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奇葩放异彩——《龙江当代文学大系(1946--2005)·曲艺戏曲卷》导言
黑土原色与边疆气度——《龙江当代文学大系(1946-2005)·影视文学卷》导言
《 龙江 当代 文学 大系 (9 6 O 5 影视文 学卷 》 言 14 —2 O )・ 导
乔焕 江
在 中 国 当代 文学 史 上 ,黑 龙江 的影 视 剧 文 学 尤 其 是 电影 剧 本 创作 留下 的 无 疑是 浓 墨 重 彩 的 一 笔 。这 既 是 因 为龙 江 电影 文学 是 新 中 国 电影 文 学 的 襁 褓 和摇 篮
来 的 中 国共 产 党 “ 艺 为工 农 兵 服 务 ” 文 的文 艺 政 策 , 被 认 为是 典 型 的 “ 民 电影 ” 人 。东 影 厂 的 领 导 人 之 一 著 名 电影 人 陈波 儿 提 出“ 写工 农 兵 , 工农 兵 看 ” 口号 。 给 的 要
民族 歌 谣 , 得 整 部 作 品摇 曳 多姿 , 有 强 烈 的 视 觉 感 使 具 染 力 , 给 人 身 临 其 境 的感 觉 , 使 得 解 放 主 题 的 展 开 既 又 不 显 得 生 硬 。 予 和 著 名 诗 人公 刘 合 写 的 电影 剧本 《 林 望 夫云》 以流 传 一 千 多 年 的 大 理 民 间传 说 为底 本 , 画 了 刻
多彩 的 影视 文 学 艺术 风 格 。
一
公 司 ” 立 . 是 刘 焕 秋 、 寒 衣 、 啸昆 、 然 等 为 主 成 这 纪 高 陶
要 股 东 的龙 江 第 一 家 属 于 国人 的 电影 摄 制 公 司 。该 公
司 “ 北 地 情 景 制 片 ” 当年 1 以 . 0月 拍 摄 了 以 l3 9 2年 哈 尔 滨 水 灾 为题 材 的无 声 电影 《 山洪 情 劫 》 l3 。 94年 , 由 萧 军 和 萧 红 创 作 的 龙 江 第 一 篇 公 开 发 表 的 电 影 剧 本 《 儿》 《 弃 在 国际 协 报 》 表 。 黑 龙 江 良好 的 电影 业 基 础 发
龙江地域黑土文化中国画表现艺术的研究
68美学2020/05龙江地域黑土文化在建国后经历了不同时期的艺术思潮,其中黑龙江山水画的文化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现实性地域物象特色表现向物象艺术精神升华的嬗变,代表着几代国画艺术家们辛勤耕耘开拓的成就,对黑龙江区域内黑土文化传承和发展有着特殊的艺术贡献。
龙江本土国画艺术家们着重关注地域性问题方面的研究,积极探索山水画地域性文化与精神内涵的表达,借助山水画传统笔墨语言表现当代中国人文思想,逐步增强龙江地域物象表现的艺术性与丰富性。
一、黑土文化影响下龙江物象审美与创作龙江地域自然物象为国画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泉,众多国内著名画家对龙江黑土地域文化的国画创作审美及艺术风格影响给予肯定。
这主要体现在黑土文化对国画家的性情产生影响。
龙江地域的山水地貌不同程度促进画家们性情的滋养,也促进了新国画风格的形成。
地域性构成了中国画从人文传统的角度研究山水画的特点、品格、精神的基础。
龙江黑土文化让画家们将本区域自然美景创作成黑土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国画艺术成为可能,形成黑土文化地域性自然美景与画家艺术家创作之心的交汇共融。
另一方面黑土文化特点对国画创作风格产生了影响。
在南朝时期,宗炳在《画山水序》中“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观点,为后世山水画家所传承,促进了中国山水画在地域性问题方面的研究,画家们积极探索山水画地域性文化与精神内涵的表达。
因国内南北地域自然景色不同,衍生出风格迥异的山水画,这些山水画艺术折射出不同的文化认知、艺术语言、情感体悟,艺术风格呈现南北两派不同的风格,即北派画风雄浑苍劲,南派画风清丽秀润的面貌。
20世纪60年代在歌颂祖国美好河山思想的影响下,我国一些著名画家走进黑龙江开展艺术创作,通过画家们的讲学、采风、写生、举办展览等活动,推动黑龙江国画创作的发展。
这期间傅抱石、吴作人、李斛、许勇等名家先后来到黑龙江采风写生,创作出具有龙江地域特点的山水画作品,改变了龙江山水画风格缺乏传统、基础薄弱的局面,对龙江山水画风格的提升产生了显著影响。
关注龙江历史文化 锤炼黑土戏剧品牌
、
性是文艺 的审美特质 。正如俄 国作家赫尔岑 所说:“ 诗人和艺术家在他们真正 的作品 中, 总是充满 民族性 。”近些年来展现地域风情 的戏剧 艺术倍 受青 睐,可见个性化与 民族化 的审美价值是 巨大的。 民族历史文化还 具有潜在 的经济价值 。 文化产业的经营战略之一,就是营销特色 文 化 品牌 。 民族历史文化为此提供极好的资源 。 增强文化产 品的科技含量和 民族特 色 ,以此 取得市场优势 ,是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
趋势。 二 、龙江历史文化与黑土戏剧风采 黑龙江历 史文化 , 丰富多彩, 特色鲜 明,
