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化学反应现象的几点认识
化学实验的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化学实验的⼼得体会(精选13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作⽣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篇⼼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法。
⼀起来学习⼼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是店铺精⼼整理的化学实验的⼼得体会,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化学实验的⼼得体会篇1 化学是⼀门实验科⽬,需要考⽣不断地做实验,从实验中真实地看到各种元素发⽣化学反应,看到各种化学现象的产⽣。
做完化学实验之后,学⽣们要写化学实验⼼得体会,将⾃⼰在化学实验中的所感所想写出来。
下⾯店铺为⼤家提供化学实验⼼得体会,供⼤家参考。
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与⽣活⽣产息息相关的课程。
化学知识的实⽤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常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让学⽣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看书,独⽴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也就加深了学⽣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做实验前,⼀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
否则,⽼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
⽐如⽤电解饱和⾷盐⽔的⽅法制取氯⽓的的实验要清楚各实验仪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地浪费时间,会事倍功半。
虽然做实验时,⽼师会讲解⼀下实验步骤,但是如果⾃⼰没有⼀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师指使做,其实⾃⼰也不知道做什么。
做实验时,⼀定要亲⼒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就会忘得⼀⼲⼆净,这还不如不做。
做实验时,⽼师会根据⾃⼰的亲⾝体会,将⼀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学⽣,拓宽学⽣的眼界,使学⽣认识到这门课程在⽣活中的应⽤是那么的⼴泛。
高中化学选修五个重要概念梳理
高中化学选修五个重要概念梳理
化学是一个集自然科学和技术于一身的学科,也是高中学生需要研究的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
下面是高中化学选修课中五个重要的概念梳理:
1.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被转化成产物的速度相等时所处的状态。
它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也是化学课程中必需掌握的知识点。
学生应该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并且理解如何通过调节这些因素来改变化学平衡的状态。
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又称为“电子转移反应”,是指试剂之间通过电子的转移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化学课程中普遍使用氧化还原反应来解释许多现象,例如腐蚀和电化学反应。
学生需要研究如何识别氧化还原反应并理解它们如何发生和如何在实际应用中使用。
3.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是化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是描述物质在水中的离子化特性的理论基础。
学生应该掌握如何识别酸和碱,并且理解在酸碱中pH值的重要性。
4. 动力学
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机理的一个分支学科。
学生应该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例如温度、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并且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之间的关系。
5. 热力学
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换和系统热平衡的一个分支学科。
学生应该掌握热力学基本原理,例如焓和熵的概念,并且了解如何应用这些原理来描述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精选15篇)_1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精选15篇)化学实验心得体会1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分析化学实验课的任务是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正确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分析化学实验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分析化学实验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其次,分析化学实验能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
最后,实验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大一暑期实践期间,我曾随学院学生科协进行了北京市城区饮用水水质调查。
那次活动是我第一次比较系统的作分析化学实验,以下借用几段我对于那次活动的总结。
活动的目的除了在于培养科协成员的分析化学试验能力外,还使成员体验了比较正规的科研项目的步骤——讨论、立题、取样、分析……通过这次活动,科协成员面对涉及外专业或目前学术水平难以达到的课题时,将更有能力与信心运筹帷幄。
调查是学生科协的传统活动——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拓展。
化学实验技能有机的溶于调查的水硬测量阶段,使单纯的实验提升到科研的高度。
从调查的取样阶段开始,全体成员充分参与到活动当中。
取样的范围是北京市城八区居民的饮用水。
原则上每个城区两个水样。
我被分配采集一个朝阳区的水样。
朝阳区是北京的大区,我选取的社区是位于西大望路19号的新近开发的楼盘——金港国际。
该地点处于泛CBD,也是近期入市的热门地点,我选取的社区定位是白领公寓,室内除有自来水外还有纯净水的管道以及完备的终水系统。
我分别采集了该社区纯净水及自来水的水样各一份,以便比较。
实验阶段中,未学过分析化学的成员得以提前接触到一些高精密仪器,如分析天平。
这为大一的同学今后的学习有较大的积极影响。
虽然因实验仪器使用的不熟练使得失误的频繁发生,但由于活动参与者的认真态度,我们最终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体会化学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研究化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 基础知识化学学科的核心在于对物质的认知和理解。
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内容,是深入研究化学的基础。
通过研究基础知识,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和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技能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操作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化学现象。
具备实验技能能够帮助我进行独立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3. 问题解决能力化学学科的研究强调思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化学,我学会了思考和分析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问题解决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类问题。
