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刘保昌新著《郁达夫传》
试论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
试论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摘要】本文将对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进行探讨。
作者认为,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浓厚的自叙传特色,强化夸大了自我;取材惊人,描写大胆,将性苦闷和生苦闷作为载体,强调自我,暴露自我,深刻剖析人物内心,表现一种自戕自残式的病态美。
他的小说以浪漫的主观抒情形式为主要文体特征,让作家的思想感情同作品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融成了一体,以忧郁哀婉的笔调、典型的抒情方式以及鲜明的现代色彩,使自己获得了一种独特的与世界对话的艺术形式;同时,他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和俄国现实主义批判文学的影响,吸收了20世纪初风行于日本的“私小说”的创作手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以此呈现自己及至身边的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零余者”形象。
【关键词】郁达夫小说自叙传特色苦闷抒情在中国的文坛上,郁达夫无疑是个另类。
他以惊人的取材和大胆的描写,在二十年代中国文坛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他以自我暴露的笔触,很好印证了“文艺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读郁达夫的小说,不难发现,他的小说与他的人生经历密切联系,一脉相承。
翻开他的文集,就好像在阅读他的人生,仿佛他已跃入文中,向我们讲述他那多姿多彩的人生历程。
郁达夫“作为小说家而与鲁迅比肩并称”,[1] 鲁迅“如深隐在幕后,满身铜盔铁甲的武士”,而郁达夫“则是裸露台上,任人欣赏的疯人”,“不惜捐身的武士固然是大勇之人,脱除一切隐饰,暴露自我也同样是大勇之人。
”[2]郁达夫崇尚天才,尊重自我,“是一个哀哀而泣,幽幽而说的‘零余者’”![3]真诚的表白,超越自我的历程郁达夫开创了以记录个人生活为背景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之先河。
通过他真诚的表白,小说体现出浓厚的自叙传特色,呈现了强化或夸大的自我特色。
郁达夫曾说过:“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
……所以我说,作家的个性,是无论如何,总须在他的作品里头保留着的。
……所以我对于创作,抱的是这样一种态度,起初就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将来大约也是不会变的。
断篇中的鲁迅——重读《郁达夫全集》日记卷札记(4)
断篇中的鲁迅——重读《郁达夫全集》日记卷札记(4)断篇中的鲁迅重读《郁达夫全集》日记卷札记(4)蒋增福我国文艺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冯雪峰,曾为郁达夫做过“著作编目”,可见,出一本好书从装帧设计到目录编排,学问大得很。
要不然许多大学不会专设版本、图书和装帧之类的科系。
郁达夫全集日记卷中有20多个编目,其中冠以“断篇”者则有之一到之十。
这让人觉得有点生奇,而且在排序上也打破常规,不是按时序连着而是排开。
将《断篇日记》列在首目,“丁巳日记”之后的第三,再隔开“塩原”“芜城”“劳生”“厌炎”之后称《日记九种》。
在长达4年多的《断篇日记》时段里,为了能大体了解所记内容,似有必要把首日和最末各一天的日记照录。
一九二八年八月二十八……午前阅读,知徐世昌将当选总统职。
俄疆战事,日兵死伤二百余人,颇快人意也。
时隔4年多的1933年《断篇日记》之十中,记有他“断篇”中的最后一天的内容:一九三三年八月十九日午前又去漫步了半天,想做东西,终不能动笔,当决计离开杭州,午后去图书馆看书报,见有许多国民党的杂志,全在抨击我的近作。
狗鼠辈的狂言,虽可以置之不理,但我近来的生活干枯不充实,却也是事实,家累杀人,甚于刀斧,以后打算不再写东西了。
时局瞬息万变,尤其是军阀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台;住地,一换再换,北上南下,由北京、广州转到上海、杭州又将离开;工作,从安庆的第一份工作,到北大武大广大的当教授屡觉不顺,重启的“创造”也再度罢罢!连与王氏坠入爱河到家累杀人!可以说均以“终断”告终。
……这些动荡经历均被记录在“断篇日记”中;另外还让读者能看到的是,只有三日两头买书不断,发信催汇稿酬不断,为办报办刊征文催文不断,或者自己赶写、加班不断,断篇者,合乎自己实情者也。
征文约稿必得联络和广交朋友,连资深者、初识者、持不同政见者也在日记中不断出现:“晚上出席聚餐会,遇见了许多人,其中尤以冰心女士为我欲见的一个”;“邵询美氏来访。
和他一道去创造社拿了几本书,后又和他上雪园去吃饭”;“又遇见了汪静之,就和他一道去看美术联展,见了许多画家”;“晚上受钱杏邨之邀,同去吃晚饭,在酒店坐到九点多,再去看国本田夫妇,武雄君不在,只和他谈了一个多钟头,到十点回来睡觉。
郁达夫赏析
传奇·寂寞环境设计2014.1 邵媛媛他,传奇的一个人,有传奇的一生。
从客居日本到遇难南洋,道途坎坷的他,大半生是在流转迁徙中度过的。
站在天涯漂泊的轮船上,感觉不到家的温度,仅有的,是阴暗的天空和苦涩的海风。
这是一个漂泊一生最后不知所终的性情中人,一个因文学因情爱也因国家而油尽灯枯的苦难文人。
他的一生,孤独寂寞。
他的欢乐,他的爱情,他的理想和他的梦,无不散落在这冰冷而枯寂的人世。
他是打着灯笼寻找回家方向的孩子,单纯率直地在茫茫人海中追寻那些失散的珍宝。
“从哭着嫉妒到笑着羡慕”,时光是怎样流淌过脸颊,唯有他自己才最清楚。
寂寞,可以销蚀灵魂,也可以冶铸战士。
他写诗,也写小说。
他的小说缺乏对黑暗口诛笔伐的尖锐反抗,多的是通过剖析自己呈现那个时代觉醒青年的屈辱和幻灭,仿佛风清云淡,然而撕去防护,赤裸地展示自己是多么疼痛,多么勇敢。
他写的是自己,但“人人皆可从他的作品中,发现自己的影子”。
