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及其总结报告中安全性方面常见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中药新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中药新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中药新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逐渐深入,中药新药研究变得越来越热门。

中药新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基于中草药传统概念和临床实践的药物,其研发是通过新的科学和技术手段,以期获得有效的治疗或保健效果。

一、中药新药研究的现状近些年来,中药新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1. 临床研究不足中药新药研究的临床研究往往存在着不足,这对于新药的推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许多中药新药在实际应用中都需要经过多层次的药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但是由于资源投入等原因,现实情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

2.新药研发周期长由于中药的特殊性质,中草药中含有的一些化学物质含量较少,因此其药理作用的机制较难理解和解释,这个问题造成中药新药的研究周期长度。

3.中药新药质量不稳定中药新药质量的不稳定性是中药新药研究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制约中药新药发展的主要瓶颈。

中药中含有的很多药物成分作用相互作用,加之提取过程等影响因素,很难保证每批中药新药的质量稳定,这对研究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都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二、中药新药研究的展望1.加强基础研究中药新药研究需要从基础研究下手,才能更好地理解中药药理作用的机理。

加强对中药成分的分析和提取,研究不同中药的药理作用,建立更加科学的中药品质检验标准,有利于中药新药的研究和开发。

2.加强国际合作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加强国际合作将推动中药新药的发展。

促进国际交流,利用共同研究的力量和经验,通过科学研究实现中药新药的优良品质和安全性。

3.建立新型研发机制针对中药新药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一套新的研发机制,加强中药新药的品质控制和安全性评价。

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中药药品制度框架,推动中药新药的发展和推广。

三、结语中药新药的研究,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随着技术和认识的深入,相信中药新药将会迎来更加广阔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为人类的健康保健服务。

中药学发展热点以及存在问题

中药学发展热点以及存在问题

中药GAP、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及整体药理的主要研究进展、热点、存在的问题与展望摘要:对中药形成中药现代化的提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医药事业蓬勃发展,人们对中药产品的需求也快速增长。

另外,在中国进WTO以后,中药国际化日渐突出实施中药现代化是现实的需要,更是中药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

实施中药现代化必须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创造性的发展中医药。

关键词:中药问题潜力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基础,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确切的临床疗效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与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中医药自身的特点,使其发展在近代发展遇到了瓶颈。

在这种背景下,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中药现代化的提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医药事业蓬勃发展,人们对中药产品的需求也快速增长。

另外,在中国进入WTO 以后,中药国际化日渐突出实施中药现代化是现实的需要,更是中药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

实施中药现代化必须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既在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同时,学习吸收大胆借鉴一切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创造性的发展中医药。

一.中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瓶颈在理论上,首先,中医药理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中药功效的表述具有整体性、哲理性和指导性,很难用现代药理术语作出一对一的确切解释,而只能给予阐释式的近似的解析。

这样要把中药的药理作用判断为与其功效有关或无关则需十分谨慎。

其次,中药功效的记载一般是用古文简练概括而成。

加之中医药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著作《易经》有密切的关系。

素有“医易不分家”之称,在这种情况下总结出的中药功效虽然简练、便于书写、流传和记忆,但却不利于准确理解中药功效的涵义。

这给理解中药功效条文的含义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技术上,首先,中医治疗疾病有时采用单味中药单方,但大多数都是由许多单味药根据配伍原则组合而成的复方,其成分复杂,弄清楚其中的各种成分工作很大。

更进一步,即使弄清复方组成成分还要在中医理论下研究其药理作用,因为各成分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发挥作用,这又加大了研究的工作量。

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风险控制

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风险控制

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风险控制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作者刘素彦梁爱华等摘要近年来,学术界和社会上对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存在一定争议。

自1985 年我国实施《新药审批办法》以来,相继出台了《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中药注射剂色谱指纹图谱实验研究技术指南(试行)》《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等一系列旨在规范和指导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以及临床用药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规范,为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降低用药风险提供了保障。

2020 年,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等8 种中药注射剂被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为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贡献。

本文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风险防控思路等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旨在为读者提供客观信息,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和生产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安全性;不良反应;风险防控措施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5ZX09501004);中国中医科学院自选课题 ( ZZ-13-035-10,ZZ10025,ZZ13-YQ-055);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项目(ZXKT19014,ZXKT17060,ZXKT17022)自1963 年《中国药典》收录第一个中药注射剂以来,中药注射剂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尤其是20 世纪末期和21 世纪前10年在我国临床上应用广泛。

中药注射剂按功能可分为理血剂、清热剂、补益剂、开窍剂、抗肿瘤剂、解表剂等,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类疾病、肿瘤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受到业界关注,随着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2009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希望通过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全面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可控性、安全性、有效性,控制中药注射剂风险。

