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糖磷酸途径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合集下载

第七节生物化学 下册 25 戊糖磷酸与其他

第七节生物化学 下册 25 戊糖磷酸与其他
放能反应,容易进行 避开了酵解过程不可能进行的直接逆反应
3 葡萄糖-6-磷酸水解,生成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酶是结合在光面内质网上的酶,因 此,葡萄糖-6-磷酸必须先转移到内质网内才能被水 解,形成的葡萄糖和磷酸再通过不同的转运途径回 到细胞溶胶中。 在大脑和肌肉中不存在葡萄糖-6-磷酸酶,因此不 能利用葡萄糖-6-磷酸形成葡萄糖,只能由肝脏将其 水解成葡萄糖,再进入血液,维持血液中葡萄糖浓 度稳定。
甘油醛-3-磷酸
果糖-6-磷酸
生成的赤藓糖-4-磷酸再与另一分子的木酮糖-5-磷酸经转酮酶催 化生成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
戊糖磷酸途径的非氧化阶段是一条转换途径,通过 这个途径,氧化阶段产生的核酮糖-5-磷酸转换为糖酵解 的中间产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
如果所有的戊糖磷酸都转换为酵解的中间产物,3分 子的戊糖分子可以转换为2分子的己糖和1分子的丙糖。
2CH3COCOOH + 2ATP+ 2(NADH+H+) + 2H2O 丙酮酸
三羧酸循环总反应式
乙酰-CoA + 3NAD+ + FAD + GDP + Pi + 2 H2O 2CO2 + 3NADH + 3H+ + FADH2 + CoASH + GTP
6-磷酸葡萄糖酸
核酮糖-5-磷酸
戊糖磷酸途径总揽
(一) 将非糖物质转变为糖,以维持血糖恒定,满足组织 对葡萄糖的需要。
(人体可供利用的糖仅150克,而且储量最大的肌糖原只供本身 消耗,肝糖原不到12小时即全部耗尽,这时必需通过异生补充血糖, 以满足脑和红细胞等对葡萄糖的需要)。

【生物化学】戊糖代谢及其他糖代谢途径

【生物化学】戊糖代谢及其他糖代谢途径
CH2O P
G-6-P
6-P-葡萄糖酸内酯
6-P-葡萄糖酸

COOH H C OH HO C H H C OH H C OH
CH2O P
6-P-葡萄糖酸
6-P-葡萄糖酸脱氢酶
NADP+
CH2OH CO
H C OH
NADPH +H+
CO2
H C OH
CH2O P
5-P-核酮糖
2.磷酸戊糖途径的非氧化分子重排阶段
2×H2O
1、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CO2
ATP+H2O ADP+Pi
生物素
丙酮酸羧化酶 (线粒体)
PEP羧激酶 (线粒体/胞液)
草酰乙酸 GTP
P
GDP
磷酸烯醇丙酮酸 (PEP)
CO2
丙酮酸+ATP+GTP+H2O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ADP+GDP+Pi+H+
丙酮酸
苹果酸
苹果酸脱氢酶
1. 磷酸戊糖途径的氧化脱羧阶段

H C OH H C OH
6-P-葡①萄糖脱氢酶 C O
NADP+
H C OH
HO C H O H C OH HC
HO C H O
NADPH +H+
H C OH HC
CH2O P
CH2O P
内②酯酶 H2O
COOH H C OH HO C H H C OH H C OH
Cori循环—在激烈运动时,糖酵解作用产生的NADH的速度超出通过呼吸链 再形成NAD+的能力。这时肌肉中酵解过程形成的丙酮酸由乳酸脱氢酶转变为 乳酸使NAD+再生,这样糖酵解作用才能继续提供ATP。肌肉细胞内的乳酸扩 散到血液并随着血流进入肝脏细胞,在肝脏中通过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 糖,又回到血液,随血流供应肌肉和脑对葡萄糖的需要。这个循环过程称 Cori循环

戊糖磷酸途径的反应过程

戊糖磷酸途径的反应过程

戊糖磷酸途径是糖类代谢途径之一,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其反应过程如下:
1.葡萄糖的摄取:葡萄糖通过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通过血液输送到肝脏。

2.葡萄糖的转化:肝脏中的糖酵解过程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ATP。

3.丙酮酸的氧化:肝脏中的丙酮酸氧化为乙酰辅酶A(Acetyl-CoA),同时产生少量ATP。

4.乙酰辅酶A的转化:乙酰辅酶A通过柠檬酸循环和三羧酸循环,被转化为NADH和FADH2,
同时产生大量的ATP。

5.NADH和FADH2的转化:NADH和FADH2通过电子传递链(ETC)被转化为NADPH,同
时产生大量的ATP。

6.NADPH的利用:NADPH被用来还原三磷酸甘油醛(Triglycerides)和胆固醇(Cholesterol),
生成甘油三磷酸(Glycerol-3-phosphate)和胆酸(Bile Acids)。

