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娜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方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要求学生熟悉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根底。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动身,敏捷处理教材,先熟悉克,再熟悉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学问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试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熟悉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肯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展简洁的质量计算。
2、连续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鼓舞共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熟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熟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奇怪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奇怪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根底。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拟轻的用克作单位,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称量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动手、动脑习惯。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方法:谈话法;自主探究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2分硬币,两包500g的食盐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师:请同学们看情景图,说一说情景图里面的数学信息?师:对,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
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单位:克、千克。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或千克。
1、教学例1。
那么1g到底有多重的?(1)请同学拿出一枚2分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说出掂量的感觉。
(没有带2分硬币的同学可以用生活中的纽扣、一个乒乓球、一粒花生米、两枚回形针等等这些都是约重1g的物品。
)(2)引导学生思考。
这么轻的东西用哪种秤来称比较合适?(3)课件演示天平称量(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
)(板书: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2、教学例2。
那么1kg到底有多重的?课件出示两袋500g的食盐,引导学生说出两袋500g的食盐重1000克。
(1)指导学生托着两袋盐。
掂一掂,是什么感觉?(指出:两袋盐的质量是1千克)(板书: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引导学生说出通过观察包装袋知道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最新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最新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读写表示千克和克的数值。
2. 能够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案、黑板、白板、书籍、千克和克的示例物品。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教师出示一块示例物品(如一包面粉),问学生它有多重?2. 学生回答后,教师问:面粉重50千克,现在你们想一想,面粉重50千克意味着面粉有多重?3.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一包克示例物品(如一袋米),并问学生它有多重?4. 学生回答后,教师问:米重5000克,现在你们想一想,米重5000克意味着米有多重?5. 教师总结:千克和克都是重量的单位,千克比克大得多。
Step 2:千克和克的换算1. 教师出示一个重物(如一袋鸡蛋),问学生它有多重?2. 学生回答后,教师写在黑板上,并问学生如何表示这个重量?3. 学生回答“几千几百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其换算成千克。
4. 教师出示一个轻物(如一只苹果),问学生它有多重?5. 学生回答后,教师写在黑板上,并问学生如何表示这个重量?6. 学生回答“几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其换算成千克。
7. 教师出示多个示例物品,引导学生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
Step 3: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 教师提问:小明家有一个果篮,里面有5千克苹果和150克橘子,这些水果一共有多重?2. 学生思考后,提出回答,并解释自己的思路。
3.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
4. 教师出示更多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Step 4:巩固与拓展1. 教师出示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2. 教师布置一些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继续练习。
Step 5: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千克和克的概念,并强调它们是重量的单位。
2. 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解决他们可能存在的问题。
Step 6:课后延伸1. 学生在家里可以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思考它们的重量应该用千克还是克来表示。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教案名称: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 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量度;2. 能够将克和千克进行换算,能够运用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2. 学会使用克和千克进行量度;3. 学会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
教学难点:1. 学会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2. 运用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个克和千克的秤和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2. 学生准备好练习册和铅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克和千克的秤,让学生观察秤的样子,并解释它的功能用途。
1. 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克和千克,克是一种小的重量单位,千克是一种大的重量单位。
2. 教师使用秤称量一些物品,让学生观察和猜测他们的重量,然后把重量显示在秤上。
3. 教师给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重量,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重量,并通过秤来确认。
Step 3:同步练习(10分钟)1. 学生打开练习册,完成练习册上的填空题和选择题,巩固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和应用。
Step 4:拓展应用(20分钟)1. 教师把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放在课桌上,让学生估计它们的重量,并用克和千克进行称量,验证他们的估算结果是否准确。
