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命题点9 生物与环境

合集下载

2015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

2015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

.“水稻杀手”福寿螺是我国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

某校生物小组在一块面积为500m2的水稻田只大小不一的福寿螺,然后调查其种群密度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于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此种竹子可成片生长为竹林。

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于中层,成年竹子位于最高层。

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有较多的其他植物。

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

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当地部分湖泊营措施是为了减缓主要由图甲中(填数字)产生的温室效应现象。

若B种群数量在积累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比例,其中表示热带雨林.厌氧池中的生物都属于分解者.生产者是氧化塘中的主要成分科研人员连续三年调查了农田中蝼蛄数量的变化.这种结构特征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缓解种间竞争,促进种间互助.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2)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图2),并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之间的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

树木A、G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____多样性。

(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条食物链个营养级③丁和辛、丙和乙、乙和丁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④如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则这种杀虫剂在甲和戊中浓度最高⑤此生态系统中甲和戊都是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⑥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生态学中常以金字塔的形式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生物个体数量、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水分不足以支持树木的生长土壤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

人教版高三第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专题

人教版高三第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专题
A.丁ﻩB.戊 C.乙D.丙
10、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瘙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瘙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瘙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瘙死亡。关于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A.a·3208B.0.8a·4008C.400a·0.88D.320a8
5、.若右下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6、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三第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专题
———————————————————————————————— 作者:
———————————————————————————————— 日期:
生物与环境专题
一、选择题:
1、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进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曲线所示,则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以及根据图所反映出的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别是
C.信息在调节种间关系中有重要作用 D.昆虫产生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
8、下列各选项与所给图示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种群数量,a可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
B.若X表示甲状腺激素,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
C.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b可代表物种丰富度
D.若X表示血糖浓度,则b可代表胰岛素
9、甲、乙、丙、丁、戊、己、庚代表某生态系统中的7种不同生物,右图是它们构成的食物网。若此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量最多的生物将是 ( )

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备考专题复习交流材料:生物与环境专题

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备考专题复习交流材料:生物与环境专题

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备考专题复习交流材料:生物与环境专题第二轮复习备考专题复习交流材料生物与环境专题一、考点扫描考查知识点时间·地区·题号题型分值生物与环境生态因素20xx·四川延考理综·1选择题6种群和生物群落20xx·全国Ⅰ理综·2选择题620x x·天津理综·5选择题620xx·上海理综·24选择题2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20xx·上海·18选择题220xx·xx理综·1选择题620xx·上海·38非选择题10生态系统的功能20xx·江苏·26非选择题820xx·海南·24非选择题9人与生物圈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圈稳态 20xx·海南·17选择题220xx·宁夏理综·6选择题620xx·全国Ⅱ理综·30Ⅱ非选择题16生物多样性区及其保护20xx·xx·32非选择题1020xx·山东理综·27非选择题14二、专题知识网络三、高考热点分析近年高考中,生态学赋分比值逐年增加,能力的考查也越来越明显。

这既符合生物学科特点,又充分体现了高考改革精神。

生态学方面的高考题从命题素材看,均来源于各种实际;要求考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生命科学在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关注生命科学发展的热点问题。

高考题中的知识点分布主要有:生态学概念,生物因素及实例判断,种间关系的经典研究案例,种群特征与人口动态,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与判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两者关系,营养级、生态平衡等概念、原理及应用(如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西部大开发等),环境污染,水体污染及自净化原理——从认知角度看,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均有体现,且能力要求逐步提高。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课件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课件

变式突破
变式一 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 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 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 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 列问题:
【解析】 (1)海参由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所以常用样方法 测定种群密度。(2)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 耗的能量=3 281+2 826-3 619=2 488 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 效率为386÷(3 281+2 826)≈6.3%,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向的不能循 环。(3)牡蛎以浮游植物为食,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 蛎的食物减少,所以产量降低。(4)海水立体养殖利用了群落结构的特 点,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 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 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
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

(B )
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
群落
B.戊不一定是微生物
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解析】 由题图可知甲、丁为双箭头关系,且乙、丙、甲均指向 戊,由此推断甲为生产者,乙、丙为消费者,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量,戊为分解者,甲、乙、丙和戊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A错误; 分解者也可以是营腐生生活的蚯蚓、蜣螂等,B正确;乙1、丙1间也存在 竞争关系,C错误;大量的氟利昂会导致臭氧层的破坏,丁为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不会破坏臭氧层,D错误。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学案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学案