4. 创新思维化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思维。
通过研究化学,培养了我的创新思维能力,使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观点和方法。
这样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将会派上大用场。
5. 良好的沟通能力化学学科需要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在化学实验和科研项目中,与同学和老师的合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经验,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总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通过研究化学,我不仅对化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提高了自己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这些核心素养将在将来的研究和职业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初中化学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反应类型
在初中阶段学习化学时,我们经常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它们可以根据反应过程的特点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本文将介绍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1. 物理性质变化
物理性质变化是物质在外部形态或性质上发生改变,但分子结构未发生变化的过程。
比如: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水银的温度增加导致膨胀等。
2. 化学性质变化
化学性质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伴随着化学键的破裂和新键的形成。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以下几种:
2.1. 合成反应
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物质的过程。
例如:
2H₂ + O₂ → 2H₂O。
2.2.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是指一种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例如:2H₂O → 2H₂ + O₂。
2.3. 双替换反应
双替换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互相交换位置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例如:AgNO₃ + NaCl → AgCl↓ + NaNO₃。
2.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发生氧化和还原的过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例如:2Fe + 3Cl₂ → 2FeCl₃。
结语
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化学原理。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初中化学中的反应类型有更清晰的认识。
有关化学反应现象的几点认识
有关化学反应现象的几点认识作者:付斌成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年第12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是化学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也伴随化学学习的始终.如何有效地把握化学反应现象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认识和体会.一、化学反应现象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感觉到的一切情况(包括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常会伴随发生一些现象.(1)颜色变化:酸碱指示剂,如石蕊溶液遇酸紫色变红色;干燥剂,如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2)发光、发热,如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酸碱中和放热.(3)产生气体,如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产生氧气.(4)产生沉淀,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浑浊.(5)温度变化,如天然气燃烧可以做饭.(6)性质变化,如柔软的泥坯放入窑中烧烤制得陶器;等等.其中只有一部分是能用肉眼看得出的现象,主要有以下这些: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燃烧,沉淀,浑浊,溶解,吸收气体,凝固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二、化学反应现象与结论实验现象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等)所感知的特征.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人可以感知,而物质的结构、组成却是不能被感知的,并且生成物的名称是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推断得出的.因此不能用实验结论代替反应现象.例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是产生气泡,锌粒逐渐消失,描述成“生成了氢气”就成实验结论;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反应现象应是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内壁出现无色液珠,同时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叙述成“生成黑色氧化铜,同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就是实验结论.三、化学反应现象的描述化学反应现象十分复杂,有些现象易被忽视,要对实验现象做出准确的描述,首先要学会科学地、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1)关注物质的性质(反应物、生成物),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以及能否燃烧、燃烧产物的状态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分析和记录.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形态、外观;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以及其他现象;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名称、形态、外观.在描述实验现象时,要仔细全面,学会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什么物质在什么环境下发生什么反应,同时伴随什么现象.第一,要注意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如放出热量(气体)、发出白光、冒出气泡等,避免用词不当.例如,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看到的只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描述成“出现白色沉淀”就不妥当.第二,要注意表达的完整性.如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可先描述发光(或火焰)的颜色,再描述放出热量,最后再描述生成物颜色、状态、气味等.同时,要正确区分“发光”与“火焰”,“烟”与“雾”等的不同,避免张冠李戴.“发光”是指固体微粒被灼热的结果,没有产生火苗.“火焰”是气体燃烧时伴生的现象,即平常所说的“火苗”.如点燃镁带称为“耀眼的白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称为“火星四射”.