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Q B分析方法验证

合集下载

ICH指南指导原则Q2(R1)分析方法的验证

ICH指南指导原则Q2(R1)分析方法的验证
一般地,每一测试项目可选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为使测试结果准确、 可靠,必须对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 , 以充分表明分析方法符合测试项目的目的和要求,这就是通常所说 的对 方法进行验证。
1.概述
为什么要进行分析方法的验证?
方法验证的目的是判断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有 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从本质上讲,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 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 分析方法能否符合检测项目的要求。
(2) 缺乏专属性的分 析方法,应由其他 分析方法来作补充; (3) 某些情况下可能 需要;
2. 分析方法验证:正文
2.4 下列情况需要重新验证:
原料药合成方法的改变 制剂组分的改变 分析 方法的改变
需要重新验证的程度应根据改变的情况而定,某些其他的改变可能也要求 验证。
2. 分析方法验证:正文
物质来验证。 参比物质的纯度要求与使用目的应一致。
3. 分析方法验证:方法学
3.2 专属性
鉴别 通过与参比物(结构相同)比较得到阳性/阴性结果。 通 过与被测物结构相似或相关物质比较得不到阳性结果。
含量测定和杂质检查 色谱方法 使用具有代表性的色谱图来证明专属性(标出每一成分) 分离度——专属性的标准 非专属性方法 使用其他支持性分析方法来辅助证明专属性
2. 分析方法验证:正文
2.5 术语表
精密度(Precision) 精密度指的是规定条件下对同一均质样品多次取样进行一系列检测结果的 一致程度(离散程度)。精密度可以从三方面考虑:重复性、中间精密度、 重现性。
精密度考察应使用均质的、可信的样品。如果得不到,可用人为配制的样 品或样品溶液进行研究。
2.5 术语表

分析方法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

EDQM:(PA/PH/OMCL (05) 47 DEF)2005.6分析方法验证官方药品检验所(OMCL)的指导性原则介绍ICH指导原则中的Q2A和Q2B这两个篇章分别描述了“分析方法的验证:定义/术语和方法学”,同时明确了在分析方法验证中必须考虑的验证项目等一系列讨论,这两个指导原则也同时适用于兽药。

这主要适用于制药行业的注册文件中需要提供的验证数据。

而这些验证数据能证明提议的检验方法和可接受的质量标准是可控的,是能保证产品放行时的质量重现性和货架寿命期内的质量充分可控(稳定性)。

由于官方药品检验所和制药公司工作的环境是不一样的,制药公司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分析程序,而经常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反映说做过了,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考虑在完成一个分析方法前所要求的分析验证的程度。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递交的结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信的。

在这里必须强调:在进行验证研究和检验产品时适当的标准物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使用普遍接受的标准物质,在一定环境下可以免除一些验证项目的考虑,主要是一些生物产品,这些随后被证明是可行的。

这篇文档的适用范围(特指从事于OMCLs):根据以下不同的环境情况,给验证所需的程度提供指导性原则:分析的目的(如不依从性筛选),一定数量的验证数据是可用的(如方法转移情形),在个别OMCL实验室中已经使用经验性的或历史性的数据(如从复杂的矩阵中得到的;标准滴定的常规使用甚至是不同物质的滴定)等。

这篇文档也同样适用于合成产品和生物制品。

这不适用于普通的实验室操作:如设备的特殊使用,校准等。

这篇文档是指导原则的一个简述,它根据分析方法的种类为验证所需的程度提供了详细的建议。

应该注意的是其他的方法也是可行的。

在所有情形中,一个简短的描述和/或选择该方法的理由,包括方法,应该描述在分析的内在文件中。

验证方法(药典、上市批准)的验证数据是可用的。

修改原先的验证方法必须是经过验证的。

这里所用到的定义和ICH的无异。

ICH相关文件说明

ICH相关文件说明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文件目录ICH官方主页以《ICH 药品注册的国际要求》一书为参考,花费了点时间,对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指导原则的目录进行了整理,这样有需要的话,去ICH网站上查询也就简便得多了。

一、ICH.质量部分稳定性1.Q1A(R2)新原料药和制剂的稳定性试验2.Q1B新原料药和制剂的光稳定性试验3.Q1C新剂型的稳定性试验分析方法的验证4.Q1D新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试验的括号设计法和矩阵设计法5.Q1E稳定性数据的评价6.Q1F气候带Ⅲ和Ⅳ注册用稳定性数据分析方法的验证7.Q2A分析方法验证的术语8.Q2B分析方法的论证:方法学杂质9.Q3A(R)新原料药中的杂质10.Q3B(R)新制剂中的杂质11.Q3C杂质:残留溶剂的指导原则12.Q3C(M)杂质:残留溶剂(修订)N-甲基吡咯烷酮(NMP)的日允许接触剂量(PDE)13.Q3C(M)杂质:残留溶剂(修订)四氢呋喃的日允许接触剂量(PDE)药典14.Q4药典15.Q4A药典的协调16.Q4B药典可互换性的法规认同生物技术产品的质量17.Q5A生物技术产品的病毒安全性评价18.Q5B对用于生产rDNA来源蛋白质产品的细胞的表达构建体分析(遗传稳定性)19.Q5C生物技术/生物制品质量:生物技术/生物制品稳定性试验20.Q5D用于生物技术产品及生物制品生产的细胞基质的来源和鉴定21.Q5E生产工艺变更后生物技术产品/生物制品的可比性质量标准22.Q6A规范:新原料药和新制剂的测试方法和认可标准:化学物质23.Q6B规范:生物技术产品及生物制品的测试方法和认可标准良好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24.Q7A药物活性成分的GMP指南药物开发25.Q8药物开发风险管理26.Q9质量风险管理二、ICH.安全性部分致癌试验1.S1A药物致癌试验的必要性2.S1B药物致癌试验3.S1C药物致癌试验的剂量选择4.S1C’ 药物致癌试验的剂量选择的附件:补充剂量限度和有关注释遗传毒性5.S2A药物审评遗传毒性试验的特殊性指导原则6.S2B遗传毒性:药物遗传毒性试验标准组合药代7.S3A毒代动力学指导原则:毒性研究中全身暴露的评价8.S3B药代动力学:重复给药的组织分布研究指导原则慢性毒性9.S4动物慢性毒性试验的周期(啮齿类和非啮齿类)生殖毒性10.S5A药品的生殖毒性检测11.S5B雄性生育力毒性其他12.S6生物技术药品的临床前安全性试验13.S7A人类药品的安全性药理研究14.S7B人用药延迟心室复极化(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的非临床评价指导原则15.S8人类药品的免疫毒性研究三、ICH.临床部分1.E1评价临床安全性的给药方案2.E2A加速报告的定义和标准3.E2B/M个体病例安全性报告传递的数据要素4.E2C上市药品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5.E2D批准后安全性数据管理:快速报告的定义和标准6.E2E药物警戒计划7.E2B传送不良反应报告的资料要求8.E3临床研究报告的结构与内容9.E4新药注册所需量效关系的资料10.E5对国外临床研究资料的种族因素的可接受性11.E6药品临床研究规范(GCP)统一的指导原则12.E7老年人群的临床研究13.E8临床研究总则14.E9统计原则15.E10对照组的选择16.E11儿童人群的临床研究17.E12按治疗分类的各类药物临床评价18.E14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QTc间期延长及潜在心律失常作用的临床评价四、ICH.综合部分1.M1医学术语MedDRA2.M2注册资料传递所需的电子代码3.M3与临床研究有关的临床前研究的时间安排4.M4 CTD(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包括CTD、CTD-Q、CTD-S、CTD-E和eCTD)5.药品词汇的数据要素和标准ICH的论题主要分为四类,因此ICH根据论题的类别不同而进行相应的编码分类:1. “Q”类论题:Q代表QUALITY,指那些与化工和医药,质量保证方面的相关的论题。

