢
?户
42÷3=14(户)25×14=350(户)答:共住了了350户。
2、3盆→24个
4盆→?个
24×3=72(盆)
72÷4= 18(个)
答:如果每班放4盆,可以放18个教室。
3、
丽丽
红蓝
圆圆
蓝紫
静静

丽丽就是扎着红色的蝴蝶结,圆圆扎着蓝色的蝴蝶结,静静扎着紫色的蝴蝶结。
2、学校栽了一些盆花。如果每个教师放3盆,可以放24个丽、圆圆、静静三个好朋友都扎着漂亮的蝴蝶结,她们一个扎着红蝴蝶结,一个扎着蓝一个扎着蓝蝴蝶结,一个扎着紫蝴蝶结。已知:丽丽扎的不就是紫的,圆圆扎的不就是红的,静静身边的两个好朋友一个扎着红蝴蝶结,一个扎着蓝蝴蝶结。猜一猜,她们各扎了什么颜色的蝴蝶结?
附件3
“自主学习导学单”设计
、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2、达成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的信息的作用,感受到列表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会用列表的方法有选择性的整理简单的信息,通过列表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