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哀,这是每个深刻自省的人的悲哀。
诚实的心会被这种真挚而感动,然后发现自己站在舞台上迎着炽光,只有自己,那么孤独。
国家和情爱,本来是两个无法撮合的词,但却正是《沉沦》悲剧的契机。
国家的积贫积弱让国民低人一等,于是身在异邦的他只能仰望爱而永难企及。
郁达夫在《创作生活回顾》中追述自己早年文学活动的开始时,曾说写《沉沦》时完全是笔墨游戏,不曾加以推敲,琢磨。
这显然是自谦之词,然而也许正是由于“不曾加以推敲,琢磨”,所以才使绝望,悲愤,隐痛,如此真实,剥去伪装和修饰,所有的丑恶和美好如此真实,真实到触目惊心,真实到不忍直视。
《沉沦》问世之后,评价毁誉交加,这种非议一直伴随了他短暂的一生。
有人以“色情”,“下流”,“伤风败俗”的道德训词对他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攻击。
他成了一名不愿驯服的越界者。
钱杏忳在《郁达夫代表作•后序》中把他这一时期的创作称为和“沉沦时代”。
我想起杰克•凯鲁亚克和金斯堡为代表的The beat generation。
郁达夫作品特点赏析
郁达夫作品特点赏析郁达夫以写"穷〞与"色〞而著称,"沉沦"就是写色,写性苦闷的作品。
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
有郁达夫本人生活的影子。
主人公是一个患有忧郁症的青年留学生。
他孤独清高,多愁善感,自卑自傲。
对爱情的渴望,是他内心的情绪的核心。
但是,在异国他乡,由于"弱国子民〞的身份,他总是感到被歧视的屈辱,根本而无法获得爱情。
于是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发泄自己欲望。
作品以他的爱欲为中心,非常细致的展示出他的内心世界情感活动,并表达出个性解放、民族觉醒的时代精神。
这里,会聚了两种思想,都是五四时代精神的反映或表达。
也就是个性解放的思想。
这里最强烈的表达出五四时代人的解放的呼声。
作品最突出的特色追求一种内在真实。
作品表达的是日常生活琐事,没有任何重大事件,突出的主人公的心灵感受,挖掘人的内心生活,把一个忧郁青年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非常细致的展示出来。
那种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那种无法与人沟通苦闷,自卑、自怜,软弱,颓唐等心理活动都被充分地显示出来。
作品最惊世骇俗的对内心隐秘的欲望的大胆的暴露。
20世纪文学最早进展身体写作的作家,是郁达夫。
他是第一个进展身体欲望表达的作家。
在孤独中,他渴望爱情,当爱情无法实现的时候,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来满足性的渴求。
比方,作品先后写他手淫自慰、窥视女性洗澡,在野外窥视别人作爱,到妓院喝酒浇愁。
在表达身体欲望的时候,作品往往展示主人公的那种"灵〞与"肉〞矛盾心理。
这种心理矛盾也是郁达夫其他写色的作品的根本模式。
一方面是一种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却是那种无法遏止的肉欲的冲动。
两方面不断的冲突、搏斗。
郁达夫把这种心理矛盾看作是"现代人的苦闷〞。
作品中,在窥视的时候,自己不断地谴责自己,不断地忏悔。
逛妓院出来,就十分的懊悔,感到自己的堕落,甚至想要自杀。
郁达夫作品的最大胆的地方就在这里。
它是对压制肉体、欲望的中国封建文化的最大胆的背叛。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视域中的郁达夫研究
2007年第4期No.4.2007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mQIofHongzhouNomlaIuniVers计y(SociaIScjencesEdjtion)2007年7月Jul.2007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视域中的郁达夫研究吴秀明,王芳(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l0028)摘要:学术界关于郁达夫的研究很多,但迄今以来少有从文学史视域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的。
而事实上,文学史中的郁达夫不仅折射出郁达夫研究的基本走向,而且也呈现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
为此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出发,先纵向地将其分为发轫期,形成期、停滞期、转折期及沉稳期五个阶段进行史的扫描,以勾勒郁达夫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更,从侧面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跌宕起伏及与郁达夫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进而就影响郁达夫研究的有关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郁达夫研究;嬗变过程;问题聚焦中图分类号:1206.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2146(2007)04一0039—07目前,学术界关于郁达夫的研究很多(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发表的有关郁达夫的评论研究文章有2000多篇),但迄今以来少有从文学史视域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
而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作家是在文学史中被确定的,文学史无论对于教学抑或研究,意义都非同寻常。
在现代文学史上备受瞩目和争议并占有重要位置的郁达夫也一样,从文学史视域对他所作的评价不仅折射出郁达夫研究的基本走向,而且也呈现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因而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