ICH指导原则全套

ICH指导原则全套

ICH指导原则全套ICH(国际药品监管合作组织)指导原则是由国际药品监管合作组织所制定的药品研发、注册、质量控制和监管等各个环节的国际标准和指导方针。

下面将介绍ICH指导原则的全套内容。

1.ICHQ1系列:研发品质指南这一系列指南包括ICHQ1A(稳定性研究),ICHQ1B(光敏试验),ICHQ1C(溶出度比较),ICHQ1D(寿命评估)和ICHQ1E(接触毒性研究)。

这些指南规定了药品稳定性研究、光敏试验、溶出度比较、寿命评估和接触毒性研究的要求,以确保药物品质和安全性。

2.ICHQ2系列:分析品质指导原则这一系列指南包括ICHQ2A(验证方法学),ICHQ2B(验证灵敏性),ICHQ2C(验证杂质检测),ICHQ2D(验证微量杂质),ICHQ2E(验证检测限)和ICHQ2F(验证稳定性指标)。

这些指南规定了分析方法验证的要求,确保药品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3.ICHQ3系列:质量控制和批评信息这一系列指南包括ICHQ3A(杂质:无机杂质评价),ICHQ3B(杂质:有机杂质评价),ICHQ3C(杂质:残留溶剂评价),ICHQ3D(杂质:元素杂质评价)和ICHQ3E(杂质:基因毒性评价)。

这些指南规定了药品质量控制和批评信息的要求,确保药品的纯度和质量。

4.ICHQ4系列:生物药品质量评估这一系列指南包括ICHQ4A(生物产品的稳定性评估),ICHQ4B(生物产品的免疫学评估),ICHQ4C(生物产品的微生物评估)和ICHQ4D(生物产品的外观评估)。

这些指南规定了生物药品质量评估的要求,确保生物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ICHQ5系列:生物药品质量控制这一系列指南包括ICHQ5A(质量特性评估),ICHQ5B(微观流体的评估),ICHQ5C(产品一致性评估)和ICHQ5D(生物类似物评估)。

这些指南规定了生物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确保生物药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6.ICHQ6系列:生物相容性这一系列指南包括ICHQ6A(生物相容性的基础)、ICHQ6B(生物相容性试验:细胞相关试验)、ICHQ6C(生物相容性试验:灌注试验)和ICHQ6D(生物相容性试验:局部组织毒性试验)。

ICHq3b中文

ICHq3b中文

新药制剂中的降解物质Q3b新药制剂中的降解物质Q3b1.介绍1.1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本文件为新药制剂在注册或上市申请中,对其降解物质含量和降解物质界定的申报提供指导,制备该新药制剂所用的化学合成的新原料药尚未在这些地区或成员国注册过。

1.2~背景本指导原则作为"新原料药中的降解物质"指导原则的附件,"新原料药中的降解物质"应被视作基本准则。

1.3本指导原则的范围本原则仅阐述药物制剂中活性组分的降解产物或活性组分与赋形剂和(或)内包装/密封系统的反应产物(本原则统一称作降解产物)。

它不包括赋形剂产生的降解物质,以及用于临床研究开发阶段的药物制剂的管理,亦不涉及生物及生物技术产品、缩肽、寡聚核苷酸、放射性药物、发酵制品及其半合成品、草药和来源于动植物的粗制品。

不包括:(1)外源性污染物(不应该存在于新药制剂中,可以用GMP来控制1; (2)多晶型(一种新原料药的固态性质);(3)对映体降解物质。

存在于新原料药中的降解物质在新药制剂中不需要监控,除非它们也属于降解产物。

2.报告的说明和降解物质的控制申报者应总结在制剂的稳定性考察和生产中所发现的降解产物。

该总结应包括对制剂中可能的降解途径和因与赋形剂和(或)直接接触容器反应所产生降解物质的科学评价。

另外,申报者还要对制剂降解产物检测的实验室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包括开发过程中生产的批次和能代表规模生产的批次的试验结果。

应对不属于降解产物的降解物质进行说明,如来自于原料、赋形剂及其相关的降解物质。

应对以模拟上市工艺生产的有代表性批次中的降解物质情况与用于研究开发的批次的产品作相互比较,它们之问存在的任何差异应被探讨。

在推荐的放置条件下进行的稳定性考察中发现的降解产物,如果等于或超过附件I中给出的阈值时,则应对这些降解产物作出鉴定。

若对某一降解产物作鉴定不可行,则应在注册和上市申请中说明,即:已对该项工作中作过努力,但未成功。

ICH_Q7_验证章节

ICH_Q7_验证章节

ICH Q7 验证章节12 验证12.1 验证方针12.10 公司的总体验证原则、目的和方法,包括生产工艺、清洁程序、分析方法、中间控制测试程序以及计算机系统的验证和负责设计、审核、批准和为各个验证阶段提供证明文件的人员都应当明文规定。

12.11 关键的工艺参数/属性通常应当在开发阶段或从以往的数据中加以确定,并应当规定工艺可重复性操作所必需的范围。

包括:- 定义原料药生产的关键产品属性;- 确认可能对原料药关键质量属性有影响的工艺参数;- 确定在日常生产和工艺控制中会用到的每个关键工艺参数的范围。

12.12 验证还应当涉及到那些对原料药质量和纯度至关重要的操作。

12.2 验证文件12.20 应当有书面的验证方案,阐明如何进行某个工艺的验证。

验证方案应当由质量部门和其他指定的部门审核并批准。

12.21 验证方案应当明确规定验证的关键工序和认可标准,所要进行的验证类型(回顾性、前瞻性、同步验证)和工序运转的次数。

12.22 应当拟定一份能交叉引用验证方案的验证报告,概括得到的结果,说明发现的任何偏差,并做出必要的结论,包括为整改而必须做的变更。

12.23 任何对验证方案的偏离都应当归档备案,并作适当说明。

12.3 确认12.30 在开始工艺验证活动前,应当完成适当的关键设备和辅助系统的确认。

确认一般是通过单独或联合进行以下活动来实行的:- 设计确认(DQ):是对提议的设施、设备或系统适用于预期的目的的一种成文的确认。

- 安装确认(IQ):对安装好的和调整过的设备或系统符合已批准的设计、制造商建的议和/或用户的要求的成文的确认。

- 操作确认(OQ):对安装好的和调整过的设备或系统能在整个预期的操作范围内按要求运行的成文的确认。

- 性能确认(PQ):是对设备及其辅助系统在相互连接后,能根据已获准的工艺方法和质量规格有效地、重现地进行运转的成文的确认。

12.4 工艺验证的方法12.40 工艺验证(PV)是证明在预定的工艺参数范围内运行的工艺能持续有效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的规格标准和质量属性的中间体或原料药的证明文件。

