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系统的安全与风险评价

合集下载

酒精环境风险评价

酒精环境风险评价

第十章环境风险评价10.1 概述所谓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灾难事故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事件,它具有危害性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同时风险发生的概率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倘若一旦发生,其破坏性极强,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严重破坏。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的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10.2环境风险识别10.2.1 化学品危害特性识别拟建工程产品是食用酒精、CO2、杂醇油(主要含有丁醇、丙醇等)。

各化学品的特性见表10-1,危害因素分析见表10-2。

表10-2 主要物料危害因素分析一览表10.2.2主要事故因素分析1、酒精车间在蒸馏、酒精提纯过程中,若蒸馏塔、管道、阀门或容器发生酒精泄露,酒精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高温、雷电、静电等能引起燃烧爆炸。

在酒精储存过程中如果不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或者储罐及其辅助设施发生故障泄露、运行泄露,或管道长期使用、腐蚀、损伤等原因,出现泄露,不能及时发现,采取措施不当等,酒精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等极易燃烧爆炸。

车间2、CO2本项目在生产液态CO2的过程中使用液态CO2钢瓶等,属于压力容器,由于压力容器承受一定的压力,存在超压爆炸的危险。

3、污水处理站污水站设1个200m3的沼气罐,由于沼气是易燃气体,存在爆炸的危险。

4、运输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拟建工程的产品为汽运和船运。

各类危险品在装卸、运输中可能由于碰撞、震动、挤压等,或由于操作不当、重装重卸、容器多次回收利用,强度下降,垫圈失落没有拧紧等,均易造成物品泄漏、固体散落,甚至引起火灾、爆炸或污染环境等事故。

同时在运输途中,由于意外各种原因,造成危险品抛至水体、大气,造成较大事故,因此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环境风险。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一级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一级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一级
摘要:
一、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概述
二、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素
三、风险评估的基本过程
四、风险评估在信息安全中的作用
正文: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一种评估方法,用于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潜在威胁。

在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时,需要考虑资产、威胁、脆弱性和风险等基本要素。

首先,资产是指信息系统的各种资源,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等。

其次,威胁是指可能对信息系统造成损害的外部因素,例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网络攻击等。

脆弱性是指信息系统的安全漏洞或弱点,这些漏洞或弱点可能被威胁利用来攻击信息系统。

最后,风险是指威胁利用脆弱性对资产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过程包括风险评估准备过程、资产识别过程、威胁识别过程、脆弱性识别过程和风险分析过程。

在风险评估准备过程中,需要确定评估的目标、范围和标准。

在资产识别过程中,需要识别信息系统的各种资源。

在威胁识别过程中,需要分析可能对信息系统造成损害的外部因素。

在脆弱性识别过程中,需要检查信息系统的安全漏洞和弱点。

在风险分析过程中,需要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并确定风险的等级。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在信息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帮助组织了解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漏洞,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大纲及教案第一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理解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1.2 教学内容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与功能会计信息系统的分类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与企业运营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解。

第二章: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与运作2.1 教学目标理解会计信息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流程。

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

2.2 教学内容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流程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运作流程和技术支持。

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

2.4 教学评估操作演示:学生进行会计信息系统操作演示,展示对系统运作的理解。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对会计信息系统组成与运作的知识。

第三章: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3.1 教学目标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实施。

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3.2 教学内容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应用与实施。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3.4 教学评估第四章: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4.1 教学目标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性。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方法。

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

4.2 教学内容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性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方法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与维护方法。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是指企业或组织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或组织的人员和财产安全,减少潜在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评估:根据企业或组织的性质、规模和业务特点,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定量或定性地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评估内容可包括人员安全、信息安全、物理环境安全等方面。

2. 风险管理策略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包括风险防范、风险控制、风险避免等。

风险管理策略应根据风险等级的高低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 风险应急预案:制定并实施针对不同类别安全风险的应急预案,包括事件发生后的紧急处理措施、责任分工和信息报告机制等。

4. 风险监控与反馈:建立风险监控和管理的机制,包括定期对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定期汇报风险管理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改进风险管理制度。

5. 培训和意识提升: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安全风险管理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安全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通过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企业或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和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和对业务的影响,保障企业或组织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化工原理》教案

