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友彬物理即生活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学内容为例

高中物理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学内容为例

过集体对 比和讨论 , 不断完善研究 成果 , 真正有效促进学生各 项能 行维修。 力 的提升 。 其次 , 了解 家用 电路 的特点 , 学 习家用电路 图的识别 和 比较 。
四、 物 理 生 活 化 的 实 践
让学生了解各种生活电器 的特点 。 当然 , 在 电路安装中也有许多小 力培 养学 生职业技 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利用高 中阶段的电学知识 技巧 , 学生可 以通过这样的学习掌握 更加 实用 的电路安装技术 。 和生 活相 结合 , 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家用 电学 知识 , 并能根据实际情 再次 , 让学生尝试用工具更换插线板 的连接线 , 或焊接脱焊 的 况做一点科技创新 , 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 在实际操作 中结合学生实 通过 电吹风等小家 电的简单维修实践 , 学生可以学习各种 电 际情况 , 结合物理教学中部分选修 知识 和实践相结合 的方式 , 有目 节点 。 的、 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和实践操作能力 。 1 . 对学 习选修 3 - 1 后 的一些理论知识 的深化 电学 中的一些 书本 知识需要教师进行一定 的强化教学 ,让学 生 能将 书本知识生 活化 , 了解和掌握一 定的电学 电路知识 。比如 ,
以说 , 学习 的关键 还是在兴趣 , 知识 也要活学 活用 到生活 的各个 方 面。我 高中毕业 十几年了 , 前不 久我才知道铝箔纸 包住手机可 高 中物 理生活化 的教 学方法主要是采用 “ 三合 一” 的方式 , 即 以“ 学 习知识+ 培养能力 + 创新 意识 ” 为 目标来培养 学生 能力和 兴 1 . 基本能力培养
类 型、 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我们要正视学生 的个别 差异 , 从 学 的同时 , 也 能对 家里 的电器进行简单维修 。为此 , 需要 比较 全面地 生 的实际情况 出发 , 从 学 生 的个 别 差 异 出发 , 有 的 放 矢 地 进 行 有 学习一些电学常用技能。 通过实践操作 训练,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

浅谈物理与生活

浅谈物理与生活

浅谈物理与生活作者:莫国亮梁燕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11期摘要: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对其他学科而言更接近于人类认识和实践,小至人的日常活动、吃饭穿衣,大至发展经济、开发资源、保护环境等都是物理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归宿。

同时,“学习”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沉闷的、没趣的、被动的事情。

这个印象很大程度地是源于沉重的功课及考试压力,快快乐乐地学习变成近乎高不可攀的神话。

为了打破这个学习的闷局,为这些“无奈”的学生带来乐趣,我们要让物理教学回归学生生活,成为学生生活,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关键词:从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回归生活一、从生活走进物理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物理知识的生成和发展生活经验是长年累月积累起来的,初中学生的头脑已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总是带着很多生活经验来到课堂,对于这些生活经验要有目的地恰当运用:学生幼年学走路时就知道"用力推小板凳,小板凳才会动",物体受力才会动在幼年的头脑中已经先入为主。

经验中有部分是正确的,可作为教学的感性基础,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但它毕竟是"经验",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所以还是粗浅的,有些带有片面性,甚至是错误的。

例如"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受力作用的结果是具有速度""受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学生得到这个经验是有大量的"事实作基础的",要纠正学生这个错误是很不容易的,不能操之过急。

启蒙教学中要讲清楚,到高中还要继续讲,只有反复多次,应用正反两个方面事实作对比,逐步过滤,才能对物理概念有比较透彻的正确理解。

2.让生活中的物理走进课堂只要我们有观察生活的意识,总能找到学生熟悉的物理素材,形成学习物理的新情境,这样的例子,学生熟悉,易于理解、接受,学生就不再认为物理抽象、难学。

例如两人抬木箱登楼,上下两人用力相等吗?在自由泳时,下肢怎样获得推进力?饺子或肉丸煮熟了为什么会浮起来?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并且夜间开车时车内是不允许开灯的。

浅谈将高中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浅谈将高中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高中物理知识联 系生活实 际的必 要性
( 一 )高中物理学科 的特 点决 定
高 中 物 理 学 科 足 重 要 的 考 试 科 目 ,对 于 高 中 生 而 言 , 其 物 理 学 习 的 目 的是 克服 物 理 学 科 的 抽 象 性 思 维 限 制 ,提 高 物理 的趣 味性 。高 中物理 和实际生活 的联系较 大,作为一 门 自然 科 学 , 其 学 习 的重 点 是 各 项 定 理 和 概 念 的应 用 ,如 果 不 把 定理 概 念 和 实 际 的 生活 结 合 起 来 ,就 会 增 大 学 生 的 理 解 难 度 。 因 此 高 中 物 理 知 识 联 系 生 活 实 际 可 以扩 展 学 生 的 思 维 , 提高物理成绩 。 ( 二 )高中学生 的学习特 点决定 高 中 物 理 的抽 象 性和 逻 辑 性 较 强 ,这 对 学 生 的 学 习带 来 了较 大 的 困 难 , 同 时 高 中 学 生 的 抽 象 性 思 维 开 展 逐 渐 显 示 , 对 于探 究性的 问题有 更多的兴趣 ,很 多学 生对 物理知识和生 活 实 际 联 系 充 满 了兴 趣 。 再 者 传 统 的 物 理 教 学 模 式 束 缚 了学 生 学习的主动性 ,学 生渴 望一种新型 的教 学模 式 ,物理知识 联 系 生 活 实 际 的生 活 化 教 学 则 提 供 给 学 生 更 加 广 阔 的思 维 空 间 ,从 而在 学 习 过程 中增 加 了 生活 经验 。
现 代 交 际
201 5年 9月 刊 总 第 41 6期
浅谈将高中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梁 哲 琨
( 广 益中学
湖南 长沙
4 1 0 0 0 0 )
【 摘要】随着新课 改的推 行 ,高 中物理教 学模 式正在不 断的 改进 ,同时对 学生学 习能力提 出了新 的 要 求。 高中学生要 加 强专业知 识 的学 习,也要培 养把 高 中物理知识 和 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 的 能力。 高 中物 理是 自然科 学学科 ,其物理现 象来 源于生活 ,加 强物理知识联 系生活 实际 的能力培 养 ,有助 于提 升 课 堂教 学 效率 。 [ 关键词 ]高 中物 理 联 系生活 [ 蚌 1 图分 类号】G 6 3 5 .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5 5 4 9( 2 0 1 5 )0 9 —0 2 5 2 —0 1

