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人‘董必武’

合集下载

董必武简介 董必武生平简介

董必武简介 董必武生平简介

董必武简介董必武生平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董必武简介董必武生平简介我想大部分中国人对董必武都不陌生吧,他是我国第一届共产党领导人之一,也就是他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带入了中国,同时他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XX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董必武简介的知识。

董必武简介董必武的画像董必武简介记载说董必武出生于1886年原名叫董贤琮,他出生于湖北黄安县。

董必武从小就好学,所以在1903年的时候就考取了当地的秀才,两年后又考入湖北的文普通学堂,在学堂内学习五年后毕业,毕业后的董必武被清朝学部授予学位,后来在黄州做了一名教书先生。

一年后他参加了辛亥革命同时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感到革命并不能改变中国的实质,所以前往东京去学习法律,在到了东京之后他认识了孙中山并加入了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后来随孙中山回国后多次参与反袁活动两次被捕入狱,出狱后的董必武再次前往日本1981年才回国,回国后的董必武在上海组织五四运动后来又创办了武汉中学。

1934年冬兵不在参加长征到达陕北之后担任中央党校的校长,同时他也是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

董必武在我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他的存在才将我国革命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我国革命创始人之一,董必武为我国的解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董必武的孙子是谁董必武是我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他也是我国抗战时期著名的革命家和军事家,正是董永生将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带入了中国。

董必武与妻子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在他的子女和后代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孙子董永生。

董必武的孙子董永生出生于1968年,他是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董永生在1991年的时候参加了工作,现担任密山市兴凯湖乡党委书记。

由于他出生于革命家庭是董必武的孙子所以从小受到了家庭环境的熏陶,后来他在青年时期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退休后又一直做教育工作。

董必武的故事:吃饭穿衣见精神

董必武的故事:吃饭穿衣见精神

董必武的故事:吃饭穿衣见精神董必武的故事:吃饭穿衣见精神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但他从来没有摆过“老资格”。

相反,每时每刻他都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如吃喝穿等小事上,显示了一位革命长者儒雅而自我要求极严的道德约束力。

吃饭穿衣见精神,这个精神,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幸福。

吃饭穿衣戴帽非小事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后,董必武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做党的统战工作。

当然,此时的他再不能一身粗布衣的延安打扮了。

到了武汉,要换换装,要打扮成国民党统治区的绅士模样。

董必武是党的领导人,要同社会各界打交道,要找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谈话、做工作,有时还要与外国使者、记者谈话,按理应该穿戴得像样些。

当时,比较好的礼帽要10元一顶,但董必武特意吩咐工作人员,只能买一顶3元钱的礼帽,一双最普通的皮鞋。

当然,这也只是装装样子,迎送客人时穿戴一下而已。

工作人员不理解,对董必武说,社会上有名望的绅士穿的是丝绸马褂,一般的中等知识分子也要戴好一点的礼帽,共产党人又不比国民党人低*,为什么不能买好一点的呢?董必武严肃地说,我们共产党人是要革命的,是为广大劳动人民谋幸福的,没有理由为自己讲阔气讲排场,更没有必要去同国民党比这比那。

要比就要比革命,比谁真正为亿万中国人民谋利益,比谁能得到中国劳苦大众的拥护。

吃饭穿衣戴帽非小事,我们出来每花一分钱,都要想到党中央、毛主席和根据地人民的艰苦生活,想到敌占区人民逃荒要饭的情景。

因为工作需要,我们只要扮演一个舞台绅士就行了,应付应付就行了,下台后谁还穿它呀!买好的长袍马褂、礼帽、皮鞋,不是太浪费了吗?1937年9月下旬,董必武坐船从武汉到南京与国民党谈判。

那时,从汉口坐客轮去南京,旅途漫漫,耗时甚长。

在船上,董必武只肯坐普通舱,吃饭时从不要炒菜,只吃一人一份的普通饭菜。

董必武对随行工作人员说,这已经很好了,很奢侈了。

目前根据地人民的生活太艰苦了,党中央领导人、毛主席还每天吃着黑豆、小米饭。

在董必武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在董必武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在董必武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在董必武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叶剑英(1975.04.08)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悼念中国人民的伟大的革命战士、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全国人民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同志。

董必武同志的一生,是坚持继续革命的一生。

他对党、对人民、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忠心耿耿,始终不渝。

他六十多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董必武同志对建立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对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夺取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对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逝世,是我们党和我国人民的重大损失,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都感到深切的悲痛。

早在本世纪初,董必武同志就加入了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从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

他在斗争中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于一九二○年在湖北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第一批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组织之一。

一九二一年,他同毛泽东同志一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随后,他回到湖北,负责建立和发展湖北省的党组织,担任过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书记,湖北省委委员。

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他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过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共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从事党和红色政权的建设工作。

一九三四年,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到达陕北以后,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代理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

抗日战争时期和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以后,他作为我们党的代表之一,在同国民党的谈判中,对国民党破坏抗战、破坏团结、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全国解放前,他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全国解放后,他担任过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第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一大十三个代表

一大十三个代表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不同历史命运综述:参加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的13位代表,其最终结局可归为五类。

