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学案模板
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5篇微课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学习数字6-10的英语表达法。
2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目标:学生已有的对数字的认知水平为one—five;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数字six—ten.要求学生能听说认读数字1-10;能听懂Let's do里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2)能力目标:拓展学生对数字的应用,感受数字在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与重要性;通过一系列任务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3)情感目标: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精神。
(4)策略目标: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和策略,自主获取信息,主动交际,分享交流;延伸数字教学,透过数字找规律,3.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数字6,7,8,9,10的认读;(2)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际生活,创设大量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拓展学生对数字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能否让学生学以致用是本课教学成败的关键。
4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任务探究法;讨论法;5.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图片、单词卡片、实物二、教学过程Step 1:猜一猜。
Boys and girls,let’s guess what youcan many bags? many cats? many gifts? many cakes? Nine..How many monkeys?2:兴运大转盘。
教师播放PPT,反复点击鼠标,指针停下,师生读数字单词。
练习所学新单词。
Step 3:计算下列算式,用英语说出数字单词。
1)三根香蕉+四个香蕉=2)二个草莓+六个草莓=3)one+nine=4)two+six=Step4:读出下列长数字。
(播放课件,请学生快速认读电话号码)__xStep5教师出示自己的电话号和QQ号,师生齐读(This is my phone number:__xThis is my QQ number:。
小学微课优秀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微课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 提高学生信息检索、分析、处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关键技能的培养。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微课视频、教学辅助工具等。
- 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准备:- 完成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
- 准备好学习用品,如笔记本、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故事、图片、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2. 微课学习- 观看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 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互动环节-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总结经验。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重点、难点。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 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 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速度。
- 学生在作业中展现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反馈评价:- 学生对微课教学的满意度。
- 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情况。
3.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情况。
4. 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微课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微课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微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背景:在教学中,教学每一单元之前,就应该明确告诉学生这单元的总主体、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这一单元的要求。
本单元要。
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学习作者展开想象和联想来表达情意的方法;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渠道,更多的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艺术的魅力。
2、让学生知道本组课文学习内容和要求。
3、告诉学生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渠道,更多地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通过ppt的演示和MP3的播放让学生知道第八单元学习的内容、要求,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这两个人物及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1、说明总题:艺术的魅力;2、课程内容总结:《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3、明确目标:A、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B、学习作者展开想象和联想来表达情意的方法;C、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渠道,更多的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课程内容(第八单元总述、伯牙绝弦):1、第八单元总述及《伯牙绝弦(xián)》的简介;2、介绍俞伯牙;3、介绍钟子期教学总结伯牙绝弦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
可以用“/”画出停顿。
我想如果你们理解了内容,会读得更好。
微课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背景《园林设计》课程是培养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专业核心课,是一门艺术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即将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已具备绘制和识读园林设计方案图的能力和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对专业课程学习渴求欲较强、学习态度认真、思维活跃充满热情。
本次微课设计属于园林构图形式美法则中的一个知识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园林节奏与韵律实例进行准确辨析,在园林设计方案中灵活运用节奏与韵律构图,为后续的园林设计方案构思表达及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节奏与韵律的知识点,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教学环节实施中采用音乐情境导入,案例分析引导,概括提升、即时测试和实践应用等循序渐进的设计思路,构建互动式学习文化体验,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及学做一体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微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

