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导学单
基于OBE理念的小学美术微课设计与应用——以《生命的甘露》为例
![基于OBE理念的小学美术微课设计与应用——以《生命的甘露》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12024d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1f.png)
236Internet Education互联网+教育图1 基于OBE 理念微课设计框架(二)基于OBE 理念的小学美术微课设计原则1.明确学习目标在设计微课前,首先要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包括艺术知识技能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与学生的年级水平和发展需求相适应,能够反映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成果。
2.简洁精炼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要求课程内容紧凑、重点突出。
在设计微课时,还需要筛选和精简教学内容,提炼出最重要、最核心的知识点和技能,避免信息过载。
3.可视化和操作性利用图像、演示和实际操作等方式来呈现艺术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应用,同时提供适当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来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4.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通过提问、讨论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与重视。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微课的应用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为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提供了便利。
本文将以《生命的甘露》为例,探讨基于OBE 理念的小学美术微课设计与应用,深入分析微课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情况,探索其对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并尝试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设计和实施指导原则,为小学美术课程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OBE 理念概述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作为一种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先进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解决问题,并取得预期的学习成果。
[1]该理念自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教育改革中广泛应用,近年来也逐步在我国的教育中实践。
然而,但目前对于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较少。
本文的目的是将这一理念应用于小学美术微课设计,以探索更加完善的课程教学模式。
二、基于OBE 理念的小学美术微课设计与应用(一)基于OBE 理念的小学美术微课设计框架基于OBE 理论,将小学美术微课设计分为预期目标—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教学实施的四个闭环阶段[2],以持续改进为中心并渗透每一个环节(见图1),以保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仅教师能够因课制宜,而且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一等奖微课《看图写话三步曲》导学单
![一等奖微课《看图写话三步曲》导学单](https://img.taocdn.com/s3/m/09968ff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f.png)
《看图写话三步曲》导学单亲爱的同学,探索新知的旅程总是充满挑战与快乐!让我们一起带上预学小锦囊,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吧!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全班最亮的那颗星!预学小锦囊:一看二说三写四改学习目标:1.学会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有序观察。
2.练习用“四素句”(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把句子写清楚。
(重点)3.初步学习用加修饰和详细描述的方法美化句子,感受写话的乐趣。
(难点)学习过程:一、玩游戏,学有序观察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仔细观察两幅图,圈出图片中不同的地方。
2.选一选,下列不是有序观察的是()A从上到下 B从左到右 C随意看看二、看视频,学习“四素句”1.选一选,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看图写话四要素()A.时间B.人物C.地点D.心情2.仔细观察图片,选一选,填一填。
(1)图中是什么时间()A.春天B.六·一节C.晚上(2)请你给图片中的人物取个名字。
(3)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A.师生B.朋友C.亲人D.同学(4)猜一猜图片中的地点()A.学校B.公园C.游乐场3. 想一想,说一说,并用上“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点做什么”的“四素句”写一写图片中的内容。
三、请你用上今天课上所学的看图写话小妙招写写图中的内容,别忘加上修饰,详细描述哟。
(课后完成)链接:看图写话小妙招看图写话我不怕,我有独创三步法。
第一记住有序看,不要随便到处看。
第二找全四要素,四素句写绘故事。
第三别把美化忘,详细描述变更棒。
攻螺纹导学案
![攻螺纹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c7e6e9f61fb7360b4c6518.png)
石家庄机电职业中专导学案班级:中一机械班学科:钳工工艺主备教师:课题: 7.1攻螺纹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了解攻螺纹工具的结构、用途2、掌握螺纹底孔直径的计算3、掌握攻螺纹方法【学习重点】会计算螺纹底孔直径和攻丝的方法一、课前准备【课前预习】微课攻螺纹的方法二、课上学习【知识探究】一、攻丝工具:1、丝锥:是一种加工的刀具,常用、或钢制成。
丝锥的种类:(1)按使用方法不同可分为丝锥和丝锥两大类。
手用丝锥通常都用、钢制造。
机用丝锥与手用丝锥不同的是,其柄部除铣有方榫外,还割有一条槽,通常都用钢制造。
(2)按其用途不同又可以分为、、、、及(如梯形螺纹丝锥)等。
2、丝锥的构造:由部分和部组成。
工作部分包括部分和部分。
3、丝锥的后角α,一般手用丝锥α = ,机用丝锥α = 齿侧为。
为了减少校准部分与螺孔的摩擦,也为了减少攻出螺孔的扩张量,丝锥校准部分的大、小、中径均有 mm/100mm的倒锥。
4、容屑槽;M8以下的丝锥一般是条容屑槽,M12以上的丝锥一般是条容屑槽,标准丝锥一般都是槽;为了控制排屑方向有些专用丝锥做成旋,用来加工通孔,使切屑能顺利向排出;做成旋,用来加工不通孔,使切屑能向排出。
5、成套丝锥的切削用量分配一般有两种形式:(等径丝锥):其每套丝锥的大径、中径、小径都相等,只是及偏角不同。
(不等径丝锥):三支一套的丝锥按顺序为分担切削量,两支一套的丝锥则为分担切削量。
因此,对于直径小于M12的丝锥采用分配;而对于直径较大的丝锥,则采用分配。
