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农业概况资料
滁州的特色
滁州的特色滁州的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秦栏卤鹅:秦栏卤鹅是安徽滁州天长市秦栏镇的特产,以其肉香扑鼻、酥嫩可口而著名。
其制作历史悠久,选材讲究,工艺独特,味道鲜美,是当地著名的传统美食之一。
2.管坝牛肉:管坝牛肉是安徽滁州全椒的传统清真菜肴,源于全椒县西部的一山乡。
这里的回民宰杀、加工牛肉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3.女山湖大闸蟹:女山湖大闸蟹产于滁州明光市女山湖,具有壳青、肚白、毛黄、爪金等鲜明特征,体大肉肥,膏丰黄满,味道鲜美,是当地的特产之一。
4.凤阳酿豆腐:凤阳酿豆腐是滁州凤阳的特产,以馅料咸鲜、豆腐球整体形味似樱桃而著名。
这道菜肴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是当地独特的美食文化之一。
5.定远桥尾:定远桥尾是安徽省定远县独特的腊肉制品,被誉为腊肉中的佼佼者。
其制作选用猪臀部的肥瘦肉,产于炉桥镇,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6.雷官板鸭:雷官板鸭是滁州市来安县水乡小镇雷官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菜。
其制作工艺独特,选材讲究,色泽乳白,食之肥而不腻,松嫩可口,风味独特。
7.池河雪片糕:池河雪片糕为安徽省定远县传统名点,历史久远。
其特色为薄、色泽白亮、口感滋润细软、味道绵柔香软、余味带有一股浓烈的米香。
8.金玉滁菊:金玉滁菊是中国四大名菊之一,尤以金玉牌滁菊为最。
它具有清凉散热、舒筋活血的功效,并对高血压和冠心病有保健效果。
9.琅琊酥糖:琅琊酥糖产于安徽滁州,得名于“琅琊山”。
这种酥糖呈乳白色,形似螺旋体,糖块薄厚均匀,骨薄如纸,入口酥软,香味浓郁,甜而不腻。
10.酥笏牌:酥笏牌是全椒名点,以滁州马厂镇的酥笏牌最为著名。
其形状似古代大臣象牙笏牌,因此得名。
酥笏牌不仅味美,还是品茗的佳品,是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
特别适宜老年人食用。
总的来说,滁州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美食、农产品和传统文化等方面。
这些特色产品以其独特的口感、品质和制作工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口碑。
安徽省滁州市农业资源及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专班级:农学一班学号:22201232601XXX X姓名:赵德伟2014年11月10日目录引言........................................................................................................ - 3 -正文........................................................................................................ - 4 -一、滁州市的农业资源概况 ............................................................... - 4 -二、农业从业人员及耕地面积变化 ................................................... - 5 -1、农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以及变化趋势 ..................................... - 5 -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以及产值最大的五种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面积及产值变化............................................................................................ - 6 -1、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变化 ......................................................... - 6 -2、产值最大的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面积及产值变化 ............. - 8 -四、滁州市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及其比例变化 ................................. - 12 -五、滁州市一二三产业产值及其比例变化 ..................................... - 15 -六、导致变化的因素分析 ................................................................. - 16 -1、社会因素: ........................................................................... - 16 -2、科技因素: ........................................................................... - 16 -3、政策因素: ........................................................................... - 17 -七、未来农业发展趋势 ..................................................................... - 18 -1、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 - 18 -2、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 - 19 -3、从自然式农业向设施化农业发展 ....................................... - 20 -4、从机械化农业向“电脑自控化”管理方向发展。
滁州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滁州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滁州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长江以北,素有“北有延安,南有滁州”之称。
作为皖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滁州的产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滁州的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滁州产业现状1. 传统产业基础扎实传统产业在滁州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以纺织、机械、电力等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是滁州产业的重要支柱。
特别是纺织行业,滁州作为全国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企业。
此外,滁州还以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为主要方向,为滁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高新技术产业崛起滁州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滁州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滁州产业创新园等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也为滁州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提高了滁州产业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3. 文化旅游产业潜力巨大滁州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
滁州的文化旅游产业潜力巨大,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滁州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名城如明代建筑群、庐山风景名胜区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滁州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资力度,将对滁州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滁州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未来,滁州产业发展将加快优化升级。
传统制造业将加速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同时,滁州将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研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2.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滁州将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吸引一批高端创新人才和创业团队。
建立更加灵活便捷、高效智能的创业服务平台,提供更加全面的创业指导和资源支持。
最新关于安徽滁州市的简介
1
2. 制造业中,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等是滁州市 的重点发展领域。
2
3. 随着滁州市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也正在
3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 产业链条展示
1. 滁州市的产业 链条主要包括农业 、制造业和服务业 ,其中农业以粮食
1 种植和畜牧业为主
,制造业以机械制 造和电子信息产业 为主导,服务业则 以旅游、餐饮和物 流业为主。
3. 社区生活风貌
1. 滁州市的社区生活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居民们热爱运动 ,经常在公园、广场上进行各类健身活动。
2. 这里的人们非常重视教育,社区内设有多个学习中心和图书 馆,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3. 滁州市的社区还非常注重环保,居民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共同维护社区的清洁和美丽。
感谢观看!
