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避开的两个奖励陷阱
李春夫讲师:企业激励员工需要避开的5个陷阱——汇师经纪
李春夫讲师:企业激励员工需要避开的5个陷阱——汇师经纪通常情况下,公司实行激励计划的最初目标都是想要对具体行为进行奖励,但实际执行中,却经常是南辕北辙。
这其中有最容易触犯却也最不容易发现的5个陷阱。
一、衡量的标准制定不当公司之所以愿意提供奖励措施,是为了促进具体业务的加速发展。
然而,如果激励制度的考核标准不规范,一旦进入到实际执行阶段,经常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举例来说,公司如果希望销售额能够上升的话,通常会采取的措施就是针对业绩更好的销售人员提供奖励。
当然,该做法本身并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在于究竟什么样的业绩才应该获得奖励呢?比如,若单纯的计算业绩总额,往往会出现员工私自将最终价格降到底线,为促使交易完成无所不用其极,只考虑个人业绩等错误行为。
至于如何才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早已无人在意。
这种偏激或者不完善的激励方法显然不适合一个公司的发展。
对于考核来说,最合适的标准还应该是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销售业绩。
这就意味着,销售人员应当因为带来的利润而获得奖励,绝不能将关注点仅仅局限于业绩总额之上。
显然,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动力在卖出更多产品的同时,确保实际价格能够保持在为公司带来利润的水平之上。
二、奖励措施存有上限通常情况下,具体到奖励措施上限的设定,都应该是只有表现突出的员工才能够达到——或者至少不会影响到大家的整体表现情况。
举例来说,公司可以将销售人员获得百分之一提成的上限设置在每月业绩不超过五十万的水平。
如果超过了五十万的话,就不能够继续获得提成。
但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即使一位很出色的销售人员,也只会确保自己月度业绩保持在略微超过五十万的水平。
因为对他来说,达到再高的等级也没什么实际意义(更多的物质收获)。
其实激励措施能够反应出来的问题,就是公司内心的实际想法——如果公司不愿意为超过五十万的业绩支付月度提成,显然就说明超过该数字属于不希望出现的情况。
如果员工都认定这个道理,最终结果就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人能超过这个上限。
工作计划中避免的陷阱
工作计划中避免的陷阱在职场中,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
然而,许多人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往往会掉入一些陷阱,导致计划执行效果不佳。
本文将探讨工作计划中需要避免的陷阱,为大家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陷阱一:缺乏明确的目标一个好的工作计划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就会无所适从。
首先,要设定明确的长期目标,然后将其分解为具体的短期目标。
这样一来,我们才能明确每天要做哪些事情,逐步实现长期目标。
陷阱二:过于理想化虽然理想化的目标可以激发人的积极性,但过于理想化的工作计划却往往难以实现。
我们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地设定目标。
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切忌过于理想主义。
陷阱三:缺乏具体的行动计划很多人喜欢将目标停留在概念上,而没有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然而,只有有针对性的行动计划才能帮助我们将目标变为现实。
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明确每个目标所需的具体行动步骤,列出清单,并逐一完成。
陷阱四:忽视时间管理工作计划的执行离不开时间管理。
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我们必须善于合理利用。
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合理安排每个任务所需的时间,根据优先级来安排工作进度。
合理的时间管理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完成任务,避免拖延。
陷阱五:忽视资源分配制定工作计划时,我们还需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分配,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如果资源分配不合理,即使制定了完美的工作计划,也无法顺利实施。
因此,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根据资源状况进行科学的分配,以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
陷阱六:不善于调整计划一个好的工作计划需要不断调整和检查。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和变化。
如果我们对计划过于固执,不愿意做出调整,就会导致计划无法顺利进行。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以应对各种变化。
陷阱七:缺乏沟通和协作一个好的工作计划需要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如果我们独自完成工作计划,往往会面临诸多困难。
我们要善于与同事、上司和下属进行沟通,共同制定并执行计划,互相支持和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工作。
如何避免中奖诈骗的陷阱
04 了解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CHAPTER