奋斗终生者,如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

其二是英勇牺牲者,如何叔衡、邓恩铭和陈潭秋。

三为性格倔强,身离心仪型,包括李达和李汉俊。

四是误入歧途型,例如离党的刘仁静和包惠僧。

其五为投敌叛党者,包括陈公博、周佛海和张国焘。

今期为大家详述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不同结局,其中烈士、领袖、叛徒皆有例证。

中共一大会址毛泽东董必武:从南湖到开国大典毛泽东:1921年夏天,毛泽东与湖南的另一位年长的代表何叔衡乘船赴沪。

对毛泽东参加“一大”的表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比较活跃,善于思辨;一种是比较沉稳,勤于思考。

他的确沉稳,善于听取大家意见,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他颇具见解,胜过他人。

毛泽东没有参加党的二大。

在党的三大之后,毛泽东进入中央局,担任相当于中央秘书长的职务。

此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起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辈子,成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1976年9月,毛泽东走完了他83年的奋斗人生。

董必武:董必武是另一位和毛泽东一起同时参加了党的一大,又同时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中共领导人。

1920年,曾为前清秀才的董必武在武汉创办私立中学。

就在这年夏天,他接到李汉俊从上海的来信,告诉他上海已成立共产主义小组,请他在武汉成立类似的地方组织。

1921年6月,董必武再次收到上海来信,他与武汉小组另一负责人陈潭秋被大家公举赴会。

在这次大会上,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成立的发起人、见证人之一。

作为一位忠厚长者,历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董必武一生信仰马列:“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1975年4月2日7时58分,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董老享年90岁。

王尽美:英年病逝感撼后人王尽美:王尽美是济南代表。

1921年6月,王尽美接到一大通知后,乘轮船到上海。

一大结束后,他与瞿秋白、邓恩铭等同志一道,代表中共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会议,并会见了列宁。

走进名人——董必武

走进名人——董必武



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跨时代秀才——董必武

1903 年考取秀才。 1905 年考入湖 北“文普通”学堂, 1910 年毕业, 获清朝学部授予的拔贡学衔。 老一辈领导人中,董必武是很特 别的一个,他是一个清末的秀才, 又参加过辛亥革命,后又加入中 国共产党,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 是“与时俱进”,具备“科学发 展观”,即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 义社会又到社会主义社会。他从 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 命者,成长为一个卓越的无产阶 级革命家,个人的命运与时代变 革紧紧相连,单就这份经历已是 传奇。



书法“长青树”——董必武

董老的书法是文人的书风,功力深厚,淳厚圆润,从字或能看出 是一个谦谦君子。
躬行之勤俭——董必武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但他从来没有摆过“老 资格”。相反,每时每刻他都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如 吃喝穿等小事上,显示了一位革命长者儒雅而自我要求极严 的道德约束力。 董必武曾经说过:吃饭穿衣见精神 。
跨时代秀才——董必武
再和郭沫若 1964年10月 华清池柳秀而苍,旖旎风光胜李唐。已敝园林宽悦众, 不容宫闱独娱王。 彼夸土豆烧牛肉,我乐牢盆贮饩羊。陪伴佳宾寻古迹, 又吟佳句祝安康。
哭陶行知先生
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方圆中规矩,教育愈陶钧。
栋折吾将压,山颓道未伸。此生安仰止,无复可归仁。
跨时代秀才——董必武
璀璨之星火—— 董必武
那些年,中国,在没有轮回的时空因你生命年轮的燃烧而绚烂。
——化工1403
个人简介