ICHQB分析方法验证

ICHQB分析方法验证

Q2B分析方法验证:方法学简介ICH指南“关于分析方法验证的术语”阐述了分析方法验证中应考虑的项目,本文件是对Q2A的补充,其目的是对每一种分析方法的各种验证项目提供指导和建议;在某些情况下如专属性,为了确保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应对一些综合起来的分析方法的总体能力进行研究;另外,文件对在新药申请中必须要递交的资料作了指导;所有验证中收集的相关数据和验证项目的计算公式都应递交并进行适当的讨论;本指南未提到的方法,也可应用和采纳;申报者的责任应是选择最适合他们产品的验证方法和方案;但要切记,分析方法验证的主要目的是证明其适合于预期目的;对于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由于它们的复杂特性,在某些情况下,其分析方法的验证可能与本文中提到的方法不同;在整个方法学验证研究过程中,必须使用已完全鉴定并标示纯度的参考物质,其纯度要求取决于预期用途;与Q2A一样,为清楚起见,本文在各独立的章节中考虑了不同的验证项目,这些章节的排列反映了建立和评估一种分析方法的过程;事实上在进行实验设计时,一些适当的验证项目通常可以同时考虑,以对分析方法的能力提供合理、全面的了解,如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和精密度; 1.专属性在鉴别检查、杂质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中应进行专属性研究,证明专属性的方法取决于分析方法的预期目的;一般一种分析方法不太可能对某一特定的被分析物具有专属性完全鉴定,在此情况下,建议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方法以达到能鉴定的水平;1.1鉴别合适的鉴别试验应能区别出可能存在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与已知参考物质比较,从含有被分析物的样品中得到的正结果和不含被分析物的样品中得到的负结果来确定;此外,鉴别试验也可以取与被测物结构相似或相关的物质来试验而得不到正反应来证实;在考虑可能会造成干扰的前提下,应根据合理科学的判断来选择可能存在的干扰物;1.2含量和杂质测定在色谱方法中,应用典型的色谱图来证明专属性,并在图上恰当地标出每一种成分,其他分离技术也应如此;在色谱方法中,应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关键性的分离;对关键性分离,可用两个洗脱程度最接近的化合物的分离度来证明具有专属性;当用非专属性方法测定含量,可用其他辅助性的分析方法来证实整个方法的专属性,例如:用滴定法来测定放行原料药的含量,可结合用合适的杂质检查方法;下述方法均适用于含量和杂质测定:1.2.1可以得到杂质的情况对含量测定来说,专属性应包括提供被分析物在杂质和或辅料存在时能被区分的证明,实际操作中可以在纯物质原料或制剂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或辅料,与未加杂质或辅料的样品测定结果比较,以证明其含量测定结果不受这些物质的影响;对杂质检查来说,通过加入含有一定量杂质的原料药或制剂,证明各杂质之间能分离,并也能与样品矩阵中其他组分分离;1.2.2无法得到杂质的情况如果杂质或降解物的对照品不能得到,专属性可以通过将含一定量的杂质或降解物的样品测定结果与另一种成熟的方法测定结果比较,如药典方法或经验证的其他方法独立的方法进行比较来证实;必要时,应包括放置在强制降解试验条件下,即光、热、湿、酸碱水解及氧化条件下的样品的测定;-对于含量测定,需要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对于杂质检查,要比较杂质档案;峰纯度检验是很有用的,它显示被测物色谱峰是单个还是多个成分如二极管阵列、质谱;2.线性线性是在分析方法的范围内见章节3对方法进行评价;可用所建议的分析方法,直接对原料药用标准储备溶液稀释和或对分别称取制剂组分的混合物进行测定,以研究其线性;后者应在方法的范围内进行研究;线性关系应以信号对被分析物的浓度或含量做图,根据图形是否呈线性进行评价;如果有线性关系,可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评价试验结果,如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在某些情况下为使分析含量和样品浓度呈线性关系,在回归分析前应对测试数据进行数学转换;由线性回归评估所测得的数据本身又有助于精确地评价线性的程度;递交资料中应含相关系数、y轴上的截距、回归曲线的斜率、剩余方差,还应包括数据图表;另外,分析实际数据点与回归曲线的偏差也有助于对线性作评价;一些分析方法,如免疫测定法,在任何转换后,均不能证明呈线性,在这种情况下,分析的响应值应用样品中被分析物的浓度数量的适当函数来表示;为建立线性,建议至少用5个浓度;若用其他方法则应证明其合理性;3.范围特定的范围一般是从线性研究中得到的,它依赖于分析方法的应用目的;确定范围的方法是:样品中含有被分析物的量在分析方法规定的范围内或在范围末端,该分析方法均能获得良好的线性、精密度和准确度;以下是应考虑的最小规定范围:-对原料药或成品药制剂的含量测定;一般应在测试浓度的80%~120%;-对含量均匀度检查:应至少在测试浓度的70%~130%之内,超出此范围,应有正当理由,主要是根据剂型的特点如定量吸入剂;-对于溶出度试验,应为规定范围的±20%,例如:如果是控释制剂,规定1小时后达到20%,24小时达到90%,它的验证范围应为标示量的0110%;-对于杂质测定,应为杂质的报告水平至标准规定的120%;对已知有异常功效的、有毒的或有意外药理作用的杂质,其检测限度和定量限度应与该杂质必须被控制的水平相当;注意:在研制阶段进行杂质检查方法验证时,有必要根据建议可能的限度来考虑范围;-如果用一个试验同时进行含量测定和纯度检查,且仅使用100%的标准品,线性范围应覆盖杂质的报告水平见相应ICH指南“新原料药中的杂质”和“新制剂中的杂质”中“批杂质含量的报告”章节至含量指标的120%; 4.准确度应在分析方法规定的范围内建立准确度;4.1含量4.1.1原料药下列几种方法可用于测定准确度:a)用该分析方法去测定已知纯度的被分析物如参照物质;b)将建议采用的分析方法的结果与另一种已完全验证的分析方法的结果比较,后者的准确度是规定的和或是已定义的独立的方法,见节;c)准确度可以在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建立后推论而得;4.1.2制剂下列几种方法可用于测定准确度:a)用该分析方法去测定按处方量制成的混合物,其中已加入了已知量的待测定的原料药;b)在不能获得制剂所有组分的情况下,可以接受的方法是可以将已知量的被分析物加入到制剂中,或者将测得结果与另一种已完全验证的分析方法的结果比较,后者的准确度是已知的独立的方法,见节;c)准确度可以在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建立后推论而得;4.2杂质定量准确度应使用在样品中原料药/制剂加入已知量杂质的方式来评价;在不能获得含有某些杂质和或降解产物的样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与其它独立的方法见节测得的结果比较;可以使用原料药的响应因子;应明确如何测定单个或总的杂质,如:相对于主要被分析物所占的重量百分比或面积百分比;4.3数据要求准确度的评价需要对至少能涵盖所规定的线性范围的3种浓度,至少测定9次如按完整分析步骤对3种浓度分别测定3次;准确度可通过在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被分析物测得的百分回收率或平均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及其置信区间来报告;5.精密度含量测定和杂质定量测定的验证均包括对精密度的研究;5.1重复性重复性应使用以下方法之一评定:a)在方法规定的线性范围内至少测定9次如3种浓度/每种浓度重复测定3次;b)在100%的测试浓度,至少测定6次;5.2中间精密度中间精密度的考察程度应根据方法使用的环境而定,申请者应确定随机事件对分析方法精密度的影响;需研究的典型变化包括:日期、分析人员、仪器等,没有必要逐个考察每个因素;鼓励使用试验设计矩阵法;5.3重现性重现性通过试验室之间的试验来评价,如果方法需要标准化,如收载到药典中的方法,则应考虑重现性;这些资料不是上市申请文档的一部分;5.4数据要求在每一种精密度研究中都必须报告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和置信区间;6.检测限根据分析方法是否采用非仪器分析还是仪器分析,可用几种方法来确定检测限,除了下面所列的方法外其他的方法也可能被接受;6.1根据信噪比直观评价可以用于非仪器分析方法,也可用于仪器分析方法;检测限的测定是通过对一系列已知浓度分析物的样品进行分析,并以能准确测得被分析物的最小水平来建立;6.2根据信噪比该方法仅适用于出现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信噪比的测定是通过比较含已知低浓度被分析物的样品与空白样品的测试信号,确定被分析物可被可靠地检测的最小浓度,当信噪比在3:1或2:1时的检测限通常是可接受的;6.3根据响应值的标准差和斜率检测限DL表示为:式中:σ:响应值的标准偏差S:校正曲线的斜率斜率S可从被分析物的校正曲线来估算,σ的值可由多种途径估算;如:6.3.1根据空白的标准偏差通过几份空白样品的分析,并计算其响应值的标准偏差,以测定出分析背景响应值的大小;6.3.2根据校正曲线通过对含有DL范围内被分析物样品的分析来研究其标准曲线,回归线的剩余标准偏差或回归线的y轴截距标准差都可作为标准差;6.4数据要求必须同时提供检测限和测定检测限的方法;如果DL是根据直观评估或信噪比得来的,提供相关证明的色谱图是可接受的;如通过计算或外推法得到检测限的估算值,可对一系列接近或等于检测限样品的逐个分析来验证这一估算值;7.定量限根据检测方法是用非仪器分析还是仪器分析,可用几种方法来测定定量限,除了下面列出的方法外,其他方法也是可接受的;7.1根据直观评价直观评价既可用于非仪器的分析方法,也可用于仪器分析方法;定量限的测定一般通过对一系列含有已知浓度被分析物的样品进行分析,确定的能被定量测定的最小量,其测定结果应有可接受的准确度和精密度;7.2根据信噪比该方法仅适用于出现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信噪比的测定是通过比较含有已知低浓度被分析物的样品与空白样品的测定信号,来确定被测物能够准确定量的最小浓度;典型信噪比为10:1;7.3根据响应值的标准偏差和斜率定量限度 QL表示为:式中:σ:响应值的标准偏差S:校正曲线的斜率斜率S可从被分析物的校正曲线来估算,σ值的估算可由多种途径得到;如:7.3.1根据空白的标准偏差通过几份空白样品的分析,并计算其响应值的标准偏差,以测定出分析背景响应值的大小;7.3.2根据校正曲线校正曲线的研究应通过对几份含有QL水平被分析物的样品的测试来进行;回归线的剩余标准偏差或回收线的y轴截距标准偏差都可作为标准偏差;7.4数据要求应提供定量限及其测定方法;可通过分析一系列接近或等于定量限的样品来验证这一限度;8.耐用性在方法的开发阶段应对耐用性进行评估,它取决于所研究的分析方法的类型,表明在方法参数范围内故意的变化下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如果测量结果表明对分析条件的变化是敏感的,那么该分析条件就应适当控制或在方法中预先声明;耐用性评估的结果建立了一系列的系统适用性参数如分离度试验,以确保在任何时候使用该分析方法都是有效的;典型变化的例子:-分析溶液的稳定性,-提取时间;在液相色谱条件下的典型变化例子:-流动相pH值变化的影响,-流动相组分变化的影响,-不同柱子不同的批号和/或供应商,-温度,-流速;在气相色谱条件下的典型变化例子:-不同柱子不同的批号和/或供应商,-温度,-流速;9.系统适用性试验系统适用性试验是许多分析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项测试是基于分析设备、电子仪器、分析操作和被分析样品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的概念,评价也基于同样完整的系统;系统适用性试验参数根据被验证的方法类型中一个特定的规程来确定;进一步信息可参考药典;。