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01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 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 中奖诈骗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违反了法律法规。
02
熟悉法律法规中关于中奖诈骗的 定性和处罚规定,以便在遭遇诈 骗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身 权益。
了解相关的政策文件
关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等部 门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了解政府部 门对中奖诈骗的打击政策和措施。
发送伪装成银行、政府机构等官方机 构的邮件或短信,诱导用户点击恶意 链接,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资金。
情感诈骗
通过社交媒体、交友平台等途径结交 潜在受害者,建立信任关系后诱导受 害者转账、投资或提供个人信息。
诈骗的常见形式和特点
电话诈骗
通过电话拨打量骗信息,以各 种理由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
资金。
短信诈骗
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媒体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 多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中奖诈 骗的危害和防范方法,提高公众 的防范意识。
教育培训
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组 织开展专题教育或培训活动,向 公众传授识别和防范中奖诈骗的 知识和技巧。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打击诈骗行为
立法保障
05 总结与建议
CHAPTER
总结中奖诈骗的常见手法和防范方法
常见手法
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途径散布虚假中奖信息,诱导受害者点击恶意链 接或提供个人信息,承诺巨额奖金但要求支付一定金额的手续费或税费。
防范方法
保持警惕,不轻信来路不明的中奖信息;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或下载不明附件 ;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账户和密码;如有疑问,及时联系相关机 构或警方核实。
奖励的10大错误8大原则
奖励的10大错误、8大原则作者:田成杰10大错误美国管理专家米契尔•拉伯福在其著作《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中,总结出在奖励员工方面最常犯的十大错误,它们是:1、需要有好成果,但却去奖励那些看起来最忙、工作最久的人;2、要求工作的品质,但却设下不合理的完工期限;3、希望对问题有治本的答案,但却奖励治标的方法;4、光谈对公司的忠诚感,但却不提供工作保障,而是付最高的薪水给最新进或威胁要离职的员工;5、需要事情简化,但却奖励使事情复杂化和制造琐碎的人;6、要求和谐工作环境,但却奖励那些最会抱怨且光说不干的人;7、需要有创意的人,但却责罚那些敢于特立独行的人;8、光说要节俭,但却以最大的预算增幅,来奖励那些将他们所有的资源耗得精光的职员;9、要求团队合作,但却奖励团队中某一成员而牺牲了其他人;10、需要创新,但却处罚未能成功的创意,而且奖励墨守成规的行为。
这十种奖励方式在企业中并不少见,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奖励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后果,造成一部分员工的工作情绪消极,心里不平衡,怨声载道;这样的奖励无异于饮鸩止渴。
8大原则科学的奖励应遵循如下几项原则:1.具体性。
即对具体的人和工作奖赏,应使人们明白为何得奖,怎么才能获奖。
2.及时性。
什么时候做出成绩就什么时候给奖,这样能因老板及时关心员工的工作而激发出持久的工作热情。
3.广泛性。
获重奖的人毕竟是少数,大批认为自己应该得到而没有得到的人会感到丧气。
小规模的象征性的奖励是积极的庆功表彰目标,不应该成为争持的焦点,所以应尽可能的扩大奖励范围。
4.经常性。
定期的奖励往往会失去作用,因为人们可对它做出预测。
不可预期的间歇性的奖励效果会更佳,人们为了经常得到奖励,会时时努力工作。
5.关心性。
纯物质刺激,其作用终难持久,而当管理者用宝贵时间关心下属,它应成为强有力的手段,关心比奖励本身更为重要,这也就是常说的更有“人情味”。
6.多样性。
物质奖励以外还应有精神奖励,如给予荣誉称号,承认人的个性、自立性,给创新工作予以保护,提拔担任更重要的工作,给机会深造等等。
优秀者避开的五个陷阱的心得体会
优秀者避开的五个陷阱的心得体会马克·吐温曾说过:“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
”很多时候,我们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其实是陷入了这些难以察觉的人生陷阱。
群思陷阱心理学上,有一种羊群效应。
羊,是一种散乱的组织,总是盲目地左冲右撞;可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旁边可能有狼和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羊群效应,本质是一种从众心理。
《乌合之众》里说:“在群体中,每一种情感和行为都极具感染性。
”狂热地跟风做一件事,如果没想清动机和缘由,那么,你极大可能,只是被口号收割的“韭菜”罢了。
世间无数人,就这样中了生活的圈套,跳进了社会的坑。
从众很容易,那属于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不从众却很难,需要一颗智慧的头脑时刻保持清醒。
自律陷阱持续性的自律,造就了高手,间歇性的自虐,才是大多数人的现实。
飞速前进的社会里,充满了焦虑与压力,我们崇尚自律,希望自我改变。
却容易陷入一个盲目的“自律陷阱”:用战术上的努力,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不知道该做什么,反正先忙起来再说。
