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菩萨蛮》优秀学案(1)(精品)

合集下载

《菩萨蛮》教案-范本两篇

《菩萨蛮》教案-范本两篇

《菩萨蛮》教案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背诵《菩萨蛮》全文,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式,分析诗的意境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并欣赏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菩萨蛮》原文及其释义。

2. 诗词背景及相关文学常识。

3. 诗词鉴赏分析方法。

4. 创意写作指导。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小组讨论、朗读、创意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理解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山水画,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2. 诗词朗读(10分钟):全班齐读,个别展示,体会诗词韵律。

3. 诗词讲解(15分钟):讲解生僻字词,分析句式结构,解释诗意。

4. 感悟讨论(15分钟):小组讨论诗词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分享感受。

5. 鉴赏方法(15分钟):介绍诗词鉴赏方法,举例分析。

6. 创意写作(20分钟):指导学生进行诗词仿写或创作。

7. 展示交流(10分钟):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五、课堂管理1. 学生座位:小组围坐,便于讨论。

2. 分组策略:按学习能力和兴趣分组,确保讨论效果。

六、学生活动1. 朗读:学生参与全班和小组朗读。

2. 讨论:小组内分享感悟,准备展示。

3. 创作与展示:独立或合作完成创意写作,向全班展示。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朗读中的表现。

2. 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创意写作的质量。

3. 课后作业: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八、作业布置1. 背诵《菩萨蛮》。

2. 完成一篇诗词鉴赏短文。

3. 课后创意写作练习。

九、教学反思课后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有效性,针对学生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朗读环节的时间分配和教学方法。

2. 诗词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感悟讨论的组织和引导。

温庭筠菩萨蛮的语文教案(优秀5篇)

温庭筠菩萨蛮的语文教案(优秀5篇)

温庭筠菩萨蛮的语文教案(优秀5篇)温庭筠菩萨蛮的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2、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教学方法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1、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在晨阳的映照下金光闪闪忽明忽灭,蓬松如云的鬓发将掩未掩到雪白的脸颊,臃懒地起身后画起漂亮的眉毛,迟迟地梳理打扮。

插上头上的花饰,仔细地在镜子的前后照来照去,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穿上新贴图案的绣花丝绸短袄,那图案上是成双成对金色的鹧鸪。

2.概括上下片所写内容。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

下片:梳妆打扮的过程。

三、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发言。

1、找出词的韵脚,再前后读一读,说说在语感上有怎样的听觉之美?明确:韵脚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襦”、“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于听觉之美。

这就是词这种文学作品特有的音乐美。

2、词写了哪些意象?想一想作品如何营造出视觉之美的?明确:篇中写了“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美好的环境,柔美的鬓发,雪白的肤色,美丽的装饰,美妙的女子,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3、“双双金鹧鸪”和前面哪些写照相照应?又有怎样的含义?明确:“双双金鹧鸪”与“懒”和“迟” 相照应,见物生情,顾影自怜,孤独哀伤。

4、词中的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又有怎样的情怀?明确:篇中女主人公并非“无情”,只是她的“情”深藏不露,偶尔从“懒”、“迟”的动作中轻轻逗出,不经意地又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淡淡映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

客观而论,此词表面所写不过一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及其慵散无聊之心绪、自矜自怜之情怀,描绘了一幅唐代宫廷仕女图。

《菩萨蛮》优质教案[全文][修改版]

《菩萨蛮》优质教案[全文][修改版]

《菩萨蛮》优质教案[全文][修改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这首古诗。

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诗词鉴赏部分,详细内容为诗的全文及注释,着重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菩萨蛮》全文,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 领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3. 分析并掌握《菩萨蛮》的艺术特色,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菩萨蛮》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意象等。

教学重点: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诗词鉴赏》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发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菩萨蛮》。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背景,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课文解析:a) 分析诗歌的字词,解释重点词汇。

b) 分析诗歌的意象,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c) 对比其他诗歌,讲解《菩萨蛮》的艺术特色。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诗歌,指导学生进行鉴赏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分析另一首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作者:李白3. 重点词汇:X(根据实际情况填写)4. 意象:X(根据实际情况填写)5. 艺术特色:X(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静夜思》的意境和艺术特色,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诗词,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提示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菩萨蛮》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诗的全文,还应深入到诗句中的注释、意象、修辞手法等。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菩萨蛮》精选习题 (1)(精品)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菩萨蛮》精选习题 (1)(精品)