硫在氧气中燃烧,硫先熔化再气化,实际上燃烧的是硫蒸气,现象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气体中产生的,“雾”是液体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例如,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这种白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氧气中,其实验现象是“产生大量浓白烟”,不能称为“产生白雾”.又如,打开装浓盐酸的瓶塞,实验现象应产生“白雾”,而不能说“白烟”,因为看到的是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小液滴.四、化学反应现象与反应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常会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如要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可借助酚酞指示剂指示反应的进行,或通过测定实验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等方法进行检测.同时,应注意到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氧)、产生沉淀物等现象,只是没有新物质生成,这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五、化学反应现象与反应条件化学反应事实表明,温度、压强、催化剂、反应物的浓度等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现象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反应温度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如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时无明显现象,在加热的条件下有气泡产生.。
化学反应与日常生活
化学反应与日常生活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改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与化学反应打交道。
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都在不断地发生化学反应。
本文将从食物、洗涤用品、药品和能源等方面介绍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食物中的化学反应食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食物的制作过程中离不开化学反应。
例如,烹饪食物时,食材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会发生化学反应,使食物的味道更加美味。
在烘焙过程中,面粉中的淀粉会发生糊化反应,使面团变得松软。
此外,食物中的酵母菌发酵也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它使面包发酵膨胀,增加口感和香气。
二、洗涤用品中的化学反应洗涤用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而洗涤用品中的化学反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污渍与水更好地接触,从而起到清洁的作用。
此外,洗洁精中的碱性物质能够中和油脂,使其变为水溶性,从而起到去油的作用。
洗涤用品中的化学反应使我们的衣物和餐具更加干净卫生。
三、药品中的化学反应药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而药品中的化学反应起到了治疗疾病的作用。
例如,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治疗感染性疾病。
此外,止痛药能够通过改变神经传递的化学反应,减轻疼痛感。
药品中的化学反应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四、能源中的化学反应能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而能源的获取和利用过程中离不开化学反应。
例如,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热能和光能。
燃烧反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气、汽油和木材等能源的基础。
此外,电池中的化学反应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我们的电子设备提供能源。
综上所述,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食物的制作到洗涤用品的使用,从药品的治疗到能源的获取,化学反应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化学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_5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化学实验心得体会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分为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两块。
很多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也源于对实验的喜爱,要重视实验教学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在新的教材中,更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尤其增多了探究性实验,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其动手能力及协作精神,也更加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
那么如何上好实验课,__就略谈几点心得。
第一,要重视创设化学实验问题情景。
比如在讲高二的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条件时,我们可以首先把化学方程式2NO2==N2O4写出,然后告诉学生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这能量的变化,要么吸热,要么放热,NO2是红棕色气体,而N2O4是无色气体。
学生可以分析出,如平衡向右移动,则气体颜色变浅,如平衡向左移动,则气体颜色变深,到这里,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索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案,老师再组织讨论,并补充完善,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这样就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分析典型实验,做到以点带面。
比如通过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下叙操作内容:①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③药品的取用;④加热方法;⑤气体的净化与干燥;⑥气体的收集与放置;⑦装置的拆御。
对于这些操作,要讲清它的理论依据及原理,要让学生能吃透。
比如在实验室里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氯气时,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水的沸点也不高,所以制得的氯气中可能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
欲除去,只要用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不能用水,这是因为氯气与水发生下列反应:Cl2+H2O==HCl+HClO,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增加生成物中的Cl-浓度,可使平衡向左进行,以减小氯气的溶解度。
又根据氯气的性质,要想干燥氯气,只能选用液体或颗粒状的酸性干燥剂,通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第三,在做演示实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大体上要做到以下几点:①防止看了热闹,丢了门道,初学化学的同学觉得化学实验很神秘,有些同学甚至把做实验看成魔术,很好玩。
硫酸钾灼烧现象
硫酸钾灼烧现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硫酸钾灼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通常在实验室或工业生产中进行。
硫酸钾是一种无机盐,化学式为K2SO4,具有白色结晶状。
