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

合集下载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研究性学习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研究性学习
的作品 , 往往故 事性强 , 情节 复杂 、 曲折 。教 师要善于 在 纷纭繁杂的头绪 中, 理情 节发展 的线 索 。比如 , 清 鲁迅 的小说《 祝福 》 的教学 , 以紧 紧围绕女主人公 祥林嫂 的 可 悲惨命运 , 清故事 的线 索。那 么 ,序幕——结局—— 理 “ 开端—— 发展——高潮——尾声” 这一 完整而 又清晰 的 结构就会一 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了。
总之 , 中学语 文教 学 中渗透 审美 教育 , 在 对于激 发
学 生的学 习兴趣有着不可低估 的作用 。当然 , 过渗透 通 审美教育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 很多 , 这需要 我们
在 教 学 中不 断 探 索 。
实依据 。这是引论部分 。为证 明论点 , 者援引理论 和 作
事实论据 , 详尽地分析问题 , 这是本论 部分 。最后 , 在充
革 的今 天 , 尽管语 文课 中重视 了启发 式 、 讨论式 的教学 方法 , 但不少语 文课 中只有教 师提 问 , 学生 讨论 、 回答 , 却不见 学生提 问质疑 , 主动发 现问题 , 生还是 被动地 学
首先 , 采用研究 性学 习方 式 , 以改 变学 生传 统 的 可
被教师牵着 鼻子 走 , 是在 为教 师 顺利 完 成 教学 计划 服
务, 不是 为 自己学 习服务 , 只不过 由被 动地“ 变 成 了 听” 被动地“ , 答” 没有真正取得 自主学习 , 自主发展 的权力 , 学生的主体 地位 没有 真正得 到充分 尊重 。教 学过程 是
师 生双 边 活动 的动 态 过 程 , 文 教 学 中 必 须 坚 持 教 师 为 语
中学教 学 参考
新论 视窗
如 何 在 初 中语 文 教 学 中有 效 地 运 用 研 究 性 学 习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究与思考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究与思考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究与思考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法,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研究性学习已成为老师们关注的话题。

怎样在初中语文学科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把这种学习方式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下面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肤浅认识。

第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发现语文现象、掌握语文规律、获取语文知识,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语文研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准备好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活动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他是学习的主人。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教师就要转变观念: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从而变知识的传授者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

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性学习首先要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研究内容的确定应根据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情而异,因人而异。

在起始年级或基础不是很好的班级,应从小处入手,课题定得小一点,浅一点,待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再确定得大一点,深一点。

切忌贪大求全、好高骛远。

教师在备课时,应做有心人,预先准备数个课题供学生选择;也可在教学过程中,捕捉师生瞬间的思想火花求疑、求真,从而找到新的课题。

笔者在试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初中语文教学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初中语文教学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初中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能够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或是科研含义上的对某一门类学科或某一专门问题所用的钻研、推究的含义,而是依托于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方法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结论。

作为语文教学活动,引入研究性学习,其动态发展的探究活动将使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可以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根据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这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的。

实践证明,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开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语文教学中学生研究意识的培养和探究氛围的营造传统的语文教学,无论是采用了何种独特新颖的启发式教学,无非都是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中进行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始终受制于教师的主导性。

不管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差异,也不管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的高低,个性气质的不同而异中求同。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

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

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

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当然,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要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课堂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

