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下达标训练新人教版
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复习指导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程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素养目标】区域认知: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认识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分布区及自然环境特点。
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结合实例,解释某一地表形态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常见地貌类型的成因。
地理实践力: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认识三大类岩石的特点。
考点1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必备知识·归纳】一、内力作用与地貌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2.表现形式、影响及结果: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结果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二、外力作用与地貌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表现因素作用结果风化作用温度、水、大气、生物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搬运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流速降低、风力减小、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微思考】沙尘暴和泥石流分别属于什么外力作用?提示:沙尘暴属于风力搬运作用,泥石流属于流水搬运作用。
【典型考题·剖析】(2020·天津等级考)如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形成如图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2)导致如图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 )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思维路径】信息解读材料解读:该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降水量较多图像解读:①该地岩层具有层理构造→岩石类型为沉积岩→沉积岩形成之初,位于地势较低处,现在岩层出露地表,地势高→垂直抬升;②岩体周边陡峭→垂直裂隙→易崩塌→岩石壁立综合分析该地地势低,沉积形成沉积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垂直裂隙→易崩塌、岩石壁立→丹霞地貌【解析】(1)选D,(2)选A。
备考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气[2024南京调研]卓子山位于内蒙古乌海市,东接鄂尔多斯高原,西临黄河。
下图为卓子山和鄂尔多斯高原(局部)地形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1—2题。
1.卓子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A)A.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变质作用→外力侵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C.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变质作用D.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变质作用→外力侵蚀【解题思路】读图可知,卓子山主体岩石为石英砂岩和石灰岩,黄河四周和鄂尔多斯高原分别以砂岩、砂砾岩为主,这些岩石都属于沉积岩,说明早期该地区地质过程以沉积作用为主;卓子山石英砂岩内部为变质岩,应是沉积岩在形成之后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之后地壳隆起,当地岩石被抬升至高处,出露地表的岩石受到外力侵蚀作用形成了如今的卓子山。
因此卓子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故选A。
2.该地石灰岩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最可能为(C)A.冷湿B.冷干C.暖湿D.暖干【解题思路】石灰岩一般代表浅海相环境,这一时期气候比较温煦,生物比较活跃,贝类和藻类等的生物遗体积累也增多,紧压胶结形成石灰岩。
因此该地石灰岩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最可能为暖湿,故选C。
[2024重庆地理卷]糜棱岩是猛烈裂开塑变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往往分布在断裂带两侧,由于压扭应力的作用,岩石发生错动,研磨粉碎,并由于猛烈的塑性变形,细小的碎粒处在塑性流变状态下而呈定向排列,糜棱岩的分布往往对金、银矿床的形成有确定指示作用。
下图示意我国河北某金矿区岩石分布状况,图中断层1形成时间为太古宙,断层2形成时间为晚三叠世—侏罗纪,探讨发觉:金矿是在断层2断裂形成过程中产生的。
据此完成3—5题。
3.糜棱岩可能有的特征是(A)A.颗粒小,有条带状纹理B.质地坚硬,多气孔构造C.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D.质地疏松,透水性较强【解题思路】糜棱岩是猛烈裂开塑变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由于压扭应力的作用,岩石发生错动,研磨粉碎,细小的碎粒处在塑性流变状态下而呈定向排列,因而糜棱岩致密、坚硬,具有颗粒小、有条带状纹理等特征,A正确、D错误;多气孔构造为喷出岩的特征,B 错误;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C错误。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答案] (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 形 成 的 先 后 次 序 : 构 成 尖 顶 山 的 玄 武 岩 、 构 成 平 顶 山 的 玄 武 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 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 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 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 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 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形成沙滩等
性)
滨海地区
2.不同的外力作用在不同的区域形成的地貌 (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 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 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二、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主要是___太__阳__辐__射__能____。
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作用有哪些?