让物理因“生活”而精彩

让物理因“生活”而精彩

让物理因“生活”而精彩作者:许士友来源:《赢未来》2017年第05期摘要: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将知识灌输为主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

学生在大量的知识堆积下,在有限的物理知识储备下,难以对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学生将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更是无从谈起。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当看到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借助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将贴近学生实际的物理内容以直观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借此在丰富物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物理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并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要在一定的原则下加以落实的。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情境;创设原则;生活性原则;问题性原则新一轮的课程标准倡导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内容借助情境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借此在拉近学生与物理关系的基础上,使其能在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物理经验下获得有价值的物理知识,并能借助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

但是在此需要注意一点,物理生活化情境并不是随意而为的,是要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加创设的。

通过对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分析,我发现,在创设情境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生活性原则所谓的生活性原则主要是指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立足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和物理学习需求,将生活中常见的生动、形象的生活资源引入到物理课堂之中,使学生在直观的生活情境中自主地探究物理新知,掌握有价值的物理知识。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将生活與物理相割裂,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物理知识大都只能应用到考试之中,无法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之中,这也是当前部分学生发出学物理无用这一呼号的原因。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在身心发展趋向成熟,他们对参与社会生活有着强烈的愿望,他们希望在社会生活参与中获得丰富的实践能力,丰富其人生经历。

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创设物理情境的时候,注意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将生活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物理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地发现物理、探究物理、应用物理。