三、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真正作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引导学生不仅从常规常式上去生疑,也从特殊变式上去生疑,教会学生思。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面 对 困难 甚至挫折 的精 神和 能力 , 从而 使学 生学会 学习 , 以适应终 身教育 。因此 , 文研 究性学 习也应 是开放 式 、 语 综合 式的大语 文研究 , 的外延包 括课 内的( 它 主要是课 本 、 自 课本 、 诗、 著等) 外 的( 要是 自 读 名 名 、 课 主 然和 社会生活)
中的实 践 。 关键 词 初 中语 文 研 究性 学习 课堂 教学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2— 7 6 ( 0 8 0 10 6 1 2 0 ) 5— 0 6 0 3— 0 2 中图分类 号 : 2 . G6 32
目前 , 研 究性 学习”正吹遍神 州大地 ; 是 , “ 但 一些 教
究性学 习就 可贳穿于教 学过程 的始终 , 在学 生学习的 融汇
各 个方 面 。
师 , 别是一 些农村 中学教 师却 有畏难情 绪 。 特 他们 认为 农 村 中学教师学术 交流 少 , 信息渠道不 畅, 资料匮乏 , 且无 教 材 ……根 本无法 开展研 究性 学 习 。这 实际上 是对研 究性
在 语文 研究性 学 习中 , 生的主 体作用 逐渐增 强 , 学 教 师不 再作 为知识 的权威 将预 先组 织 的知识体 系传递 给学
生 生也不 再是 被动地 接受 教师灌 输知 识的容器 ; 学 教师
我认 为老师们 有畏 难情绪 的根源 在 没有 弄清什 么是 研究 性学习 , 它想得 太神秘 、 把 太复 杂 、 太难 。因此 , 有必 要对研 究性学 习正确解 读 。 部 分有畏 难情绪 的教 师把研 究性 学 习狭义地 理解 为 “ 学生在 教师指导下 , 自 、 从 然 社会 和生活 中选 择和确 定专 题 进行研究 , 并在研 究过程 中主动 地获取 知识 , 用知识 , 应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浅探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中学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贯穿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同时,把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性教学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发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但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这一新生事物往往觉得十分遥远,仍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本文试图在澄清相关基本概念基础上,探究初中语文运用研究性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发式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通过各种渠道自觉探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全新的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围绕研究主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整理归纳,并从中学习分析、辨别、利用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首先我们强调它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不能等同于传统意义上或科研含义上的对其一门类学科或某一专门或问题的钻研推究,它也不能简单地与课题、考察、论文划等号。

它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基础上,通过亲身实际以获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学习方式。

其次,我们认为它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它既有以课题为载体的学习方式,更多应是课文学习和写作过程的研究性学习。

再次,我们觉得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得目标和要求,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应用别于高中的语文研究性学习。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几个显著特点(一)自主性即由学生这个主体自主地进行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研究性学习法,就是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主体的认知过程、表达过程和操作过程,是一种在脑力作用下完成的艰苦的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之浅谈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之浅谈

君虚心听从曹刿的指挥 , 甘愿扮, 同学们一致公认 : 鲁庄公并非传统说法 的平庸 国君 、 昏君 ,
而是一位明君 , 只不过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罢 了。
三、 多种 形 式 , 成 结 果 形
初 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 , 思维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语 文研 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 定是“ 具体” 有形 的制作“ 成果” 它可 以是 自 ,
科技信息
基础 教 育
初【 语文教学研 夯胜学习之浅谈 l 】
秦 皇 岛市卢龙县 双望镇 应各 庄 中学 刘金凤
[ 摘 要] 究性 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法 , 研 如何在基础 薄弱的农村学生 中开展研 究性 学习, 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笔者尝试着 把“ 究性 学习” 研 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 学习方式 引入到初中语 文教 学中, 收到 了较好 的效果 。 、 一 学生主体 , 开展 学习。 、 二 激疑激趣 ,
营造氛围。三、 多种 形 式 , 成 结 果 。 形 [ 关键词] 中 语 文 研究性学习 初
研究性学 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法 。就是 以小课题研究为教学的 切入点 , 创设 一种类似研究 的情境 或途径 , 把方法 的获得 、 能力的提高 融入到获取知识 的过程 中, 通过教师 的引导 以及合理 的归纳与总结 , 将 支离破碎的知识 和隐含 的学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研究性学 习的研究 中有更多 的创造机会 , 让学生在创造 中感受成功 的体验 , 在成 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 在教学中 , 笔者尝试着把“ 研究性 学习” 这一新 的教育理念和学 习方式引人到初 中语文教学中, 收到 了较好的效果 。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 主体 , 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 自己的思维空间 , 从而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提要】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讨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内涵1、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伴随着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综合实践课程。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并就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讨论和探索。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指出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随着一些地方研究性学习实验的开展及所取得的成效,教育部在2001年1月颁布了《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通知人将研究性学习列人课程计划,作为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并且还将逐渐在初中和小学开设同样的必修课。