1886年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 畲,号壁伍。

董必武的学习人生及其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启示

董必武的学习人生及其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启示
357
实践检验合格的准则(这个过程当然是学习)更符合原意。“深信前途会伐柯”这句诗不仅 仅是董必武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乐观自信的革命精神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展示出他在漫长的一 生反复从革命的实践的学习中炼就的如炬的目光,没过几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就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准则了,真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哪!现在读着这些警句,我们 就感到,学习马列主义,只要善于不断实践,不断创造,标准就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这对 循着他的遗迹前进的新一代共产党人是多么大的鼓舞啊!
董必武读书学习从不自满,一生做到了刻苦钻研,手不释卷,不耻下问。 董必武投身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后,还于1928年至1932年,先后在苏联莫斯科中山 大学特别班、列宁学院英文班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党的建设、国 际共运、群众运动等课程。老师讲课分别用俄语、德语、英语和法语。除听课外,董必武整 天在图书馆攻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他常跟学友说:“有 学而不能者,未有不学而能者”。“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这是我的学习信 条。”④苏联学习期间,董必武学习异常刻苦,他一边学习研究外国的东西,一边关注思考中 国的革命。回国后,他从不以留学苏联自居,反倒有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之憾,总是鞭策自己 向了解中国实际情况的同志学习。 董必武从不因别人夸赞他是学习的“正规军”、“博学多识”而自满,相反,总有一种“本 领恐慌”,他即使在战火纷飞、戎马倥偬的年代,也从未间断过学习。新中国成立以后,他 身为日理万机的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照样做到了手不释卷。据他身边工作人员介绍,他的 办公桌旁,有一张藤椅,椅旁有一个能动的四方形小书架,书架内根据他的需要,分类摆着 理论书籍、文学书籍、外文书报,他的常态是坐在办公桌前办公,坐在藤椅上读书。 建国初,董必武已是花甲老人了,为了进一步适应工作需要,他礼贤下士,拜身边的秘 书为师学习俄语。他首先请秘书在书上标出单词重音,自己再在另一本同样的书上逐词标出, 如发现自己标错了,就划上横线,打上问号,与秘书商讨,一丝不苟。由于年岁太大,记忆 力减退,他就制作卡片,正面写外文生词,反面写汉语意译,不论在家或外出,他一有空就 翻阅,口诵手划。这样刻苦钻研,持之以恒,他终于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了英、日、 俄三种文字。据统计,董必武逝世后,仅留存卡片就有900多张,抄录生词10500个。固 董必武一生既读有字之书,更读无字之书。他曾经深有感触地说过:群众和党外人士是 我们学习马列主义的补习学校,是马列主义的活页课本,是马列主义的实验所。他经常教导 身边工作的年青人说:马列主义我们懂得太少了,要学习,经济建设的科学技术,我们完全 是外行,更要学习。他强调,学习要做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董必武去世前的最后一个冬天,在重病中指导秘书等和他一起重新学习《马克思恩格斯 选集》。他说:“让我们一起学,这样可以互相监督”。他强忍病痛和秘书等一起学完了第一、 二卷,学到第三卷时,竞因为书太重拿不起看不成,他就让秘书读给他听。他真正是“生命 不息,学习不止”。@ 二、科学的学习理念 董必武科学的学习理念(包括学习的意义,目的、方法、态度等),已经形成了论述党 和党员学习的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些学习理念贯穿在他的讲话、文章里和诗歌、题词中,也 体现在他的身体力行、博闻强志、远见卓识上。 第一,“党是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的”。1944年7月,董必武在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23周年写的题为《党在学习中进步》的文章中,开篇就鲜明地提出了这个观点。他在文章 中论述了23年里党通过学习而取得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成就,这就是:在大革命时期, “党研究了工人阶级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的联系,经历了统治者的武装镇压,懂得了工人阶 级争取同盟军之重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发展到了乡村,党在这里求得了怎样使

董必武简介-爱国革命家董必武简介生平

董必武简介-爱国革命家董必武简介生平

董必武简介-爱国革命家董必武简介生平我想大部分中国人对董必武都不陌生吧,他是我国第一届共产党领导人之一,也就是他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带入了中国,同时他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董必武简介的知识。

董必武的画像董必武简介记载说董必武出生于1886年原名叫董贤琮,他出生于湖北黄安县。

董必武从小就好学,所以在1903年的时候就考取了当地的秀才,两年后又考入湖北的文普通学堂,在学堂内学习五年后毕业,毕业后的董必武被清朝学部授予学位,后来在黄州做了一名教书先生。

一年后他参加了辛亥革命同时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感到革命并不能改变中国的实质,所以前往东京去学习法律,在到了东京之后他认识了孙中山并加入了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后来随孙中山回国后多次参与反袁活动两次被捕入狱,出狱后的董必武再次前往日本1981年才回国,回国后的董必武在上海组织五四运动后来又创办了武汉中学。

1934年冬兵不在参加长征到达陕北之后担任中央党校的校长,同时他也是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

董必武在我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他的存在才将我国革命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我国革命创始人之一,董必武为我国的解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董必武的夫人董必武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正是由于他的存在才为我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正是由于董必武才让我国走上了改革的这条道路,董必武可以算得上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那么陪伴着为民族英雄的又是怎样的一位女性呢?董必武夫人又是谁呢?董必武一家照据史书记载董必武一生总会有三位夫人,董必武的第一位夫人名叫黄俊贞,她是红安县高桥镇人,她是董必武的第一任夫人她也是董必武的结发妻子,她和董必武是在1910年的时候结婚,结婚后她为董必武生下了一个儿子,可惜这个儿子未满周岁就幺折了。

董必武的第一位夫人和他在辛亥革命失败之失去了联系,黄氏由于思念董必武日夜哭泣,导致双目几乎失明后来中风卧床不起,在1943年的时候因病去世。

寻访红色足迹作文600字

寻访红色足迹作文600字

寻访红色足迹作文600字导语:又来到了毛主席故居,心情无比激动,带着崇敬与感悟的心。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初一的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寻访红色足迹作文【1】4月,对于江南来说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这时,草绿了,花开了,鸟儿也欢快的鸣叫着。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同时也为了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也充分展现了禾众集团立足嘉兴发扬和传承红船精神的企业形象。

我们禾众集团有幸参加此次“红船精神一大代表故里行”活动。

万里自驾更是对自驾车辆性能的一次综合检测更是对禾众集团“S+”优质服务的一次实战检验。

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

90年前,来自五湖四海的13名热血青年齐聚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在一只小船上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了!90年后,党的诞生地儿女从南湖出发,采用自驾的形式寻访一大代表故里,万里传递红船精神。

于2011年4月24日上午正式启程了。

为保证路程安全,由禾众集团特别提供活动主要车型斯巴鲁森林人、上海大众帕萨特以及上海大众斯柯达明锐为三大主角。

第一站是湖南长沙--毛泽东毛泽东,湖南韶山人,第一站我们就去到了湖南韶山。

在这里,我们来到毛泽东铜像广场,在这里,有太多的人过来朝拜,不管是晚上还是白天,都有那么多“信仰”毛主席的群众不远千里赶到这里。

今天,我们在毛主席广场上举行了此次“红船精神一大代表故里行”首场活动。

活动现场我们邀请到毛主席的堂侄、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原副巡视员毛岸平和韶山毛家饭店董事长汤瑞仁老人等“重量级”人物参加。