《菩萨蛮》习题1、基础过关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垆边(lú) 勾当(ɡōu) 审时度势(duó) 不落窠臼(kē) B.炮烙(páo) 皓腕(hào) 茕茕孑立(qiónɡ)越俎代庖(zǔ) C.切削(xiāo)乘便(chénɡ)崭露头角(lòu) 自怨自艾(yì) D.媲美(bǐ) 龃龉(jǔyǔ)命运多舛(chuǎn)良莠不齐(yǒ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诤友 座落 高潮迭起 群英荟萃B.阴凉 威慑 重蹈覆辙 冥思苦想C.悠久 烦琐 梳装打扮 胸无成府D.熏陶 编缉 名门旺族 入不敷出2、综合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垆边人似月 垆边:酒家B.皓腕凝霜雪凝:聚集,凝聚C.未老莫还乡莫:不要D.还乡须断肠须:一定2.下列对文学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菩萨蛮,词牌名,与诗歌内容无关。

B.韦庄之所以被人称为“秦妇吟秀才”,与他所创作的诗歌《秦妇吟》有关。

C.“人人尽说江南好”一句,受白居易《忆江南》的句子“江南好”的影响。

D.韦庄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因为他两人无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极其相似。

三、拓展应用阅读白居易的《菩萨蛮》,完成下列三题。

《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作者通过哪些方面来赞美江南好的?2.如何体会“未老莫还乡”五个字平易中的转折?3.为什么说“还乡须断肠”?4.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B2.B二、综合训练1.D2.D三、拓展应用1.“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的美。

“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江南的人美。

通过这些写出江南的美。

2.“莫还乡”实际正是由于想到了家乡。

他没有用“不”字,而是用的“莫”带有叮嘱的口吻,是想还乡,但是由于此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饱尝离乱之苦,有故乡欲归而不能的苦衷。

菩萨蛮导学案(1)

菩萨蛮导学案(1)

《菩萨蛮》导学案(老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体会其中的韵律美1、通过词中的意象的选用和描写,体会词中江南的意境美。

2、体味韦庄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和纯用白描的手法,体会该词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互生的艺术效果。

【学习重难】理解词人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课时安排:2课时【学法指导与使用说明】1、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准确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课堂讨论、质疑第一课时预习案导语:关于江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既是地理概念又是文化的概念。

广义上的江南则北起淮河,南到南岭,西到巫山,东到大海,即长江中下游区域。

狭义的江南指的是现在的长江三角洲一带,包括苏南、浙北、浙东、无锡,以及江北的扬州、南通;再扩大一点,可以包括皖南、赣东北、浙南。

说到江南,人们更多时候会想到文化的江南,想到烟柳画桥、芳草鲜花、想到温柔富贵、才子佳人。

江南,她确实是一个风流蕴藉,让人向往留恋的地方,有一段佳话足以见江南的魅力:南北朝时,武将陈伯之叛梁北逃,他的好友邱迟以书信相劝,信中在晓以大义,陈述厉害的同时还写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这些景象引发了陈伯之的思乡之情,终于回梁。

而江南,作为一个文化意象,在诗词歌赋里更是反复被咏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韦庄的《菩萨蛮》看看他是怎样歌咏江南的。

(很多诗人吟咏江南,杜牧有“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汉乐府《知江南》“水秀山清眉远长,归来闲倚小阁窗。

春风不解江南雨,笑看雨巷寻客尝。

闻听江南是酒乡,路上行人欲断肠。

谁知江南无醉意,笑看春风十里香。

)一、作者简介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

玄宗宰相韦见素之后、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菩萨蛮》优秀学案(1)(精品)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菩萨蛮》优秀学案(1)(精品)

《菩萨蛮》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诵读词,品味其中白描式的语言,感受古代诗词之美。

