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
沥青路面病害及微表处理
沥青路面病害及微表处理1)病害处理(1)裂缝处理缝宽在10mm及以内的,应采用专用灌缝(封缝)材料或热沥青灌缝,缝内潮湿时应采用乳化沥青灌缝。
缝宽缝宽在10mm 以上时,应按坑槽处理的要求进行修补。
(2)壅包处理①壅包峰谷高差不大于15mm 时,可采用机械铣刨平整;②当壅包峰谷高差大于15mm 且面积大于2m²时,应采用铣刨机将壅包全部除去,并应低于路表面30mm及以上;③基础壅包,应更换已变形的基层,再重铺面层。
(3)车辙处理①当车辙在15mm 以上时,可采用铣刨机清除。
②当联结层损坏时,应将损坏部位全部挖除,重新修补。
③因基层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车辙,应先修补基层。
(4)沉陷、翻浆处理路基翻浆、沉陷应根据交通状况、含水情况、道路变形破坏程度,采取换土回填、挤密、化学加固等方法对病害进行处治。
回填应使用砂砾或水稳性能良好的材料。
①当土基和基层已经密实稳定后,可只修补面层。
②当土基或基层被破坏时,应先处理土基,再修补基层,重铺面层。
③当桥涵台背填土沉降时,应先处理台背填土后再修补面层。
当正常沉降时,可直接加铺面层。
(5)剥落处理①已成松散状态的面层,应将松散部分全部挖除,重铺面层,或应按0.8~1.0kg/m²的用量喷洒沥青,撒布石屑或粗砂进行处治。
②沥青面层因贫油出现的轻微麻面,可在高温季节撒布适当的沥青嵌缝料处治。
③大面积麻面应喷洒沥青,并应撒布适当粒径的嵌缝料处治,或重设面层。
④封层的脱皮,应清除已脱落和松动的部分,再重新做上封层。
⑤沥青面层层间产生脱皮,应将脱落及松动部分清除,在下层沥青面上涂刷粘层油,并应重铺沥青层。
(6)坑槽处理①坑槽深度已达基层,应先处治基层,再修复面层。
②修补的坑槽应为顺路方向切割成矩形,坑槽四壁不得松动,加热坑槽四壁,涂刷粘层油,铺筑混合料,压实成型,封缝,开放交通。
槽深大于50mm 时应分层摊铺压实。
③当采用就地热再生修补方法时,应先沿加热边线退回100mm, 翻松被加热面层,喷洒乳化沥青,加入新的沥青混合料,整平压实。
试析市政道路常见质量通病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试析市政道路常见质量通病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市政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交通、居住环境、经济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道路在建设和维护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质量问题和通病。
本文将试析市政道路常见质量通病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以期为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和维护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市政道路常见质量通病1. 道路平整度不达标市政道路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路面不平整的问题,这会导致车辆行驶时出现颠簸和撞击,不仅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同时也会加速车辆的磨损,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2. 路面开裂和坑洼路面开裂和坑洼是市政道路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是施工材料和工艺不到位。
开裂和坑洼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也给行驶车辆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3. 雨水积聚和排水不畅市政道路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雨水的排放和蓄水是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但在现实中很多道路都存在雨水积聚和排水不畅的情况,这会导致道路容易积水、行车难度加大,同时也会增加道路损坏的风险。
4. 道路标线和交通设施不规范道路标线和交通设施是指挥和引导车辆行驶的重要元素,但在实际使用中很多市政道路存在标线模糊、交通设施损坏等问题,这不仅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也给行车带来了不便。
5. 绿化和护栏缺失城市市政道路的绿化和护栏是城市美观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中很多道路都存在绿化不足和护栏缺失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同时也增加了道路使用的不安全性。
以上问题是市政道路在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给市民出行带来了不便,同时也给城市管理部门增加了负担。
那么,这些问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加以解决呢?下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二、市政道路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1. 施工材料和工艺问题市政道路的施工材料和工艺是决定道路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或者赚取更多的利润,常常使用劣质材料、粗制滥造,导致道路质量不达标。
二建路面病害处置方案
二建路面病害处置方案一、病害概述二建路面病害是指道路使用过程中,由于气候、车辆荷载等因素导致路面出现裂缝、坑洼等损伤,严重影响道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
二建路面病害主要包括:1.路面龟裂:路面出现纵横交错、密集的细裂缝。
2.波浪形路面:路面出现一系列高低起伏、波浪形状的现象。
3.路面坑洼:路面出现凹凸不平、坑洞较深的地方。
4.路面磨损:路面表面出现明显的磨损、破损现象。
二、治理方案二建路面病害的治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措施为了减轻路面病害的发生,需要在建造和使用道路时采取以下措施:1.填挖方要求合理:路基填方应根据地质条件和交通量大小,合理控制路堤填高,石方填小坑小洼。
2.土工布的使用:使用钢筋土工格栅或土工布,隔离复合材料层,防止基层松散不均匀。
3.等级设计:按照道路用途和交通量大小等因素进行路面等级设计,建造高质量的路面。
4.定期养护:定期对道路进行清扫、洒水等养护工作,及时发现隐患并进行修复。
2. 常规治理对于路面病害已经出现的路段,需要采取以下常规治理措施:1.裂缝灌缝:在路面出现细小裂缝时,采用灌浆方法,将路面裂缝进行填补。
2.薄层修补:路面出现局部的坑洼和破损时,进行薄层修补。
3.空心修补:对于局部且较大的路面坑洼,采用空心修补方法,将路面高度不平的地方进行填补。
3. 大面积崩塌修复对于大面积崩塌现象的路段,需要采取以下修复措施:1.全面整治:对于全路段存在较大坑洼现象的路段进行全面整治。
