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设备管理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熟悉操作系统的核心概念,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等,提高对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以下环境中进行:操作系统:Windows 10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C++三、实验内容1、进程管理实验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执行单元。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C++编写程序来创建和管理进程。
通过观察进程的创建、执行和结束过程,理解进程的状态转换和资源分配。
首先,我们编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创建了多个子进程,并通过进程标识符(PID)来跟踪它们的运行状态。
然后,使用等待函数来等待子进程的结束,并获取其返回值。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进程的创建和销毁需要消耗一定的系统资源,而且进程之间的同步和通信需要谨慎处理,以避免出现死锁和竞争条件等问题。
2、内存管理实验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它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动态内存分配和释放的机制。
使用 C++中的 new 和 delete 操作符来分配和释放内存。
通过观察内存使用情况和内存泄漏检测工具,了解了内存分配的效率和可能出现的内存泄漏问题。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内存分页和分段的概念,以及虚拟内存的工作原理。
通过模拟内存访问过程,理解了页表的作用和地址转换的过程。
3、文件系统实验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管理文件和目录的机制。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对文件的创建、读写和删除进行了操作。
使用 C++的文件流操作来实现对文件的读写。
通过创建不同类型的文件(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并对其进行读写操作,熟悉了文件的打开模式和读写方式。
此外,还研究了文件的权限设置和目录的管理,了解了如何保护文件的安全性和组织文件的结构。
4、设备管理实验设备管理是操作系统与外部设备进行交互的桥梁。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二O一四年十月前言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应用性很强。
实践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验目的是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加深对操作系统基本方法的理解,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Linux环境下调用一些常用的函数编写功能较简单的程序来实现操作系统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应用方面打下一定基础。
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行完成各个操作环节,并能实现且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完成一个实验解决一类问题。
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似问题;对此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够熟练使用Linux用户界面;掌握操作系统中进程的概念和控制方法;了解进程的并发,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了解虚拟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
同时培养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完成实验分析、实验方法、实验操作与测试、实验过程的观察、理解和归纳能力。
为了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编写了这本实验指导书。
在指导书中,每一个实验均按照该课程实验大纲的要求编写,力求紧扣理论知识点、突出设计方法、明确设计思路,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实验任务,最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完成实验任务,得出实验结果。
任课教师在实验前对实验任务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讲解,要求学生按照每一个实验的具体要求提前完成准备工作,如:查找资料、设计程序、完成程序、写出预习报告等,做到有准备地上机。
进行实验时,指导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调试过程给予积极指导。
实验完毕后,学生应根据实验数据及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后交指导教师审阅评定。
实验成绩考核:实验成绩占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总评成绩的20%。
指导教师每次实验对学生进行出勤考核,对实验效果作记录,并及时批改实验报告,综合评定每一次的实验成绩,在学期终了以平均成绩作为该生的实验成绩。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九章外部设备管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九章外部设备管理1.设备管理的目标和功能是什么?答:设备管理的目标是:选择和分配输入/输出设备以便进行数据传输操作;控制输入/输出设备和CPU(或内存)之间交换数据,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透明接口,提高设备和设备之间、CPU和设备之间,以及进程和进程之间的并行操作,以使操作系统获得最佳效率。
设备管理的功能是:提供和进程管理系统的接口;进行设备分配;实现设备和设备、设备和CPU等之间的并行操作;进行缓冲区管理。
2.数据传送控制方式有哪几种?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答:数据传送控制方式有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中断控制方式、DMA方式和通道方式4种。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就是由用户进程来直接控制内存或CPU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
它的优点是控制简单,也不需要多少硬件支持。
它的缺点是CPU和外围设备只能串行工作;设备之间只能串行工作,无法发现和处理由于设备或其他硬件所产生的错误。
中断控制方式是利用向CPU发送中断的方式控制外围设备和CPU之间的数据传送。
它的优点是大大提高了CPU的利用率且能支持多道程序和设备的并行操作。
它的缺点是由于数据缓冲寄存器比较小,如果中断次数较多,仍然占用了大量CPU时间;在外围设备较多时,由于中断次数的急剧增加,可能造成CPU无法响应中断而出现中断丢失的现象;如果外围设备速度比较快,可能会出现CPU来不及从数据缓冲寄存器中取走数据而丢失数据的情况。