微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微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微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微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例句让学生感受将句子写具体的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
2、区分“的”与“地”的用法,并能够结合具体的句子正确使用“……的”与“……地”,从而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例句:狗儿跑了。
这是一句完整的话,但不具体。
如何把它写具体呢?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思考:狗儿为什么要跑?(看见了蝴蝶)这是一条怎样的狗儿?(小花狗)它是怎样跑的?(箭一般地追了过去)他从哪儿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从我身边追到草丛去了)好,我们来把这句话写具体:小花狗看见前面的草丛中有一只黄色的蝴蝶,它箭一般地从我身边追了过去。
二、方法指导在句子中加进一些词语,如“……的”与“……地”,将句子写具体。
1、在名词前面加“……的”什么是名词?表示事物的词叫名词。
判断绝招:前面能用数量词修饰的,就是名词。
如:一张脸一只灰雀一棵白桦树数量词名词数量词名词数量词名词在名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适当的修饰成分,可以把话写具体。
2、在动词前面加“……地”什么叫动词?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
在动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恰当的修饰成分,也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更生动。
3、“的”“地”用法巧记:①“的”的用法巧记:的(联想)→白药→吃白药的是人→人是名词→名词前面用“……的”。
②“地”的用法巧记:地(联想)→土地→在土地上劳动,必定要动→动词→动词前面用“……地”。
4、例句:①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
怎样的?名词加进的词②她害怕了,(呜呜地)哭起来。
怎样地?动词加进的词三、探究练习试着将下列句子写具体。
1、你看见过一只灰雀吗?2、老山羊看了狼一眼。
微课微教案【优秀9篇】

微课微教案【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微课微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微课教学设计优秀8篇

微课教学设计优秀8篇微课微教案篇一微教案本课是人教版pep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at the zoo单元中的一部分内容。
本课时主要学习it has句型的运用,动物园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展开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流的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了一学期的英语学习,对英语这种外来语有了初步的认识,词汇和句型也有了简单的积累,通过之前的学习,能够初步说出一些动物名称。
掌握句型it has...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step1热身/复习(warm-up)1、学生抢答动物园中动物名称 step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1、学生听录音,并回答what animal do they talking about?引出本节课师生讨论的动物——大象。
2、通过描述图中的动物,引出短语如a long nose,a short tail, small eyes and big ears引导孩子理解。
3、引导孩子们猜测it has 的意思。
4、总结本节课大象的特点。
step3趣味操练(practice)1、出示其他动物并尝试用it has去描述其特点。
2、布置作业,在实际情境下的运用。
微课微教案篇二一、课题比多少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认识”“>”“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描述数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精神,从而产生浓厚的学科学习兴趣;2.认识“>”“四、课型新授课五、教学重点1.认识“>”“2.一一对应方法的应用六、教学难点1.认识“>”“七、教学方法发现法任务驱动法八、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九、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今天天气格外晴朗,森林的好多小动物们带着食物都去野外郊游啦。
看呀,这几只小兔子正在草坪上有说有笑呢,小朋友们,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让我们数一数,分别把它列举出来吧?3.带领列举,提出问题ppt呈现列举的兔子水果的相关图片,再提出问题:“看看兔子和苹果,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习新知,层层推进兔子有四个,苹果也有四个,兔子和苹果一样多,写作4=4,解释“=”含义。
2024年微课程教案模板5篇

2024年微课程教案模板5篇微课程教案模板篇1教学目标:1.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茶杯套,感受线材料和铜片的特点。
2.巩固结、穿、绕、缠、编、抽等编法技术,学会用云雀编制一个茶杯套。
3.理解技术和应用之间的关系、养成热爱劳动技术和生活的积极情感。
教导重点:用云雀结编制茶杯套教学难点:运用打结方法编制富有创意的花纹教学准备:毛线、铜片、茶杯、剪??教学过程:一.观察实物,感受材质1.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茶杯套,感受不同材质所具有的不同功能。
2.用我们已学的中国结编制方法,就能制作出魅力的茶杯套。
二.研究茶杯套底部的编制方法1.教师示范:①.根据茶杯的高度确定线绳的长度,一般线绳的长度为茶杯高度的2倍②.根据铜片的大小,剪下若干段线绳,并运用云雀结绕铜片盘法③.在距离铜片1.5–2cm处,将相邻的两根线绳打云雀结④.打完第一圈的结后,接着打第三圈的结,同时保持长度不变⑤.一次完成所有的云雀结⑥.用剪刀剪去杯套顶部的多于线绳⑦.取三根线绳,编结成麻花辫⑧.将辫子绳穿过杯套的顶部2.学生尝试练习1).控制线绳的长度2).杯底的云雀结是否扎实三.学习云雀编制茶杯套的花纹1.教师示范⑴在线绳的不同长度的位置打结,让学生观察菱形花纹的格状是否发生变化⑵采用不同的交叉组合,让学生观察花纹是否有幻化⑶小杯套的收口2.学生尝试练习⑴通过线绳的交叉改变花纹⑵顺利完成收口⑶对个别同学进行指导四.编制实践选择自己喜欢的线绳和图文,编制1只小杯套五.茶杯套的展示1.在班中展示完成的茶杯套2.讲茶杯套在杯子上试一试.再次调整3.鼓励学生用小被套盛放各种物品,感受他的使用价值六.课堂总结微课程教案模板篇2教学目标:1、掌握纸绳的粘贴方法和技巧,学会用纸绳制作一幅春的美景图。
2、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激发他们对纸绳工艺制作的兴趣。
3、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用各种纸绳的粘贴方法和技巧来制作一幅春的美景图;发挥想象、体现创意。
微课古诗教学教案模板

微课古诗教学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包括古诗的定义、特点、体裁等;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古诗,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让学生了解古诗的特点和体裁,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古诗朗诵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古诗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学习古诗的基本知识(15分钟)。