本文拟对此进行纵横两方面的归纳、梳理和探讨,以勾勒郁达夫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更,从侧面厘清现代文学史的跌宕起伏及与郁达夫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嬗变的过程:从发轫到沉稳如同中外所有的文学史一样,在整个20世纪各种不同形态的现代文学史中,郁达夫始终处于一种复杂的不断被解构和建构的动态状态。
谈郁达夫小说中抒情主人公形象
谈郁达夫小说中抒情主人公形象郁达夫是“五四”新文学发展初期拥有最多读者的优秀作家之一。
1921年10月15五日,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集《沉沦》的出版,“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好象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就引起了文坛的强烈反响。
尽管从第一篇小说开始,郁达夫就受到了旧势力的攻击,但是,他以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立刻吹醒了当时无数青年的心”。
此后,郁达夫又在十余年的创造生涯里,相继写了五十余篇小说,其中有不少篇章产生较为重大的影响。
今天,当我们再次研读郁达夫小说,探寻它们在当时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中能够产生强烈共鸣的原因时,不难发现,这种共鸣是与几乎贯穿郁达夫全部小说中的众多独特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青年知识分子密不可分。
在这些形象刻画中,郁达夫既运用了惊人的取材和大胆的描写,揭示了他们不满时代现实,但却找不到生活出路的“时代苦闷”;又以浪漫抒情的手法,描绘了一群在边缘徘徊挣扎的“零余者”形象,暴露黑暗世界给青年的沉重精神苦难。
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尽管这些主人公形象身上强烈的反封建、反抗旧传统的精神打动了那么多读者,但与此同时,在他们身上也有无法否认的消极颓废与感伤。
于是,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挖掘出其背后的深层涵义,成为研究郁达夫小说作品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自叙传”的方式强烈的自我意识“五四”时期,是个性解放思潮十分强烈的时期。
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变得很强烈。
而当这种思潮投射到文学上,就使得“五四”的新文学要求表现自我,实现自我。
新文学不再代圣贤立言,而是自我立言,从而充溢着强烈的自我意识。
郁达夫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开山小说家之一,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文学风气、时代风气的熏染,加之他早年留学日本,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并吸收了1921-1926年间风靡日本的“私小说”的创作方法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手法。
于是,以生动的小说形象把个性自由和表现自我作为写小说的创作方法就自然成了郁达夫的创作原则,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唯一原则。
论郁达夫
论郁达夫郁达夫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市满州弄的知识分子家庭。
1914年7月,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并开始尝试小说创作。
1917年7月毕业;11月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留学期间,郁达夫阅读了大量外国小说,尤以俄、德小说居多。
1921年,郁达夫与同为留日学生的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组创文学团体“创造社”;同年,开始小说创作;10月15日,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出版,轰动国内文坛。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代表作品是《沉沦》,郁达夫在《沉沦》中大胆地描写了男女性爱、性心理,同时也发出了“祖国呀祖国!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吧!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的悲号。
郁达夫在自传体小说中,除了反映下层知识分子失意、苦闷外,还有一些作品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反映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表现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关怀,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12]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
郁达夫还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在世时就已出版日记的作家。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浪漫抒情小说的巨匠。
可是说实在的,他那支自由脱俗且富有情韵的笔更适于写散文和诗。