在活动现场,汤瑞仁老人与南湖晚报小记者一起高唱红歌“浏阳河”。

还有毛岸平老人也为在场的所有观众清唱了一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现场赢得阵阵掌声。

董必武传

董必武传

董必武传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

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这本书真实生动地叙述了董必武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全面反映了他在参加领导革命斗争、统一战线工作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以及他坚持真理、注重调查研究、关心人民群众的工作作风和一贯艰苦朴素的高尚品德。

他关于统一战线、政权建设、法学理论等方面的许多精辟论述,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思想是不朽的灵魂,它陪伴着我们一生,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前行。

董必武小时候在私塾的外面偷听父亲讲课,可以将《三字经》背的比他大的人流利,他父亲给他的赞美,鼓舞了他,虽然少年时期,一直在不停的转移,但董必武成绩一直很好,最后成为文普通班的高材生。

其后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踏入革命的道路,他的思想是与时俱进的。

他让我知道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不肯努力的心。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那个发展历史中,最具影响力,最具传奇色彩的人,也是我最敬佩的人。

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时,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中共“一大”代表,仅有两人,一位是毛主席,而另一位,必然是董必武了!毛主席和董必武,两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为缔造新中国,一起拼搏了28年,之后,又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在辛亥首义第三天,董必武他就剪掉辫子投身革命,可以看出他多么大的决心!他志存高远,立志救国救民,为此,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66年4月4日,董必武巡视南方时,在武昌东湖宾馆接见了武汉中学代表,作了亲切重要的指示:“武汉中学过去的校训是:朴、诚、勇、毅。

朴就是朴素,也就是艰苦朴素;诚就是忠诚、诚实;勇就是勇敢;毅就是要有恒心、毅力,能够坚持。

”等等贡献。

董必武不仅对革命一腔热血,对作诗,也是一等一的好手!1961年7月1日,恰逢中国共产党诞辰40周年,董必武感慨万分,赋诗纪念:群英结党救中华,脱颖人来唤彩霞。

董必武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董必武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董必武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摘要】董必武是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对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思想理论成果方面,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中国共产党的道路,影响和启发了许多青年学生。

在学术领域,他通过著述和教学传承,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董必武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得到了历史的肯定。

他被认为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董必武、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学术领域、青年学生、社会主义建设。

1. 引言1.1 董必武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董必武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董必武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并结合中国革命实践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他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中国革命力量的凝聚和壮大起到了关键作用。

董必武在学术领域也致力于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研究。

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激励和引导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投身马克思主义事业。

董必武的思想和贡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得到了历史的肯定,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2. 正文2.1 董必武的思想理论成果董必武在思想理论领域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提出了“解放中国必须依靠中国工人阶级”、“视敌阶为革命队伍的有组织的刘治权”等重要理论观点,为中国革命事业指明了方向。

董必武针对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统一战线,反对内战”的重要口号,促进了民主集中制的建立和完善。

董必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方法有着独到的见解,不仅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性,更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基础和实践性。

董必武:董必武的子孙后代资料

董必武:董必武的子孙后代资料


可以说,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那时,没有教科书。父亲用蝇头小楷把 授课内容写在毛边纸上,钉成课本,教我背诵。父亲是严师,每天的功课背 不下来,就不许睡觉,从不迁就我。

我从读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住校,与父亲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尽管 这样,父亲对我的教育一点也不放松。我每次回家,他都要在百忙中抽出时 间听我汇报学习和思想情况。父亲严肃有余,很少开玩笑,讲笑话。在我心 中,他可敬,不可亲。

父亲在世时,我从不介入他的工作,了解不多,对他的历史作用也不清 楚。我退下来以后,参加了中央文献研究室《董必武传记》和《董必武年谱》 的编写工作,系统地阅读了大量的资料,才对父亲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慢 慢悟出了他的精神所在。父亲用他一生的奋斗和人格风范深深地影响和感染 着我们。父亲自幼古文很好,又工于律诗、书法,通晓英、日、俄语,法学 造诣尤深。但他从不因为自己是党的“一大”代表,而居功自傲,摆老资格。 父亲常常自喻为“布头”、“龙套”和“老牛”。党需要他干什么,他就干 什么,就干好什么。

距球室东侧三四米远的一个院子里住着陈伯达的保姆。“文革”开始不久, 有人硬是把父亲经常进出的那扇大门用木板交叉钉死了。事前没有和父亲商 量一下,甚至没有通知一声。据说为了安全、保密。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父 亲和母亲商议要搬出中南海。

1968年初春,我们搬到六部口附近的一个院子。记得一天晚饭后,父亲 站在院子里,舒畅地伸了一个“懒腰”,然后笑着对我说:“良,我们可以 上街走走了吧?”我能体会到他的心情,他是多么希望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公民 呀!