3. 此外,游客还可以参加滁州市 举办的各类旅游活动,如民俗文 化节、旅游博览会等,深入了解 滁州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
2. 滁州市的特色美食也不容错 过,如滁州臭豆腐、滁州烧饼 等,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 ,也能体验到当地的饮食文化 。
三、滁州市 的产业特色
1. 主导产业分析
1. 滁州市的主导产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其中制造业 占据主导地位。
2. 历史名人故事
01
1. 朱元璋,滁州人, 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出 身贫寒,却凭借自己的 智慧和勇气,从一名和 尚成为一代帝王,开创 了明朝盛世。
02
2. 张之洞,清朝末年 的重要政治家、教育家 ,他在滁州出生并成长 ,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 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而 奋斗。
03
3. 陈独秀,中国现代 文化的重要推动者,他 是滁州人,是中国新文 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 一,他的思想和行动对 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 影响。
滁州市
截至2020年11月93.5万人,占 48.52%。常住人口性别比由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3.16上升为106.8。
截至2020年11月1日,滁州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4.8万人,占16.26%;15~59岁人口为254.7万人, 占63.89%;60岁及以上人口为79.2万人,占19.8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3.7万人,占15.97%。与2010年第 六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94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58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 人口的比重上升4.5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22个百分点。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水资源
动物资源 植物资源
矿产资源
滁州市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21年发现矿种39种,矿床及矿点134处,其中 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8处,小型矿床及矿点114处。主要矿种有黑色金属的铁、钛、锰、钒;有色金属的铜、 钼;贵金属的金;燃料矿产石油;冶金辅助原料的耐火粘土、白云岩、硅石、石灰岩,铸型用砂;化工原料非金 属矿产的岩盐、钙芒硝、重晶石、钾长石、硼镁矿;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石膏、瓷石、黄沙、浮石、铸石、 凹凸棒石、玻璃石英岩、天然油石、玉石、方解石、彩石及药物矿石麦饭石和矿泉水等。其中硅石、玻璃石英岩、 天然油石,凹凸棒石、铸石、岩盐、钙芒硝、石膏、石油等储量,不仅在安徽省居于首位或是唯一的矿产,部分 在华东、甚至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滁州市的优势矿产资源。
凤阳县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凤阳县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凤阳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北缘,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近年来,凤阳县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良好局面。
首先,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过去的几年中,凤阳县农业结构不断调整,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特色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为农民增收带来了新的机遇。
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不断完善,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其次,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凤阳县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农民的劳动强度得到了有效减轻。
再次,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凤阳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和农田水土保持工程,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加大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力度,有效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凤阳县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高。
总的来看,凤阳县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振兴目标不懈努力。
滁州市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和对策
农 业 结 构调 整 , 上 世纪 8 代 中 叶开 始 提 出。优 在 0年 化农业 结构是提 高农业 经济 效益 的重要 途径 , 其实 质是 因
的供求 , 处在 生产 什 么卖 什么 阶 段 , 不 去研 究 是 否 与 还 而 市场对 路 , 出量与 市场需 求量 是否 吻合 , 是唯 我生 产 。 产 只 ( ) 产品 布局整 体规 划还 不 合 理 , 府 职能 难 以充 分 体 3农 政 现 。 ( ) 民 整体 素质 与 现 代 农 业 的发 展 还有 差 距 。第 4农 五次人 口普 查 , 盲 人 口在 1 文 5岁 以 上 的 占 人 口 比例 为 1. % , 4 6 多数集 中在 农村 。 ( ) 业生 产经 济效益 低 、 5农 周期 长, 精加工 能力 有 限 , 以第 一 产 业 为 主 , 、 产 业 跟 不 仍 二 三 上, 特别是 以农 产 品生 产 为 主的 龙 头企 业 更 少 , 本 谈不 根 上农 产 品标 准化生 产 。
l 农 业结构 调整 的现 状
农业 结构 调整 已经历 了 2 个 年头 , 0 纵观 历 程 , 各地 都 有不少 改进 , 有些地 方走 出 了纯第一 产业 圈 , 展 了二 、 发 三 产业 , 了龙头企业 , 出现 转移 了农村 中部分 剩 余 劳 动力 , 带
3 加 快农 业结 构调 Hale Waihona Puke 的 主要措 施 维普资讯
安徽农学通报 , n u giS iB l 2 0 ,2 9 :2 A h i r c. u1 0 6 1 ( ) 2 A . .
