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论文:科学发展观_低碳经济_循环经济_节能减排_低碳生活_路径选择
科学发展观的世界价值维度——全球倡导低碳经济的深层思考
表 现 出 突 破 道 德 底 线 、有 恃 无 恐 ,对 道 德 缺 乏 一 颗 敬 畏 之 心 : “ 物 不 见 人 ”,少 数 地 方 甚 至 存 见
论 的 重 大 创 新 ”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世 界 价 值 集 中 表 。
现 在 :立 足 全 球 视 野 的 从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的 高 度 深
刻 剖 析 了人 类 由 “ 物 为 本 ” 转 向 “ 以 以人 为 本 ” 的发 展 规 律 :阐 明 了 人 类 社 会 生 产 由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方 式 转 向 共 产 主 义 生 产 方 式 的 发 展 规 律 :深 刻
品 则 是 一 切 。 ①西 方 资 产 主 义 取 代 封 建 中 世 纪 ” 靠 的 是 资 产 阶 级 人 道 主 义 , 它 相 对 于 中 世 纪 的 “ 道 主 义 ” 而 言 提 高 了 人 的 地 位 。 的 确 。现 代 神 西 方 文 明 在 其 发 展 初 期 。通 过 高 举 “ 道 主 义 ” 人 的 大 旗 。造 就 了 当 今 西 方 社 会 的 经 济 政 治 的 文
了方 向和 思 路
关 键 词 :科 学 发 展 观 ;低 碳 经 济 ;发 展 规 律 ;世 界 价 值 中 图分 类 号 :B 3 0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0 — 5 X( 01 0 — 0 0 0 0 3 8 4 2 0) 9 0 6 — 5
科 学 发 展 观 是 以胡 锦 涛 同 志 为 总 书 记 的党 中 央 以邓 小 平 理 论 和 “ 个 代 表 ” 重 要 思 想 为 指 三 导 ,从 新 世 纪 新 阶 段 党 和 国 家 事 业 发 展 全 局 出 发 ,在 准 确 把 握 世 界 发 展 趋 势 、认 真 总 结 我 国 发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保护——中国环境与低碳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保护——中国环境与低碳经济发展摘要: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之下,中国实施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已成必然。
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同时是国民生产环境与生活环境改善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经济增长,低碳经济,企业发展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处理好可实现“双赢”,处理不好则两败俱伤。
这一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载体和基本条件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制约经济的增长,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经济增长或增长方式不当造成环境破坏工业化发展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及其其他污染问题,迫使贫困地区毁林开荒、草原过牧、陡坡种粮等,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环境成本外部化,不考虑资源更新的速度及生态服务价值。
低成本的工业扩张与发展,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短缺的根源所在。
(三)发展的可持续性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给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我们必须负起的历史责任。
(四)环境问题需要通过经济发展来解决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缺乏改善环境的条件和资金的支持,保护环境难以奏效。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综上,保护和改善环境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之一,通过发展经济改善环境解决今天的环境问题也同样会再次推动经济上的发展。
论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实 现绿 色 低 碳 发 展 是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必 然要 求 。绿 色低 碳 发展更 强调 知 识 、 态 和循 环 等 要 生
碳发展的主导 , 切实把发展 的重点转 到以绿色低碳发 展 促进 科 学发 展 上来 是关 键 。 因此 , 须坚 持 转 变经 必 济发展方式 ,努力 改变传统 的政绩考核观 和发展模 式, 重视将保护 自然环境 、 维护生态安全纳人政府考 核发展成绩 的基本要素中 , 重视将绿色低碳发展纳人 经济社会的政绩观 , 应积极 参 考世 界银 行 提 出 的绿 色 G P核算 方 法 ,积 极 探 索 D 符合我国实 际的绿色 G P D 考核体系 。坚持把资源消
素的综合发展 ,更强调转变传统经济发展的方式 , 更 加追求安全 、 环保 、 清洁的发展 。因此 , 绿色低碳发展 更适应人类与气候相适应 的要求 ,更适应健康 的需 要。 人类的发展过程 中, 在追求经济效益时 , 只有更加 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最终才能改善人类生存环 境 , 高人类 生 活质量 , 现人 的 全 面发展 。 色 低碳 提 实 绿 发展需要统筹经济 、 社会 、 口、 人 资源 、 环境等各种发 展要素 , 兼顾个人与集体 、 局部与整体 、 当代与后代等 各种利益关系 , 终是 为实现经 济进 步 、 最 社会进步与 人 的进 步 的统筹 推进 。因 此 , 国必 须 把 握全 球 产 业 我 调整的机遇 , 积极 培育和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 , 加快 发展 绿 色低碳 经 济 , 充分 发 挥科 学 技 术 在应 对 气 候 变 化 、 进 经 济社 会 科 学 发 展 中 的重 要 支 撑 作 用 , 升 促 提 国家竞争力 , 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 同时 , 也必须结 合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 良好机遇 , 进一步提 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 自觉意识 与能力 , 规范低碳 生活与生产方式 , 不断提高公 民、 企业适应低碳 经济 发展 的能力 , 大力转变发展 方式 , 动绿色低碳经济 推
科学发展观论文:科学发展观_低碳经济_循环经济_节能减排_低
科学发展观论文: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 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造成了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利用 , 全球气候变暖 , 生态环境恶化 , 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 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人们的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 ,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中国能源结构、技术水平、工业发展状况决定了高碳经济的现状短期内不容易改变 , 低碳经济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本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 以河南省为例 , 运用文献综述、实证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当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提出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 并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低碳生活、低碳城市、制定和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法律与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路径选择【目录】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致谢 5-6中文摘要 6-7ABSTRACT 71 绪论10-19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0-1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51.2.1 国外研究概况11-12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151.3 相关理论 15-191.3.1 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内涵 15-171.3.2 低碳经济概述17-181.3.