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社会 第八章
人类与社会_国开学习网形考作业流程与答案
<人类与社会>形考任务同学们,本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共50分,考核项目包括:一、形考作业:共2次,各折合为形考成绩40分,总共折合成80分计入形考成绩;二、专题讨论:每章1次,共10次,要求你每2章完成1次,5次讨论共折合为形考成绩的20分。
也可以点击左侧任务栏中“形考任务”:一、形考作业(80分)形考作业为2次。
第1章至第5章1次,在第5周发布,开放6周,第10周关闭。
第6章至第10章1次,在第13周发布,开放6周,第18周关闭。
二、专题讨论(20分)本课程共提供了10个话题供讨论,要求你每2章完成1次,共5次,5次专题讨论共折合课程考核总分10分。
以下为各章的讨论主题,请点击进入讨论。
附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1. 提出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是()A. 伽莫夫B. 哈勃C. 康德D. 爱因斯坦2. 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 英语B. 阿拉伯语C. 汉语D. 俄语3. 驱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政治动荡B. 瘟疫流行C. 文化上的不适应D. 追求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4. 目前,支持中国人的祖先是土生土长的,而非非洲来客的主要证据是()。
A. 中国人祖先的头盖骨化石比较特殊B. 中国人祖先的DNA比较特殊C. 中国人祖先的门齿化石比较特殊D. 中国人祖先的语言比较特殊5. 我们通常称的“七曜”,指的是()。
A. 水、金、火、木、土、太阳、月亮B. 水、金、火、木、土、太阳、地球C. 木、土、太阳、月亮、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D. 水、金、火、木、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6. 资源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A. 廉价性、实用性B. 再生性、广泛性C. 社会效应性、稀缺性D. 可获得性、可交换性7. 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西方国家,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是()。
A. 人力资源B. 土地资源C. 矿产资源D. 森林资源8. 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
人类与社会 第八章知识分享
人类与社会第八章第八章时代主题与世界政治多极化一、填空题1.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欧洲,长期以来一直都是的中心。
2.1946年3月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成为冷战开始的信号。
3.1949年4月,的成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最终形成。
4.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发生作用,资本主义阵营逐步分化,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5.1968年,苏联公然出兵占领了,使社会主义阵营最终解体。
6.20世纪80年代的东欧剧变起始于和。
7.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时代主题由转换为。
8.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初步出现了美、、、、五大政治力量并立的局面。
9.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将台湾清除出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
二、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全面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杜鲁门主义的出笼 D.柏林危机的出现2.战后,导致两极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基础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雅尔塔体制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两极世界政治格局最终崩溃,它的标志是A.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B.美国实力的衰落C.华沙条约组织解散 D.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4.1955年召开的(),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
A.日内瓦会议 B.开罗会议C.万隆会议 D.雅尔塔会议三、名词解释1.雅尔塔体制2.世界政治格局3.东欧剧变4.联合国四、简答题1.如何认识雅尔塔体制建立后的世界政治格局?2.简述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3.冷战后,影响世界和平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有哪些?4.简述苏联解体的原因。
五、论述题1.为什么说两极对抗的世界政治格局崩溃具有历史必然性?2.如何理解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3.在建立国际政治新格局中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人类与社会 国开学习网形考作业流程及问题详解
<人类与社会>形考任务同学们,本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共50分,考核项目包括:一、形考作业:共2次,各折合为形考成绩40分,总共折合成80分计入形考成绩;二、专题讨论:每章1次,共10次,要求你每2章完成1次,5次讨论共折合为形考成绩的20分。
也可以点击左侧任务栏中“形考任务”:一、形考作业(80分)形考作业为2次。
第1章至第5章1次,在第5周发布,开放6周,第10周关闭。
第6章至第10章1次,在第13周发布,开放6周,第18周关闭。
附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1. 提出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是()A. 伽莫夫B. 哈勃C. 康德D. 爱因斯坦2. 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 英语B. 阿拉伯语C. 汉语D. 俄语3. 驱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政治动荡B. 瘟疫流行C. 文化上的不适应D. 追求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4. 目前,支持中国人的祖先是土生土长的,而非非洲来客的主要证据是()。
A. 中国人祖先的头盖骨化石比较特殊B. 中国人祖先的DNA比较特殊C. 中国人祖先的门齿化石比较特殊D. 中国人祖先的语言比较特殊5. 我们通常称的“七曜”,指的是()。
A. 水、金、火、木、土、太阳、月亮B. 水、金、火、木、土、太阳、地球C. 木、土、太阳、月亮、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D. 水、金、火、木、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6. 资源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A. 廉价性、实用性B. 再生性、广泛性C. 社会效应性、稀缺性D. 可获得性、可交换性7. 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西方国家,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是()。