DMA方式是在外围设备和内存之间开辟直接的数据交换通路进行数据传送。
它的优点是除了在数据块传送开始时需要CPU的启动指令,在整个数据块传送结束时需要发中断通知CPU进行中断处理之外,不需要CPU的频繁干涉。
它的缺点是在外围设备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多个DMA控制器的同时使用,会引起内存地址的冲突并使得控制过程进一步复杂化。
通道方式是使用通道来控制内存或CPU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
通道是一个独立与CPU的专管输入/输出控制的机构,它控制设备与内存直接进行数据交换。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五章设备管理复习资料
第五章设备管理(一)简答题1、为什么要在设备管理中引入缓冲技术?解:缓冲技术是用来在两种不同速度的设备之间传输信息时平滑传输过程的常用手段。
在OS的设备管理中,引入缓冲技术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一般情况下,程序的运行过程是时而进行计算,时而进行输入或输出。
以打印机输出为例,如果没有缓冲,则程序在输出时,必然由于打印机的速度跟不上而使CPU停下来等待;然而在计算阶段,打印机又无事可做。
如果设置一个缓冲区,程序可以将待输出的数据先输出到缓冲区中,然后继续执行;而打印机则可以从缓冲区取出数据慢慢打印。
(2)减少中断CPU的次数。
例如,假定设备只用一位二进制数接收从系统外传来的数据,则设备每接收到一位二进制数就要中断CPU一次,如果数据通信速率为9.6Kb/s,则中断CPU的频率也是9.6KHz,即每100us就要中断CPU一次,若设置一个具有8位的缓冲寄存器,则可使CPU被中断的次数降低为前者的1/8。
(3)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由于在CPU和设备之间引入了缓冲区,CPU可以从缓冲区中读取或向缓冲区写入信息,相应地设备也可以向缓冲区写入或从缓冲区读取信息。
在CPU工作的同时,设备也能进行输入输出操作,这样,CPU和I/O设备就可以并行工作。
2、引入缓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155【解】引入缓冲的主要原因是:●缓和CPU和I/O设备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3、请简述为什么要在核心I/O子系统中要引入缓冲机制(Buffering)。
答:引入缓冲的主要原因:(1)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2)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
(3)提高CPU与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4、简述SPOOLing(斯普林)系统的工作原理。
解:多道程序并发执行后,可利用其中的一道程序来模拟脱机输入时外围控制机的功能,将低速I/O设备上的数据传送到高速磁盘上;再利用另一道程序来模拟脱机输出时外围控制机的功能,将高速磁盘上的数据传送到输出设备上,这样就可以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实现脱机输入、输出操作,这时外围操作与CPU对数据的执行同时进行。
操作系统实训报告
引言概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核心的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并提供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我们进行了操作系统的实训。
本报告是操作系统实训的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设备管理和网络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一、进程管理1.进程与线程的概念及区别2.进程调度算法的分类和比较3.进程同步与互斥的实现方法4.死锁的预防和解决策略5.线程的管理与调度方式二、内存管理1.内存的分段与分页管理方式2.虚拟内存的概念与作用3.页面置换算法的原理和性能比较4.内存管理中的页表与快表5.高级内存管理机制及其实现方法三、文件系统管理1.文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文件的存储与访问方式3.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与索引方式4.文件系统的缓存和缓冲区管理5.文件系统中的权限控制和安全性保护四、设备管理1.I/O设备的分类与特点2.设备管理的基本策略与方法3.磁盘调度算法及优化策略4.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方法5.设备管理中的错误处理和故障恢复五、网络管理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2.OSI模型与TCP/IP协议族3.IP地质的分配与路由选择4.网络传输控制协议与网络编程5.网络管理中的性能优化和安全保障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入学习了操作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设备管理和网络管理等。
我们对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应用和运用操作系统的知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操作系统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以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的需求。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撰写和总结,能够对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实验搭建硬件环境配置:介绍实验所需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虚拟机等。
华科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华科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华科操作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和应用方法,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 和Linux(Ubuntu 2004),开发工具包括 Visual Studio Code、GCC 编译器等。
实验硬件环境为个人计算机,配置为英特尔酷睿 i7 处理器、16GB 内存、512GB 固态硬盘。
三、实验内容1、进程管理进程创建与销毁进程调度算法模拟进程同步与互斥2、内存管理内存分配与回收算法实现虚拟内存管理3、文件系统文件操作与管理文件系统的实现与优化4、设备管理设备驱动程序编写设备分配与回收四、实验步骤及结果1、进程管理实验进程创建与销毁首先,使用 C 语言编写程序,通过系统调用创建新的进程。
在程序中,使用 fork()函数创建子进程,并在子进程和父进程中分别输出不同的信息,以验证进程的创建和执行。
实验结果表明,子进程和父进程能够独立运行,并输出相应的信息。
进程调度算法模拟实现了先来先服务(FCFS)、短作业优先(SJF)和时间片轮转(RR)三种进程调度算法。
通过模拟多个进程的到达时间、服务时间和优先级等参数,计算不同调度算法下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SJF 算法在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方面表现较好,而 RR 算法能够提供较好的响应时间和公平性。