滁 州市 农 业 结构 调 整 的现 状 和 对 策
王 谷 生
( 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安徽滁州 290 ) 30 0
滁州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滁州市生物产业发展现状至 2007 年,滁州市规模以上生物产业企业有 60 家以上家,其中属于生物医药范畴的企业 20 多家,属于生物能源范畴的企业 10 多家,属于生物农业范畴的企业近 10 家,属于生物制造范畴的企业近 30 家。
初步统计分析, 2007 年滁州市规模以上生物产业总产值十几亿元,增加值 3 亿多元,利税 6000 多万元,利润 2000 多万元。
(一)属于生物医药范畴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天长市,目前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天长市医药产业集群,医药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扬村镇和安乐镇,医疗器械、设备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天长市区。
1 、在创新药物和现代中药领域。
——最有影响力的企业是安徽天康药业有限公司。
目前有 5 个中药剂型全部通过 GMP 认证,在安徽省中药生产企业 GMP 认证中属首家。
公司从 1999 年开始,先后投入了 2000 多万元进行了中药二类、三类 7 个现代中药新药的开发,中药三类新药银花解毒颗粒等 5 个已获新药证书,中药三类新药复方黄黛片等 2 个完成了三期临床,等待新药证书颁发。
这些新药均属于创新药物和现代中药领域,技术含量高,特点是大商品药、具有杀毒灭菌双重功能,主治白血病、心血管疾病、肺结核,是国家当前积极鼓励研制的中药品种。
临床研究已经显示,这些药在同类药中具有国内领先甚至国内外首创的科技水平,如“银花解毒颗粒”主治流感、普感,具有“杀毒灭菌”双重功能,综合疗效达 96.67% ;“复方黄黛片”主治 M3 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及红细胞增多症,世界首创,荣获全军高科技二等奖;香薷油胶囊、颗粒,主治轮状病毒腹泻和细菌腹泻,取代西药氟派酸;益心胶囊、芪心合剂主治心血管疾病;麻苓消咳颗粒,主治哮喘、咳嗽;益肺胶囊是科技部“ 863 ”计划项目。
——杨村镇医药产业集群。
目前已形成了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医药企业产业群,全镇现有医药生产企业十家,医药生产企业全部符合 GMP 标准,其中安徽天洋药业有限公司把现代中药及生物药品做为公司发展的立厂之本,几年来公司先后投入 2000 多万元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公司现已拥有 13 项医药专利产品,国家二类中药新药“丹芪滴注液”已进入三期临床,治疗肿瘤的新特药抗肿瘤打向导弹 LHRHA - PE38 即将进入临床申报阶段。
安徽滁州勘察报告
安徽滁州勘察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是对安徽省滁州市进行的勘察工作的总结和讨论。
勘察工作主要包括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分布、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
通过本次勘察,旨在全面了解滁州市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的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理条件滁州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经济带和皖东煤炭基地的交汇地带。
辖区总面积为XXXX平方公里,东临淮河,南靠长江,北接皖南山区。
滁州的地势起伏较大,山地和丘陵区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
其中,最高峰为XXX山,海拔XXX米。
地势起伏给滁州的气候和土地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自然资源分布1. 水资源滁州地处河流众多,水资源较为丰富。
其中,淮河、长江是滁州最主要的水源。
滁州还拥有一些较大的水库,如XXX水库和XXX水库。
这些水资源不仅满足了滁州市民的生活用水需求,也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支持给农业生产和工业用水。
2. 矿产资源滁州市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铜矿等矿产资源。
其中,煤炭是滁州的主要矿产资源之一,有着较大的开采潜力和经济价值。
此外,滁州还存在一定数量的铁矿和铜矿,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在滁州的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农业资源滁州的自然条件适宜农业的发展。
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水稻、油菜、瓜果蔬菜等。
滁州还以养殖业为主导,畜牧业发达,畜禽养殖逐渐成为滁州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社会经济状况1. 经济发展近年来,滁州市经济发展迅速,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XX%以上。
主要经济支柱包括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
制造业以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纺织业为主,农业以粮食种植和畜牧业为主,服务业涵盖了旅游、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滁州市正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 城市建设滁州市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市区的道路交通设施完善,市容市貌日新月异。
公共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
3. 社会事业滁州市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滁州市介绍
滁州市是中国安徽省东部地区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扬子江中游,处于长三角地区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滁州市总面积为13,900平方千米,人口约为470万人(2020年数据)。
一、历史与发展滁州市历史悠久,建城始于东晋时期,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滁州市曾是东晋和南朝时期的名将所封的封地,历史上曾属临安(今浙江杭州)、建康(今江苏南京)两朝,后属南唐,宋代为永嘉军治所。
明代为凤阳府治所。
清朝设府,置琅琊山、清流、全椒、临泉四县。
1912年府废,成立琅琊道。
1 928年废道,成立安徽省。