考点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正误判断(1)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水稻的生长(√)(3)所有的生产者都是植物,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提示硝化细菌是生产者,不是植物,蚯蚓、秃鹫是动物,属于分解者,只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才是分解者。

(4)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提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两部分,营养结构为食物链和食物网。

(5)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6)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提示缺少非生物环境.2.生态系统功能的正误判断(1)生态系统的生产量有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2)用字母表示总初级生产量与净初级生产量之间的关系:GP=NP +R(√)(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提示也可来自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4)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提示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减少生态系统的能量消耗。

(5)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再固定,且食物链中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6)兔吃草后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提示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3.生物圈与生态环境的正误判断(1)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2)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提示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臭氧层被破坏.(4)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5)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提示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微生物繁殖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减少。

2017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生物与环境课件

2017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生物与环境课件

【易错提醒】 ①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 ②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量。 ③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而 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2)能量流动的特点 ①单向流动 ②逐渐递减
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 养级利用。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细胞呼吸消耗相 当大的一部分能量,供自身利用和以热能形式散失。 各营养级中的能量都要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③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即输入某一营养级 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下一营养级。 计算方法为:能量传递效率= ×100%。 下一营养级同化量 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K (4)种群增长“S”型曲线中 的应用: 2 ①资源开发与利用:维持被开发和利用资源的种 K 群数量在 处,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 2 增长,可持续发展,不影响种群再生。 ②有害生物防治: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 K K 处,若达到 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因繁殖速率过 2 2 快而成灾。
(1)种群增长“S”型曲线K值变动的示意图:
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环境不遭 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 动;当种群数量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 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和数量又回到一定范围内。环境遭 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时,K 值会上升。
(2)不同曲线模型中K值与K/2值的表示方法
(2)①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 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 群。②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 的营养级。③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 可出现多种,如鹰和蛇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 系。
(3)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 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1.能量流动 (1)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分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考点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考点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

群落的构造和演替1.辨析种间关系图 1~图 4 中,a与b的种间关系图 1:互利共生;图 2 寄生,此中b是寄主。

图 3:竞争;图 4 捕食,此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2.群落的两种构造项目垂直构造水平构造现象分层现象常呈镶嵌散布决定植物:阳光环境要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别及要素动物:栖息空间和食品光照强度不一样;生物要素:生物自己生长特色不一样,条件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意义有益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足利用3.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1)从起点上:①原来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完全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是初生演替;②某地不过失掉了原有植被,此处发生的是次生演替。

(2)从时间、速度上: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迟缓的是初生演替;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1.生态交织区又称群落交织区,是两个或多个生态地带之间( 或群落之间 ) 的过分地区。

生态交织区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向称为“边沿效应”,请解说边沿效应形成的原由。

提示:生态交织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使不一样生态种类的植物定居,进而为更多的动物供给食品条件和栖息空间。

2.人类活动必定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吗?请说明原由。

提示:不必定,人类活动可能在必定方向上加快演替的进度,而不必定改变演替的方向。

考察生物的种间关系(2019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 某生态系统中,昆虫甲经常陪伴植物乙出现,且甲的数目总是跟着乙的数目变化而变化;在主要以甲为食的昆虫丙迁入该生态系统后,昆虫甲的数目出现显然降落,植物乙的数目小幅度增添,叶片完好程度明显提高。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与乙、乙与丙之间都是捕食关系B.甲的数目与乙叶片完好程度之间体现正有关C.甲、乙、丙三者之间的数目关系为乙>甲>丙D.乙和丙都会影响昆虫甲的种群数目D[ 由题意可知,昆虫甲和植物乙之间为捕食关系,甲、丙之间为捕食关系,题干信息不可以表示乙、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A 项错误;昆虫甲的数目降落时,植物乙叶片的完好程度提高,两者体现负有关, B 项错误;甲、乙、丙三者之间的数目关系不可以依据捕食关系判断,在某些食品链中,捕食者的数目也可能多于被捕食者的数目,C项错误;昆虫甲的食品乙和昆虫甲的天敌丙都会影响昆虫甲的种群数目,当乙増多时甲增加,当丙增加时甲减少, D项正确。