造就了独特 的黑土戏剧 。 今天所谓的黑龙江历史文化 ,是本土世 居 民族与外来 民族共同创造 的地域 文化 。它 隶属于北方草原文化圈 ,是黑龙江 流域文 明 的主体板块 。在辽阔雄浑的黑龙江 大地上 、 肃慎 、东 胡等三大族系 ,曾世居于此繁衍生 息。其后裔在此地相继创造 了鲜卑文化、渤 海 文化 、金源文化 。黑龙江世居 民族 曾五次 入 主中原,两次一统华夏 。来 自关 内的历代 流人在此地度过沧桑岁 月。近代 以来 的黑土 地 ,浸润着抗俄 志士与抗 日英雄 的鲜血 ,飘 荡着 闯关东人群 悲壮 的歌谣 。 中国诞生后 , 新 十万官兵屯垦戍边,百万知青 支边插 队,林 业工人唱响青 山;石油工人唤醒草原。 蛮荒的 自然景观, 曲折 的历史道路 ,多 元 的人群构成 ,粗犷的性格气质 ,铸造 了独 具特征 的黑土文化 :雄浑博大 ,粗犷 豪放, 多元融合 , 动发展 ,开拓进取 ,自强不息。 流 独特 的黑龙江历史文化 ,曾经造就 了脍 炙人 口的话剧 《 赫哲人 的婚礼》 , 《 北大荒 人》、 《 小兰 》;电影 《 赵 老兵新传》 ;以 及 《 乌苏里船歌 》等音乐和舞蹈 。
民众的智慧与历史:为“北大荒”不荒作证——《龙江当代文学大系(1946—2005)·民间文学卷》导言
《 江 当代文 学大 系 (9 6 2 0 )民间文 学 卷 》 言 龙 14 — 0 5 ・ 导
郭 崇 林
黑 龙 江 古 称 “ 水 ” 满 语 为 “ 哈 连 乌 拉 ” 俄 国人 黑 . 萨 ,
公 元 7 3年 ,唐玄 宗册 封 大 祚 荣 为 渤 海 郡 王 ,并 加 授 1
乌 苏 里 江 流 域 的 数 十 支 系 归 并 为 黑 水 秫 辐 和 粟 末 棘 辐 两 大 部 族 。其 中 , 末 棘 羯 位 居 南 部 , 中原 和 高 句 丽 粟 受 的影 响 , 会 文 化 发 展 迅 速 。唐 武 则 天 在 位 时 , 羯 首 社 袜 领 乞 乞 仲 象 被 封 为震 国公 。 此 后 ,其 子 大 祚 荣 统 一 各
期 文化 遗 址 和 古 人 类 遗 物 ;从 距 今 一 万 多 年 前 的密 山
县 新 开 流 文 化 遗 址 ,到 突 出 代 表 着 距 今 约 四千 至 六 千
年左右的北方渔捞 文化特征 的齐齐哈 尔昂昂溪遗址 ;
年. 一代 天 骄 成 吉 思 汗称 雄 漠 北 , 师 南 下 , 率 蒙 古 挥 统
史 称 “ 国部 ” 五 。其 后 , 居 牡 丹 江 畔 、 迁 至 阿 什 河 流 初 后
松 花 江 、 苏 里 江 , 养 着 世 居 少 数 民族 和移 居 汉 族 的 乌 滋 生 息繁 衍 , 造 、 承 着 “ 龙 江 流 域 文 明” 创 传 黑 。
从在距今至少七千万 立 了 具 有 军 事 、 政 和 生 产 努 行
三 方 面 职 能 的 “ 旗 制 度 ” 领 导 创 建 满 洲 文 字 , 于 八 . 并 11 6 6年 创 立 大 金 国( 称 后 金 1 努 尔 哈 赤 之 子 皇太 极 史 。 继 位 之后 , 后 收 服 了 黑 龙 江 中游 的虎 尔 哈部 、 兴 安 先 外
歌颂黑土地的歌曲
歌颂黑土地的歌曲(原创版)目录1.引言:介绍黑土地的歌曲以及其在中国民间音乐中的重要性2.黑土地的歌曲:概述这类歌曲的主题和特点3.黑土地的历史与文化:探讨黑土地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影响4.黑土地歌曲的传承与发展:讨论如何保护和传承这类歌曲5.结论:总结黑土地歌曲的价值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正文【引言】黑土地的歌曲是中国民间音乐中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它源于东北地区的黑土地,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黑土地的歌曲以其朴实、豪放、悲壮的风格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生活的向往,成为民间音乐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黑土地的歌曲】黑土地的歌曲主题多样,既有歌颂劳动的,也有赞美大自然的,还有表达爱情的。
这类歌曲的歌词直接、朴实,旋律优美、激昂,充满了浓郁的黑土地气息。
代表性的歌曲有《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家在东北》等。
【黑土地的历史与文化】黑土地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黑土地文化。
黑土地的歌曲正是这种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劳动、娱乐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黑土地歌曲的传承与发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黑土地地区的传统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黑土地歌曲的传承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类歌曲,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黑土地歌曲的研究,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二是通过举办各类民间音乐比赛和演出活动,推广黑土地歌曲;三是将黑土地歌曲纳入音乐教育体系,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