这一计划,反映了国家对研究性学习价值的重视和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心。

我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中一项重要内容。

《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

”此次课程改革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同志曾说“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学习的工具、交际的工具,做人的工具。

”语文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

2、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注重获得亲身参与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新课改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个教师都要勇于承担的光荣,让学生在愉悦、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在积极、自主、兴奋的过程中,在每天的生活中学好语文,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而努力奋斗。

新课改理念倡导构建研究性自主学习,尤其突出要求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新观念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与矛盾的能力、学习中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语文课是初中课程中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泛的应用性和延展性,对于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具有基础性作用。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结合现实中存在的一系列教学难题,以及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这个最重要的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和实践能力。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积极的探索精神呢?笔者结合近几年自己的教学心得与感悟谈几点看法。

首先,需要教师自身理念的改变。

现有的教师大都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被培养出来的,参加工作后也是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开展工作的,要想让学生变,教师自己要首先变。

教师要充分做好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尤其是思想准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宽松的学习,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研究环境,要从主讲者向引导着、组织者、帮助者的身份转变。

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之外下工夫。

俗话讲“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在认识上和可操作性上都需要认真准备。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料、网络资源、身边的人和事等去搜集素材、打开思路、受到启迪,多角度、深层次、灵活性地积累知识,想方设法发现问题、设计问题、探究问题,挖掘有研究性、有价值的思路,去激发学生研究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设置悬念和疑问等多种渠道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和求知欲望,以激励学生思维的升华。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研究性学习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研究性学习
浅 析 初 中 语 文 课 堂 的 研 来自 性 学 习 曹祥 贞
( 邳 州 市 薛 集 中学 , 江苏 邳 州 2 2 1 3 1 8 )
摘 要: 所谓研 究性学 习, 是 学生在老 师的指 导下 , 从 学 习生 活 和 社 会 生 活 中选 择 和 确 定研 究 专题 .并 在 类 似 于科 学
研 究 性 学 习方 式 是 学 生 积 极 主 动 地 参 与 英 语 课 堂 教学 的 重 要 表 现 ,语 文 教 师 只是 在 学 生 的 学 习 活 动 中充 当组 织 和 指 导 的角 色 。语 文 教师 应 当 为学 生 创 设 自主 学 习探 究 与 合 作 的 较熟悉 。 鼓 起 勇 气 再 次 尝试 , 效 果 比以前好多 了 , 教 师 带 头 鼓 起 了掌 。 教 师 的现 场 引导 、 示 范 让 学 生 更 加 理 解 了 长妈 妈这 个 人 物 。教 师 的多 样 化 评 价 激 励 和鼓 舞 了 学 生 ,把 课 堂 推 向 高 潮。 赢 得 了 在 场 老 师热 烈 的掌 声 。 当 然课 堂评 价并 不 只 是教 师 的专利 , 还 可 以 通 过 学 生 自评 、 学 生互评 、 小 组 评 价 的 形 式 进 行, 这 就 大 大 拓 展 了 课 堂评 价 的空 间 和形 式 。 二、 多 一 些 欣 赏 和鼓 励 新课标指 出: “ 教 师 评 价应 以鼓 励 、表 扬 等 积 极 的评 价 为 主, 采 用 激 励 性 的语 言 , 尽 量从 正 面 加 以 引 导 。 ” 我 们 要 激励 学 生, 肯定学 生 , 但不能一味表扬 , 一味表扬学生 , 会 使 他 们 产 生 自满 情 绪 , 以 为 自 己无 所 不 能 , 高 高在上 , 不 利 于 学 生 素 质 的 提 高 。因此 , 面对学生错误 的回答 , 教师应 委婉地指 出不足 : “ 你 的想法似乎有些不 妥 , 再认真想想 , 你 会 说 得 更 精 彩 !” 当 学 生 的 回答 不 够 完 善 时 , 教师应适当点拨 : “ 仔细想一想 , 你 还 有 补充 吗 ?你 的答 案就 差 那 么一 点 点 。” 教 师 的评 价 要 表 扬 与 批 评相结合 , 激励 后进 , 指出缺点 与不足 , 从 而 充 分 发 挥 评 价 的积 极 作 用 。 在课堂上 , 笔 者 会 根 据 学 生 表 现及 时 给 予 适 当 的评 价 . 同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摘要: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为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的改革实践中,我常常在思考:到底应如何理解“研究性学习”?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是什么?现已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哪些偏差?初中应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这些思考,自己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摸索。

