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奶牛产后“发热”证的临床用药体会
浅谈牛产后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9年第8期(总第265期) 疾病防治33浅谈牛产后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张国军 (河北省遵化市刘备寨乡畜牧兽医站 064200)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9)08-0033-02 母牛在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疾病有很多,养殖人员要对牛产后容易感染的疾病进行了解,由于感染的疾病种类不同,要根据牛的症状进行准确诊断,并做好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才能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控制。
同时,也需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母牛产后护理工作,降低母牛的患病概率。
1 胎衣不下1.1 病因 胎衣不下是母牛生产之后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指的是胎衣没有在正常的时间内排出。
通常来讲,牛在生产完之后,12h 左右会将胎衣排出,如果超过这一时间,母牛的胎衣没有及时排出,则说明母牛出现胎衣不下的情况,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胎盘不成熟、胎盘老化、发炎、水肿等[1]。
1.2 症状 在出现胎衣不下的情况时,母牛会出现拱背、努责的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子宫脱落的情况,阴道有淡红色液体排出,气味恶臭,不及时治疗会引发子宫炎。
1.3 治疗 牛产后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进行治疗,促进母牛子宫收缩,并对母牛阴道进行消炎处理,对疾病的发展进行有效控制。
1.4 预防 怀孕母牛在怀孕期间要保证营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充足;为母牛提供足够的运动场地;根据母牛的身体情况科学的选择饲料,要保证营养均衡;做好圈舍的清理和消毒工作。
2 产后子宫内膜炎2.1 病因 这是在牛产后比较常见的一种急性炎症,导致这种炎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牛分娩期间,养殖人员的处理不当,或者在产后没有进行有效护理,导致细菌或者病毒进入到子宫内,从而引发炎症。
2.2 症状 母牛阴道存在粘性分泌物,颜色呈现棕红色,气味难闻,并出现败血症或者脓毒血症,整体的反应比较大。
2.3 防治 一般都会采用注射消炎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子宫内膜炎进行有效控制,增强牛的免疫力,促进子宫恢复。
对一例奶牛产褥热的中西医治疗经过
煎汁后加黄酒 1 m 5 L灌 服 , 日1 , 0 每 荆 连用 4 。 d 方二 : 西药 治疗按 照 “ 本 兼治 ” 表 的原则 ,
以消炎 止痛 , 防止 酸 中毒 和 加速 子 宫 渗 出物
奶 牛产 褥 热是 指奶 牛在 分娩后 数 日内在 临床上 表 现为 以持 续性 发热 为主 要特 征 的一 种常发 性 产后 疾 病 。按 致 病 因素 分 为 阴虚发 热型、 外感 发 热型 和胞 官热 毒型 三种 类 型。 笔者 于 2O O 4年 用 中西 医综 合 治 疗 的方 法对 一例 因助 产 不 当而引 起 的胞 官 热毒 型奶
维普资讯
V 13 , o.6 №3
临床 实践
2 临床 检查
胀痛 , 卧不 卧 , 欲 打尾 刨蹄 , 鼻温 热 , 尿 困 耳 排
难, 且尿 中带血 , 舌红 苔 少 , 洪 大 , 服 2剂 脉 连
痊愈 。
25 体会 .
奶 牛精神 沉 郁 , 头 耷 耳 , 愿 意 走 动 , 低 不
鼻镜 干 燥 , 欲废 绝 , 食 反刍 停 止 ; 牛 拱 腰 举 患
尾, 回头顾 腹 , 时努 责 , 时从 阴 道 内流 出 有 不 污红 色带 有恶 臭 味的浑 浊分 泌物 ; 粪便 干燥 , 尿液 赤短 ; 眼结膜 潮红 , 口干 舌红 , 舌苔 黄 厚 ; 体 温升 高 , :15 ; T 4 .℃ 呼吸 喘促 , 5 / l ; R:0次 mn 脉博 数 而有 力 , :0次/ i。 P9 mn
( 海省共和县英德尔 乡兽医站 , 海 共和 青 青
8 30 ) 10 0
6 , 0g 生地 5 g 竹 叶 4 , 0, 5 麦冬 5 g 天 冬 5 g g 0, 0,
甘温除热法治疗奶牛产后发热病例
疗本病有很强疗效 , 孕畜可放心使用 , 对症用药 促进康复 , 无治疗价值要检疫淘汰 , 净化畜群。 5 . 4 采用绵羊传染性 胸膜肺炎疫苗购。对新购进的羊
应严格地 检疫 , 并 隔离饲 养半月以上 , 确认健 康
后方可合群饲养。发现病羊和可疑病羊应与健康
羊分 群隔离 饲养 , 对 全群 羊逐头检查 , 假定健 康