【中文】Q2(R2):分析方法验证(草案)

【中文】Q2(R2):分析方法验证(草案)

国际人用药品技术协调会ICH协调指导原则分析方法验证Q2草案2022年3月24日签署目前公开征求意见在ICH进程的第2阶段, ICH大会将由ICH专家工作组认可的共识草案文本或指导原则按照国家或地区程序交给ICH区域的监管机构进行内部和外部征求意见。

Q2文件历史法律声明:本文件受版权保护,除ICH标志外,在始终承认ICH拥有本文件版权的前提,基于公开许可可以使用、复制、在其他文件中引用、改编、修改、翻译或传播。

如果对文件进行任何改编、修改或翻译,必须采取合理措施清晰注明、界定或以其他方式标记对原始文件所做的更改。

应避免产生误导使人认为ICH对原始文件的改编、修改或翻译给予批准或认可。

本文件根据现有内容提供,无附带任何形式担保。

在任何情况下,ICH或原始文件的作者均不承担因使用该文件而产生的任何索赔、损害或其他责任。

上述许可不适用于第三方提供的内容。

因此,对于版权归第三方所有的文件,必须获得该版权持有者的转载许可。

ICH协调指导原则分析方法验证Q2ICH共识指导原则目录1引言 (1)2范围 (2)3分析方法验证研究 (2)3.1分析方法生命周期中的验证 (4)3.2可报告范围 (5)3.3稳定性指示特性的证明 (6)3.4多变量分析方法的考虑 (6)3.4.1参比分析方法 (6)4验证试验、方法学和评价 (7)4.1专属性/选择性 (7)4.1.1无干扰 (7)4.1.2正交方法比较 (7)4.1.3技术固有合理性 (7)4.1.4数据要求 (8)4.1.4.1鉴别 (8)4.1.4.2含量测定、纯度和杂质检查 (8)4.2工作范围 (9)4.2.1响应 (9)4.2.1.1线性响应 (9)4.2.1.2非线性响应 (10)4.2.1.3多变量校正 (10)4.2.2范围下限验证 (10)4.2.2.1根据信噪比 (10)4.2.2.2根据线性响应值的标准偏差和标准曲线斜率 (11)4.2.2.3根据范围下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12)i4.2.2.4数据要求 (12)4.3准确度和精密度 (12)4.3.1准确度 (12)4.3.1.1参比物比较 (13)4.3.1.2加标研究 (13)4.3.1.3正交方法比较 (13)4.3.1.4数据要求 (13)4.3.2精密度 (14)4.3.2.1重复性 (14)4.3.2.2中间精密度 (14)4.3.2.3重现性 (14)4.3.2.4数据要求 (14)4.3.3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合并评价方式 (15)4.3.3.1数据要求 (15)4.4耐用性 (15)5术语 (16)6参考文献 (24)7附件1验证试验选择 (24)8附件2分析技术例证 (25)ii1引言12本指导原则是讨论药物在ICH成员监管机构注册申请时,递交的分析方法验证所3需考虑的要素。

USP和ICH分析方法验证

USP和ICH分析方法验证

cGMP GCP ISO 17025PIC/S GxP FDA LOD/LOQ OECD QA /QC API EP SOP USP <1225/1226>ICH Q2(R1)分析方法验证基础导论1引言任何分析测试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稳定、可靠和准确的数据。

分析方法验证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方法验证的结果可以用于判断分析结果的质量、可靠性和一致性,这是所有分析质量管理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许多法规和质量管理标准也要求实验室进行分析方法验证。

在下列情况下,要求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证实或重新验证:首次用于常规检测前转到另一个实验室时对于验证过的方法,其条件或方法参数发生变化时(例如,仪器性能参数发生改变或样品基质不同时),并且这种变化超出了方法的原适用范围从文献可以看出,行业委员会和监管机构对方法验证相当重视。

本章概述了方法验证对于获得高质量数据有怎样的帮助(还有其他因素,将在以后阐述)。

本书主要讲述实施方法验证的概念和策略。

书中并不详细阐述方法验证的细节。

不过,读者可以找到这方面的各种信息和指南,有研究机构发布的研究成果,也有个人作者发表的文章。

本章对这些文献作一综述。

与分析方法转移以及一些特征参数有关的其他参考文献参见相关章节。

英国政府检测标准集团(The Laboratory of the Government Chemist,LGC )制定了实验室内部方法验证指南1,其中包含了对实验室认可相关要求的讨论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US FDA )制定了两个行业指南,分别是分析方法验证2和是生物分析方法验证3ICH 出版了两个方法验证指南。