当硫酸钾在高温下被加热时,会发生灼烧反应,产生危险的气体和灼烧物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酸钾灼烧现象、其化学反应机理、实验室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应急措施。
硫酸钾灼烧现象是一种放热反应,即在加热的作用下,硫酸钾会分解为硫酸氢钾和硫酸钾两种物质。
化学方程式如下:K2SO4 → KHSO4 + KOH在这个反应过程中,硫酸钾分解为硫酸氢钾和氢氧化钾,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因此会产生灼烧现象。
硫酸氢钾是一种腐蚀性强的气体,能对人体呼吸道和眼睛造成刺激和伤害,而氢氧化钾是一种强碱性物质,能腐蚀皮肤和黏膜。
在进行硫酸钾灼烧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事故的发生。
在进行硫酸钾灼烧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衣等个人防护装备,防止硫酸氢钾和氢氧化钾对人体造成伤害。
2.操作台面上应放置吸收液,以吸收可能溅出的硫酸氢钾液滴,减少风险。
3.使用密闭式反应容器进行实验,防止灼烧物质挥发到空气中。
4.加热温度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产生过高的温度导致危险事故发生。
5.实验后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和设备,防止硫酸氢钾和氢氧化钾残留导致危险。
当发生硫酸钾灼烧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包括:1.立即远离灼烧现场,避免接触悬浮在空气中的灼烧物质。
2.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到灼烧的皮肤或眼睛,帮助稀释灼烧物质,减少伤害。
3.将受伤人员送往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治疗,确保伤者安全。
4.在灼烧现场设置警戒线,避免其他人员靠近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
硫酸钾灼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当进行实验或工业生产中使用硫酸钾时,务必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事故的发生。
对于硫酸钾灼烧事故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了解硫酸钾灼烧现象,并加强对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视。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精选6篇)
For everyone first, for everyone later.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化学实验心得体会(精选6篇)化学实验心得体会1这几天,我们精细班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有机化学实验,总共有四个实验,其中包括:《重结晶提纯乙酰苯胺》、《乙酸正丁酯的制备》、《1—溴丁烷的制备》和《乙酰苯胺的制备》。
对于这次的实验,我们不在像以前做实验时的那种松散态度了,因为实验的难度相对以前偏难了,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同学们对这次试验非常认真,每个组的成员都在认真负责的做好每一件事情。
在这过程中,我们有欣喜也有尖叫,欣喜的是实验很成功而且很快就要做完了,尖叫的那就是女生的事了,一有什么仪器的碰撞或者实验现象的产生她们就会狂叫,呵呵……真受不了。
在这几次试验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比较新鲜的仪器,比如:保温漏斗、减压抽滤装置等。
对于这些新的仪器,老师都是认认真真的叫我们怎样去使用,怎样的不当会造成什么样的危险。
由此也可看出老师对实验的严谨以及对我们学生的负责。
在这次试验当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
以前做实验的时候,我都是大部分丢给同伴做的,现在自己也跟着一起做,感觉真的很不错,在实验过程中看着那些自己做的实验感觉很满足,也很有成就感,里面有一些实验现象也很有趣。
还有就是我觉得不管什么事还是多动动手好,你只会说不会做那不就等同于纸上谈兵吗。
所以,我觉得这次实验非常有作用,及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2历时八个星期、四节课时的分析化学实验转瞬间已结束。
回想本学期的实验课,在脑海中出现频率最多的短语是:异常耗费脑力、程序复杂繁多、等待时间漫长、一步走错全盘皆输。
但同时,也正是实验中所经受的考验与挫折,使我受益匪浅,学会了坚持,懂得了认真,更掌握了很多实验技能。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本学期开学以来的实验课中所使用的各种新仪器。
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及反应规律
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及其反应规律一、基础知识(一)化学反应类型1、按照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 可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①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反应。
例如:2Na + Cl2点燃2NaCl 3Fe + 2O2点燃Fe3O4②非金属跟非金属的化合反应。
例如:4P + 5O2点燃2P2O5H2 + Cl2点燃2HCl③某些碱性氧化物跟水的化合反应。
例如:CaO + H2O == Ca(OH)2Na2O + H2O == 2NaOH ④某些酸性氧化物跟水的化合反应。
例如:CO2 + H2O == H2CO3 SO3 + H2O == H2SO4⑤酸性氧化物跟碱性氧化物的化合反应。
例如:SiO2 + CaO 高温CaSiO3MgO + SO3 == MgSO4⑥多种物质之间的化合反应。
例如:2Cu + O2 + CO2 + H2O == Cu2(OH)2CO3CaCO3 + CO2 + H2O == Ca(HCO3)2(2)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①某些氧化物的分解反应。
例如: 2H2O 通电2H2↑ + O2↑②某些含氧酸的分解反应。
例如:H2CO3 == H2O + CO2↑2HClO 光照2HCl + O2↑(次氯酸) ③难溶性碱的分解反应。
例如:Cu(OH)2∆CuO + H2O 2Fe(OH)3∆Fe2O3 + 3H2O④某些含氧酸盐的分解反应。
例如: CaCO3高温CaO + CO2↑2KMnO4∆K2MnO4 + MnO2 + O2↑(3)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 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①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
例如:Zn + 2HCl == ZnCl2 + H2↑Fe + H2SO4(稀) == FeSO4 + H2↑②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片的现象-解释说明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片的现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氯化铁溶液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而在实验中加入铜片后,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本文将就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片的现象进行探讨和解释。
在实验中加入铜片后,我们观察到了一系列变化。
首先,溶液的颜色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从无色或淡黄色逐渐转变为深褐色。
其次,铜片会逐渐被侵蚀,表面会出现一层红色的沉淀物。
这些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我们希望通过实验和分析来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反应过程。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旨在探究加入铜片后,氯化铁溶液中所发生的反应机制,并对其可能的应用领域和意义进行讨论。