羊 进行紧急预 防接种 , 对病羊 、 病羊 和可 疑病羊 及时隔离治疗 ,对病羊尸体作深埋或焚烧处理 。
用3 %的氢 氧化 钠溶 液 或 l %的百 毒杀 对羊 舍 、 运
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对 肉用羊危害极 其严重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 , 传染性强 , 治疗费用 造成羔羊死亡率高 , 在肉用 羊场应制定合理羊 群免疫接种程序, 本小区采用新疆畜牧科学院研制
羊及 时隔离治疗等措施 , 出现流产羊及时确诊治
免后 3 0天再进行一次强化免疫 ,每次肌 肉注射
3 m l , 6 月龄以上肌肉注射 5 m l , 疫病得以控制。
热, 大忌苦寒之药。《 中医大辞典》 甘温除热条例
所说 , 除 了气 虚 发 热 宜 用 补 中益 气 汤 之 外 , 又补 充 了产 后 劳 倦 内伤 之 发 热 , 用 当 归 补 血汤 , 治 疗 本病 , 笔者根据前辈教导 , 用 补 中益 气 汤 与 当归 补 血 汤 随症 加 减 , 采用气血双补 , 立 补 脾 摄 血 之
临 症 资 科
治疗 : 本 病 属气 血 俱 虚 , 气 虚过 甚 而 发 热 , 治 以补 血益 气 , 补脾健 胃, 温 经活 络 , 扶 正 驱邪 为 治 则 。方药 : 党参 9 0 黄芪 1 0 0 白术 8 0 茯 苓 6 0 g 、 当归 8 0 g 、 川芎 6 0 g 、 熟地 6 0 g 、 白芍 7 0 g , 通 草 l O O g 、 王 不 留行 l O O g 、 陈皮 9 0 g 、 防风 7 0 g 、 柴 胡
中兽医辨证治疗牛发热症
中兽医辨证治疗牛发热症陈国胜(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康丰乡畜牧兽医站,731500)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8655(2020)07-0105-01摘要:肉牛和奶牛生产时经常会出现发热的情况,一旦牛群感染该病,就会在大范围内快速传播,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牛病死,这样一来就会给养殖户的利益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就根据牛发热症的临床表现以及疫病的类型结合中兽医的防治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关键词:中兽医;辩证防治;牛发热症1临床表现患病牛的体表热度比较低、一般表现为低热不退,精神不振、乏力疲劳等等。
同时还有的病牛会呈现岀呼吸气短、四肢乏力、粪便稀薄、脉象虚弱等特征;高热的话则表现为上下呼吸道炎症情况比较严重,病牛岀现持续发热,肌肉震颤等情况#2°疫病类型从牛发热症的致病原理上来看,导致牛群中爆发牛发热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2.1病毒性腹泻由于病毒性腹泻导致的牛发热症很容易就会导致病牛死亡,由于该种原因导致的疫病在牛群疾病中占比5%左右。
一旦感染该病,病牛的体温会迅速地上升,甚至可以高达41'左右,并且一旦体温上升就很难降下来,同时伴有食欲不振等情况#如果患病牛是母牛的话还可能会导致岀现流血的情况#2.2蓝舌病病毒感染一般来说由于蓝舌病病毒导致的牛发热症发病的概率不是很咼,但是一旦发病就会导致很高的死亡率,牛群一旦感病就会岀现口鼻岀血、水肿等问题,同时病牛的体温也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2.3治疗原则一般来说,牛的正常体温为37.5*到39.5,之间,随着昼夜的变化可能会稍有变动,一般在凌晨一点到上午11时病牛的体温比较低,过了中午病牛的体温就会逐渐升高,但是温差一般上下不会超过1-,一旦高于这个范围,就可以认定为发热症。
在中兽医的治疗牛发热病时一般会按照以下的治疗原则来进行治疗。
首先可以根据牛体温升高的程度,将发热分为低热、中热、高热这三种。
温差在1.以内称为 低热,温差在1/到20之间称为中热,体温超过正常体温21则称为高热。
浅谈奶牛产后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一、子宫脱出多因怀孕期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单一,质量差,缺乏运动,畜体瘦弱无力,过劳等致使会阴部组织松弛,无力固定子宫,年老和经产母畜易发生。
助产不当、产道干燥、强力而迅速拉出胎畜、胎衣不下,在露出的胎衣断端系以重物及胎畜脐带粗短等亦可引起。
此外,瘤胃鼓气、瘤胃积食、便秘、腹泻等也能诱发本病。
子宫部分脱出,位于宫角翻至子宫颈或阴道内而发生套叠,仅有不安、努责和类似疝痛症状,通过阴道检查才可发现。
子宫全部脱出时,子宫角、子宫体及子宫颈部外翻于阴门外,且可下垂到跗关节。
脱出的子宫黏膜上往往附有部分胎衣和子叶。
子宫黏膜初为红色,以后变有紫红色,子宫水肿增厚,呈肉冻状,表面发裂,流出渗出液。
治疗措施:子宫部分脱出,只要加强护理,防止脱出部位再扩大及受损,如将其尾固定,以防摩擦脱出部位,减少感染机会;多放牧,舍饲时要给予易消化饲料等。
可不必采取特殊疗法。
子宫全部脱出,必须进行整复:1.将病牛站立保定在前低后高、干燥的体位。