进程同步与互斥使用信号量和互斥锁实现了进程的同步与互斥。
编写了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程序,通过信号量控制生产者和消费者对缓冲区的访问,避免了数据竞争和不一致的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信号量和互斥锁能够有效地实现进程间的同步与互斥,保证程序的正确性。
2、内存管理实验内存分配与回收算法实现实现了首次适应(First Fit)、最佳适应(Best Fit)和最坏适应(Worst Fit)三种内存分配算法。
设备管理系统分组实验报告
设备管理系统分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设备管理系统分组
实验目的:
1.了解设备管理系统的分组功能;
3.学习如何将设备进行分组管理。
实验步骤:
1.登录设备管理系统账号;
2.打开设备管理系统界面,找到分组管理功能;
3.点击创建新分组,输入分组名称和描述信息;
4.确认创建,系统会自动创建一个新的分组;
6.点击删除分组,系统会要求确认删除分组;
7.在分组管理界面,可以看到已创建的分组列表;
8.在分组列表中选择一个分组,点击进入该分组的设备列表;
9.在设备列表中,可以选择需要加入该分组的设备,点击确认;
10.设备成功加入分组后,可以在设备管理界面中找到该分组。
实验结果:
实验总结: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将设备加入分组。
通过选择需要加入分组的设备,可以快速将设备归类管理。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控设备的工作状态和运行情况,提高了设备的运维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设备管理系统的分组功能对于设备管理十分重要。
通过分组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对设备进行分类和管理,提高了设备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利用设备管理系统的分组功能,对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计算机系统管理操作规程与设备管理
计算机系统管理操作规程与设备管理一、引言计算机系统在现代工作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稳定和高效运行对企业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计算机系统的良好管理和设备的有效维护,制定一套操作规程和设备管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系统管理操作规程以及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
二、计算机系统管理操作规程1. 规范开机和关机程序为确保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开机和关机的程序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开机前检查电源、显示器、键盘等设备是否正常连接;(2) 按照指定顺序开启计算机系统;(3) 关机前先关闭所有运行的程序和文件,确保数据保存完整;(4) 按照规定的步骤关闭计算机系统。
2. 确保系统安全(1) 定期更新和安装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补丁;(2) 安装安全防护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3) 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4) 禁止非授权人员访问和更改系统设置。
3. 数据备份与恢复(1)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将备份文件储存在安全的地方;(2) 定期测试备份文件的有效性,确保能够正常恢复数据;(3) 灾难恢复计划,针对系统故障或灾难情况,建立有效的恢复计划。
4. 用户权限管理(1) 限制用户账号的权限,确保只有合适的人员可以进行特定操作;(2) 管理和审查用户账号,及时注销离职员工的账号;(3) 实施强制访问控制,只允许授权用户访问敏感信息。
三、设备管理1. 设备分类和登记(1) 将所有计算机设备进行分类,包括服务器、个人电脑、打印机等;(2) 编制设备登记册,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型号、序列号、购买日期等;(3) 定期检查设备状态,清理设备内部灰尘,确保设备良好运行。
2. 设备维护与保养(1) 建立设备维护计划,包括定期清洁设备外壳、更换耗材、检查设备温度等;(2) 对于设备故障,及时维修或更换;(3) 提供合适的设备保养指南给用户,教育用户正确使用设备。
3. 设备报废与更新(1) 对于老旧设备,建立报废程序,包括设备清理、数据安全处理等;(2) 定期评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设备更新计划;(3) 对于设备更新,确保与系统要求兼容,同时进行测试和数据迁移。
计算机系统管理操作规程与移动设备管理
计算机系统管理操作规程与移动设备管理一、引言计算机系统管理操作规程与移动设备管理是为了确保组织内部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并对移动设备的使用进行规范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系统管理操作规程及移动设备管理的重要性、目标、相关政策和操作指南。
二、计算机系统管理操作规程1. 安全管理1.1 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限制物理和网络接入的权限,只授权有需求和合法需要的人员访问系统。
- 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和安全审计,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1.2 密码安全- 强制要求用户定期更改密码,并且密码必须具备一定的复杂性。
- 禁止员工共享密码,并且密码不能与个人信息相关联。
1.3 防病毒与漏洞管理- 安装和维护防病毒软件,并定期进行更新和扫描。
- 及时修补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以防止潜在的入侵威胁。
2. 数据备份与恢复2.1 建立定期的备份计划- 确定关键数据和系统的备份频率和备份介质,如硬盘、云存储等。
- 确保备份的数据可以随时可靠地恢复。
2.2 恢复系统与数据测试- 定期进行系统和数据的恢复测试,以验证备份方案的可靠性。
3. 用户权限管理3.1 分配合适的权限- 根据用户所需的工作职责,分配合适的系统权限。
- 对管理员账户和敏感操作账户进行严格审核和监控。
3.2 定期审查权限- 定期审查已分配的权限,及时修正和更新权限,确保最小权限原则。
三、移动设备管理1. 安全策略制定- 制定明确的移动设备安全策略,包括密码策略、访问控制策略和数据传输策略等。
- 员工接收设备时应签署合规协议,明确其责任和义务。
2. 设备注册与追踪- 对所有移动设备进行注册和标识,确保设备能够追踪和管理。
- 离职员工的设备要及时注销,并清除设备上的公司数据。
3. 设备权限与加密- 限制员工仅访问必要的设备功能以及相关数据。
- 要求所有设备进行加密,以防止数据泄露和未经授权访问。
4. 应用程序安全- 限制员工仅能从官方应用商店下载应用程序,并禁止安装未经审核的应用程序。