2.换新铺装:对于病害严重的路段,进行路面铺装的更新换代工作。
3.加固支撑:对于整个路段的基础不稳定,需要进行支撑加固工作。
三、结论二建路面病害处理方案涵盖了预防措施、常规治理、大面积崩塌修复三个方面,能够对不同程度的病害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但是,为了保障公路的安全和运营效能,必要的预防措施和定期维护工作至关重要,这些工作也应当被加以重视。
公路病害处治工程方案模板
公路病害处治工程方案模板一、工程概述公路病害处治工程是指对公路路面、路基和路肩等部位的各种病害进行修复和处治的工程。
公路病害处治工程包括路面病害处治、路基病害处治和路肩病害处治三个方面。
本工程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安全性,保障交通运输的畅通和安全,同时降低公路的维护成本,保护环境。
二、工程内容1.公路路面病害处治公路路面病害主要包括坑洼、龟裂、起砂、掉粒、沉降、剥落、翻砂等现象。
针对不同的病害,可以采取不同的处治措施。
比如,对于坑洼和龟裂,可以进行路面修复和补贴;对于起砂和掉粒,可以进行路面重新铺设或进行抗起砂措施的施工;对于沉降和剥落,可以进行路面加固或路基处理;对于翻砂,可以进行路面防尘处理。
2.公路路基病害处治公路路基病害主要包括塌陷、积水、渗水、路基不稳定等现象。
针对不同的病害,可以采取不同的处治措施。
比如,对于塌陷和积水,可以进行路基填筑或排水处理;对于渗水,可以进行加固和防渗处理;对于路基不稳定,可以进行路基加固处理。
3.公路路肩病害处治公路路肩病害主要包括塌陷、侵蚀、过于突出或不平整等现象。
针对不同的病害,可以采取不同的处治措施。
比如,对于塌陷和侵蚀,可以进行路肩加固和排水处理;对于过于突出或不平整,可以进行路肩修整和整平处理。
三、工程方法本工程采用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和专业的施工技术,按照科学的施工流程和规范进行施工。
具体方法包括:1.现场勘察:对公路进行全面的勘察,详细了解公路的病害情况,确定需要进行处治的部位和病害类型。
2.设计方案:根据现场勘察结果和病害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处治方案,确定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3.材料选择:选择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路面修理材料、路基加固材料和路肩处理材料,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4.施工工艺: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工程规范进行施工,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和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5.质量控制: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监督,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施工规范,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路面病害处治方案
路面病害处治方案引言路面病害是指由于气候变化、车流量大和车辆过重等因素引起的路面损坏和变形的现象。
它们不仅给道路交通带来不便,还对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路面病害处治方案对于保障道路畅通和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针对不同类型的路面病害的处治方案,包括路面坑洞、裂缝、鼓包和损坏等问题,以及针对不同情况的处治方法。
一、路面坑洞的处治方案路面坑洞是由于路面材料疏松或受水、车辆或气温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对于路面坑洞的处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清除杂物:首先需要将坑洞中的杂物清除干净,包括积水、泥土和碎石等。
2.补充材料:接下来,使用合适的路面修补材料填补坑洞,确保修补材料与原路面材料相匹配,以保证修补后的路面能够承受车辆的重压和气候的变化。
3.压实路面:坑洞修补完成后,需要对修补部分进行压实,以保证修补部分与原路面材料的紧密连接。
二、路面裂缝的处治方案路面裂缝常常是由于路基沉降、材料老化或者温度变化引起的。
为了有效地修复路面裂缝,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清洁裂缝:首先需要将路面裂缝清洁干净,将裂缝中的杂物、沥青碎块或泥浆清除掉。
2.填充裂缝:接下来,使用合适的路面填充材料填充裂缝,确保填充材料能够充分填满裂缝并与路面材料紧密结合。
3.封闭裂缝:填充完成后,可以使用路面封闭剂对裂缝进行封闭,以防止裂缝再次扩大。
三、路面鼓包的处治方案路面鼓包通常是由于路面材料的变形或松动引起的。
为了有效地解决路面鼓包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清除松动材料:首先需要将鼓包处的松动材料清除干净,确保路面鼓包处的表面平整。
2.压实路面:接下来,对鼓包处进行压实,使用均匀的压力将路面恢复到正常状态,并确保压实后的路面平整。
3.加固路面:可以使用路面加固材料对鼓包处进行加固,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四、路面损坏的处治方案路面损坏是指路面材料破损或磨损导致的路面问题,这可能是由于长期的使用和车辆过重造成的。
路面病害处理维修的重难点自己总结
一、路面病害治理1、路面病害治理原则本路段主要病害类型为横纵向裂缝。
(1)纵向裂缝处治原则:①对于没有处理的纵向轻度裂缝,清除缝内杂物并吹干缝内水份,灌注热沥青,以减少水份的渗入。
对于已处理过得凸起较高的固结沥青,罩面之前,应对表面进行整平。
对现有道路灌缝采用灌缝胶彻底清除。
②对于没有处理的重度纵向裂缝,清除缝内杂物并吹干缝内水份,灌注热沥青,最后用抗裂贴进行处治,以减少水份的渗入;对于己进行灌(封)缝处理的重度纵缝,罩面之前,应对表面进行整平。
对现有道路灌缝采用灌缝胶彻底清除。
③对于密集型裂缝原则上宜采用连片铣刨,铣刨厚度视裂缝及其它病害严重程度及下承层情况而定。
铣刨后下承层裂缝根据单条裂缝的处治原则进行处理。
(2)横向裂缝处治原则:①对于没有处理的轻度横向裂缝,清除缝内杂物并吹干缝内水份,灌注热沥青,以减少水份的渗入。
对已进行灌(封)缝处理的现有裂缝,对于表面凸起较高的固结沥青,罩面之前,应对表面进行整平,对现有道路灌缝采用灌缝胶彻底清除。
②对于没有处理的重度横向裂缝,清除缝内杂物并吹干缝内水份,灌注热沥青,最后用抗裂贴进行处治,以减少水份的渗入;对子已进行灌(封)缝处理的重度横缝,罩面之前,应对表面进行整平,并对现有道路灌缝采用灌缝胶彻底清除。
③对于密集型裂缝原则上宜采用连片铣刨,铣刨厚度视裂缝及其它病害严重程度及下承层情况而定。
铣刨后下承层裂缝根据单条裂缝的处治原则进行处理。
