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作者:孙明王京峰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18期
摘要:本文在论述校企合作办学的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际,提出了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发展策略。
关键词:校企合作;计算机专业;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1
最近几年,信息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市场对计算机人才需求剧增,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我国不仅在高端研发领域人才匮乏,在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以及各类基层信息化方面,包括基础性开发以及应用与操作方面也缺乏相当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巨大发展空间和动力,当然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挑战。加强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和人才市场的配合程度,实施校企合作后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将会迎来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
一、校企合作办学的概念和意义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适应新时期、新环境下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是在企业实践中需要处理问题的方法通过学校理论的方式交给学生,是一种充分结合学校和企业的环境与资源,培养可以适用于企业、行业、用人单位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是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标,这一教育模式就是在教育和产业、教育活动过程和实际生产过程之间建立了一种相互联系的通道,充分发挥学院、行业、产业及企业等各方面的自身优势,充分结合了间接知识(课堂传授)和直接知识(现场实践)的环境,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学校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技术需求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切实要求定向的培养学生。学校根据企业的切实需求和实际情况通过企业或者教育专家共同对专业进行研究定位,确定专业教学大纲和相关课程,切实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1]。学校和企业可以互用教师,学校可以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进行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更加实用。行业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地校外实训环境,对学校优秀毕业生进行优先录用,企业可以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良的教学环境对职工进行培训,校企双方还可以共同研究课题、开发项目,共同解决企业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难题,实现真正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虽然高职学院做了很多联系企业行业的工作,重视了校企合作办学,在学生职业岗位实践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不得不正视高职学院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行动以
及实践观念还存在大量的问题,难以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和长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校企合作的深度方面,校企合作还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缺乏更深层次的合作。
二是认识不足,企业和学校的关系不是真正的合作。目前学院已形成的校企合作通常都是学院主动向企业寻求教育合作伙伴,出现了“学院冷,企业热”的情况,这就很难建立起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实现“双赢”的状态。
三是学院的长期效应难以适应企业方面的短期行为。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院通常是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实现的是一种长远效益,学校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最大限度的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的人才,但这毕竟是长期工程,但企业通常追求当前的利益。因此,企业就会因为不乐观的短期效益,过于急功近利,不利于校企合作。
四是难以保证实训效果与监督机制。从校企合作已经进行的情况来看,因为企业有大量的工作,企业人员通常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为学生进行系统的、专门的指导。所以就很难保证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切实效果,使得很多学生出现懈怠思想,甚至出现溜岗现象,监督机制不能很好落实,实训效果自然也就不尽如人意[2]。
除此之外,在校企合作的实际过程中,还存在诸如学院自身科研能力较弱、学院经费不足、学生缺乏合理的就业定位等一些难以在短期内处理的实际问题,这些通常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甚至全社会帮助和努力。
三、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发展策略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现阶段,信息产业已经变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宝贵资源。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的高度,从优化地方资源配置、契合区域产业布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建立可持续的优质校企合作项目,从而实现校企合作效益的提升,更好的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政府主导,改进校企合作主体利益关系。做好校企合作的关键,首要任务就是一定要政府出面建立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政策环境。建立起一些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更好的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政府一定要发挥在校企合作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2.分层合作,促进校企深度融合。计算机类专业的特殊性性质决定了学生在从事信息技术类的某些相关岗位或者信息技术类岗位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技术秘密或者商业秘密,而这些秘密
实际上很可能会影响到关键技术运用和学习的主要原因。因此,计算机类专业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可以适当的进行分层合作模式来规范责任与信任。
3.更新观念,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口径。摒弃传统的专业对口观念,不要把计算机类专业的校企合作的企业对象仅仅局限在专业的IT类企业,还要把目光转向所有需要信息技术类岗位的企业和单位,这一做法将有利于学生的更好的进行个性化发展。尤其对于发展不够好的地区和中小城市,因为IT产业起步较晚,很难形成规模,大企业数量较少,小企业不仅自身容纳能力有限,而且还会因为成本的原因而不乐于去接纳学生实习。如果把目光仅仅局限在专业对口的IT类企业合作,就通常需要去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样就一定会增加校企合作的成本,并导致学生管理更加困难[3]。
4.对接需求,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校企合作的关键所在就是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计算机类专业与企业需求对接,是实现校企平等互利的最根本所在,也是能够实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关键原因。这里所说的对接,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校企资源层面上微观对接;二是专业对接产业的宏观对接。校企资源对接,就是互有所“求”的对接,指的是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对接。专业对接产业,也就是围绕产业布局来对专业进行设置,创建特色专业,培养一批能够为企业所需、为企业所用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使得企业把学生实习视作获得优秀人才的大好时机。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实现自身发展、保证育人质量、实现与企业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技能型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高职教育一定要努力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建立产业需求、资源互补和人才培养高质量对接等长效合作机制,实现企业与学院的互利双赢。
参考文献:
[1]李闽,于晓丹.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问题实证研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2]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D].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8: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