A. 人力资源B. 土地资源C. 矿产资源D. 森林资源8. 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
这类气体称之为温室气体,包括()。
A. 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臭氧等B. 一氧化碳、甲烷、氯氟烃、氧气等C. 二氧化碳、甲烷、氮气、臭氧等D. 二氧化碳、氨气、氯氟烃、氢气等9.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世界的被重视,是自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发表了著名的()报告,并获得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之后才发生的。
人类与社会_国开学习网形考作业流程与答案
<人类与社会>形考任务同学们,本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共50分,考核项目包括:一、形考作业:共2次,各折合为形考成绩40分,总共折合成80分计入形考成绩;二、专题讨论:每章1次,共10次,要求你每2章完成1次,5次讨论共折合为形考成绩的20分。
也可以点击左侧任务栏中“形考任务”:一、形考作业(80分)形考作业为2次。
第1章至第5章1次,在第5周发布,开放6周,第10周关闭。
第6章至第10章1次,在第13周发布,开放6周,第18周关闭。
二、专题讨论(20分)本课程共提供了10个话题供讨论,要求你每2章完成1次,共5次,5次专题讨论共折合课程考核总分10分。
以下为各章的讨论主题,请点击进入讨论。
附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1. 提出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是()A. 伽莫夫B. 哈勃C. 康德D. 爱因斯坦2. 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 英语B. 阿拉伯语C. 汉语D. 俄语3. 驱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政治动荡B. 瘟疫流行C. 文化上的不适应D. 追求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4. 目前,支持中国人的祖先是土生土长的,而非非洲来客的主要证据是()。
A. 中国人祖先的头盖骨化石比较特殊B. 中国人祖先的DNA比较特殊C. 中国人祖先的门齿化石比较特殊D. 中国人祖先的语言比较特殊5. 我们通常称的“七曜”,指的是()。
A. 水、金、火、木、土、太阳、月亮B. 水、金、火、木、土、太阳、地球C. 木、土、太阳、月亮、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D. 水、金、火、木、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6. 资源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A. 廉价性、实用性B. 再生性、广泛性C. 社会效应性、稀缺性D. 可获得性、可交换性7. 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西方国家,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是()。
A. 人力资源B. 土地资源C. 矿产资源D. 森林资源8. 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
人类与社会大纲
《人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324035042.课程名称:人类与社会3.英文名称:Mankind and Society4.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文科综合性课程,其内容涵盖地理、历史、社会学、当代社会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等学科,是适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小学教师培养需要的一门有特色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以人在社会中的活动为中心,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线索,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来阐述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分析当代人类社会的基本情况。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较系统地掌握关于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知识,了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当代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从总体上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人文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今后从事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课程说明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以未来小学教师的职业需要为前提和归宿,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为中心,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相结合。
由于本课程的鲜明特征是学科知识的有机综合,因此在教学中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为线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同时教学时应注意要求学生除了阅读教材和参考书之外,还应关注和研究现实的社会问题,关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的问题,并进行小范围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以提高自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时:323.开课学期:?4.教学方法:理论讲述和社会实践相结合5.考核方式:平时考勤和作业(20℅)+期中小论文或调查报告(20℅)+期末闭卷考试(60℅)6.教材:惠中:《人类与社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教学参考资料①韩晓燕,朱晨海:《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②王瑞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2版)》,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③(美)理查德•谢弗等译者:刘鹤群房智慧:《社会学与生活(插图修订第9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年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人类产生与发展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宇宙、太阳和地球的形成;了解地球表层环境特征及演化过程;了解古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理解现代人的起源;理解人口的发展、分布和迁移;理解种族、民族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了解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从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人类与社会绪论26页PPT
二、《人类与社会》课程内容 构成的特征
三、如何学习《人类与社会》 课程?
