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AFP病例和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调查指南》
AFP培训知识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培训知识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1988年中国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消灭脊灰目标,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方案、规划,明确了有关策略和措施,取得了2000年成为无脊灰区的成果,但周边国家和我国个别地区仍有脊灰流行,脊灰野病毒输入并引起流行的危险依然存在。
(一)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免疫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病例定义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2.高危AFP病例(由县级以上疾控中心确定)(1)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
(2)临床高度怀疑为脊灰的病例3.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由省级以上疾控中心确定)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研究材料]
峰谷书屋
5
• 4.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简 称VDPV病例)
• AFP病例大便标本分离到VDPV。该病毒与 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变 异介于1%~15%之间 。如发生2例或2例以 上相关的VDPV病例,则视为VDPV循环 (cVDPVs)。
峰谷书屋
6
• (二)病例分类标准
• AFP病例分类参照WHO推荐的病毒学分类 标准。省级专家诊断小组根据脊灰实验室 检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等资料对 AFP病例进行诊断分类
峰谷书屋
7
• 1.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 测阳性的AFP病例为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
• 2.VDPV病例:从大便标本中分离出 VDPV,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 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峰谷书屋
11
• (二)主动监测
• 1.AFP主动监测医院
• 所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儿童 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均为AFP 主动监测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
• 人口集中的乡级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 工作;交通不便以及边远的乡级医院也应定期开 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各省还可根据实际情 况适当扩大主动监测医院范围。
峰谷书屋
12
• 2.主动监测工作的内容
• (1)AFP主动监测医院每旬开展本院的AFP病例 的主动搜索;县级疾控机构应每旬对辖区内AFP 主动监测医院开展主动搜索。
• (2)开展主动监测时,监测人员应到监测医院的 儿科、神经内科(或内科)、传染科的门诊和病 房、病案室等,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 案,并与医务人员交谈,主动搜索AFP病例,并 记录监测结果。如发现漏报的AFP病例,应按要 求开展调查和报告。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方案
AFP监测病毒学分类标准:
脊灰确诊病例;
脊灰排除病例;
脊灰临床符合病例;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
服苗者疫苗相关病例;
服苗接触者疫苗相关病例;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
从粪便等标本中分离出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诊断符合脊灰的病例。
新生儿破伤风应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主动监测,主要由乡镇防疫医师进行主动搜索和报告。
“零”病例报告制度: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无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时,也应每10天向所在地县级疾控机构进行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零”病例报告。
血清学监测
①病例血清学诊断:
麻疹(所有疑似病例包括暴发病例在发病7~14天内采血)。出疹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IgM阳性率为70%左右;阴性者要求采第2份血标本。
主动监测和“零”病例报告
病种:脊髓灰质炎、麻疹、新生儿破伤风
最新要求:要对乙脑、流脑流行区进行监测。
方式:
无论医疗机构是否报告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10天到辖区内的监测医院进行主动监测,查看相关科室的门诊日志、住院日志等资料,主动搜索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并做好记录。
如发生2例或2例以上相关的VDPV病例,则视为VDPV循环。
AFP的监测和控制
AFP主动监测:
主动监测医院:包括所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
医院每旬要开展本院的AFP病例的主动搜索;
县级CDC每旬对AFP主动监测医院开展主动搜索。
AFP病例监测
(一)AFP病例报告
1、报告时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 人员发 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 内以最 快的方式报告到当地县级疾控机构。
2、报告内容: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 者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 步诊断 等。
3、报告记录:县级CDC应建立AFP病例专 报记录 本(表1),登记接到报告时间、报告人、
(二)主动监测-监测医院
主动监测医院包括: 1、所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儿童医 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均为AFP主动监测 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 2、人口集中的乡级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 作;交通不便以及边远的乡级医院也应定期开展AFP病 例主动搜索工作;
(3)监测的完整性 — 省级对高危AFP病例和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调查处理率达
到100%;
(九)异地AFP病例管理
异地AFP病例是指非本地户籍的AFP病例。如病例麻痹前 在本地居住35天以上,则不属于异地AFP病例。异地AFP 病例归属原居住地县级以上疾控机构管理。