1949年8月,成立滁州市人民政府。
二、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滁州市现辖4个区、1个县,分别为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区和明光市。
1. 琅琊区:位于滁州市南部,总面积为3,800平方千米,人口约为150万人(2020年数据)。
琅琊区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有天柱山、琅琊山、凤阳县等著名景点。
2. 南谯区:位于滁州市南部,总面积为3,300平方千米,人口约为90万人(2020年数据)。
南谯区是滁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
3. 天长区:位于滁州市北部,总面积为5,800平方千米,人口约为120万人(2020年数据)。
天长区地处扬子江中游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是滁州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4. 明光市:位于滁州市北部,总面积为6,300平方千米,人口约为180万人(2020年数据)。
明光市是滁州市的重要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是滁州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特色美食与民俗文化1. 琅琊酥:琅琊区传统特色小吃,制作工艺精湛,口感酥脆,甜而不腻,是滁州市的著名名点。
2. 凤阳县牛肉:凤阳县传统名菜,以精选牛肉为主料,配以独特调料,口感鲜美,是滁州市的特色美食之一。
3. 临泉小吃的传说:临泉县传说中有一道美食,叫“临泉小吃的”,其制作原料和做法独特,口感鲜美,是当地居民喜爱的美食。
安徽哪里种植物最多
安徽哪里种植物最多安徽位于中国东部的内陆省份,总面积约139,100平方公里,拥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为安徽省的种植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安徽省的种植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那么,在安徽省中,哪里种植物最多呢?本文将对此展开详细的探讨。
1. 滁州市滁州市位于安徽省的中南部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拥有湖泊和山川等自然资源,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生长各种作物。
滁州市的种植业发展相当迅速,以水果种植为主,并涉及众多优质蔬菜、茶叶、药材、花卉和香菇等领域。
据统计,滁州市现有水果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左右,其中的苹果、梨子、葡萄等品种均有着丰收的历史,是全国知名的水果产区之一。
此外,该地还有“中国十大香菇之乡”的美誉,香菇种植也是当地的一大特色产业,年产值高达20亿元以上。
2. 亳州市亳州市位于安徽省的北部地区,是黄淮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适宜生长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亳州市的种植业以种植油料、蔬菜、水果、棉花、花卉和茶叶等为主,其中油菜花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年产油面积高达16万吨。
此外,亳州市还是安徽省重要的西瓜基地之一,年产西瓜达到6万余吨。
3. 合肥市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也是省内的综合性大都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该市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土质肥沃,是全省优良的种植产区之一。
合肥市的种植业以水果、蔬菜、经济作物为主,其中水果种植约占整个种植业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该地以鲜桃、草莓、提子、葡萄等品种种植量最多,其中的鲜桃产量最大,年产量约超过24万吨,位居全国前列。
除此之外,该区还非常注重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有许多有机蔬菜种植大户。
4. 宣城市宣城市位于安徽省的南部,地势较为复杂,由山区、丘陵区和河谷区构成。
该区域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侯温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安徽省水果和药材种植业的重要产区之一。
该地的水果种植以桔子、橙子、枇杷、梨子等品种为主,全部达到了绿色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被国内外消费者所青睐,是全国知名的水果产地。
安徽花生在哪里种植
安徽花生在哪里种植安徽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拥有广阔的农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多种作物,其中包括花生。
安徽的花生种植主要集中在该省的几个地区,包括滁州、合肥、宣城、蚌埠、定远、庐江等地。
滁州是安徽省花生种植的重要产区之一。
滁州位于安徽省中部,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花生生产的理想地区之一。
滁州的花生产区主要集中在全椒县、来安县和天长市等地。
全椒县和来安县的土壤含沙量较高,有利于花生生长发育,而天长市的土壤较为疏松,透水性好,对于花生的根系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这些地区的农民多年来种植经验丰富,掌握了种植花生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为花生的高产高质提供了保证。
合肥市也是安徽省的花生种植区之一。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花生的正常生长。
合肥市的花生产区主要集中在庐江县、肥东县和肥西县等地。
这些地区土地肥沃,灌溉条件良好,适宜花生的生长发育和结果。
而且,庐江县还有较大的花生种植面积和较高的产量,被誉为安徽花生的“主要产区”。
宣城市也是安徽省的花生种植重要区域。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丘陵地带,山地土壤肥沃,适宜花生的栽培。
宣城市的花生产区主要集中在广德县、宣州区和泾县等地。
广德县是中国花生之乡,是中国花生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该县地处大别山区,山地土壤富含有机质,有利于花生生长和发育。
泾县也是安徽省花生主要产区之一,该县地势较平缓,土地肥沃,是理想的花生种植区域。
蚌埠市是安徽省花生的重要生产地之一。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是花生的适应区域之一。
蚌埠市的花生产区主要集中在定远县、淮上区和怀远县等地。
定远县位于沿淮地区,土地沃壤,有利于花生的种植,而淮上区和怀远县地处丘陵地带,河道纵横,土地肥沃,也适宜花生的种植。