用常水灌汤,使直肠内空虚。
2.用温的0.1%高锰酸钾冲洗脱出部的表面及其周围的污物,削离残留的胎衣以及坏死组织,再用3%-5%温明矾水冲洗,并注意止血。
如果脱出部分水肿明显,可用消毒针头乱刺黏膜挤压排液,如有裂口,应涂擦碘酊,裂口深而大的要缝合。
3.用2%普鲁卡因8毫升-10毫升在尾荐间隙注射,施行硬膜外腔麻醉。
4.在脱出部包盖浸有消毒、抗菌药物的油纱布,用手掌趁患畜不努责时将脱出的子宫托送入阴道,直至子宫恢复正常位置,再插入一手至阴道并在里面停留片刻,以防努责时再脱。
同时,为防止感染和促进子宫收缩,可给子宫内放置抗生素或磺胺类胶囊,随后注射垂体后叶素或缩宫素60国际单位-100国际单位,或麦角新碱2毫克-3毫克。
最后应加栅状阴门托或绳网结以保定阴门,或加阴门锁,或以细塑料线将阴门作稀疏袋口缝合。
经数天后子宫不再脱出时即可拆除。
5.服补中益气汤,党参、生黄芪、白术、蜜升麻、蜜柴胡各32克,归身64克,陈皮、炙甘草各16克,五味子26克,大枣15个,生姜3片为引,研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奶牛产后发热的中药治疗
依次对
。
移 会造 成 真 胃的体积 变大 真 胃的 胃壁 会
,
,
左 侧腹 壁进行切开 。 术者开 始 整 复真 胃 ,术
变得非常薄 , 以至 于发生 泄 露 。 (这 就是 我们 者将手伸入 腹腔 , 在 助手 的配合使左 移 的真
在 临 床 上 见 到 的伴 发 真 胃粘 连 和 真 胃溃 疡 胃恢 复到 右侧 的正 常解 剖位 置 , 然 后 在 真 胃
胃肠 蠕 动 ,
增 加饮水量和 微量元 素 的饲用 。
回 到 原 位 , 这样 就加 大 了 真 胃变 位 的 可 能 。 经 7 M O 天 拆 除皮 肤 的缝 线 。
脂肪酸 ,
加之挥发性物质通 过嗳气而后 移 ,
况
看真
.
胃有 无 粘 连
如有粘连要
,
小心
剥离
。
刺激真
胃黏膜
,
可
明显
抑制
真
胃运
动
前端
,
真 胃发 生 积 气 较严重 的要 放气后 整 复 。 助 手
瘤 胃的 发酵功 能正 常 , 挥 发 性 的气 体不 断后
在右侧肷 窝部 做
18 ~
20
厘 米 的 切 IZ l
的主要原 因)。
大 弯 区 与幽 门 10 厘 米 处 用 10 号 缝 合线 将
2 _2 从 奶 牛 生 理 解 剖 结 构 上 分 析 奶 牛 大 网 膜 折 呈 双 层 进 行 缝 合 , 再 与 相 邻 的 腹
怀 孕 后 期 子 宫 占据 大 部分 空 间 子 宫 挤 压 导 ,
膜 腹 壁 肌 肉进 行纽 扣 状缝 合 多 数 固定 在
才
能
保
奶牛产后瘫痪的诊疗与体会
站立但仍跛行 , 2 周 后 追 访痊 愈 。
5 体 会
5 . 1 本 病 主要 多 发 于 冬 季 , 因为冬 季牛舍 寒 冷潮 湿 , 孕 牛
缺乏运动 , 舍 内卫 生 条 件 差 , 空气流通 不畅 , 造 成 牛 妊 娠 后 期 代谢紊乱 , 从 而引发产后瘫痪 。
即可 。
4 治 疗
4 . 1 西 医 疗 法
4 . 1 . 1 用绷带将 患牛进行站立固定 , 防止卧地 , 采用 1 O 葡
萄糖 酸 钙 注 射 液 1 0 0 0 ml 、 2 盐酸 普鲁 卡 因注射液 2 O m1 、
5 . 3 采 用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本 病疗 效 较 好 , 中兽 医认 为 ,“ 四
l _ 6 5 mmo l / L, 用 硫 酸 亚 铁 磷 钼 蓝 比 色 法 测 定 血 磷 浓 度 为 0 . 9 5 mmo l / I , 用邻 甲苯胺法测定血糖浓度为 5 5 mg / d l 。 根据临 床 症 状 和 实 验 室 诊 断结 果 , 诊 断 为 奶 牛 产 后 瘫痪 。
6 d内 , 每 天用 2 O 葡萄糖 酸钙 注射 液、 2 5 % 葡 萄 糖 溶 液 各 5 0 0 ml 混 合 一 次 静 脉 注 射 。此 外 , 在 干奶期 中 , 最 迟 从 产 前
,
2 周 开始 , 给 奶 牛饲 喂 低 钙 高 磷 饲 料 , 钙、 磷 比例 保 持 在 l ~ 1 . 5: 1 ; 围产 前 期 和 围 产 后 期 的 饲 料 品 种 尽 量 保 持 一 致 , 围 产期前期逐渐增加精 料饲 喂量 ; 产 后初 乳不可 挤干 净 , 够 吃
一例奶牛产后持续高热的诊治
一例奶牛产后持续高热的诊治作者:赵年彪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0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0)12-0028-01产褥期内,以发热为主症的疾病称“产后发热”,为产后常见病证。
母畜由于分娩时阴血骤耗,气血失调,若在产后1~2d内轻微发热,不伴有其他明显症状者,则属于生理现象。
但在临床上由于治疗不当而致发热缠绵,多日不退,消耗体力。
影响泌乳,应当积极查明病因,及时治疗。
1病例介绍沙市农场向阳分场奶牛养殖户陈某一头3岁母牛,于2006年4月20日入场券院就诊。
该牛于半月前(4月5日),因过期妊娠,在该场兽医站行剖腹产术,术中发现子宫及膀胱均破裂,立即给予手术治疗,于术后第二天开始发热,微恶寒,未加介意,2d后体温升高达40℃以上,呈昏睡状。
因其他症状不明显,未能确诊。
经用抗菌素、激素、解热药、输液、冷敷等治疗,只有短暂缓解。