2.异地AFP病例的报告、调查、采样送检、随访等各项 监测工作,由病例暂住地的县级以上疾控机构负责完成 。病例标本检测由采样送检单位所在的省级脊灰实验室 负责。
确定范围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
(七)疫情处理
3、疫情终止 VDPV病例或野病毒病例发现处理后,如在连续3个月内
如无新发病例,可宣布疫情终止。 cVDPVs疫情处理后,如在对最后发现一例脊灰病例或
cVDPVs病例发生后连续3个月未发现新发病例,可宣布 疫情终止。 疫情终止后应尽快对有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疫情发生 的原因和流行特点,总结疫情处理的经验和教训,为以 后处理类似事件情况提供科学依据。
脊髓灰质炎监测知识
卫生部关于印发《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的通知卫疾控发〔2003〕1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维持我国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巩固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我部制定了《2003 —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卫生部二○○三年六月二十四日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西太平洋地区宣布成为无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区域,标志着我国已达到无脊灰目标。
实现无脊灰目标,仅仅是消灭脊灰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目前,国外一些国家特别是与我国接壤的部分国家仍有脊灰流行,脊灰野病毒输入我国并引起流行的危险依然存在。
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WHO美洲区的多米尼加、海地和西太区的菲律宾又发生了由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引起的脊灰流行,近几年我国也发现了脊灰疫苗变异病毒导致的病例,这些对于保持无脊灰目标以及全球消灭脊灰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外,我国计划免疫和消灭脊灰工作发展不平衡,存在着许多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部分卫生行政管理和计划免疫专业人员对消灭脊灰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不足,产生了盲目乐观、麻痹松懈思想或厌战情绪,一些地方措施落实不到位,工作不扎实,计划免疫工作出现滑坡现象。
这些不利因素都严重影响着无脊灰状态成果的巩固。
因此,我国维持无脊灰状态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仍十分艰巨。
一、目标(一)总目标全国保持无脊灰状态,直至全球实现消灭脊灰目标。
(二)分目标1.以乡镇为单位儿童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0%以上;2.急性弛缓性麻痹(以下简称AFP)病例流行病学与实验室监测各项指标持续保持在WHO无脊灰证实标准以上;3.具备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脊灰野病毒输入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的能力。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指南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指南AFP(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是指所有 15 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
AFP 病例的监测对于及时发现和控制脊灰疫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AFP 病例的定义及监测指南。
一、AFP 病例的定义AFP 病例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疾病包括脊髓灰质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神经根炎、外伤性神经炎、单神经炎、神经丛炎、周期性麻痹、急性多发性肌炎、肉毒中毒、四肢瘫、截瘫、单瘫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诊断 AFP 病例时,要排除以下情况:1、外伤(包括脑、脊髓、神经)、骨折、烧伤、烫伤所致的肢体瘫痪。
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导致的肢体瘫痪。
3、周围神经炎等非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肢体瘫痪。
二、AFP 病例的监测(一)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维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二)监测内容1、病例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一旦发现 AFP 病例,应在 12 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当地县级疾控机构。
2、病例调查县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在 48 小时内派专业人员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详细了解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经过、临床表现、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等。
3、标本采集在病例出现麻痹后 14 天内,采集两份粪便标本,两份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
标本应冷藏运输,在 7 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
4、实验室检测省级脊灰实验室收到标本后,应及时进行病毒分离和型别鉴定。
5、随访在病例麻痹 60 天后,由县级疾控机构进行随访,了解病例的恢复情况,并填写随访表。
(三)监测指标1、 15 岁以下儿童非脊灰 AFP 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 1/10 万以上。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
9 病毒学检测
省级实验室收到便标本后,及时进行病 毒分离和定型工作,发现脊灰病毒要尽 早送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其 结果要及时反馈给省级脊灰实验室。并 由理
发生脊灰野病毒输入和脊灰疫苗衍生病 毒循环的疫情,即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必须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和卫生部的有关要求处理。要立即开展 流行病学调查与AFP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 根据疫情可能波及的范围和人群免疫状 况,开展脊灰疫苗应急强化免疫活动。
1.2 高危AFP病例 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 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 本、临床怀疑为脊髓灰质炎的AFP病例。