关键词:研究学习研究策略一、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理解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以单纯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得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对“研究性学习”下了这样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由此可见,“研究学习”的含义应包括两种:一是指一种课程形态,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的学习活动,也就是我们现在在高中专门设置的研究性课程;一是指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对知识主动进行探究、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一是可以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

二是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三是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四是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五是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与“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结伴而行。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以为在初中阶段同样应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一)把课堂交给学生自主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从“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到“教学生学会学习”上来,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并自觉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主精神,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的一样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研究问题的习惯与能力,从而学会大胆质疑、勇于实践,然后有所创新。

而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综合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它涉及到学生的书内外、课内外、家内外的读方面内容,涉及到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想认识,审美教育,语言文字表达等不一而足,所以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先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呢?就此,我谈一些自己的点滴认识。

一、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金钥匙—发问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方式贯彻于学生一切活动中。

因此,实践研究性学习也必须也应贯穿于学生的课内外学习之中。

而实践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是让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一)课堂——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是学生学习主要的场所,就应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遇到问题允许学生讨论,允许学生畅所欲言。

由于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作为初中学生,拿到书本,不少文章除了很少的字词没有掌握外,课文会朗读,文章内容思想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教材,准确的把握教材,以至于吃透教材,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就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发问,提出问题,以便教师发现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进而通过和学生课堂的互动,探讨、研究,达到最终解决问题。

例如我在上灰姑娘的时钟时,就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他们提出质疑,学生提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不少的问题是我没有想到的,很有价值,如:文章是宣传时间观念的,为什么要写“钟”的历史?;英国的《学徒法》与中心有什么关系?;遵守的伦理与习惯,也许就起源与英国,可以说成是其它国家吗?……这样通过课堂学生的提问,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问题很好的解决。

学生发现问题后,还可以鼓励他们利用工具书、上网查寻、到图书馆查阅等多种手段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运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运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运用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

新颁布的初中语文教学课标在“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教学过程中“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让研究性学习走入初中语文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采用研究性学习进行教学,可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由于反对满堂灌、一言堂,语文课中重视了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但不少语文课中出现了只有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却不见学生提问质疑,主动发现问题,学生还是被动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是在为教师顺利完成教学计划服务,不是为自己学习服务,只不过由被动地“听”变成了被动地“答”,没有真正取得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权力,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得到充分尊重。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语文教学中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可以真正体现这种主导主体的有机结合。

二、采用研究性学习是语文教育复归人文性的重要途径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语文教学是提高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精神境界的主阵地。

教学中要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辩证统一。

从当前的课堂教学看,注重了学生的认知活动,忽视了学生内在的体验和感悟,使语文教育形成了在学生道德、审美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人文精神缺失。

而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的产生引入,给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复归带来了福音。

因为(1)研究性学习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让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探究,这是一个积极的学习的过程——学生去做想做的事,而不是做为他们安排好的事。

这样就给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摘要: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伴随着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综合实践课程。

在初中阶段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新课题。

本文就研究性学习肤浅的谈了一下自己的观点,意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注重获得亲身参与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一、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根据初中学生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应采用以下途径和方法。

1、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门研究课程实施,还是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研究方式,都要与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绝非一蹴而就。

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一种探究的情境。

教师要寻找恰当的问题切如口,设置特定的适于探究的情境气氛。

2、从课内出发,向课外延展。

语文是母语教育的课程,研究性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图书馆、报刊、电影、广播、网络、演讲会、辩论会、广告牌、博物馆、布告栏、报廊等等。

自然环境、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民间文学、书法、历史文化名人、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科技发展、日常生活等自然、社会、人文资源也都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

教师要从各方面实际出发,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多创设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引进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初探