我们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却从没思考过,更好的自己是什么。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而决定这棵树能否成植参天的,却是播种前的那一刻。
真正的自律,应该是:用未来的愿景,规划好当下的目标,再付出努力,为之坚持。
专注陷阱生活中称得上重大的事,和细碎的琐事,哪一个更花费我们的精力?令人意外的是,琐事占用我们更多的精力。
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主动采取行动,琐事则是日复一日的被动重复,其实,更多人会宁愿被琐事缠身,也不愿主动去思考重要的事情,只要没那么紧急,我们就有一堆理由不去面对它。
陷入一团乱麻的琐事中,无法把时间腾出来聚焦重点,就陷入了专注陷阱。
另外,事情越多,我们就缺乏耐心,更渴望即时性的满足。
跳出专注陷阱,需要我们经常检查自己:每天在屏幕前花多长时间?其中,有多长时间有用,有多长时间无关紧要?最浪费我时间的是什么?如何减少或消除对我生活的影响?怎样改变工作环境和日程安排,才能减少花在琐事上的时间呢?哪些坏习惯或不必要的会议妨碍了你?只有懂得拒绝,才能让你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
免费抽奖陷阱多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免费抽奖陷阱多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各种形式的免费抽奖活动愈发频繁。
看起来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能获得各种意想不到的大奖,甚至是豪车、现金等。
但事实上,这背后常常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猫腻。
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远离这些看起来诱人却充满隐患的免费抽奖陷阱。
虚假信息充斥网络现如今,网络上到处都是各种”免费抽奖”的信息。
有的声称获得大奖只需简单参与或分享;有的则说中奖名单已经出炉,只需点击链接确认中奖信息。
这些信息看起来诱人又真实,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实际上,这些都是虚假信息。
有的只是为了收集个人信息,有的则是想引导你点击链接进行诈骗。
一旦上当受骗,后果不堪设想。
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甚至是财产损失,都有可能发生。
精心设计的陷阱这些免费抽奖活动通常都有一些精心设计的陷阱,旨在迷惑参与者,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要求参与者分享朋友圈、评论点赞等,目的就是想通过病毒式传播来吸引更多受害者。
又或者要求填写个人信息,目的则是获取隐私信息。
有的甚至会假冒知名品牌或机构,制造假的获奖证明,让人觉得很有可信度。
但实际上,这些都是精心设计的骗局,目的就是想从参与者那里获取利益。
警惕敏感信息泄露一旦上当受骗,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导致个人隐私信息泄露。
这些信息一旦落入坏人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有的甚至会被用作进一步犯罪的工具,给受害者带来更大的伤害。
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那些看起来太过美好的免费抽奖信息。
即使真的中奖了,也要谨慎核实,避免被骗上当。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好自己,远离这些虚假陷阱。
谨慎参与确保安全面对这些免费抽奖陷阱,我们需要谨慎行事。
首先要仔细甄别信息的真实性,看看是否来自可信的渠道。
其次要警惕那些要求填写大量个人信息的活动,这可能是在收集隐私数据的幌子。
如果实在无法确定真伪,不妨直接联系品牌方或主办方进行确认。
只有真正确认了信息的真实性,并做好个人信息保护措施,再决定是否参与。
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被这些免费抽奖的虚假信息所迷惑。
十大错误的奖励方法
十大错误的奖励方法奖励是企业激励员工表现出色的关键因素,但它也有可能失效或增加企业的成本。
下面是十大误用奖励方法:1. 未能适时奖励:如果仅仅在一个季度或一年后才表彰表现出色的员工,就可能失去激励作用。
因此,采取及时的奖励措施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2. 将个人表现和团队表现混为一谈:奖励应该是在个人表现出色的情况下发放的,而不是将个人表现和团队表现混为一谈,这会使得员工认为它们无法享受到单独的奖励待遇,渐渐失去激励作用。
3. 无法评估全员做出的特定贡献:即便员工都表现出色,也应该能够评估出每个人做出的特定贡献,使得每个人都能获得恰当的奖励。
4. 缺乏透明度:企业对员工提供的奖励政策应该公开透明,以避免奖励的不平等分配,提高员工接受率。
5. 仅仅奖励表现出色的员工:奖励不应仅仅限于表现出色的员工,应该及时、公平地对所有的员工施以赞赏,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创造一个友好的工作环境。
6. 错误的奖励目标:奖励应该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只是最短期间可以获得的利润,因为这只会破坏企业的发展。
7. 批处理中奖励:发放奖励时,应避免将所有员工放在一起抽奖。
这只会降低奖励的效果,损害员工的士气。
8. 以金钱为主的奖励:尽管涨薪确实是员工获得肯定的一种方式,但仅仅靠金钱来表示赞赏是不够的,因为它不会持续激励员工。
应该更多地运用其他方式来表达赞赏,如赏花、请客等。
9. 超出奖励范围:有时,企业会为一个瞬间的表现出色而过度奖励,这种方式一般不会带来持久的改变,反而可能引发员工之间不必要的竞争,导致公司的成本增加。
10. 同性奖励:每个人的能力和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发放奖励时,应该根据个人的具体表现来制定合理的奖励方案,而不是操之过急地施以同样的奖励。
以上就是十大错误的奖励方法,希望能够为企业提出一定的参考建议。