以《力的分解》一课为例谈“生活化”的物理教学

以《力的分解》一课为例谈“生活化”的物理教学

・经验交流・以枟力的分解枠一课为例谈“生活化”的物理教学孙跃玲1,2 荣宪伟1(1.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2.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很多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和发现都是源于熟悉的生活现象,对生活的热爱、好奇会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会让学生充满学习物理的无限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形式的创新,更要重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才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创造型人才.在物理教学的实践中,努力把生活中的情景引入课堂,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而并非记住结果;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价值,而并非考试分数,我想这才是新课程改革的真谛.本文将结合“力的分解”一课的教学实例谈谈“生活化”的物理教学.1 设计思想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本节课从知识内容和学生学情来看有两大突出特点,即:知识不难,难在应用;学生困惑,“惑”在实际.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了教师引领→学生暴露思维难点→创设情境→分层探究→突破难点的设计思路,提供了多处让学生参与的活动,通过亲身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到效果的客观存在性,认识到效果的唯一确定性,得到按效果分解的科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力求给学生提供较多生活情境和参与的平台,形成深刻的感受,达成新课程理念中的三维目标的立体整合.2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问题是激发兴趣的最好手段,因此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引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有一天,老师遇到了一个困难———车坏在路上,推不动,怎么办呢?通过实际拍摄的视频演示解决的方法:一条绳子一端系在树上,一端系在车上,画面上的“我”一只手轻轻一拉绳子中间,车被拉动了,这样真实的情景,这样强烈的对比,这样震撼的画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就在我们接下来共同学习的新知识———力的分解中.”在学生的渴望中,引出新课,新课的内容是学生渴望的,而并非强加的.3 列举生活实例,拉近学生与本节内容的距离看完老师的“壮举”再说说同学们见过、经历过的事儿:小学生用两个人替代一个人提起一桶水;吊钩用多根链条替代一根链条吊起重物;更有斧头劈柴时用一个力产生了两个掰开木头的强大效果.这种用两个或多个力等效替代一个力的情形,在很多情况下可使困难迎刃而解.这节课我们就来求一求这些神奇的分力.这样的列举让同学们感到,“力的分解”其实就在身边.4 构建模型、探究分解的方法力的分解遵循什么法则?应该按照什么方法分解?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好问题的梯度,由浅入深结合生活实例,构建物理模型,学生亲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层次一:一个力的分力有无数组教师: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张透明的塑料板、一支记号笔、一对三角板,并在塑料板上画好了相同的已知力F,请同学们用三角板规范画出力F的一组分力.学生:小组分工合作,明确分解法则,经历力的分解过程,锻炼规范作图教师:将每组同学绘制的力的分解图叠放在一起,会惊奇的发现,一个力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有无数组解.层次二:在实际问题中怎样分解最符合实际情况教师:提供大力士拉车的情景,并将其简化为如下物理模型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或情景想象,指出了拉力的两个作用效果———一个是向前拉,一个是向上拉.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定量的感受到力的两个作用效果,老师给学生提供一组实验器材:电子秤(上面的示数反映的是秤所受的压力对应换算出的质量值,单位是克,秤上有三个按钮———左侧红色的是开关,右侧蓝色的是调零按钮);一个系绳的200g钩码.分组实验观察体验拉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教师总结:前面同学猜想的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是客观存在的,正因为一个力可以同时产生两个作用效果,我们才有必要对力进行分解.而明确了力的作用效果,就等于明确了两个分力的方向,分解结果就唯一确定了,这样分解也就有了实际意义.层次三:如何确定实际问题中力的作用效果实例一:吊重物的塔吊(图2)实例二:推物体的小车(图3)因为没有明显的形变,所以我们很难直接看到塔吊和小车吊上或放上重物后,所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这也是其他问题中寻找力的作用效果时常遇到的问题,为此我们用放大・01・2012年11月 Vol.30 No.21 中学物理的思想,构建物理模型,用演示实验和亲身感受明确力的作用效果.(图4和图5)由于作用效果的隐蔽性,造成了力的分解的困难.而抽象物理模型,用身体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用实验放大力的作用效果,无疑是解决问题非常好的一个办法.沿着这一思路,继续探究实例二中重力的作用效果,给学生提供的器材有:固定好的直角斜面、两个薄海绵垫、一个圆柱形重物.实验后完成屏幕上的三个问题:问题一:你设计了什么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通过 海绵放大,看到了形变的情况问题二:你画出的是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问题三:你找到了分力G1和G2的表达式了吗?———从表达式中,可以看出,两个分力的大小是与角有关的.即改变斜面的倾角,两个效果将同时发生变化.为了让学生理论推理的结果得到验证,教师设计了两个实验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进行验证:通过弹簧形变量的变化定性观察两分力的变化,通过电子称示数定量计算验证分解结果.5 神奇应用本节课由生活走进物理,用实例深化物理规律,并通过自己的学习从理论上对课前拉车的问题作出了解释,最后教师表演“一指断钢丝”的神话,在掌声中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神奇的”分力带来的很多震撼,也引领同学们继续思考:为什么高大的桥梁要修建长长的引桥、为什么山底到山顶的路常修成盘山路,课下请同学们运用这节课所学知识,寻找到其中的答案,由此为学生的学习留有一定的出口,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刍议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智力的培养顾红霞(启东市汇龙中学 江苏启东 226200) 根据学习心理学的观点,智力分为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内容,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因此,智力培养是教学中永恒的主题!高中物理中的概念教学大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初中所学的概念进行深化、丰富甚至是更改;另一方面就是新概念的学习.一方面,从知识角度讲,物理概念是基石,另一方面,在概念教学中又能很好地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本文即从此角度展开,刍议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学生智力的培养.1 教学实践案例与思考示例一 “机械振动、简谐振动”的教学机械振动是振动和波等系列知识的基础,简谐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理想形式,是无阻尼的振动.如果对这两个概念理解不到位,则后续物理知识的学习将十分困难.教学设计1 让学生观察水中皮球的振动.先让皮球静止在水面上,然后按下去一定程度,松手后即可看到皮球在水中上下运动(如图1).(所选皮球的平均密度要适中,过小则振动太快,甚至还易跳出水面,过大则振动不明显,且会迅速停止.)设计思路 通过简单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在观察中培养观察力.教学设计2 完成实验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刚才实验的情形,并在大脑中重现实验.设计思路 回忆的过程就是记忆重现的过程,而在大脑中复现实验的过程实际上既是想像力培养的过程,也是思维力培养的过程.因为,学生此时需要根据记忆中的实验图景,通过思维加工,形成表象,以供思维的再加工.教学设计3 继续观察上述实验,看球的运动状态最后会如何?设计思路 在实验的基础上,辅以问题“为什么皮球的振动最后会停止”,让学生认识到小球所作的机械振动是有阻尼的,或者说是有能量损耗的.这一步为下一步设计作铺垫.教学设计4 假如皮球在振动的过程中没有阻尼(即没・11・中学物理 Vol.30 No.21 2012年11月。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
对于多次测量的数据,计算其 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2. 图表法
将数据绘制成图表(如折线图 、柱状图等),直观展示数据 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
3. 公式法
根据已知的物理公式对数据进 行计算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注意事项
安全注意事项 1.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不乱动实验器材和药品。
2. 注意用电安全,不随意拆卸电器设备或触碰裸露的电线。
之间的关系。
02
分析问题本质
深入理解问题的物理本质,明确需要运用哪些物理原理和公式进行求解。
03
求解问题
运用数学工具对物理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定量或定性的结论,并对结果
进行验证和讨论。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02
03
04
牛顿运动定律
深入理解了牛顿三定律,能够 运用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4. 滑动变阻器
05 通过移动滑片改变接入电路的
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或电压。
5. 弹簧测力计
06 将待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
方,读取指针所示刻度即为物 体所受重力。
数据记录与分析方法
数据记录
使用表格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名 称、日期、操作者、实验条件(如温
度、湿度等)、测量数据等。
1. 平均值法
学生们提交了多份优秀的实验报告,详细记录了实验过程、数据分析和结论,展现了扎实 的实验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堂表现
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勇于提出问题和见解,展现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批判性思 维。
小组项目
学生们分组完成了多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项目,如制作简易电动机、设计光学实验等,体 现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与实践的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与实践的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与实践的研究蒋奕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ꎬ江苏常州213000)摘㊀要:2022年物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从生活走向物理ꎬ从物理走向社会 ꎬ倡导教师将生活元素引入到课堂中ꎬ让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联系ꎬ提升对物理学习的兴趣ꎬ降低物理知识学习的难度.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ꎬ可以将学生置身于熟悉的学习环境中ꎬ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ꎬ提升对生活问题的解决能力ꎬ促进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基于此ꎬ文章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ꎬ对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与实践运用进行分析ꎬ以供参考.关键词:初中物理ꎻ生活化ꎻ情境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35-0110-03收稿日期:2023-09-15作者简介:蒋奕昊(1995.9-)ꎬ男ꎬ江苏省常州人ꎬ本科ꎬ中学二级教师ꎬ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㊀㊀众所周知ꎬ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ꎬ大多数教师采取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ꎬ缺乏情境的创设ꎬ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解物理学知识点ꎬ开门见山式地阐明教学主题ꎬ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ꎬ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ꎻ课堂教学氛围沉闷ꎬ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不高ꎬ师生配合程度不足ꎬ从而影响了 教 与 学 的效果提升.