【结论】黑土地歌曲是民间音乐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价值。
刘锡津“龙江”主题歌曲艺术特征再探
7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9速度为柔板,每分钟56拍。
作品从前奏部分开始,4小节后主题在角音上以两组四个十六分音符节奏型呈现,同音反复与级进和跳进结合成不同组合方式,随后小切分节奏型的加入,推动音乐向前发展。
第二句仍然以同音反复的形式开始,小切分的节奏型得到了强调。
进入第二个乐段,音域得到扩展,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句旋律仍然从同音反复的形式开始,与小切分节奏型结合在一起呈现,随后出现十六分音符的同音反复节奏特点。
第二句与第一句形成平行结构,节奏组合与第一句相同。
第三个乐段,旋律从弱起开始,主题材料以两个八分音符与同音反复结合的方式开始,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延续前面的节奏组合形式,结构功能上具有并列原则。
《我的家乡在塞北》由胡小石作词,采用D 徵七声雅乐,速度为每分钟66拍。
前奏部分4个小节,主题从商音进入,上四度跳进后反向八度跳进,进行短暂平缓进行后出现连续四度跳进。
四度与八度音程跳进成为主题材料的核心因素,不仅奠定了作品的整体风格而且抒发了作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此作品结构由三个乐段构成,每个乐段都由两个乐句组成,形成了方整结构。
主题材料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了,都是围绕四度跳进展开的。
结尾部分的歌词“我爱塞北”中,作曲家为“塞”字设计了7个音符、两种节奏型,当旋律下行时最后一个音程是下四度跳进,最后接上三度至主音D 徵上结束。
四度跳进使得作品首尾呼应,相得益彰。
《北大荒,北大仓》由邢籁作词,采用D 自然大调,速度为行板。
前奏部分在4/4拍和2/4拍的交替转换中进行,9小节后主题从弱起的#F 音进入。
歌词第一句从疑问句开始,作曲家使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进行谱曲,附点音符和同音连线的组合完美地与歌词相配合,将北大荒北大仓的音乐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作品的结构为单二部曲式,由两个乐段构成,根据歌词每个乐句都运用了对比的材料进行发展,形成并列关系。
在乐句的安排上,作曲家没有使用常规的两乐句乐段,而是为每个乐段填充了三个不同材料的乐句,歌词不仅与旋律配合完美而且与结构相呼应。
《黑土文化》平时作业三
《黑土文化》平时作业三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黑龙江流域生育习俗有(踩生)、(洗三)、(睡偏头)、(抓周)。
2、黑龙江流域旧式举行的求子礼仪主要有(拜神祈子)、(咒术祈子)、(功德祈子)。
3、黑龙江流域丧葬习俗主要有(告别亡灵)、(棺木)、(出殡与安葬方式)、(守孝习俗)。
4、东北饮食文化由(渔猎民族饮食文化)、(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农耕民族饮食文化)三种类型。
5、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共同的节日有(春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清明节)、(元旦)。
6、黑龙江方言土语的特色是(最具亲和力)、(表述生动)、(结构方式丰富多变)、(语音特色)。
7、黑龙江出现的第一批具有近代工人阶级特征的产业工人是19世纪80年代末的(漠河金矿工人)。
8、1918-1919年,中东铁路工人举行了三次全路大罢工,在斗争中,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工人发起成立(三十六棚工业维持会),成为黑龙江最早的中国工人工会组织。
9、东北抗战著名的战役有(江桥抗战)、(哈尔滨保卫战)。
10、北大荒文化主要包括(军垦文化)和(知青文化)。
11、1954年8月,第一支响应党中央号召的垦荒军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
1956年6月,国务院成立了农垦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任第一任农垦部长。
12、晁楣创作的第一幅北大荒版画是(《荒原春野》)。
13、在大庆开发建设中出现了石油英雄,有“铁人”(王进喜)和新时期“铁人”(王启民)。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48分)1、黑龙江流域的旧式婚俗。