2.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并记录下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不同物品的重量以及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Step 5:归纳总结(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克和千克的概念和应用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克和千克的使用方法,并写在笔记本上,以便复习和温习。
1. 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运用。
Step 7: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目标,与学生共同总结和梳理知识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共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二年级人教版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6页、88、89页练习十八1—4题二、设计思想:《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理念之一。
本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与思考,我们发现这节课不但要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更在尝试将生活与数学有效地联系,因此,我们在本节课里,致力于精心搭建一座生活与数学的有效桥梁:1.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2.通过精心设计的、有效指导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1克和1千克的表象,从而建立观念。
3.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4.运用形成的质量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7篇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7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一个蜗牛(重1克)、盐(500克)两袋、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2分硬币、弹簧秤、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小天平、2分硬币、大米、石子、弹簧秤、各种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我听说咱班有两名同学跑的很快!他们是谁啊?师:今天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师:今天的比赛要增加难度,让他们每人背一个同学来比怎么样?(学生活动)师采访冠军:你为什么要选“__”,不选“__X”呢?师:“__”多重?“__X”呢?除了“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师小结:“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单位,你知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二、探究新知1.交流汇报。
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2.认识秤。
师: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
(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3.认识“克”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客人──“蜗牛”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蜗牛的体重?(学生兴趣高涨)师: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秤来称呢?师:那我们一起来称一称这只蜗牛的体重。
(示范操作)师:我们来看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师:以蜗牛为标准,你能猜一猜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吗?师:我们分小组来称一称看谁估量的最准。
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克和千克是衡量物体质量的单位;2.能够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物体质量的估算;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方法;3.运用克和千克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克和千克的概念讲解和案例分析;2.学习素材:一些物体(如书籍、水果、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例如:你们平时买水果的时候,是怎么称重的呢?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称重,什么是单位等。
2. 引入(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向学生简单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并给出对应的重量示例。
让学生对克和千克有初步的认识,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什么情况下使用千克。
3. 讲解(20分钟)在讲解中,结合课件的内容,详细介绍克和千克的换算方法,并通过实际示例进行讲解。
要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引导学生利用比较大小、找规律等方法来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4. 练习(30分钟)划分小组,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互相出题进行练习。
问题可以包括克和千克的换算、物体质量的估算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5. 拓展(15分钟)通过一些拓展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你家的宠物兔子重多少克?你上学的书包多重?学生可以通过称重等方式来进行实践操作,并计算相应的重量。
6. 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克和千克的重要性。
让学生通过总结,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克和千克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导入、引入、讲解、练习、拓展和总结的教学策略,多种形式的教学环节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案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知道用称称物体的质量。
3、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等,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案重、难点
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千克和克》教案设计
王
冬
梅
大山王庄小学
通过感受,建立1千克的概念。
l千克应该等于多少克呢?
请大家都掂一掂这袋重500克的食盐,两袋有多重呢?
两袋重1000克,很重。
为下面引出进率
我们再来用盘秤称一称。发现什么呢?
1000克=1千克。
(注意读法)
直观得出进率
刚才这些物品上都标有它的质量,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这个物品具体有多重呢?
可以用秤。
(五)认识秤
课本89页3、4、5题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g)千克(kg)
1000克=1千克
教后反思
通过学生的随堂练习及课后作业,我发现学生对“克”、“千克”的质量,体验还不够丰富,判断物品有几克、几千克,估测值与实际值误差较大,说明学生对“克”“千克”的观念的建立,还需要通过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促进,教案中,如果大胆让学生举例估测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重量,教师再加以引导修正学生的估测误差,这样会取得更佳教案成效。甚者在部分学生要填长度单位的也填“克和千克”了,证明一些学生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观念模糊了。
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称?