(3)网裂对因纵、横向裂缝的不断发展或沥青混合料因疲劳产生的较大面积的龟裂和块裂,本项目通过现场调查发现主要是块裂,如果裂缝病害较轻(初期的块裂,缝细,无散落,裂区无变形),可以按照单条裂缝处治方法进行处理;如果病害程度较高(裂块明显,缝较宽,产生散落和变形),已经使路面发生松动时,宜先将松动部分清除,然后用热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修补,如果修补的面积较大,则应分层修补,注意沥青混合料磨耗层层的压实度应超过93%(最大理论密度),修补至与原路面高程一致。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及技术要求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及技术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常见的道路铺设材料,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如裂缝、脱落、坑洞等问题。
为了保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正常使用功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需要对路面病害进行处治和维修。
下面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及技术要求。
1.裂缝处理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常见的病害之一,通常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处理:(1)对于较宽的裂缝,可以进行填充修复。
填充材料要选择与水泥混凝土具有相似的强度和可延展性,比如聚合物改性沥青、高弹性聚合物等。
(2)裂缝的表面可以进行封闭,以防止水分、尘土等进入裂缝内部并加剧病害扩展。
常见的裂缝封闭材料有沥青封闭剂、聚合物封闭材料等。
2.路面脱落处理(1)对于局部脱落的情况,可以进行补修。
补修材料要与原有混凝土具有相似的特性,比如强度、耐久性等。
(2)对于大面积脱落,需要重新浇筑新的混凝土层。
3.坑洞处理坑洞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之一,需要通过以下方法处治:(1)清除坑洞周围的松散物质和破碎混凝土,清理后应进行湿润处理,以提高补修材料的附着力。
(2)选择适当的补修材料进行填充和修复,如聚合物沥青、水泥砂浆等。
4.路面平整性处理(1)研磨:通过机械研磨的方式将路面表面的不平整磨平,使其表面均匀光滑。
(2)修补:对于凹陷和起伏的路面,可以使用特殊的填充材料进行修补,填平不平整的部分。
5.抗滑处理(1)涂层处理: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涂覆抗滑涂层,例如喷涂磨砂,以增加路面的摩擦力。
(2)纹理处理: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刻上纹理,增加路面的抗滑性能。
总之,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处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和材料。
同时,在施工和养护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以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正常使用和较长的寿命。
路基的常见病害及维修方法
路基的常见病害及维修方法路基是承载交通负荷的重要部分,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影响。
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路面的平稳性和舒适性,还会加速路面破损的发展,对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路基病害和相应的维修方法。
1.路基沉降:路基沉降是指路基土体由于压实不良或者地下水位变化等原因导致的均匀或局部沉降。
这种病害会导致路面凹陷,降低车辆的行驶平稳性和舒适性。
维修方法一般是通过回填均质土或者加固处理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
2.路基冲刷:路基冲刷是指降雨、暴雪等天气条件下,水流冲刷路桥的地基土层,使路基土体流失,导致路基的下沉或者侧边的溜坡。
维修方法主要是通过修复路基的护坡、排水系统和增加抗冲刷能力的土工材料等措施来解决。
3.路基塌方:路基塌方是指由于路基土体层理破裂、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导致路基坡面坍塌。
这种病害不仅会导致路面崩塌,还会阻断交通,严重影响交通安全。
维修方法一般是通过加固处理、修复土石坡、加装护坡等方法进行。
4.路基边沉:路基边沉是指路基边沿沉降,造成路基的不平整和侧边塌方。
这种病害一般是由于土质不良、土层湿度变化大和工程施工不规范等原因引起的。
维修方法主要是通过加固处理、修复路基边沿附近的土体和添加加固材料来解决。
5.路基软弱:路基软弱是指路基土体的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容易出现变形和下沉。
这种病害一般是由于土质不良、地下水位变动、季节性变化等原因引起的。
维修方法主要是通过土质改良、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和施工工艺控制等方式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路基病害及其维修方法。
在实际维修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维修方法,并且结合路基的使用状况和交通安全的要求,合理进行维修,以确保路基的稳定和安全。
路面病害处理
1、路面病害处理1)面板出现严重破碎、下沉、唧泥等结构性破坏的路段,应先挖除破碎板,处治好基层后重新修筑水泥混凝土面板。
2)当混凝土板与板之间的错台量不大于10mm时,直接采用机械磨平法处理;当错台量大于10mm时,采用铣刨和磨平法相组合,结果仍无法将错台量将至6mm 以内,则需清除位置低的一块,然后按第(1)种情况进行处理。
3)对于不稳定的混凝土块,应挖除不稳定混凝土块,补强整平好基层后,重新修筑水泥混凝土面板。
4)断板的处理:断板指混凝土板中间只有一条缝,将混凝土板断开。
对于这种情况,首先应看断开的两块板是否稳定,如果稳定,则按前述方法进行扩缝、灌缝处理,然后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铺筑;如果不稳定则需按第(3)种情况进行处理。
5)断角的处理:混凝土板的断角是指板角隅到斜向裂缝两端的距离小于 1.8m 的角隅断裂。
对于该类病害的处理,如果角隅断裂后引起整块混凝土不稳定,则必须按上述方法进行换板处理。
6)路面裂缝:对于缝宽小于1.0cm 的缝,先用清缝机清缝,再用环氧树脂砂浆进行灌缝,清缝时,缝壁应垂直,如缝宽小于0.5cm,则扩缝宽度为0.6~1.0cm,深度2.5~3.0cm,如缝宽大于0.5cm,则在清缝后采用环氧树脂直接进行灌缝处理。
当缝宽大于1.0cm时,如裂缝处无翻浆,说明基层未受影响,在不影响行车安全及舒适性的前提下,清除缝内的一切杂物,深度不小于5cm然后用环氧树脂砂浆进行灌缝。
7)旧水泥板块脱空处治:处理方法:首先利用取芯机对原路面脱空板进行钻孔,钻孔直径取10厘米,之后采用袖阀管注浆法进行灌浆。
灌浆7天后对脱空板灌浆进行弯沉值检测,灌浆处理以后的混凝土板角弯沉测试,板角弯沉应不大于20(0.01mm),且相邻板角间的弯沉差应不大于6(0.01mm)。