浅谈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特点及常见问题

浅谈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特点及常见问题

2017浅谈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的特点及常有问题【重点词】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含量测定中药新药的质量标准研究是新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新药是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中药,主要包含新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以及复方制剂等。

其中,有效成分新药的药用物质基本清楚;与化学药近似,不相同点是:中药有效成分中的杂质大多为主成分的结构近似物,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大多相似,故对限度控制的要求相对较低;有效部位新药的原料药中一般最少含有5%以上相同结构种类的有效成分,其他部分的成分大多不清楚,而中药复方制剂是由多个原料经提取加工制成的,其中有效成分大多不明确,且所含成分的种类多、含量低,在对相关成分进行解析时,分别难、搅乱大。

这些使中药新药的质量标准研究拥有与化学药不相同的特点。

1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的特点1.1 研究性1.1.1 相关基础研究如需明确特定中药中大体含有哪些成分或哪些结构种类的成分、该药品中什么成分是可能的活性成分、什么解析技术和方法适合于中药的成分解析等,这些工作属新药研究中基础性研究的范围,也是研究性的工作。

有了充分的相关基础研究的支撑,才能建立起可控性较强的质量标准。

回顾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是基础研究建立起来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指标推动着中药质量标准的水平不断提高。

1.1.2 质控指标的选择选择质控指标时需考虑以下问题:哪些成分与药品的安全性或有效性相关?拟解析成分可否拥有代表性和专属性?比较品可否可以获得、现有技术条件可否适合?需尽可能将质控指标与中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关系起来,不断研究新的质控指标。

如妇科腔道用固体制剂,可在质量标准中建立pH 检查项,防备因药物的酸碱性偏离正常生理状态过多而产生不良影响。

拟采用苷元类成分为质控指标的,需观察因苷类成分的不牢固而带来的影响。

1.1.3 解析方法的研究质量标准中解析方法的研究也是研究性的工作。

中药所含成分较复杂,需要依照产品的特点进行研究,尽可能消除搅乱,建立具专属性的解析方法。

中药新药研制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中药新药研制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中药新药研制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分析1制备工艺的问题几乎所有的新药在制备工艺上都存在问题,有些甚至有严重错误,即使是申请生产的亦不例外。

众所周知,制备工艺是新药研制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的改动甚至可以动摇新药的根基。

因此,必须要从试验设计抓起,尽可能避免发生错误。

从分析的品种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剂型选择欠合理:申报单位未充分考虑到药物的性质或临床用药的特点,选择了不合适的剂型。

如:不适合制成软胶囊的却偏偏选择了该剂型;以口服用胶囊剂作为阴道内用药等。

1.2缺少工艺研究资料1.2.1药材前处理不当:未根据提取方式正确地将药材加工成饮片或颗粒,导致提取不完全或过滤困难;有的虽药材处理得当,但存在出粉率偏低等问题;有的则缺少必要的说明,如药材的粉碎程度、出粉率等。

1.2.2未充分考虑挥发油的利用:对有确切药理作用的挥发油未进行提取,或虽提取,却未对提取时间、出油量等进行考察;对如何保证挥发油的稳定性研究不够,如是否需经环糊精包结、包结的技术条件如何等。

1.2.3缺少提取工艺的研究;药材以生粉入药的量过多;未说明同一药材部分提取,部分生粉入药的理由。

此外,正交试验中的错误较多:设计欠合理,将提取与除杂、成型等工艺混为一谈;试验排列错误,水平安排不当;仅以总固体量作为评价指标;评分标准欠合理;缺少结果分析;结果计算错误;确定的最终工艺与试验所得的最佳工艺不符,而又未对两者作必要的比较。

1.2.4缺少除杂工艺的研究:以沿袭传统工艺为理由,未做任何除杂处理;对除杂前后成分的变化本做考察;未说明除杂过程中使用的树脂型号、用量、处理方法等;对醇沉时药液的相对体积质量、乙醇浓度本做优选。

1.2.5缺少成型工艺的研究:未对辅料品种、用量做优选,以致加入辅料过多,特别是有时加入蔗糖过多,不利于临床应用;未认真考虑以某些药材生粉取代辅料;未详细说明工艺的技术条件,如浓缩的温度,清膏的相对体积质量、喷雾干燥的温度、药粉混合的方法等。

我国中药新药研发中的问题与思考

我国中药新药研发中的问题与思考

我国中药新药研发中的问题与思考
一、中药新药研发存在的问题1、药效确证难:中药新药开发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实验确定药效,耗费时间和费用比较大。

2、材料来源不稳定:中药的原料材料的品质、供应量和价格等,会对中药新药研发的成功
率产生很大的影响3、检测难度大: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经常涉及微量成
分组分构成,微量成分的检测费时费力;4、临床研究难度大:中药新药
研发过程中,由于临床意义不明确、证据不充分、多中心难以实现等问题,导致相关的临床研究难度较大。