通过正确的奖励方式,企业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小学生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陷阱
小学生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陷阱
第一种:免费皮肤“陷阱”
现在很多学生玩游戏,特别在意游戏中的“皮肤”。
于是,有骗子打着“免费赠送皮肤”的旗号,利用孩子单纯的心理以及不敢与家长沟通的弱点,诱导孩子偷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在网络上各种主动搭讪,说有免费游戏皮肤可以领取,随后让你先扫码、再解冻的,都是骗局。
第二种:红包返利“杀鱼盘”
骗子通过某短视频网站、微信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很多小学生就会信以为真,被拉入群。
骗子先以高额利益为诱饵,然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骗钱。
当骗局被识破,骗子马上将受骗方删除或拉黑。
第三种:为破解“防沉迷”被骗
很多小学生想玩游戏,却又受到“防沉迷系统”的限制,总想找个办法破解。
于是骗子就以能够解除游戏防沉迷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方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进而对绑定银行卡实施转账,骗取钱财。
第四种:假明星发假福利
不少小学生喜欢追星,特别相信偶像的话。
骗子们一般会分工合
作,或一人扮演多个角色,有的冒充明星,以免费送福利为诱饵;有的扮演经纪人,诱骗学生把父母手机拿来,一步步进行诈骗;还有的伪装成明星粉丝群主,要求粉丝应援打榜,或以进入明星粉丝群为由收费。
谨防网络中奖陷阱保持理智
谨防网络中奖陷阱保持理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各种形式的”中奖”诈骗也层出不穷。
这些诈骗往往通过各种华丽的宣传及虚假的承诺来吸引用户注意力,最终骗取金钱或个人隐私信息。
作为普通网民,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谨防网络中奖陷阱,维护自身权益。
识破中奖诈骗的伎俩中奖诈骗分为多种形式,有通过虚假抽奖活动收取费用的,有声称中得巨额奖金但要求预付税款或手续费的,还有冒充银行或政府机构要求提供个人信息的。
这些诈骗手法虽然花样百出,但其本质都是试图以各种方式骗取受害者的钱财或隐私信息。
面对这些花里胡哨的”中奖”信息,我们首先要保持理性和冷静的态度。
任何宣称您中得大奖却要求支付费用或提供银行账号等信息的,都应该警惕是诈骗行为。
正规的中奖通知不会要求您提前支付任何费用,也不会让您先汇款再返还奖金。
如果您真的中奖,相关单位会主动与您联系,并提供详细的领奖流程。
谨慎查验信息来源除了保持警惕,我们还要善于查验信息的来源和合法性。
任何涉及中奖的信息,都应该仔细核查其背后的公司或组织是否合法存在,是否有相关的公开信息可查。
同时查看该活动是否在官方渠道有相关公告和宣传,是否有媒体报道或其他用户的真实反馈。
只有确认信息来源可靠,才可以考虑参与。
我们还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
任何要求您提供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登录密码等敏感信息的,都应该谨慎对待,不轻易透露。
即使是在平台官网填写信息,也要三思而后行,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提高防范意识远离危险预防胜于治疗,提高防范意识是关键。
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对于网上各种花样繁多的”中奖”信息保持理性和怀疑的态度。
当收到可疑信息时,不要轻易相信,要仔细核查来源和合法性。
同时加强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意识,不轻易向他人泄露。
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我们才能远离网络诈骗的危险,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面对日益猖獗的网络中奖诈骗,我们务必保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提高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我们才能真正远离这些隐藏在网络中的陷阱,安全度过网络生活。
警惕中奖骗局理性对待高额奖励
警惕中奖骗局理性对待高额奖励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中奖的消息常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无论是通过短信、邮件,还是社交媒体,许多人都曾收到过“恭喜您中奖”的消息。
这些消息往往伴随着诱人的高额奖励,让人心动不已。
然而,背后的真相往往并不如表面那样美好。
在享受中奖的喜悦之前,理性思考、保持警惕是至关重要的。
高额奖励的诱惑力无疑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渴望改变生活的普通人。
想象一下,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告知您赢得了数万元的奖金,甚至是豪车、海外旅游的机会。
这样的消息让人难以抗拒,许多人在兴奋之余未能保持冷静,轻易地相信了这些看似真实的承诺。
骗局的手法通常都很高明,往往伪装得天衣无缝。
骗子可能会利用知名品牌的名义,伪造奖品的真实性,甚至假装成官方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增加可信度。
此时,受害者往往被错误的信息和情绪所驱动,急于确认自己的“中奖”资格,进而泄露个人信息或支付“手续费”。
这些行为不仅让人失去金钱,更可能带来隐私泄露的风险。
识别中奖骗局的第一步是保持警觉。
任何要求您提供个人信息或付款的“中奖”信息都应引起警惕。
正规的抽奖活动通常不会要求参与者提前支付费用或提供敏感信息。
即使是看似真实的通知,也应仔细核实其来源。