近5d来,患牛高热,躁动不安,日哺尤甚,体温骤然升高至41℃以上,经多方治疗无效,急转我院兽医院诊治。
人院时呈急性热病状,体温41.2℃,脉搏102次/min,呼吸32次/min,心肺无明显异常。
腹胀未扪及包块,外阴部有脓性分泌物,味臭。
诊为产褥感染。
鉴于前医单用西药治疗无效,故采用中药治疗。
4月21日初诊:患牛高热,多汗,口渴欲饮,躁动不安,腹胀触痛,尿液短赤,粪便秘结(4d未行),恶露量少呈脓性,味臭。
舌质红降,苔黄厚少津,脉洪数。
证属热毒炽盛,气血两燔。
遵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训,不拘泥于产后,急投清热解毒、泻火凉血之剂,拟“白虎汤”合“一阴煎”加减。
处方:生石膏、生地、麦冬、银花、连翘、茅根各60g。
地骨皮、白芍、知母各30g,大黄、枳实、柴胡、黄芩、瞿麦、竹叶、甘草各20g。
水煎,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连服两剂。
4月23日复诊:服上药一剂后,约5h开始排粪,共泻4次。
初为干硬粪便,量多奇臭,后稍稀,当晚体温下降至39.8℃,排尿大有好转,躁动减轻:二剂后排粪恢复正常,体温至38.8℃,但仍倦怠乏力。
一例奶牛产后持续高热的诊治
分钟达到 103 次和 32 次,心肺功能没有出现异常病变,阴道中 持续流出大量的脓性分泌物,恶臭难闻。 随后兽医人员采集了深 部阴道的内容物进行了病原学分离鉴定, 鉴定出病料当中存在 大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由此可以判断细菌感染引发的奶牛产 后持续发热,确诊后尝试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并没有取得很好的 治疗效果,随后按照中药手段进行对症治疗,短时间内控制了病 情。
1、奶牛产后持续高热的发病原因 奶牛产后高热主要发生在生产的 1 天~3 天之内。 奶牛分娩 之后由于机体营养物质大量消耗,身体较为虚弱,抗病能力普 遍低下,从而造成了奶牛受到多种病原的侵染引发高热症状,危 及到奶牛的正常生长和正常泌乳,有时会造成犊牛死亡。 另外奶 牛在分娩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难产现象,人工助产时粗暴对待,操 作比较生硬,造成繁殖母牛的产道出现严重的损伤,部分奶牛生 产之后胎衣长时间不能够正常排出,持续滞留在子宫当中。 子宫 出现炎症病变,恶露不能够完全排出,造成大量病原菌侵入到生 殖系统当中,引发严重的毒血症,造成冠状病毒使体温升高。 2、临床表现
. Al奶l牛R产i后g持h续ts高热R主es要e表r现v为ed在.分娩 1 天~2 天之后发病,
牛的体温迅速升高到 40℃,最高升高到 42℃,精神状态逐渐变 差,采食欲望下降,鼻镜干燥,被毛杂乱无光泽,身体逐渐消瘦, 生长发育不良,产奶量显著下降,并且高热症状会持续很长一段 时间。 通过对个别奶牛的产道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能够发现肠 道当中蓄积有大量腐败发臭的组织物。 患病牛经过药物治疗之 后,往往高热症状能够消退,但是一旦停药,高热症状又会反复 发生,逐渐的造成治疗效果逐渐变差,药效降低。
4、治疗方案 根据患病牛的临床症状,采用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抗菌消 炎的原则进行治疗。 中药组方是由生石膏、生地、麦冬、银花、连 翘、毛根、地骨皮、白芍、知母、大黄、枳实、柴胡、黄芩、瞿麦、竹 叶、 甘草组成, 添加量为 60g、60g、60g、60g、60g、60g、30g、30g、 30g、20g、20g、20g、20g、20g、20g、20g、上述药物水煎服,每天使用 一次,连续使用两天为一个疗程。 用药两天之后患病,有初期排 出的粪便干硬粪便较臭,稍后粪便呈现糊状,体温下降到 39℃, 躁动症状减轻。 但是仍然存在精神乏力,生产潜较差的现象。 这 主要是因为产后气血两亏,余热未尽,选择使用太子参、黄芪、毛 根、益母草、白芍、生地、当归、银花、连翘、川芎、瞿麦、枳实、石 斛、甘草进行治疗,使用剂量分别为 50g、50g、50g、50g、30g、30g、 30g、30g、30g、20g、20g、20g、20g、15g、 水煎服, 分早晚各使用一 次,连续使用三天为一个疗程,按照上述中药处方连续用药,三 天之后患病牛的体温恢复正常,停药三天之后,患病牛的精神状 态逐渐变好,能够正常的泌乳,乳汁品质得到了有效改善,经过 半个月之后随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没有继续出现发病情况。 5、预防措施 为了有效控制奶牛产后高热症状的出现, 降低了人工和治 疗成本,增加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保证奶牛能够更好的泌乳,更 好的哺乳,应该加强养殖管理,规范人工接产行为。 母牛在整个 分娩阶段一定要注重做好养殖场的卫生消毒工作, 及时清理养 殖环境当中的各种污染物, 重点应该加强母牛产前阶段的针对 性管理,当母牛出现难产行为之后,应该妥善进行人工助产,并 做好手臂和后躯肢体的全面消毒工作。 人工助产人员一定要动 作娴熟轻柔,不能够对母牛的产道造成严重损伤。 