初中语文教学中引进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初探
NY
初中语文教 学中 引进研究牲 学习方法 的初探
江 苏省 苏州 中学初 中部
研 究 性 学 习 作 为 一 种 创 新 学 习方 法 , 已经 开 始 在 语 文 教 学
章 颖菊
提 出疑问 ; 一边完成规定作业 , 一边 带着问题 , 在课外到 图书馆 去 阅读 相关作 品 , 过思考寻 找答案 , 通 从而加 深学生对 作品 的
生 创 造 性 思 维 的 能力 。
们 的成绩却千差万别呢?一个重要 的不 可忽 视的原因 , 就是取
表》 现实 意 义 的理 解 。
( ) 一 初中学生对语文这 门课程具有很强 的接受能力 。初 中 学生具有思维活跃 , 求知欲 、 好胜心强 的特点 , 师提出. 教学 教 的 要求 , 只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 学生都乐 于接受 。如果在语文 教学 中, 给学生创造一些 自主思考的空间 , “ 变 要我学 ” “ 为 我要 学 ”对启迪学生发散性思维 , , 培养学生 自主学 习的能力有着重 要意义 。这就为在初中语文教学 中引入研究性 学习方法提供 了 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
有关 章节 , 让学生全 面了解三 国人物 , 尤其是 诸葛亮这 样一个
人 物 。在 此 基 础 上 , 又 出 了一 道 题 ,谈 谈 出 师 表 的 历 史 意 义 我 “
讨论和集体研究 , 引导学生 自主发现 、 自主研究 、 从而得 出教学
结论 。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 着力于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 , 培养
考和探索 , 引导学生 多角度思维 。如讲授 《 自求 恩》 我 提出 了 ,
“ 白求 恩精神与现代 中学生” 的命题 , 组织 召开一场在 中学生 中
发 扬 白求 恩 国 际 主义 精 神 的讨 论 。有 的学 生 认 为 白求 恩不 远 万

初中语文研究性课题

初中语文研究性课题
• 从教材中选取具有实践性的课题
关注社会热点
• 从社会热点中选取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 从社会热点中选取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 从社会热点中选取具有实践性的课题
挖掘学生兴趣
• 从学生兴趣中选取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 从学生兴趣中选取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 从学生兴趣中选取具有实践性的课题

⌛️
如何确保研究性课题的可行性与针对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合作精神
•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 学会与他人沟通
• 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 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 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 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04
初中语文研究性课题的成果展示与评价
研究性课题成果展示的形式与方法
书面成果展示
• 撰写研究报告
•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学会与他人沟通
• 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 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Hale Waihona Puke 初中语文研究性课题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
01
推动课程改革
•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0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 提供教学资源支持
加强学生指导
• 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支持
• 提供教育教学政策支持