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或官方渠道进行确认,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另一个常见的骗局手法是利用紧迫感。
骗子往往会声称您必须在短时间内回应,否则将失去领奖机会。
这种心理战术旨在促使受害者做出冲动决定。
因此,面对这样的压力时,冷静分析尤为重要。
给自己一些时间,理性思考后再做决定,可以有效避免上当受骗。
除了保持警惕,提升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也是必要的。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无论是社交媒体、购物网站,还是任何需要注册的在线平台,都应选择强密码,并定期更换。
对不明链接和附件保持高度警惕,避免随意下载不明来源的文件,防止个人信息被盗取。
教育自己和周围的人关于中奖骗局的知识同样重要。
通过分享相关的信息和经验,可以提高大家的警觉性,减少受骗的可能性。
小心中奖诈骗谨记不给钱财
小心中奖诈骗谨记不给钱财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各种各样的诈骗手段不断涌现,让人防不胜防。
其中,中奖诈骗无疑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面对这种诱惑,我们在享受获奖乐趣的也需要谨慎小心,提高警惕,以免陷入骗子的圈套之中。
中奖诈骗的常见套路中奖诈骗通常会以各种名目来接近受害者,比如所谓的”大奖”、“优惠券”、“加油优惠”等等。
骗子会编织一些华丽的宣传词,让受害者深信不疑,以此来诱导他们交纳各种费用。
例如,有人收到一封神秘的短信,称自己中了某个知名商场的大奖,只要交纳一定的手续费就可以领取奖品。
受害者一时兴奋,急于兑现这笔意外之财,便会毫不犹豫地支付所要求的费用。
然而,等到他们想要领奖时,骗子早已销声匿迹,留下的只有失去的金钱和幻灭的希望。
又或者,有人收到一则电话,说是获得了一张神秘的优惠券,只要给出一些个人信息就能立即享受优惠。
受害者为了节省开支,也许会毫不犹豫地提供这些信息。
可是,等待他们的却是身份被盗用,财产遭受损失。
保护自己的方法面对各种花样翻新的中奖诈骗,我们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学会辨别真伪。
要谨记一个原则:凡是需要你提供金钱或个人信息的”中奖”通知,基本上都是诈骗。
任何正当的中奖通知都不应要求受赠人支付任何费用。
我们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不轻易相信来历不明的短信和电话,尤其是那些要求支付费用或提供个人信息的。
即使是来自熟悉的人,也要三思而行,确认消息的真实性。
要及时更新手机和电脑的安全软件,防范病毒和木马的侵害。
我们还要学会主动查询信息。
一旦收到中奖通知,可以主动联系相关机构进行核实,了解该活动的真实情况。
如果发现有任何可疑之处,立即报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面对中奖诈骗的陷阱,我们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轻易相信来历不明的消息。
只有通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主动查询信息,并在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报警,我们才能真正避免成为骗子的目标。
让我们携手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共创美好的生活。
大学生防诈骗教育如何避免被中奖诈骗
大学生防诈骗教育如何避免被中奖诈骗防范诈骗从教育开始当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其中中奖诈骗成为了很多人遭遇的普遍问题。
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由于缺乏经验和防范意识,更容易成为骗子的目标。
因此,大学生防诈骗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如何避免中奖诈骗,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了解中奖诈骗的手法和特征首先,大学生要了解中奖诈骗的手法和特征,以便能够辨别和警惕。
中奖诈骗常常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形式进行。
骗子通常会以各种所谓的大奖、抽奖活动等为诱饵,声称你中了奖品或者奖金,诱使你提供个人信息或者转账汇款。
了解这些手法和特征后,大学生能够更加警觉,防止被骗。
二、建立正确的防范意识建立正确的防范意识是预防中奖诈骗的重要一环。
大学生应该明确认识到,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可能轻易中大奖。
如果接到类似中奖通知的电话或者信息,应该保持冷静并怀有怀疑的态度,不轻易相信。
同时,要牢记不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陌生人,并警惕转账汇款的要求。
三、加强网络安全意识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网络息息相关。
因此,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是防范中奖诈骗的重要步骤。
首先,保持电脑和手机等设备的安全更新,及时安装防病毒软件,避免恶意广告和插件的侵扰。
同时,要加强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不随意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
另外,要警惕点击可疑链接和下载未知来源的文件,以防被植入病毒或被盗取个人信息。
四、加强家庭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家庭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是防范中奖诈骗的重要环节。
大学生在遭遇嫌疑诈骗后,应该第一时间与家人和同学进行沟通和求助。
家人和同学能够提供冷静客观的意见,帮助大学生辨别和处理可能的诈骗情况。
同时,亲友之间要加强对中奖诈骗的宣传教育,共同提高防范意识。