1.3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 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 不满2个月。
2 AFP病例的病毒学分类标准
4.3.3 在病例发生的所在地的县级及以上医院 和病例所在村进行 AFP 病例主动搜索工作,调 查了解本地和病例周围儿童 AFP 病例的发生情 况,搜索是否有脊灰野病毒输入或具有神经毒 力的脊灰疫苗衍生株循环的证据。 4.3.4 采用入户调查方法,在病例居住地区至 少调查 30 名 5 岁以下儿童,若本村儿童不足 30 名,要调查此年龄段的所有儿童,评价脊灰疫 苗接种率。
8 主动监测和“零”病例报告
8.1 实行“零”病例报告制度,即各级 各类医疗机构在无AFP病例时,也应每10 天向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FP“零”病例报告。 8.2 无论医疗机构是否报告AFP病例,县 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应每10天派人对 辖区内的重点医院进行主动搜索,若仍 未发现病例,才进行AFP“零”病例报告。
关于进一步加强AFP病例监测工作的通知
附件:表 1.各级 AFP 病例主动搜索医院情况 表 2.各级 AFP 病例主动搜索漏报情况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AFP 监测 通知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 年 5 月 21 日印发
甘疾控免疫发〔2010〕185 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 AFP 病例监测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各级的共同努力下,我省自 1993 年至今已连续 17 年未发
生由脊髓灰质炎(脊灰) 野病毒引起的病例,各项监测指标均达 到 WHO 规定的标准,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由于近年来我国周 边国家仍有脊灰野毒病例的流行,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与我国毗邻 的塔吉克斯坦发生脊髓灰质炎的暴发流行,对我国保持无脊灰状 态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为了巩固维持无脊灰状态的成果,根据卫 生部《关于防范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我国的通知》(卫发明电 [2010]51 号)的要求,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现对全省 AFP 病 例监测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2—
的专项督导工作,督导续做好高危病例的调查处理工作。对发现的高危 AFP 病 例,各县(区)级疾控中心应及时组织调查小组开展病例的调查 工作,市级疾控中心进行协助或参与调查,省级将根据调查情况 及时给予技术指导,必要时省级将派调查小组深入现场进行调 查。各级应严格按照卫生部下发的《高危 AFP 和聚集性临床符合 病例调查指南》的要求开展调查工作,并及时将调查报告逐级进 行上报。
一、认真贯彻落实《2003-2010 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 态行动计划》,加大对各级的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各项制度、措 施落实到位,并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
【优质文档】afp实行“零”病例报告制度-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afp实行“零”病例报告制度篇一:卫生部规定报告的14类AFP病例卫生部规定报告的14类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 脊髓灰质炎2. 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 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 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来自:WwW. : afp实行“零”病例报告制度 )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 神经根炎6. 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 单神经炎8. 神经丛炎9. 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 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 急性多发性肌炎12. 肉毒中毒13. 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 短暂性肢体麻痹对所有AFP病例要求在麻痹14天内间隔24小时采集双份大便标本,并在采集后2天内带冰冷藏送达浙江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楼601脊灰实验室。
预防保健科 201X-10-28篇二:AFP病例报告记录表附表表1 AFP病例快速报告记录表(县、市、省级通用)― 1 ―― 2 ―篇三:AFP主动监测报告制度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监测报告制度脊髓灰质炎(下称脊灰)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201X年,我国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消灭脊灰目标,在《201X—201X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中明确规定发生脊灰野病毒输入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的疫情,即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北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对《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监测报告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
AFP病例监测(4.10)
二、监测病例定义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高危AFP病例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
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
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 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 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身 体任何部位出现的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 肌肉萎缩的一组征候群。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病例监测
冯军
2016年3月24日
一、监测目的
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 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 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 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 疫策略提供依据。
2、高危AFP病例
高危AFP病例