对于“文革”种种现象的不理解,对于弟弟良翮不明原因被囚禁,父母的心 情很压抑。两位老人睡觉又少,如果晚上能够谈谈也好,但现在不行了,隔 墙有耳。对二老来说,这种压抑在国统区尝到过,没有想到,1967年他们在 中南海又处在这样的境地!我家的乒乓球室设在东墙外的一个车库里。父亲打 完球,常常从球室那扇大门走向中南海散步。

董必武简介

董必武简介

知识创造
董必武简介
董必武(18

1975年),汉族,江苏无锡人。

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董必武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之一,早年曾是辛亥革命的参与者和孙中山的支持者。

他还是湖南、湖北农民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董必武在1921年共产国际批准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中,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

1927年至1928年间,董必武还担任过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主席。

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参与了抗日斗争,在庐山会议上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方针。

1949年以后,董必武担任过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董必武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创办人,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任院长。

1975年,董必武逝世。

1。

董必武三字箴言赠晚辈

董必武三字箴言赠晚辈

董必武三字箴言赠晚辈作者:傅金玉朱元庆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2年第1期董良翮是董必武同志的小儿子,在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广大知识青年要到农村去”的号召以后,1969 年他和妻子被董必武同志送到河北晋县周头公社贺家寨村参加劳动。

董良翮在乡下锻炼得很有起色,但董老仍是严格要求,谆谆教诲儿子不要脱离群众,要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1971 年,董必武已是86 岁高龄的老人了,为了勉励董良翮锻炼成长,董老郑重地用毛笔小楷写信给儿子,要求他做一个合格的农民,并告诫他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一得自矜”;二是不要“浅尝辄止”。

1971 年麦收后,董必武派夫人何莲芝来晋县看望良翮。

白天,何莲芝和社员一起下地劳动,背着筐打猪草;晚上,走东家,串西家,和农民促膝谈心。

母亲保持着老革命的光荣传统,深深教育和影响了良翮。

一次,何莲芝见良翮洗菜时扔掉好多白菜帮,很是可惜,说:“扔这么多,太浪费了,如集中起来窝成黄菜,可好吃哩!长征时吃的什么?都是草根树皮,不能忘掉过去呀。

”接着她帮着捡起菜帮搞成窝黄菜。

母亲的言传身教使良翮处处从严要求自己,在生活上注意节俭,和群众同甘共苦,他有时只吃山芋,把节省的粮食接济缺粮户。

董良翮的所作所为,都被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而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和赞扬。

农民说他是“革命的好后代,农民的好儿子”;广大下乡知识青年说他是“先进的旗帜,学习的榜样”。

由于董良翮在思想和工作上的良好表现,1970 年12 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1 年被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1972 年又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1973 年 5 月县委研究决定,董良翮任周头公社党委书记。

董必武看到自己最喜爱的小儿子董良翮在周头公社劳动锻炼进步很快,先是加入共产党,后当了村党支部书记,如今又当了公社党委书记,心里非常高兴,脸上常挂着笑容。

但他又担心,良翮还年轻,又没有经验,当了公社书记会不会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大搞一言堂呢?公社其他领导成员工作积极性是否能调动起来?正确的意见敢不敢发表出来?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使公社的工作受到影响,不仅在政治上造成不良后果,也会使群众生活受到严重损害。

中共一大代表13人

中共一大代表13人

盘点: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迥异人生(组图)1毛泽东、董必武――从南湖到开国大典毛泽东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1921年夏天,毛泽东与湖南的另一位年长的代表何叔衡乘船赴沪。

对毛泽东参加“一大”的表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比较活跃,善于思辨;一种是比较沉稳,勤于思考。

他的确沉稳,善于听取大家意见,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他颇具见解,胜过他人。

毛泽东没有参加党的二大。

在党的三大之后,毛泽东进入中央局,担任相当于中央秘书长的职务。

此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起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辈子,成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1976年9月,毛泽东走完了他83年的奋斗人生。

董必武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代表董必武是另一位和毛泽东一起同时参加了党的一大,又同时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中共领导人。

1920年,曾为前清秀才的董必武在武汉创办私立中学。

就在这年夏天,他接到李汉俊从上海的来信,告诉他上海已成立共产主义小组,请他在武汉成立类似的地方组织。

1921年6月,董必武再次收到上海来信,他与武汉小组另一负责人陈潭秋被大家公举赴会。

在这次大会上,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成立的发起人、见证人之一。

作为一位忠厚长者,历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董必武一生信仰马列:“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1975年4月2日7时58分,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董老享年90岁。

2、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血洒疆场志未酬何叔衡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代表邓恩铭济南共产主义小组代表陈潭秋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代表何叔衡生于1877年,是参加会议最年长者。

尽管董必武比毛泽东长9岁,何叔衡比董又长9岁。

他也是一位前清秀才。

“老秀才”革命之初,是在1918年参加新民学会,而且是这个团体的领导人之一。

一大召开那年,何叔衡44岁,已有相当的经历和学识。

“一大”闭幕后,何叔衡与毛泽东回到长沙,着手湖南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工作。

不久,中共湖南支部成立,他利用捐资办起了湖南自修大学,培养党的干部。

董必武

董必武

董必武及其与武汉中学的“渊源”董必武的简介1886年生,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

1903年考取秀才。

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学堂,1910年毕业,获清朝学部授予的拔贡学衔。

后在黄州任教员。

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 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学习法律,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

1915年6月回国从事反袁活动,两次被捕入狱。

1916年出狱后再度赴日本。

1918年回国,参加护法运动。

1919年在上海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创办武汉中学,教授国文。

1920年秋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武汉小组代表。

随后建立和发展湖北省的党组织,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湖北民运部部长,湖北省委委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领导筹建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并任湖北省国民党工作委员会主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