6、铰杠:分为普通铰杠和铰杠。
普通铰杠又分为铰杠和铰杠两种,一般攻制M5以下的螺纹孔,宜采用铰杠。
攻制带有台阶工件侧边的螺纹孔或攻制机体内部的螺纹时,必须采用铰杠。
7、保险夹头常用的有:式保险夹头和式保险夹头。
二、攻螺纹方法1、攻螺纹前螺纹底孔直径的确定:攻螺纹时螺纹底孔直径必须标准规定的螺纹径。
螺纹底孔直径应根据工件材料的和钻孔时的来考虑。
2、试用计算法确定攻螺纹前钻底孔的钻头直径:(1)在钢件上攻M16的螺纹(2)在铸铁上攻M16的螺纹3、攻不通孔螺纹时,由于丝锥切削部分不能切出完整的螺纹牙形,所以钻孔深度要所需的螺孔深度。
《立定跳远》微课导学案
![《立定跳远》微课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25ed2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8.png)
《立定跳远》微课导学案体育微型课设计学习内容:立定跳远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95%的学生能够初步体会立定跳远的蹬、摆技术要领。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对预摆与蹬地的学习,85%学生能够掌握立定跳远的蹬摆动作的技术要领。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协同的小组合作模式,学生能在练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并在学习中亲身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蹬摆技术要领。
教学难点:动作要连贯,协调。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通过出示问题卡片的形式,直接引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二、学生讨论、研究教师的动作学生间研究、讨论刚才所留意到的动作,有的可能留意的是手的摆动动作;有的可能留意到的是脚的伸屈动作或是蹬地动作,此时,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围绕问题,经过分享、讨论得出答案。
教师引导总结得出形象易记的口诀:一伸、二屈、三蹬地三、尝试练习1、教师带领练习。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查指导。
四、比一比、赛一赛1、教师组织学生示范动作并进行比赛。
2、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既要观看,又要即使进行评价。
如:手臂摆动如何?蹬地快速有力吗?腿部是伸、屈是否正确呢?3、学生间通过互相评价,得出动作掌握得较好的同学,即时给予掌声鼓励。
五、再次巩固、强化练习教师带领学生边喊口诀边练习,进一步巩固、强化动作。
六、学生与教师的评价总结同学们分享、交流立定跳远蹬摆动作的感受。
教师对在跳远练习中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
《立定跳远》微课教学反思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光在于让学生锻炼身体,而且还在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体育本身带有一定的兴趣,只要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尽量与学生兴趣接轨,稍加引导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浓烈学习兴趣。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水平五的学生,他们的身体素质还没全面发展起来,协调性参差不齐;注意力较分散不易集中,理解能力相对也不够完全,立定跳远动作虽然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猫》课前任务(微课及导学案)设计思路说明
![《猫》课前任务(微课及导学案)设计思路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aa6c0462192e45361066f589.png)
《猫》导学案滨海新区汉沽三中崔超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准确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了解三起三落、互为关联的情节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揣摩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复杂变化的感情,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微课推送:认真观看微课,提交我的心得。
预习导学一、作品、作家介绍本文的作者是代作家、学者、翻译家,福建长乐人。
《猫》发表于1925年,是他创作的早期作品。
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
《猫》表面上看是一篇普通的记叙文,在《猫》中讲述的家庭生活,叙述时间与故事发展的时间同步(没有采用插叙或倒叙等手法来表现),文本反映的生活也不复杂,记写了家养“三只猫”的生活片段,语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但仔细品读作品的行文脉落就能发现其实作家很讲究写作技法,通过铺垫和对比手法的应用,主题与情感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渲染。
二、基础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污sè红绫.sǒng yǒng 怅.然蜷.伏bēi chǔ惩.jiè安xiángzǔ骂虐.待wàng 下断语畏罪qián 逃三、初读课文,给课文标上序号,完成右面的表格(材料筛选概括)。
四、整体感知1、根据上图的表格提炼信息,说说作者的感悟。
读第一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我读出了作者的情感。
读第二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我读出了作者的情感。
读第三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我读出了作者的情感。
2、三次养猫的故事有什么联系?3、芙蓉鸟事件——庭审现场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死鸟的真正凶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愧疚、自责、更难过。
美术微课(1-2年级)《战胜病毒》导学单
![美术微课(1-2年级)《战胜病毒》导学单](https://img.taocdn.com/s3/m/396e2d1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2.png)
美术微课堂导学单
——《战胜病毒》
学习内容:小学美术一二年级下册开发课题
学习准备:准备勾线笔、水彩笔、油画棒、画纸
学习导航:
一、观看视频,学习相关知识。
第一关:猜一猜,今天的课堂从一只小动物说起,根据提示猜一猜。
第二关:听故事,知道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
第三关:想一想,既然蝙蝠携带病毒是不是要消灭它们。
蝙蝠主要吃水果和蚊虫,可以传播种子和维持生态平衡。
分辨可以让土壤更肥沃。
可怕是人为拍摄或抓捕,张嘴靠回声来定位。
第四关:说一说,病毒已经传播给人力了怎么办?
科学家医护人员。
医药工厂
清洁人员勇敢无畏、足智多谋的人
第五关:思考:小朋友们应该如何抗击病毒?
第六关:作业。
二、拓展。
其实,生活中一部分“巨人”的一次次错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噩耗……但也有一部分真正的“巨人”他们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给生活带来了光明。
(中国加油视频)中国一定能赢。