计算机操作系统设备管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设备管理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一种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系统软件。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设备管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硬件设备,如磁盘、打印机、键盘、鼠标等。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这些硬件设备进行有效地分配和控制,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设备的抽象、设备的分配和设备的控制。
设备的抽象是指将设备的物理特性抽象成逻辑特性,使得用户和应用程序可以通过逻辑接口来访问设备,而不需要了解设备的具体硬件特性。
设备的分配是指对系统中的设备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度,以满足用户和应用程序的需求。
设备的控制是指对设备的操作和状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系统的稳定性。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初始化、设备的分配和设备的控制三个方面。
设备的初始化是指在系统启动时对设备进行初始化和检测,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设备的分配是指对系统中的设备资源进行分配和调度,以满足用户和应用程序的需求。
设备的控制是指对设备的操作和状态进行控制和管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系统的稳定性。
在设备管理中,有一些重要的技术和算法,如中断处理、设备驱动程序、设备分配算法、设备控制算法等。
中断处理是指当设备发生中断时,系统能够及时地响应和处理中断请求,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系统的稳定性。
设备驱动程序是指系统中的软件模块,用于控制和管理设备的操作和状态,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设备分配算法是指对系统中的设备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度,以满足用户和应用程序的需求。
设备控制算法是指对设备的操作和状态进行控制和管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系统的稳定性。
在现代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设备管理已经成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对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和硬件设备的不断更新,设备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随着计算机系统和硬件设备的不断发展,设备管理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和智能化,以满足用户和应用程序对设备管理的需求。
Windows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
Windows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Windows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等各种设备上。
在这些设备中,有许多硬件设备,如鼠标、键盘、摄像头等。
其他类型的硬件设备,如声卡、显卡和网卡,都需要设备管理器管理。
设备管理器是一个Windows操作系统的重要组件,用于管理系统中安装的所有硬件设备。
本文将讨论Windows操作系统设备管理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什么是设备管理器?设备管理器是一个Windows操作系统的工具,用于管理系统与计算机硬件设备之间的通信。
设备管理器执行多个操作,包括检测、安装、更新和卸载硬件设备,以及检查驱动程序的更新。
同时,设备管理器也是管理设备冲突和设备故障的基础。
设备管理器可以通过“设备状态”选项快速查看设备是否出现故障,以及其可用性状况。
如何打开设备管理器?打开设备管理器的方法很简单。
首先,单击“开始”按钮并输入“设备管理器”(允许几秒钟的搜索时间)。
然后,从搜索结果中选择“设备管理器”。
也可以通过键盘快捷键Win + R 打开运行命令框,并输入devmgmt.msc,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设备管理器的窗口将打开。
现在可以在这里查看系统中安装的所有硬件设备。
设备管理器的操作方法设备管理器窗口列出所有硬件设备的名称、类型、厂商、型号和状态等信息。
右键单击设备图标,可以打开可以执行的选项列表。
其中的一些选项包括:- 属性:此选项提供有关所选设备的详细信息。
包括设备类型、驱动器信息、供应商ID和机器ID等。
- 禁用:此选项将设备禁用,这将使设备暂时停止工作。
此选项有时可用于解决设备冲突。
- 卸载设备:此选项将彻底从系统中删除设备。
请注意,当卸载设备时,系统将要求您删除与设备关联的驱动程序。
请仔细检查设备并查看其是否需要。
- 更新驱动程序:此选项将搜索在线驱动程序库,以查找该设备的最新驱动程序。
如果驱动程序更新可用,将提示您进行下载和安装。
- 扫描硬件更改:此选项将扫描系统以查找对硬件设备的任何更改。
国开电大计算机组网技术实训3-网络设备管理
国开电大计算机组网技术实训3-网络设备管理网络设备管理是计算机组网技术实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实训中,学生将研究如何管理和配置网络设备,以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实训目标本次实训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技能:1. 理解网络设备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 掌握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和管理方法;3. 学会识别和解决常见的网络故障;4. 提高网络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实训内容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设备的分类和功能:学生将研究常见的网络设备类型,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并了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2. 网络设备的安装和配置:学生将研究如何正确安装和配置网络设备,包括设备连接、IP地址设置、路由配置等。
3. 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监控:学生将研究使用管理工具对网络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包括设备状态的查看、故障排除等。
4. 网络设备的安全设置:学生将研究设置网络设备的安全策略,如访问控制列表(ACL)、端口安全、用户认证等,以保护网络的安全性。
实训要求为了顺利完成这次实训,学生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协议;2. 熟悉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3. 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故障排除能力;4.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实训评估实训评估主要以实际操作和项目报告为主,评估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际操作能力:学生需要完成指定的实际操作任务,如设备配置、故障排除等。