《化工原理》教案

《化工原理》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解释化工原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概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1.2 化工过程的基本类型介绍化工过程的四个基本类型:单元操作、单元过程、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解释每种类型的特点和应用1.3 化工工艺流程图介绍化工工艺流程图的符号和表示方法分析一个简单的化工工艺流程图1.4 化工生产中的安全和环保强调化工生产中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讨论环保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第二章:流体力学基础2.1 流体的性质介绍流体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流体的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等基本性质2.2 流体力学方程介绍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如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解释这些方程在化工中的应用2.3 流体的流动讨论流体的层流和湍流流动分析流速、流量和流阻等概念2.4 泵与风机的原理及应用介绍泵和风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讨论泵和风机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和选择第三章:热力学基础3.1 热力学基本概念介绍热力学的定义和基本术语,如系统、状态、过程和能量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3.2 热力学方程介绍热力学方程,如状态方程、焓方程和熵方程分析这些方程在化工中的应用3.3 相平衡讨论相平衡的基本原理和相图解释单组分系统和多组分系统的相平衡条件3.4 热传递介绍热传递的类型和方式,如导热、对流和辐射分析热传递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第四章:化学平衡与反应工程4.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介绍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化学平衡常数和勒夏特列原理4.2 化学平衡的计算介绍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分析化学平衡计算中的限制条件和优化问题4.3 反应动力学介绍反应动力学的定义和基本方程解释零级反应、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的特点和计算方法4.4 反应器设计介绍反应器的类型和设计原则分析反应器的操作条件、效率和优化问题第五章:分离工程5.1 分离方法概述介绍分离工程的概念和重要性概述常见的分离方法,如过滤、离心、吸附和蒸馏5.2 过滤原理与设备介绍过滤原理和过滤介质的选择分析过滤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5.3 离心分离原理与设备解释离心力产生的原理和离心分离的适用范围讨论离心分离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5.4 蒸馏原理与设备介绍蒸馏原理和蒸馏塔的设计分析蒸馏操作的条件和蒸馏效率的优化第六章:膜分离技术6.1 膜分离原理介绍膜分离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膜的筛选作用和选择性分离机制6.2 膜材料的类型及选择讨论膜材料的种类,如聚合物膜、陶瓷膜和生物膜分析膜材料的选择依据和应用领域6.3 膜分离过程及设备介绍常见的膜分离过程,如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分析膜分离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6.4 膜污染与清洗讨论膜污染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介绍膜清洗的方法和技术第七章:吸附工程7.1 吸附原理介绍吸附的概念和吸附等温线解释吸附剂的选择和吸附过程的类型7.2 吸附平衡与动力学分析吸附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和影响因素讨论吸附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和特点7.3 吸附塔的设计与操作介绍吸附塔的类型和设计原则分析吸附塔的操作条件、效率和优化7.4 吸附应用实例探讨吸附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实例第八章:离子交换与电解8.1 离子交换原理介绍离子交换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和离子交换过程的类型8.2 离子交换设备及操作介绍离子交换设备的类型和操作条件分析离子交换效率和优化问题8.3 电解原理与设备解释电解的概念和电解池的类型讨论电解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8.4 电解应用实例探讨电解技术在化工、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实例第九章:热泵与制冷工程9.1 热泵原理与分类介绍热泵的概念和分类,如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解释热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价指标9.2 热泵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介绍热泵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运行条件分析热泵系统的能效比和优化问题9.3 制冷原理与设备解释制冷的概念和制冷循环的类型讨论制冷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9.4 制冷应用实例探讨制冷技术在空调、食品保鲜等领域的应用实例第十章:化工过程控制与优化10.1 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介绍过程控制的目标和基本原理解释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等基本组成部分10.2 常用过程控制策略讨论常用的过程控制策略,如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控制)和模糊控制分析这些策略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10.3 过程优化方法介绍过程优化的基本方法和算法,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小肠曲线法解释这些方法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和效果10.4 过程控制与优化的案例分析探讨实际化工过程中过程控制与优化的案例,分析其效果和经济效益第十一章:化工过程强化的途径11.1 过程强化的意义强调过程强化在提高化工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中的重要性讨论过程强化的目标和方法11.2 反应工程强化技术介绍反应工程中常用的强化技术,如微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和流动床反应器分析这些技术在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方面的应用11.3 分离工程强化技术讨论分离工程中常用的强化技术,如膜分离、吸附和离子交换分析这些技术在提高分离效率和降低能耗方面的应用11.4 能量工程强化技术介绍能量工程中常用的强化技术,如热泵、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分析这些技术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方面的应用第十二章:化工过程中的节能与减排12.1 节能的意义与途径强调节能对于化工生产的重要性讨论节能的途径和方法,如过程优化、设备改进和能源管理12.2 减排的意义与途径强调减排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讨论减排的途径和方法,如废物利用、污染物控制和清洁生产12.3 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介绍节能减排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分析这些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2.4 节能减排的政策与法规讨论国家和地方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法规分析遵守这些政策和法规的重要性及应对措施第十三章:化工过程中的危险与防护13.1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介绍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分析化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和风险13.2 安全技术与措施介绍化工过程中常用的安全技术和措施,如泄压装置、防火防爆设施和紧急停车系统分析这些技术和措施在防止事故发生和减轻事故损失方面的作用13.3 职业健康与防护强调职业健康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讨论化工过程中职业病的类型和防护方法13.4 应急预案与救援介绍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分析化工事故应急救援的方法和措施第十四章:化工企业的管理与组织14.1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和组织结构设计分析这些原理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和效果14.2 企业战略与规划强调企业战略和规划在化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讨论企业战略的类型和制定方法14.3 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介绍企业技术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分析企业技术创新在提高竞争优势和适应市场需求方面的作用14.4 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培训强调企业文化建设在提高员工凝聚力和促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讨论员工培训的方法和内容第十五章:化工行业的现状与展望15.1 化工行业的现状分析全球化工行业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讨论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15.2 化工行业的挑战与机遇强调化工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的方法和策略15.3 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介绍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分析低碳经济、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在化工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15.4 化工行业的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强调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在推动化工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化工过程的基本类型和特点2. 流体力学、热力学和化学平衡的基础知识3. 常见单元操作和单元过程的原理和应用4. 泵与风机、膜分离技术、吸附工程、离子交换与电解、热泵与制冷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备设计5. 过程控制与优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6. 化工过程强化的途径、节能与减排的措施和技术7. 化工过程中的危险与防护、管理与组织、行业的现状与展望难点:1. 流体力学方程在复杂情况下的应用2.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理解3. 化学平衡的计算和反应工程的优化4. 分离工程中膜污染和清洗的技术5. 吸附工程中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的分析6. 离子交换与电解设备的设计和操作7. 过程控制中的PID控制和优化算法8. 化工过程强化、节能减排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效果评估9. 化工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的优化10. 化工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这些重点和难点涵盖了教案《化工原理》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时,需要充分的实践和老师的指导。