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山东生物高考生物与环境复习课件

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山东生物高考生物与环境复习课件
n/m≈ P(有标)=N/M→15/34=34/M
03
考情概述 考向分析 解题方法 备考战略
(2022山东卷)12.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 若在某封闭鱼塘中捕获了1000条鱼售卖,第2天用 相同方法 捕获了950条 鱼。假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约为( ) A.2×104条 B.4×104条 C.6×104条 D.8×104条
标记重捕法的数学原理:
假设在一个种群中共M个个体,其中有N个带有标记。 P(有标)=N/M
N
M
随机取样
n
m
样本体现整体:样本中有标个体占的比例n/m≈ P(有标)=N/M
03
考情概述 考向分析 解题方法 备考战略
(2021山东卷)11.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 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 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 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 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 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 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 ) 只/公顷 只/公顷 只/公顷 只/公顷
01 02 03 04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 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完成物质循环、能 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 的影响,依据生态学原理保护环境是人类 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01
考情概述 考向分析 解题方法 备考战略
学业要求 :
1、运用数学模型表征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分析和解释影响这一变化规律的因素,并 应用于相关实践活动中(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
②什么是抵抗 力稳定性?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物与环境

高考综合复习——生物与环境(含答案)[内容概述]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因素、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稳态、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通过学习要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态学观点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一、知识系统二、重要知识点辨析:1.生态因素:指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

并不是所有环境因素,例如:海拔高度对生物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温度来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所以海拔不属于生态因素。

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产生综合影响,分辨主要生态因素是要分析哪一种因素是限制生物生存的因素。

所谓主导作用是指某种因素对整个环境有重要影响,它的变化能引起部分或全部生态因素的变化。

或由于主导因素的存在与否和强度的变化,而使生物的生长发育、种群的数量和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

例如:冬季食物供给是影响鹿群存活的关键因素。

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有两个:(1)水分:在中低纬度地区,水分较多的地区分布的是森林,较少的地区则是草原或荒漠,严重缺水的地区便是沙漠。

(2)温度:水分充沛的地区,年平均温度较高,是常绿阔叶林,雨水特别多的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温度稍低一些的地区则是落叶阔叶林,温度再低一些的地区是阔叶针叶混交林,温度再低一些的北方是针叶林。

高山植物的垂直分布特点是:森林→灌木林→高山草甸。

阳光主要影响水域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垂直分布。

2.物种:判断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群和群落,都需要掌握物种的概念。

同种生物指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

例如:杂草和小麦不属于同种生物,他们之间的关系属于种间关系(竞争);小麦之间属于种内关系(种内斗争)。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蛇不是同一种,所以不能构成同一种群。

3.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1)指数式增长——“J”型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不受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的数量往往会连续增长。

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9)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

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9)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

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高中生物(九)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全员必做题1.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B.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C.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后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生殖隔离,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2.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成了苯丙氨酸。

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甲地区78202乙地区64324丙地区841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比较三个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2021·山西省长治市高三练考]某海岛有一种中地雀,原来没有竞争者。

在记录的时间段内,1977年和2004年发生了2次旱灾;2005年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它们以大型种子为食。

下图记录了中地雀鸟喙平均尺寸的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973~2006年该岛上中地雀鸟喙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B.1977年旱灾诱发了中地雀基因发生突变,导致鸟喙变宽C.2005年后,中地雀可能主要以大地雀不吃的小种子为食D.大地雀入侵后与中地雀竞争,可能改变其鸟喙进化方向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P-K-K-P-…能0突变型…-P-R-K-P-…不能1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5.[2021·江西省高三质检]有关生物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都具有育种周期长的缺点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都能选育出具新性状的品种C.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都有人工诱导的过程D.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都能加速育种工作进程6.[2021·湖南省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下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的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

【高考复习】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

【高考复习】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

【高考复习】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关于高中三年级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生物二轮复习有哪些知识点,大家在进行二轮复习的时候,需要总结高考第七章生物与环境93.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94.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95.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只是某种程度的适应,而不是绝对和完全的适应。

9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

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97.生物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统一的整体。

98.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9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某一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100.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10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0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食物关系而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

103.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处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有机体越多,它们获得的能量就越少,而通过生物积累,身体中的有害成分就越多。