7.葡萄糖的再生:葡萄糖被重新摄取,再次进入糖酵解和丙酮酸氧化的过程,形成循环。

总的来说,戊糖磷酸途径的反应过程是一个糖类代谢的循环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葡萄糖被转化为能量丰富的物质,同时产生NADPH,为其他代谢途径提供还原力。

戊糖磷酸途径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戊糖磷酸途径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四.乙醛酸循环 (xúnhuán)
1.乙醛酸循环主要(zhǔyào)存在于种子萌发初 期和以2碳化合物为底物(能吸收乙酸或乙酰 COA)的微生物中,但不存在于动物中
2.乙醛酸循环与三羧酸循环很相象,主要回避了 两部脱羧反应。
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酮戊二酸 -酮戊二酸氧化脱羧成为琥珀酰辅酶A
精品资料
1.丙酮酸生成(shēnɡ chénɡ)磷酸 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羧化酶 丙酮酸+CO2+ATP+H2O 草酰乙酸+ADP+Pi+2H+
PEP羧激酶
草酰乙酸+GTP 磷酸(lín suān)烯醇式丙酮酸 人及+哺G乳D动P+物CO的2丙酮酸羧化酶存在于肝或肾的线粒体中,所以细胞 液中丙酮酸经运载系统进入线粒体后才能羧化成草酰乙酸,而草酰 乙酸又必须离开线粒体才能进一步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但草 酰乙酸本身不能透过线粒体内膜,所以转变成苹果酸,天冬氨酸等 通过二羧酸转运系统离开线粒体后再进一步氧化恢复成草酰乙酸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2. 1,6-二磷酸果糖(guǒtáng)转化成6-磷酸
果糖(guǒtáng)
果糖二磷酸酶
1,6-二磷酸果糖(guǒtáng)+H2O
6-磷酸果糖
(guǒtáng)+Pi
3. 6-磷酸果糖转化为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酶,Mg2+
6 -磷酸葡萄糖+H2O
葡萄糖+Pi
精品资料
糖异生及酵解图
精品资料
一.磷酸(lín suān)戊糖途径及 相关酶
1.氧化(yǎnghuà)阶段 (不可逆)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戊糖磷酸途径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共72张PPT)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戊糖磷酸途径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共72张PPT)
戊糖磷酸途径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关键的代谢途径之一,其发现可追溯至1931年Otto Warburg等人的研究。该途径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用。ATP是细胞内的能量货币,为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提供动力;而NADPH则是许多合成反应中必需的还原剂。因此,戊糖磷酸途径对于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途径还与其他代谢途径密切相关,共同构成细胞复杂的代谢网络。通过深入了解戊糖磷酸途径的机制及其与其他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代谢的整体调控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糖酵解、糖异生和戊糖磷酸途径

糖酵解、糖异生和戊糖磷酸途径

2
它主要在肝细胞和胰岛细胞中进行,是葡萄糖生 成丙酮酸的重要步骤,也是糖异生的主要来源。
3
戊糖磷酸途径的产物丙酮酸可以进一步转化为葡 萄糖或者脂肪酸,参与能量代谢和物质合成。
戊糖磷酸途径过程
01
葡萄糖经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生成6-磷酸葡萄糖。
03
6-磷酸葡糖酸经过磷酸戊糖异构 酶的催化,异构为5-磷酸葡糖酸
药物研发
了解这些代谢过程有助于药物的 研发,针对相关酶或代谢途径设 计新的药物,用于治疗相关疾病。
02
糖酵解
糖酵解定义
01
糖酵解定义:糖酵解是指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葡萄糖在细胞 质中被分解成为丙酮酸的过程,并伴随着少量能量释放。
02
糖酵解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在缺氧或无
氧环境中。
糖酵解是葡萄糖代谢的主要途径之一,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
03
供所需的能量。
糖酵解过程
01
糖酵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己糖 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 酶三个限速步骤。
02
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葡萄糖磷 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
磷酸果糖激酶催化6-磷酸果糖磷 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
03
丙酮酸激酶催化1,6-二磷酸果糖 裂解生成丙酮酸和ATP。
糖酵解、糖异生和戊 糖磷酸途径
目录
• 引言 • 糖酵解 • 糖异生 • 戊糖磷酸途径 • 三种代谢途径的比较和总结
01
引言
主题简介
糖酵解
01
糖酵解是生物体内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是生物体获
取能量的主要方式之一。
糖异生
02
糖异生是指将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是维持血糖水平