2021年员工自我安全管理试题答案

2021年员工自我安全管理试题答案

Don't waste the best time in unnecessary waiting and indecision.(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员工自我安全管理试题答案一填空题(1)安全学基本原理:责任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强制原理、预防原理(第二章)(2)安全管理方法(5个):安全管理计划方法、安全决策方法、安全管理组织方法、安全激励方法、安全管理控制方法(第四章)(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轻伤、重伤、死亡(192)(第十章。

多种分类)(4)安全生产的主要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39)(5)符合劳动人民利益的安全生产法规——“三大规程”:《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6)“三同时”:“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引进的建设项目,其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7)事故调查4P技术——事故现场勘察工作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

由于其主要关注四个方面的信息,即人(People)、部件(Part)、位置(Position)和文件(Paper),简称为4P技术。

(8)新职工三级安全教育:指企业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的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9)”一案三制一案”:应急预案三制: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法制(10)戴明环(PCDA代表什么):P计划C检查D行动A改进二名词解释(1)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与评价标准的比较,得出系统的危险程度,提出改进措施,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

(2)安全决策(4.2.1):安全决策就是决定安全对策科学安全决策:科学安全决策:指人们针对特定的安全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拟定各种安全行动方案,并从中做出满意的选择,以较好地达到安全目标的活动过程。

10项目风险管理

10项目风险管理

降低风险的思路
风险增大
概率(可能性)
高度风险区 中度风险区 低度风险区
损失
2. 风险定量估计法
风险定量估计法是运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的 方法对某一特定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 故发生后可能造成损失和严重程度做出定量分 析,从而预测出一个较精确的结果。
(1)根据历史资料确定风险事件概率分布
(2)利用理论概率分布
四. 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基本程序
明确目标 风险识别 风险评价
设计、评价、抉择风险应对方案
实施方案 评估与审核
五.现代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
1、生产极度复杂的产品 2、依赖多种数据来源 3、采用功能交叉的方法 4、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的紧密结合 5、产品从概念到市场的时间缩短 6、满足顾客需求 7、市场的国际化 8、鼓励参与者取得更大的合伙权和所有权 9、分散经营 10、应用更多专业技术 11、依赖更复杂的工具
6.故障树法
容器爆炸(E) 与
压力上升(A)
减压阀失效(B)
E=A·B
压力上升(A) 或

E= A ·B
=(C+D) ·B
= C ·B+D ·B
含义:“泵失效且阀门失效”或“输入 过多且阀门失效”都可以导致最终事件--容器爆炸。
四. 项目风险识别的结果
风险识别的成果应包含下列内容: 1. 风险来源表 表中应列出所有的风险。 2. 风险的分类或分组 风险识别之后,应该将风险进行分组或 分类,便于进性风险分析的其余步骤和风 险管理。
控制阶段 结果
项目计划没有机动性,不能适应变化,管理不灵活,外 部环境不断变化……
中断项目,未达到预期目标,资金超出预算……
三.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和工具