104.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05.能量流和物质循环是相互因果、相辅相成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0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107.可持续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已从传统的“原料产品废弃物”转变为现代的“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108.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09.维持生态平衡并不是维持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

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人类也可以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生物与环境)讲义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生物与环境)讲义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翔宇教育公司宝应县中学李步振生物与环境【知识重点聚焦】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一、生态要素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散布等的要素叫做生态要素。

1.生态要素的看法生态要素包含非生物要素和生物要素。

2.非生物要素对生物的影响(1)阳光(2)温度(3)水①水是全部生命活动和生化过程的基本物质。

②水分多或少都会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显然的影响。

③在必定地域,一年中的降水总量和雨季的散布,是限制陆地生物散布的主要要素。

3.生物要素对生物的影响(1)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集体之间的关系。

①种内互帮。

②种内斗争:同种个体之间因为食品、栖所或其余生活条件的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2)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①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同相互依靠,相互有利。

②寄生: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获取养物及生活条件的现象。

③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同,相互抢夺资源、空间以及其余生计条件的现象。

④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品的现象。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l.适应的广泛性(1)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拥有显然的适应性特色。

(2)动物在形态、构造、生理和行为等方面有很多适应性特色。

(3)生物在外形上拥有显然的适应环境的特色:2.适应的相对性(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过在必定程度上的适应。

(2)环境条件的不停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也有影响。

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某种生物的数目和散布等对环境中其余生物产生的影响。

(2)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有影响。

第二节种群和生物群落一、种群的特色从生态学看法看,种群不单是一个种的个体的总和,并且是有必定特色、构造和机能的整体。

种群能够用一些数目指标来进行研究。

这些数目指标常常只为集体拥有,独自的个体其实不具备。

如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率、年纪散布、数目颠簸、扩散和迁徙等。

以下侧重议论种群密度、数目改动等几个主要问题。

高三生物二轮高考考点归纳专题九高三生物与环境

高三生物二轮高考考点归纳专题九高三生物与环境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教法指引】从09年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是考查的重点。

对于每个不同的部分应该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

1、对于种群和生物群落这一部分,重点通过比较的方法,比较“J ”和“S ”曲线的形成原因的差异,“S ”曲线相对应的增长速率的曲线也是一个重点。

同时要将曲线转换成表格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分析。

另外,“S ”型曲线的运用也是一个重点,老师应该采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2、对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点需要通过比较的方法,突破营养级和消费级别的异同;以实例引导分析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一种生物数量的改变引起其他生物数量的改变也是一个难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析的方法和一般的原则。

有关能量来源、去向和相关计算要结合教材中的图解和精选习题进行突破,预计此部分是今后考查的重点。

【专题要点】此本题的重点在于种群的特征与数量的变化曲线;另外生态系统中物质的流动和能量的循环也是重点,有时还会涉及到计算。

一、生态因子的组成二、非生物因子的作用光 热 水 土 气 火 种内斗争 种内互助 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三、生物种间关系比较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水稻地衣苔藓介于湿生与旱生之间:森林植物大多数农作物耐受土壤和大气干旱:多浆植物:仙人掌;少浆植物:骆驼刺四、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五、种群的一般特征限制生物生长或存活(超过生物的耐受性)的生态因子 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受最低量生态因子的限制①作用的不可替代 ②作用的和同等重要 ③作用的不等价 ④彼此相互影响 各种生态因子①对整个环境起主导作用,能引起全部生态关系的变化②使生物的生长发育、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发生明显变化六、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特点:年增长率不变事例:新引进的生物的早期增长接近“J ”增长(我国环颈雉刚引入美国时)t t N N λ0= 特点:①增长率不断变化 ②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 ③种群数量为K 时,增长率为0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 迁出 凡是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高三生物高考二轮复习重点热点之生物与环境全国通用

高三生物高考二轮复习重点热点之生物与环境全国通用

2010高考二轮复习重点热点之生物与环境专题概述2010高考二轮复习重点热点之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作为生物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并为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科学地改造世界的理念奠定基础,是高考的一个常见考点。

该部分的高考试题有如下特点:从内容上,侧重考查非生物因素与生物的影响、种群的特征、种群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及应用、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农业、人与生物圈等有关知识。