五、参加防诈骗教育活动和培训大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各类防诈骗教育活动和培训,提高对中奖诈骗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学校和社会组织经常会组织相关的宣传活动,如讲座、研讨会等,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连带奖励方案陷阱
教你识别与破解【连带奖励方案】陷阱❒夯实你的基本功☆名词解释“在一定周期内,店铺顾客的每单平均购买件数”☆计算方法连带率=销售件数÷交易笔数(小票数)☆指标作用衡量店铺商品组合及员工附加推销能力的重要指标❒实战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零售从业人员认识到【连带率】对于业绩提升的重要性,也因此,各种针对连带率提升的奖励方案层出不穷,已经到了“连带、连带满天飞”的地步!然而,奶牛老师一直强调,连带绝不等于大单,过分强调连带率的激励,反而会让你陷入业绩陷阱!本节,奶牛老师将利用一个实战案例,带领大家一起认识那些【连带激励方案】的陷阱并找到破解办法。
实战案例:亲,当你的下属拿着这样一份【连带激励方案】给你审批时,你敢不敢签字?奶牛老师很喜欢胡适先生的一句话: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现在,就让奶牛老师带领大家对上述方案开始小心的求证吧!假设1:按照上述方案,前三名该拿到iPADmini奖励,而第四名虽然达成了连带3.5的目标,但与奖励无缘!但是,如果奶牛老师再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交易笔数(小票数)】的数据:但是,如果奶牛老师再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交易笔数(小票数)】的数据:在这个例子中,前三名虽然连带率做到了4.0,但只成交了100个客人,销售了400件产品;而第四名虽然连带率只有3.5,却成交了200个客人,销售了700件产品。
奶牛老师一直强调,连带率=销售件数/交易笔数(小票数)这个公式的本身,其实就隐藏着一个天大的陷阱:“交易笔数(小票数)越少,连带率越容易高”!或者说:“连带率会随着交易笔数(小票数)增加而呈现自然下滑趋势”!用更直白的话说:“过分强调连带率,会逼着员工挑客人”!那么请问,在这个假设中:前三名销售400件产品,第四名销售700件产品,应该是谁拿到iPADmini奖励呢?答案是九个字:“不一定、很难讲、看情况”!这是为什么呢?没错,连带率除了和交易笔数(小票数)相关,还和物单价紧密相连,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假设!我们现在假设前三名与第四名的交易笔数(小票数)相同,都是100笔,现在加入【平均物单价】的数值,前三名合计销售400件产品,平均物单价为80元,第四名合计销售350件产品,但平均物单价为120元,所以他们各自的总销售流水为:以他们各自的总销售流水为:在这个情况下,你作为零售老总,又该把iPADmini奖励给谁呢?所以说,奶牛老师正在泼你冷水!【连带奖励方案】存在着诸多陷阱,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这就要从心赢销【流水四要素公式】来找破解办法了!我们制定【连带奖励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销售流水,如上图公式所示,流水由以上三个要素组成,缺一不可:【连带率奖励方案】的漏洞破解办法,奶牛老师以一句话作为总结:“凡是出现连带率的地方,请同时加上【销售流水目标达成率】作为考核指标”!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更多相关文章。
成功之路需避的大陷阱
成功之路需避的大陷阱1.以苦为劳竞争时代,成功只以结果为标准,不问过程。
1〕竞争时代:只有功绩,没有苦劳在方案经济时代,一些没有做成事的人常常用没有功绩,还有苦劳来为自己辩白。
是的,不管成果如何,只要你付出了努力,人们也看到你做事兢兢业业,有关方面会为你安排一个好的位置,让你满意。
但是,商业时代以效率为先,靠业绩说话;不管你多么辛苦,不管你多么忙碌,如果你缺乏效率,没有业绩,那么一切辛苦皆是白费,一切付出均没有价值。
一切用成功说话,只有成功,你的付出才能得到回报,你经历的苦难才有价值。
这是一个靠业绩说话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只有功绩,没有苦劳。
2〕成功是消除痛苦的最好解药竞争时代,成功只以结果为标准,不问过程。
虽说商业时代只有功绩,没有苦劳,可是不经历苦劳,也无法得到功绩,天上不会自动掉下馅饼,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
即使侥幸得到这些,也不能称之为成功,那叫做运气。
而运气是靠不住的。
所以,那个守株待兔的农夫,只好因庄稼荒芜而饿着肚子。
3〕这个世界永远属于强者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强者一直主导着这个世界的历史,就像经济界中大公司制定也即决定所在行业的行业标准一样。
这就是强者的逻辑。
强者制定游戏规那么。
你要想制定游戏规那么,你就必须成为强者。
强者逻辑在当下的社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在竞争剧烈的企业界等领域,变化日新月异,一旦经营不善,就会被淘汰出局,连国家也以企业做大做强相号召。
可见,崇尚强者为竞争时代之大势所趋。
2.标榜怀才不遇没有怀才不遇,只有寻找机遇。
抱怨怀才不遇的人永远落在他人之后!遗憾的是:像这条鳄鱼一样,我们很多人在屡次的挫折、打击和失败之后,就逐渐失去了战斗力。
激情死了,梦想死了,剩下的只有黯淡的眼神和悲伤的叹息,他们开始感到无奈、无助、无力。
为了掩饰失败带来的耻辱和不安,他们努力为自己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为什么要让我上山下乡;这个社会太不公平;我没有文凭;我长得不漂亮;我没有关系;我讨厌吹牛拍马;我太善良,我憎恨尔虞我诈;如果给我机遇,我也会发财;知足常乐;从沉着容平平淡淡才是真结果是:他们依然贫穷,依然怀才不遇!怀才不遇是人们送给失败者的最大抚慰,也是最大欺骗,是人们最应该防止的成功陷阱之一。
薪酬与激励的5大陷阱
薪酬与激励的5大陷阱根据调查发现,人们在工作动机上的个体差异是明显的。
比如,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两个人,洛克菲勒一生追求财富,圣雄甘地一生粗布缠身,人生目标截然不同。