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8-192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状况 19-242.1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19-202.2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0-222.2.1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20-212.2.2 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21-222.3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目标 22-243 河南省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探索 24-313.1 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4-263.1.1 能源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低24-253.1.2 产业结构不合理 25-263.1.3 生态建设形势严峻 263.2 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探索26-313.2.1 优化产业结构 26-283.2.2 优化能源结构 28-293.2.3 加快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293.2.4 全面提倡低碳生活 29-314 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31-374.1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31-324.2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2-334.3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关指标的解释 33-375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 37-455.1 优化产业结构 , 发展低碳产业 37-405.1.1 发展低碳工业37-385.1.2 积极发展低碳服务业 38-395.1.3 大力发展低碳农业 39-405.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405.3 开发新技术 , 发展低碳经济 40-415.4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 41-425.4.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1-425.4.2 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 425.5 提倡低碳生活 , 建设低碳城市 42-445.5.1 建立健康文明的低碳消费观念 435.5.2 建设低碳城市 43-445.6 制定和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法律与政策 44-456 结语 45-46参考文献 46-48作者简历 48-50学位论文数据集 50。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第一篇: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
2007年,觉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马学禄指出,应注重资源、能源、环境三要素的边界效应。
他说,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必须深刻反思西方科学理性主义背景下的消费拉动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的弊端。
寻找出一条更加注重资源、能源、环境边界效应的经济增长方式、探寻新经济理论的时代已经到来。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
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
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
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论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中国低碳经济
[ 中图分类 号]F 2 . 14 5
近 年 来 , 态 问题 日益 成 为世 界 各 国普 遍 关 注 的 热 点 问 生 题 , 立 人 与 自然之 间 的 和谐 关 系 已 经 成 为 人 类 所 面 临 的 重 建
大时代课题。 自 l 8世纪 6 O年代 开始的英 国工业革 命 , 各种 新技术 、 新发 明层 出不穷 , 并被迅速应 用于工业 生产 , 促进经
球 气 候 变 化 的一 项 重 要 经 济 政 策 。2 0 0 8年 世 界 环 境 日主 题
于工业化 、 代化 、 现 城镇化并举 的过程 , 术与 资本有机构成 技
的 集 中 , 业 社 会 向 工 业 社 会 的 过 渡 , 础 没施 与 居 住 规 模 农 基 的 扩 大 , 口 密集 于 交 通 网 络 的 发 达 地 区 都 要 以 大 量 能 耗 作 人
济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 是 由 于 人 为 因 素 向 地 球 大 气 层 中 排 放 的 但
气候变暖 , 减少温室气 体排放 , 提高能源使 用效率 , 优化产业 结构 , 大力 开发 开再生 能源 , 低碳 能源和无 碳能源 , 推动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新模 式。发展 低 碳经 济不 能仅仅 局限 技
为支撑 。特别是中 国正在进 行 的市 场化 又激励 企业 与个 人
释 放偏 好 , 而 推 动 着 经 济 持 续 高 速 增 长 , 石 能 源 消 费 量 进 化
明确为 : 转变 传统观念 , “观 的 一 项 重 大 任 务 。 而 发 展 低 碳 经 济是 人 类 继知 识 经 济 、 环 经 济 之 后 的 又 一 重 大 变革 。 为 此 , 国低 碳 经 济 建 设 应 循 中 该 以科 学 发 展 观 为 指 导 , 出 以人 为 本 , 进 人 与 自然 和 谐 统 一 的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 塑 造 低 碳 社 会 环 境 , 于 全 面 建设 小康 社 突 促 对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低碳生活
经济研究“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而“低碳经济” 的概念起源于英国,简单说来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
其核心是低碳的能源技术。
一、传统生产模式致使生态环境不堪重负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据世界银行统计,如以20世纪整整100年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典型代表,那么在这100年当中,人类共消耗煤炭2650亿吨,消耗石油1420亿吨,消耗钢铁380亿吨,消耗铝7.6亿吨,消耗铜4.8亿吨,同时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使大气中CO?浓度在20世纪初不到300ppm上升到目前接近400ppm的水平,并且明显地威胁到全球的生态平衡。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能源消耗巨大、产业调整艰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加之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工业比重远高于发达国家,因而来自于能源、环境的压力十分巨大。
据我国资源网上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CO?排放总量在54亿吨左右,平均每万元GDP的CO?排放约1.9吨,平均每人的CO?排放约4.1吨,平均每平方公里的CO?排放约540吨。
在2010年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提交的与“低碳”有关的议案、提案占提案总量的10%左右。
传统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给我国所造成的巨大压力由此可见一斑,因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倡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在中国现实国情下势在必行。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之一,它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观
浅析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观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8-001-02摘要当前,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正方兴未艾,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可以逐步减少我国能源对高碳资源的依赖,可以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也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根本上说,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发展方式一、引言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可持续发展”,即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当前,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正方兴未艾,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可以逐步减少我国能源对高碳资源的依赖,可以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也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根本上说,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低碳经济的提出、内涵及发展现状(一)低碳经济的提出传统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带来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当前全球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已达300亿吨,预计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400亿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取代传统高碳能源、如何摈弃传统发展方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而“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发展”、“低碳社会”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也应运而生,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发气候灾害性变化的解决之道。