表现
因素
作用
风化 作用
温度、水、 __生__物__
使岩石发生_崩__解___、 _破__碎___;为其他外力作用 创造条件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
侵蚀 水、_冰__川___、 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
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 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 发时期。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新人教版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
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
解析:选 A 图示区域河流形成了两级阶地,阶地是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共同作 用的产物,当地壳抬升时,河流下切作用明显,形成深切河谷;当地壳相对稳定时, 流水下切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形成河流阶地。由此可知,该地地壳经历了间歇 性抬升,A 项正确;持续抬升不会形成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B 项错误; 地壳沉降,该地区河流下切作用较弱,图中古河床较现代河谷的位置明显偏高,说明 有明显的下切作用,C、D 项错误。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解析:选 C 贝加尔湖位于高原山地,降水量加大和入湖径流增多的水量溢出会 往海拔较低的地方流,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入湖泥沙增多会增加湖底沉积物,反而
使湖水深度减小。只有湖盆加深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
(2018 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 3~4 题。
3.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3.天柱山超高压变质带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浆冷凝
B.变质作用
C.板块运动
D.火山喷发
解析:选 B 超高压变质带是岩石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变质而形成的,
属于变质岩。
4.造成天柱山花岗岩裸露的内力作用是( )
A.岩
D.风化侵蚀
解析:选 B 花岗岩属于侵入岩,随着地壳上升,出露地表。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新人教版
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
(4)沉积作用与地貌
沉积类型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 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风力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 口)、三角洲(河 口)、冲积平原
(中下游) 形成沙丘和沙漠 边缘的黄土堆积
颗粒大、比 重大的先沉 积,颗粒 小、比重小 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 中下游(例如,黄 河三角洲、恒河
2.读下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1)~(2)题。
(1)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 A.三角洲 B.冲积扇 C.河漫滩 D.沙丘 (2)右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沉积 答案:(1)B (2)C
3 命题研析·探究考法 考法一 综合思维:河口三角洲外力作用的变化
[最新考纲]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运用实例认识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 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2.区域认知:利用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认识地壳物质的组成 和物质循环。
[思维导图]
考点一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1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 1.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答案:(1)A (2)C
2.[2019·九江月考]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 (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箭头所示边界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运动活跃 B.陆地区域边界 C.海洋区域边界 D.板块消亡边界 (2)下列地表形态形成在此类边界处的有( ) A.喜马拉雅山 B.日本群岛 C.马里亚纳海沟 D.东非大裂谷
第3步 该题较为抽象,借助图形对解题帮助很大,如下图所 示:(h1>h>h2)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学案12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学案12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呈现】 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地壳物质循环。
【素养目标】 1.联系海陆、湖陆交界地带的一些典型地貌的形成,从要素综合和时空综合的角度探究其形成和发展演化过程,分析内、外力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综合思维)2.结合区域气候、水文特征,从区域的视角解释地貌的形成原因。
(区域认知)3.动手绘制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分小组探讨典型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地理实践力)知|识|梳|理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①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其影响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②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系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③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岩浆只有④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拓展] 准确理解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1)同时存在,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结果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
(2)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
(3)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⑤太阳辐射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表现因素作用结果风化作用⑥温度、水、生物使岩石发生⑦崩解、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⑬平缓侵蚀作用水、⑧冰川、空气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⑨侵蚀地貌搬运作用风、⑩流水、冰川等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⑪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外力减弱或遇被搬运的物质⑫堆积下来作用到障碍物[提醒] 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遭到破坏,形成许多松散物质,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与风力无关。