他的小说也是“散文的”、“诗的”,宛如一首首抑扬顿挫的独奏曲或回肠荡气的咏叹调。
“五四”时代是短篇小说的界,郁达夫以其真率和才情,足以风靡一时,成为受众多文学青年师法的名家,鲁迅之外无出于郁达夫之右者。
他推进小说散文化和诗化,对于革新以故事情节作为主干的古典小说而言,是功垂竹帛的。
从文学史来看,郁达夫挖掘内面世界一直进入到私密领域,由此出发来表现自我与世界的分裂和对立,并追究其中的纠缠,在中国新文学中可谓开启了一种新的思路,由此以往被视为无意义的或理当压制的“黑暗”领域进入文学领域,并与一些宏大或“高尚”的话题发生种种纠葛,其后在文学史上产生的种种变化,则更是超出了最初《沉沦》式的朴陋尝试。
简谈论郁达夫“自叙传”文学创作思想对其小说的影响.doc
简谈论郁达夫“自叙传”文学创作思想对其小说的影响论郁达夫“自叙传”文学创作思想对其小说的影响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论郁达夫“自叙传”文学创作思想对其小说的影响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达夫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郁达夫是一位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的作家,其“自叙传”文学创作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奠定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成为了中国后来现代小说的重要源头。
“自叙传”创作理论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作品应有作家的自我体验;二是艺术的美源于情感的真;三是文学作品的结构须由情感统帅。
“自叙传”理论是郁达夫文学创作的依据,也是我们正确、深刻理解其小说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依据。
关键词:郁达夫“自叙传”文学创作思想小说影响郁达夫是一位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的作家,其“自叙传”文学创作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奠定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成为了中国后来现代小说的重要源头。
关于“自叙传”创作理论,郁达夫虽曾在他的多篇文章中提及,但一直都未有完整的阐述。
我们通过对郁达夫有关文学的评论文章的研究以及对作品的分析,试着将“自叙传”理论总括为以下三点:一是强调作品应有作家的自我体验,这是文学创作的真实性原则。
二是强调艺术的美源于情感的真,这是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的写实是情的写实,而非外部世界的写实。
文学作品应注重表现情感与情绪的“真”与“美”。
因此,郁达夫的小说都是凸现主人公“自我”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体验。
三是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须由情感统帅,这是现代抒情小说的结构特点。
下面我们依据“自叙传”创作理论观点,分析其对郁达夫文学创作的影响,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其作品呈现出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一、小说中以“自我”形式来塑造的人物形象,体现了文学“真”的价值郁达夫大部分小说的人物形象,直接取材于他自己的身世与经历,写自己的遭遇和见闻,是其自我生活的写照,如《沉沦》、《茫茫夜》、《茑萝行》《采石矶》、《过去》、《迷羊》等作品中的“我”,“他”、于质夫、黄仲则、文朴等,这些人物都是自己的化身论郁达夫“自叙传”文学创作思想对其小说的影响论文资料由.zbjy.提供,地址.。
论述郁达夫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述郁达夫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摘要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
他在“自叙传”小说中以独特的艺术技巧、饱蘸激情的笔触给我们写出了从五四运动、大革命时期到抗战前夜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以及新旧军阀统治迫害下的一群被扭曲的病态的中国知积分子形象。
这一篇篇控诉、暴露、声讨恶势力的血书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即使是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也值得我们去深思。
他用独属于他的弱者的悲鸣影响了当时一大批无路可走的知识青年,唤醒了他们的抗争精神,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郁达夫简介郁达夫(1896.12.7——1945.9.17),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
郁达夫3岁丧父,家道衰贫。
7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
后到嘉兴、杭州等地中学求学。
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小说、戏曲,对中国古典诗文和小说戏曲有浓厚兴趣,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
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
1913年即随长兄郁华赴日本学习,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
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