在我们周围,一些员工更在乎物质激励,另一些员工更在乎精神激励。
但是圣雄甘地除外,不管对于谁,金钱的激励作用毋庸质疑。
思考以下五个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金钱的激励作用。
问题一,薪酬福利是成本还是投资?薪酬福利既是成本又是投资。
管理者的观点见仁见智。
认为薪酬福利是成本的管理者自然把薪酬福利当成一个头痛,并且尽量把工资定得低一点,尽量少加薪、不加薪。
认为薪酬福利是投资的管理者,自然期望通过高工资、高福利、以及奖金、加薪激励员工,并期望从此项投资之中获得回报。
两种观点反映出截然不同的管理理念,导致截然不同的管理效果。
据说,把一个人从胜任加愉快的现有岗位上挖过来通常需要提高其25%左右的薪水。
你给的薪酬越高,越容易挖到别人的人才;你的人才薪酬越高,越不容易被人挖走。
高薪是全球着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吸引和留住精英的杀手锏之一。
效果如何,聪明的你自有判断。
问题二,金钱在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要层次里属于高层次需要,还是低层次需要?好多人羞于谈钱,似乎钱是低级的,至少不够高尚。
其实,在正常情况下,金钱可以帮助人们实现任何层次的需要:生理的、安全的、归属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
对于许多人,经济收入是衡量DavidMcClelland所谓成就动机的成就的标志。
对于金钱的追求虽然是一种外在动机,然而,除健康以外,在魅力上能够与金钱抗衡的也许只有好的上司和好的工作氛围了。
问题三,用Frederick Herzberg的术语来讲,金钱属于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还是激励因素(motivating factor)?薪酬、福利既可能是保健因素,又可能是激励因素。
有人认为,没有人认为自己挣得足够多,其实不然。
高出行业平均水平一倍的薪酬可能是多年的荣耀,也可能是三倍于平均水平的业绩。
网络幸运奖骗局解析
网络幸运奖骗局解析在如今这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咱们的生活确实变得方便又精彩。
不过啊,这网络世界就像一个大杂烩,啥都有,其中就藏着不少坏心思的骗局,比如那个让人一不小心就掉坑里的网络幸运奖骗局。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就曾经差点被这种骗局给坑了。
小李平时就喜欢在网上逛逛,看看新闻、玩玩小游戏啥的。
有一天,他正在浏览一个网页,突然弹出来一个对话框,上面写着:“恭喜您!您被选为我们的幸运用户,获得了价值十万元的大奖!”小李当时眼睛都直了,心里想着:“这难道是我走大运了?”这对话框接着说,要想领取这个大奖,得先交一笔手续费,大概五千块钱。
小李一开始还挺兴奋,差点就准备去交钱了。
但好在他冷静了一下,觉得这事儿有点不对劲,就跑来问我。
我一听,就跟他说:“这肯定是骗局啊!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还没拿到奖先让交钱,绝对有猫腻!”小李这才恍然大悟,庆幸自己没有冲动行事。
其实像这样的网络幸运奖骗局,手段都差不多。
它们往往会用一些特别诱人的奖品来吸引你的眼球,比如说巨额现金、豪华汽车、高档电子产品等等。
然后告诉你,你是那个万里挑一的幸运儿,只要按照他们的要求做,就能把大奖抱回家。
这些要求通常就是让你先交钱,可能是以手续费、保证金、税费等等各种名义。
而且他们还会说得特别紧急,好像你要是不马上交钱,这个大奖就要飞走了似的。
有的甚至还会威胁你,说如果不按时交钱,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还有一些骗局更狡猾,他们会让你提供个人信息,比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等等。
一旦你给了这些信息,那你的财产安全可就危险了。
他们可能会直接把你卡里的钱转走,或者用你的身份信息去做一些违法的事情。
咱们再来说说这些骗局为什么能骗到一些人。
其实啊,很多时候就是利用了人们的贪心和侥幸心理。
大家都想着要是真能中个大奖,那可就太好了,所以很容易就被那些诱人的奖品冲昏了头脑,失去了判断力。
而且这些骗子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他们的页面做得特别逼真,看起来就像正规的活动页面。
避过5 大陷阱成长少走弯路
第一,要避免模式陷阱:不要陷到自己给自己挖的坑里面创业者往往非常热爱自己的事业,有的时候将自己的创业过程说得神乎其神,久了之后真的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非常伟大,这是特别容易犯的错误。
中国的创业者前仆后继热情洋溢,往往看到的是成功的马云,而没看到倒下的那么多创业者。
以前做微博的,北京有一个,杭州有一个。
那个时候微博很火爆,提供新的创业模式,但是在分别拿到国际资本1000万美元后却都陷入困境,因为新浪出了免费的微博模式。
就比如你是蒸馒头的,你的馒头特别好吃,但是后来出现了一个卖水的、把馒头免费送给用户的竞争者,这样你的收费模式就完全出问题了。
我原来投资的奇虎360,周鸿祎做出免费360杀毒软件,于是其他杀毒软件便迅速出现困境。
这种问题不一定是自己导致的,而是自己对未来模式走势估计不足带来的。
还有一个创业者,主要做社区服务,他说想做一个平台,把社区空闲碎片时间整合起来,这些时间可以用来创收,我严肃地说你把这件事情停下来,到目前为止,没看到哪个社区业主因为自己的空闲时间没有去处而痛不欲生。
这样做完全一厢情愿,它不是真正的需求。
大家常常讲痛点,痛的那个点应该是每个人都真切感受到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很多办法不得其解,甚至为了解决这个事情不得不被迫做出一些事情,这才叫“痛点”。
这种模式上的错误容易给大家带来非常大的问题,一定要注意不要陷到自己给自己挖的坑里面。
模式的创新是非常艰难的过程,有人用同样的东西说要建美甲,做理发,用同样的工具刨土豆,然后去刨萝卜,这不叫创新。
创新是真正需要打破一些东西,甚至摧毁和打破原有产业秩序,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状态,就要想一想你的模式是不是适合对接投资,如果不适合,就迅速瞄准自己各个方面进行整体规划,要匹配资本共用方式前行,而不是盲目做资本市场冲刺。