总的来说,安徽的花生种植主要集中在滁州、合肥、宣城、蚌埠等地,这些区域具有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和气候适宜等优势,为花生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安徽省农业概况
安徽省农业概况一、基本情况安徽省位于我国东南部,与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南六省接壤,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山地、丘陵、台地、水面在总面积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9.6%、15.3%、14.0%、13.0%和8.1%。
长江、淮河横贯东西,划出平原、丘陵、山地相间排列的格局,北部平原坦荡,中间丘陵起伏,黄山、九华山逶迤于南缘,大别山脉雄峙于西部,形成本省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特点,全省据此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①淮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地面由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海拔20—40米,为全省重要的粮油棉基地。
②江淮丘陵:地面主要由丘陵、台地和镶嵌于其间的河谷平原组成,主要山岭呈东北—西南走向。
东部为江、淮水系的分水岭,海拔100—300米;西北部略低,河谷平原宽阔。
③大别山区:位于本省与鄂、豫两省交界处,为大别山的主体部分,地势险要,有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峰多座。
④沿江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包括巢湖流域的湖积平原和长江沿岸的冲积平原,海拔多在20米左右,河网密集,土地肥沃。
⑤皖南山区:位于本省长江以南,大部分海拔200—400米,山形圆浑、秀气,黄山屹立在本区中部,高峰海拔1873米,为本省最高点。
河流基本属于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南部和浙江接壤的小部分地区属新安江(钱塘江)水系。
长江在省境内呈西南—东北流向,长约400公里,两侧重要支流有皖河、秋浦河、运漕河、清弋江、滁河等。
长江沿岸湖泊众多,面积较大的有巢湖、大官湖、泊湖、菜子湖等。
其中巢湖为全省第一大湖、全国第五大淡水湖。
淮河横贯本省北部,省内流域面积6.7万平方公里,两岸支流众多,成不对称的羽毛状水系,重要的有颍河、西淝河、涡河、浍河、淠河等。
新安江发源于休宁县境内的怀玉山,为钱塘江的正源,省内干流长约240公里,流域6500平方公里。
安徽省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气候上也有明显的特点。
首先,由于它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和太平洋西岸,虽属内陆省份,但距海较近,受季风气候影响非常显著;其次,由于地处中纬度由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气候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全省大致以淮河为界,北部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滁州市22年农林牧渔工资标准
滁州市2022年农林牧渔工资标准一、农业领域1. 种植业根据滁州市种植业生产的特点,以下是2022年农业领域的工资标准:(1)水稻种植:根据技术水平和工作性质,工资标准在5000-8000元/月之间。
(2)小麦种植:根据技术水平和工作性质,工资标准在4500-7500元/月之间。
(3)玉米种植:根据技术水平和工作性质,工资标准在4500-7500元/月之间。
(4)蔬菜种植:根据技术水平和工作性质,工资标准在6000-9000元/月之间。
2. 畜牧业在畜牧业领域,以下是2022年的工资标准:(1)生猪养殖:根据技术水平和工作性质,工资标准在4500-7500元/月之间。
(2)家禽养殖:根据技术水平和工作性质,工资标准在4000-6500元/月之间。
(3)牛羊养殖:根据技术水平和工作性质,工资标准在5000-8000元/月之间。
3. 渔业渔业领域的工资标准如下:(1)常规鱼类养殖:根据技术水平和工作性质,工资标准在5000-8500元/月之间。
(2)特种鱼类养殖:根据技术水平和工作性质,工资标准在6000-10000元/月之间。
二、林业领域1. 林木种植林木种植领域的工资标准如下:(1)常规树种种植:根据技术水平和工作性质,工资标准在4500-7500元/月之间。
(2)珍稀树种种植:根据技术水平和工作性质,工资标准在5500-8500元/月之间。
2. 林木养护林木养护领域的工资标准如下:(1)常规林木养护:根据技术水平和工作性质,工资标准在4500-7500元/月之间。
(2)特殊林木养护:根据技术水平和工作性质,工资标准在5500-8500元/月之间。
3. 林业产品加工林业产品加工领域的工资标准如下:(1)初级加工:根据技术水平和工作性质,工资标准在55转正后薪酬调整幅度原则上不超过15%。
如公司发放年终奖金的或员工绩效显著的,可适当提高调整幅度。
薪酬调整分为年度调整和晋升调整,均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实施。
滁州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滁州生物产业发展现状前言作为安徽省的一个中心城市,滁州在生物产业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会分析滁州生物产业现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的改善途径,为滁州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现状分析生物医药产业滁州市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国家生物医药政策的扶持和滁州市内优质的生态环境,相信其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滁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已建成占地面积1000亩,引进了一批知名企业,如长白山制药、涟星生物医药等。
生物农业产业滁州市农产品丰富多样,是江淮平原的蔬菜和水果集散地,尤其是滁州花灯,闻名遐迩。
同时,滁州市也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涉及到作物种植、畜牧养殖等多个领域。
尽管如此,滁州市农业发展仍需加强绿色、有机农业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生物环保产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生物环保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滁州市环境质量良好,是建设循环经济的适宜地区。
