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会热 门专业 ,片面地把生源多少作为衡量社会需求 的标准 。
收 稿 日期 :0 8 l— 4 20 一 12
作者 简 介 : 胡方 霞 (9 3 )女 , 17 一 , 重庆 荣 昌人 , 重庆 工 商职 业 学 院副教授 , 主要从 事 计算机技 术研 究 。
业 岗位能力要求来整合课 程 , 突出课程设置的适用性 。 如 , 例
对软件 开发人员来 说 , 既需要 了解 项 目的规 划设计 , 又需要
的探索 鉴于 目前 高职软 件技 术专业 人才 培养存 在 的不 足 , 需
掌握软 件的工程 管理 、 关文档 的编写等 , 相 要培养 学生这方
1 4
此外 ,高 职软件技术专 业发展还 存在实训体 系标 准不
一
核心能力 .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 出的位 置。可打破 把 传统课 程 的“ 知识体 系”将关 联性 高的课程 融为一体 , , 以就
、
建设过程重硬轻 软 、 小而全等现象 。
二 、 职软件 技术专 业“ 高 工学结合 ” 才培养模 式 改革 人
向
“
一
质软件 人才 . 已成为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人 才市场的 毕业生就业 统计 数据来看 .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 生就业率年年
下滑 , 专业对 口就业率不高 。 我们需要反思 , 为什么学校每年
培养大批 的毕 业生 。而企业 却找不 到合适 的高素质软 件人
才 ,出现软件 技术人才 与软件用人行 业之间 的供需 “ 剪刀
关键 词 : 高职 ; 软件技术 ; 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 人 “ 中图分类号 : 4 G6 2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号 :0 8 6 8 (0 8 0 — 0 4 0 1 0 — 3 2 2 0 )4 0 1 — 2
民办高校技能型软件行业人才典型培养模式研究
合 能 力 的培 养 , 生 无 法 面 对 未 来 设 计 自 己 。这 种 程 序 化 学 的 教 育 流水 线 培 养 出 来 的 “ 才 ” 能 称 之 为 应 试 教 育 的 速 人 只
成 品 。造 成 的 结 果 必 然 是 培 养 出 来 的 大 学 生 钻 而 不 专 , 高 分 低 能 , 质 不 全 , 论 与 实 践 脱 节 , 手 能 力 差 , 育 脱 离 素 理 动 教
NO. 201 5, 0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 o enB s es rd d s y dr ui s T aeI ut n n r
2 1 第 5期 0 0年
民办 高 校 技 能 型 软 件 行 业 人 才 典 型 培 养模 式 研 究
雷 虎
( 西蓝天 学院 , 西 南 昌 302) 江 江 3 0 9
对毕业生 进行的 问卷调查 发现 , 题主要集 中在 以下方 面 : 问 ( ) 高 手 低 , 际 动 手 能 力 不 强 , 乏 项 目开 发 经 验 ; 1眼 实 缺
法 主 要 是 机 械 训 练 , 视 了 学 生 技 能 的 发 展 , 乏 对 学 生 综 忽 缺
养 方 式 出 了 问题 还 是 市 场 不 需 要 这 么 多 的 软 件 人 才 ?