2. 项目报告: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操作情况编写项目报告,包括所使用的设备、配置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实训成绩,因此学生需要认真对待实训内容,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和报告编写。
实训准备为了顺利进行这次实训,学生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研究相关知识:在实训开始之前,学生应提前研究计算机组网技术和网络设备管理的相关知识,了解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winws部分原创-V1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winws部分原创-V1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是计算机类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课程,其中,Windows部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本人在Windows部分实验报告中的心得体会和操作经验。
一、实验内容概述Windows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是能够熟练掌握Windows的常用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Windows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性。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多种任务,包括文件管理、进程管理、服务管理、设备管理和网络管理等。
这些任务是建立在对操作系统的认知和理解上的,因此,需要加强对操作系统的学习,以提高实验报告的完成度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操作流程1. 文件管理在Windows实验报告中,文件管理是重中之重。
学生需要了解Windows 的文件系统、文件属性、文件名规则和文件夹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文件属性包括文件名、大小、创建时间、修改时间和访问时间等,学生需要能够熟练地查看文件属性、创建文件夹和文件夹共享等操作。
2. 进程管理进程管理也是Windows实验报告的重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进程的基本概念、进程的状态转化、进程的优先级、进程的调度、死锁等概念。
在操作方面,需要学会打开和关闭进程、查看进程状态和资源占用情况、获取和修改进程的优先级、杀死进程等操作。
3. 服务管理Windows实验报告中涉及到的服务管理是Windows系统中的系统服务和设备驱动程序的管理。
学生需要能够了解Windows的服务是什么、分类、启动和停止服务、修改服务属性和自身身份等操作。
4. 设备管理在Windows实验报告中,设备管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生需要了解Windows设备的类型、驱动程序、硬件设备的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操作方面,需要学会打开设备管理器、查看设备状态和资源占用情况、安装设备驱动程序等。
5. 网络管理网络管理是Windows实验报告的一项新领域,涉及到Windows的网络拓扑、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和DHCP等。
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了解操作系统如何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设备
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了解操作系统如何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了解操作系统如何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设备。
设备管理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对硬件设备的分配、控制和协调,确保各个设备能够高效地协同工作。
本文将介绍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原理和常见的设备管理技术。
一、设备管理的概述设备管理是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模块,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硬件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冲突、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设备管理的核心任务包括设备分配、设备控制和设备协调。
设备分配是指根据用户的请求或者进程的需要,将设备分配给不同的用户或者进程使用。
设备控制是指对设备的操作和控制,包括设备驱动程序的加载、设备操作的调度和中断处理等。
设备协调是指多个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确保它们能够按照既定的顺序和时序进行工作。
二、设备管理的基本原理设备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设备独占、设备共享和设备虚拟化。
1. 设备独占:设备独占是指在某一时间内,一个设备只能被一个用户或者一个进程独占使用。
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需要对设备进行原子操作的情况,确保设备的状态正确且一致。
然而,设备独占会导致设备利用率较低,因为在设备独占期间其他用户或者进程无法使用该设备。
2. 设备共享:设备共享是指一个设备可以同时被多个用户或者进程共享使用。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冲突。
操作系统通过引入设备分配表、设备控制表等数据结构来记录和管理正在使用的设备,从而实现设备的共享使用。
3. 设备虚拟化:设备虚拟化是指通过软件技术将一个物理设备虚拟成多个逻辑设备,使得一个设备可以同时提供多个用户或者进程使用。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还减少了设备的冲突。
设备虚拟化可以通过设备驱动程序的抽象层来实现,使得上层应用程序无需关注底层硬件的细节。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总结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总结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总结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通过操作系统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功能,并通过实践掌握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管理技巧。
本文将对我们在操作系统实验中的学习和收获进行总结。
实验一: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安装和配置操作系统。