在生活化情境创设的背景下ꎬ要求教师找到物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点ꎬ能够利用学生熟悉的实例㊁实物㊁模具等ꎬ让其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ꎬ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ꎬ利用魔术表演㊁趣味故事讲述等方式ꎬ打造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教学环境ꎬ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ꎬ带领学生走出课堂ꎬ迈向生活ꎬ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ꎬ提升物理实践能力ꎬ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物理情境中获得全面的发展.1师生共同制作生活化教具在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中ꎬ教师使用的实验器材大多是模型化的ꎬ这些模型化的实验器材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ꎬ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活动的参与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ꎬ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作实验器具ꎬ鼓励学生从生活中选择合适的材料ꎬ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ꎬ借助生活化器具制作的过程营造出贴近生活的教学氛围ꎬ不仅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 从生活走向物理 的主张ꎬ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器材的制作中ꎬ对实验的探索产生强烈的期待感ꎬ并且提升实验用具的制作能力[1].比如ꎬ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组织了 自制温度计 的活动ꎬ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对温度计工作原理的了解ꎬ总结出 热胀冷缩 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搜集制作材料ꎬ如吸管㊁有颜色的液体等ꎬ让学生将吸管插入到有颜色的液体中ꎬ准备三个水杯ꎬ每个水杯中的液体温度不同ꎬ且具有明显的差异ꎬ当将插入吸管的液体瓶分别放入到温度不同的水杯中时ꎬ让学生观察现象ꎬ可以发现吸管的液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相较于课本中的实验用具制作方法ꎬ此教具㊁学具的制作具有制作难度低㊁安全性高等特点ꎬ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化的材料制作以及使用011中ꎬ总结出温度计 热胀冷缩 的原理.2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初中生处于学习物理的初期阶段ꎬ这个阶段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物理现象ꎬ总结物理知识ꎬ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居里夫人作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和科学家ꎬ是一个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人ꎬ正因为她热爱生活ꎬ才会在生活中十分细心地观察ꎬ发现他人无法看到的自然现象.通过这个故事启发学生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ꎬ能够从生活的观察中收集信息ꎬ从生活的观察中思考物理问题[2].因此ꎬ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例创设物理教学情境ꎬ提升物理情境的真实性ꎬ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悟与共鸣ꎬ促使学生从生活化的情境中理解物理知识ꎬ激活学生的求知欲ꎬ让学生对物理探索的行为主动发生.比如ꎬ在 焦耳定律 一课教学中ꎬ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 朵朵的爸爸外出买菜ꎬ她趁机打开电视机看了一会ꎬ一听到爸爸开门的声音ꎬ正在看电视的她立刻拔掉了电源ꎬ装出正在学习的样子ꎬ心想: 嘿嘿ꎬ太好了ꎬ爸爸没看到我看电视ꎬ我多聪明 ꎬ正在朵朵沾沾自喜的时候ꎬ爸爸放下手中的菜ꎬ用手摸了一下电视机后脸色大变ꎬ知道了真相ꎬ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通过生活中学生耍 小聪明 的实例ꎬ引出了电流热效应的知识ꎬ让学生从生活案例中认识到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伴随热现象的发生ꎬ进而感受到物理学习真有趣.又如ꎬ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的知识教学中ꎬ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 在寒冷的冬季ꎬ如果你很冷了ꎬ想要让手变得暖和起来ꎬ你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思考ꎬ联系自己的经历说出 抱热水袋取暖 快速地搓动双手 用口向手掌吹热气 等方法ꎬ由此引领学生进入到做功与热传递关系的探索中ꎬ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ꎬ降低学生对物理规律理解的难度.3通过生活化实验创设情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ꎬ通过生活化实验的方式创设情境ꎬ可以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ꎬ在简单的操作中启发其科学思维ꎬ发现生活中的物理ꎬ在生活实验的探索中发现物理规律[3].比如ꎬ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中ꎬ教师可以选择保温杯㊁小型闹钟作为实验材料ꎬ保温杯与小型闹钟是学生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或接触的实物ꎬ可以实现实验材料的生活化.接下来ꎬ教师向学生介绍保温杯是双层的ꎬ中间是真空的状态ꎬ将闹钟设置成一分钟后提醒的状态ꎬ把小型闹钟放置在保温杯中ꎬ待闹钟响起时ꎬ先让学生认真听闹钟声音的大小ꎬ再慢慢地盖上盖子拧紧ꎬ发现声音逐渐消失ꎬ当打开盖子时发现又能重新听到声音ꎬ且盖子逐渐打开时ꎬ声音会不断变大.通过生活化实验组织的方式ꎬ引领学生思考 为什么在保温杯中闹钟的声音会消失? 在空气中闹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声音传播的介质是什么? 通过生活化实验组织的方式ꎬ创设了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实验中使用的保温杯㊁小型闹钟等ꎬ在生活中随处可得ꎬ不仅可以解决初中物理教学中器材有限的问题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搜集物理实验材料ꎬ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解决疑惑.又如ꎬ在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中ꎬ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如下的生活化实验器材:长方形水槽㊁加入红色墨水的自来水㊁蜡烛㊁乒乓球㊁漏斗㊁硬币㊁纸杯㊁吸管㊁注射器㊁细线㊁剪刀㊁透明胶㊁烧杯等ꎬ组织各个学习小组成员根据猜想设计物理实验ꎬ自主选择实验器材ꎬ并且完成实验方案设计以及操作任务.其中一组学生选择的实验器材是乒乓球和漏斗ꎬ学生合作完成实验的操作过程ꎬ观察到了实验现象ꎬ总结出当气体流速大时ꎬ乒乓球会被牢牢地吸在漏斗上ꎬ而当气体流速小时ꎬ乒乓球则会掉下来ꎬ促使学生总结出流体速度与压强之间的关系.由此ꎬ借助生活化情境可以为学生搭建物理实验操作的平台ꎬ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ꎬ学会设计物理实验方案ꎬ掌握物理实验操作的方法.4使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如今ꎬ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主111要组成部分ꎬ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打造新型课堂教学活动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ꎬ同时也可以起到丰富课堂教学资源ꎬ促进教师教学手段变革的作用.物理是一门与生活㊁社会以及科技密切相关的学科ꎬ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ꎬ很多情况下学生无法获得身临其境之感ꎬ加之物理规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ꎬ学生难以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ꎬ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在初中物理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中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ꎬ可以发挥出教育信息化技术图文并茂的特点ꎬ将物理教学从抽象化转变为形象化ꎬ增加物理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气息ꎬ帮助学生打开物理学习的大门[4].如在 热机 教学中ꎬ教师若采取常规的教学模式ꎬ学生无法亲眼看到汽油机工作的整个过程ꎬ虽然教师试图使用更加细致的㊁生动的语言描述ꎬ但是学生仍旧难以理解.对此ꎬ教师应从初中生的具象认知角度出发ꎬ使用Flash动画直观地展示出汽油机的工作过程ꎬ让学生看到动态的汽油机四大冲程ꎬ以视频播放的形式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ꎬ为学生营造出直观的学习情境ꎬ帮助学生攻克物理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其次ꎬ教师可以使用新型的教育软件ꎬ如希沃白板ꎬ可以与手机连接实时投影ꎬ适用于演示实验教学.例如ꎬ在 焦耳定律 教学中ꎬ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将整个实验过程以投影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ꎬ丰富生活化情境创设技术手段.5以实践形式拓展生活情境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应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ꎬ能够将课堂知识教学延伸到课外实践之中ꎬ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ꎬ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拓展知识理解的深度与广度.现阶段的学生ꎬ一方面被电子产品吸引ꎬ另一方面被各种补习班占用时间ꎬ课外实践的机会较少ꎬ这也导致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低ꎬ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生活中ꎬ解决生活问题更是无从谈及ꎬ从而影响了初中生的物理学习的效果.为了提升初中生的知识运用能力ꎬ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ꎬ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布置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ꎬ引领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分析生活现象ꎬ解答生活问题[5].如在 声学 教学之后ꎬ教师给学生布置用几个牛奶瓶制作水瓶琴的任务ꎬ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了解声音的特性ꎻ在光学教学之后ꎬ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实践活动ꎬ使用易拉罐㊁保鲜膜等材料ꎬ制作简易照相机ꎬ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ꎬ鼓励学生利用掌握的 光的反射 原理ꎬ完成潜望镜制作的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给学生布置课后实践任务ꎬ不仅可以丰富作业设计形式ꎬ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ꎬ能够从物理学的视角分析生活现象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生在物理小制作等任务完成中迸发出创新性思维ꎬ获得成就感ꎬ以此激励学生继续学习ꎬ并形成持久的学习力.总之ꎬ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促使教师改变单一化的教学方式ꎬ不断创新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ꎬ引领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认识到物理知识源于生活ꎬ是对生活规律的总结ꎬ物理知识的学习必将用于生活ꎬ服务于生活.教师还应探索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多种途径ꎬ并且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生活化情境ꎬ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ꎬ促进对知识的理解㊁实验探索以及实践运用ꎬ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参考文献:[1]杨少华.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与运用[J].新课程研究ꎬ2022(02):75-77.[2]杨志忠.创设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ꎬ2022(23):51-53.[3]鲍明有.创设生活化情境㊀彰显学科育人之美:以2022年高考全国文综乙卷第40题为例[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ꎬ2023(Z1):24-27.[4]马晓东.生活点滴我留意: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ꎬ2023(13):109-111.[5]刘新玉.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ꎬ2021(12):57-58.[责任编辑:李㊀璟]211。