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

1932年回国,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

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

1945年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

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

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是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出版有《董必武选集》、《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董必武诗选》、《董必武年谱》。

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董必武长征中鲜为人知的两件事

董必武长征中鲜为人知的两件事

董必武长征中鲜为人知的两件事董必武是共产党元老,参加长征时已年过半百,他带领着30名革命女战士,横渡24条大江大河,攀越近千座巍峨山峰,在两万五千里的路途中救助了无数伤病员,并顺利抵达陕北。

他没有架子,体恤吃不饱穿不暖的战士,常常先考虑他人,再担忧自己,这一点可以从下面这两则小故事中看出来……长征伊始,董必武被调至中央纵队卫生部卫生支队妇女队任队长(兼任党支部书记),徐特立担任副队长。

卫生部负责的事项固定,主要是照顾受伤的战士,运送60副担架,但苦于人手稀缺,常常一个人作两个人用。

年龄大了的董必武体力跟不上年轻人,但做的事一点也没比别人少,每日担架的发放和收容、雇佣民工做挑夫需要结算的银钱等事务,他从不让别人代理。

因此,为了统计各项数据,他总是在队伍的前后来回奔走,一天下来,比部队上下多走了将近一倍的路程。

红军当时条件艰苦,衣服是粗布麻衣的,缝缝补补凑合着穿,鞋子是破破烂烂的草鞋,穿久了容易割脚。

董必武在劳碌中,脚被草鞋刺破,一道道血口子清晰可见,无奈之下,他穿上袜子掩饰,可血渗出来,鞋袜也被染红了,他还是不肯换一双新的鞋子。

时任红九军团政委的何长工,接到过上级的命令,务必照看好三老(董必武、徐特立以及谢觉哉),听闻此事,赶过去慰问。

两人会面,何长工看着董必武脚上的鞋子已经烂成了豆渣巴,打趣地说道:“董老,鞋子都烂成这样了还舍不得扔,要不你换上我这双鞋吧。

”说着,将一双旧胶鞋递给董必武。

可董必武不收,他把鞋子推了回去,故作轻松的“炫耀”自己还有一双新的草鞋呢,只是一直没舍得穿。

何长工看董必武脚上的伤口一直流血不止,不确定董必武是否真的像说的那样有新的草鞋,硬是要把旧胶鞋给董老穿上,两人僵持好久后,何长工与徐特立表示,不穿旧胶鞋也可以,那你把新的草鞋换上吧。

就这样,董必武才穿上了珍藏已久的新鞋子。

可新鞋对于受伤的脚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为了不拖累行军的速度,他用布包住自己的脚,再套上鞋子,每走一步都像在刀尖上跳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教育思想与实践初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教育思想与实践初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从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性,提出了“教育为救亡兴国第一要义”的教育思想;组织开办私立武汉中学,开展教育实践;在革命实践中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践行教育思想。

标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教育思想;实践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党员之一,新中国缔造者之一,其一生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代表祖国接见外国使节。

正如他自己所言“九十光阴瞬息过,吾生多难感蹉跎。

五朝弊政皆亲历,一代新规要渐磨。

彻底革心兼革面,随人治岭与治河。

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1] 。

其作为新中国法律缔造者之一,其法学思想研究很多,但是其教育思想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教育思想以及实践目前研究人不是很多,本文就起在这一时间的教育进行探讨,以期更全面的了解以及认识董必武思想,以期使之发扬光大。

一、董必武从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性,提出了“教育为救亡兴国第一要义”的教育思想董必武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其父亲、叔父都是清末秀才,以教书为生,因此从小就热爱读书,并且也考中了秀才。

了解他的人都认为其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1905年秋,董必武考上了湖北文学堂,这对他人生思想的转变极为重要。

董必武在讲述自己这段经历时候,他说:“我到达武昌后,住在一个叫日知会的著名团体的宿舍里。

这里是领导辛亥革命的湖北省的初期革命中心。

这个团体由一个姓刘的人创办起来。

日知会有一个广泛的传播知识的阅览室,总能阅读我能够弄到手的新杂志和报纸,虽然这样的印刷品要秘密的购买”。

[2] 在读书日子里,他经常来这里读书,参加定期举办的演讲会,对董必武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

对其思想影响更大的是《湖北学生界》,一份在日本由湖北留日学生创办的刊物,从此董必武思想向民主主义思想转变,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中国的崛起开始奋斗。

在反袁复辟的斗争中,董必武思想又一次发生了转变,这次是在五四运动时期,他看到了劳苦大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无产阶级集中的上海,他找到了新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从此作为一名无产阶级的革命者,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开始了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并至死不渝。

陈独秀与董必武[权威资料]

陈独秀与董必武[权威资料]

陈独秀与董必武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陈独秀与董必武,两位清末秀才,两位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两位重要的中共创始人。

他们曾是同志,曾是亲密战友,后因政见分歧而分道扬镳,他们各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革命事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陈独秀;董必武;民主革命一、两位重要的中共创始人(一)上海、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1920年,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开始探讨成立共产党的问题,不久陈独秀迁居上海,他和李大钊分别在南方和北方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