另外还应该注 重做好养殖场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针对性调查, 预防无名高热症 状的出现,并结合养殖场的疫病流行特点,定期对牛群进行疫苗 免疫接种,确保免疫接种恰当。 母牛分娩之后应该密切观察母牛 胎衣排出情况,阴道内容物流出情况,如果出现胎衣不下,在阴 道内长时间滞留的情况,应该及时采取人工措施,进行胎衣剥离 或者阴道内容物清理,改善奶牛的阴道生理状态,预防病原菌的 侵染,提升繁殖系统的抗病能力。 各种疾病在防控过程中都应该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奶牛分娩之后,要求养殖场应该密切观察奶 牛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密切监测奶牛的体温变化情况,一旦 发现异常,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开展救治提升治愈率,确保奶牛能 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避免影响到生产和哺乳。 另外在治疗方 案确定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患病牛的临床症状和病原分离结果, 构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保证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合理性,通常要 选择那些治疗方便,副作用相对较小,休药期较短的药物。 (作者单位:456400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奶牛产后阴虚发热和血淤发热的辨证施治
的凹陷中) 和百会穴( 腰荐十字部 , 即最后腰椎与 第 一荐椎 棘突 间 的凹陷 中) 注射 5 l 各 m。 12 产后 血淤发 热型 . 产后 血淤发 热是 由于 产 后恶 露 不 尽 , 血 停 淤 滞, 阻碍气机 , 营卫失调所致。症见精神沉郁 , 食 欲 不振 , 续性 发热 , 膜 、 l 红绛 或边 缘 有 淤 持 结 E色 血点, 脉象 沉涩 , 恶露 不下 或下 亦 甚 少 , 色 紫 暗 颜 有 血块 , 弓腰努 责 , 少 色黄 , 尿 大便 燥 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治 宜 活 血 化淤 , 止痛 。方 剂 用 生 化 汤加 减 : 归 3 g 川 当 0, 芎 3g桃 仁 3 g益母草 3 g赤芍 2g知 母 2 g 0, 0, 0, 0, 0, 黄柏 lg丹皮 2 g党参 3 g 白术 3g蒲 黄 3 g O, 0, 0, 0, 0, 五灵 脂 1g炮 姜 2 g甘 草 lg 5, 0, O 。水 煎 服 , 天 1 每 剂, 连用 2~ 4剂 。若疼痛 明显 , 加香 附 、 自然铜 以 行气 活 血 止 痛 ; 恶 露 已去 , 有 腹 痛 者 , 桃 若 仅 去 仁, 加元胡以助止痛之力 ; 兼有外感者加荆芥 、 防 风、 柴胡 、 葛根等解表药。同时, 用青霉 素 10万 6 单位 , 注射用水 1m , 5 l稀释后 在百会穴 和肾俞穴 ( 百会 穴 旁 开 6r 处 , e a 左右 侧 各 一 穴 ) 注 射 各 5l m。 2 分析与小结 2 1 方药分析 . 产后 发 热 的 原 因 主要 有 血 淤 发 热 、 虚 发 血
奶牛产后发热是指奶牛在分娩后 1 2 内 ~ 周 出现 的以发热 为主症 的一 种 疾病 , 如果 治疗 不 及 时会 继 发 其 它 疾 病 , 奶 牛 业 发 展 造 成 严 重 危 给 害 。近年来 , 者运 用 中 药 配合 针 灸疗 法 治疗 产 笔 后血虚发热型病例 1 例 , 8 产后血淤发热型病例 1 , 成功 治愈 , O例 均 取得 了 良好 的效果 。 1 辨证施 治 11 产 后血 虚发 热型 . 产 后血 虚 发 热 是 由 于生 产 时 失 血 过 多 而 致 阴血 亏虚 , 体 质 素 虚 , 或 热从 内 生 。或 因 产 后 感 受 外邪 , 高热 虽去 , 余 热 经久 不 消 , 伤气 血 而 但 耗 致 发热 。症见 低 热不 退 , 午后 更甚 , 耳鼻 微 热 , 身 热 , 牛烦 躁 不 安 。鼻 镜 干 燥 , 干 尿少 , 患 粪 口色 微 红 , 象 细 数 无 力 。治 宜 滋 阴 清 热 , 血 活 血 。 脉 养 方剂用补益 当归散 ( 元 亨疗 马集》 加减 : 《 ) 当归 4 g没药 4 g漏芦 4 g荷叶 4 g红花 2 g葫芦 0, 0, 0, 0, 0, 巴3 g益母草 2g 白芍 4 g龟板 4 g连翘 4 g 0, 0, 0, 0, 0, 生姜 2 g甜瓜子 3 g 甘草 2 g 0, 0, 0 。共研 细末 , 开水 冲调 , 温一 次灌服 , 候 每天 1 , 剂 连用 2~ 4剂 。脾 不健 运者加 云苓 、 川朴 , 气虚者加 山药 、 黄芪 , 腹 痛者加香附。同时, 取青霉素 10 6 万单位 , 注射用 水 lm , 释后 在前丹 田穴 ( O l稀 第一 、 胸椎 棘 突 间 二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体会