目前,滁州市已投入资金建设了生态工业园区,引进了一批生物能源和生物降解材料等企业,但距离满足市场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不足之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速度较慢,缺乏知名企业和优秀人才;•农业生物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结构单一;•生物环保产业市场需求相对缺乏。
改善途径•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加强政策扶持,引入更多的知名企业和高端人才,加强与院校的合作,提高专业人才培育;•在农业方面,加强绿色、有机农业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建立农村生态经济示范区,推动农业生态化发展;•在生物环保产业方面,鼓励生物降解材料和生物能源的应用,支持生态园区、低碳城市建设,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提高生物环保产业市场竞争力。
结语随着创新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产业势必成为未来的主流产业。
滁州市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应该积极推进生物产业的发展,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和交流,实现高质量发展。
安徽农作物分布情况
安徽各地区农作物分布情况安徽市场做细的话可以分三个区域:南区:安庆、马鞍山、芜湖、铜陵、宣城、池州、宁国、黄山。
中区:巢湖、合肥、滁州、六安。
北区:淮南、蚌埠、阜阳、宿州、毫州、淮北。
南区:本区以棉花、水稻、茶叶、油菜产品为主,棉花产品以甜菜叶蛾、斜纹夜蛾、棉蛉虫、盲蝽蟓和棉花枯黄萎病为主,水稻产品以稻纵、二化、三化、稻飞虱和稻瘟病、叶枯病、稻曲病为主,水稻在正常年份要打四遍药,第一遍在水稻苗期以防治稻飞虱为主防治二化螟为辅(约在7月5日-12日),第二遍以防治二化螟三化螟为主(约在7月15日-22日),第三遍以防治稻纵卷叶螟为主(约在7月25日-8月15日期间),第四遍以防治稻飞虱为主(约在8月15日-9月初水稻成熟前),期间根据病情配已用药,特殊年份除外。
茶叶产品以茶小绿叶蝉、茶尺蠖为主,油菜产品以蚜虫和菌核病为主.中区:本区以蔬菜、水稻、棉花、小麦产品为主,蔬菜以小菜蛾、甜菜叶蛾、斜纹夜蛾和各种病的防治产品为主。
水稻棉花同上,小麦以蚜虫、麦蜘蛛、吸浆虫和赤霉病、纹枯病产品为主.北区:本区以小麦、水稻、棉花、大豆、中药(毫州)、梨树(砀山、肖县)为主。
小麦棉花水稻同上,大豆以食心虫、卷叶螟、豆虫为主,梨树以钻心虫、斑点落叶病、菌核病、流胶病为主。
水稻产品现常用药剂有:氟虫腈、阿维菌素、氟蛉脲、毒死蜱、丙溴啉、辛硫磷单剂或复配剂(稻纵、二化、三化产品),仲丁威、吡虫啉(现在抗性较大,局部地区不让用)、敌敌畏、异丙威、扑虱灵单剂或复配剂(稻飞虱产品),井冈霉素、稻瘟灵、纹枯净、乙蒜素等。
棉花产品现常用药剂有:阿维菌素、氟蛉脲、毒死蜱、辛硫磷、菊酯类农药的产品,茶叶产品现常用药剂:联苯菊酯、功夫菊酯等菊酯类产品。
油菜产品现常用药剂:吡虫啉、菌核净.小麦产品现常用药剂:辛氰复配制剂、马氰复配制剂大豆产品现常用药剂:阿维菌素、辛氰复配制剂、马氰复配制剂等药剂.梨树产品现常用药剂:阿维菌素、毒死蜱、马氰复配制剂、菊酯类农药和多菌灵、代森锰锌、福美双、三乙磷酸铝等药剂蔬菜产品现常用药剂:蔬菜用药较广泛。
农田土壤养分评价报告
农田土壤养分评价报告滁州市位于皖东江淮之间,是一个以农业种植业为主体的农业市。
全市现有航测耕地面积1065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9.6%。
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全市共有人为土、半水成土、淋溶土和初育土等四大土纲;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黑色石灰土、粗骨土等八大土类;黄棕壤、粘盘黄棕壤、中性紫色土、棕色石灰土、潴育型水稻土、渗育型水稻土等20个亚类;65个土属,118个土种。
、借助项目,建立健全土肥测试体系自2005年以来,我市明光、天长、定远、凤阳、来安、全椒等二市四县和南谯区,先后承担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资金补贴项目。
建立健全较为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土肥实验室8所,总面积2300m2,拥有各类仪器设备500余台(套),专兼职化验人员50余名。
二、广泛布点,构建耕地质量监测网络耕地质量监测是土肥部门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公益性很强的工作。
按照“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和《全国耕地质量监测规程》要求,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分批建立了258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4万多个土壤农化样采集点。
涉及5个土类,10个亚类,35个土属,50多个土种。
三、采土化验,掌控全市农田土壤养分动态几年来,我们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采集土壤样品4万余个,分析化验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以及交换性钙、镁和有效性硼、锌、锰、硫、铜、铁等项目,累计约45万项次。
测试结果见表1、2。
表1、农田土壤常规养分监测结果2、农田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监测结果我市农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根据全市农田土壤养分监测结果分析,目前我市农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8.27g/kg,变幅为0.54 g/kg-61.60 g/kg;全氮平均含量为1.11g/kg,变幅为0.01 g/kg-3.90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2.8mg/kg,变幅为1.0m g/kg-120.5m g/kg;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04mg/kg,变幅为5.0mg/kg-547.0m g/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市农业概况一、市情概况1、空间概念江淮之间、皖东地区、丘陵地带。
国土面积 1.3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1/10)。
2、地貌特征“三山一水五分田、一分城市和庄园”,600万亩山场、200万亩水面、1000万亩耕地、200万亩城市和乡村。
3、行政区划天长、明光两市,定远、凤阳、来安、全椒四县和南谯、琅琊两区,110个乡镇(办),1049个行政村。
总人口450万人(占全省1/15),其中农村人口350万人。
4、交通网络京沪、宁西、淮南和在建的京沪高速4条铁路,合宁、合徐、宁洛等5条高速公路及诸多国道、省道穿境而过,内河航道直通长江、淮河。
5、经济态势2009年,滁州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76.18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6%(全省12.9%)。