我们相信,通过对这些实验现象的详细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氯化铁溶液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知识,并为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启示。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介绍氯化铁溶液的性质,包括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常见应用。
接着,我们将详细讨论铜片的性质,了解其在实验中的参与情况。
最后,我们将重点分析和解释加入铜片后氯化铁溶液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并探讨可能的反应机制和结果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视角,加深对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片现象的理解和探索。
随着对这一现象的深入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进一步拓展化学科学的边界。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引言、正文和结论。
1. 引言部分将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
首先介绍氯化铁溶液和铜片的基本性质,包括它们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在实验室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然后指出存在的问题或观察到的现象,即加入铜片会引起的某些变化或反应。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和意义,即通过研究这一现象来深入了解氯化铁溶液和铜之间的反应机制以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2.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氯化铁溶液和铜片的性质。
首先,描述氯化铁溶液的化学成分、浓度、PH值和颜色等基本属性。
酯化反应的热失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酯化反应的热失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酯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在许多工业和实验室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尽管酯化反应在合成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它也存在着热失控的潜在危险。
酯化反应的热失控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反应体系的温度突然升高并且无法有效控制的现象。
这种热失控可能导致反应体系的爆炸、火灾以及释放有毒气体等严重的后果。
因此,深入了解酯化反应的热失控机制,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首先介绍酯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机理。
随后,我们将详细探讨酯化反应的热失控机制,包括热失控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讨论酯化反应的热失控对人身安全和环境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热失控事件的发生。
通过对酯化反应的热失控进行研究和分析,我们能够全面了解酯化反应的危险性,并提出有效的措施来减少事故的发生。
这不仅可以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还可以提高实验室和工业生产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酯化反应的实践中,保证安全始终是至关重要的。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酯化反应的热失控展开,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酯化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热失控可能带来的风险,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酯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物的结构特点、催化剂的选用以及反应条件的控制。
同时,也将重点探讨酯化反应热失控的机制,从反应速率、热效应等方面分析其可能导致的危害,并探讨可能的预防措施。
在结论部分,将对酯化反应的热失控进行总结,强调其对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确保酯化反应能够高效、安全进行。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本文将系统地剖析了酯化反应的热失控问题,以期提高读者对该问题的认识,进而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为: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酯化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热失控现象,并分析其潜在的危害和影响。
什么是化学反应?
什么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一系列反应物通过接触转变为新的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的化学键被重新组合,产生新化合物。
这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化学过程,因为许多日常生活中的过程都涉及到了化学反应。
本文将对化学反应做更加深入的探讨。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具体包括以下几类:1. 氧化还原反应:在这种反应中,原子之间的电子被转移,从而形成对氧化态和还原态的转化。
2. 酸碱反应:这种反应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即水的组成成分)相互转化,最终形成盐和水。
3. 配位反应:这类反应中,配体添加到中心离子中,从而形成配合物。
4. 沉淀反应:这种反应是两种溶质混合后形成的,反应中会生成溶解度低的新化合物,而这种新化合物称为沉淀。
二、化学反应的条件在化学反应中,有一些必要的条件,只有这些条件满足,化学反应才能发生。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反应物:这种反应必须有反应物,即对原子和分子的要求。
2. 接触:这种反应需要接触,所以反应物必须接触彼此,同时要形成反应热。
3. 活化能:这个反应还需要活化能,这是让分子进入能量状态的摩尔能量。
4. 温度:反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化学反应也会发生得越快。
三、化学反应的应用化学反应对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几种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的应用:1. 化学反应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化学反应在食品加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大多数饼干和蛋糕的做法都需要化学反应。
2. 化学反应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化学反应在制药行业中也大有用途。
多数药品是通过化学反应来生产的。
3. 化学反应在生态学中的应用:化学反应在生态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环境化学的影响。
总之,化学反应是一个多方面的话题,它不仅对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化学理论和实践应用。
我们只有不断加深对其的研究和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重要性,并找到更好的应用方式。
苏教版初二化学理解化学反应与实验原理
苏教版初二化学理解化学反应与实验原理化学反应是指化学物质之间发生的物质变化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物质发生生成、消失或转化,原有的化学键断裂并新的化学键形成。
理解化学反应和实验原理是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实验原理以及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时,原有物质消失而新物质生成的过程。