畜禽防治X 202018年6月·下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体会范洪明(盐亭县农业和畜牧局安家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绵阳 621600)摘 要 在牛疾病中发热黄疸型是较为常见的高发型病症,对目前家畜养殖会产生较大影响,对养殖人员经济效益会产生较多负面影响。
当前做好发热黄疸型牛疾病预防与治疗工作,是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文主要对发热黄疸型牛疾病临床诊断措施进行探析,拟定具体应对措施,旨在促进兽医相关工作稳定开展。
关键词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临床诊治近些年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速度较快,养牛业在畜牧养殖业中占据重要部分。
牛养殖成效对各类牛肉制品市场化稳定供应具有较大影响。
在现阶段牛养殖过程中需要对牛疾病进行重点控制,能够全面提升牛养殖成效。
在牛养殖过程中发热黄疸型疾病发生概率较大,对于牛群健康性会产生较大影响。
当前此类疾病由于病因与病症不同,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需要拟定科学化的应对措施,全面提升牛养殖成效,对疾病有效防控。
1 发热黄疸型牛病基本特征概述从现阶段牛养殖现状来看,发热黄疸型牛病是牛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疾病,此类病症对牛健康生长具有较大影响,会产生多项问题。
目前发热黄疸型牛病在临床中的各项表现特征主要是持续性发热,粘膜发慌、尿液发慌、目黄与皮黄,此类病症在实际临床过程中能够表现为不同特征,所以在具体诊断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成效。
目前在牛养殖过程中发热黄疸型牛病种类较多,在临床表现中也存在较大差异[1]。
2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分析2.1 巴贝斯虫病病牛主要出现高热、贫血、黄疸等基本症状,此类疾病实际发生受到温度与气候条件影响,牛巴贝斯虫病在各类气候条件下都会发生,并且受到温度条件影响开始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当前年龄较小的犊牛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大,容易出现死亡问题。
此类疾病主要是慢性疾病,在一段时间内牛体温会不断上升,食欲降低,心跳加速,体质问题日趋严重,尿液颜色开始发生变化。
中西结合治疗牛-产后风-
中西结合治疗牛”产后风”牛”产后风”,中兽医又称”胎风”,西兽医叫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指母牛产后大多1~3天发生的以昏迷和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代谢疾病。
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导致机体多种功能减弱,生命活动严重障碍,甚至死亡,对养牛业危害较大。
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西结合疗法,收到满意效果。
1主要症状病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反刍行止,口色淡白,脉象迟涩,体温降低,反应迟钝,目光凝视,拘行束步,肢体震颤,四肢发凉或浮肿,腰腿无力,起卧困难,严重时瞳孔散大,昏迷,四肢瘫痪。
2病困2.1审证求因按照中兽医理论,牛产后风的发生,多因母牛妊娠期间或分娩前后,饲养不当,营养不全,以致脾胃虚弱,营血不足,精气亏耗,肝肾两虚。
加之母牛产后气血暴亏,百脉空虚,腠里不固,风寒湿乘虚而入,流窜经络,致气血凝滞,终络不通,而成筋骨萎软,腰腿疼痛,卧地难起之症。
2.2西兽医理论分析主要是由于甲状腺机能紊乱,引起血钙调节机能失调。
骨钙动员迟缓,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导致低血钙症。
血钙降低,血镁相应增高,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增高,故时见搐搦症状。
同时受血钙浓度的影响,胰腺分泌受到干扰,血糖浓度也受影响。
3治疗3.1中医治疗根据上述致病因素、发病机理,按照中兽医理论,审因施治。
牛产后风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障碍有关。
肝肾亏虚,脾胃虚弱,风寒湿三邪乘虚侵犯畜体导致疾病发生。
故治宜暖肾强骨,祛风止痛,扶脾生血,疏肝理气,活血消肿。
处方用药视病牛临床表现特征,选麒麟竭散加减运用,麒麟竭散方药组成为:血竭20g、胡芦巴、白术、当归各30g、没药25g、木通20g、巴戟天25g、补骨脂30g、川楝子、牵牛各20g、小茴、藁本各25g、醋90ml。
若兼有气虚者,减木通、牵牛,加黄芪、茯苓、防已,以补气胜湿,消除水肿;若气血虚或见拘挛,去木通,牵牛,加白芍、牡蛎、龙骨,以滋阴养血镇痉;若风湿重者,加秦艽、独活、桑寄生,以祛风湿。