达到以上处理要求以后,即视为合格,否则应重新灌浆处理,直到合格为止。
浅析常见城市道路路面病害的成因、特征及维修方案
浅析常见城市道路路面病害的成因、特征及维修方案摘要:路面病害的类型及特征,在《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没有详细的界定,可能会造成设计过程中的认知误差及设计方法误差。
而路面病害的维修方法及要求在《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中虽有详细的介绍,但其没有对病害的成因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路面病害的处理方法脱离其病害成因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难以保障路面的维修效果及耐久性,因此笔者结合工程经验,对路面病害的类型、特征、病害成因进行整理,并提出优化病害处理方案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道路;路面病害;病害成因;病害维修1.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其维修方案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类型有裂缝、车辙、沉陷、拥包、剥落、坑槽、啃边、路框差等。
(1)裂缝在沥青路面病害中,裂缝也可以细分为线裂、网裂、龟裂三种类型。
线裂是道路路面产生的单根线状裂缝,包括横缝、纵缝、斜缝等,有时伴有少量支缝。
其特征是裂缝长度一般裂缝长度≥1m,缝宽≥3mm。
网裂是缝宽缝宽1mm以上或缝距0.4m以下,面积在1㎡以上的网状裂缝,其主要特征为呈大网格状,棱角明显,矩形块尺寸约50×50~300×300cm不等。
龟裂是缝宽3mm以上,且多数缝距100mm以内,面积在1㎡以上的块状不规则裂缝,其主要特征为裂缝成片出现,呈小网格状,似乌龟背壳上的花纹块状。
裂缝的主要成因有沥青老化、车辆荷载较大导致的疲劳损坏、路基或路面基层不平整导致的反射裂缝、路基或基层沉陷等。
对于裂缝宽度≤10mm的线裂可采用专用灌缝材料进行灌缝。
对于裂缝宽度大于15mm的线裂可采用扩缝补缝的处理方法。
对于裂缝宽度≤10mm的龟裂、网裂,可考虑铣刨罩面的方式处理。
对于裂缝宽度大于10mm的,应为基层强度不足或沥青材料问题引起的深层病害,应考虑挖除沥青层进行重新铺筑,必要时还应对路面基层进行补强。
(2)车辙车辙是在行车的作用下,沿车轮带形成的路面凹槽,其凹槽深度>15mm,距离长,处在车道位置。
公路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其处治措施
公路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其处治措施一、翻浆翻浆是指路面出现弹簧、破裂、冒浆的现象。
我国北方季节性冰冻地区,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排水不良情况下,冬季路基开始结冻,不断向深处发展,上下层形成了温度坡差,由于气候的变化,零度等温线不断下移,形成一层、两层或多层聚冰层。
土基中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由于土质不均匀,使路面冻死或冻胀隆起。
春季气温回升,由于路面导热性大,路中的溶解速度较两侧快,水分不易向下及两侧排泄。
土基土层便呈现过湿状态,当容解到聚冰层时,土层的湿度有时会超过液限。
土基承载力极低,在车辆通过时,稀软的泥浆会沿着汗裂的路面裂缝挤出或形成较深的车辙和鼓包,形成翻浆。
翻浆-防护和治理措施影响路基路面的水的类型治理翻浆的基本途径是:防止地面水、地下水或其他水分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进入路基上部。
基本施工步骤:场地排水——场地清理——翻浆土挖除——分层摊铺——洒水并碾压。
提高路基加强排水根据实际情况加高路基,使路基上部土层远离地下或地表水面。
路基加高的数值,应根据当地冻土深度,路基土质和水文情况,以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及临界高度确定,一般应保证路基处于干燥状态。
良好的路面路基排水可防止地面水或地下水侵入路基,使路基土体保持干燥,从而减轻冻结时水分聚流的来源,这是预防和处理翻浆的重要措施。
降低地下水位设置渗沟。
在翻浆路段的中心和边缘,每隔4~6m挖30~40cm、深至聚冰层以下10cm左右的小坑,定期将坑中水分掏出。
如在未摸清翻浆情况前可在100m左右先开挖试验坑。
翻浆消失后再用原来土壤或掺拌石灰土回填,回填时不要用砂砾回填,防止形成“水囊”和翻浆传染。
路肩盲沟。
盲沟应用渗水性良好的碎砾石填充,沟底宜做成4%至5%的坡度。
在翻浆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4~10m开挖横向明沟,宽30~40cm,深根据冻融情况逐渐加深,保持在化冻层下5~15cm,待化冻到最大深度的一半就不再往下挖了。
明沟用完后可以用砂砾料回填,做成路肩盲沟。
路面病害处置养护方案
路面病害处置养护方案一、引言:随着道路使用频率的增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路面病害如裂缝、坑洼、龟裂等问题在道路养护中逐渐显现。
为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制定科学的路面病害处置养护方案至关重要。
二、病害诊断与分类:病害调查:定期进行路面巡检,记录病害的种类、位置、面积、深度等详细信息。
病害分类:将病害分为结构病害(如裂缝、坑洼)和功能病害(如路面标线褪色、反光不良)两大类。
三、病害处置策略:预防为主:通过科学的路面设计、选用高质量的路面材料、合理的交叉口设计等手段,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
病害修复:针对不同病害制定具体修复方案,包括局部修补、深度修复等,确保修复效果持久。
路面加固:对于频繁发生病害的路段,采取路面加固措施,如添加增强层、铺设新型路面材料等。
四、养护计划与周期:定期养护计划:制定路面定期养护计划,明确养护工作的周期和内容,确保养护工作有章可循。
巡检频率:针对不同等级的道路,确定不同的巡检频率,保障对道路病害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五、养护材料和设备:选材原则:选择环保、耐磨、抗老化等性能优越的路面养护材料。
养护设备:配备专业的养护设备,包括修补机、路面刨削机等,以提高养护工作效率。
六、环境保护与社会共享:环保要求:养护过程中要符合环保要求,合理使用材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道路养护,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使道路养护成为社会共同责任。
七、数据记录与分析:数据采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路面病害数据库,记录养护过程中的关键数据。
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养护方案,提高养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八、紧急处理与应急预案:紧急处理措施:针对突发状况,制定紧急处理措施,及时修复病害,保障道路通畅。