其特点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方程式。
1. 反应物反应物是实施化学反应前已有的物质,它们通过化学反应来生成新的物质。
例如,在氧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反应中,氧气和氢气就是反应物。
2. 生成物生成物是化学反应中新生成的物质,其由反应物经过化学变化而得到。
以上述氧气与氢气生成水的反应为例,水就是生成物。
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对化学反应进行描述的方式,它通过化学符号和系数来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定量关系。
例如,氧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水的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其中“2”为系数,表示氢气和水的比例关系。
二、实验原理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发生的快慢程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来判断。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2. 反应热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反应前后温度变化来判断化学反应的热变化。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物质得到电子的过程称为还原。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而被还原,而还原剂失去电子而被氧化。
常见氧化还原反应有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三、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反应1.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可以用滴定来准确测量酸碱溶液的浓度。
2.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反应是指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金属铁与非金属硫反应生成硫化铁。
3. 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热、光和气体的化学反应。
向硫化钠水溶液中通于少量的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
向硫化钠水溶液中通于少量的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硫化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它在水溶液中可以发生许多化学反应。
其中之一便是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本文将对此反应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反应方程式、反应特点以及反应可能产生的物质等方面。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 + CO2 → Na2CO3 + S接下来,让我们分步来解释这个反应过程。
硫化钠水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后,二者将发生化学反应。
首先,硫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硫。
这个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Na2S + CO2 → Na2CO3 + S在这个反应中,碱性的硫化钠水溶液与酸性的二氧化碳发生中和反应。
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反应类型,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化学现象之一。
这个反应的特点有几点:首先,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而这个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也就是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热能。
其次,这是一个气体生成反应。
二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当它与硫化钠发生反应时,会生成大量气体。
气体的生成会导致反应体系内部的压力增大,同时也是这一反应的显著特点。
除此之外,这个反应可能产生的物质还包括碳酸钠和硫。
碳酸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硫则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黄色固体,是化学实验室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化学物质。
总的来说,硫化钠水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它会产生碳酸钠和硫这两种物质,同时也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这个反应不仅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也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一个实验现象。
此外,这个反应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硫化钠水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机理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也能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总的来说,硫化钠水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一个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化学反应。
通过对这一反应的深入了解,可以促进化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
对复分解反应条件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复分解反应条件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的最核心的知识点之一,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宏观现象)探究到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分析,再到复分解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符号表征)的书写,都是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实际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时经常让学生不知所措,难以思考。
那么老师应该从哪些角度来思考、创新教学方法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该知识点呢?关键词:初中化学复分解反应创新教学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四大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之一,也是涉及物质种类较多、物质化学式最复杂、化学反应方程式数目最多的化学反应。
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一课时的教材中,看起来只有一页书,但直接或间接的具体知识就有碱与盐、盐与盐之间的化学反应等7个方面。
教材中的这些知识是如何组织和呈现的呢?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研读各知识线索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方法。
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中,7个具体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下:以上问题均需要老师在课堂上不断渗透、讲解,并想办法让学生对该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才能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熟能生巧、灵活运用,特别是在做实验探究题时,开放思维、注意细节,进而提高考试成绩。
