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自制教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利用自制教具、学具,合理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条件有限,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除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有限的校本课程(我校有书法、美术、足球等艺体类的校本课程),可以说在生物课上能利用的课程资源并不多。那么,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充分开发生物课程资源呢?
我在学校采取的办法主要是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集体智慧,制作教具、学具,开发校本生物课程资源,辅助教学工作。
一、调动生物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做好后,上课时交换利用,用完了马上存放于生物实验室,妥善保存,下一届老师再用。例如,张老师自己在上初二上册《人体的呼吸》时,自制了一件模拟膈肌运动的呼吸运动模拟器。如下图所示:
所用器材很简单,就是用一个大号广口瓶模拟胸廓,瓶口塞上瓶塞,上面插上有两个分支的玻璃管,每个分支上带有一个气球,模拟气管、支气管和肺。瓶底打碎,套上一层橡皮膜,模拟膈肌。
此装置结构非常简单,易于操作。上课时,只要老师用手捏着橡皮膜往下拉,瓶中的小气球就膨胀起来,学生马上就看出这是吸气动作。同时又能理解这是膈肌在收缩,向下运动的原因。相反的动作,老师一
松手,橡皮膜回弹,气球就会空瘪,模拟了膈肌舒张,向上运动,完成呼气动作。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自制学具,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我在讲到初三下册《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这一节时,其中讲到染色体的结构时,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构成,DNA是双螺旋结构,虽然课本上有图解,但学生非常不好理解,怎么办呢?我于是在课前预习中就布置学生做一个动手预习作业:自己制作一个染色体小模型,课堂上还要讲解自己怎么制作的,每一个结构是什么。学生非常感兴趣,纷纷讨论起来,有的还组成合作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动手制作出来。上课时,每个学生都高举着双手向我展示,还大声喊着:“老师,看我的,看我的!”。学生制作模型如下图所示:
其实学生制作的非常简单,有的学生用几根电线缠绕在一起代表DNA双螺旋结构,中间放上几个玻璃球,代表蛋白质。制作结果虽然简单,但制作过程非常有趣,既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加深对染色体结构的理解,特别是从中体会到动手制作、探究的乐趣!
因此,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开动脑筋,调动学生,虽然开发不出什么巨大作用的课程资源,但是只要我们有这份真诚,责任,创新,我们的生物课堂就会时刻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