一、为什么要开设《人类与社 会》课程?
首先,进入新世纪之后,经济和社 会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这是开设 综合性课程的时代背景。
知识经济时代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提出了挑战,要求大学教育改变注重培 养“专才”的传统做法,而应该加强 “通才”教育,培养具有适应社会发展 需要的复合性的人才。
在《人类与社会》课程的学习中, 应做到学习与研究并重,特别强调学员 自己的自主研究。
谢谢!
另一方面,这类课程打破了学科 间的壁垒,以社会现实问题或小学教 育教学中的问题为中心,进行学科知 识的重组,有利于培养综合型的思维 模式,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人类与社会》课程内 容构成的特征
1、《人类与社会》课程不是分科知 识的拼盘,而是学科知识的有机综合, 它以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中心,以学科知 识之间的联系为线索,来构建自己的课 程知识体系框架。
《人类与社会》课程将人文地理学、 人类文明史、经济史、科技史以及社会 学、政治学、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和国际 关系等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具体内容分 为九章,每一章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 论述。
三、如何学习《人类与社会》课 程?
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人类与社会》的知识体系是一种历史 和逻辑交织的网状结构,学习时应遵循历史 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更好地把握本课程的 知识内容。
2、《人类与社会》课程以小学教 师的职业需要为前提,问题的选择以小 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 程的教学,以及文科类综合实践活动为 依据,因而课程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覆 盖性。
3、《人类与社会》课程以培养人 文精神和综合思维的素养为中心,注意 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结合,在强调科学知 识的学习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时,注意人 文知识的学习和价值观的培养,并注意 方法论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人类与社会教案.doc
人类与社会教案杨光灿2005年8月课外作业 课后小结年 月曰 新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案课时女排 6学时P271、人类是如何认识宇宙的起源的?3、我国农历编制具有哪些特点?现行阳历的闰年与我国农历有什么差别?教学检查人员签字:课题 第一章生命的发源地 述地球及其环境概 授课班级 03—1、2 教学目的1、 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2、 掌握地球的构造、运动及与人类生存的关系3、 理解地球生物、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教学重点1、 太阳系的构成和地球的构造、运动2、 地球上的生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教学难点1、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2、 太阳系的构成和地球的构造、运动序言:一、关于教材、作者情况的简要说明二、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学习方法、考试要求的简要说明三、关于本课程学习目的、意义的说明1、从学生专业知识耍求(小学教育)方面2、从学生素质发展方面(智商、情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自然、社会、人生)——思维水平(道德水平、情感色彩、价值取向)……关键点:(1)从认识论角度正确定位学生目前的状况{道德、情感(亲情、友情、民族情、国家情……)知识、技能、价值观、思想水平}。
(2)从社会发展角度正确对待目前人类社会存在的某些方面的问题。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高度重视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4)从就业情况及社会发展需要正确定位、规划发展前程。
第一章生命的发源地球及其环境概述第一节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一)宇宙的起源自然科学领域最大最复杂的难题—神秘的宇宙几种假说(补充内容)第一种:“宇宙永恒”假说。
英国天文学家霍伊尔、邦迪、戈尔特等人提出。
认为自古以来宇宙中的星体、星体密度及运动状态都处在一种稳定状态。
宇宙中的物质在大尺度范围内处于一•种力和物质的平衡状态。
宇宙只是在局部发生变化,在整体范围内则是稳定的。
第二种:“宇宙层次”假说。
法国天文学家沃勒等人提出。
恒星是一个层次,星系是一个层次,星系团是一个层次,超星系团又是一个层次……第三种:“宇宙大爆炸”假说。
人类与社会教学大纲
《人类与社会》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类与社会英文名称:Mankind and Society学分:3 总学时:54实验(上机)学时:无开课专业:小学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本课程是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文科综合性课程,其内容覆盖地理、历史、社会学、当代社会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等不同学科,是符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的一门有特色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以人在社会中的活动为中心,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线索,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阐述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分析当代人类社会的基本情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较系统的关于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知识,了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当代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能够正确认识当代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从事小学《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预修课程:无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第一章人类的产生与发展 