展示生活中的秤──台秤、磅秤、杆称,盘称等。
说一说生活中常用的称。
联系生活
(六)知识延伸
1公斤=1千克
平时我们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涉及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十三单元——“重量”中,第三节“用千克、克表示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熟悉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读取和写作千克、克并进行简单换算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和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2).熟悉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3).掌握读取和写作千克、克的方法,并进行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能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思维与判断能力;(2).通过课堂展示、讲解、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和高效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良好形象认同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2).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与同学积极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乐趣,增强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和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2).熟悉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3).掌握读取和写作千克、克的方法,并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1).学生初次接触千克、克的概念和正式学习换算关系,需要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2).千克与克的数量级差异,必须通过一定难度的练习来解决。
四、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解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 min|自我介绍与备课|互动问答|教师与学生2 min|语言任务|猜谜语|学生5 min|教师引入知识点|PPT讲解|教师8 min|教师巩固知识点|多媒体展示与Q&A|教师10 min|学生操作时间|小组合作制作图表与报告|学生5 min|教师总结|PPT总结|教师六、教具准备PPT教学课件、白板笔、课堂板书。
七、教学评价学生在该节课中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在猜谜语环节中表现出较强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且在巩固讲解和操作练习中有效掌握了千克、克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指出解题中的常见错误,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换算关系及生活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邀请学生分享学习质量单位的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强调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二、新课内容:
1.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质量,并用“克”和“千克”进行描述。
3.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称重实际物体,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4.学生分享实践活动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质量单位换算,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进行物体质量的描述和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购物、称重等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对于质量单位概念的理解,我将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辅助等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2)针对质量单位换算,我将设计有趣的换算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换算规律。
(3)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质量,并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质量单位知识,巩固所学。
3.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动机
介绍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称重等,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质量单位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商场上任选一种物品调查数据,并填好调查表。
2.将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准备8个1角硬币,一些苹果, 若干袋盐,实验卡(1)和实验卡(2)。
3.准备天平,盘称。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糖果,请你们猜一猜它们是一样重,还是哪一袋重一些?生1:我认为左边那袋重一些。
生2:我认为右边那袋重一些。
生3:我认为它们是一样重的。
师:谁想上来掂一掂?(找几位学生来掂一掂,一致认为是左边那袋重一些)师:刚才大家用眼睛观察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但通过掂一掂大家的意见就统一了。
看来比较两件物品的轻与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
那么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办法知道吗?生1:用秤来称。
生2: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
昨天老师请大家回去任选两件物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你们完成了吗?谁想上来汇报?(找几位学生上来汇报) 生1:一块香皂100克。
生2:一支牙膏105克。
生3:一袋大米25千克。
生4:一袋洗衣粉1.7千克。
师: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
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板书:克和千克)二、认识秤1.提出问题。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你们桌上所摆的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课程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克和千克单位;2.学生能够简单地进行重量转换;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区分克和千克的概念与大小关系;2.进行重量转换时要注意单位的变化和位数的移动;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境,需要注意数据的精确性。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克和千克》,并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克和千克这两个单位;2.学生自愿介绍一下自己知道的关于克和千克的知识;3.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克”和“千克”的字样,让学生观察两个单位的不同。
提高(10分钟)1.从学生自愿开口中找出学生对于“克和千克”的一些误区,例如认为“克”比“千克”更重;2.对于误区进行讲解,并在黑板上写出标准的定义;3.让学生举一些常见物品,进行估重,并将估重结果记录到黑板上。
讲解(15分钟)1.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并给出一些实际例子,例如:一个苹果有多少克,一公斤大米有多少克;2.讲解“千克是克的一千倍”的概念,并在黑板上写出两个单位的换算公式。
练习(20分钟)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些简单的计算题,例如:如何将1000克的面粉转换成千克;2.让学生在课堂上小组合作,用不同的物品进行重量估算,并用克和千克来表示。
拓展(10分钟)1.让学生自己想一个重量转换问题,并尝试用克和千克进行转换;2.提供一些实际的重量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来解决问题,例如:“假设你去菜市场买了500克青菜,需要买多少克才能满1千克呢?”总结(5分钟)1.让学生自己总结课程的重点内容,并在纸上写出相关概念和知识点;2.对于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并强调一些易错点和要点,确保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程度。