最新循环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观论文
循环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观论文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所谓循环经济,是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建立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循环经济的提出促进了20世纪70年代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研究,拓宽了80年代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把循环经济与生态系统相联系,90年代的知识经济研究给循环经济赋予高科技产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内容。
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而非机械工程学规律来指导经济生产,既考虑工程承载能力,又考虑生态承载能力。
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造成生态系统退化;承载能力之内的是良性循环,使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地发展。
环境保护与经济快速发展共存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无数实践显示,循环经济能够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大会上,江泽民提出:“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就不能持续进行。
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却不断增长,如果这两方面关系处理不当,必然导致生态的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实现。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之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发展观论文引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发展问题时提出的重要理论观点,是指导中国发展的根本指南。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旨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本文将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实践应用进行探讨。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
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发展要符合人民的需求和愿望,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经济社会的公平公正。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
科学发展观关注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环境保护问题,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以改革创新推动发展科学发展观倡导改革创新,鼓励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方法。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政策,推动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应用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应用涵盖了中国社会各个领域,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实践案例:经济领域科学发展观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倡导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鼓励加大科研投入,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进步。
科学发展观强调建设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促进不同地区间的互相依存和合作发展,拉动整体经济增长。
社会领域科学发展观在社会领域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关注民生事业,提升人民福祉。
科学发展观要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的投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发展论文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发展论文在当今社会,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共同重点。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新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循环经济发展是在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下提出的,通过改变传统的单一一次性消费模式和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经济优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指引了循环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秉承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一种发展思想,而是体现在了中国的国家战略和经济政策中。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发展之路。
坚持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优化为原则,更加注重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推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的高效、环保的目标。
二、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系统: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循环经济体系,包括了产品制造、生产制造过程、使废弃物变为资源再利用的过程等。
如果不建立一个全面协调的循环经济体系,难以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
科学发展观为此提供了指导思想这其中。
既然现在的经济已经高度依赖于资源的消耗,那么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建立完善高效循环经济体系,全面实现资源的利用与储存、产品和原材料的再生再用。
三、提高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循环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资源的更充分利用,还有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们可以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来看待循环经济的发展。
从生态效益方面来说,循环经济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和环境压力、改善生态环境,并且可以减少能源和资源的开采、生产和运输的消耗,达到了就近采购、资源利用率高的目标。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和回收借助,可以减少能源和资源的开采、生产成本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四、强化宣传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发展对我国现代化经济的转型来讲非常重要。
循环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观论文
循环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观论文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所谓循环经济,是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建立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循环经济的提出促进了20世纪70年代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研究,拓宽了80年代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把循环经济与生态系统相联系,90年代的知识经济研究给循环经济赋予高科技产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内容。
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而非机械工程学规律来指导经济生产,既考虑工程承载能力,又考虑生态承载能力。