5学时第一节宇宙中唯一已知的载人之舟——地球概述一、宇宙、太阳和地球的形成二、孕育人类的宫床——地球表层环境特征及演化第二节人类的起源及进化一、古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二、现代人的起源第三节人类的发展一、人口的发展、分布和迁移二、种族、民族的特征和形成过程三、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第二章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 4学时第一节资源及资源的分类一、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二、资源的分类第二节当今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一、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二、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第三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四、我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第三章婚姻、家庭的产生与发展 4学时第一节婚姻与家庭的含义一、婚姻二、家庭第二节婚姻与家庭的历史演变一、血缘家庭二、普那路亚家庭三、对偶家庭四、一夫一妻制的现代家庭第三节当代社会婚姻与家庭的变化一、当代社会婚姻关系的变化二、家庭结构功能的变化三、网络社会的婚姻家庭模式展望第四章阶级、阶层与国家 6学时第一节阶级与阶层一、阶级的起源与消亡二、阶层的含义和划分依据三、阶层分化与社会进步四、当代社会的阶层分化第二节国家一、国家的含义及其职能二、国家的起源三、国家形态的历史演变第三节法律一、法律的产生与发展二、法律的作用第四节军队与战争一、军队和战争概说二、军队和战争的历史发展三、战争与和平第五章城市、城市化与乡村社会 6学时第一节城市与城市化一、城市的产生与发展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第二节农业与乡村社会一、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二、农业文明与乡村社会三、现代农业的发展第三节工业与社会变迁一、工业的产生和早期发展二、工业革命与社会变迁第六章商贸发展与交通进步 5学时第一节商贸的发展一、商贸的出现二、古代社会商贸的发展三、资本主义时期世界商贸的繁荣与发展第二节市场经济概说一、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三节交通的进步一、古代交通的发展二、现代交通的进步与社会发展第七章宗教、民俗与社会生活 4学时第一节宗教的产生和发展一、宗教的起源及其本质二、古典宗教的产生与发展三、现代社会的宗教发展第二节民俗的构成和功能一、民俗的产生和构成二、民俗的传承和功能第三节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一、社会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二、社会生活的地区差异第八章时代主题与世界政治多极化 5学时第一节战后两极世界的政治格局一、雅尔塔体制的建立二、两大阵营的对峙三、东欧剧变——两极世界政治格局的崩溃第二节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一、战后世界时代主题的转换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基本潮流第三节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一、当代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的演变二、政治生活的国际化与联合国三、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中的中国第九章现代化、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 6学时第一节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现代化一、现代化的含义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三、我国现代化问题的提出及实践第二节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二、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三、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四、由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五、中国从“复关”到“入世”的历史进程第三节世界经济发展的知识化和信息化一、知识经济的含义和特征二、知识经济与各国的对策第十章文化的产生、发展与整合 4学时第一节文化基本含义一、文化的定义二、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三、文化类型和文化冲突第二节当代社会的文化发展一、当代世界的文化发展二、当代世界的文化冲突三、建立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世界文化(讨论课3学时、总复习2学时)四、教材和参考书目使用教材:《人类与社会》惠中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世界文明史》[美]威尔.杜兰著东方出版社《当代社会发展导论》鲍宗豪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五、课外学习要求由于本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除了要阅读教材和参考书之外,还应关注和研究现实的社会问题,关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的问题,并进行小范围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人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人类与社会》是一门文科综合性课程,其内容覆盖地理、历史、社会学、当代社会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等不同学科,是符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的一门有特色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以人在社会中的活动为中心,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线索,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阐述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分析当代人类社会的基本情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较系统的关于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知识,了解社会生活各主要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当代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当代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从事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奠定知识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科学与技术》课程具有对应关系。