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
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 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3、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简称VDPV
病例) AFP病例大便标本分离到VDPV。该病毒与原始 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变异介于 1%~15%之间 。如发生2例或2例以上相关的 VDPV病例,则视为VDPV循环(cVDPVs)。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范文
附件1: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为进一步落实《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更好地发挥急性弛缓性麻痹(以下简称AFP)监测系统的作用,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内容(一)监测病例定义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2.高危AFP病例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3.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4.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简称VDPV病例)AFP病例大便标本分离到VDPV。
该病毒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变异介于1%~15%之间。
AFP监测监测方案重点和工作要求
患者姓名:
地址:
省(市) 市(地) 县(区) 乡(镇/街道) 村(居)Leabharlann ID No.:性别:
出生日期: / /
AFP 病例编号(T1A) 1=AFP 病例 AFP 便标本份数(1,2)
2=接触者
或接触者编号(1-5)
接触日期(只限接触者):200 / /
病例出现麻痹日期:
200 / /
已服苗次数:
麻痹前最后一次服苗日期:200 / /
❖ 县级及以上AFP主动监测医院的确定及县级疾控机构开展 主动监测工作的要求要严格按照方案规定执行。
❖ 人口集中的乡级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 工作;交通不便以及边远的乡级医院也应定期开 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
(三)主动监测工作的内容
(1)AFP主动监测医院每旬开展本院的AFP病例的主动搜索;县 级疾控机构应每旬对辖区内AFP主动监测医院开展主动搜索。
非AFP
❖ 1. 脑部病变(如脑瘫、脑梗塞、脑出血、脑炎、脑积水等)不作为 AFP病例报告。
❖ 2. 慢性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不作为AFP病例报告。 ❖ 3. 单颅神经损伤(如面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等)不作为AFP报
告。 ❖ 4. 有明确原因如车祸、高空坠落等无发热肌无力等情况不作为AFP
❖ 免疫史<3次或免疫史不 详的5岁以下儿童,即为 高危病例,处置要求见“ 高危病例”
参照《全国AFP病例监测方案》
高危AFP病例
定义
❖ 年龄小于5岁、接种 OPV次数少于3次 或服苗史不详、未 采或未采集到合格 大便标本的AFP病 例;
❖ 临床怀疑为脊灰的 病例。
要求1
❖ 市、县级成立联合调查 小组,其成员除要有熟 悉AFP监测的流行病学 专家外,至少要有一名 熟悉AFP诊断的儿科或 神经内科医生。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
附件1: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为进一步落实《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更好地发挥急性弛缓性麻痹(以下简称AFP)监测系统的作用,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内容(一)监测病例定义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2.高危AFP病例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3.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4.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简称VDPV病例)AFP病例大便标本分离到VDPV。
该病毒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变异介于1%~15%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高危AFP病例和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调查指南
1. 背景与目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区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今年8月在马尼拉召开,决定明年10月完成西太区无脊灰证实,要求各成员国要在明年8月向西太区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提交《国家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文件》,文件要求各国提供有关“过去三年开展高危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和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调查的详细补充资料,以证明这些病例不是由脊灰野病毒引起的”。
为了指导各地按照统一的要求开展高危AFP病例和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调查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2.病例定义
2.1高危AFP病例
凡满足下列条件, 均定义为高危AFP病例:(1) 任何年龄小于5岁、接种脊灰疫苗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的AFP病例;(2) 同一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AFP病例,发病时间间隔在2个月以内,临床高度怀疑为脊灰,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
2.2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
凡2例或2例以上临床符合病例(凡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脊灰野病毒检测阴性,无论60天后有无残留麻痹、死亡或失访,经过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上不
能排除脊灰的AFP病例)分布在同一个县(区)或相邻的县(区)中,而且其发病时间间隔在2个月以内,这些病例应定义为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
3.如何确定高危AFP病例和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
3.1确定高危AFP病例
3.1.1 县级防疫站直接确定根据报告的AFP病例和判定高危AFP病例的定义,直接确定本县是否出现了高危的AFP病例。
若发现了这种病例,县级卫生防疫站要及时将此情况报告省级卫生防疫站。
3.1.2省级卫生防疫站确定当省级卫生防疫站在收到AFP病例调查表后,要及时录入计算机,分析所有病例,及时发现高危AFP病例。