《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微课学习导学单
![《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微课学习导学单](https://img.taocdn.com/s3/m/e896fa3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3.png)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选择题:(前测题)
1、圆的d=4cm,它的周长是()
A、6.28cm B、12.56cm C、18.84cm
2、圆的d=4cm,它的面积是()cm²
A、50.24 B、6.28 C、12.56
2、探究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认识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呢?
《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微课学习导学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2、达成目标:(1)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推导方法,并能简单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习方法建议: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发现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展开圆柱图,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它的表面积就是一个侧面+2个底面的面积。
(2)、圆柱的底面积计算公式:S=πr²
3、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展开圆柱图,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
4、归纳圆柱表面积公式s=ch+2πr²
三、反馈:(后测题)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直径,宽等于圆柱的高。(×)
2、圆柱的底面半径r=2cm,h=0.8cm它的表面积是11.304cm²。(√)
3、圆柱形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管的表面积等于它的侧面积。(√)
4、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正方形,它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
钱塘湖湖春行微课(导学单)
![钱塘湖湖春行微课(导学单)](https://img.taocdn.com/s3/m/13d46e2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7.png)
新课导入——听读诗歌——初读感知——品读赏析——主题探究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微课自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钱塘湖春行》。
2.能自主回答微课过程中老师提出的各个问题,以题代讲。
3.探究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三、资源链接
微课视频及PPT课件
四、困惑与建议
微课学习任务单设计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பைடு நூலகம்《钱塘湖春行》
2.达成目标: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微课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情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学习方法建议:
结合多媒体及习题,自主合作学习与教师点拨引导结合。
导学设计模板
![导学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3dd90415a8102d277a22f28.png)
课题:8.2 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设计【导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微课学习,知道镁、铝、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掌握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基本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知道并掌握用常见金属与酸的反应规律来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基本方法。
3.让学生通过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会判断置换反应。
4.引导学生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感悟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获得“发现”的喜悦。
【导学重难点】重点: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基本方法与置换反应。
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方法。
【第一课时】——自学质疑课【导学一】学法指导资源助学操作流程:1.导入:同学们我们经常会看到铁制品锈迹斑斑,而金银首饰往往光亮如新(展示两幅图片),同样是金属,铁制品容易生锈而金却不生锈,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很多方法去鉴别真假黄金等(真假黄金鉴别短片),同学们猜想一下这可能跟金属的什么性质有关呢?这些都与金属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揭示课题)。
2.明确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在导学案上将学习目标做上标记。
(教师提前上传导学案,布置自学任务,让学生明确自学内容、时间、方法。
)3.自学:(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①先自学教材,带着导学案上的问题自学教材P9页上的内容,用笔做上记号。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认真独立自学、拍照记录学生认真的自学状态。
②自学微课《01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并完成填空题。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认真独立自学、拍照记录学生认真的自学状态。
(2)金属与酸的反应①先自学教材,带着导学案上的问题自学教材P9-10页上的内容,用笔做上记号。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认真独立自学。
②教师提醒开始实验,探究“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实验要求为6分钟内完成,随后完成导学案上的填空题。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认真独立自学、拍照记录学生认真探究的状态。