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同年7月,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①而震动了文坛,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由此奠定了郁达夫在新文学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郁达夫小说的创作风格一、自叙传的写法郁达夫在思想上、创作上受到卢梭、赫尔岑、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日本作家葛西善藏、谷崎润一郎和佐藤春夫等影响,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②,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的创作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小说。
草鹭有读郁达夫·风雨茅庐:卖文买书,竟化劫灰
草鹭有读郁达夫·风雨茅庐:卖文买书,竟化劫灰草鹭有读 Vol.68为你提供值得一读的书评、书摘和人物掌故全文共6288字,阅读大约需要19分钟。
郁达夫·风雨茅庐:卖文买书,竟化劫灰文|韦力就社会名声而言,郁达夫乃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抗日战争期间郁达夫一家人来到了南洋,在日本投降后的一个星期,郁达夫在苏门答腊没有了踪迹,到后来人们听说他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了。
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至今也未看到定论,而本文则并非想在这方面做出什么突破性研究,因为此文所谈只是郁达夫跟藏书有关的事迹。
郁达夫李小萍在《论作为藏书家的郁达夫——以福州藏书活动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称: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同时也是一个卓有成就的藏书家。
关于藏书,他曾经有句名言:“出卖文章为买书。
”写文章是为了买书,这在古今中外的藏书史上也并不多见。
其实从相应的资料来看,郁达夫在年轻时就有藏书之好,朱国才所撰《学海泛舟——浙江名家成才佳话》一文中说:郁达夫中学时期,曾在杭州府中学读过书。
他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一心一意读书,学习成绩优异。
他把平日节省积聚起来的钱,全花在买旧书上。
每到星期假日,旁的同学三五结伴游西湖去,他一人到丰乐桥、梅花碑等书铺集中的地方,翻阅铺中的各类图书,偶尔检到自己喜欢的旧书,就掏出钱来买。
看来郁达夫的爱书乃是出于天性,而他对书有着一种本能的至爱,对于书籍的价值郁达夫在《人与书》中总结到:书本原是人类思想的结晶,也就是启发人类思想的母胎。
它产生了人生存在的意义,它供给了知识饥渴的乳料。
世界上的大思想家和大发明家,都从书堆中进去,再从书堆中出来。
1913年,郁达夫的长兄郁曼陀到日本去作考察,那时郁曼陀任职于北京大理院,大理院乃是国家最高的司法机构,而郁曼陀到日本就是要考察日本的司法制度。
于是郁达夫跟着哥哥一同来到了日本,他前来日本倒不是为了玩耍,因为他想到这里留学。
当时中国跟日本有一个协定,那就是凡是考取日本所指定的几所学校,就可享受国家官费留学,为了参加这样的考试,郁达夫到达日本后刻苦学习,而后他果真考取了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从此开始了他十年的日本生活,而与他一同考取该校的还有郭沫若。
漫论郁达夫
漫论郁达夫刘海粟六十年来,评价郁达夫作品的思想性时,颇有分歧;至于他的文学才能,则无人怀疑。
我自惭不是研究达夫的专门家,又不善于说长道短,出于友情,容易偏爱,加上作家、画家所业不同,其中甘苦,不尽相通,只能抒发一点不着边际的外行话,向大家请教。
恰如其分地评定达夫其人其文,则应仰仗于评论家、文学史家和读者群。
达夫是中华大地母亲孕育出来的骄子,是本世纪最有才华最有民族气节的诗人之一,爱国是他一生言行中最突出的倾向。
当然,爱国者不等于白璧无瑕。
金无足赤,达夫亦非完人。
在他感到报国无门,一腔热血不被人们理解的时候,有牢骚、有抱怨、有叹息、有软弱、有徬徨、有感伤、有沉醉于爱情和逃避到大自然怀抱中的幻想,甚至也有过病态的自我嘲弄。
他憎恨无爱的人生,犹如厌弃无花的沙漠。
在黑沉沉的铁屋里他带着觉醒后的悲愤和惶惑,大喊过爱的饥饿,反抗压在青年们头上的封建层岩,反抗冷漠、愚昧、狡诈、贫困的旧时代。
他从不同流合污,只是面对严酷的现实,在看不到光明的时候,绝望颓唐之情不断来冲袭他。
然而,作为抗菌素的现实主义精神又不断地诱导他穿过沼泽,走向坚实。
记得在达夫遇害十周年的时候,我的一位忘年交关山笛,写下过悲壮的悼诗:斑白犹存稚子心,人间名利一尘轻;今朝痛觉诗人梦,血奠神州头作樽!这便是对诗人郁达夫的公正评价。
至于那些咒骂他“品质恶劣、作风浪漫,不足以为人师”的政客,和那些姬妾成群而道貌岸然的封建卫道士、认贼作父的汉奸、吮痈舐痔的帮闲、制造谣言含沙射影的小丑、随波逐流的变色龙,今天已全部被老百姓推入遗忘深渊;而为当时统治者深恶痛绝的达夫,则砥柱中流,知音倍增。
历史无情又有情,这一切不是泾渭分明吗?达夫很真诚,也坦率得惊人。
他把锋利的解剖刀忍痛插向自己的胸臆时,苦笑中带着自我陶醉;当热血流入砚中,他又用彤笔泼洒成彩雨,让绅士们的伪饰、淑女们的面纱受到淋浴,使那些传统意识凝结成的骷髅们又怕又气,暴跳如雷。
于是风波和误会便和达夫形影不离,结缘终身。
郁达夫散文集读后感
郁达夫散文集读后感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散文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在郁达夫的散文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阅读郁达夫的散文集,我深刻地领略到了他的文学魅力和思想情感。
郁达夫的散文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
他在作品中描绘了大量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生活的真实和多样性。