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
(基团转移)
5-磷酸木酮糖
5-磷酸核糖
转酮酶
H
H
2
+2
转醛酶
2
+2
3-磷酸甘油醛
7-磷酸景天庚酮糖
6-磷酸果糖
4-磷酸赤藓糖
(5) 二分子五碳糖的基团转移反应
CH2OH CO
CHO H C OH
CH2OH
HO C H
H C OH
CH2OPO3H2
5-磷酸核酮糖 H
ribulose 5-phosphate H
HC
dehydrogenase(G6PD) H C
CH2OPO3H2
6-磷酸葡萄糖
glucose 6-phosphate
限速酶,对NADP+ 有高度特异性
CH2OPO3H2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
6-phosphoglucono-δ-lactone
(2)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转变为 6-磷酸葡萄糖酸
CO
5-磷酸核酮糖
ribulose 5-phosphate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
磷酸戊糖途径的非氧化阶段之一
(5-磷酸核酮糖异构化)
差向异构酶
异构酶
5-磷酸木酮糖
5-磷酸核酮糖
5-磷酸核糖
(2)磷酸戊糖的异构
4
6
2
2
+2
磷酸戊糖途径的 非氧化阶段之二
6H2O
6×6-磷酸葡 萄糖酸内酯
6NADPH
葡萄糖
6×6-磷 酸葡萄糖
2× 5-磷酸 木酮糖
2× 3-磷酸 甘油醛
2×4-磷酸 2× 6-磷

中国海洋大学资料 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中国海洋大学资料 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董文
3、Cori循环:剧烈运动时产生的大量乳酸会迅速扩 散到血液,随血流流至肝脏,先氧化成丙酮酸,再经 过糖异生作用转变为葡萄糖,进而补充血糖,也可重 新合成肌糖原被贮存起来。这一乳酸——葡萄糖的循 环过程称为Cori循环。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董文
4、反刍动物糖异生途径十分活跃,牛胃中的 细菌分解纤维素成为乙酸、丙酸、丁酸等脂 肪酸可转变成为琥珀酰CoA参加糖异生途径 合成葡萄糖。
第十八章 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第一节、戊糖磷酸途径
一、概况
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是机体内 糖分解代谢的主要径,但不是唯 一途径。实验研究也表明:在组 织中添加酵解抑制剂如碘乙酸或 氟化物等(磷酸甘油醛脱氢 酶),葡萄糖仍可以被消耗,这 说明葡萄糖还有其它的代谢途径。 许多组织细胞中都存在有另一种 葡萄糖降解途径,即磷酸戊糖途 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PPP)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董文

己糖单磷酸途径(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 戊糖(磷酸)支路(pentose phosphate shunt) 磷酸己糖支路(Hexose Monophosphate shunt) 磷酸己糖旁路 磷酸葡萄糖酸途径(phosphogluconate pathway)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董文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董文
1、丙酮酸羧化生成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 ATP + GTP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 ADP + GDP + CO2 从丙酮酸开始的糖异 生作用,需胞质和线粒体 酶的相互协作,可以以两 种方式完成。

戊糖磷酸途径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戊糖磷酸途径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四.糖异生的前体
1.凡能生成丙酮酸的物质都可以异生成葡萄糖。例如 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柠檬酸、异柠檬酸、 -酮戊 二酸、琥珀酸、延胡索酸和苹果酸都可以转变为草 酰乙酸而进入糖异生途径。注意:乙酰COA不能作 为糖异生的前体,它不能转变为丙酮酸。因为丙酮 酸脱氢酶催化反应是不可逆的。 2.大多数氨基酸是生糖氨基酸,如丙氨酸、谷氨酸、 天冬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苏氨酸、脯氨酸、谷胺酰胺、天冬酰胺、甲硫氨酸、 缬氨酸等,它们可转变成丙酮酸,-酮戊二酸、草 酰乙酸等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参加糖异生途径。
一.磷酸戊糖途径及相关酶
1.氧化阶段(不可逆) 6-磷酸葡萄糖脱氢脱羧转化成5-磷酸 核酮糖
1.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NADPH反馈抑制酶活性) 2. 3. 6—磷酸葡萄糖酸δ -内酯酶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2.非氧化阶段(全可逆)
(1)磷酸戊糖同分异构化生成5-磷酸核 糖及5-磷酸木酮糖 (2)磷酸戊糖通过转酮反应与转醛反应 生成酵解中间产物6-磷酸果糖及3- 磷酸甘油醛
异柠檬酸 琥珀酸+乙醛酸
(2)苹果酸合成酶
乙醛酸+乙酰COA 苹果酸+COA-SH
3.乙醛酸循环的过程
(3)糖尿病人或切除胰岛的动物,他们从氨基酸转化成糖的过 程十分活跃。当摄入生糖氨基酸时,尿中糖含量增加。
二.糖异生的途径
糖异生的途径基本上是糖酵解的逆行,从丙酮酸到葡萄糖的 代谢中有7步是共同的可逆步骤。只有3步是不可逆步骤 丙酮酸(被丙酮酸羧化酶)转化为草酰乙酸,草酰乙酸被磷酸 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羧激酶)脱羧和磷酸化为磷酸烯醇 式丙酮酸。PEP由糖酵解中直接逆转的几个反应转化为果糖1, 6—二磷酸。果糖1,6—二磷酸(被果糖1,6—二磷酸酶)脱 磷酸形成果糖6—磷酸,然后(被磷酸葡萄糖异构酶)转化为 葡萄糖6—磷酸。最后,葡萄糖6—磷酸(被葡萄糖6—磷酸酶) 脱磷酸形成葡萄糖。