《人类与社会》培养学生具备较系统的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基本知识,重在提升人文素质;《科学与技术》培养学生具备较系统的科学技术知识,重在培养科技素养,两门课程相互配合,共同塑造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知识,了解社会生活各主要方面的基本情况,了解当代社会的基本问题。
2.能运用关于人类社会的知识观察和分析当代社会问题,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3.能将课程基本知识运用于小学社会课教学和小学教育工作,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以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加强社会观察和调查,重视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重视多媒体教材的使用。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学时分配本课程3学分,第3学期开设,课时为54学时,一个学期完成全部教学任务。
各章节教学时数大致安排如下表: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本课程的教材由文字主教材、IP课件、录像教材组成,并视情况编制CAI课件。
人类与社会
1.哈勃定律: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经过大量的实际观测发现,遥远的星体正在离我们而去,整个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并且还发现,对于我们地球观测点来说,星体背离地球逃离的速度与其距地球的远近成正比,离地球越远的星体,退行速度越快。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①东南半壁人口高度密集,西北半壁人口极为稀疏;②人口明显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③人口的低地指向性,即人口垂直方向上的不平衡。
3.人类社会资源及其分类:社会资源是指自然资源以外的其他所有资源的总称,它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知识技术资源、管理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4.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梅多斯《增长的极限》布伦特兰夫人《我们共同的未来》5.婚姻:婚姻可以界定为男女两性之间基于社会文化认可的性的经济的结合而产生的具有互惠性和义务的夫妻关系。
6.家庭结构的类型:核心家庭;扩大式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形式(孤老家庭)7.民族: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8.阶层:通常指同一阶级中因财产状况、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区分的社会集团。
9.中华法系:中国古代法制长期独立发展,源远流长,体系完整,特征鲜明,总称为“中华法系”。
10.原始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起源于北纬40°~南纬10°之间在地理和气候上大体相似的几个地区,它们多属于半干旱的高地或丘陵地区,西亚、中美洲和中国是人类最早的三个农业中心。
11.现代农业的走向:①科学技术进步;②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③农业人口日趋下降;④向智力密集型发展。
12.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对欧洲的乃至世界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所谓的商业革命。
主要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商业强国的崛起和价格革命。
13.市场经济:所谓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对资源进行社会配置、通过价值规律来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经济运作形式。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彭华民
第二节 人类需要
3、阿尔德佛尔认为人类需要层次可分为:生 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ERG理论)。
4、步瑞德山的需要类型理论,认为人类的需 要可以分为:感觉性需要,表达性需要,规 范性需要,表达性需要。
三、人类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特征
人类需要的客观性,人类需要的社会性,人类 需要的对象性,人类需要的动力性,人类需 要的独特性。
6)社会冲突的直接原因:人们争夺同一件东西而发 生口角、拳斗等 基本原因:社会不平等。
7)冲突的种类:个人冲突和群体冲突,经济冲突、 政治冲突、思想冲突、文化冲突、民族冲突、宗教 冲突,阶级冲突和非阶级冲突。
第一节 人类行为
3、调适与同化
1)调适是人们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要求。
广义:调适有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调适,人类对 社会环境的调适。
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3)人类所生活的环境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互动共生的产物。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
2、社会环境的涵义 1)环境可以有不同的相对物 2)按社会环境所包含的要素和性质将社会环
境分为:物理社会环境,生物社会环境,心 理社会环境,文化社会环境,制度社会环境, 群体与组织社会环境,大众传媒 3)社会环境的特点:社会构成的多样性,社 会具有动态平衡性
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1、关于意识的学说
他认为,人的意识只是冰山的一角,更多的心理活动在潜意 识中进行。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
前意识的内容有两个来源:有意识的知觉和通过了审查 的无意识。
无意识是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如被压抑的情绪、欲 望和动机,特别是性欲望。
当个体清醒时,意识能够驾驭潜意识,使社会所禁忌的内 容不至于浮出水面。当意识不够强大时,潜意识就会跑出 来。如梦,通过释梦能够治疗神经症。
国开(河北)01233《人类与社会》第一章 到第十章自测练习复习资料答案
人类与社会-第十章自测练习作业资料答案
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目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目后再下载!