首先,教师介绍古诗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古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简洁、含蓄、抒情的特点。
然后,教师介绍古诗的常见体裁,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让学生对古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20分钟)。
选择一首经典的古诗,如《静夜思》或者《登鹳雀楼》,让学生分组进行诵读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如对仗、押韵、节奏等,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语言美感。
4. 欣赏名家古诗(20分钟)。
教师选取一些名家古诗,如李白、杜甫、苏轼的作品,进行诵读和欣赏。
教师可以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情感。
5. 学习古诗的背景知识(15分钟)。
教师介绍古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古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重点,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课堂氛围有待进一步改善。
因此,下节课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的知识和技能。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模板(汇总23篇)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模板(汇总23篇)篇1: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审美特征。
2、初步尝试为奇石命名。
3、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灵璧石的审美特征。
难点:对赏石文化的理解。
教学方法通过精选实例进行知识讲解,讲解中不断设疑,促使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最终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实现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一、导入:展示上海世博会上安徽馆前的迎客松灵璧石。
提问:1、你认识它吗?2、你知道天然形成的奇石也可以作为艺术品进行欣赏吗?通过提问引入“奇石”概念。
二、探讨新知:(1)初识赏石文化(2)提问:你知道清朝皇帝曾经为哪种奇石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吗?“发现之旅”,探寻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其审美特征(灵璧石的成因很复杂,这里只概括了主要原因;灵璧石的种类也很多,只能选择几个典型石种稍作讲解;灵璧石的审美特征更是牵涉到许多美学概念。
本微课主要任务是把学生引领到赏石文化的门前,学生还需自己迈进门槛,做进一步探究,并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3)奇石的命名先举例说明命名的方法,再请学生尝试为奇石命名。
(4)小结:灵璧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质朴,美在含蓄。
三、课后拓展:赏石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爱石、藏石的故事,如“米芾拜石”、南唐后主李煜不爱江山爱美石的传说等等。
如今,赏石逐渐成为国际潮流。
除了灵璧石,还有许多著名的石种,请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更多的赏石知识。
思考:你对赏石文化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呢?希望同学们在课外继续探索大自然馈赠我们的奇美,请参考中国灵璧石网。
(通过欲扬先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提供相关网站,作有效引领。
)测试题:A、观赏石B、巧石C、石玩D、雅石2、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是灵璧石、(AD)、昆石。
A、太湖石B、雨花石C、大化石D、英石3、清朝皇帝曾经为(A)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
微课教案设计模板(共7篇)

微课教案设计模板(共7篇)说课稿一、说教材《三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六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所选的文言文,主要以写景为主。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峡一年四季风味不同的景致。
课文第三段中,作者由近及远,以动破静,寥寥几笔便挥洒出了一副动态的春冬山水画。
文段中有多处留白,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留白指导学生了解古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并且引导学生脱离文本,在脑海中还原出这样一副内容丰富的、动态的图景。
二、说目标。
根据本堂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学生能抓住文段中虚笔描写的点,初步了解古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2、能结合适当的想像,还原出内容丰富的三峡冬春美景图。
三、说重难点。
1、重点。
学习捕获文中留白,了解古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2、难点。
脱离文本,想象三峡冬春美景丰富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完美统一的效果。
本堂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良种教学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教师引导,想象感悟法。
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让学生在脑海中还原出丰富的三峡冬春美景图。
五、说过程1、前情回顾,导入新课。
抓住上节课所提到的“清荣峻茂”这个点,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2、小组合作,捕获空白。
本环节中我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文章中能体现“清荣峻茂”的句子。
然后抓住“茂”在文本中没能被体现这个点,启发学生去捕获诗词文章中的留白之处。
3、发现瀑布,以动破静。
本环节我启发学生结合想象,去发现瀑布这一动态图景。
整个画面的静态就被打破了,这幅画也活了起来。
4、再提留白,还原图景。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万能模板5篇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万能模板5篇一、教学背景在语言文字标准化大背景下,帮忙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怀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无视绽开教学,标准构造助词“的地得”的使用。
根据“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绽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把握“的、地、得”的区分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忙正确使用“的、地、得”四、教学重难点1、知道“的、地、得”的区分。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五、教学时间8分钟微课堂六、教学适用对象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七、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八、教学设计与过程开场白:你们好!我是来自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的语文教师金颖,以下是我的微课作品《“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一)问题与怀疑1、重要性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消失四次。