25-戊糖磷酸途径

25-戊糖磷酸途径
3NADP+ 3NADP+3H+
第一阶段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CO2
5-磷酸核酮糖(C5) ×3 5-磷酸木酮糖 C5 5-磷酸核糖 C5 7-磷酸景天糖 C7 4-磷酸赤藓糖 C4 6-磷酸果糖 C 5-磷酸木酮糖 C5
3-磷酸 甘油醛
3-磷酸甘油醛 C3 6-磷酸果糖 C6
第 二 阶 段
目录
总反应式
过程:
F-1,6-2P 磷酸二 羟丙酮
NAD+ NADH+H+
3-磷酸 甘油醛
糖异生途径与酵解途径大多数反应是 共有的、可逆的;
酵解途径中有 3 个由关键酶催化的不 可逆反应。在糖异生时,须由另外 的反应和酶代替。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乙酰CoA
TAC
CO2+H2O+
ATP 目 录
1、氧化反应阶段
NADP+
NADPH+H+
H2O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内酯酶
6-磷酸葡萄糖酸
6-磷酸葡萄糖
关键酶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 6-磷酸葡萄 糖酸脱氢酶
NADP+
异构酶
NADPH+H+
CO2
5-磷酸核糖

5-磷酸核酮糖
目录
2、非氧化反应阶段
5-磷酸核酮糖(C5) ×3 5-磷酸木酮糖 5-磷酸核糖 C5 C5
胞液)
目录
关键酶
(线粒体)
关键酶
目录

草酰乙酸转运出线粒体:
出线粒体

生物化学 第25章 磷酸戊糖途径和糖其他代谢途径

生物化学 第25章 磷酸戊糖途径和糖其他代谢途径

⑦ 7-P景天庚酮糖+3-P甘油醛 转醛酶 6-P果糖+4-P赤藓糖
转酮酶
⑧ 5-P木酮糖+4-P赤藓糖
6-P果糖+3-P甘油醛
本阶段总反应:
3×5-P核酮糖 6×5-P核酮糖
2×6-P果糖 + 1×3-P甘油醛 4×6-P果糖 + 2×3-P甘油醛
(2)非氧化的分子重排阶段
5-磷酸核酮糖(C5) ×3
GTP GDP CO2
磷酸 烯醇 式丙 酮酸
提问:这里CO2的作用是什么? 能量载体
合成的草酰乙酸新-COOH中储存了ATP水解 的键能,脱碳时损失的键能相对较少,总体自 由能上升。
葡萄糖 ATP
①己糖激酶
ADP
6-磷 酸 葡 萄 糖
①活化
糖原(淀粉)
Δ G = -7.5kcal/m ol
磷酸化酶
6-CPO葡O萄H糖 酸内H酯C酶OH
CH6-2PO葡H萄糖 酸C脱O氢酶
HO C H O HO C H
HO C H
H C OH
H C OH NADPN+H+HAC+DPOHH HH+20H
HC
HC
H C OH
CH2OPO3H2
CH2OPO3H2
C
OH NAHDPCN+AODHPH CHC2OHP2OOP3HO+23HH+CO2 2
(二)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e)
在植物和微生物体中还可通过所谓“乙醛酸循环” 使乙酰CoA转变成琥珀酸,后者再经草酰乙酸步骤转 变成糖或补充三羧酸循环的琥珀酸。
乙醛酸循环可以说是三羧酸循环的辅佐途径。
6-P葡萄糖

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

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

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2022年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上学期间,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整理的2022年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篇1一、糖类的结构与功能1.糖类的结构糖定义为多羟基醛、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