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形式上,多以曲线图、概念图、营养关系图等图形的形式呈现。

1.要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入手,从生物与生物、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把握种群的变化规律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要通过对典型试题的分析,探寻相关类型试题的解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2.将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等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进化、适应性、统一性的观点进行复习。

3. 学会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传递、生态系统稳定性结合起来,运用系统分析法分析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势。

4.结合课本知识,弄清“酸雨、赤潮、富营养化、臭氧空洞、沙尘暴、沙漠化”等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典例调研考点一、生态因素【调研1】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公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解析:从曲线上可以看出甲、乙应该为捕食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高考热点专题四 生物与环境的考查课件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高考热点专题四 生物与环境的考查课件

第十一页,共三十七页。

探究 考向 (tànjiū)
12/11/2021
第十二页,共三十七页。
题型一 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biànhuà)
1.社鼠是主要生活在山地环境中的植食性鼠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社鼠的种群数量波动总是处在环境容纳量之下 B.社鼠与其天敌黄鼬的种群数量波动是同步的
√C.极端的温度和湿度是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
12/11/20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十七页,共三十七页。
解析 答案
题型二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4.(加试)下列(xiàliè)关于种群数量、顶极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它是不变的
√B.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水平方向上表现斑块性和镶嵌性是空间异质性的 表现
(4)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能量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光 能。
12/11/2021
第九页,共三十七页。
4.能量流动(liúdòng)的过程图解
(1)能量(néngliàng)的来源:太阳能。 (2)起点: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 (3)总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最大
(g·m-2)或J·m-2 较大
[g·(m2·a)-1] 或[J·(m2·a)-1]
较小
第八页,共三十七页。
助学(zhù xué)巧记
界定初级生产量、生物量与次级生产量间的关系
(1)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
(2)当净生产量表示(biǎoshì)在某一时刻前的有机物积累量时即为生物量。 (3)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

2021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九生物与环境高考热点专题四生物

2021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九生物与环境高考热点专题四生物

2021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九生物与环境高考热点专题四生物专题九生物与环境高考热点专题四生物与环境的考查测试情况分析人口、社区、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是高考中必须测试的知识点之一。

它们通常以文本表达、坐标曲线图、模型图和示意图为载体进行测试,并对多项选择题和非多项选择题进行测试。

主要考察角度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如2021年浙江4月选考,27t;2021年浙江10月选考,8t和25t;2021年浙江4月选考,15t。

(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浙江2022年9月18T的选择试验;2022年10月在浙江选拔考试,成绩为29分;浙江2022年10月,29吨。

(3)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如2021年浙江10月选考,9t。

(4)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如浙江2022年4月,2T;浙江2022年4月,8T。

1.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1)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物种的影响当第一个营养水平生物(生产者)减少时,它将导致随后各种营养水平的降低。

这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生物体生存的直接或间接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对捕食者数量变化的影响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3)复杂食物网中特定基团数量变化引起的链式反应分析①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②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③ 当最高营养水平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如果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种群可以通过捕食更多其他食物来保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2.种群数量的存活曲线及种群数量的波动与调节(加试)(1)三类存活曲线特点及实例I型(凸型)II型(对角型)III型(凹型)特征大多数个体可以活到平均生理年龄,但在达到这个年龄后,几乎所有人都会在短时间内死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点9 生物与环境真题重温练(A卷)1.(2018·全国Ⅰ,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 D[解析]当空间、资源有限时,种群呈S型增长,A项正确;林场空间、资源有限,老鼠种群的增长会由于密度增加而逐渐减慢,B项正确;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由于鱼的大小不同等,单位水体中产量有可能相同,C项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由于环境阻力逐渐增大,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D项错误。

2.(2018·全国Ⅲ,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答案] B[解析]昆虫以植物或微小动物等为食,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项正确;黑光灯传递的光,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项错误;对于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此外还可运用此方法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C、D项正确。

3.(2017·全国Ⅰ,5) 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 D[解析]在由甲点到丙点时,种群增长率上升,种群数量在增长;丁点时种群增长率虽然下降,但种群增长率仍然大于0,种群数量仍然在增加,在该点时开始捕获,使得种群数量降时,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更新能力更强,可实现持续发展。