环境风险评价第十章

环境风险评价第十章
四、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与范围
(一)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
关于危险性物质和是否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确定依据是: ①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中
涉及的1 ~3个主要化学品进行物质危险性判定。 ②物质的毒性、危险性的确定可参考卫生部颁布的《高毒物品目录》、《剧
毒化学品目录》(GB1369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等资料。 ③建设项目涉及的物料,按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 、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级。
的风险识别、受影响的环境因素识别。 ②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
露三种。 (二)风险识别内容与方法 1.物质危险性识别 2.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
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特征,结合物质危险性识别,对项目划分系统、功 能单元,按表10-4确定重大危险源。
表10-4物质危险性
有毒有 序号 LD50(大鼠口径)/(mg/kg) LD50环境风险评价(ERA) 害物质
式中,C(x,y,0)为下风向地面(x,y)坐标处的空气污染浓度 ;x0、y0、z0为烟团中心坐标;Q为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 二、多烟团源模型
设K时段结束时上一时段有无限小体积元dxdydz中的污染物 可视为下一时段的电源,其源强为 dQ(xk,yk,zk,tk)=Ck(xk,yk,zk,tk)dxdydz ,此电源在(k+1)时 段的贡献为
④易燃物质和爆炸性物质均视为火灾、爆炸危险物质。 ⑤选址于环境敏感区的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评价
工作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⑥根据建设项目初步工程分析,划分功能单元。 ⑦具有重大危险源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不应低于二

第十章风险管理5操作风险

第十章风险管理5操作风险
(f) 银行采用的对应流程应当有明确的文字说明。尤其 是业务部门的书面定义应清晰、详尽,使第三方可以复制 业务部门对应的做法。文字说明中必须规定对违反情况应 引起异议并保持记录;
(g) 必须制定新业务或产品对应的流程; (h) 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业务部门对应政策(经董事会 批准); (i) 业务部门对应流程必须接受独立审查。
自然灾害损失
外部原因(恐怖袭击、故 意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
经营中断和系统出错
经营中断或系统出错导 致的损失
硬件 软件 电信 动力输送损耗/中断
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统计分类
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 程
交易处理或流程管理失 败和因交易对手方及外 部销售商关系导致的损 失
错误传达信息 数据录入、维护或登载错误 超过最后期限或未履行义务 模型/系统误操作 会计错误/交易方认定记录错误 其他任务履行失误, 交割失败 担保品管理失败 交易相关数据维护 未履行强制报告职责 外部报告失准(导致损失)
➢ 经营中断和系统出错:例如软件或者硬件错误、通信问题 以及设备老化。
➢ 涉及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管理的风险事件:交易失败、 过程管理出错、与合作伙伴、卖方的合作失败。例如交易 数据输入错误、间接的管理失误、不完备的法律文件、未 经批准访问客户账户、合作伙伴的不当操作以及卖方纠纷 等。
第十章风险管理5操作风险
➢ 客户、产品以及商业行为引起的风险事件:有意或无意造成的无 法满足某一顾客的特定需求,或者是由于产品的性质、设计问题 造成的失误。例如受托人违约、滥用秘密的客户信息、银行账户 上的不正确的交易行为、洗钱、销售未授权产品等。
第十章风险管理5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的定义
➢ 有形资产的损失:由于灾难性事件或其他事件引起的有形 资产的损坏或损失。例如恐怖事件、地震、火灾、洪灾等。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措施的一项制度。

一、评价对象评价对象包括企业或组织的各项设施、设备、工艺、工作环境等以及可能涉及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

二、评价要求1. 全面性: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分析与评估。

2. 系统性:评价要采取系统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明确风险的性质、大小、范围等。

3. 连续性:评价应该是连续的过程,对安全风险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4. 目标导向:评价要以安全生产的目标为导向,明确安全目标和安全要求,确定风险评价目标。

三、评价内容1. 识别风险: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包括人身安全风险、财产安全风险和环境安全风险。

2. 评估风险: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级别和风险程度,以确定风险的重要性和应对的优先级。

3. 风险分析:对风险的原因、机理、产生途径等进行分析,确定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和措施。

4.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风险预防、风险控制和风险应急措施。

5. 监测与跟踪:对已经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跟踪和更新。

四、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文件分析、现场检查、隐患排查和统计分析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

五、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包括风险评估报告、风险分析报告、风险控制措施报告等,对已经评估和分析出的风险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和改进措施。

六、管理措施和控制措施根据评价结果和风险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措施,包括完善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和教育、加强设备保养和维护等措施。

七、监督和跟踪对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跟踪,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隐患,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实施。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建设单位是指中央政务部门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务部门。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审批部门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

项目审批部门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申报和审批管理第六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

第七条电子政务项目原则上包括以下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对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及特殊情况的,可简化为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第八条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附件一)的规定,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报送项目审批部门。