③自学微课《02金属与酸的反应》并完成填空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微课+知识点+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微课+知识点+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22282ca0116c175e0e489c.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导学案知识点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故事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
“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于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上,他难以公开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
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1926年《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9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了。
三、理解词义1.轻捷:轻快敏捷。
2.缠络:缠绕联结。
3.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4.鉴赏:鉴定欣赏。
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5.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罕,稀少。
6.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7.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渊,深;博,丰富。
8.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如同鼎中的水煮沸了一样。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一⑧段):描述百草园的无穷趣味。
第二部分(第⑨一㉒段):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五、问题解疑1.“似乎”“确凿”连用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
“似乎”,不确定;“确凿”,很确定。
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时间相对久远,记忆自然模糊;而百草园趣味无穷,带给“我”的快乐又是真切分明的,所以二者连用并不矛盾,只是曲折传达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
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准确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的美妙动听的叫声,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微课教学设计、导学单、反思、作业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微课教学设计、导学单、反思、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3ba1a4b307e87101f696fe.png)
《白鹭》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8个生字,会写“素、宜” 11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白鹭的图片教学设计导入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
《白鹭》也作《鹭鸶》。
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请欣赏白鹭美景图。
4.齐读课题,书空课题。
5.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郭沫若先生的《白鹭》这篇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2《少年中国说》课前导学单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2《少年中国说》课前导学单](https://img.taocdn.com/s3/m/8c133d8783c4bb4cf6ecd177.png)
博雅 .回二 博雅4A 智慧课堂·语文自主学习单教师寄语:第 四 单元第 12 课(节) 班级: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课 题:12 少年年中国说课前自学任务学习笔记 1 .观看微课,初步感知全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3.正确,读流利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4.给下列生字准确注音 鳞爪.( )飞扬 龙爪.( ) 地履.( )其黄 美哉.( ) 鹰爪.( ) 鸡爪.( )《少年中国说微课》课堂探究任务选出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将板书推送给学生平板,完成后上传) 1.象征少年中国前程灿烂 2.象征少年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3.象征少年中国的突然崛起。
4.象征 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5.象征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 6.象征少年中国的奋发有为, 7.象征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
A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 )B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C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D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E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F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G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 课后检测任务 一、背诵全文 二、课外阅读:中华少年(节选)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回答:/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cu ǐ)璨的诗篇!/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洁: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听,芦笙和唢呐一齐吹响,/看,乳燕和雏鹰比翼联翩。
/五十六朵鲜花竞相开放,/装点祖国万里大花园。
/让先辈的英灵自豪地惊叹:/啊!这就是我的中华!/这就是中华的少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响亮----( ) 迷恋-----( ) 装点-----( ) 2.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乳燕”和“雏鹰”象征着教师寄语:(选一句鼓励学生的话或者是一些学习方法,也备写上。
微课导学案
![微课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b158ec650e52ea541898e1.png)