应急预案:制定道路病害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物资储备、沟通机制等,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路面病害处置养护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道路寿命,提高道路使用安全性和舒适性,为交通运输提供更为稳定、可靠的基础。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病害。
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有坑槽、推移、拥包、沉陷、泛油、裂缝、龟裂、车辙等。
这些病害会影响到路面使用者的舒适性,严重的还会影响到行车安全及路面使用年限。
因此,需要对病害进行维修处治。
对于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维修,应满足下列要求:(1)对各种路面病害的维修,应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路面的结构类型、龄期、维修季节、气温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处治措施。
(2)为防止病害发展和破损面积的扩大,对路面病害的处理应及时,宜早不宜迟。
(3)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病害的维修宜采用机械作业,所使用的沥青混合料应集中厂拌,并采取保温措施以保证适宜的摊铺温度。
其他等级的公路也应尽量提高维修作业的机械化水平。
(4)对病害的维修,事先应有周密的计划,做好材料准备,保证工序之间的衔接,凡需要将原路面面层挖除后进行机械修补作业的坑槽、沉陷、车辙等,宜当日开挖当日修补完成。
(5)修补面积应大于病害的实际面积,修补范围的轮廓线应与路面中心线平行或垂直,并在病害以外10~15 cm处,应采取措施使修补部分与原路面连接紧密。
在病害的处治中,凡需挖除原路面面层后重新再铺面层的,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 40—2004)的规定;凡需挖除原路面后重做基层的,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规定。
如果病害不是由于面层或基层材料的性质、结构层或级配类型引起的,重做时所采用的材料、结构及级配类型等宜与原路面相同。
一、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的处治裂缝是沥青路面最主要的病害。
裂缝可分为纵向裂缝(图5-1)、横向裂缝(图5-2)及龟裂(图5-3)等。
它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分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造成路基强度降低,最终导致沥青路面承载能力下降,进而造成路面局部或成片损坏,加速路面破坏。
图5-1 路面纵向裂缝图5-2 路面横向裂缝1.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沥青路面裂缝形式各种各样,按其表现不同,除龟裂、横裂、纵裂外,还有块裂、放射裂缝、不规则裂缝等多种类型。
路面裂缝病害处治方案
路面裂缝病害处治方案一、路面横向裂缝处治方案1、沥青路面表面横向裂缝处治,包括轻微裂缝、严重裂缝的处理方法。
2、对于需要开槽扩缝的,裂缝扩缝后用压缩空气(气压500—700KPa)对裂缝周边和裂缝槽至少进行两遍高压喷气流清理,清除所有松散颗粒和杂物。
3、对于需铣创恢复的严重类裂缝病害,回铺之前采用热压缩空气(140℃)对面层裂缝槽边壁加热,并涂刷粘层沥青。
4、对缝宽<3mm的轻微裂缝采用灌、贴的原则;对缝宽≥3mm的重度裂缝采取扩、吹灌、贴的原则:用开槽机进行开槽,一般开槽深宽比(槽深/槽宽)宜为1:1~2:1左右。
典型的开槽尺寸(槽深×槽宽)为:12mm×12mm、18mm×12mm、15mm×15mm、20mm×15m,形成“T”字缝槽:用空压机仔细清理缝槽内的灰尘、杂物及松散物,保证缝槽内的清洁,用热空气对缝槽内进行加热使内壁干燥,灌注灌缝胶;对缝宽>15mm的重度裂缝且存在明显支缝、唧浆、沉陷的地方,须逐层刨处治一定的深度,逐层判断检查所需处治深度,对基层表面松款的可清除松软部分后用下面层混合料一并处理,对基层整体松散的采用贫混凝土处治,处治合格后再恢复上面的结构层。
由于这种裂缝影响面积一般较宽,开挖面积也相应较宽,一般在裂缝两边各开挖不少于50cm。
并且开挖时,若仅开挖到中面层,则不需要设置错台,如果需要开挖下面层基至是基层、底基层时,则不同恢复材料层之间宜纵向形成不小于30cm宽,横向形成不小于25cm宽的错台。
5、连续多条裂缝,间距在10m以内,并且裂缝严重程度属于缝宽大于15mm 的,如果单条分别处理,会造成开挖面很接近,因此,按连续挖补处理。
6、开挖后发现基层表面松散破坏厚度小于5cm的,清除后采用下面层沥青混合料进行修补;基层表面松散破坏厚度大于5cm的,全厚度挖除后检查底基层是否存在病害,存在病害的并挖除,修补可采用贫混凝士或采用改性沥青AC-20C 修补。
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处治规程
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处治规程农村公路是连接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重要交通线路,而公路的路面是其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
公路路面有着承载交通载荷、传导车辆荷载和提供舒适行车环境的重要功能。
但是,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车辆质量的提高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农村公路的路面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
为了保障农村公路的安全通行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必须及时有效地处治这些病害。
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种类主要有裂缝、鹅卵石剥离、脱空、坑槽、伸缩缝破坏等。
对于这些常见病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处治规程:一、裂缝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裂缝是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分为收缩裂缝、断裂裂缝和沉陷裂缝。
对于收缩裂缝,我们可以在路面施工之前进行合理的防裂措施,如采用适当的添加剂控制混合料的收缩性;对于断裂裂缝,可以使用切缝机进行切缝处理,并填充适当的密封材料;对于沉陷裂缝,需要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二、鹅卵石剥离鹅卵石剥离是指路面上的鹅卵石与水泥基层之间的粘结破坏。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材料性能不佳或施工质量不良导致的。
对于鹅卵石剥离,我们可以采用局部修复的方式,通过清洗、修补剥离处和重新铺设鹅卵石来进行处治。