答:(1)约定俗成的婚姻制度;(2)传统的订婚仪式及聘礼;(3)传统的婚礼仪式。
2、东北饮食文化的特点。
答:(1)以肉食为主,五谷杂粮齐全,菽类比重大及豆制品多,山珍野菜摄入大。
(2)由于北方气候原因,实物储存成为北方饮食习俗的另一特点。
晒、腌、窖藏、冷冻四种储存方式是东北地区人们在饮食文化上的聪明。
(3)以土著饮食为主,吸收山东鲁菜及俄罗斯饮食文化因子,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黑龙江饮食文化。
黑土文化
黑土文化即时东北文化八、绚丽多姿的寒地黑土文化](1)、肇东国画:肇东国画以它的群体优势在国内画坛上崛起,并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引起人们的关注。
80年代中期以来,肇东国画先后在北京、郑州、洛阳等国内十余个城市和新加坡、美国、日本、前苏联、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以及荣宝斋、燕山书画社、文宝斋等画廊展览展销300余幅,多次在省和国家展出中获奖,有100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黑龙江美术馆、深圳美术馆、陕西美术馆、中国西安民俗博物馆收藏,有200余幅作品在国内外50余种报刊中发表。
(2)、海伦剪纸:海伦剪纸有着较高的艺术成果。
剪纸带头人傅作仁创作的大型剪纸《东方红》18幅,进京展出,其中《葵花向阳》等3幅作品被周恩来总理转赠铁人王进喜和东海舰队。
傅家是满族剪纸世家,几代人都喜爱剪纸,家里收集、复印、创作的剪纸作品10万余张。
1987年,在中国民族文化宫举办了傅作仁满族剪纸展览,在美术界引起了轰动,影响深远。
傅作仁的皮影剪纸开创海伦剪纸的新篇章。
目前,他已出版了《黑土艺术》、《傅作仁满族剪纸》、《中国剪纸艺术研究》、《雪花剪纸集》、《中国风俗剪纸》等9部书。
傅作仁还把他的皮影剪纸艺术作品专辑8张32幅以明信片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发行。
1999年在曼谷获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国际金奖。
以毕再生、刘卫平等人为代表、以海伦文化馆为创作阵地、以精品剪纸创作为核心的创作队伍在1995—1998年创作的大型剪纸《满族风情》、《鄂伦春婚俗》、《金陵十二钗》等264幅作品4次在国家级展馆展出,3600多幅剪纸作品赴欧美、东南亚等30几个国家和地区展销。
138幅作品被中国民间艺术馆、徐悲鸿纪念馆、民族文化馆收藏。
2001年,省美术出版社用中、英两种文字出版发行了海伦文化馆创作的《剪纸京剧脸谱》,创下了海伦剪纸史上四个之最,即创作时间最长——历时8个半月;创作人员最多——直接参与25人;幅数最多——达308幅;效果最佳——达到国粹与民粹的完美结合。
黑土地上的传奇风情[文档资料]
黑土地上的传奇风情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马秋芬自1973年发表处女作以来始终笔耕不辍,早期作品《帆》《涟漪》《甜甜的包围》等虽然不乏那个时代里特殊的青春与迷惘,但己体现出她极大的创作热情和较好的艺术功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马秋芬创作的转折点,她离开辽宁来到黑龙江,并扎根在黑龙江流域的东北边地生活中,深刻体会鄂伦春民族的欢喜与悲伤,努力感受白山与黑水之间的豪迈与大气,由此创造出了属于她自己的独具魅力的东北世界。
这个世界里没有小桥流水,却有风雪人生;没有渔歌唱晚,却有关外松涛;没有风花雪月,却有东北风情,所以被誉为“关东文化一枝花”。
一、英雄传奇:黑土地上的生存之歌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长期以来半游牧、半渔猎的生存状态,造就了东北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东北地域特殊的文化品格。
虽然这种特殊的文明与文化可能有着某种意义上的落后甚至原始,但却毫无疑问地使“东北人”普遍有了好勇斗狠、野性粗犷、勇猛顽强、倔强彪悍等“英雄”般的性格特征。
而且,如果说“英雄”是东北民族在严酷生存环境中某种迫不得已的客观需要的话,那么强烈的“英雄情结”则是每个东北作家情不自禁的主体追求。
“东北大野的精气和灵魂,通过东北作家这个中介贯注到他们笔下的人物性格和生命中。
这种生命力和性格在阶级和民族压迫的巨大压力下得到升华和张扬,成为‘东北精神’、民族精神的载体和对应物而被东北作家诗意地凸现出来。
”秋芬也是这群东北作家中的一员,虽然她没有像当年处于民族存亡之际的“东北作家群”一样慷慨悲歌,但新时代里的“东北精神”同样在她笔下得到了极力张扬。
这块神奇的黑土地生养并塑造了马秋芬,而东北文化的粗犷与大气也浸透在她的血液中,使她的小说创作始终有着某种“英雄传奇”的追求和品格。
从历史叙事的传统来看,所谓“无奇不传,无传不奇”的传奇叙事往往是属于英雄的,甚至时常具有某种史诗的意味,“小说是现实主义的;传奇则是诗的或史诗的,或应称之为‘神话的’”。
“传历史记忆,展黑土风采”
“传历史记忆,展黑土风采”打开文本图片集从蛮夷荒凉到现今的膏腴之地,黑龙江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的多民族融合。