从生活走进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从生活走进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北滘中学物理科组陈沛锋“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学走向社会”,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

因此,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一、从生活走进物理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生活。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1.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高中学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含着大量与物理有关的现象或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对学习新的知识、形成新概念帮助很大。

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落体现象:叶子从树上飘落、雨水从空中落下、笔从手中掉下、跳水运动员先起跳再下落等,然后说出这些现象中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再引导学生分析并说出原因,从而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又如:讲述“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对“惯性”概念较难理解,我就自编“生活中”一故事,在一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有一老者和一时髦少女,该车突然急刹车,致使老者向前碰到少女,少女大怒,瞪着老者说:“瞧你的德性”,其时气氛紧张,全车人都看着他俩,只见涨红了脸的老者说:“这不是德性,而是惯性”。

这时候乘客都哄笑,而该少女变得灰溜溜的。

通过这一小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揭示了惯性的本意。

这种教学看起来费时费力,但学生学习劲头十足,课堂效果很好,便于理解相关知识。

2.让学生积极地进行生活体验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物理知识既有利于理解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同时也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坐在皮沙发上比坐在木板凳上舒服、睡在床垫上比睡在床板上舒适;纸折成小飞机后下落过程时间长、揉成纸团下落过程时间短。

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作者:李洁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23期2007年天津市高中进行了新课改,一晃十年,2017年天津高中再次实行新课改。

我通过培训学习和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新课标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要求多角度、多渠道地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物理,而物理又时刻联系生活。

从物理学习走向社会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辨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贴近生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接触高中物理时,充满畏难情绪,学习也没兴趣,一接触到实际问题更是毫无头绪,对物理学习失去信心。

要让学生走进日常生活,在生活中感知物理知识的大量存在,在生活中学习、提炼、运用物理知识。

例如: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公园里奔跑的小孩,我们应该怎样来描述这多姿多彩的运动?——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太阳东升西落,流星滑落夜空,科幻电影中飞船运动情况——万有引力与航天。

我们居民楼附近总有变电室,墙上写着高压危险禁止靠近,它是怎样工作?原理是什么?——交变电流。

雨后天上出现的彩虹,电影院的3D电影——光的现象。

在课堂上,一定要多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挑选学生感兴趣的不同素材,从不同角度展示日常生活与物理的广泛、密切地联系,使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更加关注实际问题,感悟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便在不断感知物理常识的过程中提升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从生活走向物理。

物理教学不但要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更要符合学生感知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探究物理现象及过程,揭示暗含其中的物理模型、规律,并将其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能让学生受益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科学操作、实践能力。