2 民办高校 软件 毕 业生 就 业难 的问题 分析
2 1 软 件 毕 业 生 的 技 能 水 平 令 企 业 难 以 聘 用 . 按 理 说 软 件 企 业 开 出 的 人 才 招 聘 条 件 不 是 很 高 而 且 也 合 情 合 理 。但 能 满 足 这 些 条 件 的 毕 业 生 却 : 不多 , 们 的 他 技 能 状 况 令 人 担 忧 。很 多 软 件 专 业 毕 业 生 在 校 时 虽 然 学 习 成绩 一直名 列 前 茅 , 过 多次 奖学 金 、 秀 学 生 等 荣 誊称 得 优
CDIO理念下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论文
CDIO理念下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针对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软件技术专业自身特点,提出一种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真实项目研发为主线,以培养学生项目实战能力为核心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研发,学生获得了宝贵的项目实战经验,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实现了学校教学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有效提升了高职院校服务企业的能力。
关键词:cdio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b)-0039-02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服务企业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由此不难看出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1 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分析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软件技术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模式。
工学结合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密切校企合作,从校企合作模式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学生进企业式。
学生进入企业学习,在企业人员的指导下,通过从事具体岗位的工作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二,企业进校式。
学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开设讲座,指导学生项目实训,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第三,校企合一式。
学校和企业共建专业,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
以上这些校企合作模式在很多专业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是,由于软件专业和it企业自身存在的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第一,软件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素质通常要求较高,由于高职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加之自学能力较差,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一般很难直接从事软件开发工作,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意识到与企业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上门去“拉”企业,但许多企业不为所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专业背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1. 专业背景软件技术专业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兴起的一门专业。
在当今社会,软件已经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行业中,并且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对于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根据行业需求不断调整和改进,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2. 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扎实的软件开发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编程语言、数据库、网络技术等。
学生需要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
(2)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软件开发通常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作。
(3) 具备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软件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3. 课程设置在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当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三大部分。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数学基础、英语等,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专业课程则包括软件开发、编程语言、数据库、网络技术等,这些课程是学生专业能力的主要培养内容。
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教学可以分为实习、实训和项目实践三个方面。
(1) 实习:学生可以通过实习来接触真实的软件开发项目,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并且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论文
探讨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摘要:怎样培养it电子行业所欠缺的人才,作为目前整个it行业以及教育界里重点关注的一类课题。
本文就以高职教育过程中怎样构建出“软件蓝领”新模式为中心展开了更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人才;就业;课程体系;办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2-0000-01new mode construction of of vocational college software talents trainingqi yan(suzhou top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technology,suzhou,suzhou 215311,china)abstract:how to cultivate it talent lacking in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the it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current focus on education in a class issue.in this paper,the proc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how to build a “software blue collar” new model for the centre has initiated a morein-depth exploration.keywords:human resources;employment;curriculum;school mode根据最新的统计资料可以得知,我国近几年时间内每年需求的计算机软件人才差不多20多万,并且趋势还在往上攀升,但是,每年大学里面所培养的专业软件人才却只有5万人不到,因此供求关系特别不协调。
由上面的一些状况可以看出,学习软件专业的那些大学生们的就业形势是非常乐观的,可实际情况又是怎么样呢?一点,软件行业虽然需要很多的软件计算机人才,但是却总招聘不到合适的专业人才;而另一点,每年那些毕业的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为了就业而四处奔波、碰壁,甚至有的根本找不到工作。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软件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需要依靠软件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为了满足市场对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构建适合时代需求的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培养出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跨专业合作能力的高素质软件技术人才。
具体来说,应当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扎实的软件开发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编程语言、数据库、网站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2.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软件开发项目;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发展;4.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跨专业合作能力,能够与其他专业人员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合作,解决复杂的跨领域问题。
二、课程设置在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应当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合理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具体来说,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传授,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算法设计、数据库原理等课程,打好学生的专业基础;2.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软件工程、系统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3.设置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市场需求,设置不同方向的选修课程,如移动应用开发、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软件技术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应当充分利用实验室和项目实践等形式,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本文围绕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引言部分包括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