Q2A 4给出了验证中必须考虑的8种验证参数的术语和定义。

Q2B 5中包含了方法学内容,但是同时声明允许一定的灵活性:“申请人有责任选择最适合其产品的验证步骤和方法。

”IUPAC 6出版了“单个实验室分析方法验证的协调指南”EURACHEM 7出版了方法验证的详细指南。

分析方法验证指南(中文)

分析方法验证指南(中文)

分析方法验证指南1、目的本文件的目的是为分析方法验证的数据收集提供基本指南。

该指南参考了USP,EEC(BP/EP)和ICH 中的分析方法验证指南,能够满足公司的产品的分析方法验证工作。

2、范围本文件中提供的定义和程序是为了促使公司质量方针的基本原则符合所有关于方法验证的法规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API、原料、中间体的检测和放行的分析方法,并为新药物的应用收集支持性的数据。

本指南是为了规范验证为公司的产品提供一个通用和分析方法验证方案。

现有的方法中的小变化不需要全面验证,如:对柱子的固定相的生产厂家变化,样品准备的变化(搅拌和超声,震摇和超声)。

在实际分析中,方法验证需要提供更多的信息或细节,需要制定的特殊的方案。

这个指南不包括微生物分析方法的验证。

3、参考文件USP<1225>,法定方法的验证ICH 指南Q2A&Q2B,分析方法验证程序。

公司关于有效数字修约原则4、定义降解物:降解物是由于一个物质经一段时间的化学变化(经过诸如光照、温度、pH、水分,经与容器发生反应)产生,也叫降解产物或分解产物。

大剂量原料药:原料药在产品中的最大剂量大于2g/天。

定量限(LOQ):指试样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定量测定的最低值,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线性:在设计的测定范围内,检测结果与供试品中被分析物的浓度直接呈线性关系的程度。

通常相关系数(R)在回归线上有一定的斜率(m)。

小剂量原料药:原料药的在产品中的最大剂量小于或等于2g/天。

测量精密度(ICH-重复性):多次测定同一样品时的重现性(%RSD)。

在HPLC 或GC 中也叫进样精密度。

方法精密度:同一样品或标准品(若有时)准备多份供试品在测定含量时的重现性(%RSD)。

回收精密度:测定同一标准时对准确度和线性的评估。

也叫水平精密度。

报告限度(RL):低于某一数值的时候报告中就不体现。

报告限度一般大于或等于定量限。

再现性(ICH-中间精密度):在不同检测条件下对样品检测结果的重现性。

ICHq3b中文

ICHq3b中文

新药制剂中的降解物质Q3b新药制剂中的降解物质Q3b1.介绍1.1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本文件为新药制剂在注册或上市申请中,对其降解物质含量和降解物质界定的申报提供指导,制备该新药制剂所用的化学合成的新原料药尚未在这些地区或成员国注册过。

1.2~背景本指导原则作为"新原料药中的降解物质"指导原则的附件,"新原料药中的降解物质"应被视作基本准则。

1.3本指导原则的范围本原则仅阐述药物制剂中活性组分的降解产物或活性组分与赋形剂和(或)内包装/密封系统的反应产物(本原则统一称作降解产物)。

它不包括赋形剂产生的降解物质,以及用于临床研究开发阶段的药物制剂的管理,亦不涉及生物及生物技术产品、缩肽、寡聚核苷酸、放射性药物、发酵制品及其半合成品、草药和来源于动植物的粗制品。

不包括:(1)外源性污染物(不应该存在于新药制剂中,可以用GMP来控制1; (2)多晶型(一种新原料药的固态性质);(3)对映体降解物质。

存在于新原料药中的降解物质在新药制剂中不需要监控,除非它们也属于降解产物。

2.报告的说明和降解物质的控制申报者应总结在制剂的稳定性考察和生产中所发现的降解产物。

该总结应包括对制剂中可能的降解途径和因与赋形剂和(或)直接接触容器反应所产生降解物质的科学评价。

另外,申报者还要对制剂降解产物检测的实验室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包括开发过程中生产的批次和能代表规模生产的批次的试验结果。

应对不属于降解产物的降解物质进行说明,如来自于原料、赋形剂及其相关的降解物质。

应对以模拟上市工艺生产的有代表性批次中的降解物质情况与用于研究开发的批次的产品作相互比较,它们之问存在的任何差异应被探讨。

在推荐的放置条件下进行的稳定性考察中发现的降解产物,如果等于或超过附件I中给出的阈值时,则应对这些降解产物作出鉴定。

若对某一降解产物作鉴定不可行,则应在注册和上市申请中说明,即:已对该项工作中作过努力,但未成功。

ICH分析方法验证

ICH分析方法验证

Q2(R1)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Text and Methodology分析方法验证:文本及方法学Step 52005/11/1PART I:分析方法验证文件1994年10月27日的ICH策划委员会会议已经进入了ICH进程的第4阶段,此指导原则推荐给ICH三个监管部门采纳1.介绍作为递交给欧共体,日本和美国新药注册申请资料的一部分,对分析方法验证需考虑事项的特征的讨论在此文件呈现出来。

没有必要在此文件寻找覆盖在世界其他地区的药品的注册或出口所要求的测试。

此外,此文作为术语的收集,和他们的定义而服务的,并没有想提供怎样完成验证的指示。

这些项目和定义是连接那些常存在于欧共体,日本和美国的各种药典和规定之间的差异的桥梁。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为了阐述分析方法是适用于它要分析的目的的。

应用于鉴别,杂质控制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特征项的综合,可能考虑会加入到今后的文件中。

2.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的类型分析方法验证的讨论通常集中在以下分析方法的四个最通用的方面:•鉴别试验;•杂质含量的定量测试;•杂质控制的限度测试;•原料药或制剂或其他药品中选择性的组分的样品的活性部分的定量测试;虽然有许多其他的分析方法,诸如药品的溶解性试验或药品微粒大小测试,在分析方法验证最初的正文中并未给出。

那些额外的分析方法的验证和在这里列出来的分析方法同样重要,且有可能在后来的文件中提出。

对于此文件中考虑到的测试的类型的简短描述如下:•鉴别试验是为了鉴定样品中某个分析物存在。

通常将适当的样品与参考标准品进行比较(例如,光谱,色谱行为,化学反应等)。

•杂质测试是对样品中的杂质进行定性或定量试验。

这两种试验都是为了准确的反应样品中杂质的特性。

与限度试验相比,定量试验要求不同的验证试验项。

•含量测试方法是为了测定给定样品中的被测物的量。

此文件的内容中,含量测试代表原料药中的主成分的定量的测试。

ICH分析方法验证

ICH分析方法验证

Q2(R1)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Text and Methodology分析方法验证:文本及方法学Step 52005/11/1PART I:分析方法验证文件1994年10月27日的ICH策划委员会会议已经进入了ICH进程的第4阶段,此指导原则推荐给ICH三个监管部门采纳1.介绍作为递交给欧共体,日本和美国新药注册申请资料的一部分,对分析方法验证需考虑事项的特征的讨论在此文件呈现出来。

没有必要在此文件寻找覆盖在世界其他地区的药品的注册或出口所要求的测试。

此外,此文作为术语的收集,和他们的定义而服务的,并没有想提供怎样完成验证的指示。

这些项目和定义是连接那些常存在于欧共体,日本和美国的各种药典和规定之间的差异的桥梁。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为了阐述分析方法是适用于它要分析的目的的。

应用于鉴别,杂质控制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特征项的综合,可能考虑会加入到今后的文件中。