用法:上药加水5kg煎至3kg侯温灌服,渣再煎服,一日一次,连用3剂。
母牛产后疾病的兽医治疗方案
母牛产后疾病的兽医治疗方案发表时间:2020-12-29T07:53:56.366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0年第24期作者:丛连义[导读] 下文重点分析母牛生产完毕之后可能出现的相关疾病类型以及相对应的兽医治疗方案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勃利县小五站畜牧兽医站黑龙江勃利 154500摘要:从具体的兽医临床实践来看,牛生产完毕之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针对于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充分掌握相关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特征等等,然后采取针对性的兽医治疗方案等,着重做好相关治疗手段落实各项技术要点,以此确保母牛能够更加健康茁壮地生长,为养殖户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
结合这样的情况,下文重点分析母牛生产完毕之后可能出现的相关疾病类型以及相对应的兽医治疗方案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母牛产后;疾病;兽医治疗方案一、引言通常情况下奶牛生产完毕之后,因为产后护理不够科学合理,或者因为母牛自身的原因等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其疾病的种类比较多样,而这样的情况对其身体健康和牛犊身体健康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要针对相关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重点掌握相关疾病类型和治疗措施,并在实践过程中落实相关兽医治疗方案,这样才能为其健康生长、在产量方面有更显著的提升而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母牛产后疾病以及相关兽医治疗方案概述1、产后损气耗血,脆宫、产道损伤致瘀。
产后最明显的疾病特点往往体现在多虚多瘀。
虚是指机体生理功能下降或不足。
瘀是指某器官或局部血流不畅或微循环障碍。
虚和瘀可单独表现,也可在同一机体中双象并现。
这两方面内容往往呈现出互相转化的关系,或者因为生理功能虚,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而导致瘀,或者由于久瘀而致虚。
治疗原则就是补血补气活血化瘀,使气血充盈流畅后再治它病才易收效。
如产后缺乳症,若母牛口老体弱,骨瘦台柴,饲养管理并没有及时有效的跟进,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母牛出现比较严重的气血虚的症状,同时也没有着重做好补气工作,又应用了大量的催乳药,但是投不下乳来。
母牛产后病的治疗体会
母牛产后病的治疗体会
贺延三
【期刊名称】《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年(卷),期】1995(000)004
【摘要】母牛产后病的治疗体会贺延三(襄县兽医院452670)母牛产后病
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在治疗上必须抓着其特点,掌握其原则就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其体会有以下五点。
1、母牛产后损气耗血,脆宫、产道易损伤致瘀。
所以,产后病的特点就是多虚多瘀。
虚是指机体生理功...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贺延三
【作者单位】襄县兽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3
【相关文献】
1.母牛产后子宫脱垂治疗体会 [J], 王志云
2.母牛产后子宫脱垂治疗体会 [J], 王云琴
3.一起黄母牛产后子宫脱治疗体会 [J], 张广谋
4.母牛产后痉病治疗体会 [J], 黄扬;葛绍全
5.母牛产后缺乳症的治疗体会 [J], 杨喜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奶牛产后阴虚发热的诊治
奶牛产后阴虚发热的诊治
张利兵;小仁
【期刊名称】《当代畜禽养殖业》
【年(卷),期】2000(000)003
【摘要】奶牛产后因气血双虚,大量泌乳,畜体抗病机能减弱。
常以胎衣不下,恶露,
淤血不净,或外感热邪病毒等,引起畜体高热。
如治疗不当或病程拖长,火热虽去,余伏热邪经久不消,耗伤卫气营血,必将影响病畜的物质消化、吸收和代谢,加重畜体的气血亏虚。
久伏热邪耗伤阴血,病畜出现以午后低热,夜间更甚且汗出不止并伴有类似
前胃驰缓的消化障碍及泌乳下降的症状,中医称为阴虚发热。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张利兵;小仁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37.2