• 提供研究方法指导
• 提供资料分析指导
• 提供研究报告撰写指导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ATC H I N G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体 验 的过 程 中增 进 思考 力 和 创 造 力 , 正 成 为课 堂 的主 人 。 真 所 以 , 师必 须 切 实 转 变 观 念 , 立 服 务 意 识 , 正 把 课 堂 还 给 教 树 真 学 生 。 师 要着 力 组 织 激 励学 生 进 行 讨 论研 究 . 教 刺激 学 生 的 发 现 欲 , 而 让 他们 的 主 动 性 、 造 性 得 到 充 分 的 发 挥 . 他们 从 创 让 的 学 习 主体 地 位 得 到充 分 的体 现 。 于 学 生提 出 的问 题 . 师 对 教 无 论 会不 会 答 , 应 给予 热 情 的表 扬 和 鼓 励 。 扬 他 们 勤 于 思 都 表 低层 次 的学 生 去 完 成 。 这样 做 . 人 都 有 参 与 的机 会 , 能 学 人 都 有 所 成 , 取成 功 的体 验 , 除厌 学 、 学 情 绪 。 此外 , 师还 获 消 怕 教 要 特 别注 意 指 定 非 自愿 者来 回答 问题 , 留心 沉 默寡 言 的 同学 、 不 爱 思考 同学 的 非 语 言 性 暗示 , 励 学 生 间 相 互启 发 , 大 多 鼓 使 数 同 学参 与 到 学 习 活动 中去 。 另外 , 考 虑 提 问 普 遍 性 的 前 提 下 。 师 还 要 考 虑 示 范 在 教 性 . 面 向全 体 学 生 , 使不 同层 次 的学 生 拥 有 同等 的参 与机 既 又 会 和 成功 感 , 为部 分 优 秀 的学 生 设 计 思 维 水 平 较 高 的题 目 . 给 他 们施 展 才 华 的 机 会 。 精彩 的答 题 能 产 生 很 好 的 示 范 与 带 动 作用 , 能促 进 学 生 较 高 水平 的思 维 活 动 。 四 、 问要 有 启 发 性 。 利 于发 展 学 生 的 想 象 力 提 有 课 堂 中的 提 问 , 目的 是 使 学 生 在 掌握 知识 的 同时 , 练和 训 提 高思 维 能 力 , 因而 教 师应 注意 提 问 的 角度 和 问题 的 深度 。 善 于从 不 同 的角 度启 发 学 生 ,可 以使 学 生 掌 握 解 决 同 一 问 题 的 多种 解 答 方 法 , 拓 宽 思 维 的 空 间 , 培 养 发 散 思 维 能力 。爱 既 又 因斯 坦 说 : 想 象力 比知 识 更 重要 。 为知 识 是 有 限 的 , 想象 “ 因 而 力概 括 世 界 上 的一 切 , 推动 着 进 步 , 且 是 知识 进 化 的 源 泉 。 并 ” 语文 教 学 应 通 过 提 问 . 学 生 展 开 想 象 的 双翼 . 索 大 千 世界 让 探 的奥 秘 。 如让 学 生 根 据作 品描 写 的 内容 对 文 中人 物 、 节 展开 情 想象 , 使学 生 产 生 身 临 其 境 之 感 , 而 加 深 对 作 品 的 理解 。例 从 如对 一 篇 课 文 的段 落划 分 , 时 是 不 只一 种 划 分 方 法 的 , 师 有 教 可 以 引导 学 生 思考 : 如 按 其 它 标 准 , 假 又该 如 何 划 分 呢 ?学 生 通过这些训练 , 就会 明确 原 来 解 决 问题 的 方 法 有 时 不 是 单 一 的 他 们在 以后 的学 习生 活 中 , 自然 会 举 一 反 三 , 活变 通 。 灵 在 学 生 掌握 了课 本 知 识 后 , 们 如 果 引导 学 生 把 这 些 知 识 与 课 我 外 相 关 知 识联 系起 来 思 考 , 能 扩 大 知识 的利 用 价值 。 在学 就 如 习 了《 爱莲 说 》 文 后 , 以 弓 导学 生 思 考 :莲 ” 一 可 l “ 的精 神 品质 可 以 与社 会 上 哪 些人 联 系 起来 呢 ? 另 外 , 问 的 艺 术 还 涉 及 到 提 问 的 方 式 、 师 的教 态 、 提 教 课 文 的优 劣 等 诸 多 因 素 。古 人 云 :学 起 于 思 , 起 于疑 。” 新 “ 思 创 源之 “ 奇 ” “ 疑 ” 好 与 质 。总 之 , 师 如 果 在 课 堂 上 实 施 适 时 适 教 度 而 且 富 于艺 术 技 巧 的 提 问 , 一 定 能 够 发 展 学 生 思 维 和 提 就 高教 学 质 量 。教 学 是一 门艺 术 。高 效 的课 堂 是 一 件 精美 的艺 术 品 , 效 或 无 效 的提 问是 败 笔 . 有效 提 问 则 能 成 就 精 品 , 低 而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在研 究 性课题 的实践 中 , 力 求形 式 多样 , 应 尝试 建立 多维 、 互
动 的创 新教 学模式 , 在课题 提 出之 前 , 师的职 责是就 某一 问题创 教 设情境 , 以此 为契机 , 并 激发 学生思 考的兴 趣 , 发学 生探 索动机 , 诱
调动 学生 的知 识储 备和 经验 积 累 ,为确定 研究 性学 习的范 围 、 角
矫正。
精神 , 成共 同探 讨 问题 、 同进 步 的精 神 。 养 共
二、 研究性 学 习的 基本特 征
1 重过程 .
这种教 学程序 , 一般来 说 , 按如 下步骤 实施 : 可
1 铺设 背景 知识 .
研究 性学 习重 在学 习过程 、思维方 法的学 习和思 维水平 的提
高, 研究 性学 习的 “ 果 ” 成 不一定 是“ 具体 ” “ 利” 而 有 的制 作成 品 , 学 习者 是否掌 握某项具 体 的知 识或技 能并 不重要 ,关键是 能否对 新
发学生学 习兴趣 , 培养他 们的参 与意识 。其 二 , 研究 性学 习是突 出 学生语文 实践 的学习 。 文学 习是让学 生在语 文实践 中学好 语言 、 语 语文的人 文精神 ,既能体现 在 学生在语 文学 习中提高 文化 品位和
角度 要新 , 学 习易操 作 , 让 研究 的 内容并 不是 高不 可攀 , 要让 学 生 树立信 心。
度 、 没有 创新 性等 , 有 将课 题 分解 成几 个小 角度 , 用 以小见 大 的 采 方法 , 选择 符合 学生个 性的研 究性课题 。 在思 考和拟定课 题 的过程 中 , 师要 放手让 学生讨论 商碓 . 教 尊重其 个性 , 发挥其 自主性 。 学生 遇 到 困难 时 , 师要 适 当点拨 鼓励 , 教 以使 学 生多 角度 认识 、 分析 问 题, 圆满筛 选 出研 究性课题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为实施以培养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的改革实践中,我常常
在思考:到底应如何理解“研究性学习”?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是
什么?现已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哪些偏差?初中
应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这些思考,自己在初中语文教学过
程中做了一些摸索。