2.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的类型分析方法验证的讨论通常集中在以下分析方法的四个最通用的方面:•鉴别试验;•杂质含量的定量测试;•杂质控制的限度测试;•原料药或制剂或其他药品中选择性的组分的样品的活性部分的定量测试;虽然有许多其他的分析方法,诸如药品的溶解性试验或药品微粒大小测试,在分析方法验证最初的正文中并未给出。

那些额外的分析方法的验证和在这里列出来的分析方法同样重要,且有可能在后来的文件中提出。

对于此文件中考虑到的测试的类型的简短描述如下:•鉴别试验是为了鉴定样品中某个分析物存在。

通常将适当的样品与参考标准品进行比较(例如,光谱,色谱行为,化学反应等)。

•杂质测试是对样品中的杂质进行定性或定量试验。

这两种试验都是为了准确的反应样品中杂质的特性。

与限度试验相比,定量试验要求不同的验证试验项。

•含量测试方法是为了测定给定样品中的被测物的量。

此文件的内容中,含量测试代表原料药中的主成分的定量的测试。

ICH Q3B

ICH Q3B

Q3B(R)新制剂的杂质1.绪论1.1本指南的目的本文件为新制剂上市申请中其杂质的含量和界定提供指导,生产该制剂的化学合成新原料药尚未在该地区和成员国注册过。

1.2背景本指南作为ICH Q3A(R)指南“新原料药中的杂质”的补充,Q3A(R)应作为基本原则参考。

ICH Q3C指南“残留溶剂”适当时也应该作为参考。

1.3本指南的范围本指南仅阐述制剂中原料药的降解产物或原料药与辅料和(或)直接接触的容器密闭系统的反应产物这类的杂质(本指南统称为“降解产物”)。

通常,原料药中存在的杂质在新制剂中不需要监控或详细说明,除非它们同时也是降解产物(见ICH Q6A关于规格的指南)。

来源于制剂中辅料或从容器密闭系统中带来的杂质未包括在本指南中。

本指南也不适用于临床研究开发阶段使用的新制剂。

本指南不包括以下类型的产品:生物及生物技术产品、缩氨酸、寡聚核苷酸、放射性药品、发酵产品及其半合成产品、植物药和动植物来源的天然产品。

本文件也不包括:(1)不应该存在于制剂中、更适宜用GMP控制的外来污染物;(2)多晶型;(3)对映异构体杂质。

2.降解产物报告和控制的基本原理申请人应总结新制剂生产和(或)稳定性研究中观测到的降解产物。

这个摘要应该建立在新制剂潜在降解途径和与辅料和(或)直接接触的容器密闭系统相互作用的可靠的科学评价之上。

申请人还应该总结检测新制剂降解产物的任何实验室研究。

本摘要也应该包括开发过程中生产的批号和拟申报商业化工艺中的代表性批号的检测结果。

应该提供杂质不属于降解产物的基本原理(如来源于原料药生产的杂质和来源于辅料的杂质)。

拟上市工艺代表性批号的杂质档案应该与开发工艺中批号的杂质档案进行比较,任何判别应该讨论。

在推荐的储存条件下进行的稳定性研究中,当发现的任何杂质出现大于附录1给出的鉴别阈值时都应当进行鉴别。

当一个降解产物的鉴别不可行时,证明进行杂质鉴别不成功的努力的实验室研究摘要应包括在注册申请中。

思维导图学习 ICH Q3B

思维导图学习 ICH Q3B

质量标准中降解产物清单
没有注册过的有治疗作用的部分 质量标准中列入,有明确的限度,可以是鉴别了的,也可以是未鉴别的 有通用的接受限度,没有单独列在接受标准中 newdrugsubstance specialdegradationproduc
术语
详细说明评估降解产物量所用的方法和假设 特定未鉴定降解杂质命名方式 小于鉴定限 如何定该标准? 如unidethrelativeretention0f0.
该杂质与副反应有关系时,界定限尤为重要
基于分析假设
接受标准以及分析方法
临床批次 安全,稳定性批次 拟上市批次 具体数字形式 不接受符合要求等形式 数值报告 结果呈现 批次
降解产物的界定限
鉴定限,界定限决定树
通过更改包装和存储条件减少降解量 安全数据 控制手段 文献数据支持界定 病人人群 以上均不可行。进行安全试验 界定方法确定 日剂量 服用途径和持续时间 不适用于研发临床研究阶段
没有听说要放入稳定性研究的图谱
大于报告限
更高的报告阈值
降解产物含量报告
杂质来源
上市生产 稳定性研究 稳定性研究
图谱提供
降解概况 降解概况来源 注册文件要求 标准中降解产物确定依据
降解途径 产品研发 实验室研究 拟上市生产批次中的降解情况 可鉴定或不可鉴定
已知限度的这些杂质定义为已知降解杂质
从安全临床研发批次降解概况的讨论 如何确定杂质列入标准 稳定性研究 拟上市生产批次的降解概况 文件内容包括 杂质评估 已鉴定的杂质 大于鉴定限的未鉴别杂质 有毒有不明药理影响的降解杂质 注册文件要求 未鉴定降解产物 任何非特定降解产物 总降解产物 认可标准 指定降解产物 定量限和检限限与降解产物的控制限度一致 综合评定是否列入标准,并进行说明

ICH 药品注册的国际技术要求(中文版) Q2B 分析方法的论证:方法学

ICH 药品注册的国际技术要求(中文版) Q2B 分析方法的论证:方法学

分析方法的论证:方法学ICH三方协调指导原则在2003年2月6日ICH指导委员会上进入ICH进程的第四阶段,被推荐给三方管理当局采纳。

目录介绍1专属性1.1鉴别1.2含量测定和杂质检查2线性3范围4准确性4.1含量测定4.2杂质(定量)4.3申报数据5精密度5.1重复性5.2中间精密度5.3重现性5.4申报数据6检测限度6.1根据直观评价6.2根据信噪比6.3根据响应值的标准差和斜率6.4申报数据7定量限度7.1根据直观评价7.2根据信噪比7.3根据响应值的标准差和斜率7.4申报数据8耐用性9系统适应性试验分析方法的论证:方法学介绍Q2A阐述了分析方法论证中应考虑的项目,本文件是对Q2A的补充,其目的是对每一种分析方法的各种论证项目提供指导和建议。

在某些情况下(如专属性论证)为了确保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应对综合起来的几个分析方法的总体能力进行研究。

除此,文件对在注册申报中必须要递交的资料作了指导。

论证中的所有相关数据和论证项目的计算公式都应申报并进行讨论。

指导原则中未提到的方法,也可应用和采纳。

申报者的责任应是选择最适合他们产品的论证方法和方案。

但要切记,分析方法论证的主要目的是证明其适合于预期目的。

对于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由于它们的复杂特性,在某些情况下,其分析方法也许与本文件中提到的方法不同。

在整个方法学论证研究过程中,必须使用已鉴定并标示纯度的参比物,其纯度要求要求取决于预期用途。

与Q2A一样,为清楚起见,本文件在各独立的章节中考虑了不同的论证内容,这些章节的排列反映了建立和评估一种分析方法的过程。

事实上在进行实验设计时,通常可以同时考虑几个论证项目,以了解分析方法分析能力的合理性和总体情况,如:同时考虑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性和精密度。

1专属性在鉴别、杂质测定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论证中应进行专属性研究,用于证明专属性的方法取决于分析方法的预期目的。

一般一种分析方法不大可能对某一特定的被分析物具有专属性(完全识别),在此情况下,建议采用两种以上的分析方法以达到能识别的水平1.1鉴别适合的鉴别试验应能区别出可能存在的几个机构相似的化合物。