(2)了解本词情景巧妙结合的表达技巧,把握词中景中情、情中景。

2.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词表达的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学习过程
朗诵词3遍,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一)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我查找了题目的意思:
我查找了作者及其作品情况:
(二)感情诵读,理解诗意
1.我会划分本诗的停顿节奏。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我会根据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细细品读,感悟意境
1.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想一想,本词是赞美江南好,那么整首词中体现了江南好的那几个方面?
2.江南确实是美啊,那么“人人尽说江南好”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
3.合作探究:你是如何来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话的?
(四)感情朗读,谈谈感受
有感情朗读本词,谈谈学习了这首词,你有什么感受?
(五)学后反思
1.我本次学习的经验有:
2.我本次学习的不足有:。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菩萨蛮》优秀学案(精品)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菩萨蛮》优秀学案(精品)

《菩萨蛮》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词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词中江南的意境之美。

2.缘景明情,通过词人笔下对江南的描述,理解词人置身江南美景之中获得的暂时的精神解脱对和客游他乡的无奈之情。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难点: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说说对韦庄的了解。

2.文章表达了韦庄什么思想感情?
四、参考资料
韦庄(约836~约910),晚唐诗人。

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

广明元年(880)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

中和二年(882)始离长安赴洛阳。

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

不久避战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

乾宁元年(894)五十九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

乾宁四年(897),时年六十二岁,被“宣谕和协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

天祐四年(907),朱温篡唐。

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完整版《菩萨蛮》教案

完整版《菩萨蛮》教案

完整版《菩萨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这首诗。

教学内容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唐五代诗词》第三节《花间集》,详细内容包括《菩萨蛮》的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词牌介绍、诗句解析以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菩萨蛮》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词牌特点;2. 掌握《菩萨蛮》的诗句内容,理解其意境和情感;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菩萨蛮》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掌握《菩萨蛮》的诗句内容,了解其作者、创作背景及词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菩萨蛮》课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词背后的故事。

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朗读《菩萨蛮》,让学生初步感知诗句韵律;(2)介绍词牌特点,分析诗句结构;(3)解析诗句内容,理解意境和情感。

3. 例题讲解(15分钟)(1)选取一首与《菩萨蛮》意境相近的诗词,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2)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自主分析一首陌生诗词,锻炼鉴赏能力;(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2)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作者、创作背景、词牌特点;2. 诗句解析;3.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菩萨蛮》;(2)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写出自己的理解。

2. 答案:(1)背诵部分:自行检查;(2)分析部分:意象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花间集》中其他诗词,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菩萨蛮》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2. 教学过程中的“解析诗句内容,理解意境和情感”和“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写出自己的理解”。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菩萨蛮》教案1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菩萨蛮》教案1

1教学目标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2学情分析学生初次接受词的学习,关于词的知识还比较缺乏.教师应补充词的知识,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学生生活实际相差太远,作品表达情感又比较含蓄,要引导学生去感悟.3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比较鉴赏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活动2【讲授】讲授《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

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活动3【活动】活动阅读下面这首《菩萨蛮》,回答(1)—(2)两道小题。

韦庄[注①]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注②]似月,皓腕凝霜雪[注③]。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应当。

②垆边人:酒家女。

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

(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

(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

【答对每1点得1分】(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此处答案有待商榷)。

活动4【练习】练习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这两句意思: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菩萨蛮》教案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词”的知识,能感受词句的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

引导学生体验词中营造的江南之美,品味作者在赞美之外的惆怅之情。

2学情分析学生对词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学习词这种文体的方法。

3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诵读,感受词的音韵美,体会词人营造的江南之美。

难点:揣摩具体词句,体会词人复杂的情感。

4教学过程一、1、朗诵全词,直观体会诗与词的不同,介绍有关”词“的基本知识。

词,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又被称为“长短句”、“曲子词”、“诗余”,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

再次诵读全词,回答问题。

2、这首词写了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能否用原文中的词概括?本词描写了江南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概括说即词中的”江南好“。

3、具体描写了江南的什么?景色:秀丽生活:风雅女子:美丽聪慧“春水碧于天”:春天的水波比碧天还要澄澈。

学生个别诵读,想象“碧于天”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画船听雨眠”:”听“、”雨“品味其中包含的闲适之情。