在分别介绍了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概述、目标分析、存在问题分析、优化策略探讨和创新实践。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不同方面的分析和探讨,本文旨在提出改进和创新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软件行业需求,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软件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概述、目标分析、存在问题、优化策略、创新实践、成果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软件技术是信息时代的核心产业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高职院校中,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和优化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软件人才。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和创新实践,以期为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为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实际能力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软件技术是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技术领域之一,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中等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其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研究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有利于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计算机科学职学生对思想知识的掌握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在互联网+的背景中获得更好地教育,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应用技能,而且也对教学工作的创新提供较好的借鉴作用。
引用:[1]牛慧.多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与学之变革——高职院校利用多媒体开展政治课的观念、模式和方法[J].中国报业,2013,25(04):137-138.[2]罗珍.构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空间资源课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08(04):156-158.[3]吴华彪.教学改革背景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12(35):155-156.[4]周建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与构建[J].教学研究,2015,31(04):50-55.[5]张桂芳.以职业化思想引导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构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12):18-19.(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江西 九江 332000)引言在信息化时代,IT行业逐渐成为众多领域中的热门行业,软件产品生产、制造也步入专业化、标准化和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国内软件产业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
然而,在高职院校中,软件专业教学仍无法确定培养目标和方向,而且出现了软件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化、软件专业师资力量严重匮乏等诸多问题。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创新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契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突破现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限制,从而提高整体培养质量。
1 高职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现状1.1 培养目标及方向模糊很多高职院校存在办学理念不明确、重学历而轻技能等诸多不良现象,并且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等同,这些都对高职教育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就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而言,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容易使计算机软件教学脱离市场需求;缺乏创新实践内容、毕业生就业能力脆弱等;专业知识结构、技能框架等与计算机软件技术进步、时代发展要求相背离,从而导致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方向模糊。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软件技术专业为核心的IT人才缺口扩大。
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以项目为实践载体,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点和实践动手能力。
传统的软件以单机处理为特点,与当前的网络化、云计算等特点不相符合,这就给高职院校的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随着社会的需求而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培养的软件人才主要岗位群有:软件开发岗、软件测试岗、软件技术支持与服务岗。
其中软件开发岗位主要有:NET方向、JAVA方向、嵌入式编程、Android方向、IOS方向、HTML5方向等,不同的就业方向对人才培养过程有不同的要求。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IT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熟悉主流编程语言、方法和工具,掌握软件工程理论,能够从事软件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技术性工作,通过课程学习和项目实践,使学生具备项目组织、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成为一名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人员。
二、软件人才能力结构(一)知识结构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有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分析与设计、网站分析与设计、项目管理等内容。
针对不同的方向进而得到具体的课程设置,使培养的学生能在毕业时符合社会对软件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校内通过项目实战丰富学生的项目开发实践经验,掌握项目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二)能力结构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应能熟练使用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过程中的工具和方法,能熟练使用某个编程语言、熟练使用建模工具对软件及数据库进行建模、熟练使用软件测试工具对软件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等。
(三)素质结构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信息道德和法律意识素质,具备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软件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软件人才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能够促进该领域的发展,为新时代的软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由于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面向市场的发展需求,培养目标和模式也应随之调整。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除了具备理论与实践的基础能力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长和擅长领域,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做好准备。
在培养模式上,除了核心课程外还应加入专业选修和实践课程,逐渐增加学生的软件工程实践经验和项目管理经验。
高职院校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传统教室授课模式、在线教育模式、实践教育模式等,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传统教室授课模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获得课程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但是在实践阶段可能会受到课程内容限制。
在线教育模式具有灵活性强,时间自由度高等优点,适合一些兼职学生和工作学生,但是缺乏团队协作和实践经验。
实践教育模式则是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特有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实战的教育环境,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技能,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职业透彻理解和实践经验的提升。
针对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应该注重在课程中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软件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课程,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技术理念,并掌握主流软件开发工具和方法,如Agile开发方法等,培养学生在熟悉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快速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新的技术要求。