有单糖、寡糖、多糖和复合糖类。

2.糖的生理功能1摩尔的葡萄糖完全氧化为CO2和H2O可释放2840kJ(679kcal)的能量,其中约40%转移至ATP,供机体生理活动能量之需。

一、糖的分解特点和途径1.糖的分解在有氧和无氧下均可进行,无氧分解不彻底,有氧分解是其继续,最终分解产物是CO2、H2O和能量。

2.糖的分解先要活化,无氧下的分解以磷酸化方式活化;有氧下,以酰基化为主。

3.在动物和人体内,糖的分解途径主要有3条:糖酵解(葡萄糖→丙酮酸→乳酸);柠檬酸循环(丙酮酸→乙酰辅酶A→CO2+H2O);戊糖磷酸途径(葡萄糖→核糖-5-磷酸→CO2+H2O)。

二、糖酵解(一)概念和部位糖酵解(glycolysis)是无氧条件下,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并有ATP 生成的过程。

它是生物细胞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涉及十个酶催化反应,均在胞液。

(二)反应过程和关键酶1.己糖激酶(hexokinase)催化葡萄糖生成G-6-P,消耗一分子ATP。

己糖激酶(HK)分布较广,而葡萄糖激酶(GK)只存在于肝脏,这是第一个关键酶催化的耗能的限速反应。

若从糖原开始,由磷酸化酶和脱支酶催化生成G-1-P,再经变位酶转成G-6-P。

2.G-6-P异构酶催化G-6-P转化为F-6-P。

3.磷酸果糖激酶(PFK-Ⅰ)催化F-6-P磷酸化生成F-1,6-DP,消耗一分子ATP。

这是第二个关键酶催化的最主要的耗能的限速反应。

4.醛缩酶裂解F-1,6-DP为磷酸二羟丙酮和甘油醛-3-磷酸。

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

-
迂回措施之二:1,6-果糖二磷酸生成6-磷酸果糖 该反应由1,6-二磷酸果糖酶催化,水解C1上的磷酸 酯键, 生成6磷酸-果糖。
调节: 1.6-二磷酸果糖酶是别构酶 抑制剂:AMP 当生物体内AMP浓度很高时,说明生物体内能量缺 少,需糖酵解产生能量。因此,高浓度的AMP抑制 该酶的活性,不能进行糖异生作用进行糖酵解,产 生的丙酮酸进入TCA环,生成大量ATP,供给生物 体能量。 激活剂:ATP、柠檬酸
5-磷酸核酮糖经磷酸核糖异构酶催化,形成5-磷酸 核糖(5-PR)。
5-磷酸核酮糖(C5)
5-磷酸核糖 ( C5 )
5.5-磷酸核酮糖转变为5-磷酸木酮糖 5-磷酸核酮糖也可在其差向异构酶催化下转变为其差向 异构体5-磷酸木酮糖(5-PX)。
5-磷酸核酮糖(C5)
5-磷酸木酮糖(C5)
6.转酮反应(转2C) 转酮酶催化5-PX上的乙酮醇基(羟乙酰基)转移到5-磷酸核 糖(5-PR)的第一个碳原子上,生成甘油醛-3P和7-磷酸景天 庚酮糖(C5+C5 C3+C7)。转酮酶转移一个2C单位,其供 体是酮糖,而受体是醛糖。
转醛酶
( C7 )
(C3)
(C4)
(C6)
8.又一个转酮反应(转2C) 转酮酶催化另一分子5-磷酸木酮糖上的羟乙酰基转移到 4-磷酸赤藓糖的第一个碳原子上,生成 3磷酸-甘油醛和 6-PF(C5+ C4 C3+ C6)。
5-磷酸木酮糖
( C5 )
( C4 )
( C3 )
( C6 )
9.磷酸己糖的异构化反应 6-磷酸果糖经异构化形成6-磷酸葡萄糖。
①14C3标记的葡萄糖进入戊糖磷酸途径,经氧化脱羧后,葡萄 糖的14C3就成了磷酸戊糖(C5糖,包括核酮糖-5-磷酸、核 糖-5-磷酸和木酮糖-5-磷酸)的14C2。而木酮糖-5-磷酸上最 上面的C1和14C2经转酮酶的第一次催化,转移到核糖-5-磷 酸上,生成的景天庚酮糖-7-磷酸(C7糖)的C2和C4位置被 标记。 ②14C2、14C4标记的景天庚酮糖-7-磷酸经转醛酶催化,将其C1、 14C2和C3转到甘油醛-3-磷酸上,生成的果糖-6-磷酸(C 糖) 6 的C2位置被标记,赤藓糖-4-磷酸的C1位置被标记。 ③14C2标记的另一分子木酮糖-5-磷酸与被14C1标记的赤藓糖-4磷酸经转酮酶的第二次催化,生成的果糖-6-磷酸的C2和C3 位置被标记。