【题目】
1.文化仅仅包括艺术和文学,而不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权、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等等。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2.文化与文明这两个概念是相等的是不能区分的。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3.地域、气候等因素对文化类型产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
4.语言不可能是影响文化类型的重要因素。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5.文化冲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
6.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
7.世界新技术革命不可能改变文化系统之间交流的方式。
对
错。
人类与社会课后作业辅导4
第七章宗教、民俗与社会生活一、填空题1、宗教产生和发展一般经历了自然宗教、古典宗教和现代宗教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2、在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人类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只是发展到新人阶段之后,才出现了宗教的萌芽。
3、自然宗教是人类处于恶劣的物质生活条件和自然界的沉重压迫之下,将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的结果。
4、古典宗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级的出现,社会分工的扩大和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则是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5、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6、民俗指的是文化积淀,他是在社会中“约定成俗”的。
7、使用工具获得产品的习惯、社会生活的习惯、语言交流的习惯的形成,是个体习俗化的三个主要方面。
8、在社会生活中,民俗提供了人们所要遵守的一般性的行动规范,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加以控制。
9、节庆民俗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们的社会行为的历史积淀。
10、游艺民俗的范围很广,包括民间舞蹈、民间体育竞技、民间工艺美术等。
他的最大特征是娱乐性。
11、衣、食、住、行等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既满足了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也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交互作用,就造成了不同地区人们的社会生活的较大差异。
二、选择题1、人类历史上所出现的最原始的宗教是(A)。
A.崇拜自然B. 崇拜偶像C. 崇拜神灵D. 崇拜祖先2、古典宗教产生的更本原因是(C)A.阶级的出现B.社会分工的扩大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人类抽象思维力的提高3、世界三大宗教是(D)。
A.犹太教、基督教、印度教B.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C.神道教、佛教、伊斯兰教 C.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三、名词解释1、自然宗教:P188 自然宗教是人类处于恶劣的物质生活条件和自然界的沉重压迫之下,将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的结果。
人类与社会 国开学习网形考作业流程及答案
<人类与社会>形考任务同学们,本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共50分,考核项目包括:一、形考作业:共2次,各折合为形考成绩40分,总共折合成80分计入形考成绩;二、专题讨论:每章1次,共10次,要求你每2章完成1次,5次讨论共折合为形考成绩的20分。
也可以点击左侧任务栏中“形考任务”:一、形考作业(80分)形考作业为2次。
第1章至第5章1次,在第5周发布,开放6周,第10周关闭。
第6章至第10章1次,在第13周发布,开放6周,第18周关闭。
二、专题讨论(20分)本课程共提供了10个话题供讨论,要求你每2章完成1次,共5次,5次专题讨论共折合课程考核总分10分。
以下为各章的讨论主题,请点击进入讨论。
附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1. 提出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是()A. 伽莫夫B. 哈勃C. 康德D. 爱因斯坦2. 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 英语B. 阿拉伯语C. 汉语D. 俄语3. 驱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政治动荡B. 瘟疫流行C. 文化上的不适应D. 追求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4. 目前,支持中国人的祖先是土生土长的,而非非洲来客的主要证据是()。
A. 中国人祖先的头盖骨化石比较特殊B. 中国人祖先的DNA比较特殊C. 中国人祖先的门齿化石比较特殊D. 中国人祖先的语言比较特殊5. 我们通常称的“七曜”,指的是()。
A. 水、金、火、木、土、太阳、月亮B. 水、金、火、木、土、太阳、地球C. 木、土、太阳、月亮、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D. 水、金、火、木、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6. 资源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A. 廉价性、实用性B. 再生性、广泛性C. 社会效应性、稀缺性D. 可获得性、可交换性7. 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西方国家,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是()。
A. 人力资源B. 土地资源C. 矿产资源D. 森林资源8. 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
国家开放大学《人类与社会》章节自测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人类与社会》章节自测参考答案第一章人类的产生与发展1.宇宙大爆炸是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推断出来的一个假设。
(×)2.太阳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它占整个系统总质量的99.9%。
(√)3.地球表层不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的区域空间。
(×)4.地球表层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五大要素构成。
(√)5.最古老的原始地壳大约出现在37亿年前。
(√)6.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他们之间有着一定的近亲关系。
(√)7.猿与人都有A、B、O、AB等血型。
(√)8.劳动在猿变成人的过程中没有起到作用。