通过实践,我们了解了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和常见的配置选项。
在安装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适合我们计算机硬件的操作系统版本,并进行相应的设置。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二:进程管理进程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了一个正在运行的程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等操作。
通过实践,我们掌握了如何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和工具来管理进程,如查看进程列表、创建新进程、终止进程等。
这些操作对于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和运行效率非常重要。
实验三:内存管理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内存资源。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内存的分配和释放、虚拟内存的管理等操作。
通过实践,我们了解了操作系统如何通过页表、地址映射等技术来管理内存资源。
这些知识对于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实验四: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文件和目录的一种机制。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文件系统的创建、读写文件等操作。
通过实践,我们掌握了如何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和工具来管理文件和目录,如创建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等。
这些操作对于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文件非常重要。
实验五: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操作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模块,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设备。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设备的初始化、打开、关闭等操作。
通过实践,我们了解了操作系统如何通过设备驱动程序来管理硬件设备。
这些知识对于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计算机实训室管理及设备管理条例
计算机实训室管理及设备管理条例为了加强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实训室开放管理1. 实训室开放时间:根据课表安排的上课时间,以及按程序经审批同意开放的其它时间(如晚自习、周末)。
2. 开放程序:实训室须在课前提前开门。
课毕及时关门。
其他时间开放须进行登记并经主管领导审批同意;未经审批不予开放。
其它时间获准进入实训室的申请人必须按实训室作息时间准时到达实训室。
3. 开放要求:实训室开放时间严禁非本实训室管理、教学、实训人员进入。
二、实训管理1. 在实训室上课时必须提前5分钟进入实训室,迟到15分钟以上者不得进入实训室。
2. 服从指导教师、管理人员的安排,按规定位置分组就座、分组使用实训设备。
3. 实训前必须认真预习有关理论,了解实训内容、目的、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做好有关准备。
4. 爱护机器设备,严格遵守机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禁止随意搬动、安装、拆卸设备。
5. 节约用电和实训耗材,杜绝浪费。
6. 进入实训室的班级及个人应着装整齐,讲究卫生,严谨携带食物入内,禁止在实训室吃东西、不得随地吐痰、不得吸烟。
三、设备管理1. 设备采购:设备采购应按照学校规定程序进行,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2. 设备验收: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员、采购员、技术员等相关部门人员共同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符合采购要求。
3. 设备维护: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设备使用:设备使用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随意更改设备设置,不得私自拆卸设备。
5. 设备报废:设备报废应按照学校规定程序进行,由设备管理员提出报废申请,经学校相关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报废。
四、安全管理1. 安全培训:定期对实训室管理人员、教师、学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安全检查:定期对实训室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3. 消防设施:实训室应配备消防设施,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的完好性。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实验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机制,提高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一,进程管理。
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程序执行的基本单位。
在进程管理实验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进程的创建、调度、同步和通信等内容。
通过编写程序模拟进程的创建和调度过程,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操作系统是如何管理进程的。
实验二,内存管理。
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的分配与回收、内存的保护和共享等。
在内存管理实验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内存分配算法、地址转换技术以及虚拟内存的实现原理。
通过编写程序模拟内存分配和回收的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操作系统是如何管理内存的。
实验三,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存储设备上的文件和目录的部分,它提供了对文件的读写和管理功能。
在文件系统实验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文件的组织结构、文件的存储管理和文件的访问控制等内容。
通过编写程序模拟文件的创建、读写和删除过程,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操作系统是如何管理文件系统的。
实验四,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部分,它包括对设备的初始化、分配和释放等功能。
在设备管理实验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设备的管理方法、设备的中断处理和设备的驱动程序设计等内容。