第二十五章戊糖磷酸途径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文稿演示

第二十五章戊糖磷酸途径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文稿演示
参与合成脂肪酸、胆固醇,一些氨基酸。 ⑵ 参与羟化反应:作为加单氧酶的辅酶,
参与对代谢物的羟化。
⑶ 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 ⑷ 维持巯基酶的活性。 ⑸ 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由于6-磷酸葡
萄糖脱氢酶遗传性缺陷可导致蚕豆病, 表现为溶血性贫血。
2. 是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代谢途径:
• 体内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脱氧 核糖均以5-磷酸核糖的形式提供,这是体 内唯一的一条能生成5-磷酸核糖的代谢途 径。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它酶生成葡萄糖 的途径称为糖异 生。
2磷酸烯醇丙酮酸
丙酮酸 激酶
PEP羧激酶 2草酰乙酸
2丙酮酸
丙酮酸羧化酶
糖异生途径关键反应之一
P
6-磷酸葡萄糖 磷酸酯酶
+ H2O
6-磷酸葡萄糖
H
+Pi
葡萄糖
糖异生途径关键反应之二
H2CO P O H2CO P
H HO
+ H2O
H
OH
磷酸戊糖途径的两个阶段
1、氧化脱羧阶段
6 G-6-P
6 葡萄糖酸-6-P
6CO2 6
核酮糖-5-P
6H2O 6 NADP+ 6 NADPH+6H+
6 NADP+ 6 NADPH+6H+
2、非氧化分子重排阶段
6 核酮糖-5-P
5 果糖-6-P
5 葡萄糖-6-P
磷酸戊糖途径的氧化脱羧阶段
NADP+ NADPH+H+
第二十五章戊糖磷酸途径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文稿演示
(二)、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反应
• 磷 酸 戊 糖 途 径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HMS)是指从G-6-P脱氢反应开 始,经一系列代谢反应生成磷酸戊糖等 中间代谢物,然后再重新进入糖氧化分 解代谢途径的一条旁路代谢途径。

生物化学戊糖磷酸途径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生物化学戊糖磷酸途径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途径中的还原反应。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戊糖磷酸途径对红细胞的 重要作用
在脊椎动物的红细胞中戊糖磷酸途径的酶类活 性也很高。因为该途径提供的NADPH可保证红细胞 中的谷胱甘肽处于还原状态,而还原型谷胱甘肽可 维持蛋白质结构的完整性,还可以防止膜脂被过氧 化物等氧化,保持血红素中的Fe处于+2价。有些人 因遗传缺陷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容易产生溶 血性贫血症。
戊糖磷酸途径的发现
1931年,Otto Warburg及其同事,还有Fritz Lipman,发现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6-磷酸 葡糖酸脱氢酶,这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都可以利用 葡萄糖,他们还发现NADP+是这两种酶的辅酶。 通过对这条途径的详细研究,发现葡萄糖转变成 了多种五碳糖、七碳糖、四碳糖、三碳糖及六碳 糖 的 磷 酸 酯 。 在 这 条 途 径 中 , 有 CO2 的 释 放 和 NADPH的合成,但没有ATP的合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戊糖磷酸途径的发现
向供研究糖酵解使用的组织匀浆中添加碘 乙酸(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抑制剂)和氟 化钠(烯醇化酶的抑制剂)等糖酵解途径的抑 制剂,发现葡萄糖的利用仍在继续。这个结果 说明葡萄糖的利用除了经过糖酵解途径外,还 有其他途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核糖-5-磷酸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戊糖磷酸途径的 非氧化阶段Ⅱ
核酮糖-5-磷酸 差向异构酶
核酮糖-5-磷酸
木酮糖-5-磷酸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戊糖磷酸途径的 非氧化阶段Ⅲ
转酮酶
木酮糖-5-磷酸 核糖-5-磷酸
甘油醛-3-磷酸 景天庚酮 糖-7-磷酸