(×)9.爪哇猿人是白色人种的祖先。
(×)10.有人认为20万年前非洲的一个妇女是现今全世界人的祖先。
(√)11.据估算,一万年前,地球上原始人类约有一千万。
(√)12.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差异上。
(√)13.“农民工潮”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14.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域上是民族唯一最稳定的特征。
(×)15.中国汉语在历史地理条件影响下形成七大方言体系。
(√)第二章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1.广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2. 狭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与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物质要素,即自然资源。
(×)3.资源具有社会效应性和稀缺性的两个重要特征。
(√)4.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技术如何进步,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总是固定不变的。
(×)5.社会资源是指人类创造的、除自然资源之外的其它所有资源的总称。
(√)6. 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相对于地质年代而言不能再生的各种资源。
(×)7.人的需求可分为生存需求、享乐需求和自我发展需求三个层次,其中自我发展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
(×)8.当今世界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加得更快。
人类与社会
2、世界上主要的民族
• 世界上民族共有3000个左右,目前世界上
人后在1亿以上的民族有7个:汉人,印度
斯坦人,美利坚人,孟加拉人,俄罗斯人,
巴西人,日本人。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民族识别并经中央政 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 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 为“少数民族”。 •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 居、相互交错居住。
1、地球表层环境的物质构成
第一,大气圈
成分:以氮、氧、二氧化碳为主
世界气象组织将大气圈 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 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第二,岩石圈
50km 250km
岩石圈 软流层
包括地壳和部分地幔物质,由坚硬的岩 石组成,构成固体地球的刚性外壳。
第三,水圈
• 是地球表层水体的总 称,由地球上的海水、 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 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 的圈层。
(2)太阳系的起源
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 “星云假说”。 首先在银河系星云中分离出太阳星云,然 后太阳星云逐渐演变成星云盘,最后在星 云盘中产生太阳和行星。 星云说是目前科学认识水平下最具有说 服力的一种关于太阳系起源的理论。
(三)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和形成演化
• 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一)宇宙的起源和恒星的演化 1、宇宙的起源 • (1)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提出著 名的“哈勃定律”,成为开展现代宇宙学 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 “遥远的星体正在远离我们而去,整个宇 宙正处于膨胀之中;逾遥远的星体远离我 们而退行的速度逾快,也即是星体背离地 球逃离的速度与其距地球的远近成正比。”
(2)完全形成的人 早期猿人
晚期猿人
人类行为与社会坏境第八章 张燕玲
二、离婚
三、再婚
中年期婚姻危机
进入中年的婚姻,本当是最和谐、最成熟、 最有魅力的,但这时也是婚姻最容易“伤逝” 的时期。 中年夫妻正处于事业发展的巅峰期,夫妻双 方工作忙碌,彼此见面交流的时间久少了; 另外,随着夫妻双方熟悉度的增加,彼此少 了关注和浪漫,一些熟视无睹的不在意恰恰 给婚姻破裂埋下伏笔。
中年期离婚的原因
1感情转移或用情不专。 2喜新厌旧。 3感情长期不和。 4性生活长期不协调, 5夫妻互不信任。 6缺乏沟通与理解。
离婚后可能面临的压力
1.自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孤僻 3.仇恨 4.痛苦 5.再婚的随意和畏惧 6.悔悟
再婚对家庭、孩子的影响
不同的家庭结构,会对儿童的情绪状态产生什么影响?不久前有关 单位进行的一项联合量化调查,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调查显示,再婚家庭中40.5%的儿童情绪不稳定。这是因为前 三类家庭的儿童从小就受父母、祖父母的一致性教育,他们对儿童 的需求呵护是发自内心的。而再婚家庭的儿童因为有了继父或继母, 内心难以接受或难以完全接受,在心理上会产生抵触情绪。当与亲 生父母在一起时,表现为快乐、自由的情绪和行为;而在继父、继 母面前,则表现出冷漠,拘谨的情绪和行为。 统计表明,再婚家庭中21.6%的儿童有较严重的情绪烦恼, 18.9%的儿童精神紧张,有56.8%的儿童有较强的压抑心理,这些 数据均高于其他家庭类型同类指标人数的百分比。这是因为再婚家 庭儿童在新组建家庭中的地位、与继父或继母的交往、在家庭生活 中的自由度以及在经济上的支配权,均与自己亲生父母生活在一起 时有一定的距离或差异,使其内心产生出忧虑、紧张、压抑、烦恼 等不健康情绪。同样,单亲家庭儿童中有严重情绪忧虑的人数高达 21.1%,这与他们经历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时受到的一定心理刺 激有关。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的认识1. 学习地球的形状、结构以及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知识。
2. 掌握经纬网的概念,学会使用经纬网地图。
第二节:地图的阅读1. 学习地图的种类,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
2. 学会使用地图查找指定地点、方向、距离等信息。
第二章:世界地理第三节:亚洲1.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
2. 学习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特点。
第四节:非洲1.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
2. 学习非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特点。
第三章:中国地理第五节:长江流域1. 了解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范围、水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2. 学习长江流域的主要地理特点和环境问题。
第六节:黄河流域1. 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范围、水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2. 学习黄河流域的主要地理特点和环境问题。