【相关文献】
1.奶牛产后阴虚发热和血淤发热的辨证施治 [J], 王永胜
2.奶牛场生产母牛产后瘫痪发病率调查及典型产后瘫痪病例诊治 [J], 杨光维;陈春华;刘建明;杨飞镖;褚洪忠;团勇;李涛;吐来力江;乃比江
3.奶牛瘫痪的诊治:奶牛产后瘫痪病的防治 [J], 杜彦儒
4.本期主题:奶牛产后疾病的诊治——后肢僵硬、步态踉跄、共济失调、四肢乏力:这牛得了产后瘫痪病 [J], 刘杰; 丁玉臣
5.奶牛低血钾性产后瘫痪与低血镁性产后瘫痪临床鉴别诊治 [J], 侯引绪;孙健;张凡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 。治 宜用滋 阴 降 火 。方用 青 蒿 鳖 甲汤 , 青 蒿 、 即( 知母 、 甲、 地 、 皮 ) 服 , 病 后 期 忌 用 酸 、 鳖 生 丹 灌 温 热
药, 阴液 已伤 , 邪 未尽 , 用 酸 、 性 药 , 为 闭 门 余 再 热 此 留寇 , 大余邪 , 壮 促使 病情趋 向热化 。
中 国牛业科 学
2 1 ,6 3 :8 0 0 3 ( ) 9
C n hi a Catl in e te Sc e c
浅 谈 奶 牛产 后“ 热" 的 临床 用药 体 会 发 证
段 孝 谋 , 宝 华 侯
( 西 省 合 阳 县 畜牧 产业 发 展 局 , 陕 陕西 合 阳 7 5 0 ) 13 0
3 阴虚 发 热 型
奶 牛 因久 卧 湿 地 , 道 子 宫脱 出 , 程 失 血 过 阴 产 多, 阴血大 亏 , 阴虚 阳亢 而发 热 。证 见 身 热不 甚 , 午 后略 高 , 心悸少 食 , 便干燥 , 粪 口干舌 红 , 见细 洪而 脉
浇油 , 而腠理 不开发 , 反而 耗伤 阴液 , 留恋 热邪 , 促使 病情迅 速趋 向热 化 , 病 牛 颤颤 发 抖 , 温 不匀 , 如 皮 四
方用 药 , 到药 到病 除 的 目的 。根 据我 们 临床 实 践 达 的体会 , 于发 热 的症 候群 , 对 归纳起 来 可分 为外 感风 寒型 , 宫热 毒型 和 阴虚 发热 型三 类 证 型 。立 方用 胞
药随证 应变 , 同证异 治 。
1 外 延长 ; 助产 不 当 , 或 损 伤气血 , 气受损 , 元 腠理 疏泄 , 风 乘虚 而入 , 正交 寒 邪 争 而发热 。风寒 之邪侵 袭肌表 , 久而 热 , 愈 症是 恶寒
身热 , 神倦怠 , 毛 逆 立 , 欲 不振 , 吸不 畅 , 精 被 食 呼 肢
洪数 。治宜用 清热解 毒 , 血散瘀 法 , 活 方用银 翘红 酱
解 毒汤 , ( 即 金银 花 、 翘 、 藤 、 酱 草 、 仁 、 皮 、 连 红 败 苡 丹
栀 子 、 芍药 、 仁 、 赤 桃 延胡 索 、 川楝 子 、 乳香 、 药) 没 灌
服 。如病 牛神 昏痉厥 , 搐 , 抽 宜凉肝 熄 风 , 液舒 筋 , 增 可用 羚羊 钩藤 汤 , ( 羊 、 叶 、I 、 地 、 丁 、 即 羚 桑 J贝 生 I 勾 菊花、 茯神 、 白芍 、 竹茹 、 甘草 、 紫雪丹 ) 灌服 。
体 疼痛 , 拘紧束 步 , 有 恶露 , 时 口色淡 白 , 苔 薄 白, 舌
脉见 浮而洪数 。治宜用解 表和 营法 。方用 桂 枝汤 和 生化 汤加减 , 即桂枝 、 白芍 药 、 当归 、 穹 、 母草 、 川 益 生 姜、 枣、 大 甘草灌服 。外感 风热 引起 的热邪 郁 结在 表 忌用辛 甘热 药开 发 , 因热 既 盛 , 用 热 药 , 为 火 上 再 此
而有力 , 此为 阳 阴于 内, 遇 于外 的真 热 假 寒症 , 阴 所
收稿 日期 : 0 0O —8 修 回 日期 : 0 00 — 7 2 1 ~ 11 2 1 — 30 作 者 简 介 : 孝 谋 (9 2 )男 , 西 武 功 人 , 段 18一 , 陕 助理 兽 医 师 , 主要 从 事 奶 牛 疾病 诊 治 工 作 。 *通 讯 作 者 : 宝 华 (9 4 , , 西 蓝 田人 , 要 从 事 奶 牛疾 病 诊 治 工 作 。 侯 18 一) 男 陕 主
中 图分 类 号 : 8 8 2 ¥5.3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 O l9 1 - 2 L ) 3 0 9 一 l l O 1 1( O O O — 0 8O
“ 发热 ” 是一种 症状 , 不是独 立 的病 , 在奶 牛产 后
疾 病 中多有 发热 症 状 的 出现 , 实 践 中 常 遇 到 的一 是 种症侯 。中兽医学认 为 , 、 、 、 、 火 、 风 寒 暑 湿 燥 疫疠 之 邪 皆能致热 。但 病 因病 机 各 异 , 以对 于发 热 一 症 所 的治疗 必须 通过 四诊 , 审证 求 因 , 能 正 确 辨证 , 才 立
见寒 象是 : 内热 壅盛 , 热不 外 达 出 现 的假 寒 现 象 , 不 能用辛 热解 表药助 其热势 , 可用 白虎汤 ( 石膏 、 知母 、
甘草 、 米 ) 之 。 梗 治
2 胞 宫 热 毒型
奶 牛 因胎儿腐 败 , 胞衣 残 留胞 宫 , 致使 淤 血停滞
胞宫 内淤久化 热 而 致病 , 见 高 热 中渴 , 躁 不 安 , 症 烦 行走僵 硬 , 回头 顾 腹. 神 昏迷 , 露 较 多 , 色 赤 精 恶 其 红, 秽臭 难 闻 。粪 便 燥 结 , 短 赤 。舌 苔 黄燥 , 见 尿 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