低到K24.(2017·全国Ⅲ,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答案] B[解析]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就是随机取样,取样方法有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两种,计数时无需标记即可直接计数;若种群个体数量过少,则应适当增加样方面积。

5.(2016·全国Ⅱ,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答案] C[解析]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6.(2016·全国Ⅰ,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可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无机环境;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二者均具有各自的规律,A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可反复利用,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体现了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C正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保持其相对稳定,D正确。

7.(2016·全国Ⅲ,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 C[解析]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的数量减少、螳螂的数量增加、蝉的数量减少等系列变化,故A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错误。

8.(2015·全国Ⅰ,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 D[解析]灌木阶段中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所以灌木阶段的物种的丰富度要大于草本阶段的物种丰富度,故A错误;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因此无论从垂直结构上还是从水平结构上看,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更复杂,B错误;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物种更加多样化使得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群落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草本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正确。

9.(2015·全国Ⅱ,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输出(散失),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10.(2014·新课标Ⅰ,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 A[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B项错误;植物病毒V是可寄生在水稻细胞内的病毒,因此病毒V与青蛙不是寄生关系,水稻和病毒V是寄生关系,C、D项错误。

模拟对位练(B卷)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B.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C.初生演替过程中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过程中竞争现象明显D.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 B[解析]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种群数量变化,A错误;草原上成群活动的斑马属于种群空间特征中的集群分布,B正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过程中,群落内都存在竞争现象,C错误;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的生物若是外来入侵物种,则会导致本地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

2.假设在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的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种群增长速率为乙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可以在丙点时适当捕获D.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答案] B[解析]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处于增长状态,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项正确;乙表示该种群的最大增长速率,呈“S”型增长的该家畜种群的增长速率为乙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为K/2,B项错误;收获该家畜的最佳时间是超过K/2(如丙点),这样收获后,可使其种群数量降至K/2,以保持最大的增长速率,可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C项正确;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K值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项正确。

3.美洲热带的切叶蚁只吃它们用叶子碎片“种”出来的真菌A;真菌B会攻击并毀坏切叶蚁的菌圃;—种生活在切叶蚁身上的放线菌能产生抑制真菌B生长的抗生素,这种放线菌主要靠切叶蚁独特的腺体分泌物生存。

根据上述信息,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切叶蚁单一的食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生物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C.切叶蚁和真菌B的种群数量相互制约D.切叶蚁和放线菌互惠互利,共同进化[答案] B[解析]美洲热带的切叶蚁只吃它们用叶子碎片“种”出来的真菌A,其单一的食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生物群落包括该地区所有的生物,而题干中只有切叶蚁、真菌A、真菌B、放线菌等少数生物,B错误;一方面真菌B会攻击并毀坏切叶蚁的菌圃,另一方面一种生活在切叶蚁身上的放线菌能产生抑制真菌B生长的抗生素,这种放线菌主要靠切叶蚁独特的腺体分泌物生存,说明切叶蚁和真菌B的种群数量相互制约,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切叶蚁身上的放线菌能够分泌抗生素抑制真菌B的生长,减弱真菌B对切叶蚁的菌圃的攻击,同时放线菌主要靠切叶蚁独特的腺体分泌物生存,说明切叶蚁和放线菌是互惠互利,共同进化的,D正确。

4.某种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蚜虫通过吸食落叶乔木幼嫩枝叶的汁水来生活,如图为不同月份温度对蚜虫种群数量的影响。

食蚜蝇和瓢虫以蚜虫为食,蚂蚁从蚜虫处获得蜜露,并赶走食蚜蝇和瓢虫。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数学模型的数据来自样方法B.6月份之前蚜虫种群的生活环境阻力很小C.蚜虫种群数量速降的主要原因是天敌增多D.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4种种间关系[答案] C[解析]蚜虫的活动范围很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因此图中数学模型的数据来自样方法,A正确;6月份之前,蚜虫的个体数急剧增加,说明其种群生活的环境阻力很小,B正确;已知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蚜虫通过吸食落叶乔木幼嫩枝叶的汁水来生活,6月份之后因乔木的幼嫩枝叶很少,蚜虫因缺乏食物来源而导致其种群数量速降,C错误;依题意可知,蚜虫与乔木之间存在寄生关系,食蚜蝇和瓢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食蚜蝇与蚜虫、瓢虫与蚜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蚂蚁与蚜虫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