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常常出错!你瞧!2、错误使用案例的订正(1)使用错误:由于我地表现好,教师快乐得嘉奖我一颗星,信任我会表现地更好!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2)订正错误:由于我的表现好,教师快乐地嘉奖我一颗星,信任我会表现得更好!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当是这样的!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抓紧来找找它们的区分与联系吧!img alt=关于语文微课教案设计 src=(二)区分与联系1、一样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构造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一样。
(1)怎么样的什么(2)怎样样地干什么(3)干得怎么样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三)稳固操练1、练习稳固(1)形近区分悄悄的()河面悄悄地()写字欢快的()山谷欢快地()唱歌满足地()点头满足的()作品(2)类别区分1)跑得飞速飞速地跑2)开心的旅行旅行得开心3)剧烈的渴望剧烈地渴望(3)综合杂糅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快乐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确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2、特别状况质疑:假设遇到特别状况怎么办呢?我从书包里拿出书交给她们,她们快乐得围着我跳起舞来。
15分钟微课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 [请填写课程名称]授课对象: [请填写授课对象,如:小学三年级、初中一年级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请填写学生通过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点]2. 能力目标:[请填写学生通过本节课应培养的能力,如: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 情感目标:[请填写学生通过本节课应培养的情感态度,如:热爱科学、积极进取等]教学重点: [请填写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请填写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工具: [请填写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工具,如:PPT、白板、实物教具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1. 创设情境:[简要介绍课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提出问题:[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3. 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地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二、讲授新课(7分钟)1. 环节一:知识讲解- 演示/讲解:[通过PPT、视频、实物演示等方式讲解知识点]- 小结:[对本环节的知识点进行简要总结]2. 环节二:案例分析- 分析案例:[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小结:[对本环节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3. 环节三:互动练习- 提出问题:[提出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答疑解惑:[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三、巩固练习(5分钟)1. 练习题展示:[展示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2.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3. 答案解析:[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解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四、课堂小结(1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强调重点难点3. 布置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2. 教学改进:[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注意事项: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时间分配,确保在15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
微型课模板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微型课教学设计微型课模板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微型课模板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板块:学情分析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
充分抓住同学的心理特点。
八年级的学生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逆反心理较重,往往把母亲的叮咛当成唠叨。
借助这篇美文,让学生感受亲情,唤起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爱。
第二板块:教材分析(一)、说教材《我的母亲》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选自《胡适文集》中的《四十自述》。
体裁是传记.作者通过朴实真切的语言,抒写了怀念母亲的感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表现了一代人的生活感悟和血浓于水的亲情!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是传记,有的是回忆录,跟我们生活非常贴近,借助这篇美文,希望能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母亲深深地眷恋。
同时感受人间温暖,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并且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力目标1.理解文意,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
2.学习本文自然、质朴而又含意丰富的语言。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亲情,引导学生关心家庭,关心父母,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三)教材重难点教学重点(1)概括事件和母亲形象特点(2)感悟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教学难点品味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的语言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识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课外的延伸,拓展视野,丰富语文素养。
第三板块:教法学法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我运用“自主阅读”教学法和“主问题引领”教学法。
微型课堂教育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二、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2. 能力目标:3. 情感目标:四、教学重点:五、教学难点: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新课讲授1. 案例分析2. 知识讲解3. 练习巩固3. 总结提升4. 课堂小结七、教学评价:八、教学反思:二、范文课程名称:《趣味数学》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运算中的通分和约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个苹果被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激发学生对分数的兴趣。