在《散文集》中,郁达夫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让人深思不已。
他的作品既有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展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郁达夫的散文作品还展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他以散文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热情和追求。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文字和语言的精雕细琢,以及对文学形式和艺术表达的探索和追求。
他的散文作品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而且在形式上也别具一格,展现了他对文学的独特见解和创新精神。
通过阅读郁达夫的散文集,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的文学魅力和思想情感。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而且展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郁达夫的散文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多样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复杂,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现实。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不仅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而且得到了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郁达夫散文集读后感
郁达夫散文集读后感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他的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深受读者喜爱。
在读完郁达夫的散文集后,我深深地被他的文字所感染,不禁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郁达夫的散文以其清新、深邃、真挚的情感而著称。
他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他的笔下,平凡的生活变得鲜活而有趣,每一个细节都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
读他的散文就像是在和一位智慧而幽默的朋友交谈,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郁达夫的散文集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人生的思考。
他在散文中不断探讨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他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揭示了人生的种种困惑和迷茫,同时也给予了读者许多启发和思考。
他的文字让我明白了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充满了挫折和磨难,但正是这些挫折和磨难,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除此之外,郁达夫的散文还让我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用文字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物,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丑恶。
他对人性的观察和思考,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在他的文字中,我看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这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总的来说,郁达夫的散文集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他的文字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真实,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用他的文字所赋予我的力量,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去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感谢郁达夫,让我在他的文字中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郁达夫散文优秀读后感
郁达夫散文优秀读后感郁达夫散文优秀读后感(精选8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郁达夫散文优秀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郁达夫散文优秀读后感篇1这篇别具情致的游记散文,是作者散文中的名篇。
全文初看起来我们以为这是作者技术有富春江严子陵钓台的游记,以为作者以纵一情山水为乐,实际上作者此时的心境悲愤极了,他游钓台并非为山水而来,而是借此“遁世”。