附件 3“自主学习导学单”设计、学习指南1.课题名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2.达成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领会到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有关的信息的作用,感觉到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会用列表的方法有选择性的整理简单的信息,经过列表的方法剖析数目关系,找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学习方法建议:自主学习和小组沟通为主二、学习任务经过观看教课录像,达成以下学习任务:1 、能选择适合的信息进队列表整理,会从条件或问题想起,解决问题。
2 、能经过列表的方法剖析数目关系。
三、自主检测先列表再解答。
1、星光新村新盖的 3 幢楼房共住了 42 户,照这样计算,这个新村25 幢这样的楼房共住了多少户2 、学校栽了一些盆花。
假如每个教师放3 盆,能够放24 个教室,假如每个教室放 4 盆,能够放多少个教室3、丽丽、圆圆、静静三个好朋友都扎着美丽的蝴蝶结,她们一个扎着红蝴蝶结,一个扎着蓝一个扎着蓝蝴蝶结,一个扎着紫蝴蝶结。
已知:丽丽扎的不是紫的,圆圆扎的不是红的,静静身旁的两个好朋友一个扎着红蝴蝶结,一个扎着蓝蝴蝶结。
猜一猜,她们各扎了什么颜色的蝴蝶结四、自主检测答案1 、3 幢42 户25 幢户42 ÷3=14 (户)25 ×14=350 (户)答:共住了了350 户。
2 、3 盆→ 24 个4盆→个24 ×3=72 (盆)72 ÷4= 18( 个 )答:假如每班放 4 盆,能够放 18 个教室。
3、丽丽? 红蓝圆圆? 蓝紫静静? 紫丽丽是扎着红色的蝴蝶结,圆圆扎着蓝色的蝴蝶结,静静扎着紫色的蝴蝶结。
认识周长微课导学单
![认识周长微课导学单](https://img.taocdn.com/s3/m/88a77087ad51f01dc381f125.png)
《认识周长》自主学习导学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 2、达成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 单图形的周长。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测量和等活动,在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 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3、学习方法建议:自主学习,汇报学习效果。 二、学习任务: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完成下列教学任务 (一)学习指导: 1、出示几张书签,让同学们指出书签一周的边线。引出书签一周的边线就是它 的周长。 2、通过指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课桌面一周的边线、三角尺一周的封面,得 出封闭图形一周的边线就是它的周长。 2、知道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试着算出三角形的周以我们只要先量出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就能 求出它的周长。 4、求周长就要先测量出各边的长度。 按步骤操作,检测。 (二)汇报学习效果 三、自主检测 1、描出下面图形一周的边线。
“微课导学单”题型的设计
![“微课导学单”题型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7a590bb90d6c85ec3ac6a0.png)
“微课导学单”题型的设计众所周知,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
既然学情的差异难以避免,那我们在“微课导学单”题型的设计中,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级培养目标、水平和能力的高低,考虑到题型有变化、有针对性、有层次性,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以满足教学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一、依训练重点定题型“微课导学单”里的题型根据微课的训练重点而定,可以灵活呈现,以此来巧妙解决教学重难点。
低年级教师围绕着字词教学重难点,可以采用看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的汉字填空、生字词组词、近反义词、课文内容默写填空等,一些围绕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设计的题型,题名可以更活泼一些。
中高年级教师围绕着篇章训练重难点,可以采用生字词默写、人物简介填空、概括課文主要内容、给文章划分段落、写段落大意等题型;围绕着句式训练重难点,可以采用句式仿写、判断、修改病句、句式转换等题型……变化题型,很好地避免了教学内容带来的学习枯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也为顺利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依学情不同定题型针对同班级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之间存在着高低差异的现状,考虑到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因材施教,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基础题和提高题这两种类型的题目,不同的要求使得处于同一年级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体会到解决学习难点的快乐滋味。
比如在“微课导学单”的设计、使用时,对于低年级的学困生,教师通过微课重点指导其了解生字词的字音、字形、字义,提高学生的生字词掌握程度,完成基础题;对于中高年级的学困生,教师则重点通过微课指导其完成朗读、背诵课文段落、掌握基础的生字词、简单分析课外短文、会写质量一般的文章等基础题。
而对于中等及以上的学生,教师则提高要求,除了生字词、课文默写等基础题以外,还要完成赏析作者的写作方法、短文中关键句子的理解与体会、课外拓展阅读、写出高质量的习作等提高题。
同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微课导学单”的内容不能太多,不要面面俱到,要时刻体现精练、高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教者的教学意图,教学过程的重难点的有效落实,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词句段运用“排比句的运用
2、达成目标:
(1)知道排比的特点来理解它的定义;
(2)了解“排比”的作用;.
(3)能用“排比”修辞手法写句子。
3、学习方法建议: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汇报学习效果。
二、学习任Leabharlann :通过观看微课教学完成下列教学任务
(一)了解排比句的特点、作用
1.出示排比句,归纳排比句的特点,了解排比的定义。
(判断以下句子哪些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在括号内打勾。)
2 .学习排比句的作用。
(出示排比句,让学生判断采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采用排比修辞的作用。)
(二)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写句子
1.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写排比句。
2.讨论、交流学生的句子。
2.仿写排比句。
三、自主检测
(一)在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后面打“”
1.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二)仿写句子
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