正是这些融合的民族文化影响了历史的发展,又与人类想象和探索息息相关。
西学东渐的探索之路举步维艰,而恰恰就在这片黑土上,兼收并蓄地形成黑龙江文化的多元性。
立足于历史的地域性和文化的多样性,而今的文化自信更需要扎根于这片沃土,这正是黑龙江省博物馆在文化战线上的特殊意义。
一、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历史文脉黑龙江省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坐落于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市中心,原为俄罗斯商场旧址,建筑总面积为15,960平方米。
主楼始建于1906年,竣工于1908年,建筑面积为11,600平方米。
博物馆主要收集各种历史文物、民族文物、自然标本、艺术品以及俄侨文物等,不仅是当地研究自然生态及历史的一大中心,还是普及当地文化的主要场所。
最近几年里,黑龙江省博物馆根据自身发展特色及需求,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黑龙江的文化底蕴,改变发展观点,坚持创新发展,唤醒历史悠久1/ 7的珍贵文物,让博物馆迸发出新的生机。
黑龙江省博物馆的主楼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图一),2006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早在20世纪初期,中东铁路开通后,就有俄罗斯学者来到哈尔滨,提倡创建一座博物馆。
于是,我国地方官员于1923年正式成立了东省文物研究会(图二),该年6月12日,研究会开办了成立典礼且正式对外开放。
此后30年里,经历了以下多个阶段,一是作为东省特别区的文物研究会博物馆而存在,二是伪北满特别区的文物研究所,三是伪大陆科学院的哈尔滨分院博物馆,四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常设运输经济陈列馆,五是松江省科学博物馆,六是松江省博物馆。
1954年8月,松江省加入黑龙江省,于是两省博物馆计划合并,这也是黑龙江省博物馆成立的历史背景。
1962年,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其题写馆名。
二、藏品丰富多样,地域特色浓厚黑龙江省博物馆现有藏品超过63万件,极具地方特色。
北大荒,黑土地上写传奇
北大荒,黑土地上写传奇作者:孙铭阳孙佳薇姜斌来源:《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2年第02期黑龍江哈尔滨红旗大街175号,北大荒博物馆静静矗立于此。
有人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
参观者们常在这里久久伫立,通过一段段故事与历史对话,穿越时空的阻隔,俯瞰那段从亘古荒原变成中华大粮仓的壮丽史诗,追寻那历久弥新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一部北大荒开发建设史,同时也是一部北大荒精神的萌芽、培育、发展、丰富、继承和弘扬史。
这种精神,在拓荒者的犁铧下深深植入黑土,在散发泥土芳香的春天里生根发芽;这种精神,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光辉岁月中成长,在垦区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壮大;这种精神,蕴藏于三代北大荒人的心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发扬光大,正成为黑龙江人的精神坐标。
神奇的黑土地上,英雄儿女灿若星辰开荒播种,多产粮食,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的使命,甚至是“宿命”。
从向亘古荒原要粮的艰难,到让水稻连年增产成为北大荒人执着的梦想与追求;从艰辛探索敲开寒地水稻高产的大门,到黑土地粮食产量的连连跳;从北大荒到中华大粮仓……北大荒精神催生出北大荒速度,创造出北大荒奇迹。
改革开放初期,杨清海曾经彻夜难眠。
一整夜,他都在思量当天召开的全国国营农场会议上提出的“国营农场要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农业技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一连几个辗转反侧的夜晚,杨清海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坚定的答案,让垦区农业走出固步自封的状态,没有开拓进取精神不行,不解放思想更不行。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考验,北大荒人是清醒的。
他们深知,只有使北大荒精神处于时代的前列,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才能做北大荒精神的忠实传承者。