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应鼓励学生进行专业英语、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培训和实践,增加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需要深入了解市场的需求与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养成创新、实践的能力,提高学校软件技术专业的竞争力和软件人才的综合素质。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专业建设模式探索
软件天地数码世界 P.68民办高职院校软件专业建设模式探索叶勇健 谭超 杨航 谢婷玲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传媒与信息学院摘要:民办高职院校在高职教育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如何发挥民办高职的优势,办好民办院校的特色品牌专业,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分析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民办高职院校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探索民办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能为民办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字:民办高职 软件技术 品牌专业 专业建设1 背景(1)高职教育的目标我认为,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高职教育,首先要跟紧市场变化,时刻关注市场前沿科技,确保我们培养的知识,是当前需求的;其次,在培养学生时,要突出“所学即所用”,以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主导,理论知识够用就好。
(2)民办高职院校软件专业的生源现状分析由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到来,新工科和学科融合等概念的不断深化,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在不断加大,因此,这两年来计算机行业人才需求增长也非常迅猛,软件技术专业也再次变成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所有,软件技术专业的生源一般都会比较充足。
但由于我们国内社会氛围对民办高校还是有偏见的,因此,大部分家长在考生报考时都会先选择公办院校,最后才选择民办院校。
这就客观的造成民办院校的生源质量整体偏低,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和自我学习能力都有待加强。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软件技术专业发展前景良好,生源也比较充足,但在民办院校生源的质量情况下,想要把学生真正培养成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分析民办高职的优缺点,充分发挥优势探索出一条可行的培养方案。
因此,本文将以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民办高职院校软件专业建设模式信息探索研究,力争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应用于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品牌建设思路和方案。
科研课题论文: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92305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现代学徒制发展概况国外,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重心,辅之以课程讲授,以学校和企业的协同参与为载体,以教师和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
它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
这一模式在以德国和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尤为完善。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企业广泛参与其中,大多数企业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
“双元制”模式针对性较强,重能力,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使企业与学校、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紧密结合。
这种模式对德国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以及产品的高质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国的学徒制教育体系:有效地将个人职业发展道路,用人单位对员工的人才培养投资,政府的公共资金辅助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最大化的发挥个人,社会,环境,经济等多方面的作用。
国内,大力鼓励职业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展先招工、后入学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如在江西新余市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新余市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模式是: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学校主办,通过学徒对接岗位、学校对接企业、教育对接产业,实现招生与招工互通、上课与上岗融合、毕业与就业衔接。
企业先招工后培训再上岗。
企业新招收的工人,上岗前,安排进职业学校培训。
企业在与其签约之际,同时签订培训合同。
学校先招生后学习再就业。
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通过自身推荐,或人力资源市场与企业签订培养和就业协议,实行订单培养和协议就业,学生在校学习并进入企业带薪学徒。
在20xx年9月至今,重庆27所高校、中职学校相继启动旅游专业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还有许多高职院校,顺应高职教育发展潮流,结合本校实际,推行符合自身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二、我国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面临的困境教职成[20xx年开始调整为移动应用开发方向,聘请技术能手指导特长生的项目开发、技能竞赛等,实施“项目导师制”的现代学徒制。
高职软件技术论文2篇-软件技术论文-计算机论文
高职软件技术论文2篇-软件技术论文-计算机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1“智慧”战略对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影响1.1首都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与智慧城市相对应的智慧产业,才能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调整要求。
建设智慧城市,离不开信息技术创新与信息化的式发展。
信息化越来越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逐步改变着工业社会传统的消费体系。
在信息化的支撑下,全球工业时代服务模式正在与信息化融合,衍生出规模庞大的新市场。
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正孕育新一轮的突破,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
应该说,信息技术是引领其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电子信息产业是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支柱产业之一。
以计算机、互联网、个人通信设备的推广和普及为代表的信息化发展已进入高平台期,在技术融合、应用创新的推动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业态迅猛发展,数字内容、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产业均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十二五”时期是首都信息化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市加大力度鼓励和推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经济发展,发掘具有极大潜力的新兴信息化经济业态,重点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软件技术、嵌入式技术、移动互联技术、海量数据智能化搜索技术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1.2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期间也是作为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之一的软件技术专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
面对目前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同样要有足够的策略调整和应对措施,才能使机遇大于挑战。
1.2.1技术市场分析与软件技术专业最为密切相关的新技术领域是移动互联应用和云计算技术,以及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朝阳产业——软件测试技术。
(1)移动互联应用市场。
细分移动互联应用市场,苹果的IOS、谷歌的Android和微软移动平台操作系统的三大平台已经形成三大技术主流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办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摘要: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对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进行探讨,并提供了自己的一套有特色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599(2011)22-0000-01
softwar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think for private vocational school
pan yong,gong yurong
(hunan information science vocational college,changsha 4001100,china)
abstract:the training model, curriculum, practice teach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software technology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and provides its own set of unique methods for peer reference.