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造成生态系统退化;承载能力之内的是良性循环,使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地发展。
环境保护与经济快速发展共存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无数实践显示,循环经济能够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大会上,江泽民提出:“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就不能持续进行。
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却不断增长,如果这两方面关系处理不当,必然导致生态的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实现。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之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发展论文_0
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发展论文摘要进行绿色GDP核算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环保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
只有在关注GDP增长的同时,重视其增长质量和增长的可持续性,建立衡量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绿色GDP,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保证经济环境发展的共赢。
关键词绿色GDP循环经济科学发展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人类认识程度的加深,人类越来越认识到资源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并力求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途径——可持续发展之路。
循环经济——种崭新的环保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实施可持续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而建立衡量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绿色GDP是关键。
如今,绿色GDP核算正在并将以不可阻挡的态势,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1倡导绿色GDP1.1GDP的局限性GDP是目前世界通行的经济增长指标,它能较准确地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产出总量。
GDP在判断经济运行态势、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宏观管理部门了解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但是,现行GDP有其局限性,它只反映了经济发展,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代价,也就是说它没有扣除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因此它不是社会发展指标,这给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监测、宏观经济分析及政策的制定带来颇多困难。
1.2什么是绿色GDP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但它是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在GDP核算中考虑自然资源(包括环境容量)的代价和污染治理、生态恢复的成本,即在GDP的总量上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资源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这意味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要把生态影响纳入经济核算框架体系中,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包括生活环境的变化,通过绿色GDP的核算指标体系来衡量国家的真实发展水平。
因此绿色GDP是一种考虑增长质量和增长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的速度指标。
关于“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论文
关于“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论文关于“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论文关于“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论文关于“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论文科让绿色永存——从科学发展观看生态建设和环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着改善。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成为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让高山常青,让碧水长流,让天空湛蓝,让人民生活在绿色的家园。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对于新形势下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可采取以下五项具体措施:选自: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节约能源资源的目标要求,实行严格的责任制。
二是要加快调整结构,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三是要发挥科学技术作用,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持重点行业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
四是要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财税、价格,投资政策,推动节约能源资源工作。
五是要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管理。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使节约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一次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低碳经济下的科学发展论文【论文】
低碳经济下的科学发展论文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形成背景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
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
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
进入2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不断趋紧,保障能源安全压力逐渐增大,全球环境容量瓶颈凸现,同时气候变化问题也成为有史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市场失灵”问题。
在此背景下,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每年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美国参议院2007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
这一切对我国而言,已形成压力和挑战。
二、我国经济发展与低碳经济的矛盾冲突(一)存在的问题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
节能减排是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之一,污染减排是中国“十二五”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且任务艰巨。
中国经济翻两番面临能源约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环境约束;能源结构转换任务艰巨。
据预测,到2020年和2030年,中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需求,将分别达到29.47亿吨标煤和42.49亿吨标煤。
研究结果还显示,到2050年,在基准情形下,一次能源需求为64亿吨标煤;在政策情形下,一次能源消费为47亿吨标煤。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课程论文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课程论文从初中就开始听到“科学发展观”,但那时候并不了解它的内涵。
到了高中后,通过政治课上的学习,慢慢对科学发展观有了一定的了解。
到了大学,还是在学科学发展观,不禁想问,怎么学来学去都一样?但是渐渐的,我发现原来这五个字中包含的东西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习完、消化完的。
今天,我将在这里结合所学的和搜索到的资料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它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有: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4.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分析论文