197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黑龙江省垦区花了107万美元购置了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生产的耕地全套设备,在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试点作业。
这一标志性事件,不仅成为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使黑土地农业现代化开始起跳。
艺术的别样传达:东北农村剧中的“黑土情结”
荧屏广角Television Research艺术的别样传达:东北农村剧中的“黑土情结”中国电视剧诞生以来发展至今,无论从电视剧类型、叙事技巧,还是电视剧所蕴涵的文化风格与时代印记,都形成了一幅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史图谱。
因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电视剧也因地域与民族的不同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
这也在荧屏刮起了一阵阵风格迥异的东西南北风。
如我们熟悉的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山东电视剧,以徽州文化为代表的安徽电视剧,以上海文化为代表的上海电视剧,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云南、新疆、内蒙、西藏电视剧,以燕赵文化为代表的河北电视剧,以秦陇文化为代表的山西、陕西题材电视剧,以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相结合的东北农村剧等等,不同地域的电视剧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品格,黑龙江农村电视剧作为东北农村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荧屏上彰显了浓郁厚重的黑土文化之美。
新世纪以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春风下,东北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东北黑土风情的优秀农村剧,成为荧屏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如《刘老根》系列、《乡村爱情》系列、《马大帅》系列、“田野三部曲(《希望的田野》《美丽的田野》《永远的田野》)” “女人系列(《女人的村庄》《女人当官》《女人进城》)”以及2014年播出的《大村官》系列等。
每部电视剧中都艺术化再现了东北农村的地域风情,在艺术真实中将农村现实的生活状态以及农民的淳朴性格影像化展现出来,在视觉体验中给观众带来审美快感的同时实现了精神上的美感提升。
同时,依托电视荧屏更好地向观众展现了东北地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因为“地域文化是农村电视剧文化意蕴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价值所在,这种地域文化的渲染和张扬,使农村剧成为不同地区文化交流、渗透、融合的载体和平台。
”[1]一、 独有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黑格尔曾说过:“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水势使人合,山性使人离。
”[2]这也就是说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气候差异,必然造成生产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甚至会形成大相径庭的生活习俗和文化观念。
黑土地绽放的戏剧奇葩——《龙江当代文学大系(1946--2005)·戏剧卷(话剧)》导言
作者: 冯毓云;王咏梅
作者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文艺评论
页码: 52-56页
主题词: 戏剧文学创作;黑土地;当代文学;龙江;话剧;《英雄泪》;戏剧样式
摘要:龙江戏剧文学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
1798年,清代流人程焕创作了黑土大地上的第一个剧本《龙沙剑传奇》,揭开了龙江近代戏剧文学创作的序幕。
1917年,新剧家王鼓晨、王作东等在哈尔滨《东亚日报》报馆附设“改良戏剧社”,编演各种“新戏”,标志着话剧这一外来的戏剧样式开始在黑土地上生根发芽。
“五四”运动前后,哈尔滨各职业和业余演剧团体创作、演出了《实业魂》、《一缕麻》、《英雄泪》、《一念差》、《学生泪》、。
黑土地上盛开的一朵奇葩——黑龙江省云山农场发展纪实
黑土地上盛开的一朵奇葩——黑龙江省云山农场发展纪实张明亮
【期刊名称】《活力》
【年(卷),期】2009(000)019