第四章:人文地理第七节:人口与城市1. 学习人口增长、分布与迁移的基本知识。
2.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城市类型和城市化进程。
第八节:农业与工业1. 学习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农业部门和农业现代化。
2. 了解工业的概念、工业部门和工业化进程。
第五章: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第九节:自然资源1. 学习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
2. 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资源问题和保护措施。
第十节:环境保护1. 学习环境问题的种类、成因和影响。
2. 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第六章:气候与天气第十一节:气候系统1. 学习气候的定义、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
2. 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和气候变化的趋势。
第十二节:天气与气候1. 学习天气的定义、天气要素和天气预报。
2. 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关系以及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第七章: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第十三节:生态系统1. 学习生态系统的定义、类型和功能。
2. 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十四节:生物多样性1. 学习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措施。
2. 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保护重点。
国家开放大学河北[课程号]01233《人类与社会》第八章自测练习辅导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河北[课程号]01233《人类与社会》第八章自测
练习辅导答案
学校:国家开放大学河北
[课程号]01233-人类与社会-八章自测练习
试卷满分:100分得分:100
1.1.二战以后,以亚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最终崩溃。
对
错
[解析提示:复习课本知识,并作答]
正确答案“错”。
2.2.美苏全面冷战开始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对
错
[解析提示:复习课本知识,并作答]
正确答案“错”。
3.3.1955年的万隆会议表明三世界国家独立地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
对
错
[解析提示:复习课本知识,并作答]
正确答案“对”。
4.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两极政治格局最终崩溃的标志。
对
错
[解析提示:复习课本知识,并作答]
正确答案“对”。
5.5.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辞去总书记职务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对
错
[解析提示:复习课本知识,并作答]
正确答案“对”。
6.6.二战后两种社会制度矛盾已成政治格局的主要问题。
对
错
[解析提示:复习课本知识,并作答]
正确答案“对”。
7.7.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不能成为遏制世界战争的重要因素。
对
错
[解析提示:复习课本知识,并作答]
正确答案“错”。
8.8.恐怖主义与种族主义和宗教问题不可能联系在一起。
对
错
[解析提示:复习课本知识,并作答]
正确答案“错”。
9.9.发展中国家是无法参与国际金融决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时代主题与世界政治多极化
一、填空题
1.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欧洲,长期以来一直都是的中心。
2.1946年3月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成为冷战开始的信号。
3.1949年4月,的成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最终形成。
4.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发生作用,资本主义阵营逐步分化,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5.1968年,苏联公然出兵占领了,使社会主义阵营最终解体。
6.20世纪80年代的东欧剧变起始于和。
7.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时代主题由转换为。
8.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初步出现了美、、、、五大政治力量并立的局面。
9.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将台湾清除出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
二、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全面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制的形成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的出笼D.柏林危机的出现
2.战后,导致两极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基础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雅尔塔体制
C.马歇尔计划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两极世界政治格局最终崩溃,它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B.美国实力的衰落
C.华沙条约组织解散D.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
4.1955年召开的(),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
A.日内瓦会议B.开罗会议
C.万隆会议D.雅尔塔会议
三、名词解释
1.雅尔塔体制
2.世界政治格局
3.东欧剧变
4.联合国
四、简答题
1.如何认识雅尔塔体制建立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2.简述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3.冷战后,影响世界和平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有哪些?
4.简述苏联解体的原因。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两极对抗的世界政治格局崩溃具有历史必然性?
2.如何理解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3.在建立国际政治新格局中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