一、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理解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以单纯的接受教师
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
获得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
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一是
可以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

二是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三是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四是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五是
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与“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结伴而行。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以为在初中阶段同
样应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1、把课堂交给学生。

自主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从“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到“教学生学
会学习”上来,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并自觉运用学到的学
习方法和策略。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最终是通过学生的活动实现的。

他们是认识的主体、智力操作的主体、心智发展的主体。

没有学生
主动积极的参与,任何学习都不可能顺利进行。

更何况语文学习具有实践性、情境性、语感性,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感受、理解、领悟、辨析,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去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课堂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的保证。

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课文,去思考、质疑、讨论。

其次应该注重学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例如着重培养使用工具书的技能;根据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句的技能;朗读、默读、速读的技能;圈点批注的技能;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的技能;编写提纲、摘要的技能;模仿、借鉴课文写作方法的技能;写读书笔记的技能等。

第三应将“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

探究
式学习的核心要素就是“问题”,根据年龄的不同、学习基础的不同,问题的提出方式也可不同。

问题可来自学生的质疑,也可直接由老师提出,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水平可由浅入深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
径获取信息,去分析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和得出结论。

2、加强互助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依据学生的成绩层次,将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混合编排成学习互助小组,以A类生为骨干,每组4—6人。

课堂教学以小组讨论、大组交流为主要形式,老师充当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参与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

组内的每个学生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既是提问者,又是解答者。

笔者认为这样的形式,既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有相应的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又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合作的课堂学习氛围,
3、定期开设语文实践活动
(1)目的: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内容,培养和考查其检索信息的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评价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等。

(2)组织形式及时间安排。

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由几个学生自由组合。

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操作的需求安排。

每一学年安排一次,时间安排在上半学期的期中考试前后。

(3)具体操作。

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由学生自行组织小的群体,自行确定学习的目标,选择或设计活动的形式,开展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并形成多种形式的学习成果,最后给予恰当的评价。

第一阶段:确定学习目标目的,选择或设计研究性活动的课题。

实践活动的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初一的内容:编写课本剧、开辩论会、搞调查报告、介绍作家作品、新闻发布会。

初二的内容:开办旅行社
初三的内容:对中考的内容和题型进行分析和预测
第二阶段:根据活动的需要,开展调查,搜集资料
调查、收集资料的途径:图书馆、阅览室、旅游景点等场所;期刊、报纸、书籍;上网搜索并下载有关资料。

调查的形式有: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

通过笔录、照相、下载等手段记录资料和信息。

第三阶段:紧扣学习目标,针对课题要求,充分运用调查资料,分析整理,开展研究性活动。

第四阶段:研究性成果的展示和评价。

最后的成果用成果汇报课的形式进行展示,要求每一个活动小组都必须用口头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的研究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