【摘要】@@ 走进云山农场,一条条笔直宽阔的水泥马路,一栋栋风格独特的楼房,一片片茵茵流翠的草坪,突出自然生态式特点水上公园、健身苑、北山公园错落有致……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张明亮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朵奇葩绽北疆——黑龙江省锦河农场加快经济发展纪实 [J], 常河;王玉凤
2.黑土地上一朵奇葩——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农垦分局繁荣种畜场 [J], 杜宏伟
3.黑土地上盛开的一朵奇葩——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农垦分局繁荣种畜场 [J],
4.黑土地上盛开的一朵奇葩 [J],
5.黑土地上盛开的一朵奇葩——云山农场 [J], 邹怀芳;刘家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扎根黑土 放歌龙江——记青年歌唱家王庆辉
扎根黑土放歌龙江——记青年歌唱家王庆辉
佚名
【期刊名称】《北方音乐》
【年(卷),期】2012(000)009
【摘要】黑龙江是一个音乐人才辈出的地方。
幅员辽阔的黑土地。
大森林大湿地给了龙江音乐人宽广的胸怀。
夏日的火热冬日的严寒造就了龙江青一乐人坚强的性格。
一代一代优秀音乐人才从这里走出。
近年来,一位80后青年歌唱家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她就是黑龙江省曲艺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庆辉。
【总页数】1页(PI0002-I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32
【相关文献】
1.扎根双城黑土地收获玉米万两金——记黑龙江省玉米育种专家宗玖研究员 [J], 王玉杰
2.非公经济扎根黑土地——记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局长工作会议召开 [J],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局综合法规处
3.青年歌唱家——王庆辉 [J],
4.用心歌唱用灵魂演绎——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文工团青年歌唱家哈辉 [J], 尤子
5.黑土地的音乐骄子——记啥尔滨歌剧院青年歌唱家胡乃君 [J], 韩义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土地情结
黑土地情结
白淑贤
【期刊名称】《党的生活(黑龙江)》
【年(卷),期】2005(000)012
【摘要】@@ 每每媒体采访,总有人刨根追底地问我:既然你六年评剧坐科,怎么改行搞起龙江剧了呢?你专攻评剧青衣,怎么会在龙江剧的刀马花旦、反串小生行当上屡有建树呢?一问这些,我就立时兴奋起来,脑子里马上浮现出40年前我随省地方戏演出队到农村巡回演出的日子……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白淑贤
【作者单位】省文化厅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平民化”成就的创富路——刘逸成的“黑土地情结”
2.浅析杨利民剧作的黑土地情结
3.“白雪公主”的黑土地情结——青年女工林成娟离城下乡务农记
4.痴心不悔的黑土地情结——剧作家李政及其新作《叶赫那拉公主》
5.黑龙江:出台黑土地保护规划到2025年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面积要达到1亿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 景歧 的《 三只 鸡 》 《 大 娘 捉 特务 》 其代 表 作 , 、姚 是
并 与 李 泰成 功 地 合作 演 出 ,在 国内 解放 战争 时 期 和 建
6 I 艺 论 2o 4 4 文 评 09
权 子 、 子 和 扬 场 锨 ”解 了 生 产 队 急 需 生 产 工 具 的燃 耙 .
眉 之 急 : 正 当 老木 匠老 伴 为 儿 子 从 简 办婚 事 “ 有坯 而 哪
和 砖 ” 愁 之 时 , 产 队及 时派 人 送 来 了 一 车 砖 , 里 发 生 队
儿 。/ 举 棍 要 把 小 猪 打 , 看 胖 嘟 噜 的 小 东 西 儿 , 我 / 一 /
军 队爱 人 民 , 民 军 队 人 民爱 , 人 这样 的人 民军 队 岂能 不
二人 转 则 如东 北 平 原 挺拔 、 火红 的高 粱 一 样 。 表 着 这 代
里人 民大 众高 亢 、 放 的 文 化性 格 。 奔 二人 转 的 北路 以黑
龙 江 为 重点 , 唱腔 的 优美 有 别 于辽 宁 的 讲 究板 头 。 其 也 有 别 于吉 林 的 舞 彩棒 。 在 14 9 5年 抗 日战 争胜 利 之 后 直 至 16 9 6年这 个 特
定 的历 史 时 期 中 , 由于 当 时老 解 放 区和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成 立 之 后 的 主 流 文 化 大 力 提 倡 曲艺 反 映 现 实 生 活 .