推荐 ICH-Q2分析方法验证课件 精品

推荐 ICH-Q2分析方法验证课件 精品

精密度-重复性
精密度-中间精密 度 专属性 检测限 定量限 线性 范围

- +2 -
+
+ + -3 + + +
+ + -
+
+1 +5 + +
+4
+4 +4 -
耐用性
-
+
-3
+
+4
- 表示通常不需要验证的项目。 + 表示通常需验证的项目。 1 假如已经论证了重现性,可不需要再论证中间精密度。
2 如果一分析方法缺少专属性的话,则需要另一分析方法进行补偿。
范围:
分析方法的范围是指样品中分析物的上限和下限 浓度的区间,该区间内分析方法被证明具有合适 的精密度、准确性和线性。
耐用性:
分析方法的耐用性是指化验参数适当的发生微小 改变时,测量保持不受影响的能力,可用于说明 正常使用时的可靠性。
不同类型检测的推荐验证项目
检验项目 \ 验证 内容 \ 准确度 杂质测定 鉴别 - 定量 + 限度 含量分析及溶出 度 (仅用于检测) + 含量/效 价 特殊分析 +4
3 有些情况下是需要的。
4 有些情况下是不需要的。
5 缺少专属性数据时可用杂质测试的数据来补偿。
1、专属性:
Q2B 分析方法的验证:方法学
在鉴别检查、杂质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中应进行专 属性研究。
申请者应当要送交其所拟定分析方法的验证项目 方面的信息(见ICH Q2A和ICH Q2B)。尽管不 是对于所有类型的分析方法都需要进行所有的验证 项目,但还是有典型的验证项目,如: Accuracy 准确度 Precision (repeatability and intermediate precision) 精密度(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 Specificity 专属性 Detection limit 检测限 Quantitation limit 定量限 Linearity 线性 Range 范围 Robustnes 耐用性

ICH药品注册的国际技术要求(中文版)Q3B新药制剂中的杂质

ICH药品注册的国际技术要求(中文版)Q3B新药制剂中的杂质

新药制剂中的杂质ICH三方协调指导原则在2002年2月5日ICH指导委员会上进入ICH进程的第四阶段,被推荐给三方管理当局采纳。

目录1介绍1.1本指导原则的目的1.2背景1.3本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2报告的说明和讲解产物的控制3分析方法4各批次产品降解产物含量的报告5规范中所列的降解产物检查项目6降解产物的界定7术语附件1:新药制剂中降解产物的阈值附件2:申报中对降解产物进行鉴定和界定报告的实例附件3:降解产物鉴定和界定判断图新药制剂中的杂质1介绍1.1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本文件为新药制剂在注册申请中,对其杂质含量和界定提供指导,制备该新药制剂所用的化学合成的新原料药尚未在这些地区或成员国注册过。

1.2背景本指导原则为ICHQ3A(R)“新原料药中的杂质”指导原则的附件,“新原料药中的杂质”应被视为基本准则;如必要,也应遵循ICHQ3C“残留溶剂”指导原则。

1.3本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本原则仅阐述新药制剂中原料药的降解产物或原料药与赋型剂和/或包装容器的反应产物(本原则统一称为“降解产物”)。

一般情况下,存在于新原料药中的杂质在新药制剂中不需要监控,除非它们也属于降解产物(见ICHQ6A“规范”指导原则)本原则不包括从新药制剂的赋型剂或从包装容器渗出产生的杂质,也不包括用于临床研究开发阶段的新药制剂。

以下制剂不在本原则指导范围内:生物与生物技术产品、缩肽、寡聚核苷酸、放射性药物、发酵制品及其半合成品、草药和来源于动植物的粗制品。

另外也不包括:(1)外源性污染物,不应该存在于新药制剂中,可以用GMP来控制的;(2)多晶型;(3)对映体杂质。

2报告的说明和降解产物控制申报者应对新药制剂的生产和/或稳定性考察中所发现的降解产物进行综述。

该综述应包括对制剂中可能的降解途径和因赋型剂和(或)包装容器反应所产生杂质的科学评价。

另外,申报者还要对新药制剂降解产物检测的所有实验室研究工作进行总结,也包括研制过程中生产的批次和拟上市生产批次的试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2B 分析方法验证:方法学简介ICH指南“关于分析方法验证的术语”阐述了分析方法验证中应考虑的项目,本文件是对Q2A的补充,其目的是对每一种分析方法的各种验证项目提供指导和建议。

在某些情况下(如专属性),为了确保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应对一些综合起来的分析方法的总体能力进行研究。

另外,文件对在新药申请中必须要递交的资料作了指导。

所有验证中收集的相关数据和验证项目的计算公式都应递交并进行适当的讨论。

本指南未提到的方法,也可应用和采纳。

申报者的责任应是选择最适合他们产品的验证方法和方案。

但要切记,分析方法验证的主要目的是证明其适合于预期目的。

对于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由于它们的复杂特性,在某些情况下,其分析方法的验证可能与本文中提到的方法不同。

在整个方法学验证研究过程中,必须使用已完全鉴定并标示纯度的参考物质,其纯度要求取决于预期用途。

与Q2A一样,为清楚起见,本文在各独立的章节中考虑了不同的验证项目,这些章节的排列反映了建立和评估一种分析方法的过程。

事实上在进行实验设计时,一些适当的验证项目通常可以同时考虑,以对分析方法的能力提供合理、全面的了解,如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和精密度。

1.专属性在鉴别检查、杂质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中应进行专属性研究,证明专属性的方法取决于分析方法的预期目的。

一般一种分析方法不太可能对某一特定的被分析物具有专属性(完全鉴定),在此情况下,建议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方法以达到能鉴定的水平。

1.1鉴别合适的鉴别试验应能区别出可能存在结构相似的化合物。

可以通过与已知参考物质比较,从含有被分析物的样品中得到的正结果和不含被分析物的样品中得到的负结果来确定。

此外,鉴别试验也可以取与被测物结构相似或相关的物质来试验而得不到正反应来证实。

在考虑可能会造成干扰的前提下,应根据合理科学的判断来选择可能存在的干扰物。

1.2含量和杂质测定在色谱方法中,应用典型的色谱图来证明专属性,并在图上恰当地标出每一种成分,其他分离技术也应如此。

在色谱方法中,应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关键性的分离。

对关键性分离,可用两个洗脱程度最接近的化合物的分离度来证明具有专属性。

当用非专属性方法测定含量,可用其他辅助性的分析方法来证实整个方法的专属性,例如:用滴定法来测定放行原料药的含量,可结合用合适的杂质检查方法。

下述方法均适用于含量和杂质测定:1.2.1可以得到杂质的情况对含量测定来说,专属性应包括提供被分析物在杂质和(或)辅料存在时能被区分的证明,实际操作中可以在纯物质(原料或制剂)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或辅料,与未加杂质或辅料的样品测定结果比较,以证明其含量测定结果不受这些物质的影响。

对杂质检查来说,通过加入含有一定量杂质的原料药或制剂,证明各杂质之间能分离,并也能与样品矩阵中其他组分分离。

1.2.2无法得到杂质的情况如果杂质或降解物的对照品不能得到,专属性可以通过将含一定量的杂质或降解物的样品测定结果与另一种成熟的方法测定结果比较,如药典方法或经验证的其他方法(独立的方法)进行比较来证实。