其中:第一产增加值134.51亿元,增长 6.0%(全省5%);第二产增加值262.08亿元,增长19.0%(全省16.8%);第三产增加值179.59亿元,增长11.3%(全省11.1%);财政收入68.3亿元,增长22.9%(全省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8元,同比增长9.1%(全省8.4%);农民人均纯收入5026元,同比增长10.6%(全省7.2%)。
6、人文经典一帝(朱元璋)、一山(琅琊山)、一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村(凤阳县的小岗村)。
二、关于四大优势问题1、区位优势未能显现。
滁州粮外销、钱外花、人外流,中心城市缺乏吸引力,优势生产要素向周边城市分流逃逸。
2、资源优势未能凸显。
地上资源加工能力弱,地下资源加工还不深,很多资源没有变成资本,没有变成资金。
3、环境优势未能体现。
具有丰富的旅游人居资源,但规划滞后、投入不足、开发水平低、吸引力不强,多年来,绝大部分地方始终是原生态景观。
4、改革优势未能展现。
作为农村改革发源地至今尚未跨过富裕槛,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粮食直补方式改革先试先行区的优势和影响力没有显现出来。
三、关于科学发展问题滁州“十五”、“十一五”发展滞后,为目前留下来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标分两步走:一是近期努力实现“双超”(主要经济指标近期超全省平均增幅、五年超全省均量);二是中长期努力实现“追宿迁、超千亿、进前列”,打造长三角地区的新港口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高地。
1、从建设“大滁城”入手,解决滁州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
滁州中心城市带动力软弱,吸引力脆弱,集聚力薄弱。
必须规划做起,从工业做起,从现代服务业做起,从招商引资做起,从加大投入做起,努力把过去流失的利益收回来,把周边的优势拉过来。
2、从培育千亿产业入手,解决滁州经济发展的速度问题。
滁州地下、地上资源十分丰富,必须加大整合、开发、利用和保护力度,争取用5到10年的时间,打造“千亿家电产业”、“千亿盐化工产业”、“千亿硅产业”和“千亿农产品加工产业”。
3、从建设生态滁州入手,解决滁州经济发展的质量问题。
按照“产业集群、环境宜人、形态精彩、舒适全能”的要求,把滁州建设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新型示范园、与南京同城发展的城市新家园、吸引东部的魅力后花园。
近期任务是:千企入滁、万户入驻。
4、从深化改革入手,解决滁州经济发展的机制问题。
城市改革方面,国有企业全部退出,公共事业国退民进,农民、市民同城待遇。
农村改革方面,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村经营方式。
今后一段时间主抓“五百”工程:①百亿粮仓建设工程。
②百亿健康养殖工程。
③百亿农业产业化工程。
④百万农民进城工程。
⑤百万户小康工程。
实现“五把”目标①把农民口袋鼓起来。
②把工业用地腾出来。
③把城市人口聚起来。
④把国家粮食抓起来。
⑤把城乡发展统起来。
用人改革方面,继续在全市上下推进干部活力工程。
滁州这个地方,走在前列理所当然,发展滞后毫无道理。
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450万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滁州一定能够打开思路谋发展,敞开大门抢机遇,实现追赶跨越、快速崛起。
滁州市国土总面积 1.33万平方公里,约占安徽省的1/10。
总体概貌为“三山一水五分田、一分城市和庄园”。
现辖8个县市区、109个乡镇(办),1438个村。
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44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51.8万人。
滁州市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盛产水稻、油菜、花生、畜禽、河蟹等多种农产品,历史上是长江北岸著名的鱼米之乡,素有“安徽粮仓”之称。
2007年末,滁州共有耕地面积1056万亩(其中常用耕地为农户承包地达870万亩,折合习惯亩为585万亩)、可养水面204万亩、林地250万亩,已形成优质粮油、畜牧、水产、林业、蔬菜等五大农业支柱产业和13个优势农产品,已成为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长江流域优质油菜产业带主产区、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出口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江淮猪生产基地、菜蓝子基地和安徽省高蛋白低脂花生生产基地,成为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
200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02亿元,其中种植业占55%,养殖业占43%,林业占2%。
农业增加值105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23.8%),农民人均纯收入3821元,比安徽省平均水平高出265元,位居安徽省第9位。
粮食生产:近年来,滁州市粮食生产快速发展,五年实现四丰收,2007年粮食总面积突破1000万亩,达1014万亩;粮食总产75.1亿斤,占全省粮食总产七分之一,收购量占全省四分之一,人均粮食产量位居安徽省首位,商品率高达60%。
畜牧业:2007年,全市饲养猪 509万头、家禽8190万只、牛34万头、羊133万只,肉蛋奶总产52万吨,增长12.7%。
畜牧综合生产能力位居全省第三。
定远县去年生猪养殖量超过200万头,出栏130多万头,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渔业:2007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90万亩(其中水库养殖41.5万亩、池塘养殖15.8万亩、湖泊养殖31万亩、河沟等其他养殖 1.1万亩),总产23.6万吨,增长7.4%,占安徽省水产品总量14%,位居全省第2位(数据为农普后调整数据)。
结构调整:作物布局方面,已形成沿江20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沿江100万亩双低油菜生产基地,沿淮200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100万亩江淮分水岭“五早”作物生产基地(早花生、早山芋、早玉米和早瓜菜等)以及城郊地区3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
品种结构调整方面,作物良种率达95%,优质作物比重达70%,畜禽及水产品良种率达90%。
规模养殖方面,生猪和家禽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50%和65%,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比重达63.5%。