总结本节课教授克和千克的概念以及在重量计算中的应用。
通过举例子、练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重量的计量单位,掌握了克和千克的换算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感知重量1、我听说我们二?一班小朋友聪明、爱动脑。
特别是听指挥,动作快。
我看是不是这样的;2、打开文具盒任意拿一样东西放在手上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3、刚才小朋友动作快,再来做游戏: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背一背。
背完马上座好。
你有什么感觉?述:是的,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不管是轻还是重的物品,它们都有什么?(重量)4、那么,你了解哪些重量单位?述:象斤、两、钱等重量单位是我国以前经常使用的重量单位。
但这些重量单位在八十年代就早已废除,不再使用。
而使用国际通用的千克、克等重量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
板书:千克、克的认识。
〈二〉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到底1千克、1克的物品有多重,你了解吗?可以举例说说。
(一)认识千克2、看样子小朋友的知识蛮丰富,黄老师在桌上准备了很多熟悉的,甚至是小朋友爱的食品。
你们现在可不能吃哦!你能找到1千克重的物品吗?找找看。
3、你找到1千克的什么?你是怎样找的?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学生展示:1千克苹果、1千克香蕉、1千克果冻、1千克面a.学生出示“1千克果冻”时问,你是怎样知道的?述:一般有包装的食品,包装袋上都要求有重量说明:象:净含量、净重、重量后的数一般都是这样物品的重量。
b.出示“1千克面粉”时,你是怎样知道的?没有说1千克,而是1kg。
是的,kg表示千克,那么猜猜看克该用什么字母表示?你是怎样想的?c.我看到前面小朋友拿的1千克苹果是4个。
这个小朋友拿的1千克苹果却有几个?为什么呢?4、请小朋友根据商标上的重量说明,每个同学都找到1份1千克的物品,找不到的旁边的帮助找一找。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范本【四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范本【四篇】克和千克都是表示物体有多重的单位,也就是质量单位。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范本一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物体质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生:她们买了6个苹果,重1千克。
生:1盒饼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克”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1角硬币。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学难点:知道1千克=1000克,会根据物体的实际质量,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教学方法:合作法、操作法等教学步骤:课前谈活:(先分大组,取名)小朋友们逛过超市吗?你最喜欢吃什么?{设计意图: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小组竞赛的方式,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导入新课:1、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从逛超市开始(点课件)出示信息师: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师:哦,原来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板书课题)齐读一遍吧师:克通常还可以用字母 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 kg 表示(补充板书)2、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好,咱们就从1克有多重开始研究{设计意图:创设了学生熟悉的逛超市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商品包装图上所蕴含的数学信息,把“克与千克”知识与学生熟视无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巧搭数学与生活之桥。
}二、新授1、感知1克有多重师;请同学们快速地从学具袋里拿出2分钱的硬币,闭上眼掂一掂,感觉怎么样?(板书:轻)师:1个2分硬币约重1克,(板书:约重1克)小朋友们,快到学具袋里找一找有什么物品约重1克的?(学生找)师:你找到了什么?(说完整话)除了这些,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呢?(学生说)2、感知1千克有多重师:那1千克有多重呢?想知道吗?(提起学具)老师给每个活动小组准备了1千克的面条、1袋1千克重的苹果、两袋合起来是1千克的盐。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教学设计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4.知识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质量单位知识。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质量问题,如购物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物品等。
6.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环节:展示不同质量的实物,如苹果、书包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质量的大小。
2.实践操作,探索新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探索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环节:分组进行活动,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引导学生发现1千克等于1000克。
3.知识巩固,拓展应用: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环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4.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教学环节: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和解题思路,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5.总结反思,提升认识: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结合生活实例,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2.选做题:
(1)与家长一起逛超市,观察商品的重量标签,记录至少5种商品的重量,并换算成“克”或“千克”。
(2)尝试编写一道关于质量单位的问题,与同合作,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质量单位,并整理成一份调查报告。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五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各种秤、各种实物教学过程:(一) 趣味引入、初步感知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欢吃糖醋排骨,你们喜欢吃吗?老师刚才从一位有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样配料的?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愿意来说一说?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4、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愿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 充分感受、自主探究A、感知1克的重量(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
(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帮助边讲解称的方法)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流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判断的正确吗 ?B、感知1千克的重量(1)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对了,还有千克,下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方案
吉林省通榆县瞻榆镇第二小学宗娜
邮箱:
备注:教案提交文字在3000字以内。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 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