项目审批部门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复,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项目建设单位在编制项目建议书阶段应专门组织项目需求分析,形成需求分析报告送项目审批部门组织专家提出咨询意见,作为编制项目建议书的参考。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培训教案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培训教案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培训教案第一章:危险源辨识概述1.1 危险源的定义1.2 危险源辨识的意义1.3 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和方法1.4 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和步骤第二章:危险源辨识方法2.1 询问和调查2.2 现场观察2.3 工作任务分析2.4 安全检查表和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2.5 事故树分析和故障树分析第三章:危险源辨识的主要内容3.1 人的因素3.2 设备设施因素3.3 环境因素3.4 管理因素3.5 物料和物质因素第四章:风险评价概述4.1 风险的定义和特性4.2 风险评价的概念和意义4.3 风险评价的依据和方法4.4 风险评价的程序和步骤第五章:风险评价方法5.1 定性风险评价方法5.2 定量风险评价方法5.3 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5.4 风险评价指标和风险等级划分第六章:定性风险评价方法6.1 简介6.2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6.3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6.4 因果分析(鱼骨图/石川图)6.5 风险矩阵第七章:定量风险评价方法7.1 简介7.2 事件树分析(ETA)7.3 故障树分析(FTA)7.4 概率论基础7.5 统计分析方法7.6 计算机辅助风险评价软件第八章: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8.1 简介8.2 模糊综合评价法8.3 灰色系统评价法8.4 层次分析法(AHP)8.5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第九章:风险评价实践案例分析9.1 案例选择和数据收集9.2 案例分析方法和步骤9.3 案例一:某化工厂爆炸事故风险评价9.4 案例二:某钢铁厂火灾事故风险评价9.5 案例三:某建筑工地高处作业事故风险评价第十章: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10.1 风险控制措施类型10.2 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监控10.3 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10.4 应急预案和事故响应10.5 持续改进和安全绩效评估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危险源辨识的意义和方法难点解析:如何准确识别和评估潜在危险源,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辨识。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制度(3篇)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制度(3篇)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制度,____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及时有效地处置各类突发安全事故,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所有人员及与本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建立一套完整、科学、规范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责任,规定各级应急准备措施,健全组织协调机构,提供应急处置方法和应急资源,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有效维护企业的安全生产。

第四条本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立即行动,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本制度内容包括:应急管理体系、组织协调机构、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应急资源保障、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应急演练与培训、信息发布与共享、监督检查与评估等。

第六条本制度经企业领导审批后施行,并公告于全体员工。

第二章应急管理体系第七条本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包括总体规划、责任制度、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培训、应急设备等。

第八条总体规划是指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和措施,并明确各级责任和任务分工。

第九条责任制度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和权责,明确管理责任和权限,确保各级管理人员按照规定履行职责。

第十条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各类突发安全事故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包括应急处置方案、人员组织方案、资源调配方案、信息发布方案等。

第十一条应急演练是指根据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模拟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二条应急培训是指向相关人员提供安全生产方面的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危机意识。

第十三条应急设备是指各类应急设备和器材,包括灭火器、救生绳、急救箱等,保证应急处理过程中的需要使用。

第三章组织协调机构第十四条本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组织协调机构,明确各级领导责任,确保组织协调工作的有效进行。

第十五条企业领导是应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本企业的应急工作,制定总体规划,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中国铁路总公司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中国铁路总公司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中国铁路总公司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促进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全面提高铁路网络安全管理水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网络安全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各铁路公司不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及控制系统(以下统称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网络是指由计算机或其他信息终端及相关设备组成的,按照一定规则和程序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传输、交换、处理的网络和统本办法所称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入侵、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保障网络存储、传输、处理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第四条总公司网络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主动防御、综合防范、分级保护、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原则。

第二章目标和措施第五条总公司网络安全工作目标是通过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保证业务应用连续性和安全性,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支撑总公司业务发展。

第六条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管理保障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和运维保障体系。

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安全组织、信息安全规章制度、信息安全工作流程等。

技术保障体系包括应用安全架构、安全服务架构、基础设施安全架构等。

运维保障体系包括运行管理、安全监控、事件管理、变更管理等。

第七条全面推行网络安全风险管理。

通过增强安全风险意识、识别安全风险、完善风险管控流程、强化风险应急处置,提高网络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第八条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按照集中指导、属地管理原则,在总公司统一指导下,各单位分别组织开展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测评、整改工作。

第九条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应与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第三章管理职责第十条总公司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网络安全工作,负责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网络安全有关法规与政策,对总公司网络安全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专项练习:第十章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专项练习:第十章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专项练习:第十章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卷与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适用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是()。

A. 核建设项目B. 化肥厂氨罐扩建项目C. 火电厂供水系统改造项目D. 新建维修厂通风系统项目答案:B2. 甲、乙、丙、丁四个项目均存在重大危险源,各项目涉及的危险源分别为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和爆炸危险性物质,从危险源角度判断下述需要进行二级风险评价的是()项目。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B3.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涉及氰化钠生产、使用、贮运的建设项目,其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为一级的条件是()。

A. 所有氰化钠生产项目B. 环境敏感地区C. 安全评价认为存在问题D. 非重大危险源答案:B4.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以下可不作为二级环境风险评价基本内容的是()。

A. 源项分析B. 后果计算C. 风险识别D. 风险管理答案:B5.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以下应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建设项目是()。

A. 钢材物流中心B. 海滨浴场C. 鞭炮贮运仓库D. 核电站答案:C6.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不适用()的环境风险评价。

A. 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项目B. 核建设项目C. 化学纤维制造项目D.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项目答案:B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A. 生产、使用、贮运B. 生产C. 生产、使用D. 生产、贮运答案:A8. 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