5、安全性较低:由于中药新药的研发过
程中不清楚其安全性,容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的安全。

二、思考1、延伸材料来源:应加大对中药新药原料材料种类的拓展,延长供
应来源,保证药品材料的供应量和品质。

2、提高检测质量:运用遗传工程、组学等新技术,提高检测精度,准确检测中药中的微量成分。

3、提
高临床研究质量:应加强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管理,开展多中心合作的临
床研究,改善实验室环境,确保研究质量。

4、重视安全性:加强对中药
新药安全性的研究,分析其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降
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中药安全性认识和中药新药研发的风险管理策略

中药安全性认识和中药新药研发的风险管理策略

中药安全性认识和中药新药研发的风险管理策略中药因为具有一定的人用经验,在临床应用及实践中积累了对其毒性的认识,所以相比于化学药品,中药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性。

为此,目前中药新药上市注册申请时只要求开展一种动物的毒理研究,依据具体情况再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但中药成分复杂,量-效-毒关系不甚明晰,且药材毒性难以代表中药复方存在的安全性风险。

因此,中药复方出现毒性时的风险评估具有一定难度,中药安全性也是一直以来中药监管的热点和难点。

另外,中药安全性舆情的燃点低、发酵迅速、社会影响大,中药引起肝、肾等重要脏器安全性的话题易迅速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由于中医药各界缺少必要的基础研究数据支撑,常常“被动挨打”,疲于应对,难以形成具有说服力和公信度的权威解释。

因此,为进一步保护我国公众用药安全,切实履行党中央、国务院对食药监管“四个最严”,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指导精神,急需开展中药安全性风险管理研究。

中药的安全性研究起源于古人对中药“毒”或“毒性”的认识,临床医家很早就形成了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并持续关注中药的安全使用。

因此,研究中药安全性相关问题,首先要追本溯源,了解古人对中药毒性的论述。

1 对中药安全性的传统认识1.1 对毒药和毒性的认识古人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有些东西长食无害,有些东西虽然可能伤害身体,但也可治愈“疾病毒伤之害”,由此便认为无毒者为“食”,有毒者为“药”,或将“毒”“药”并称为“毒药”,泛指所有能治疗疾病的药物,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

对此,《周礼·天官冢宰》曰:“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明·张介宾称:“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

凡能除病者,皆可称毒药。

”可见当时所称的“毒药”,均指所有可供治病的药物。

传统中医对毒性的认识主要包括广义毒性和狭义毒性。

广义毒性是把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治疗疾病就是利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脏腑阴阳气血的失衡。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利益冲突
研究过程中存在利益冲突,影响研究的客观 性和公正性。
0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问题 的解决策略
完善临床研究设计
制定科学、严谨、可行的研究方案
01
在临床研究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中药新药的特性,结合国内
外相关研究进展,制定科学、严谨、可行的研究方案。
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02
在研究方案中,应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确保研究结果能
加强临床研究结果的应用和推广
加强临床研究结果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中药新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04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展 望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深入挖掘中医药理论
加强对中医药经典理论和名老中医经 验的传承,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深入 挖掘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中的独特优势 。
发挥中药复方作用
重视中药复方研究,探索中药复方作 用机制和配伍规律,提高中药新药的 疗效和安全性。
数据采集不规范
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疏漏,导致数据不准确。
不良事件处理不当
对不良事件处理不及时、不规范,可能影响 受试者安全。
临床研究结果问题
结果解读不客观
对研究结果解读过于主观,未能客观反映中 药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数据统计分析不当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选择不当,导致结果解读 困难或误导。
发表偏倚
部分研究结果未能发表或选择性发表,影响 结果的全面性和可信度。
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有助于发现 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提高疾病 的治疗效果。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

中药新药的国际临床研究有助于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 药的国际化发展。
0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存在 的问题

中药新药研发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中药新药研发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中药新药研发工作的现状及思考中药新药研发工作的现状及思考中药新药研发工作的概观思考【关键词】中药;新药;标准化;规范化;研发我国中药的临床应用已相当广泛,但中药的临床疗效却始终不能令人满意,如何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已成为每个医药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本文着重从中药新药新药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到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新药临床贫乏实实在在的疗效在中药新药研制和评审中才,重基础(药学、药理学、毒理学)轻临床的现象比较普遍,新药临床实验的地位未得到应有的良善重视。

新药上市后的临床绿宝石再评价更是稀有[1]。

前几年,我国每年都有上百种中药获得批准文号投入市场,新药治疗诊查无所不及,甚为广泛,而疗效到底如何?却值得我们反思。

另外,新药一旦获得批准文号,厂家和医药经销公司就会大做广告、大力宣传、扩大药物知名度,但多数品种往往名不副实,在行业上难以获得持久生存,小打小闹就销声匿迹,所以新药品种经常变换。