三、脱空脱空是指路面骨料与水泥基层相分离的情况。
对于脱空,我们可以通过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如地基加固、补强涂层等。
四、坑槽坑槽是路面表面出现凹槽或洼陷的情况,主要是由车辆磨损或车辙造成的。
对于坑槽,我们可以采用补丁修复的方式,通过清理裂缝,填补坑槽,并进行压实和养护来进行处治。
五、伸缩缝破坏伸缩缝破坏是指路面伸缩缝发生裂缝、错位或损坏的情况。
对于伸缩缝破坏,我们可以采用重新安装伸缩缝材料的方式进行处治,确保缝内填充材料的密实性,以避免裂缝的继续扩大。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病害外,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还可能遭受包括麻面、剥落、泛油、磨耗等其他病害的影响。
对于这些病害,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如重新砂浆涂层、修复路面、清理污染物等。
道路病害及其原因与处置方法
目录一、道路病害概述 (1)二、常见道路路基路面结构 (1)三、路基病害 (3)四、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 (4)4.1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类别 (4)4.2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与危害 (5)4.3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判断 (10)五、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 (11)5.1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分类 (11)5.2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 (12)六、路面病害的常见处置方法 (16)6.1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置 (16)6.2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置 (17)七、道路病害非开挖处置方法 (19)7.1 病害的再分类 (19)7.2 深层病害处置新技术 (19)八、结语 (23)道路病害及其原因与处置方法一、道路病害概述道路建成后经过多年的使用将逐渐劣化,路面性能和使用状况出现下降,这时通过日常养护和中修工作,路面性能和使用品质将得到一定的恢复,还能满足交通通行的要求。
当路面继续使用达到设计年限时,其物理和力学性能均达到极限状态,路面出现各种重要病害和劣化,这时简单的日常养护和维修并不能满足道路的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必要的大修改造。
有些情况下,路面还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出现大规模的病害,导致路面性能严重下降,不得不提前进行道路的大修和改造,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当前道路的早期破坏是我国道路工程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许多道路建成后只使用3-5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必须进行大修,不能发挥道路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道路使用的耐久性受到材料类型、材料质量、施工质量和养护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受到使用环境、气候、车辆荷载等的严重影响,因此道路发生病害是不可避免的。
道路出现病害是不可阻挡的变化规律,关键是要了解病害产生的原因、病害发生的规律,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处治和预防措施,使病害的发生程度降低到最小,保证道路处于最佳的使用品质。
二、常见道路路基路面结构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内容:从道路结构这个大方向上可以分为两大类:路面和路基。
公路春节病害处置方案简报
公路春节病害处置方案简报背景随着春节的临近,各地气温逐渐升高,雨水增多,路面的病害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
病害对公路的影响较大,除了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行车安全。
因此,我们制定了该方案来应对公路春节病害的处置。
病害种类及处理方法目前公路出现的常见病害有以下几种:路面裂缝路面裂缝是由于路面基层材料渗透性差,路面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处理方法如下:1.对于较小的裂缝或微裂缝,可采用道路养护填缝胶进行填补。
2.对于较深的大面积裂缝,应采用拓宽、切割、清理、压缩、填充等方法,填补所缺失的材料,修复严重的损坏区域。
路面坑洼路面坑洼由于路面材料疏松、基层水平度差或者车辆超载等原因造成,处理方法如下:1.对于轻微的坑洼,可采用高分子修补材料进行修补。
2.对于深度较大的坑洼,应使用钢筋网格布等材料进行加固,并进行土方回填。
路面半球状凸起路面半球状凸起可能由于材料工艺不当、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引起,处理方法如下:1.采用预制块进行更换。
2.对于小面积的半球状凸起,可采用高分子填补材料进行处理。
路面龟裂路面龟裂是由于温度、湿度变化引起路面膨胀和收缩所产生的,处理方法如下:1.对于轻微的龟裂,可采用修补材料进行修补。
2.对于严重的龟裂,应采用铣刨和重铺等方法进行处理。
处置方案对于公路春节病害的处置,我们制订了以下方案:1.加强巡查,及时发现路面病害的存在,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2.采用科学的处置方法和技术,对病害进行及时的清理和修复。
3.对于较为严重的病害,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管制车速等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4.加强公路养护,并进行基层和路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结论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公路春节病害,从而有效降低公路使用安全隐患,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提高公路使用效益。
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处治措施