一、实验探究——宏观现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任何化学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实验事实,可以说没有实验的化学课不是一节优秀的化学课堂。
在新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实验探究是五大一级主题之一,其中要求将实验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提高学生的课程探究能力。
在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教学中,需要用实验事实来让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宏观现象。
二、离子分析——微观实质在化学上,任何宏观实验现象都可以从微观实质上进行解释,那么对于复分解反应也应该从微观实质上给学生解释清楚。
由于在第十单元学习酸碱盐的定义时已对酸碱盐的实质进行了探究(导电性实验),故在此对复分解反应进行离子分析也比较容易,属于水到渠成。
例如:在写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后,可继续引导学生分析2NaOH+CuSO4=Na2SO4+Cu(OH)2↓Na++OH-+Cu2++SO42-=Na++SO42-+Cu(OH)2↓把前后相同的划去:Cu2++OH-=Cu(OH)2↓在实验探究中的几个反应都可以引导学生作以上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产生沉淀或气泡的微观实质,也就是在复分解反应中,有的离子参加了化学反应,有的离子没有参加化学反应,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认识: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是怎样交换的这一问题。
氢氧化钙加水现象
氢氧化钙加水现象氢氧化钙也称石灰,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当氢氧化钙与水混合时,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氢氧化钙加水的现象。
1.化学反应氢氧化钙与水混合后会发生以下反应:Ca(OH)2 + H2O → Ca(OH)2·H2O(石灰水)这个反应是一个典型的水解反应,也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形式之一。
其中,Ca(OH)2(氢氧化钙)作为酸性物质,能够与水中的氢离子结合,产生一个较弱的碱性物质Ca(OH)2·H2O(石灰水)。
这个反应是氢离子和羟根离子结合成水的逆反应,因此也可以看作是酸碱中和反应。
2.物理变化由于氢氧化钙与水的反应非常剧烈,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在反应过程中还会发生物理变化。
具体表现为:(1)反应热:氢氧化钙与水反应时会释放大量的热,可以让反应混合物迅速升温,并且会产生蒸汽的形式。
(2)振荡:石灰水与水混合后,会发生由于热差而产生的不稳定现象,使得混合液中的气泡会迅速上升与碰撞,产生周期性的振荡现象。
(3)颜色变化:当氢氧化钙与水混合后,产生的石灰水是乳白色的,可以通过光的散射使混合液变得浑浊。
3.应用氢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存在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石灰水作为指示剂:石灰水能够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因此可以用作二氧化碳的指示剂。
(2)制备石灰乳:石灰乳是一种常见的防水涂料,由于石灰水稳定性较强,能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较为坚硬的石灰石,因而成为石灰乳的主要原料。
(3)水处理:石灰水具有较强的碱性,能够与水中的酸性物质反应,使其中和,并能沉淀出一些难溶于水的物质。
总之,氢氧化钙加水反应是一种具有广泛实际应用价值的化学反应,其产生的石灰水成为许多工业和日常领域广泛应用的化学物质,同时也为我们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特性提供了基础。
物体的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物体的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它是由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表示的。
化学方程式是一种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方式,反应物在左边,生成物在右边,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清楚地描述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
本文将从物体的化学反应入手,探讨化学方程式在描述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一、物体的化学反应物体的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物体发生化学反应的例子,比如黄铁矿石在加热时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铁(III)氧化物等。
化学反应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浓度等。
在反应过程中,原子间的化学键会断裂和形成,物质的性质会发生明显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重要工具。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清楚地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关系,以及反应过程中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
以下是一个化学方程式的例子:2H2 + O2 → 2H2O这个方程式描述了氢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的过程。
方程式左边的2和O2表示反应的物质和摩尔比例,右边的2H2O表示生成物的物质和摩尔比例。
化学方程式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反应的产物和了解反应的能量变化。
通过方程式中的化学式,我们可以得知反应中有哪些元素参与,哪些化学键断裂和形成,从而了解反应的过程和性质。
三、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和摩尔比例需要保持一致,这就是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平衡化学方程式可以用来描述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例如:2H2 + O2 → 2H2O该方程式是平衡的,左边的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比例与右边水的摩尔比例保持一致。
对于某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可能需要进行配平,使反应物和生成物在摩尔比例上达到一致。
通过调整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可以配平方程式。
四、化学方程式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书写和使用化学方程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化学符号的书写要准确无误,以保证方程式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初三化学动态反应分析
初三化学动态反应分析本文将分析化学中的动态反应,包括动态反应的基本概念、特征与分类,并讨论其产生原因和应用,同时介绍相关实验以帮助读者理解。
一、动态反应的概念动态反应是指在反应体系一个或多个反应物分解、合成或转化为其他反应物的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速率都随时间而变化的反应过程。
在动态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而产生一个波动曲线,反应速率也随之浮动。
二、动态反应的特征和分类1. 特征:动态反应的特征是反应物浓度和反应速率都随时间而变化,并且变化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
反应体系中的化学反应有时能够出现平衡状态,只要满足反应物之间的比例是一定的,反应的浓度和反应速率就是不变的。