所有这些状况表明中药新药欠缺欠缺实实在在的临床疗效。

2中药临床试验尚未达到未标准化、规范化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和临床试验规范(GCP)的应用实用价值对实现药品的最终价值是极其重要的,由于我国传统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理论整体的反应及其症状的改善,病与证、症,病种和病类,证名与证候外感等概念的称谓非常复杂,有时引起理解各异,让许多关心中药的人因“雾里看花”[2],难于与国际接轨。

因此,在实施GCP过程中,要注意与国际GCP惯例相统一,即以疾病的实际变化来评价药物的作用,使中药在现代医学指导下,用大规模的标准化临床实验提供科学依据,发挥其最大的指导作用。

3新药中外新药临床研究现阶段的对比我国半导体技术近年来在新药临床研究方面无论在技术要求和政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欧美发达国家英美相比仍处于极低水平,主要表现在研制开发单位和临床研究人员的新药研发理念的理念和素质,临床研究管理水平和监督力度等方面的滞后。

医学研究报告新药的临床试验结果分析

医学研究报告新药的临床试验结果分析

医学研究报告新药的临床试验结果分析近年来,医学研究一直在不断进步,为了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临床试验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

临床试验结果分析是评估新药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对医学研究报告中新药的临床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观点和结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在分析临床试验结果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试验的设计和过程。

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者通常将患者随机分组,一组接受新药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或传统治疗。

然后,观察和比较这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

在分析新药的临床试验结果时,我们需要注意几个关键要素。

首先是样本量,即试验中参与的患者数量。

样本量越大,结果的可靠性越高。

因此,在分析结果时,我们应考虑样本量是否足够大,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结果的统计学意义。

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通常会对不同组别的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在分析试验结果时,我们需要查看研究报告中提供的P值和置信区间,以确定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较低的P值和较窄的置信区间表明结果更可靠。

对于新药的疗效分析,我们应关注几个主要指标。

首先是主要疗效指标,如生存率、疾病缓解率或症状改善程度。

这些指标用于评估新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效果。

其次是次要疗效指标,如生活质量改善、不良事件率或药物耐受性。

这些指标能够提供对新药全面评估的补充信息。

在分析临床试验结果时,我们还应关注结果的安全性。

对于新药,安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

我们需要查看报告中提供的不良事件信息,包括严重不良事件和常见不良事件。

这将有助于评估新药是否具有安全性风险,并与传统治疗或安慰剂进行比较。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其他待考虑的因素,如患者的基线特征、试验的持续时间和实验设计的完整性。

这些因素对试验结果的解释和推广具有重要影响。

总结起来,分析医学研究报告中新药的临床试验结果需要关注试验设计、样本量、统计学意义、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等多个方面。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
47
临床设计中主要问题及分析
二、关于有效性
呼吁: 1、有效性是药品的生命,应重视中药新药 的有效性研究; 2、科学设计,为注册提供充分的有效性依 据; 3、按设计完成试验,不要局限于最低病例 数。
48
临床设计中主要问题及分析
二、关于有效性
2、基线可比性问题--重要的因素未考虑 (1)病情:在未以病情分层随机的情况下, 有时会出现。 特殊的情况是:某些反映病情的指标以 均数来进行两组比较时,常不能反映其 实际情况,建议可用分组的计数资料比 较,如血脂、血压等
31
临床设计中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关于试验目的
例如:中医治疗糖尿病这一适应 症可以有以下定位:
降糖药 缓解症状药 针对并发症的药物
32
临床设计中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关于试验目的
辅助用药的设计
考虑要点: 1、明确用药目标; 2、明确基础治疗目标;
33
临床设计中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关于试验目的
举例说明----一个设计的失败之处 试验目的:观察XXXX丸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阴 虚火旺证候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治疗组:XXXX丸,口服每次4克,每日3 次; 病情为轻度、中度的患者,加服他巴唑, 每次5mg,每日3次; 病情为重度的患者,加服他巴唑,每次 10mg,每日3次;
多数来源于中医理论,但一般经特殊工 艺提取富集了某类物质; 大部分无临床应用经验; 对剂量、给药方案等均较少认识; 对毒性的认识已不能用其来源的传统药 材来推论
20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二、不同分类与临床设计
有效成分制剂:
经特殊工艺提取富集了某种单体成分,纯度高 于90%; 基本不能用中医理论指导用药; 一般无临床用药经验; 对用法用量、耐受性无认识; 从研究的目的看,在于增强作用强度,集中作 用靶点,因此,有必要明确该物质在体内的吸 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