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二者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A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是变质岩(或沉积岩)。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43张PPT)
• 在沙质海岸,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 减慢,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形成沙滩
海水堆积地貌
冰川堆积地貌
分选性差
高山冰川向下运动时,把地表物质刨掉并带走,下降到一定高 度时,冰川融化,因此携带的大小石块被散落到原地,形成了图中 的景观。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冷
沉积物固 成
岩浆岩 却
结岩
凝
沉积岩
固
变质 作用
变质岩 重熔再 生作用
岩浆
变质作用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单向), 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
(2)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 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
堆积作用——冰川堆积地貌
风力堆积地貌:
成因:在风向较为固定的沙漠地区,沙粒在风力作用 下被搬运,当风速减弱,搬运能力下降,或前方有障 碍物,大量沙粒堆积下来。
风力堆积地貌
风
在沙漠地区,在风向比 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沙 粒往往堆积形成状似新月 的沙丘,叫新月形沙丘
分选性好
外力作用(P70)
对地貌的影响
沙地 湖泊 沙山
102°25´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东南部有 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米)集中分布(上图所示)。
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4分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 升高,风力减弱,风力搬运能力减弱,所以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2分)
外 地球外部 风化 侵蚀 总趋势是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3.下列地区最可能出现图示地质地貌发育过程的是( B )
A.青藏高原南部
B.内蒙古高原西部
C.德干高原东部
D.巴西高原北部
4.以下风沙沉积层形成最早的是( A)
A.S1 C.S3
B.S2 D.S4
5.风沙沉积层S5形成时( D ) ①风力较强 ②风力较弱 ③风向多变 ④风向稳定
A.①③
B.①④
2.该天坑峭壁多生长灌木的原因是( C )
A.气候干旱少雨
B.地下水源丰富
C.土层相对浅薄
D.太阳辐射较少
[解析] 第1题,读图中崩塌物可知,广西大石围天坑是地下溶洞坍 塌形成的,C正确;不是火山喷发、地堑、盆地陷落形成的,A、B、D 错误。故选C。第2题,灌木耐干旱、耐贫瘠,天坑峭壁土壤贫瘠、土层 薄、水分储存少,因而生长灌木,C正确;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湿润,A错误;该地区多石灰岩,多地下暗河,地下水丰富,但峭 壁水分储存条件差,B错误;太阳辐射对灌木的生存影响较小,D错误。 故选C。
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 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 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
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
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
水的流动性越强,水 的溶蚀能力越强;反 之则越弱
(2)喀斯特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代表性形
态及其成因如下表所示:
类型
形态
成因
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地表喀斯特
莲花盆便于同步地从洞底向上生 有利于其与二氧化碳充分接触从而形
长
成沉积
信息获取
知识调动
由材料可知,莲花盆为地下喀斯 (2)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且有
特景观,所以其主要为沉积地貌。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故平坦的河床可
高三地理复习_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下列两幅是比例尺相同的同一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地 质图,读图判断该地区属于 A背斜成山 B背斜成谷 C向斜成山 D向斜成谷
读下图,回答12-13题
3、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图中所示方案中, 构造稳定、地基稳定结实、最适宜建坝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上图四种地基构造不是由水平挤压运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严重缺损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5、沿断层线常发育沟谷河流的原因是 A.断层平直而陡峭 B.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C.岩体相对位移 D.岩石受张力作用 图1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 6.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 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例2.向下钻探至①②③层时,探测到地下水、石油 和天然气,则①②③层分别是?(05全国文综)
① ② ③
练一练
1.某城市要修建一条东西向地铁,下图是该城市的 地质剖面图,假如你是一名工程师,请你对以下问 题进行分析,为工程施工提供意见: (1)甲和乙两处分别属于哪种褶皱形态? (2)该褶皱顶部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褶皱构造上 覆盖的岩层是如何形成的?
1、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2.下列有关图示地质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丙地貌均为地壳运动形成 B.乙处为背斜成谷 C.丙地壳运动的类型 地壳 运动 运动形态 产生地貌 关系
水平 运动
垂直 运动
水平挤压隆起, 水 平 形成巨大的褶皱 运动和垂 山系;水平断裂, 直运动相 形成裂谷或海洋。 伴发生, 主要以水 平运动为 地表高低 主,垂直 起伏和海 运动为辅。 陆变迁
(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下达标训练新人教
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下达标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 •天津河西区模拟)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及其活动情况。
下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
据图完成1〜2题。
1 •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A. 古生代前期B. 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 新生代后期D. 中生代后期一新生代前期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处岩石没有生物化石,为变质岩B. 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 丙处岩石由岩浆上升冷凝而形成D. 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解析:第1题,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