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分析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其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按照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改革开放的要求,不断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处理好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而环境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不明确,发展方式不当引起的。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不平衡的物质交换关系,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原则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模式,它的思想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源于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
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的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
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污染控制,从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从单纯的科技管理转向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从多部门分兵治理转向国家统一部属,与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文化目标的有机结合,通过人文社会伦理教育、法律制度建设和科技创新,整合和优化经济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根本上缓解日益尖锐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突出的环境压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实现由依靠物质资源为主转向依靠智力资源为主,由生态环境破坏型转向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历史型转变;是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乃至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积极成果。
2024年树立科学发展观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2024年树立科学发展观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它强调发展应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经济领域,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转变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走内涵式、集约型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首先,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注重质量与效益。
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这种做法不仅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使得经济增长难以持续。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将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等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人口分布差异较大。
因此,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注重区域协调发展,避免“一刀切”的发展模式。
我们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推动各地经济协同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再次,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注重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我们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城乡之间的产业合作与人才交流,促进城乡经济互补发展。
此外,树立科学发展观还要求我们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发展并不等同于社会发展。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我们要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论文: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造成了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利用,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人们的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中国能源结构、技术水平、工业发展状况决定了高碳经济的现状短期内不容易改变,低碳经济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本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河南省为例,运用文献综述、实证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当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低碳生活、低碳城市、制定和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法律与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路径选择
【目录】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致谢
5-6中文摘要6-7ABSTRACT7 1 绪论
10-19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1.2.1 国外研究概况11-12 1.2.2 国内研究概况12-15 1.3 相关理论15-19 1.3.1 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内涵15-17 1.3.2 低碳经济概述
17-18 1.3.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8-19 2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状况19-24 2.1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19-20 2.2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2 2.2.1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20-21 2.2.2 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21-22 2.3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目标22-24 3 河南省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探索24-31 3.1 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4-26 3.1.1 能源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低
24-25 3.1.2 产业结构不合理25-26 3.1.3 生态建设形势严峻26 3.2 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探索
26-31 3.2.1 优化产业结构26-28 3.2.2 优化能源结构28-29 3.2.3 加快推进低碳城市建设29 3.2.4 全面提倡低碳生活29-31 4 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31-37 4.1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1-32 4.2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33 4.3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关指标的解释
33-37 5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37-45 5.1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37-40 5.1.1 发展低碳工业
37-38 5.1.2 积极发展低碳服务业38-39 5.1.3 大力发展低碳农业39-40 5.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0 5.3 开发新技术,发展低碳经济40-41 5.4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41-42 5.4.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1-42 5.4.2 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42 5.5 提倡低碳生活,建设低碳城市42-44 5.5.1 建立健康文明的低碳消费观念43 5.5.2 建设低碳城市43-44 5.6 制定和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法律与政策44-45 6 结语45-46参考文献46-48作者简历48-50学位论文数据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