2. 新课讲授1.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将一块蛋糕分成4份,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包括通分、约分等。
3.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运算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加减法运算的要点,强调通分和约分的重要性。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存在学习困难。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通过以上教案模板和范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教学需求。
优秀古文微课教案设计模板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古文中涉及的重点字词,如生僻字、多音字等。
- 培养学生朗读古文的能力,能够正确发音、停顿和语气。
- 引导学生理解古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 培养学生对比阅读、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理解古文的基本内容。
- 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 难点:- 理解古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
- 体会古文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资料。
2. 学生:预习古文,了解作者及背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古文朗诵音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古文是谁写的吗?它的背景是怎样的?(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古文,标注生僻字词,查阅资料了解其含义。
2. 学生朗读古文,注意发音、停顿和语气。
(三)合作探究1. 小组讨论:分析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巩固练习1. 填空题:根据古文内容填空。
2. 选择题:判断古文中哪些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
(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背诵古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古文中的哪些思想值得我们传承?(六)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古文的基本特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文,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积极性、小组合作等。
2. 学习效果:通过练习题、背诵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古文的理解程度。
3. 学习兴趣:观察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微型课堂教育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知识点)进行(能力训练)。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培养(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重点知识:(知识点)。
2. 重点能力:运用(知识点)进行(能力训练)。
三、教学难点1. 难点知识:理解(知识点)的内涵。
2. 难点能力:将(知识点)应用于实际情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入(知识点)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知识点)的基本概念、特点、应用等。
3. 能力训练:通过(能力训练)活动,让学生运用(知识点)。
4. 总结回顾:回顾(知识点)的重点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5. 作业布置:布置与(知识点)相关的作业,加深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
2. 能力训练:评价学生在能力训练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二、范文课题:小学数学——《认识分数》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1. 重点知识:分数的意义、读写方法。
2. 重点能力:分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难点1. 难点知识:理解分数的意义。
2. 难点能力:分数的加减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分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
3. 能力训练: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回顾:回顾分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加减运算规则,巩固学习成果。
5. 作业布置:布置与分数相关的练习题,加深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
微课教案模板

微课教案模板(学科名称)主题:(主题名称)学段:(学段名称)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主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学生能够合作与交流,展示对(主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主题)的核心概念和关键原理。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主题)的核心概念。
2. 鼓励学生跨学科思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2. (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视频、练习题等。
3. 学生学习记录表或笔记本。
教学活动:活动一:导入(时间:10分钟)- 引入(主题)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 提出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活动二:知识讲解与讨论(时间:20分钟)- 通过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介绍(主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或分享相关经验。
- 运用案例或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活动三:合作学习(时间:2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或任务。
- 鼓励学生合作、讨论并互相协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师巡视各小组,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活动四:展示与评价(时间:15分钟)- 邀请学生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或成果。
- 引导学生对他人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反思。
-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活动五:课堂总结与反思(时间: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关键概念。
- 提出问题或情境,让学生思考与(主题)相关的延伸问题。
- 鼓励学生反思学习效果、提出问题或建议。
扩展活动:-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和探索与(主题)相关的更多内容。
- 布置相应的作业任务,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 教师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