论中医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

论中医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

论中医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徐媚雀古思思中医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来就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它早已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可是近来有个别人对中医药中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仅仅表示怀疑,而且采取完全否认的态度,认为中医是骗子,中药是垃圾、是毒物,没有疗效,没有安全保障,作为告别中医药的最主要理由。

究竟中医中药是有效还是无效,其安全性有多大,与西药比较有无优势, 如下分析。

一中医中药的有效性众所周知,西医传入我国还不到200多年的历史,中国人民用中草药治病至少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如以每人一生只看一次病计,使用中草药治病的人次至少达千亿以上。

如果中医中药无效,它绝对不可能延续至今天,并获得大多数人的信赖与接受。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遇到过无数次温疫大流行,但从未像欧洲那样一次就死几百万、几千万人。

中医药制服了一次次温疫,挽救过无数的生命,造就了许多伟大的医学科学家,使我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这其中的主要功绩,都归功于中医中药.1959年发生在广州的流行性乙型脑炎,邓铁涛教授参与救治,经统计学处理,中医中药疗效达90%,且无后遗症。

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造成31万人感染,中医全面介入治疗。

1990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对上海以中医药为主治疗乙肝重叠甲肝与1983年至1988年美国本土以西医药治疗同类疾病的死亡率进行了统计对比,中美死亡率比例为1:234。

就是说,同样的病,不同的治疗方法,美国死234人,而中国才死一个人。

显而易然,哪种方法更好,更科学,大家都可以辨别得出.2002年非典世界大流行,中国内地感染者占60%以上,全球非典病死率为9。

5%,香港和新加坡为17%,中国内地为6。

5%,广东为4%,广州中医大学附属一院治疗50多人,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仝小林中医小组治疗16人,均无一例死亡。

事实再次雄辩地证明,中医参与治疗的3089例患者,大地降低了死亡率和医疗费用,且无后遗症,是真正意义上的彻底治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一般原则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一般原则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一般原则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维护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药新药的研发日益受到关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是评估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遵循一定的原则对于保证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一、研究目的明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首先要明确研究目的。

这包括确定新药的适用病症、预期疗效、用药剂量和疗程等。

例如,如果研发的是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新药,那么研究目的就是要明确该药物在缓解感冒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效果。

只有明确了研究目的,才能设计出合理的研究方案,选择合适的研究人群和观察指标。

二、研究设计科学合理1、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RCT)是评估药物疗效的金标准。

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应尽可能采用 RCT 设计。

通过随机分组,将患者分配到新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如安慰剂组或阳性药物对照组),最大程度地减少偏倚和混杂因素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评估新药的疗效。

2、样本量估算合理估算样本量是保证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重要前提。

样本量的估算需要考虑研究目的、主要疗效指标、预期疗效差异、检验水准和把握度等因素。

如果样本量过小,可能无法检测到真正的疗效差异;而样本量过大,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研究周期延长。

3、盲法应用为了减少研究者和患者的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应采用盲法。

盲法包括单盲(患者不知自己接受的治疗)、双盲(研究者和患者均不知治疗分组)和三盲(研究者、患者和数据分析人员均不知治疗分组)。

在实际研究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盲法。

三、研究人群选择恰当1、诊断标准明确研究人群应根据明确的诊断标准进行选择。

诊断标准可以是国际通用的标准,也可以是国内权威的标准。

确保纳入的患者具有相同的疾病特征,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新药的疗效。

2、纳入排除标准合理在确定研究人群时,还应制定合理的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应明确规定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要求;排除标准则应排除那些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如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正在使用可能影响疗效评价的药物等。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要求及常见问题分析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要求及常见问题分析