”垆边人似月“:“当垆劝酒”的江南女子面容似“月”,写出了女子面貌的光彩皎洁。

“皓腕凝霜雪”:对女子手腕的特写,突出其皮肤之白皙。

集体诵读这几句对江南之美的描写,之后可找学生单独诵读,体会词人的喜爱依恋之情。

4、词人最后“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为何“断肠”?对江南的思念让人断肠。

这是侧面写出词人对江南的依恋之情。

5、词人对江南的喜爱与依恋还体现在词中的?词的开篇“人人尽说江南好”,“人人“泛指人多,”尽“体现出江南之好确实是有口皆碑、众口一词的。

“游人只合江南老”“只合”,只该在江南终老,可见江南之好。

这是直接赞叹江南之好。

二、品味词人文辞背后的复杂情感比较白居易的《忆江南》与韦庄的《菩萨蛮》表达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

学生自由回答。

再品词的前两句,词人韦庄的身份是词中的“人人”还是“游人”?介绍本词的创作背景和词人韦庄的生平介绍,明确韦庄写此词时身份为“游人”,体会前两句中的劝留意味。

《菩萨蛮》教案[全文][修改版]

《菩萨蛮》教案[全文][修改版]

《菩萨蛮》教案[全文][修改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一词,该内容位于教材第二章《唐宋词欣赏》第五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词牌的了解、作者简介、词的格律分析、意境解读以及艺术特色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菩萨蛮》这一词牌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的格律分析,尤其是音韵美和结构美。

教学重点:词的意境解读和艺术特色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闭眼感受音乐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引出《菩萨蛮》。

2. 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5分钟):讲解《菩萨蛮》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这首词有初步的了解。

3. 诗词朗读与欣赏(10分钟):带领学生朗读《菩萨蛮》,感受词的音韵美,引导学生关注词的节奏和韵律。

4. 例题讲解(15分钟):对词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详细解读,分析词的格律和结构。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现场创作一首《菩萨蛮》,体验诗词创作的乐趣。

6. 意境解读与艺术特色探讨(15分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词的意境,分析其艺术特色。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2. 主要内容:作者及背景词的格律分析意境解读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菩萨蛮》为词牌,创作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词。

2. 答案示例:菩萨蛮·秋景枫叶红于二月花,碧空如水映晚霞。

寒露润秋色,西风送爽凉。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一夜好月照,千古共长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菩萨蛮》,让学生感受到了古人的情感世界和诗词的魅力。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如推荐其他优秀词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教案:《菩萨蛮》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唐诗三百首》中的《菩萨蛮》。

该诗是唐代诗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菩萨蛮》的诗句。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辛弃疾的诗歌艺术风格。

3.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重点:背诵诗文和分析诗人的艺术风格。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诗句和板书设计。

2. 诗歌解析资料,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唐诗,引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辛弃疾的背景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对《菩萨蛮》的好奇心。

二、诗句学习(15分钟)1. 逐句解析《菩萨蛮》,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 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三、诗歌欣赏(10分钟)1. 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象和艺术风格。

2. 学生分享对诗句的感悟和想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四、背诵与默写(10分钟)1. 学生集体背诵《菩萨蛮》,检查学生对诗句的掌握程度。

2.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默写诗句,巩固学生对诗句的记忆。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菩萨蛮》的诗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板书设计:1. 《菩萨蛮》诗句2. 诗人辛弃疾的背景和创作风格3. 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解析《菩萨蛮》这首诗歌,学生对辛弃疾的诗歌艺术风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对诗句的意义有了自己的感悟。

通过背诵和默写,学生对诗句的记忆也得到了巩固。

然而,在解析比喻和象征意义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教案:《菩萨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的第二课《菩萨蛮》。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典诗词,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

2. 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

难点: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菩萨蛮》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跟读诗词,注意发音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菩萨蛮》。

3. 翻译:解释诗词中的生僻词汇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

4. 解析:分析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5.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包括填空、问答等形式,巩固所学内容。

6. 欣赏:让学生自由朗读《菩萨蛮》,并分享自己对该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7. 背诵:引导学生背诵《菩萨蛮》,检查学生的背诵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菩萨蛮》意象:山水、花鸟、月光意境:清新、宁静、悠远情感:喜悦、思念、感慨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

答案:略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菩萨蛮》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答案:意境是指诗词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情感氛围,作者通过描绘山水、花鸟、月光等意象,创造出一幅清新、宁静、悠远的画面。