8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成员有陈独秀、李达等人,选举陈独秀为临时中央局书记,并函约各地社会主义者在一年之中,于北平等地,先成立预备性质的组织。

1920年6、7月间,积极参与组织上海共产党组织的成员李汉俊由上海写信,约董必武在武汉筹建共产党组织,领导武汉地区的革命运动。

随即,董必武就与陈潭秋等人商议成立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事宜,并积极开展活动。

因此,由陈独秀和董必武建立的上海和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东西交相呼应,促使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组织和阶级基础的准备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出席会议的共15人。

会议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的南湖,并结束了全部议程。

(1)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陈独秀当时在广东担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所以没有亲自参加会议,但他对此次会议十分关注,并在广州为党起草党章。

董必武在会议过程中发表重要讲话,对会议的许多问题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理解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共两党开始第一次合作。

陈独秀和董必武都努力维护革命统一战线,但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上却产生了分歧,他们在是否大力发展农民运动、是否需要争夺革命领导权,乃至后来是坚持城市中心论还是农村包围城市等重大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看法。

建党伟人‘董必武’

建党伟人‘董必武’
争的新高潮付出巨大的精力。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抗日战争时期,董必武同志作为中共代 表团的成员和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长 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他协助周恩来同志,参加同国民党当 局的谈判,领导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抗战初期在武 汉,他利用合法身份和他在湖北广泛的社会影响,大力开展党 的统一战线工作,宣传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 持久战的人民战争思想。他直接领导中共湖北省委,抵制王明 右倾投降主义的干扰,团结当地爱国人士,创办七里坪、汤池 等训练班,为开展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华中抗日根据 地培养大批骨干。到重庆后,他作为中共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参 政员,或是同我党其他参政员一道,或是单枪匹马,在这个会 议上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投降活动进行英勇机智的斗争。 他模范地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广泛团结各民主党派、各阶 层爱国人士、地方实力派和国际友好人士,为坚持国共合作, 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深入开展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 动,作出重大贡献。1944年党中央提前为他作六十大寿, 对他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党中央在贺电中说:“现在你正 代表着党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卫地位,高举着毛泽东同 志的旗帜,不屈不挠地奋斗着。你是中国民族解放、社会解放 的老战士,你是中国共产党的模范的领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为庆祝你的生日,将感到光荣。”1945年4月 ,董必武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军民,参加中国代表团 ,出席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制宪会议,并向旅美侨胞和 国际人士介绍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解放区各方面的成绩,扩大 了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后,董必武同志继续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 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成员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为争取和平 民主、制止内战进行复杂艰巨的斗争。1947年春,国共两 党谈判破裂,他率领中共代表团驻南京、上海办事处的同志撤 返延安。随后,前往华北,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常委和华北 财经办事处主任,紧张地投入支援解放战争的工作。1948 年8月,他主持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经过这次大会, 成立华北人民政府,他当选为华北人民政府主席。接着,他参 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积极进行立法方面的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当局
以重金悬赏通缉董必武同志。他毫不畏惧,迅速 转入秘密活动。1928年受党的派遣到苏联学 习。他抓紧在那里的三年多时间,刻苦攻读马克 思列宁主义著作,注意联系中国的国情和革命实 践经验,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这为他后来坚持 毛泽东思想和提高领导工作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1932年他回国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 担任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副校长、中央党务委员 会书记、最高法院院长等职。1934年10月 起,他参加中央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年近半 百,历尽千难万险,一直保持着高度的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 的领导地位,实现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 折,他更是热烈拥护和坚决支持。在党的历史上 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他更是热烈拥护和坚决支 持。在党中央同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的斗争中 ,他旗帜鲜明地批判张国焘的错误,维护中央的 统一领导。长征到达陕北后,他担任中央党校校 长,为培养大批党的骨干、迎接抗日民族解放斗
董 必 武
一、人物简介 二、人物生平 三、主要贡献 四、独创见解 五、社会评价
董必武简介:
董必武:(1886-1975)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湖北黄 安县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 18岁 应试中秀才。辛亥革命爆发后赴武昌军政府任秘书官、军 政总务科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政务院副总理、政府 委员主任,领导过司法工作。1959年,任国家副主席。 1975年4月2日去世,享年90岁。
1921年,他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随后,任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书记、中共湖北省委 委员。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一名优秀战士,董必武 同志走上在中国争取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并进而实现社 会主义的新的革命征途。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期间,董必武同志是湖 北省和武汉地区轰轰烈烈大革命运动的核心领导人物之 一,在湖北和全国都很有声望。他以国民党中央候补执 行委员、湖北省党部和湖北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身份, 作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在发动工农群众、创办革命报刊 、争取军阀部队起义、支援北伐胜利进军等等方面,都 取得出色的成绩。特别是放手发动拥有二百几十万农协 会员的湖北农民运动,形成强大的革命声势,同湖南农 民运动交相辉映,对促进大革命迅速向长江流域发展起 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在当时他的工作中也难免带有党的 幼年期的弱点,但是,他对国民党右派作斗争和支持工 农运动的坚定的原则立场,是同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领导 人的立场相对立的。
独创见解:
董老认为:法制和国家是紧相连属的,没有法制就不 能成为一个现代国家。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必 须迅速创立人民民主的法制,以促进和保障经济建设的发 展。在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主要的任务已经由解放 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时候,不能再经常搞群众 运动,必须进一步健全法制。他针对五十年代我国法制工 作中的问题明确地指出,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 ,一是要有法可依,二是要有法必依。要根据我国的实际 情况逐步制定出必要的法规。特别要抓紧刑法、民法等基 本法律的制定工作。要加强法制建设和法制宣传,提高人 民当家作主的思想,培养人民的法律意识,使人民信法、 懂法、守法。党员和干部首先要模范地遵守法制。凡自命 特殊、置国法于不顾而犯了法的人,不管他地位多高,功 劳多大,一律要追究法律责任。董必武同志的马克思主义 法学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仍然具有 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他留给我们的极为珍贵的精神 遗产。