根据 《 新药审 批办法 》的要求, 需要做 T 临床试 验的 期 药物 主要 为一 、 娄新 药和某些 三~五类新药 。后者包括 ; ①三类 药物含有 毒性 药材或 配伍 禁忌 ( 十八反、十九畏j 的毒 性 药材。② 改剂 型的同时, 对工艺做 了重大改动 . 变成有效部 位 药物的。 ③增加新的适应症, 需要 明显加大剂量, 延长疗 程. 方中又含有毒性 药材的 。④ 注射剂 的水针 、粉针 、大输液 互 相改变. 而不 改变给 药选径 的 四类 新药 原剂 型上市前未 按 二类新药 技术 要求作 过临床研 究的, 该新药 临床 试验 要求 同 二类新药 。⑤ 三类戒毒 中药新药 。
1 5 给 药 方案 ,
及其制剂 }③ 中药材 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救部位及其制剂 :
④ 中药材 以人工方法在 动物 体 内的制取 物及其制剂:@ 复方 中提 取的有 效部位群。第三类 :①新的中药复方制剂 ;② 以 中药疗效为主的中药和 化学药品的复方制剂 ③从国外弓 种 1 或引进养殖 的习用 进 口药材及其制剂 。第 四类 :①改变剂型
或改变给药选径的制剂;② 国 内异地引种或野生变家养 的动
植物药村 第五类:增加新主治病证 的药 品。 中药新药 的临床研 究包 括临 床试验和 生物 等效性试 验, 但 由于 中药的特殊性, 本上都是临床试验, 基 临床试验 又根 据
试 验 目的和 方 法 的 不 同分 为 : l I、I 、Ⅳ 期 。 l l l
1 3 试验 设 计 .
个预测剂 量. 然后用其 1 5量作为初试剂量 。对动物有毒性 ,
反应 的药物或注射剂的剂量. 可取 预测 量的 1 l~ l5作为 /0 / 初试剂量。另外, 试验 前应事先规定最大剂量, 可参照临床 应 用该类药物单次最大剂量设 定。从初试起始 量至最大量之 间 视药物的安全范 围大小. 根据需要确定几个剂量级别, 从低剂 量至 高剂量逐个剂 量依 次进 行。如在剂 量递增过程 中出现了

中药行业中的临床研究与新药开发

中药行业中的临床研究与新药开发

中药行业中的临床研究与新药开发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药临床研究与新药开发。

本文将探讨中药行业中的临床研究与新药开发的重要性、挑战以及前景。

一、临床研究的重要性临床研究是评估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验证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功效。

临床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中药在临床实践中提供依据,使其更加规范和可信。

同时,临床研究可以促进中药的科学发展和创新,推动中药走向世界。

二、新药开发的挑战在中药行业中,新药开发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中药复杂多样的成分使其对比药理作用和毒性评估存在困难。

其次,临床试验的设计和选择适合的指标也是一个挑战。

此外,与西药相比,中药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这些挑战需要科学家们共同努力,以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中药临床研究的现状与热点目前,中药临床研究正日益受到关注,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一方面,许多中药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其在多种疾病治疗方面的有效性,例如清肺排毒汤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另一方面,一些研究人员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化学成分分析、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揭示了中药治疗机制的一些奥秘。

这些研究为中药的应用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中药新药开发的前景中药新药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一方面,中药悠久的历史和积累的经验为中药新药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通过对中药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更多治疗疾病的潜在候选药物。

另一方面,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知识相结合,可以加速中药新药的研发过程。

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也为中药新药开发提供了机遇。

综上所述,中药行业中的临床研究与新药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挑战。

通过开展临床研究,可以评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推动中药的规范应用。

面临的挑战需要科学家们共同努力,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中药临床研究取得的成果为中药新药的开发提供了基础和动力。

中药新药研发中的风险与控制

中药新药研发中的风险与控制

中药新药研发中的风险与控制纪晓琳;陈玉文;逯茂洋【摘要】Using literature survey method,the risks coexisting with the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were analyzed,and some control approaches we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ve special risks were found during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including assessment before set -up project,formulation determination,raw materi-alcontrol,design of manufacture technology and finished product quality control.In conclusion,the risk anal-ysis and control should be conducted on the key links,even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the risks should be avoided,timely and effectively responded or shifted as soon as possible,and the high risk rate should be reduced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in the process of new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中药新药研发主要环节的风险并提出控制措施。

中药研究总结报告范文

中药研究总结报告范文

一、前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报告对近年来中药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进展1.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成功分离鉴定了多种中药的有效成分,为中药的药效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持。

2. 中药药理作用研究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涉及心血管、消化、神经、免疫等多个系统。

例如,研究发现,丹参提取物具有抗血栓、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黄连素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3. 中药临床应用研究中药在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如:中药抗肿瘤治疗、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中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等。

其中,中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胃炎等疾病具有独特优势。

4. 中药现代化研究中药现代化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如:中药新药研发、中药质量控制、中药生产技术等。

其中,中药新药研发方面,贵州百灵的BD-77在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取得积极成果,有望成为首款广谱抗肺部感染的中药新药。

三、存在问题1. 中药基础研究相对薄弱,部分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

2. 中药临床研究方法有待改进,部分临床研究缺乏科学性。

3. 中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中药产品同质化严重。

四、建议1. 加大对中药基础研究的投入,明确中药药效物质基础。

2. 完善中药临床研究方法,提高临床研究的科学性。

3. 加强中药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中药产业转型升级。

4. 加强中药人才培养,提高中药研究水平。

总之,近年来我国中药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未来,我们要继续加强中药研究,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药新药临床安全性评价

中药新药临床安全性评价

中药新药临床安全性评价
李攻戍
【期刊名称】《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年(卷),期】2005(16)1
【摘要】新药临床安全性评价在新药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者从中药新药技术审评角度,阐述中药新药临床安全性评价的要点,具体分析目前中药新药临床安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中药说明书中有关安全性内容的撰写要求。