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处治措施沥青路面是城市道路建设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它具有防水、防滑、耐磨、降噪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沥青路面也会出现各种病害,如龟裂、变形、损坏等,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舒适性。
本文将对沥青路面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处治措施。
一、沥青路面病害种类及原因1.龟裂龟裂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路面受到了温度变化和交通荷载的影响而导致的。
温度变化会导致路面的收缩和膨胀,不同路面的变化不同,因此出现龟裂的情况也各异。
此外,交通荷载也会使得路面受到拉伸和挤压,从而导致龟裂。
2.鼓包鼓包是路面下层土壤的水分过高所致,一般在雨季或者高地下水位的情况下容易出现。
由于路基水分过多,将导致沥青和路基之间的粘结力降低,路面被汽车压过后,就会出现鼓起的现象。
3.剥落剥落是由于沥青路面和基层之间的结合力不足所产生的,一般是由于基层结构不稳定,路面长期受到交通荷载后,基层开始松弛,最终导致路面松动、脱落。
二、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措施1.龟裂处理针对龟裂问题,可以使用沥青乳液、沥青橡胶等材料进行路面修补。
在选用材料的时候,应根据路面的龟裂程度和材料自身的特性来决定使用的沥青类型和粘结剂。
此外,根据龟裂的程度和断面形状,还可以选择填洞或者切割,取出裂缝材料,或者对路面进行一定的加强补强。
2.鼓包处理治理鼓包需要首先排除积水原因,可以进行路面开挖,并使用厚度适当的沥青混合料,或者扩大路面针对深层的根本原因进行修复。
同时,根据鼓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材料和技术。
3.剥落处理当出现剥落的情况时,应先进行基层加固,选择合适的基层材料,并保证基层结构的稳定和承载能力。
同时,针对不同剥落情况的区别,可以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案,如涂抹沥青橡胶,或者采用沥青浇注、光带铺设等方式修复路面。
总之,在进行沥青路面的病害处理时,应充分考虑路面的使用水平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术,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以实现更加安全、舒适和美观的目的。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随着经济的进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大路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不仅便利了交通运输行业进展,也是对于经济进展有所保障。
所以在大路工程施工中对于路基路面的质量要求相应提高,在提升经济投入的同时在管理方面也加大对于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要求,制定严格的施工标准,切实避开常见问题的发生。
一、大路路基路面的病害类型1、边坡滑塌边坡滑塌是最常见的路基病害,依据边坡土质、破坏缘由和规模不同可分为塌方和滑坡。
塌方是由于土质边坡向下移动造成的。
主要是由水损坏和施工不当引起的。
滑坡使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滑动。
主要缘由是由于不良地质条件造成的破环。
岩(土)体的力学性质打算了边坡稳定性的丢失方式,如坚硬岩石边坡失稳以倒塌和结构面掌握型失稳为主,而脆弱岩石则以应力掌握型失稳为主。
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能越好,边坡稳定性越高。
边坡太陡、选用不正确的倾斜层次填筑、土太湿、坡脚被水冲刷淘空。
2、路基变形深填、高填和半填半挖填方,往往在通车一段时间后消失下沉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缘由。
一方面由于施工时压实掌握不好、分层过厚、施工措施不当以及含水量等缘由,使路基由于密实度不够而简单变形。
另一方面往往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量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纳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
消失这种问题,会使路面变形、开裂和下陷,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进展,大型超重车辆和超载车辆的增多造成现有大路等级过低无法满意超重车辆的要求而受重压而变形。
3、路基沉陷在软土地基上修建的路基是最简单沉陷的,软土含水量大、抗碱强度低、承载力量低,由于路基底部患病水侵蚀,会在路面底下形成大面积空间,坡脚又不能进行支撑,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路面就会消失沉降、塌陷等现象。
整个问题的造成,有一部分是自然缘由,但也有人为缘由,在大路当时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完整考虑施工的路面状况以及一些问题的预防措施,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没有保证软土地基路段预压时间,结果造成大路路基沉陷现象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上常见的病害
一、裂缝类
1、横向裂缝:荷载型裂缝:由于设计不当、施工质量低劣及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开裂,非荷载型裂缝:沥青面层缩裂和基层反射裂缝。
2、纵向裂缝: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段摊铺时,两幅接茬处未处理好,在车辆荷载与大气因素作用下逐渐开裂;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或由于路基边缘受水浸蚀产生不均匀沉陷而引起的。
3、不规则裂缝:主要表现为路基路面强度不足,特别是路面基层强度不足,基层被压碎开裂,造成路面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以及路面基层强度不均匀、疲劳强度不足产生的开裂。
4、龟(网)裂:由于路面的整体强度不足而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路面出现横向或纵向裂缝后未及时封填,致使水分渗入下层,沥青在施工期间以及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老化也是导致沥青面层形成网裂的原因之一。
二、变形类
1、车辙: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实度不足,使轮迹带处的面层和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固结变形和侧向剪切位移引起,重载、超载车辆过多和高温也是产生车辙的重要原因。