第2题,甲处岩层侵入沉积岩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下面的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表面有被侵蚀的痕迹,说明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丙处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1.D 2.B(20 18 •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北郊,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属于花岗岩地貌。
景区内地势地伏,奇石众多,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
据此完成下题。
3. 清源山上奇石的岩石类型属于下图中的()A. ① C.③解析:选C 。
由材料可知,该地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岩层冷却 凝固而成的。
图中②喷出地表形成①,则②为岩浆,①为喷出岩, ③是由②侵入岩层冷却凝固形成的,应该为花岗岩,故C 正确。
(2018 •武汉调研)“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 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延伸至海面, 数千年如一日地屹立在大海之滨, 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含解析
第1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对地表形态塑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地质作用。
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一、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热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1)地壳运动:1运动形式:A.水平运动:造成岩层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B.垂直运动:造成岩层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两种方向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过程缓慢,不易察觉,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2)岩浆活动:1形式:主要有岩浆喷出(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两种形式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但作用微弱。
而喷出岩又分为裂隙式(线状)喷发或中心管道式(点状)喷发。
(3)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深处(高温高压)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二)作用主体: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三)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1.风化:风化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温度、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进行分解,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实质是“大块变成小块”。
注意:风化不过多与风联系,风化之后的产物我们称之为风化壳,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从地表风化壳厚度来看,温度高,水分多,植物茂密的地区风化壳厚度最大。
【类型】1物理风化:岩石机械破碎,化学成分没有显著变化。
分:热力风化;冰劈作用。
2化学风化: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
在干燥的环境中,以物理风化为主;在湿润的环境中,以化学风化为主,物理风化主要受温度变化影响;化学风化受温度和水分变化影响都较大。
3生物作用:受生物生长及活动影响而产生。
主要有:机械破坏,植物根分泌出的有机酸。
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__重在理解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含解析
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作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2019·山东济宁期末)苏特西岛位于冰岛以南32千米处,是1963年火山喷发时形成的,最高海拔155米,岛屿四周由火山灰组成,中部是较坚硬的熔岩,总面积为2。
7平方千米,当前岛屿面积仅剩1.4平方千米.下面图一为岛屿位置,图二为岛屿照片。
据此完成1~2题。
1.该岛中部熔岩最可能是()A.花岗岩B.石灰岩C.玄武岩D.大理岩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该岛屿为火山喷发形成的,所以该岛屿中部熔岩应为喷出岩(玄武岩)。
2.推测苏特西岛及其附近海域火山活动频繁的原因()A.位于大洋海沟,属于消亡边界B.位于大洋中脊,属于生长边界C.位于大洋中脊,属于消亡边界D.位于大洋海沟,属于生长边界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该岛屿位于冰岛南部,应位于大西洋,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冷却形成该岛,所以该岛应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大洋中脊处,故B项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两区域的主要风力作用分别为()A.侵蚀、侵蚀B.侵蚀、堆积C.堆积、侵蚀D.堆积、堆积答案B解析该地貌是风力作用形成,应是沙丘地貌。
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推测甲区域为风蚀坑;乙区域位于沙丘东侧,等高线较稀疏,坡度缓,主要风力作用是堆积,B项正确。
4.该区域的盛行风向为()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答案C解析沙丘地貌形态与风向有关,侵蚀侧为迎风地带,堆积侧为背风地带。
结合上题分析,甲位于迎风一侧,乙位于背风坡,结合指向标,该区域的盛行风向为偏西风,C项正确.(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莫赫悬崖(见图)位于爱尔兰西海岸,是欧洲最高的悬崖,绵延8 km,远眺大西洋,非常壮观.悬崖的石灰岩基底是由无数细小海洋生物的骨骼在3亿年前堆叠起来的。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 《地表形态的塑造》PPT下载(共94页)
质循环时,要把握以下几点:
•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不可能由其他类岩石转化而来。
•
考 点
•
(2)岩浆岩、沉积岩可转化为变质岩,
互 变质岩也可能重新变质。
动 探
•
(3)岩浆岩、变质岩可以转化为沉积
究 岩,沉积岩受外力作用变为碎屑物质在低
处沉积后固结成岩可重新成为新的沉积岩。
• (4)各类岩石均可重熔成为岩浆。
返回目录
2 0 2 0 年高考 地理复 习: 《 地 表形 态的塑 造》P PT下载 (共94 页)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2 0 2 0 年高考 地理复 习: 《 地 表形 态的塑 造》P PT下载 (共94 页)
返回目录
2 0 2 0 年高考 地理复 习: 《 地 表形 态的塑 造》P PT下载 (共94 页)
2 0 2 0 年高考 地理复 习: 《 地 表形 态的塑 造》P PT下载 (共94 页)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2 0 2 0 年高考 地理复 习: 《 地 表形 态的塑 造》P PT下载 (共94 页)
返回目录
2 0 2 0 年高考 地理复 习: 《 地 表形 态的塑 造》P PT下载 (共94 页)
主 梳
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⑤______。
理•
二、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能
•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
是⑥________。