【总页数】3页(P3-5)
【关键词】中药;临床试验;安全性
【作者】李攻戍
【作者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6
【相关文献】
1.中药新药早期临床安全性评价思路初探 [J], 李睿;曹唯仪;唐旭东;孙明月;陆芳;高蕊
2.中药外用制剂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应关注的问题 [J], 宁可永;朱飞鹏;韩玲
3.中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和评价的思考 [J], 岑小波;韩玲
4.中药新药“丹芎救心气雾剂”对胸痹-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J], 刘嵋松;温富春;纪凤兰;徐惠波
5.把好中药新药审评关--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及总结报告中安全性常见问题分析 [J], 刘炳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药新药的研发日益受到关注。

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则是确保新药安全有效、推向市场的关键环节。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意义重大。

首先,它是验证中药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严谨的临床试验设计和实施,可以客观地评估新药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药物的审批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采用国际通行的临床研究标准和方法,能够让中药新药更好地被国际医学界认可和接受,促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与化学药物相比,中药往往具有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

这就要求在临床研究中,不能简单地套用化学药物的研究模式,而需要充分考虑中药的特性,制定符合其特点的研究方案。

例如,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除了传统的症状改善、生化指标等,还应关注中医证候的变化;在研究设计上,可能需要采用更复杂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充分验证药物的疗效。

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研究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即新药预期解决的临床问题是什么。

是针对某种疑难病症的治疗,还是对现有治疗方案的优化改进?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研究对象,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都要充分考虑,以确保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同时,确定合适的对照药物也是关键环节。

对照药物可以是安慰剂、已上市的同类有效药物或标准治疗方案。

对照药物的选择应基于科学合理性和伦理原则。

临床试验的实施过程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和伦理要求。

研究者要确保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在试验前充分告知患者试验的目的、方法、可能的风险和受益。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临床试验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试验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保障患者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及其总结报告中安全性方面常见问题分析
刘炳林
药品审评中心审评一部
观察药品的安全性是新药临床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但目前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由于认识的片面性,同时受中药毒副作用少,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无大问题等传统思维的影响,普遍存在重视疗效性观察和研究,而忽视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的研究、观察、总结和评价的问题。

下面结合中药新药临床安全性审评中发现的问题,就这方面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和认识,以期对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观察、总结和评价有所帮助。

一.中药新药临床设计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通过近年来的中药临床的审评,发现在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及临床研究设计方案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临床研究安全性观察的例数过少。

有的临床试验为了减少研究成本,进行安全性观察的病例数只占临床总观察病例数的一部分甚至很小一部分,而不是观察用药的全部患者,尤其是一些疗程短,外用药、局部用药、儿童用药等情况较为突出,当然与实际的临床操作的难度也有一定关系。

安全性观察的样本量少,对一些非频发的安全性问题不易发现。

2.观察指标过少。

有的临床试验安全性观察指标过少,如缺少大便指标、缺乏心电图指标,也有的肾功能仅仅做尿素氮的观察或尿素氮和二氧化碳结合率,而缺少血肌酐等指标的观察。

3.缺乏针对药物特点的安全性观察和研究。

有的药物由于含有某些特殊毒性药材、毒性成份,如处方中有含马兜玲酸的药材的制剂、含有雷公藤类药物的制剂;有的含有重金属类成份,如朱砂等药物的制剂;有的为特殊剂型,如静脉用注射剂;有的不但为注射剂,同时处中还含有容易致敏的动物蛋白等成份,在临床试验设计时对其安全性往往考虑不够,对需要观察的指标未做观察。

或者是观察过于简单,观察不全面,如含有雷公藤类药物,仅仅观察女性月经和普通常规安全性检查。

4.缺乏针对药物临床前毒性试验已经发现问题的观察研究。

有的药物在临床前的动物急性或长期毒性研究中已经发现了安全性方面的的问题,但在临床试验中并未进行相应的临床试验设计和观察研究,使药物的某些安全性评价仅仅限
于动物试验,而对用药人群潜在的可能的安全性问题未能进行观察和研究。

5.针对已经出现了安全性异常的患者重视不够。

主要是对出现的异常指标和病例未进行认真观察、分析和处理,也未进行随访观察和定期复查,以至不能够解释分析其形成原因。

如例如:某一的处方由看似安全性很好的几味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药材组成.临床研究中出现了血色素的数倍降低,但因为未认真观察,所以其原因往往说不清,不但与药物的关系说不清,就是安全性异常本身发生、发展结局也不清楚。