但在实际中,有些反应只有在浓度到达一定范围才会出现波动,这是由于反应的复杂程度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不同等因素所致。
2. 分类:根据动态反应的方程式不同,动态反应可以分为单反应、复合反应和分步反应三种类型。
- 单反应:只有一个反应物产生一个产物,并呈现出波动。
- 复合反应:两个或多个反应物产生一个产物,并呈现出复合波动。
- 分步反应: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反应步骤构成,且每一步骤都是波动的。
三、动态反应的产生原因和应用1. 产生原因:动态反应的产生和构成原因是多样的,包括反应物分解、反应物转化为其他反应物、反应体系放电等。
2. 应用:动态反应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用途,例如可以用来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以及其他化学反应的增量波动等。
在学术方面,动态反应也被用于探究化学反应机制等方面。
四、相关实验课堂上可以开展以下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动态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征:- 反应物的浓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不同反应体系下周期变化的观测- 用多种催化剂研究反应速率和波动的变化规律以上是初三化学动态反应分析的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化学反应现象的几点认识
作者:付斌成
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年第12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是化学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也伴随化学学习的始终.如何有效地把握化学反应现象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认识和体会.
一、化学反应现象
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感觉到的一切情况(包括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
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常会伴随发生一些现象.(1)颜色变化:酸碱指示剂,如石蕊溶液遇酸紫色变红色;干燥剂,如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2)发光、发热,如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酸碱中和放热.(3)产生气体,如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产生氧气.(4)产生沉淀,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浑浊.(5)温度变化,如天然气燃烧可以做饭.(6)性质变化,如柔软的泥坯放入窑中烧烤制得陶器;等等.其中只有一部分是能用肉眼看得出的现象,主要有以下这些: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燃烧,沉淀,浑浊,溶解,吸收气体,凝固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二、化学反应现象与结论
实验现象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等)所感知的特征.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人可以感知,而物质的结构、组成却是不能被感知的,并且生成物的名称是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推断得出的.因此不能用实验结论代替反应现象.
例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是产生气泡,锌粒逐渐消失,描述成“生成了氢气”就成实验结论;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反应现象应是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内壁出现无色液珠,同时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叙述成“生成黑色氧化铜,同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就是实验结论.
三、化学反应现象的描述
化学反应现象十分复杂,有些现象易被忽视,要对实验现象做出准确的描述,首先要学会科学地、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1)关注物质的性质(反应物、生成物),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以及能否燃烧、燃烧产物的状态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分析和记录.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形态、外观;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以及其他现象;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名称、形态、外观.
在描述实验现象时,要仔细全面,学会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什么物质在什么环境下发生什么反应,同时伴随什么现象.
第一,要注意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如放出热量(气体)、发出白光、冒出气泡等,避免用词不当.
例如,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看到的只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描述成“出现白色沉淀”就不妥当.
第二,要注意表达的完整性.如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可先描述发光(或火焰)的颜色,再描述放出热量,最后再描述生成物颜色、状态、气味等.同时,要正确区分“发光”与“火焰”,“烟”与“雾”等的不同,避免张冠李戴.“发光”是指固体微粒被灼热的结果,没有产生火苗.“火焰”是气体燃烧时伴生的现象,即平常所说的“火苗”.如点燃镁带称为“耀眼的白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称为“火星四射”.硫在氧气中燃烧,硫先熔化再气化,实际上燃烧的是硫蒸气,现象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气体中产生的,“雾”是液体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
例如,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这种白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氧气中,其实验现象是“产生大量浓白烟”,不能称为“产生白雾”.
又如,打开装浓盐酸的瓶塞,实验现象应产生“白雾”,而不能说“白烟”,因为看到的是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四、化学反应现象与反应
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常会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如要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可借助酚酞指示剂指示反应的进行,或通过测定实验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等方法进行检测.同时,应注意到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氧)、产生沉淀物等现象,只是没有新物质生成,这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五、化学反应现象与反应条件
化学反应事实表明,温度、压强、催化剂、反应物的浓度等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现象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反应温度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如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时无明显现象,在加热的条件下有气泡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