A. 为零B. 大于1C. 不为零D. 大于或等于1答案:C9.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社会风险评估规章制度

社会风险评估规章制度

社会风险评估规章制度第一章概论第一条为了有效评估和管理社会各方面的风险,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社会风险评估是指对社会各种风险因素的可能性、影响程度进行系统研究和评价的过程。

第三条社会风险评估应当遵循科学、公正、透明、参与原则,依法科学评估社会风险。

第四条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社会风险评估工作机构,加强社会风险评估的组织管理,规范社会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第五条社会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社会风险、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提出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第二章社会风险评估的范围和对象第六条社会风险评估的范围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科技、安全等各个领域的风险。

第七条社会风险评估的对象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各类主体。

第八条社会风险评估的重点是对可能对社会稳定和安全构成威胁的风险进行评估。

第九条社会风险评估的对象应当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是公共利益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第十条社会风险评估的范围应当覆盖全社会各个领域,并关注跨部门和跨地区的重大风险。

第三章社会风险评估的程序第十一条社会风险评估应当按照明确的程序进行,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等环节。

第十二条风险识别是社会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是确定评估对象和范围、搜集相关信息资料的过程。

第十三条风险评估是对风险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第十四条风险管理是在对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对策建议,制定风险管理方案。

第十五条社会风险评估的程序应当确定评估的时间节点、评估的参与人员、评估的依据和方法等。

第四章社会风险评估的方法第十六条社会风险评估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第十七条定性方法是根据专家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类型、范围和特点。

第十八条定量方法是利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进行风险评估,计算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第十九条社会风险评估的方法应当综合考虑定性和定量方法的优势,确保评估结果科学准确。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是指组织或企业为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风险,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的等级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从而确保组织或企业的安全运行。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风险评估:确定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流程,明确评估的范围和目标。

2. 风险识别: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包括物理风险、化学风险、生物风险、人为风险等。

3. 风险评估: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等级和影响程度,包括风险的频率、严重程度、可能性等参数。

4.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和措施,包括风险的预防、减轻和应急处理。

5. 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已经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和及时性。

6. 风险沟通:建立风险沟通机制,向内部和外部的相关方传递风险信息和管理措施,提高组织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7. 风险改进:定期对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和改进,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能。

通过建立和实施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组织或企业能够全面认识和管理安全风险,减少事故和损失的发生,保障员工和资产的安全,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咨询工程师(投资)《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第十章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咨询工程师(投资)《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第十章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咨询工程师(投资)《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第十章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第十章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第一节概述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工程风险对业主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却给保险公司带来获利机会,这种现象体现了风险的()。

[2013年真题]A.客观性B.阶段性C.相对性D.多样性【答案】C【解析】风险的相对性是指对于项目的不同的风险管理主体可能会有不同的风险,而且对于同一风险因素,对不同主体的影响是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如工程风险对业主而言可能产生不利后果,而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正是由于工程风险的存在,才使得保险公司有了通过工程保险而获利的机会。

2项目经济评价往往需要对项目的风险与不确定性进行分析。

下列关于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0年真题] A.风险是可以量化的B.风险是不可保险的C.不确定性的发生概率未知D.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更大【答案】B【解析】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区别体现在:①可否量化。

风险是可以量化的,即其发生概率是已知的或通过努力可以知道的;而不确定性则是不可以量化的。

②可否保险。

风险是可以保险的,而不确定性是不可以保险的。

由于风险概率是可以知道的,理论上保险公司就可以计算确定的保险收益,从而提供有关保险产品。

③概率可获得性。

不确定性的发生概率未知,而风险的发生概率是可知的,或是可以测定的,可以用概率分布来描述。

④影响大小。

不确定性代表不可知事件,因而有更大的影响。

3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主体可能会有不同的风险,同一风险因素对不同主体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这体现了风险的()特征。

[2008年真题]A.客观性C.层次性D.相对性【答案】D【解析】风险有客观性、可变性、阶段性、多样性和相对性等特征。

其中,相对性是指对于项目的不同的风险管理主体可能会有不同的风险,而且对于同一风险因素,对不同主体的影响是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4下列关于风险基本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