农业产业化经营:2007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20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40家。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381个。
拥有无公害农产品47个、绿色食品91个(绿色食品数量占全省七分之一,居全省第一)、有机食品8个,名牌农产品35个(其中金玉牌滁菊被授予全国名牌农产品)。
65个名优农产品进入超市销售。
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我市江淮分水岭地区涉及全市7个县(市、区)、50个乡镇,面积和涉及人口均占全市40%左右,十年来,我市分水岭地区共开挖、整修塘坝8100面,除险加固大塘和小型水库120座,打井2800眼,新增蓄水能力 2.3亿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0多万亩,解决和改善了30万人的饮水问题;完成“绿色长廊”线路和林带建设2050公里,村庄集镇绿化3468亩,小流域和荒山荒坡治理28万亩,退耕还林30多万亩;修建乡村道路1500多公里。
分水岭地区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我市综合治理开发工作多次得到安徽省委、省政府表彰。
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央、省部署,2006年,我市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百村十镇”示范工程建设,目前“两主两辅”投入机制逐步完善,市县乡三级财政共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4952万元,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资金731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797万元,农民投入资金4291万元,社会投入3248万元,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示范村镇规划基本完成,“市县共建、主抓靠县、实施在乡村、实惠到农户”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格局已经建立,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2007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新农村建设得到了省领导和省农委的充分肯定。
改革方面:2007年,市农委完成了种子管理与经营权实现分离。
启动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
兽医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扎实开展。
国有农业三场税费改革和农业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已全部到位。
尽管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发生积极变化,但农业大而不强、农民多而不富仍然是制约我市“三农”发展的主要问题。
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我市农业比重高,初级产品占主导地位。
在我市三次产业中,一产占25.9%,高于全省9.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4.1个百分点。
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至今我市尚无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
二是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低。
财政收入不多,反哺农业的能力不强,吸纳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不强。
三是农业比较效益低,粮食生产积极性减弱。
种植业家庭规模经营小,加之受高成本和低价格双重影响,投入产出比升高,不少地方秋种撂荒现象抬头,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
四是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较弱。
农田基础建设还没根本改变靠天收的局面。
农技推广与服务体系功能不强,农业科技贡献率不高。
农村市场体系落后,资本及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要素难以嵌入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村面源污染加剧,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提升,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竞争力不强。
五是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科技生产水平低,创业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低,进入市场的能力不强,劳务转移就业的难度加大。
2008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建设新农村为主线,以弘扬“大包干”精神为动力,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和质量安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
主要目标是:全市粮食总产350万吨,比常年330万吨增长6%;油料总产30万吨,同比增长30%;棉花总产 1.5万吨,继续保持稳定生产;肉蛋奶总产55万吨,增长6%;水产品总产28万吨,增长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增长8.2%。
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8.2%,达4140元。
重点工作是:突出“四个关键”,抓好“一个延伸”、争取“两大突破”、落实“九项行动”。
四个关键:一是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紧紧抓住国家重点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机遇和我省重点建设淮河流域粮食功能区建设的机遇,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70亿斤以上。
在抓好粮食稳定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恢复油料生产,加强蔬菜基地建设,发展山芋等高效作物生产;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突出抓好生猪生产,推进奶牛业跨越式发展,努力保障农产品平衡供给,努力拓展农业内部增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