二、生活促进教学,探索物理规律物理知识的构建来源于日常生活,来源于自然。

教师要构建一个“生活化”的物理教学课堂。

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三、 促 进 学 生发 展
俗话说 艺术 源于生 活 . 却高 于生 活 , 同样 的 教 育 源 于 生 活, 也高于生活 , 即教学和生活 是密切联 系 . 不 可 分 割 的 。 生 活 世 界 包 含 两个 层 面 : 一是现实 的、 具体 的生活 ; 二 是 理 想 的 精 神 文 化 层 面 的 生 活 。[ 3 3 将 生 活 现 象 引 入 初 中物 理 教 学 的 课 堂 就 是 要 关 注 学 生 两 个 层 面 的 生 活 世 界 。 让 学 生 在 课 堂 体 验 中认 识 自我 、 增 强 自信 , 在 教 学 生 活 中 获 得 知 识 和 精 神 的 营养 。
: . .
豳 置
生 活 现 象 在 初 中 物 理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于继 中
( 淮 安 市 南 马 厂 乡 初级 中学 , 江苏 淮安
摘 要 : 将 生 活 现 象 物 理 模 型 化 是 指 在 初 中 物 理 教 学 中, 注 重课 堂教 学 和 学 生 生 活 的 密 切 联 系 。 调 动 学 生 的 已有 生 活经验 , 激发 学 生参 与 实践 、 参 与 活动 的 兴趣 。 本 文 主 要 针 对 生 活 和 教 育 之 间的 联 系 , 以理 论 为 出发 点 , 讨 论 了生 活 现 象在 初 中物 理 教 学 中 的具 体 应 用 . 总结 出教 学 回 归 生 活 是 现 代 教
育 的 必 然 趋 势

2 2 3 2 0 0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 论 基 础
1 . 生 活 和 教 育 的 联 系
关 键词 : 生 活现 象
初 中物理 教 学
理论 基 础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探究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探究

龙源期刊网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探究作者:雷光杰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应当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有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案例、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及生活化的实验教学等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意义;对策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199-01生活是知识的源头,知识是生活的升华。

因此,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亦是如此。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如何紧密联系生活问题,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聯系起来,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和传统脱离生活的教学方式相比,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本文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阐述在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1.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的意义和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体制相比,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于初中物理的教学,具有如下积极意义:1.1 有利于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

物理是一门抽象的、严谨的学科,学生在物理的学习中,往往会因为物理学科的深奥而感到头疼。

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往往都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让学生机械记忆相关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而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将生活中的很多案例、具体模型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

让物理教学走进生活

让物理教学走进生活

龙源期刊网 让物理教学走进生活作者:张吉明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6期摘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单单需要让学生学习解决物理问题,还需要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懂得生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内化及升华。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的安排在由浅入深的同时势必要结合现实生活以及实际生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物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走进生活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68-01生活化教学法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1.新课导入要走进生活让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更容易理解,从而摒除学生对物理的畏惧心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变阻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行列举,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如,剧院中灯光会忽明忽暗来配合剧情的变化。

对于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教师要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的求知欲望下,教师再将这些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

这种联系生活的教学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在学生产生兴趣并主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下,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2.课堂教学、讲解、举例走进生活只有在实践中真正实现物理生活化教学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列举实例时,尽可能让事例生活化,举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让学生更清楚地意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如,在讲解声音的特质时,可以让学生听一些不同音域歌手的歌曲,通过聆听不同的音調感受声音的振动;讲压强时,可以用锋利程度不同的刀来切黄瓜,通过观察切口和用力大小来分析压强;讲解简单的机械时,可以用自行车作为示例,分析滑轮、杠杆等简单机械,甚至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手中的事物进行物理教育,如利用橡皮做摩擦力实验等。

让学生体验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让学生体验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让学生体验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林建富
【期刊名称】《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年(卷),期】2003(000)003
【摘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基本理念指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在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下面我就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验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谈几点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林建富
【作者单位】福建莆田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
【相关文献】
1.浅谈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J], 王军蓉;
2.高中物理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密切关系 [J], 苏畅
3.让学生体验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J], 林建富
4.引导学生体验物理学习
——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策略分析 [J], 张中林
5.引导学生体验物理学习——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策略分析 [J], 张中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让高中物理教学回归生活实际

让高中物理教学回归生活实际

让高中物理教学回归生活实际发表时间:2019-06-05T15:19:42.013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6期作者:段加伟[导读] 高中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被用于生活实际。

生活里,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也许就显现出物理知识的魅力。

将高中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需要注重培养高中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

本文分别从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和在生活里运用物理知识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探究。

让高中生学以致用,在生活里快乐学习高中物理知识。

云南省腾冲第一中学高中的物理知识是立足于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对我们高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但大多数高中生却只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学来应付考试,无法解释实际生活里的许多物理现象,也无法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对于高中生来说,应学会把物理知识举一反三运用到生活里,在生活里发现物理知识的实际乐趣。

所以将高中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

一、高中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一)力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高中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要学会把学习的第一课堂与生活实际的第二课堂有机结合。

高中的物理力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处处皆力学知识的现象。

根据物理知识里面的重力而言,其是物理学里面的重要概念,贯穿整个力学的学习。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且重力的方向一直是竖直向下。

具体而言,就拿地球倘若失去重力来说,那么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将漂浮在空中,下雨天雨水也不会落在地上,我们将不再接触地面。

还比如说我们熟知的苹果因重力的吸引会从树上落下,同样,在一块空地上将一个苹果丢到地面,我们会观察到苹果的运动轨迹,是竖直向下的,这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进行的小实验,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尽管力学是比较简单的物理知识,但亲自体验,认识才更深刻。

(二)电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就我们高中生而言,电学是相对较难并且也是极其重要的部分。

简单的电流知识、关于电路的串联并联、电的输出功率、电的电阻之类的知识,都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

用生活化实验实现物理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用生活化实验实现物理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用生活化实验实现物理教学中的情感目标作者:阮享彬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15年第01期作者简介:阮享彬,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物理教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材培训专家组成员,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物理“国培班”主讲教师。

曾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奖、全国首届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名师赛一等奖,数次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委会和中国物理学会中学教学专委会组织的教学设计、自制教具和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受聘全国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物理教师优秀论文大赛和物理课堂教学名师赛等赛事评委。