返回目录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2.表现形式
崩解和破碎
风、流水、冰川
堆积
2020版高考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 为背景,貌的内、其表现,中风力、高。
高考清单1.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1________。
(2)内力作用表现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12________和重力能。
(2)外力作用表现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②沉积岩的特点:地表分布最广泛,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可能有化石。
3.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是矛盾关系。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19________,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向于平坦。
从全球来看,地质作用以内力作用为主。
命题角度一内力作用与地貌[经典例题]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 搬运作用B. 地壳运动C. 变质作用D. 风化作用[思维建模]1. 文字信息获取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
2. 图像信息获取地形信息——山地;岩层形态信息——向下弯曲。
3. 推理分析4. 知识调用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常见地貌图的判读及内外力作用的判断。
[小试牛刀] ________ [方法归纳]1. 针对性归纳:常见的内力地貌岩层运动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变式训练](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回答1~2题。
1. 贝加尔湖形成于( )A. 地壳断陷集水B. 火山口集水C. 河流改道D. 滑坡阻断河流2.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 湖区降水量加大B. 入湖径流增多C. 湖盆在加深D. 入湖泥沙增多命题角度二外力作用与地貌[经典例题](2015·全国卷Ⅰ)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2020-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堂限时训练新人教版
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18·保定模拟)读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和①所处板块位置类似地区的地表形态多为 ( )A.山地B.平原C.裂谷D.盆地2.关于②③两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②地位于非洲板块B.③地位于印度洋板块C.②③两地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D.②③两地靠近海沟、裂谷,地壳不稳解析:第1题,①为两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多形成褶皱山。
第2题,②③之间为生长边界,两地之间距离会不断扩大。
答案:1.A 2.C3.(高考安徽卷)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读下图,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解析:选C。
鄱阳湖水位变幅大,冬季枯水期水位下降,湖滩裸露,强劲的冬季风将湖滩裸露的泥沙吹扬起来,再经风力搬运到湖滨地带堆积,慢慢形成沙山。
此后在冬季风强盛时段,干冷的气候一方面导致赣江水位下降,河漫滩的泥沙(沙源)供应减少,另一方面产生更加强劲的偏北风,两者相结合,就使得原本出现风沙堆积的沙山发生了风沙侵蚀,此外干冷气候使沙山植被退化,加剧了这个过程。
临湖一侧的风蚀作用尤其明显,最终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槽形风蚀坑,侵蚀的沙被搬运至山脊的背风侧堆积成沙堆。
(2015·高考上海卷)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据此回答4~5题。
4.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2讲 营造
第5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一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读板块分布图,回忆下列知识。
(1)补全图1中板块的名称。
A 亚欧板块,B 太平洋板块,C 印度洋板块。
(2)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
①地中海面积在缩小是因为其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红海面积在扩大是因为其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②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③非洲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小是因为其位于非洲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南美大陆西海岸地势起伏大,多高大山脉是因为其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3)由图2可知,海沟属于消亡边界,海岭属于生长边界。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3.板块运动与地貌特别提醒 (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
(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考向一 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板块构造及其影响1.(2014·大纲全国文综)下图中K 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K 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答案 C解析本题属于记忆性内容,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线经过马来群岛南缘,K岛位于此线北侧。
2.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天津河西区模拟)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及其活动情况。
下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
据图完成1~2题。
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 )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新生代后期
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处岩石没有生物化石,为变质岩
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C.丙处岩石由岩浆上升冷凝而形成
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解析:第1题,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
第2题,甲处岩层侵入沉积岩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下面的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表面有被侵蚀的痕迹,说明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丙处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1.D 2.B
(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北郊,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属于花岗岩地貌。
景区内地势地伏,奇石众多,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
据此完成下题。