6.不重视一期临床的安全性观察和研究,流于一般形式的观察,没有认真观察其可能的出现的安全性问题,尤其是注射液,缺乏针对性观察。

另外就是对已经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症状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认真观察或做相应检查,例如:受试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头晕症状,应该立即对患者进行血压、心率、血糖等相关因素进行检查,但新药临床研究中往往缺乏相应的检查。

7.对因为不良反应或其它因素退出临床试验的患者,因为退出试验或剔除而未对可能出现的安全性做进一步的的关注和追踪随访观察和复查等研究。

二.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总结中安全性方面常见问题及分析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总结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包括以上由于在临床设计考虑不周及研究中未认真研究和观察而造成的问题,其次是在总结时未认真分析和说明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性观察的例数未予以说明或说的不明确。

包括试验用药组治疗前后各化验指标各检查了多少例,如果不是全部的患者均做了检查,除了应该说明治疗前后各检查了多少例数外,还应该特别注意说明治疗前检查过的患者治疗后是否做了检查,有无治疗前做了检查而治疗后未做检查做和治疗后做了检查而治疗前未做检查的患者,防止出现有的患者治疗前已经异常,但未做检查,而治疗后因为检查异常而误认为是药物引起的,或治疗经过检查正常,而治疗后药物引起了异常,但因为未检查而不能发现。

所以如果不是治疗前后全部纳入患者均做了观察,除了要说明治疗前后各安全性指标检查了多少例外,还要说明治疗前后检查的患者是否完全一致,即治疗前的患者是否治疗后均做了检查,治疗后检查的患者治疗前是否也做了检查。

2.仅仅列出了治疗前后均正常、治疗前正常治疗后转为异常、治疗前异常治疗后转为正常、治疗前异常治疗后仍为异常的例数,但未对具体情况进行说明
和分析,尤其是治疗前正常治疗后转为异常的患者情况,以及治疗前异常治疗后仍为异常的例数,需要说明每例患者的具体异常指标数据,并分析请形成原因,最后作出与应用试验药物有无关系的结论性意见。

需要说明的是治疗前后均异常的患者需要区分治疗前异常治疗后异常未见加重和治疗前异常治疗后异常加重两种情况。

其中,重点是治疗后异常加重者具体情况的说明和原因分析,并最后作出与应用试验药物有无关系的结论性意见。

3.对安全性指标仅仅列出了治疗前后总体患者均数的变化的统计比较,得出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的结论,而未对异常情况做具体的说明和分析。

一般讲中药总体安全性较化学药物好,因此,多数中药临床安全性研究和观察总结的重点是在药物引起异常的指标的研究和分析,而总体变化虽然对在反映药物的总体安全性指标的变化趋势有意义,但多不是安全性观察和研究的重点。

应以正常与否为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的统计分析。

4.对安全性检查的结果说明时,有的总结资料仅仅说明了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但未说明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在临床试验总结中一定要注意说明是治疗用药还是对照药物的安全性检查结果,应该注意的是临床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观察治疗组(试验药物)的药物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通过与对照药物在安全性方面的比较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因此,应该以分析和说明治疗组观察药物的安全性为重点。

5.对出现安全性异常的患者的分析应该注意客观和科学。

有的资料一概把异常不超过正常值的20%均认为属于正常波动是不恰当的。

因为确定正常值范围时就已考虑了绝大部分受检人群的波动情况并经统计学计算得出的,因此不能再在此基础上增加波动范围。

当然也不是说超过正常范围就一定有临床意义,需要根据具体的指标并结合各医院化验设备、人员等、疾病的人群特征等多方面情况来综合分析。

例如体温变化达到了37X20%=7.4,显然是不可能的,以此变化做正常波动更是不可想象的,又如把WBC在12000以下均作为正常显然也不太合适。

6.对安全性检查的具体指标未进行具体说明。

需要在临床试验总结中对安全性检查的具体指标进行说明,如肝、肾功能,应该说明具体的化验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等,血常规中包括的指标,如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

7.在对临床研究中出现的安全性检查异常与应用药物的关系中,临床总结
资料往往在无法找出解释形成的异常原因时,笼统地定为“可能与药物有关”的结论,这也是不科学的,我们认为出现安全性检查异常时,首先应该认真分析病例的具体情况,在确定确实无法找到安全性异常的解释原因时,也要客观科学的分析和说明,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既不能冒然作出“与药物无关”的结论,也不能一概确定为“可能与药物有关”的结论。

药物的安全性,以及与此相关的利益-风险评估,是我们评价一种药品有无上市价值的重要依据之一。

这关系到药物上市后的人民用药安全,以及生产企业的长远利益。

客观、真实地观察和记录安全性方面的结果,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是一个合格临床研究的必要条件,也是临床研究人员的责任。

今年,国家启动了"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我们将更加重视临床试验中对药品安全性的研究,观察,总结和评价.希望新药申办人也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