通过编写程序模拟设备的初始化和中断处理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操作系统是如何管理设备的。
总结。
通过操作系统原理实验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机制,提高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实验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操作系统原理实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机制,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以及设备管理等方面。
同时,培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操作系统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和 Linux(Ubuntu 2004 LTS),实验所使用的编程工具包括 Visual Studio Code、gcc 编译器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进程管理实验1、进程创建与终止在 Windows 系统中,使用 C++语言编写程序,通过调用系统 API函数创建新的进程,并观察进程的创建和终止过程。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 C 语言编写程序,通过 fork()系统调用创建子进程,并通过 wait()函数等待子进程的终止。
2、进程调度观察Windows 和Linux 系统中进程的调度策略,包括时间片轮转、优先级调度等。
通过编写程序模拟进程的执行,设置不同的优先级和执行时间,观察系统的调度效果。
(二)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与释放在 Windows 系统中,使用 C++语言的 new 和 delete 操作符进行内存的动态分配和释放,并观察内存使用情况。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 C 语言的 malloc()和 free()函数进行内存的分配和释放,通过查看系统的内存使用信息来验证内存管理的效果。
2、虚拟内存管理研究 Windows 和 Linux 系统中的虚拟内存机制,包括页表、地址转换等。
通过编写程序访问虚拟内存地址,观察系统的处理方式和内存映射情况。
(三)文件系统实验1、文件操作在 Windows 和 Linux 系统中,使用编程语言对文件进行创建、读取、写入、删除等操作。
观察文件的属性、权限设置以及文件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
2、目录操作实现对目录的创建、删除、遍历等操作。
研究目录结构和文件路径的表示方法。
计算机操作系统设备管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设备管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是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分配、设备释放、设备驱动程序管理和设备状态管理四个方面。
设备分配是指在系统启动时,管理程序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硬件设备按照规则分配给各个用户或进程。
在分配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类型、数量、性能以及用户对设备的使用需求。
设备的分配需要合理分配系统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冲突。
设备释放是指在设备使用完毕后,将设备从用户或进程中释放出来,使得其他用户或进程可以继续使用该设备。
设备释放需要及时释放被占用的设备,以提高系统的设备利用率。
设备驱动程序管理是指管理设备的各种驱动程序,通过驱动程序来控制设备的工作。
驱动程序管理需要确保设备的驱动程序能够正常工作,提供给用户或进程可用的设备接口。
设备状态管理是指管理设备的工作状态,包括设备的空闲状态、使用状态、故障状态等。
设备状态管理需要及时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以及时处理设备的故障和异常情况。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设备管理对于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合理的设备管理可以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保障用户或进程对设备的需求。
因此,设备管理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硬件资源和用户的需求,合理分配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硬件设备。
第五章 郑州轻工业学院计算机操作系统—— 设备管理-考研
必须互斥地访问独占设备。
6
§5.1 设备管理概述
(2)共享设备:指在一段时间内允许多个进程同时
访问的设备。显然,共享设备必须是可寻址的和
可随机访问的设备,典型的共享设备是磁盘。
(3)虚拟设备:指通过虚拟技术将一台独占设备变 换为若干台供多个用户(进程)共享的逻辑设备。 一般可以利用假脱机(SPOOLing)技术实现虚拟 设备。
34
§5.2 I/O 控制方式
5.2.4 通道控制方式
通道控制(channel control)方式与DMA方式相类似,也是一 种以内存为中心,实现设备和内存直接交换数据的控制方式。
5、以后OS调度A运行时,A从M处取数据处理。
30
设置AR和DC初值
启动DMA传送命令
挪用存储器周期传送 数据字 存储器地址增 1 字计数寄存器减 1
在继续执行用户 程序的同时,准 备又一次传送
DC =0 ? 是 请求中断
否
图 5-9 DMA方式的工作流程
31
§5./O 控制方式
§5.1 设备管理概述
CPU与控制寄存器的通信方式:
(1) I/O独立编址
每个控制寄存器分配一个I/O端口号(8位或16位整数),使
用专门的I/O指令,CPU可以读/写控制寄存器。分配给系统中
所有端口的地址空间是完全独立的,与内存的地址空间没有 关系。
优点和缺点:
外部设备不占用内存的地址空间;程序设计时,易于区分是对 内存操作还是对I/O端口操作,但对I/O端口操作的指令类型少,
33
【思考题】(2000年高程试题)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应填入下面叙述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测试结果
实际运行的结果如下: Input the times of user1's output file:4 Input the times of user2's output file:7 Process 2 produces a block 1! Process 1 produces a block 2! Output block 1: (ID=2) 1148937183286280
6
③输出井 使用队列结构模拟。需要支持队列重整,取队首元素,删除队首 元素, 在队尾插入等操作, 需要使用 closed,open 两个指针协助操作。 3、物理设计 ①进程控制块(PCB)
struct info_PCB { long ID;//进程标识 long status;//状态 long po;//输出指针 long head;//信息块首地址 long count;//输出长度 long wait[1000];//输出缓冲 }PCB[4];
9