受邀到全国多省市上现场课、做教材培训和学术讲座,深受一线教师和与会专家的广泛赞誉。

摘 ; 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较以前的实验稿,特别重视实验教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在《新课标》的61条“科学内容”的描述中,有33条知识的获得需要“通过实验”等手段来实现,有29处要求“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实例”等来展开教学。

实践证明,将实验设计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用生活化实验创设科学探究情景,用生活用品经历探究过程,用身边趣味小实验突破科学生活误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还能增进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关键词:生活化;实验;情感目标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1-0001-3实验教学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理念下,实验在教学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生活化实验,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还对落实物理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着特殊作用。

1 ; ;生活化演示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从培养学生“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1]等方面去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生活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

生活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

生活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张连友【期刊名称】《高中数理化》【年(卷),期】2018(000)018【总页数】1页(P37)【作者】张连友【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正文语种】中文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学科教学的最有效途径——以生活作教育、以社会作学校.此观点不仅尊重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规律,也呈现了学习知识的最高目标——应用于生活.高中物理教学亦应如此,因为物理知识亦是来源于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并最终走向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在这中间,甚至会有一些发明创造.所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要求:选择与学生发展有用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展开教学,强化学科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聚焦物理学科发展引起的社会变化和造成的社会问题.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致力于衔接知识与生活,改变过去以抽象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 以生活实例导入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在高一开始就会有很多学生因为物理知识的枯燥而失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物理知识抽象、晦涩,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高,所以提高学生的物理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对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入生活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实例具有具体化的特征,与学生的感觉器官形成连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高一上学期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可以以这样的实例引入:当你用力推一箱货物的时候却推不动,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你用沾满肥皂水的手去拿啤酒瓶,一不小心就会摔碎啤酒瓶,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是与东西的质量有关,还是与你所用的力气大小相关,亦或是其他的因素在起作用呢?在学习了这一节的知识后,我们便可以解释这些现象,此外还可以解释其他类似的生活现象.2 以生活实例说明物理知识,降低理解难度高中物理教材的概念,多是运用分析、归纳等思维方式对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进行提取,应用生活实例对其进行解释,具有返璞归真之效,能够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另外,我们可以用生活实例阐述物理规律.物理规律是科学家们经过假设、推理、判断、分析等思维活动对自然现象的科学揭示.高中物理所蕴含的规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且涉及很多公式,如果教学中运用一些生僻的术语和比较拗口的话进行表述会让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应用生活实例进行阐述,还规律于生活中,能够有效降低物理规律的晦涩度,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比如,在高一上学期教学“牛顿第三定律”时,教师在让学生识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后,可以应用手拍桌子时有痛感的例子进行阐述.手拍桌子,手给桌子向下的作用力,此时,桌子形成向上的反作用力,使手产生痛感,拍得越重手越痛,是因为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大,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此外,教师还需借助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厘清规律中的诸多条件,避免学生发生规律的错用.仍然以牛顿第三定律为例,可以细化为四点:两个物体发生接触,两个力大小相等,两个力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3 以生活材料组织实验,提升实验的趣味性在自然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既可以在学习中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发现,又可以从实验中学习知识.然而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多是实验室中的实验,实验材料也是特别购置的,这让学生觉得物理实验同物理知识一样遥远,学生对实验很难产生兴趣.用生活材料组织实验教学则不同,这样做不仅可以缩短学生与实验的距离感,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比如,在进行“动量定理”的实验演示时,教师可以简单地选择抽纸板的实验,其实验物品中的鸡蛋、硬纸板、海绵、玻璃杯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材料容易得到,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反复进行实验,并在成功中获得喜悦.另外,要注意不能忽视实验中的观察与分析,这是实验的根本所在,实验是为了证明假设,实验是为了有所发现.4 自编生活性习题,学以致用目前的物理习题,多是运用物体、木箱、弹簧、地面等词语组织起来的,将物理知识的应用贯穿其中,缺乏生活化的词语表述显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脱离生活的表述虽然能让学生学到纯粹的知识,却不能学以致用.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融入物理知识的生活习题,由此,习题不仅是习题,也是生活必备常识.总之,物理知识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针对物理知识的抽象性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应用物理

在物理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应用物理

在物理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应用物理作者:张星来源:《南北桥》2021年第13期【摘要】物理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我们的生活中可谓是处处都存在着物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当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师要重视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启发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感悟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应用所学物理理论知识,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3.141初中阶段是学生首次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时期,物理是一门难度不亚于数学的学科,知识面涵盖广,综合性较强,应用性较强,较为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复杂的理论知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是很难弄懂的,而传统的课堂上,教师都习惯于对学生进行直接的理论灌输,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消磨,对物理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很难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应用生活化教学十分必要。

基于物理学科和日常生活的关联,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一、导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有的时候甚至决定了整堂课的教学基调和教学效果。

过去教师总是习惯直接进入授课模式,带领学生展开物理学习。

学生的状态还没有及时的调整过来,就要面对复杂的知识,导致学生学习动力缺失。

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优化课堂导入,利用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场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对这些现象产生疑问和思考,从而产生深入探究的动力,愿意主动跟随教师进入课堂学习,这也是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一课中,上课前,教师就可以利用影音设备给学生导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有人群的喧闹声、婴儿的啼哭声、钢琴声、水声、鸟叫、雨声等,教师可以和学生展开趣味互动,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猜测这些声音是什么。

让物理走进生活——以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为例

让物理走进生活——以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为例

让物理走进生活——以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为例
吴秀钦
【期刊名称】《《教育界:基础教育》》
【年(卷),期】2018(000)009
【摘要】物理知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智慧结晶。

以生活为切入点实施高中物理教育,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消除畏难情绪,还能借助具体的生活案例讲述抽象的物理知识,化难为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本文从高中物理力学教学角度出发,对物理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索。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吴秀钦
【作者单位】[1]福建省闽侯县第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
【相关文献】
1.让物理走进生活--试析高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J], 范承保;
2.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分析 [J], 巫有胜
3.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分析 [J], 巫有胜
4.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的探索 [J], 黄夏扬
5.让高中物理力学教学走进生活 [J], 丁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教学更应该贴近生活