县、省级及时分析发现高危病例,对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脊灰野病毒传播很重要。
3.1.3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确定在每月收到监测资料后,通过数据分析也能对上述病例作出判断和确定,但时间上要晚近一个月,不利于及早发现高危AFP病例。
3.2确定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
省级专家诊断小组要定期开展工作,对报告的AFP病例进行诊断分类,(参见:卫生部文件卫疾控发[1996]第22号“关于下发《全国1996-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和《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病毒学分类标准》的通知”和《省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工作规范》)。
在此基础上对临床符合病例进行分析,确定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
跨省界的
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要通过全国的AFP病例监测资料分析获得。
4. 调查工作的要求
4.1高危AFP病例的调查
4.1.1成立调查小组
确定高危AFP病例后,省、地、县三级卫生防疫站要及时组织调查小组,其成员除要有熟悉AFP监测的流行病学专家外,至少要有一名熟悉AFP诊断的儿科或神经内科医生组成。
4.1.2病例调查
及时对高危AFP病例进行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小组要对病例进行医学检查,首先要核实诊断,确定是否是AFP 病例。
要了解发病过程,治疗情况,脊灰疫苗免疫史等情况,调查了解周围儿童AFP病例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病原因和脊灰野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要详细填写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并于调查结束后的一周以内将调查结果和全部资料报告省级卫生防疫站。
注意:要及时对未采便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的AFP 病例进行随访,在病例随访时即对有可能被最终分类为临床符合病例者,进行充分调查,尽可能收集详细完整的资料。
4.1.3采集大便标本
1)对新发现的AFP病例,要及时采集合格的大便标本;
2)对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要采集5名5岁以下的与AFP病例密切接触的健康儿童的单份大便标本;
3)粪便标本要在冷藏条件下贮存运输,并及时运送至省级脊灰实验室。
4.1.4病毒学检测
实验室收到高危病例的标本后,要及时进行病毒分离和定型工作,发现脊灰病毒要尽早送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其结果要及时反馈给省级脊灰实验室。
4.2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的调查
4.2.1成立调查小组
在发现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后,省级卫生防疫站要组织由熟悉AFP病例诊断的流行病学专家和神经内科或儿科医生参加的调查小组,小组成员要至少包括以上各方面的专家各一名。
4.2.2病例调查
及时对临床符合病例进行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
神经科专家要对病例进行医学检查,核实诊断(确定是否是临床符合病例);还要了解发病过程、治疗情况、脊灰疫苗免疫史等情况;并且要对所调查的对象要拍摄病例的影像资料,记录病例的残留麻痹情况和现场调查工作。
调查小组要分析发病原因和脊灰野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4.2.3采集大便标本
1)采集本村5名与该病例密切接触的5岁以下健康儿童
的大便标本各一份;
2)粪便标本要在冷藏条件下贮存和及时运送。
4.2.4开展脊灰疫苗接种率调查
在病例所在村(或可能的感染地点)开展脊灰疫苗接种率调查。
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调查至少30名5岁以下儿童,若本村儿童不足30名,要调查此年龄段的所有儿童。
所用调查表见附件1。
4.2.5开展AFP病例的主动搜索
在病例发生的所在县的县级及以上医院和病例所在村进行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调查了解本地和病例周围儿童AFP 病例的发生情况。
4.2.6病毒学检测
省级实验室收到便标本后,要及时进行病毒分离和定型工作,发现脊灰病毒要尽早送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其结果要及时反馈给省级脊灰实验室。
5.调查资料的管理
对高危AFP病例和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的调查资料管理提出下列要求:
5.1资料保存
省级卫生防疫站要保存调查的各种原始资料,每个病例一个文件夹,妥善保管。
5.2资料报告
在完成调查后,要对调查进行总结,完成调查报告,调
查报告要求包括:准确的病例编号,发病时间,发病地点,调查活动概述与主要结论。
对每一例调查病例要按照附件2提供的格式和举例,完成“对高危AFP病例和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调查现场的影像资料和“调查病例概要”,一并寄送国家消灭脊髓灰质炎准备证实工作委员会,地址是:计划免疫办公室,100050,北京市宣武区南纬路27号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附1 儿童免疫接种情况调查表
儿童免疫接种情况调查表
本村人口数:。
填表说明:根据接种卡或证资料填写。
(1)和(2):没有接种卡或证,填写“无”;未接种或没有记录,填写“0”;接种OPV者,按剂次填写。
附2 对高危AFP病例和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调查报告
1.病例情况
1.2 接触史(发病前是否到过外地,是否与其它麻痹病人接触过)
1.3 麻痹日期年月日
1.4 病史
1.5 临床主要症状与体征
1.5.1 麻痹前主要症状与体征
1.5.2麻痹后主要症状与体征
包括:发热与麻痹的关系、麻痹部位及程度(包括肌力、肌张力)、神经系统检查结果
(包括生理反射、病理反射检查结果)、辅助检查结果、其它
1.6 初步诊断:
1.7 就诊治疗主要经过:(时间、医院、接受的主要治疗)
1.8 病例转归情况
包括:麻痹恢复情况(包括肌力、肌肉萎缩程度)、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包括生理反射、病理反射检查结果)、其它
1.9 出院诊断:
1.10 第一次调查日期年月日
1.11 采便情况
第一份粪便标本采集日期:年月日,病毒分离结果:
第二份粪便标本采集日期:年月日,病毒分离结果:
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的原因:
1.12 随访情况
1.1
2.1 随访日期年月日
1.1
2.2 未进行随访的原因
1.1
2.3 随访结果:死亡、失访、残留麻痹情况(包括肌力、肌肉萎缩程度、神经系统检查结果,
如生理反射、病理反射检查结果)
1.1
2.4 随访人员:神经内科/儿科临床医生、流行病人员
2. 本次调查情况
2.1 病例转归情况
包括:麻痹恢复情况(包括肌力、肌肉萎缩程度)、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包括生理反射、病理反射检查结果)、其它症状与体征
2.2 调查组诊断及诊断依据
2.3 病例影像资料
3.综合情况调查
3.1 儿童居住环境情况描述
3.2 病例周围5名接触者大便标本采集及分离结果(描述)
3.3 病例周围5岁以下儿童接种率调查结果(描述)
3.4 病例住所周围AFP病例主动搜索结果(描述)
3.5 对病例发病所在县县级及以上医院AFP主动搜索结果(描述)
4.调查组成员姓名、专业、职称
5.调查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