n=0; } void work()//模拟进程调度 { long r; long k; long a,b; long i,j; while (PCB[1].status!=3 || PCB[2].status!=3 || PCB[3].status!=3) { r=rand()%100+1;//用随机数模拟进程执行概率 if (r<=45) { k=1; } else { if (r<=90) k=2; else k=3; } if (PCB[k].status!=0) continue; switch (k) { case 1: case 2: //输出进程 k a=rand()%10; ++PCB[k].po; PCB[k].wait[PCB[k].po]=a; if (a==0) { b=wall[k].closed+1; for (i=1;i<=PCB[k].po;i++) { wall[k].num[++wall[k].closed]=PCB[k].wait[i]; } PCB[k].po=0;
10
PCB[k].count++; if (PCB[k].count==K[k]) //进程执行完毕后应置成"结束状态"。 { PCB[k].status=3; } if (PCB[3].status==2) //要求输出进程在输出信息到输出井并形成信息块后,应将 Spooling 进程 置成"可运行状态"。 { PCB[3].status=0; } if (L2[k]==0 && PCB[k].status==0) //如果输出井满,将进程置为"不可运行状态 1" { PCB[k].status=1; } n++; block[n].ID=k; block[n].head=b; block[n].len=wall[k].closed-b+1; printf("Process %ld produces a block %ld!\n",k,n); } break; case 3: //Spooling 进程 PCB[3].po++; a=PCB[3].po; printf("Output block %ld: (ID=%ld)\n",a,block[a].ID); for (i=1;i<=block[a].len;i++) { printf("%ld ",wall[block[a].ID].num[i+block[a].head-1]); } printf("\n"); if (PCB[3].po==n) { PCB[3].status=2; //Spooling 进程在输出井空时应置成"不可运行状态 2"。 if (PCB[1].status==3 && PCB[2].status==3) { PCB[3].status=3; } } break;
7
Process 2 produces a block 3! Process 2 produces a block 4! Output block 2: (ID=1) 2459598549480 Output block 3: (ID=2) 762830 Process 2 produces a block 5! Process 2 produces a block 6! Output block 4: (ID=2) 60 Process 1 produces a block 7! Process 1 produces a block 8! Output block 5: (ID=2) 651940 Output block 6: (ID=2) 940 Output block 7: (ID=1) 287554292111570 Process 2 produces a block 9! Process 2 produces a block 10! Output block 8: (ID=1) 0 Process 1 produces a block 11! Output block 9: (ID=2) 5491144632612570 Output block 10: (ID=2) 34240 Output block 11: (ID=1) 2189781549345581314869460
三、设计思想(本程序中的用到的所有数据类型的定义,主 程序的流程图及各程序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1.流程图
3
图Leabharlann 假脱机输出系统框图4
图
请求输出进程程序框图
5
图
Spooling 进程程序框图
2.逻辑设计 ①进程控制块(PCB) 对于输出进程和 spooling 进程两种不同的进程,采用相同的结构 处理,包括进程标识,进程状态,输出缓冲,输出指针,信息块首地 址,输出长度等内容。需要支持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输出缓冲晴 空等操作。 ②输出请求块 包括要求输出的进程标识,输出长度,输出首地址等内容。
11
} } } int main() { srand(time(NULL)); input(); init(); work(); return 0; }
12
2
和结束状态。 为了区分要求输出进程和 Spooling 进程处于不可运行状 态的不同原因,又把不可运行状态分成不可运行状态 1 和 2。分别叙 述如下: ①进程执行完毕后应置成“结束状态” 。 ②要求输出进程在输出信息时,如发现输出井已满,应置成“不 可运行状态 1” 。 ③Spooling 进程在输出井空时应置成“不可运行状态 2” 。 ④Spooling 进程输出一个信息块后,应释放该信息块所占的输出 井位置,并将正在等待输出的进程置成“可运行状态” 。 ⑤要求输出进程在输出信息到输出井并形成信息块后,应将 Spooling 进程置成“可运行状态” 。
五、系统不足与经验体会
系统的不足包括健壮性尚不够好,界面比较简单,对于模拟 过程, 输出信息不够详细, 对某些规模的的初始化需要修改程序。 经验体会:注意数据达到上限时的情况,对于进程调度,要 注意避免没有任何一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的情况出现。
六、附录:源代码(带注释)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cstdlib>
8
#include <ctime> struct info_PCB { long ID;//进程标识 long status;//状态 long po;//输出指针 long head;//信息块首地址 long count;//输出长度 long wait[1000];//输出缓冲 }PCB[4]; struct info_block { long ID;//要求输出的进程 long len;//输出长度 long head;//输出首地址 }block[128]; struct info_wall { long num[10000];//输出内容 long open,closed;//队列指针 }wall[3]; long K[3],L1,L2[3]; long n; void input()//输入函数 { printf("Input the times of user1's output file:"); scanf("%ld",&K[1]); printf("Input the times of user2's output file:"); scanf("%ld",&K[2]); } void init()//初始化函数 { L1=10; L2[1]=L2[2]=100; memset(PCB,0,sizeof(PCB)); PCB[1].ID=1; PCB[2].ID=2; PCB[3].ID=3; PCB[3].status=2; memset(wall,0,sizeof(wall));
二、实验要求及实验环境
可将 Spooling 输入输出程序编制成一个独立的进程与其它要求 输入输出的进程并发工作。Spooling 进程负责从卡片机或光电读带机 等设备读入信息送到磁盘或磁鼓的输入井中,或是把磁盘、磁鼓输出 井的信息块送到打印机或 CRT 等设备输出。其余进程只要求编写输 入输出部分的程序,可不考虑其它操作。 本实验编制一个 Spooling 输出进程与另外二个要求输出的进程 并发运行。要求输出进程每运行一次只输出一项信息到输出井,待输 出到一个结束标志时,表示一批信息输出完成,在输出井中形成一输 出信息块,再由 Spooling 进程把整个信息块实际输出到打印机或 CRT。因此,进程的运行必须考虑同步问题。 采用进程的随机调度法模拟 Spooling 输出是合适的, 因为各进程 的输出应是随机的。 (1)进程调度采用随机调度法,二个要求输出进程的调度概率 各为 45%,Spooling 进程为 10%。 (2)可为进程设置三种工作状态:可运行状态,不可运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