要不停拷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在走正确道路?第二,融资作价过高的陷阱:和资本博弈机构死得起,你死不起企业稍有规模的时候,都想自己融资,特别是银行、政府那边的融资不好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需要避开的两个奖励陷阱——上司的哲学(21)
有的领导非常重视奖励,甚至到了离开奖励就不会管理的地步。
但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领导的激励没有实际效果,不是因为没有奖励,而正是因为有了奖励的缘故。
这就是我要说到的“奖励陷阱”:你奖励什么,并不一定能够得到什么,甚至你越是奖励,越是导致管理的低效率。
奖励也有出错的时候,你要经常审视和小心你的奖励行为,不要陷入奖励陷阱,浪费了资源,却适得其反。
奖励陷阱之一:惯坏了的孩子
美国管理学家拉伯福曾经有这样的一个研究发现:你不会得到你所希望的、要求的,你会得到的是你所奖励的。
他认为,要求人们做出什么行为,与其仅仅停留在希望、要求上,不如对这种行为作出明明白白的奖励。
拉伯福的观点让许多人深受启发,也因此“误导”了许多人。
“奖励什么,就得到什么。
”这让许多人过分地依赖奖励,以致滥用奖励。
有这样一个国有企业,老板十分推崇嘉奖,厌恶扣罚。
他认为管理就是为了让大家“干好活”,如何让大家干好活呢?就是对那些“干好活”的单位和员工实行嘉奖。
所以,这个老板喜欢向下面的员工作出许诺:“干好了这批活,嘉奖!”每当说出这句话,老板都会有“控制一切”的感觉,下面的员工也很欢喜。
按说这个思路非常符合拉伯福的观点。
但是,这个企业管生产的调度却常常抱怨下面“不干活”,即使是一些日常的生产作业计划,下面也常常以各种理由推脱。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位员工说出了心里话,这是为了引起上层领导对“这批活”的重视,以便再次得到“嘉奖”。
为了鼓励员工的创新和奉献精神,给予适当的奖励是应该的,但不能把“奖励”作为员工“干活”的等价物。
你越是依赖奖励,下属越是依赖嘉奖。
最终的结果是,不嘉奖就不干活。
这就像是一个“惯坏了的孩子”。
母亲说:“乖孩子,把碗洗了,奖励10元。
”“乖孩子,把地扫了,奖励20元。
”等到下次母亲说:“乖孩子,把自己的被子叠了。
”孩子伸出手说:“奖励50元”。
做母亲的原本想引导孩子爱劳动,能自立,但事与愿违,最终没有“嘉奖”连自己的被子也不叠了。
奖励也有出错的时候,当你过度依赖奖励的时候,你就要小心了。
也许你的奖励滥用了,该奖不该奖的,你都奖了。
奖励陷阱之二:敬业的水管工
奖励滥用的另一种现象是该罚的却没有罚。
就如美国管理学家拉伯福说到的,人们很容易掉入这样的陷阱:奖励错误的行为,而忽视或惩罚正确的行为。
结果是,我们希望得到A,却不经意地奖励B,而且还在困惑为什么会得到B。
有一个国有企业的老板非常重视安全工作,常常为安全上的事情大发其火,但还是断不了发生一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故。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老板的奖励有问题。
有一次,一个车间发生了意外事故,车间主任率领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大家奋勇争先,处置及时得当,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车间主任以此向上“邀功”,老板对他们的“救火”行为表示赞赏并进行了嘉奖。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责任人受到了教育和处罚没有?所有的这一切都被一个“嘉奖”掩盖了。
“放火”无罪,“救火”有功。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企业中是很多的,我们往往被问题的表面现象所吸引,而忽视了问题的本质。
或者说看到了“问题”却忽视了“原因”。
这就像是一个“敬业的水管工”。
有一个企业的水阀常常出现“拧不死”的现象,但这个企业有一个“敬业”的水管工,一旦水阀“拧不死”,水管工就会及时修理或更换,水管工也因此多次受到老板的表扬。
直到有一天,供应部门换了新主管后,水阀却意外地很少出现“拧不死”的情况了。
以后大家才知道,原来用的水阀是残次品。
奖励也有不对的时候,如果你的问题不断,如果你的目标不能有效地实现,你就要考虑你的奖励是不是“奖”错了方向。
该罚的没有罚,不该奖的却奖了。
走出奖励陷阱:有奖有罚,还要有教
许多企业搞得问题不断、经营不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奖励出了问题,陷入了我们上面说的“奖励陷阱”。
过度地依赖奖励,忽视了惩罚。
所以,走出奖励陷阱基本的一点就是要认识到,处罚也是激励的一种形式,而且是不能缺少的一种形式。
管理就是要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得当。
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胡萝卜加大棒”,用棒子来惩罚错误的行为,用胡萝卜奖励正确的行为。
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行,我们还要对员工辅之必要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
不能以奖代管,也不能以罚代管。
这方面,方太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方太把员工的错误分为ABC三类。
以前不论出现什么错误,一律按规定进行处罚,但并没有很好的效果。
以后,他们取消了C类(共20多项错误)罚款。
如果员工犯了C类错误,就由主管亲自与员工进行面谈,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
没有罚款了,员工犯C类错误的数量反而大大减少。
从2008年开始,在员工人数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每年C类错误都下降50%。
不要忽视处罚,但也不要忽视教育和引导。
激励不等于奖励,也不等于“胡萝卜加大棒”。
激励是:奖励+惩罚+教育。
如果你只会使用“奖惩”手段,你仅仅是在管理你的下属。
你要想领导你的下属,让下属能够自动自发地去做你希望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你还要施之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