作者的情感表达包括喜悦、思念和感慨等。

3. 请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喜欢的诗词,并解释其意境和情感表达。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翻译、解析、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菩萨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

《菩萨蛮》教学设计

《菩萨蛮》教学设计

《菩萨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菩萨蛮》这首词的词句含义,把握词的意境和情感。

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掌握词中重要的字词和典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词中的画面美和情感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对家乡和亲人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分析词的艺术特色,如白描、烘托等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词中含蓄委婉的表达手法,体会作者深层的情感内涵。

引导学生将词中的情感与自身生活体验相结合,产生共鸣。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古代文人思乡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师:同学们,从古至今,思乡之情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温庭筠的《菩萨蛮》,来感受古人的思乡情怀。

2、作者及背景介绍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

他的诗词辞藻华丽,多写闺情。

这首《菩萨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简要介绍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词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3、初读感知(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大意。

4、词句解读“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详细讲解词句的意思,分析“小山”“金明灭”等词语的含义,引导学生想象女子晨起时慵懒美丽的画面)“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解读这两句词,体会女子慵懒梳妆的姿态,思考其中蕴含的情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分析这几句词中对女子梳妆细节的描写,以及“金鹧鸪”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5、情感探究师:同学们,通过对词句的解读,你们觉得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女子的神态、动作以及环境描写等方面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6、艺术特色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运用的白描、烘托等艺术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对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7、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其他思乡主题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思乡情感的理解)8、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词的大意、情感和艺术特色)9、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菩萨蛮》。

《菩萨蛮》精品教案[全文][修改版](1)

《菩萨蛮》精品教案[全文][修改版](1)

《菩萨蛮》精品教案[全文][修改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一词,该词出自教材第四章《宋词欣赏》第二节。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词的作者背景、词牌知识、词的意境和韵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及韵律美。

2. 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词中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中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菩萨蛮》的词牌特点、韵律分析以及意境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 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b. 邀请学生分享听音乐时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菩萨蛮》。

2. 作者背景及词牌介绍a. 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3. 诗词解析a. 指导学生朗读《菩萨蛮》,感受词的韵律美。

b. 分析词中的意象,如山水、花草等,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c. 讲解词中的关键词语,如“离恨”、“相思”等,深入理解词的内涵。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宋词。

b.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b. 拓展延伸,介绍其他与《菩萨蛮》相关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2. 板书内容:a. 作者及背景b. 词牌特点c. 意象解析d. 情感体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宋词,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要求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菩萨蛮》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词本身,还应涉及作者的生活背景、创作情境以及词牌的历史渊源。

2024年辛弃疾《菩萨蛮》教案+学案

2024年辛弃疾《菩萨蛮》教案+学案

2024年辛弃疾《菩萨蛮》教案+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的辛弃疾作品选读部分,详细内容为对《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全文解读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辛弃疾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了解其词作的艺术特点。

2. 通过对《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辛弃疾在词中所抒发的忧国忧民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辛弃疾的词作风格及《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全文解读。

难点:词中意象的解读和情感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辛弃疾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感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解析:逐句解读词中的意象、情感,分析辛弃疾的词作风格。

4. 例题讲解:针对词中的难点、重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辛弃疾的词作风格及其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体现。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辛弃疾生平简介、创作背景。

2. 黑板右侧:《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全文及重点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读辛弃疾的另一首词《青玉案·元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辛弃疾的词作,深入了解其艺术风格,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

2. 教学难点中的意象解读和情感分析。

3.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设计。

4. 作业设计中的拓展延伸。

《菩萨蛮》优秀教案

《菩萨蛮》优秀教案

《菩萨蛮》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选读》中的《菩萨蛮》,主要围绕词的赏析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1. 词的背景知识:介绍词的产生、发展及其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

2. 词的作者:李清照,了解其生平及创作特点。

3. 词的篇章结构:分析《菩萨蛮》的上下阕、句式特点、韵律美。

4. 词的意境和情感:深入剖析词中所表达的离愁别绪、思乡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宋词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品味词的语言、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掌握《菩萨蛮》的篇章结构,学会分析词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的意境、情感的理解与分析。