系统的安全与风险评价_OK

系统的安全与风险评价_OK
• 第2类:也涉及堆芯熔化。由于氢氧燃烧或蒸汽过压,造成安全壳破 裂。
• 第3类:类似于第1,2类,但是放射性去除系统能局部地工作。 • 第4类:也包含堆芯熔化,但安全壳未能完全隔离,并且安全壳的放
射性去除系统已经失效。 • 第5类:类似于第4类,只是放射性去除系统正常运行。 • 第6类:熔化的堆芯熔穿了安全壳底部,放射性去除系统不工作。 • 第7类:熔化的堆芯熔穿了安全壳底部,放射性去除系统工作。 • 第8类:堆芯不熔化,燃料间隙气隙的某些放射性被释放出来。 • 第9类:堆芯不熔化,安全壳隔离完好。
11
各种因素对CDF的贡献影响分析
序号
1 2 3 4 5
表 3 各主要初因事件对堆芯 CDF 的贡献%,PWR
初因事件
Surry
REP1300
Biblis B
场外断电
69
<1
1.1
ATWS 蒸汽管破裂 LOCA(壳内) 过渡工况 堆芯 CDF
3.3 8.5 15 4.2
4.0 105
11 4.3 14 22
Biblis B
65
1
__
19
20
6
4.2
32
__
8.5
10
__
10.2
__
87
8.8
__
8.6
日本 PWR
3.8 6.1 __ 82 84 10.1
12
图10-3 核电站PSA分析程序
建立事件 树
收集 初始信息
外部 事件分析
事故序列 定量分析
物理 过程分析
放射性核素 的释放与输
运的分析
在环境中 迁移和后果
• 由于复杂设备的运行需要大量成本的投入,停产 时间将产生极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机器的快速生 产节奏,生产次品所花费的时间将更昂贵,造成 物质上的极大浪费;由于系统的规模巨大、功能 复杂,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可能范围很大,甚 至导致付出许多条生命的代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确定性分析
人员可靠性 和操作规程
分析
形成 数据库
形成结果和解释
第一级 PRA 结果
第二级 PRA 结果
第三级 PRA 结果
10.5.1 轻水核电站初因事故类型
• 1.失水事故(LOCA事故) • 大破口,管道直径15厘米至90厘米断裂; • 中破口,管道直径5厘米至15厘米断裂; • 小破口,管道直径1厘米至5厘米断裂; • 2.过渡工况事故 • 对压水堆和沸水堆可能导致较严重后果的过渡工况的初
应急补水系统启动 (00:02:01),但一台关闭 另一台被切断(00:04:38)
O2
事故不可逆点
操作人员对热 工水力学知识不足等
M2
PORV阀关闭信号 显示器 闪烁
Fb
在压力下降和温度上升的 异常情况下无规则可循,操 作 员选用接近的规程来 停止 压力平衡器的定值点
O2
蒸发器失冷,一回路中 压力温度快速上升
10.5 核电站概率风险评价技术
• 概率风险评价(Probabilistic risk analysis PRA)又称量化风 险分析(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 QRA),在核电站的应用 领域,按原子能国际机构规定又称PSA技术 (Probabilistic Safety Assessment)。它是复杂系统进行 安全评价的重要方法.
表10-2 各种原因引起的人机早期死亡风险
事故类别
汽车 坠落 火灾与烫伤 淹溺 中毒 枪击 机械事故 航运 航空 落体击伤 触电 铁道 雷击 飓风 旋风 其余 全部事故 核事故
(100 座应堆)
1969 年死亡总人数
55,791 17,827
7,451 6,181 4,516 2,309 2,054 1,743 1,778 1,271 1,148
• PRA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确定系统所有可能发生的 一切事故的频率和它们产生的后果,对所得到的定量结果 进行不确定性研究;在核电站的PSA研究中,对所有可能 导致核电站严重事故的事件序列进行物理的、热工的和化 学的分析和计算,以求得事故后的全部放射性源项;和这 些放射性源项在环境中扩散后产生的后果的分析。
表 9-1 世 界 核 电 站 事 故 统 计
时间
地点
国温斯克尔
军用钚生产反应堆火

1959. 12. 14
法国马库尔
军用石墨气冷反应堆
管道爆裂
1961. 1. 3
美国爱达荷
反应堆试验中心发生
爆炸
1965. 12. 30
比利时莫尔
反应堆功率突增
1966. 10. 5
美国拉古纳比奇
两个燃料组件部分熔

1973. 9
前苏联谢莆琴柯
增殖反应堆氢和 氧化
钠外流
1979. 3. 28
美国米德尔敦三里岛 2 号反应堆堆芯部分
熔化
1986. 4. 26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
反应堆爆炸
1992. 3. 24
前苏联圣彼得堡
放射性气体向外溢出
核设施事故统计
1957. 9
美国洛基佛拉茨
火灾和钚扩散
1.1 1.7 5 84.5 7
2.9106
日本PWR
4 <1 5 82 7
1.6107
重要系统
紧急电源 辅助给水系统 反应堆保护系统 HP-ECCS LP-ECCS 充放系统 (bleed&feed)
表4 各重要系统的核电站CDF下降重要度(CDFRI)*
Surry
REP1300
Biblis B
65
核辐射 1000 平 方 公 里 内 人 员 撤离 8人受核辐射 核辐射 化学事故 12 人 受 核 辐 射
10.3 风险的定义
• 风险不是危险,它是发生灾害(损害) 潜在可能性的一种量度,一般地定义为 某事故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概率与该事故 的后果(人员或财产或其它损失)的乘 积。
RFD
图10-1自然界各种灾害与核电站的 风险曲线比较
因事件有40多种 • 3.废料储存池的事故 • 4.外部事件 • 指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如地震、洪水、飓风、火灾、
撞击物、爆炸以及人为失误而造成的严重事故
10.5.2 核电站事故释放及 堆芯危害频率的估计
• 第1类:是最大的释放类之一,达类事故序列中所含有在压力壳中产 生蒸汽爆炸,发生这类事故时,有大量熔化的UO落入压力壳底部的 水中,在水中分散得很细,与水充分混合而产生蒸汽爆炸,这样就会 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并足以使压力壳爆破。甚至有些情况压力壳的爆 破碎片会使安全壳破坏。
各种因素对CDF的贡献影响分析
序号
1 2 3 4 5
表3 各主要初因事件对堆芯CDF的贡献%,PWR
初因事件
Surry
REP1300 BiblisB
场外断电 ATWS 蒸汽管破裂 LOCA(壳内) 过渡工况 堆芯CDF
69 3.3 8.5 15 4.2
4.0105
<1 11 4.3 14 22
4.7106
884 160 118b 90c 8,695 115,000