人物生平:
董必武 1903年考取秀才。 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学堂,1910年毕业,获清朝学部授予的拔贡学衔。后在黄州任
教。 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学习法律,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 1915年6月回国从事反袁活动,两次被捕入狱。 1916年出狱后再度赴日本。 1918年回国,参加护法运动。 1919年在上海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创办武汉中学,教授国文。 1920年秋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他平时也总喜欢把自己称为“布头”“ 龙套”。
他的一个概念:作为一个革命者,我这一 辈子就交给革命了。革命需要干什么,我就干 什么,也不去争什么。不记名,不记利,需要
我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去做好。
严父对子女说:“生活上要向低调看齐, 工作上要向高标准看齐。”
社会评价:
董必武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革命战斗的一生, 是不断开拓前进的一生。他从一个清末的秀才,成长 为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又成长为一 个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中间走过的道路是很不 平坦的。他亲眼看到过旧中国几个朝代统治的黑暗和 民族灾难的深重,经历过几个时期中国人民革命斗争 的风雨。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状况有深切的 了解,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生活有丰富的 经验。他没有被旧的历史文化知识所束缚,没有被局 部经验所限制,而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 学理论指导下,把这些知识、经验提炼、升华为正确 的思想原则,指导自己的革命行动。他不断从毛泽东 思想中吸取精神营养。他的一些独创性的思想成果, 也充实和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宝库。正是由于具有这 种思想基础,他才能够在极其复杂的革命斗争中,在 一些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正确掌握并坚决执行党的 纲领和政策。他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总是立场坚定,是 非分明,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度的党性。 这是特别值得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武汉小组代表。随后建立和发展湖北 省的党组织,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湖北民运部部长,湖北省委委员。第一次国共合 作时领导筹建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并任湖北省国民党工作委员会主任,国民党中央 候补委员。
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
1932年回国,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 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
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 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出版有《董必武选集》、《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董必武诗选》、《董必武年谱》。
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主要贡献:
董必武同志在本世纪初参加过辛亥革命,又是中国最早的共 产主义者之一。他的一生,是同中国近百年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 人民革命斗争紧紧相联系的,是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党 的主要领导活动紧紧相联系的。中国近代急剧变化的历史潮流, 淘汰了多少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但是,董必武同志始终站在伟 大历史变革的前列。他在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 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地随着 时代前进。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和法学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他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毕生奋斗不息 ,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董必武同志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 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 长,中国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 副主席、代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他同毛泽东 同志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密团结,积极参与社会主义革命 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决策,为新中国的巩固和发展竭尽了自 己最大的努力。
争的新高潮付出巨大的精力。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抗日战争时期,董必武同志作为中共代 表团的成员和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长 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他协助周恩来同志,参加同国民党当 局的谈判,领导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抗战初期在武 汉,他利用合法身份和他在湖北广泛的社会影响,大力开展党 的统一战线工作,宣传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 持久战的人民战争思想。他直接领导中共湖北省委,抵制王明 右倾投降主义的干扰,团结当地爱国人士,创办七里坪、汤池 等训练班,为开展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华中抗日根据 地培养大批骨干。到重庆后,他作为中共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参 政员,或是同我党其他参政员一道,或是单枪匹马,在这个会 议上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投降活动进行英勇机智的斗争。 他模范地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广泛团结各民主党派、各阶 层爱国人士、地方实力派和国际友好人士,为坚持国共合作, 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深入开展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 动,作出重大贡献。1944年党中央提前为他作六十大寿, 对他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党中央在贺电中说:“现在你正 代表着党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卫地位,高举着毛泽东同 志的旗帜,不屈不挠地奋斗着。你是中国民族解放、社会解放 的老战士,你是中国共产党的模范的领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为庆祝你的生日,将感到光荣。”1945年4月 ,董必武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军民,参加中国代表团 ,出席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制宪会议,并向旅美侨胞和 国际人士介绍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解放区各方面的成绩,扩大 了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
董必武同志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道德品质
表现在许多方面。他一生工作勤勤恳恳、兢兢 业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自己的一切献给 革命事业,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身居高位,从不自视特 殊,而是严格要求自己和亲属,注意以身作则 ,服从组织,遵守纪律,不徇私情,敢于同一 切损害人民利益的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他谦 虚谨慎,平易近人,爱护干部,团结同志,善 于同党外朋友合作共事,时刻关心群众,同群 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他好学深思,刻苦攻读马 克思主义和文化科学书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他热情奖掖青年后进,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读书是他平生的一大嗜好。对于中国古典诗 词、书法和文化历史有很高的造诣。他不愧是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杰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抗日 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
1945年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 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