3.清源山上奇石的岩石类型属于下图中的(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选C。
由材料可知,该地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岩层冷却凝固而成的。
图中②喷出地表形成①,则②为岩浆,①为喷出岩,③是由②侵入岩层冷却凝固形成的,应该为花岗岩,故C正确。
(2018·武汉调研)“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延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地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
下左图为“巨人之路”的景观图,下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读图完成4~6题。
4.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于上右图中的( )
A.甲B.乙
C.丙D.丁
5.“巨人之路”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可能是( )
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
B.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凝固—风力侵蚀
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
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凝固—海水侵蚀
6.对“巨人之路”景观未来观赏价值影响最大的可能是( )
A.风力侵蚀B.海水侵蚀
C.全球变暖D.火山爆发
解析:第4题,根据题干中“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判断,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于岩浆岩。
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的沉积物判断甲、乙中有一种为沉积岩,而甲与沉积物之间有双向箭头,可判断甲为沉积岩;有三个箭头指向丁,有一个箭头从丁指出,
说明丁为岩浆,则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
第5题,根据题干中“北爱尔兰”和“玄武岩”等信息判断“巨人之路”景观是因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后在沿海地区长期受海水侵蚀形成的。
第6题,由“屹立在大海之滨”判断“巨人之路”可能会受到海水上升的影响,而全球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没“巨人之路”的台阶,从而影响其观赏价值,C对;风力侵蚀对其影响不大,A错;一般来说,海水侵蚀与火山爆发是形成“巨人之路”的有利条件,B、D错。
答案:4.B 5.D 6.C
(2016·高考天津卷)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据此回答7~8题。
7.上图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斜
8.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
解析:第7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古海岸线集中分布在天津南部并向东南方向推进,由此可以判定东南部地区地势较低,沉积作用明显,故C项正确。
第8题,图中信息表明海岸线总体持续向东南方向推进,海面下降;题干、文字材料表明作为海岸线标志的贝壳堤需在海边经较长时期的堆积才能形成,由此可以判定海平面是间歇性下降,故A项正确。
如果是气候持续变暖或地壳阶段性下沉,则海岸线会向陆地方向推进,故B、D项错误。
如果海滨泥沙不断淤积,海岸线会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不会形成海岸线的标志——贝壳堤,故C项错误。
答案:7.C 8.A
(2018·河南八市重点中学模拟)“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一直向内陆延伸50 km,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
读图回答9~10题。
9.关于“千湖沙漠”中沙丘的形成原因,其解释可信的是( )
A.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
C.雨林大量被砍伐,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
D.河流挟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
10.图中新月形沙丘( )
A.缓坡大致朝向东方
B.1-4月移动速度快
C.陡坡风力大于缓坡
D.缓坡降水多于陡坡
解析:第9题,“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沿岸洋流为暖流,A错;赤道附近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B错;只受信风吹蚀,没有沙源则不会形成沙丘,C错;“沙丘从海岸一直向内陆延伸50 km”说明沙源来自海岸线附近,由此推断,沙丘是河流挟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形成的,D对。
第10题,沙丘缓坡是迎风坡,陡坡是背风坡,该地冬季受东南信风带控制,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所以沙丘缓坡大致朝东,冬季移动速度快,夏季移动速度慢,A对、B错;迎风坡风力大于背风坡,C错;该地降水多时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信风控制时为少雨季节,并且沙丘相对高度小,坡向对降水影响小,所以陡缓两坡降水几乎没有差异,D错。
答案:9.D 10.A
11.(高考天津卷)下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
A.地貌形态B.泥沙沉积量
C.河网密度D.抗侵蚀能力
解析:选B。
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其地貌形态和抗侵蚀能力差异不大;图中显示甲、乙、丙三地附近河网密度差异也不明显;引起三地海岸变化的主因是泥沙沉积量,黄河输沙量最大导致乙地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山东齐鲁名校协作体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2分)
材料铝土矿是在古气候条件的作用下,古陆上的成矿母岩经过风化淋滤,其中的K、Na、Ca、Mg等元素大多数被淋失,Al、Si等元素相对富集而成。
(1)根据材料推测形成铝土矿的古气候特点并说明理由。
(12分)
(2)通过地质勘探发现,一般情况下,在大的山顶宽缓平台,矿石品位较低,在低缓的山顶或山坡处,矿石品位较高,请结合材料解释原因。
(10分)
解析:(1)“成矿母岩经过风化淋滤”“元素大多数被淋失”,说明风化、淋滤作用都很强,而风化作用与气温有关,淋滤作用与降水有关,故可能是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
(2)矿石品位高低就是有用矿物含量多少。
材料中提及铝土矿是其他成分被淋失而Al、Si富集的结果,低缓的山顶或山坡,由于水流速度快而淋滤作用强,大部分硅被淋失,铝含量较高。
答案:(1)古气候特点:高温,多雨。
理由:气温高,成矿母岩风化强烈,释放铝土多;降水多,K、Na、Ca、Mg等元素被淋失多,有利于铝土矿富集。
(2)低缓的山顶或山坡处泄水条件好,从而加速了淋滤脱硅,有利于铝土矿富集。
13.(2018·南昌检测)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
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
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
读图回答问题。
(24分)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8分)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8分)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8分)
解析:(1)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
(2)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 m 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
(3)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
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