2、沉陷:由于路基局部填筑不密实,当受到水的浸蚀而沉陷,造成的局部沉降;土质路堑排水不畅,路床下部路基过湿润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局部下沉;路基或基层强度不足或填挖路基强度不一致,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或基层结构遭破坏而引起沉陷;桥头路面沉降不均匀而引起沉陷并与桥面发生错位。
3、搓板和波浪:路面组成材料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差,导致路面材料不足以抵抗车轮水平力的作用;路面基层强度不够,稳定性差;面层与基层之间存在不稳定的夹层,面层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推移变形而形成的波浪。
4、拥抱:主要原因有施工不当、面层沥青用量过多及沥青混合料面层材料级配差、推移破损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和面层局部强度不足或水稳性不好等原因产生。
三、松散类
1、坑槽:坑槽通常是松散、龟裂等其他破损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2、麻面:主要原因是路面面层预防性养护不到位和因沥青老化或路面表面空隙率大,水渗入路面等造成的粘结力降低,形成麻面。
3、脱皮:主要发生在纵坡大的路段,由于路面与基层的粘结不牢,加之汽车频繁制动产生的路面面层与路面基层的层状分离现象。
4、啃边:主要原因是路面宽度不适应交通量的需要,路肩不密实,路肩与路面衔接不平顺,以致使路肩积水,路面边缘湿软,在行车作用下形成啃边。
5、松散:沥青路面表面有离析,离析处缺少大部分集料;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路面老化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机械损害或油污染;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
四、其它类型
1、表面磨光:外在原因:沥青路面在车轮反复滚动摩擦作用下,集料表面被逐渐磨光,内在原因:集料质地软弱,缺少棱角,或矿料级配不当,粗集料尺寸偏小,细料偏多,或沥青用量偏多等。
2、泛油:沥青用量过多,高温季节的雨水侵入下,由于粘结原因,沥青会从集料表面剥落并向上移动,产生泛油。
3、修补损坏面积:修补损坏面积过大,容易滋生其它病害的发生,影响行车的平顺性。
4、冻胀:因为水的侵入和路基土的水稳定性能差,在冬季低温且路基地下水位较高情况下,由于冰冻的作用,路基上层积聚的水分冻结后引起路面胀起并开裂。
5、翻浆: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翻浆是水、土质、温度、路面和行车荷载五个主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五、水损害
沥青路面的水损害从机理上分析的主要原因表现如下:外因:1)超载车辆使动水压力增大,易发生水损坏;2)公路所处地降雨量;3)公路交通组成;4)行车速度有关。
内因:1)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不足,水的作用下沥青与石料剥离;2)沥青混合料空隙率过大,水渗入沥青结构层发生水损坏;3)混合料的离析、压实度
不足、结构层间不做防水处理或处理不当;4)不重视防排水设计,路面结构层排水不畅;5)路面结构形式单一,结构设计不合理。
病害处治措施
一、横裂:
对于沥青混凝土的温缩,将有裂缝的路段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少量乳化沥青,再均匀撒一层2--5mm的干燥洁净石屑或粗砂,最后用轻型压路机将矿料碾压。
(国内外近几年处理横纵向裂缝采用的方法有灌缝修补法、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沥青混合料罩面法、现场再生维修法、裂缝贴补法,其中灌缝修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灌缝修补法的工艺流程)
二、车辙:
当车辙深度小于1.5cm时,可不做处理。
当车辙深度大于1.5cm小于2.5cm时,采取稀浆封层和车辙处理箱处理。
当车辙深度大于2.5cm小于4cm时,采取清除原路面面层,新建路面面层。
当车辙深度大于4cm,采取清除原路面上面层和下一结构层,新建路面面层。
三、块状网裂、沉陷:
清除原路面全部面层,当基层整体性较差,钻芯取样不能形成板体(基层强度一般不低于3MPa)时,清除基层,为不影响交通,及早通车,用沥青碎石做基层,新建路面面层。
1.对不均匀沉陷:如基层和土基较为密实、稳定,可只修补面层,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补、整平、压实,面积较大时应加铺面层。
2.对局部因路基有坑洞、沟槽等的沉陷,应采用碎(砾)石,干砌或浆砌片石等重新回填密实,将土基和基层彻底根治后,再铺面层。
3.对于桥(涵)头路面,因填土不实出现的沉陷,应采取加铺基层,重新作压实处理,再作面层。
4.对因含水量和孔隙比较大的软基或含有机物质的粘性土层,宜采取换土处理,其厚度视软层厚度而定。
换填材料宜用碎石土、卵砾土、中粗砂及合格的工业废渣,且要求级配合理,视情况可采取钻孔注浆加固处理。
四、基层松散:
清除原路面全部面层及基层,以沥青碎石回填做基层,新建路面面层。
(路面的基层完好时,仅面层有坑槽时,修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填料式坑槽修补技术、挖补式坑槽修补技术、热烘式坑槽修补技术、喷射式坑槽修补技术等,)
五、加宽改善:
加宽改善主要包括原有公路线形不需改善,且路基较宽,可在原公路的基础上直接加宽;如原有公路因线形较差而需改善,设计时应尽可能利用原有的沥青路面,在此基础上先加宽路基,再加宽路面。
1、面层更换法:将旧路面破碎清除后,再摊铺新的面层。
2、罩面法:在需要修补的路面上加铺一定厚度的新面层。
3、切削罩面法:它是更换法的变形和发展,指将缺陷部分切除,用新材料补铺。
4、再生法:分为厂拌热再生和就地再生两种
5、撒铺法表面处治,该法主要功能主要是防水,改善纹理结构,提高抗滑能力。
6、沥青砂浆表面处治,沥青砂浆是沥青混合料的一种,该法实质上属于薄层罩
面技术。
7、切削填补法,主要用来修补车辙。
专项养护
一、冷(热)再生施工工艺
二、冷铣刨--热摊铺、新摊铺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和养护设备
(洗刨机是主导机械)
1、封层: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稀浆封层机+(洒水车、装载机、乳化沥青罐车、清扫机)
2、罩面:沥青混凝土搅拌机+摊铺机+压路机(同新建公路一样)
3、翻修:破碎机+铣刨机+摊铺机+搅拌机+压路机
4、加宽改善:摊铺机+搅拌机+压路机
注:冷洗刨—热摊铺工艺在“专项养护”中仍占主导地位。
它由洗刨-拌和-运输-碾压等环节构成。
主要设备有切割机、铣刨机、液压镐(风镐)、乳化沥青洒布车、自卸汽车、沥青拌和机、摊铺机、光轮胶轮压路机、平板车、划线车等。
三、沥青路面施工机群配置
罩面和加宽路面施工相当于摊铺新的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合料搅拌站中的主体设备,主要机械包括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组、运输汽车、压实机械以及装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