文章开头一段写道:“一九三一,岁在辛未,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一党一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了,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了寓居。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处境是非常不妙的,可以说是受到了当局者的迫害,否则绝不会以“仓皇”来形容。
在这样的情形下,作者决定去游览钓台,我们试想一下作者的出游恐怕多了一点一样的色彩了,这也为全文打下来基调,为下文叙述做出铺垫。
作者又叙述了在路途上的一些见闻,我们在字里行间体味不到作者的快乐,而只是作者“例行公事”班的介绍,全然没有以往文人雅士笔下的情韵包含其中,我们了解作者复杂的心境以后,对此更明白作者此行的目的了。
当然,作者对于沿途的所见所闻并非只是“漠然视视”,作者那悲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情绪在触及有关景物时就自然地流露出来,我们来看一下在鱼梁渡头:“时间似乎已经入了西时的下刻,小市里的群动,这时候都已经静息,自从渡口的那位少一妇,在微茫的夜色里,藏去了她那张白一团一团一的面影之后,我独立在江边,不知不觉心里头却兀自感到了一种他乡日暮的悲哀。
”这种“他乡日暮的悲哀”正是作者此刻悲凉心境的生动写照,可以说这段话写得传神极了,其心中的愁苦心情又怎能用寻常语句来表现呢!还有作者在叙述桐君山上同一居观前的秀美风景:“空旷的天空里,流涨着的只是些灰白的云,云层缺处,原也看得出半角的天,和一点两点的星,但看起来最饶风趣的,却仍是欲藏还露,将见仍无的那半规月影。
评郁达夫回国初期的创作——书稿《郁达夫评传》之一节
作者: 曾华鹏;范伯群 出版物刊名: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2-10页 主题词: 郁达夫;作品;资产学生; 家庭生活
摘要: <正> 郁达夫从日本学成归国(1922年),就不再领取原有的留学生的官费津贴了,他必 须依靠自己工作去取得生活的费用。于是,他结束了自己的“抒情时代”,踏进了令人眼花缭乱的 社会,经历了颠沛和失业的折磨,这时他才真正体味到生活的艰辛,感受到生活担子的沉重。而在为 着一家人的温饱四处奔走的过程中,他又强烈地感到“恶人的世界,塞尽了我的去路”(《茑萝集 自序》),从而对罪恶的旧社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种生活经历的深刻变化在他回国以后这一时 期的文学创作中也留下了鲜明的烙印。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从抗战政论杂文看郁达夫及其人格精神
从抗战政论杂文看郁达夫及其人格精神郁达夫的一生虽然是复杂的,但其人生的轨迹,思想历程贯穿在其五十年的年轮中。
却是鲜明的。
他是用一支永不生锈的笔来组合起其生命元素的,自他懂事起仿佛就和书和笔和写作联系在了一起,而构成了他生命的全部。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郁达夫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即使在经历了其殉难之后至今的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人们对于郁达夫的认识,已从偏执的、狭隘的窨中走出来,开始全面剖析郁达夫作为一个人的全部经历和思想及作为独特的郁达夫所带给人们的种种有益启示时,依然不能非常融洽地把文学家和爱国者这种双重身份融合在郁达夫身上。
查阅有关资料,在国内出版的郁达夫著作中,小说散文诗词成为出版热点,而政论、杂文等著作大概只有胡风编的《郁达夫海外文集》了。
而有关专门研究其政府、杂文的论文或论著也几乎没有,可查找互的也只有新加坡的方修为《郁达夫抗战论文集》所作的序以及刘尊棋为《郁达夫海外文集》所作的序和胡风在《郁达夫海外文集》一书编后承受笔《盖棺论定的晚年》中有所论及。
其实,我们以现代人的目光回头再来检索郁达夫的一言一行,不难发现,郁达夫在从抗战爆发直到其生命终结的八年间是一个相当突出的时期,如果在无意中割断了这一段历史,也便会在无意中割裂了郁达夫的人格精神的完整性。
是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一年这短短三年间所作的时评、政府、杂文为我们提供了有力地论证郁达夫人格精神力量的依据,其出色的精神演绎,让每一个有意于了解郁达夫的人感受到,郁达夫不仅是一个正直的文人,而且还是一个出色的战士。
一、高屋建瓴,审时度势的战略家笔者有时会呆想,郁达夫何不能冠以“战略家”的称号呢?夏衍就曾说:如果郁达夫从政,肯定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而笔者又从他的政府杂文中看到了他的战略眼光。
郁风说:“他不但注视国内战场的每一变化,而且熟知欧洲军事地理和政治历史,凭他所掌握的资料和正义的洞察力,抓住每一对我有利因素,……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常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排来行次第三人――重读《郁达夫全集》诗词卷札记(3)
排来行次第三人――重读《郁达夫全集》诗词卷札记(3)排来行次第三人重读《郁达夫全集》诗词卷札记(3)蒋增福十九世纪未叶,富春江畔的一户郁姓人家,诞生了后在我国革命史和文化史上两位杰出人物,大哥郁华,是熟谙法律、刚正不阿的名法官,也是名诗人和名画家。
作为清末同是“南社”创始人的柳亚子,赞佩郁华的诗为“鹏举冲冠之作,文山正气之歌;赫然与日月争光,河山比寿”;他闲时作泼墨山水,照达夫的话说,“很有我们乡贤董文恪公的气派”。
郁家的三弟郁达夫,也是著名作家和诗人,而且兄弟俩都是著名的革命烈士。
还有不显山露水的老二郁浩(养吾)亦非等闲之辈。
只是郁家在洪扬以后的慢慢衰落,在当时的富阳街上并没有为人们引起多大注意。
然郁达夫这首《自述诗》之三,却对郁氏后裔的前程,有着预示性的披露:王筠昆仲皆良璞,久矣名扬浙水滨。
生到苏家难作第,排来行次第三人。
诗后他有“自注”:兄弟三人予居季。
达夫三岁丧父,唯靠祖母和坚强的母亲支撑这个家,而自己从懂事起的最初感觉是饥饿,连姐姐郁凤珍也去做了童养媳!尽管落泊到如此境况他依然坚信,郁门三兄弟“皆良璞”,有的却已“名扬”!尤其长他12 岁的大哥郁华(曼陀),科举得中步入了政坛;二哥郁浩(养吾)也已初露锋芒!作为杭州陆军学堂的学生,成了辛亥革命闯将。