2. 教学重点:词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篇章结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让学生体会画中的意境,进而引入词的意境美。

2. 新课导入:介绍李清照及《菩萨蛮》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词的产生与发展。

3. 篇章结构分析:带领学生分析《菩萨蛮》的上下阕、句式特点、韵律美。

4.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分析其写作技巧,并与《菩萨蛮》进行对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其他词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6.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菩萨蛮》中所表达的离愁别绪、思乡之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内容:a. 词的背景知识b. 李清照简介c. 篇章结构:上下阕、句式特点、韵律美d. 情感分析:离愁别绪、思乡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如梦令》的意境与情感,不少于300字。

2. 答案要点:a. 词的背景知识b. 作者情感分析c. 篇章结构分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词的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创作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菩萨蛮》教学学案

《菩萨蛮》教学学案

《菩萨蛮》教学学案菩萨蛮教学学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菩萨蛮》的作者以及诗歌的背景2. 理解《菩萨蛮》的主题和意境3. 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手法4. 提高学生的欣赏诗歌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内容1. 诗歌导读(1)介绍李商隐和《菩萨蛮》的背景(2)引导学生对诗歌的字面意义进行理解2. 诗歌分析(1)分析诗歌的整体结构和主题(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3. 诗歌韵律和节奏(1)解释诗歌中的韵律规律(2)教学生朗读和模仿诗歌的节奏4. 诗歌欣赏和表达(1)通过朗读和理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三、教学过程1. 诗歌导读(1)介绍李商隐和《菩萨蛮》的背景: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婉约派为主,情感丰富并富有意境。

《菩萨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诗意深远,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感伤和思念之情。

(2)引导学生对诗歌的字面意义进行理解:诗歌中描述了一个男子思念逝去爱情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哀怨之情。

2. 诗歌分析(1)分析诗歌的整体结构和主题:《菩萨蛮》共有七首,每首四句。

整体上描绘了一个男子思念逝去爱情的过程,表达了对爱情的追忆和哀伤之情。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诗歌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描写林中的花朵、借助春风衬托思念之情等。

3. 诗歌韵律和节奏(1)解释诗歌中的韵律规律:《菩萨蛮》采用了押韵的形式,每首诗的第二、第四句都是押韵的。

同时,诗歌的韵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

(2)教学生朗读和模仿诗歌的节奏:引导学生读诗,感受诗歌的流畅韵律。

可以进行诗歌朗读比赛,让学生在模仿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4. 诗歌欣赏和表达(1)通过朗读和理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教师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好与感伤。

可以进行诗歌欣赏讨论,让学生表达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2)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菩萨蛮》的感悟和自己的思考。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菩萨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菩萨蛮》这首词的含义和意境,掌握词中的生字和生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词中的情感和美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菩萨蛮》这首词的含义和意境,掌握词中的生字和生词。

2. 教学难点:感受词中的情感和美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菩萨蛮》这首词的含义和意境,以及词中的生字和生词。

2.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菩萨蛮》这首词,感受词中的韵律和节奏。

3. 分析法:分析《菩萨蛮》这首词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以及词中的情感和美感。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菩萨蛮》这首词的主题和意义,以及词中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文学形式吗?(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3)介绍词这种文学形式: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词的句式不像诗那样整齐,而是长短不一,因此又被称为长短句。

词的内容通常是描写自然风光、人物情感、社会生活等方面的。

2. 讲授新课(1)作者简介:温庭筠(约 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诵读词,品味其中白描式的语言,感受古代诗词之美。

(2)了解本词情景巧妙结合的表达技巧,把握词中景中情、情中景。

2.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词表达的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学习过程
朗诵词3遍,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一)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我查找了题目的意思:
我查找了作者及其作品情况:
(二)感情诵读,理解诗意
1.我会划分本诗的停顿节奏。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我会根据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细细品读,感悟意境
1.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想一想,本词是赞美江南好,那么整首词中体现了江南好的那几个方面?
2.江南确实是美啊,那么“人人尽说江南好”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
3.合作探究:你是如何来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话的?
(四)感情朗读,谈谈感受
有感情朗读本词,谈谈学习了这首词,你有什么感受?
(五)学后反思
1.我本次学习的经验有:
2.我本次学习的不足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