战无 不 胜 ; 正 发扬 这一 优 良传 统 , 民 的 国家 岂 能 不 真 人 强 盛无 比。 于创 作 上 的成 功 。 景 歧 当 年 曾赴 朝 鲜 为 由 胡 中 国 人 民 志 愿 军 传 授 此 曲 目 :著 名 的 戏 剧 家 田汉 于
作 品。
陈 谷 音 的 二 人 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 品 《 上 山》 描 写 我 国 建 国 初 二 ,
期 农村 生 产 队 的 老木 匠做 通 老 伴 的 思 想工 作 ,两 次 上
山 采伐 ,把 生产 队批 给 自家 盖 房 的 木 材 主动 让 给 生 产
队集 体 和有 困难 的农 户 : 而后 又 把 自 己上 山“ 房 木 ” 买
百种 左 右 的 曲艺 、 曲艺 术 形式 中 。 省 最具 地 方 特 色 戏 我 的 曲艺 品种 当属 二人 转 。 二人 转 主 要 流行 于 我 国 东 北地 区 。是 一 种 有 说 有
说 部 队 事 务长 要 买 小 鸡 给 伤 员 补养 身体 .不 顾 事 务长 照顾 百 姓 切身 利 益 ,下 蛋 小鸡 不 能 要 ” “ 的劝 说 , 着事 背 务 长 把 自己喂 养 的 三 只 下蛋 鸡 杀 死 俩 , 下 的 一 只 “ 余 红
黑 土 奇 葩 放 异 彩
《 龙江 当代文 学大 系 (9 6 O 5 曲艺戏 曲卷 》 言 14 —2 O )・ 导
姜 哲 军
国初期 反 响 较 大 。 中 ,三 只鸡 》 其 《 是在 保 留原 作故 事 框 架 的基 础 上 ,作 者 根 据 二 人 转 的 艺 术特 征 及 其 表 现形 式, 进行 了新 的 加 工处 理 。 品描 写 拥 军 模 范 张大 娘 听 作 黑 龙 江省 地 处 北 国 边 陲 .我 省 当代 的 曲艺 与戏 曲 创作 具 有 自身 的历 史 文 化特 点 。在 我 国 现今 流行 的三
冠 大 尾 巴黄 ” 被 事务 长发 现 后 从 张 大 娘 手 中 急忙 抢 了
下来 。 当事 务 长 正要 拿 起 算 盘 算 账 付钱 。要 大 娘 开 个 “ 条子 好 报 账 ” 的时 候 , 大 娘 却 跟 事 务 长算 了这 笔 不 能 张
用 算 盘 算 的 细 账 :鸡 有 肉来 能 熬 汤 。 又 肥 来 汤 又 “ / 肉
早 用二 人 转 传 统 形式 演 出 现 代戏 的文 艺 工作 者 。
获 得 演 出成 功 之外 。更 加 注 重 对传 统 二 人 转 的 继 承 与
革 新 ,着 重 艺 术地 表 现 这 一 特 定 时期 的时 代 生 活 风 貌 和 人物 性 格 , 生 了 胡景 歧 、 产 陈谷 音 、 书金 、 文 波 等 隋 袁 较有 创 作 实 绩 的作 者 ,创 作 了一 些 在 当 时 较有 影 响 的
香 , 员 同 志 吃 了鸡 肉 , 快 就 能 养 好 伤 ; 员 同 志 / 伤 , 很 / 伤 喝 了 汤 , 艮 身 体 就 健 康 ; 体 壮 , 神 爽 , 到前 方 , 快 彳 身 精 / 回
打 胜 仗 ” “ 把 全 国解 放 了 。 我 看 这 小 鸡 价 钱 没 法 :要 , 叫 估 量 ” “ 再 若是 给 钱 就 是 小 看 你 大 娘 ” 、你 。这 一段 段唱 词 典 型地 体 现 了张 大 娘一 心支 前 ,军 民鱼 水 一家 亲 的 内心世 界 , 艺 术 地 表 达 了老 解 放 区百 姓 的 心声 。 民 也 人
咳 ,我 又 软 了心 。/ 心 往 它 脑 门 落 一 棍 儿 , 怕 错 手 有 , 又 把 它 打 发 昏儿 ;… …有 心 不 把 小 猪 打 , 看 它 祸 害 粮 , , 一
重视 曲艺 的 现实 社 会 作用 ,强 调 曲 艺 是 思想 教 育 和 宣
传鼓动工作 的“ 文艺轻骑兵 ”我省这一 时期的二人转 ,
创作 , 了收集、 理传统的《 二姐思夫》 剧 目, 除 整 王 等 并
15 在 观 看 了 《 只 鸡 》 , 赞胡 景 歧 和李 泰是 最 9 3年 三 后 称
唱 、 腔 有调 、 有 有辙 有 韵 、 歌 载舞 的艺 术 表 演形 式 。 载 二
人 转 在艺 术 表 演 中又 可 分 为 一人 表 演 的 “ 出 头 ”二 单 . 人 表演 的 “ 人 转 ” 多人 表 演 的 “ 场 戏 ” 如 果 说 。 二 和 拉 。 苏
州评 弹体 现着 江浙 地 区 秀 丽 、 静 的风 格 特 色 , 么 。 文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