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教学更应该贴近生活

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教学更应该贴近生活发布时间:2021-11-16T13:38:37.79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月1期作者:刘金阳[导读] 新课标强调,在物理教学中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人类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对物理规律本质的认识及其应用。

倡导让物理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时、贴近生活。

刘金阳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松山镇初级中学甘肃武威 733209【摘要】新课标强调,在物理教学中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人类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对物理规律本质的认识及其应用。

倡导让物理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时、贴近生活。

【关键词】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走出课堂融入社会、融入自然体验创新物理的热诚和激情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11-029-01新课改正在我国如火如茶地进行着,它不仅触动了整个教育界,也使教育界人士们众说纷纭。

以本人之拙见,新课改不仅遏止了以往比较传统和呆板的教学模式,也赋予了以后物理教学的真正含义。

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因此,新课标强调,在物理教学中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人类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对物理规律本质的认识及其应用。

那么,在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身先士卒,改变教学理念,抛弃一些传统的、比较呆板的、定格式的教学习惯,要倡导、体验以及拓展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大胆地让学生们走出课堂,从生活中去观察物理,体会物理,探究和创新物理。

认“生活”为老师,设“社会”为课堂,让学生融入社会、融入自然,从中吮吸、体会和探究神秘的物理知识,从而达到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

促使学生去享受发现物理规律的乐趣,去体验创新物理的热诚和激情。

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标要求下的物理教学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注重物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任何物理规律都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初中物理中基础性知识与技能更是贴近生活,源于生活。

回归物理的生活本质,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牛顿第一定律”说课设计

回归物理的生活本质,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牛顿第一定律”说课设计

回归物理的生活本质,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牛顿第一
定律”说课设计
杨银海
【期刊名称】《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年(卷),期】2015(000)012
【摘要】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的第一原理,涉及到力和惯性两个重要而基本的物
理概念,同时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

笔者经过多方思考,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入手,化概念抽象为生活形象,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回归物理的生活本质,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总页数】2页(P144-145)
【作者】杨银海
【作者单位】浙江省春晖中学,浙江绍兴3123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
【相关文献】
1.大力提升高中学生物理素养实现科学育才--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J], 刘勇策
2.重视物理实验提升学生物理素养 [J], 陆文兵;
3.感受生活感知物理认知本质提升素养--“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设计 [J], 杨银

4.增进课堂教学实效滋润学生物理素养——基于核心素养下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成效的探讨 [J],
5.深度体验实验过程有效提升物理素养——从学生活动中得到的启发 [J], 王留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即生活
摘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学习特点,中职生在校期间主要进行专业学习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以便能够顺利就业,并能胜任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专业理论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众所周知,在工作中,工作能力更为重要,因而专业技能的培训尤为重要。

作为教育者应该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和从设计教学活动入手,把抽象的物理建立在生活之上,使学生更主动地接受知识,同时明确知识的价值,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中职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生活化
一.优化物理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物理课程对于中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结合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自然规律和现象等具有更多的认知和了解.同时还可培养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其具备勇于创新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态度.为此,教师应结合培养目标、学情,以及教材等,对物理课程做出调整.中职物理学科所需学习的内容包括热学、电磁学、力学和光学四个部分.结合相应的课程改革要求,需要构建模块、横跨学科、服务专业和理实一体等.为此,教师可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的专业,实现物理课程同电子技术课程、电工基础等专业和课程的结合,突出其实用性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例如,对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突出电磁学方面的知识,并注重电子方面知识的应用,如识别三极管、二极管,万能表应用,以及认识各类电阻,并学会读数.但对于数控和机电专业的学生,应将电工的基础课程同物理知识相结合.该方法的应用能够较好的避开重复教学,进而促进课时的节约.同时还可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其他与其专业联系较少的知识,教师也应具有足够
的重视,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较好的知识结构,进而为中职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其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促进中职物理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教材具有其应用的普遍性,但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化选择.将好用、够用和实用作为基本的需求原则.同时结合实践教学的思考,将课堂教学回归到生活.结合实践教学,增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着重突出物理知识与科技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联系,突出其课程所具有的时代性.通过将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重现,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例如讲解到力的合成的相应知识时,教师可进行相应的实验.让学生用最大的力气将中间挂有物体的绳子拉直.这样的实验通常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经过多次尝试后,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气均不能够将绳子拉直,进而会产生较多的疑问,急于了解答案.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可将相应的教学内容引入,能够让学生集中精力完成相应的学习.又如,小型汽车前窗倾斜的原因.教师借机将光的折射和反射的相应知识进行讲解.结合身边生活实例的应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物理学科本身做为不断创新和不断探索的学科.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应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并结合教学实践的应用,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促进中职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物理知识同现实生活的相结合.结合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能够转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看法,从枯燥乏味转变为生动有趣,进而将学生作为真正的教学主体,逐渐的改变学生厌学的状况,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应注意难易搭配,以免学生经过长久的思考不能够得出结果而失去耐心.
例如,学习摩擦力的相应内容是时,教师可向学生播放火车开动时的视频,让学生仔细的观察,学生通过反复观看,会发现火车在开动之前,需要向后退一点,其目的在于将启动时的静摩擦减弱,或是消除,进而帮助火车开动.火车中包括很多的物理现象,如透过车窗,会发现路旁的房屋和树木等向后退,其原因在于人们总是习惯将自己作为参照物;若是在平稳的车厢中笔直的起跳,仍旧会落回到原地,其物理原理为惯性作用;在铁道的转弯运处火车呈现外高内低,其原因在于为火车的圆周运动提供向心力.通过这样的形式,促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进而突出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为此,教师应注重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思考和对比,培养其探究精神.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在繁杂的生活中,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将枯燥的物理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赋予其生命力,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达到教学的目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要构建有效的中职物理课堂,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需结合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特别需要注重生活化的教学,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自身还应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