第25章 戊糖磷酸途径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第25章 戊糖磷酸途径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29
磷酸戊糖途径
• 部份药物和化学物如蚕豆、樟脑、臭丸、龙胆紫(紫药 部份药物和化学物如蚕豆、樟脑、臭丸、龙胆紫( )、都会令患者出现急性溶血反应 症状包括黄疸、 都会令患者出现急性溶血反应, 水)、都会令患者出现急性溶血反应,症状包括黄疸、精 神不佳,严重时会出现呼吸急速、心脏衰竭, 神不佳,严重时会出现呼吸急速、心脏衰竭,甚至会出现 休克而有生命危险。 休克而有生命危险。 • 诱发G6PD症状的药物有: 诱发G6PD症状的药物有: G6PD症状的药物有 • 伯氨喹;奎宁、汤力水(tonic water)等抗疟药物 ; water) 伯氨喹;奎宁、汤力水( • 磺胺类抗生素 • 砜类:如用以治疗麻疯病的氨苯砜 砜类: • 其他含硫磺的药品,如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的药物血糖 其他含硫磺的药品,如治疗糖尿病、 Glibenclamide) 平(Glibenclamide) • 呋喃妥因:治疗尿道感染的抗生素 呋喃妥因: • 阿司匹林
G-6-P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葡萄糖 磷酸脱氢酶
6-P-葡萄糖酸内酯
11
第二步: 第二步:hydrolysis
葡萄糖酸内酯酶
6-P-葡萄糖酸内酯
6-P-葡萄糖酸
此反应不可逆,从而使 G-6-P → 6-磷酸葡萄糖酸 6此反应不可逆, (6-phospho-D-gluconate)的过程不可逆. phospho- gluconate)的过程不可逆.
3
磷酸戊糖途径
(一)戊糖磷酸途径的发现 在研究糖酵解过程中, 在研究糖酵解过程中,发现在 组织匀浆中添加碘乙酸、 组织匀浆中添加碘乙酸、氟化物 等糖酵解抑制剂,葡萄糖的利用仍 等糖酵解抑制剂, 可进行; 可进行; 1931年 1931年Otto Warburg 等发 脱氢酶和葡萄糖酸现G-6-p脱氢酶和葡萄糖酸-6-p脱 氢酶可以使葡萄糖进入未知的代谢 途径,NADP 是两种酶的辅酶; 途径,NADP+是两种酶的辅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教案
第二十五章戊糖磷酸途径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课前回顾≥
提问:
1. 呼吸链的概念、组成,及各成分的排列顺序?
2. 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3.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4. 化学渗透学说?
≤教学目的≥
1 、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特点、关键酶、调节、生理意义。

2 、掌握糖异生途径反应过程、限速步骤、限速酶;熟悉糖异生的调节、生理意义。

3 、熟悉糖的其它代谢途径
4 、寡糖类的生物合成与分解(自学)
≤重点难点≥
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特点、关键酶、调节、生理意义
≤教学内容≥
一.戊糖磷酸途径的引出:
葡萄糖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代谢主要是通过酵解和三羧酸循环途径进行的,这也是生物产生能量的主要途径。

但绝非唯一的途径。

戊糖磷酸途径(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又称戊糖支路( Pentose Shunt )、己糖单磷酸途径( Hexose Monophophate Pathway )、磷酸葡萄糖酸氧化途径( Phosphategluconate Oxidative Pathway )、以及戊糖磷酸循环( Pentose Phosphate Cycle) 等,这些名称强调从磷酸化的六碳糖形成磷酸化五碳糖的过程。

戊糖磷酸途径是糖代谢的第二条重要途径,是葡萄糖分解的另外一种机制,在细胞溶胶中进行,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
二.过程概述
磷酸戊糖途径是指从 G-6-P 脱氢反应开始,经一系列代谢反应生成磷酸戊糖等中间代谢物,然后再重新进入糖氧化分解代谢途径的一条旁路代谢途径。

该旁路途径的起始物是 G-6-P ,返回的代谢产物是 3- 磷酸甘油醛和 6- 磷酸果糖,其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是 5- 磷酸核糖和NADPH 。

整个代谢途径在胞液中进行。

关键酶是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三.过程详述
全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
(一)物质代谢
1 .代谢途径(图)
( 1 )反应和中间代谢物
( 2 )酶和辅酶
( 3 )能量和还原力的传递
( 4 )碳架的变化6C → 5C +CO2;5C + 5C → 3C + 7C ;3C + 7C → 4C + 6C ; 5C + 4C → 3C + 6C
( 5 )抑制剂
( 6 )总反应式
3 G -6-P+6NADP +→ 3 CO2+6 NADPH+ 2 F -6-P+3-P- 甘油醛
(二)能量代谢
3 分子的 G-6-P 产生 6 分子的 NADPH+H+和 1 分子 3-P- 甘油醛,同时又返回 2 分子的
G-6-P ,也就是 1 分子的 G-6-P 产生 6 分子的 NADPH+H+和 1 分子 3-P- 甘油醛。

那么 2 分子的 G-6-P 产生 12 分子的 NADPH+H+和 2 分子 3-P- 甘油醛,其中 2 分子 3-P- 甘油醛可以通过 EMP 的逆过程变成 G-6-P ,这样, 1 分子的 G-6-P 净产生 12 分子的 NADPH+H+(它的穿梭总是免费的),合 36 分子的 ATP 。