人身早期死亡风险概率 /年
3 104 9 105 4 105 3 105 2 105 1 105 1 105 9 106 9 106 6 106 6 106 4 106 5 107 4 107 4 107 4 105 6 104 2 1010d
1967. 12
前苏联克奇姆
化学物品爆炸
1958. 6. 16 1969. 5. 11 1973. 9. 26 1987. 1
美国橡树岭 美国洛基佛拉茨 英国温斯克尔 英国塞拉菲尔德
临界事故 火灾和钠扩散
核泄漏
后果 核辐射
核辐射
3人死亡
核辐射 核辐射
核辐射
损 失 10 亿 美 元
32 人 死 亡 核辐射
第十章系统的安全与风险评价
10.1 系统的安全性
• 安全性是指不发生导致人员伤亡、职业病、设备 损坏或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的能力。这些意外的 事件通称为事故,而导致事故发生的状态称为危 险,要保证安全,最根本的问题是消除或控制这 些潜在危险。
• 由于复杂设备的运行需要大量成本的投入,停产 时间将产生极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机器的快速生 产节奏,生产次品所花费的时间将更昂贵,造成 物质上的极大浪费;由于系统的规模巨大、功能 复杂,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可能范围很大,甚 至导致付出许多条生命的代价。
三哩岛核事故
因计算机超载,对PORV 的失效没有报警
主给水泵的隔离阀关闭
Fb
应急给水泵隔离阀在 维修后没有开启
操作员没有注意到应急 给水泵的隔离阀是关闭的
M1 事故阈限
O1
过滤器与仪表空气系统 连接的阀门泄漏
Fa
非常规规程的采用 导致冷凝过滤器受压
树脂老化阻塞管道
正常的规程无法排除 管子的阻塞
堆芯干枯,10亿美元损失
一回路失水,压力下降 温度上升,蒸发器蒸干
00:01:45
PORV阀开放(00:00:03) 但没用回座(00:00:12)
Fa
10.4 风险分布函数
10 -2
10 -3
(高风险区)
10 -4 (低风险)
10 -5
10 -6
10 -7
12 345 67
y =log x
10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 磷 I 131 居 里 )
C C F * ( x ) D P o ( X r F b x ) x x m g ( a x ') d X ' x
1
__
19
20
6
4.2
32
__
8.5
10
__
10.2
__
87
8.8
__
8.6
日本PWR
3.8 6.1 __ 82 84 10.1
图10-3 核电站PSA分析程序
建立事件 树
收集 初始信息
外部 事件分析
事故序列 定量分析
物理 过程分析
放射性核素 的释放与输
运的分析
在环境中 迁移和后果
的分析
系统模型化
• 第2类:也涉及堆芯熔化。由于氢氧燃烧或蒸汽过压,造成安全壳破 裂。
• 第3类:类似于第1,2类,但是放射性去除系统能局部地工作。 • 第4类:也包含堆芯熔化,但安全壳未能完全隔离,并且安全壳的放
射性去除系统已经失效。 • 第5类:类似于第4类,只是放射性去除系统正常运行。 • 第6类:熔化的堆芯熔穿了安全壳底部,放射性去除系统不工作。 • 第7类:熔化的堆芯熔穿了安全壳底部,放射性去除系统工作。 • 第8类:堆芯不熔化,燃料间隙气隙的某些放射性被释放出来。 • 第9类:堆芯不熔化,安全壳隔离完好。
表10-3 五座核电站PSA结果
核电站名称
大亚湾(中国) M310(法国) IP-3(美国) DRS(德国) SW-B(美国)
堆型(功率MW) 堆芯熔化频率(堆
年)
PWR(900)
1.09105
PWR(900)
7.5106
PWR(965)
2104
PWR(1240)
9105
PWR(1200)
1106
10

1


龙灾
1 0 -1
地震
卷害 风 事飓
件风
1 0 -2
概 率 ( 每 X堆 年 事 件
1 0 -3
1 0 -4
1 0 -5
1 0 -6
1 0 -7 10
100座 核 电 站 预 记 值
闪电流星
事故死亡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