富阳县长逃跑,左堂代理,他的辨子就是郁养吾亲手剪掉的。
排行老三的自己,则能“九岁题壁惊四座”,又是春江小学屡屡获奖者。
而且兄弟间互敬互爱、情深意切,作为“长兄若父”的郁华,对两位弟弟既严加管教又十分关爱,如这首《晓发别诸弟》:深思不成寐,倚枕听鸡鸣。
啟户辨行色,残星照水明。
轻装过狭巷,好梦满重城。
弱弟偏怜我,依依为送行。
再看这首同为大哥所写的七律《酬达夫弟原韵》,关注他独自留日的学业和生活,并以和其“原韵”作了叮嘱,寄予殷切期望:莫从海外叹离群,奇字时还问子云。
几辈名流能抗手,一家年少最怜君。
懒眠每凭乌皮儿,好句争题白练裙。
夺得诸兄新壁壘,骚坛此席要平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历 分别作 为七 个章 节的题 目, 以抒 情 的 笔 调 、 文 诗 化 的语 言 、 散
饱 含 激 情 的笔 触 ,立 体 地 再 现 了 郁 达 夫 日常 生 活 、文 学 生 活 和 情 感 生 活 ,重 点 突 出 了郁 达 夫 的 文 学 成 就 ,相 对 减 少 了 日常 生 活 琐 碎的赘述 , 有很强的学者特质 , 具 思想 颇 有 深度 和穿 透 力 。
养 和 广 阔 的 学 术 视 野 。文 章 结 构 清 晰 明 了 ,用 不 同 时 期 郁 达 夫 的
用 了 三处 史 料 论 述 郁 达 夫 不 幸 的 家世 。第一处 , 引用郁达夫 自传 中 他 关 于 十 九 世 纪 末 中 周 面 临 的 危 机 和 种 种 隐 患 的 感 受 ,说 明 不 稳 定 的 局 势 和 岌 岌 可 危 现 状 导致 国 民 软 弱性 ,表 达 了郁 达 夫 对 国 家 前 途 的担 忧 ; 二 处 , 第 引用 了 南 朝 著名文学家吴 均在《 朱元思书》 与 中对 富 春 江 的 描 写 “ 烟俱 静 , 风 天 山共 色 。从 流 飘荡 , 意东 西 。 自 任
富 阳至桐 庐 ,一百许里 ,奇 山异 水 , 下 独 绝 。 …… … ”郭 沫 若 在 天 ; 《 望远镜 中看故人——序< 郁达 夫 诗 词 抄 > 中 极 力 赞 美 富 春 江 的 山 》 水 之 美 ,认 为 郁 达 夫 诗 文 的 清 丽
是 受 了环 境 的 影 响 ;郁 达 夫 在 小 说 《 乡病 》 对 家 乡 的 美 景 这 样 怀 中 描 写 “ 钱 塘 江 上 的 这 座 小 县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那 同 欧 洲 中 世 纪 各 封 建 的 城 堡 一 样 , 着 银 灰 的 向色 , 在 流 霜 似 带 躺 的 月影 里 。… …” 表达 了郁 达夫 对 家 乡 无 比的 深 情 。作 者 引 用 了i 种 相 关 重 要 史 料 ,从 不 同 角 度 论 证 郁 氏 家 乡 非 同寻 常 的 美 丽 。第
分子 的普遍特征。在异国他乡 , 郁
氏 用 文 学 抒 发 孤 独 、 闷 的情 感 。 苦 在 动 荡 的 局 势 下 ,他 以 文 学 为 武 器 , 极 参 与 、 持 革 命 , 扬 文 积 支 发 人兼 济天下的使命感和 时代 责任 感 , 而 完 成 了从 “ 我 ” 向 “ 从 小 走 大 我 ” 从抒发个人情感苦 闷到关心 , 民族 存 亡 的 转 化 。 作 者 运 用 恰 当 的史 料 , 尤 其 是 郁 氏 的 笔 记 、 书
“ 四 ” 文 化 运 动 走 过 近 百 五 新 年 的历程 , 大众 文 化 与精 英 文 化 在 对抗 的 当下 ,五 四 ” 乎 已淡 出 历 “ 似 史舞 台 , 对 于每 一 位 坚守 和 传 承 但 “ 四” 神 的 人来 说 , 承 载 着 民 五 精 它 族 魂 魄 , 是 一 个 永远 值 得 纪 念 依然 的 日子。 名 青年 学者 刘 保 昌撰 写 著 的 《 郁达夫传 》 崇文 书局2 1 年 ( 00 版) ,让 我们 再 次 走 近 五 四新 文学 巨匠——郁 达夫 ,聆 听他 以纤 弱 、 伤 感 和 苦 闷 的个 性 发 出 的 五 四 时 期最 具 有叛 逆性 的声音 。 郁达 夫 已经去 世六 十 多年 , 郁 达 夫 研 究 也 做 得 相 当 成 熟 和 深 入 。 有 关 他 的 传 记 写 作 早 从 上 个 世 纪 3 年 代 开 始 ,这 些 中 外 作 家 O 从 不 同 维 度 书 写 郁 达 夫 ,其 中不 乏精 彩 之 作 ,虽 然 也 存 在着 某 些 局 限 ,但 为 郁 达 夫 研 究 提 供 了 具 有 一 定 学 术价 值 的史 料 。 作 为 作 家 和 学 者 ,刘 保 昌先 生 20 0 9年 完 成 撰 写 的 《 达 夫 郁 传 》 汲 取 百 家 之 长 , 补 他 人 之 , 填 短 ,具 有 独 到 的 文 学 审 美 眼 光 。 《 郁达夫传》与 同名传记 相比 , 有 其 优 点 。刘 著 以 丰 富 的 史 料 为依 据 ,全 面 梳 理 和还 原 了 郁 达 夫 感 伤 、 漫 、 情 的 一 生 , 光 涵 盖 浪 抒 不 了郁 达 夫 不 同 时期 的 活 动 ,而 且 着 重 围 绕 其 “ 学 活 动 ” 诠 释 作 文 来
学教育
评刘保昌新著《 郁达夫传》
圃 邹 小娟
内容 摘 要 : 达 夫是 中 国五 四 时 期 的代表 性作 家之 一 , 郁 自三 十年 代 以来 , 者 对他 的研 究 一 直没 有 间 断 过 , 学
本文通过对湖北著名学者刘保 昌新著《 郁达夫传》 的深入解读, 在进一步理解郁达夫坎坷人生的同时, 也对刘著 的 写作 方 法 和 创 新之 处 进 行 了梳 理 和 剖析 , 勾起 读 者 阅读 的兴 趣 。 关键 词: 刘保 昌 《 郁达夫传》 文学 史料
刘著 突出特征之一 ,在于作 者掌 握 了 丰 富 、 实 的史 料 。刘 先 翔
生 不 但 熟 悉 郁 达 夫 的作 品 ,而 且 全 面搜 集 、整 理 了 大 量 有 学 术 价 值 的史 料 ,并 且 进 行 了合 理 的 梳 理 和应 用 ,对 郁 达 夫 不 同时 期 的 活 动进行 了客 观全 面地叙 述 , 力 避带 有过 多主 观色彩 的 书写 , 也 助 于 传 记 的创 新 和 开 拓 。 因 为该 书 内容 涉 及 非 常广 泛 ,史 料 不 仅 仅 还 原 了郁 达 夫 的 文 人 特 质 , 而 且 还 呈 现 广 阔 的 社 会 历 史 背 景 。 郁 氏 的活 动反 映 出 一 定 时 代 背 景 特 点 ,带 有 同 时期 中 国 知 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