必要时,应包括放置在强制降解试验条件下,即光、热、湿、酸碱水解及氧化条件下的样品的测定。

-对于含量测定,需要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

-对于杂质检查,要比较杂质档案。

峰纯度检验是很有用的,它显示被测物色谱峰是单个还是多个成分(如二极管阵列、质谱)。

2.线性线性是在分析方法的范围内(见章节3)对方法进行评价。

可用所建议的分析方法,直接对原料药(用标准储备溶液稀释)和(或)对分别称取制剂组分的混合物进行测定,以研究其线性。

后者应在方法的范围内进行研究。

线性关系应以信号对被分析物的浓度或含量做图,根据图形是否呈线性进行评价。

如果有线性关系,可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评价试验结果,如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计算。

在某些情况下为使分析含量和样品浓度呈线性关系,在回归分析前应对测试数据进行数学转换。

由线性回归评估所测得的数据本身又有助于精确地评价线性的程度。

递交资料中应含相关系数、y轴上的截距、回归曲线的斜率、剩余方差,还应包括数据图表。

另外,分析实际数据点与回归曲线的偏差也有助于对线性作评价。

一些分析方法,如免疫测定法,在任何转换后,均不能证明呈线性,在这种情况下,分析的响应值应用样品中被分析物的浓度(数量)的适当函数来表示。

为建立线性,建议至少用5个浓度。

若用其他方法则应证明其合理性。

3.范围特定的范围一般是从线性研究中得到的,它依赖于分析方法的应用目的。

确定范围的方法是:样品中含有被分析物的量在分析方法规定的范围内或在范围末端,该分析方法均能获得良好的线性、精密度和准确度。

以下是应考虑的最小规定范围:-对原料药或成品药(制剂)的含量测定;一般应在测试浓度的80%~120%;-对含量均匀度检查:应至少在测试浓度的70%~130%之内,超出此范围,应有正当理由,主要是根据剂型的特点(如定量吸入剂);-对于溶出度试验,应为规定范围的±20%,例如:如果是控释制剂,规定1小时后达到20%,24小时达到90%,它的验证范围应为标示量的0!110%;-对于杂质测定,应为杂质的报告水平至标准规定的120%。

对已知有异常功效的、有毒的或有意外药理作用的杂质,其检测限度和定量限度应与该杂质必须被控制的水平相当。

注意:在研制阶段进行杂质检查方法验证时,有必要根据建议(可能)的限度来考虑范围;-如果用一个试验同时进行含量测定和纯度检查,且仅使用100%的标准品,线性范围应覆盖杂质的报告水平(见相应ICH指南“新原料药中的杂质”和“新制剂中的杂质”中“批杂质含量的报告”章节)至含量指标的120%。

4.准确度应在分析方法规定的范围内建立准确度。

4.1含量4.1.1原料药下列几种方法可用于测定准确度:a)用该分析方法去测定已知纯度的被分析物(如参照物质);b)将建议采用的分析方法的结果与另一种已完全验证的分析方法的结果比较,后者的准确度是规定的和(或)是已定义的(独立的方法,见节);c)准确度可以在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建立后推论而得。

4.1.2制剂下列几种方法可用于测定准确度:a)用该分析方法去测定按处方量制成的混合物,其中已加入了已知量的待测定的原料药;b)在不能获得制剂所有组分的情况下,可以接受的方法是可以将已知量的被分析物加入到制剂中,或者将测得结果与另一种已完全验证的分析方法的结果比较,后者的准确度是已知的(独立的方法,见节);c)准确度可以在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建立后推论而得。

4.2杂质(定量)准确度应使用在样品中(原料药/制剂)加入已知量杂质的方式来评价。

在不能获得含有某些杂质和(或)降解产物的样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与其它独立的方法(见节)测得的结果比较。

可以使用原料药的响应因子。

应明确如何测定单个或总的杂质,如:相对于主要被分析物所占的重量百分比或面积百分比。

4.3数据要求准确度的评价需要对至少能涵盖所规定的线性范围的3种浓度,至少测定9次(如按完整分析步骤对3种浓度分别测定3次)。

准确度可通过在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被分析物测得的百分回收率或平均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及其置信区间来报告。

5.精密度含量测定和杂质定量测定的验证均包括对精密度的研究。

5.1重复性重复性应使用以下方法之一评定:a)在方法规定的线性范围内至少测定9次(如3种浓度/每种浓度重复测定3次);b)在100%的测试浓度,至少测定6次。

5.2中间精密度中间精密度的考察程度应根据方法使用的环境而定,申请者应确定随机事件对分析方法精密度的影响。

需研究的典型变化包括:日期、分析人员、仪器等,没有必要逐个考察每个因素。

鼓励使用试验设计(矩阵法)。

5.3重现性重现性通过试验室之间的试验来评价,如果方法需要标准化,如收载到药典中的方法,则应考虑重现性。

这些资料不是上市申请文档的一部分。

5.4数据要求在每一种精密度研究中都必须报告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和置信区间。

6.检测限根据分析方法是否采用非仪器分析还是仪器分析,可用几种方法来确定检测限,除了下面所列的方法外其他的方法也可能被接受。

6.1根据信噪比直观评价可以用于非仪器分析方法,也可用于仪器分析方法。

检测限的测定是通过对一系列已知浓度分析物的样品进行分析,并以能准确测得被分析物的最小水平来建立。

6.2根据信噪比该方法仅适用于出现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

信噪比的测定是通过比较含已知低浓度被分析物的样品与空白样品的测试信号,确定被分析物可被可靠地检测的最小浓度,当信噪比在3:1或2:1时的检测限通常是可接受的。

6.3根据响应值的标准差和斜率检测限(DL )表示为:式中:σ:响应值的标准偏差S :校正曲线的斜率斜率S 可从被分析物的校正曲线来估算,σ的值可由多种途径估算。

如:6.3.1根据空白的标准偏差通过几份空白样品的分析,并计算其响应值的标准偏差,以测定出分析背景响应值的大小。

6.3.2根据校正曲线通过对含有DL 范围内被分析物样品的分析来研究其标准曲线,回归线的剩余标准偏差或回归线的y 轴截距标准差都可作为标准差。

6.4数据要求必须同时提供检测限和测定检测限的方法。

如果DL 是根据直观评估或信噪比得来的,提供相关证明的色谱图是可接受的。

如通过计算或外推法得到检测限的估算值,可对一系列接近或等于检测限样品的逐个分析来验证这一估算值。

7. 定量限根据检测方法是用非仪器分析还是仪器分析,可用几种方法来测定定量限,除了下面列出的方法外,其他方法也是可接受的。

7.1根据直观评价直观评价既可用于非仪器的分析方法,也可用于仪器分析方法。

定量限的测定一般通过对一系列含有已知浓度被分析物的样品进行分析,确定的能被定量测定的最小量,其测定结果应有可接受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7.2根据信噪比该方法仅适用于出现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

信噪比的测定是通过比较含有已知低浓度被分析物的样品与空白样品的测定信号,来确定被测物能够准确定量的最小浓度。

典型信噪比为10:1。

7.3根据响应值的标准偏差和斜率定量限度 (QL )表示为:式中:σ:响应值的标准偏差S :校正曲线的斜率斜率S 可从被分析物的校正曲线来估算,σ值的估算可由多种途径得到。

如:7.3.1根据空白的标准偏差通过几份空白样品的分析,并计算其响应值的标准偏差,以测定出分析背景响应值的大小。

7.3.2根据校正曲线S DL σ3.3=S QL σ103=校正曲线的研究应通过对几份含有QL水平被分析物的样品的测试来进行。

回归线的剩余标准偏差或回收线的y轴截距标准偏差都可作为标准偏差。

7.4数据要求应提供定量限及其测定方法。

可通过分析一系列接近或等于定量限的样品来验证这一限度。

8.耐用性在方法的开发阶段应对耐用性进行评估,它取决于所研究的分析方法的类型,表明在方法参数范围内故意的变化下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