1 分子的葡萄糖就可以产生 35 分子的 ATP 。

(三)葡糖异生作用和糖酵解作用的互相协调
当一条途径活跃时,另一条途径的活性就相应的降低,磷酸果糖激酶和果糖 -1,6- 二磷酸酶是起调控作用的关键酶。

当葡萄糖供应丰富时,果糖 -2,6- 二磷酸作为细胞内的分了信号也处于高水平。

它活化糖酵解作用并抑制异生途径经。

果糖 -2,6- 二磷酸受到破坏则引起果糖 -1,6- 二磷酸酶活性加强,从而加速葡糖异生作用。

胰高血糖素 / 胰岛素比值升高,也促进葡糖异生作用的加快。

丙酮酸羧化和丙酮羧化酶所受到的调节使它们同时都不是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别构调节和可逆磷酸化作用都是迅速的。

这类调节为转录调节。

四 . 戊糖磷酸途径生理学意义
1. 产生 NADPH ,为生物合成提供还原力
2.NADPH 可使红细胞中还原谷胱甘肽再生,对维持红细胞还原性有重要作用
3. 产生磷酸戊糖参加核酸代谢
4. 磷酸戊糖途径是植物光合作用中从 CO2合成葡萄糖的部分途径
五.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一).葡糖异生作用
⒈概述:
指的是由非糖物质例如乳酸、氨基酸、甘油等作为原料合成葡萄糖的作用。

葡糖异生作用对于机体饥饿时和激烈运动时不断提供葡萄糖维持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脑和红细胞几乎全部依赖血糖提供能源。

葡糖异生作用的绝大多数酶是细胞溶胶酶,只有丙酮酸羧化酶和葡萄糖 -6- 磷酸酶除外,前者位于线粒体基质,后者结合在光面内质网上。

⒉详述
⑴代谢途径
①丙酮酸和乳酸的糖异生
②生糖氨基酸的糖异生
③甘油→ 3-P- 甘油→磷酸二羟丙酮→(同( 1 ))→葡萄糖
⑵糖异生与糖酵解的异同(以葡萄糖——丙酮酸为例)
糖异生过程基本是糖酵解的逆过程。

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可逆步骤。

①糖异生过程中的三个不同反应步骤和酶
Ⅰ羧化支路:丙酮酸→(丙酮酸羧化酶)→草酰乙酸(线粒体)→(苹果酸脱氢酶,线粒体)→苹果酸→(苹果酸脱氢酶,细胞液)→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Ⅱ F-1 , 6-2P → F-6-P ,果糖 -1 , 6- 二磷酸酶。

该酶受 AMP 抑制和柠檬酸激活。

Ⅲ G-6-P → Glc ,葡萄糖 -6- 磷酸酶
②糖异生过程中的中间代谢物的跨膜迁移
糖异生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高能环境中转变为苹果酸后再回到细胞液。

③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维持血糖,为机体某些依赖葡萄糖的组织或细胞提供葡萄糖
六.乙醛酸循环
是植物和微生物持有的反应途径。

简单酵解,图示如下:
这个循环除两步由柠檬酸裂合酶和苹果酸合酶催化的反应外,其他的反应都和“柠檬酸循环”相同。

乙醛酸循环使两个乙酰 -CoA 分子转变为一分子草酰乙酸,同时使 2 分子 NAD+和 1 分子FAD 还原。

乙醛酸循环在植物种子中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它使萌发的种子将贮存的三酰甘油通过乙酰 -CoA 转变为葡萄糖。

它使植物和微生物能够靠乙酸生活。

七.寡糖类的生物合成与分解
寡糖由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种类极多,其组成成分包括有甘露糖、 N- 乙酰葡糖胺、 N- 乙酰胞壁酸、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N- 乙酰神经氨酸、 N- 乙酰半乳糖胺等。

以糖苷键相连的最简单的典型寡糖是乳糖。

糖蛋白是多肽链与寡糖组分通过 N- 糖苷键上的寡糖分子是起识别标记作用的重要分子。

以“ N ”糖苷键连接的糖蛋白其寡糖组分通过 N- 糖苷键与蛋白质中具有 Asn-X-Ser/Thr 序列片段的 Asn 相连。

以“ O ”糖苷键连接的糖蛋白,其寡糖部分以 O- 糖苷键连接到肽的 Ser 或 Thr 残基上。

或者在胶原中连接到 5- 羟赖氨酸上,糖基化的磷脂酰肌醇 - 锚蛋白的糖组分通过一个中间的磷酸乙醇作为桥连接在蛋白质上。

它和多肽链的 C- 端氨基酸残基形成一个酰胺键相连。

N- 连寡糖的合成,开始于内质网。

此部分内容属自学内容 , 不作为重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