keywords:talent training mode;curriculum;practice teaching
借鉴江西服装学院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双证融通,工学结合,情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就业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在加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的教学的同时,确立专业核心课程,与一线培训机构合作,开发“嵌
入式”课程,贯彻“双证融通”概念。
注重整体知识的广泛性、融合性和实用性。
按基本技能,职业技能,岗位技能来设置课程体系,从软件设计的开发流程出发,确定职业岗位,通过职业分析确定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制定能力分析表(课程开发表)。
通常每岗位涵盖8-12个综合能力,每个综合能力包涵6-30个专项技能。
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开发相应的课程体系。
职业技术课程评价的主要标准是职业目标是否实现。
专业设置是在充分的社会调查基础上确定的。
具体到我们电信院的课程应是由工业界和商业界的需要得出来的。
课程是全部面对计算机和面对it企业的,着重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能力和解决it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以企业中实际的项目作为范例,每学期都有各种层次的项目,互联网上的检索和分析,信息技术前沿技术的探讨和企业需要的工作素质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导的先进的教学方法。
毕业的学生有很强的联系it实际和解决it 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一种培养学生在it企业中的第一线冲锋陷阵的专业人员的绝佳途径。
它没有大学教育和it第一线脱节的缺点,它与计算机能力考试相比更接近国际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再次,它和微软、思科等认证相比,不管是微软的mcse系列还是思科公司的ccna系列,均是针对自身的产品而推出的认证,而不是着重于对人才本身的培养。
针对人员本身进行的培训,培养的目标是完
全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
采用独特的培训方法,即用基于榜样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教学。
整个学习是由许多小的教学循环组成。
每个教学循环中首先是提出一个由it行业或工业界,商业界提出的实际问题,然后由专家(也就是教师)系统地用他的推理和计划编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对学生提出类似的另一个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参照和模仿专家的方法或有意识地从其他资源(如互连网)学来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是在专家指导下的独立实践。
一周或几周就有这样的一个教学循环,最后学生必须将所有这些知识综合地用到解决一个新的实际问题上(每学期都有的项目),而且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以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为例,根据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及专业特点,我们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个操作系统、熟悉一门数据库、组建一个局域网、建立一个网站、精通一个开发平台、每个学期开发一个小型软件、联系一家软件公司兼职、参与一个软件项目开发,即“八个一小工程。
这些小工程均提出一定的考核标准,纳入到相关课程的考核中,达不到要求,相关课程考核就不及格。
最终学生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十分的信心去解决工作中将遇到的问题。
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合理定位:1)各专业在制订教学设计时,必须对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动态进行深入调查,根据其对高职人才规格的需求,积极引入行业标准,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地设置课程,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应考虑到就业市场的需求,课程设置要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要瞄准某
种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岗位,就业方向要在课程方案中清晰体现;课程设置应指向工作需要,即应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来设置课程,确定课程的性质和内容;要统筹职业生涯发展与即时就业的需要,以专业技术学习为基础,兼顾就业需要的灵活性和学生的选择性来设置课程;每个专业教学设计都要确定3-5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设置要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特别要围绕核心专业能力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每个专业都要围绕核心专业能力确定3-5门核心课程;坚定不移地坚持“双证书”制度,硬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标准。
检验高职高专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标准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校和学生的
认同度。
作为毕业条件必须取得的外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专业技能证书,在专业教学设计中必须明确注明。
开展“嵌入式”课程设置模式。
所谓“嵌入式”课程设置模式是指将认证教育课程嵌入到学历教育课程体系中。
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加强实践性教学,要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要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
制订教学设计时要充分重视高职教育更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特点,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实践类课程应贯穿教学全过程,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作业)、毕业实践等。
从教学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安排、技能实训等方面大胆改革,积极创新,整体推进。
只要我们勇于实践,
不断探索,沿着改革的思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教学改革就一定可以另辟蹊径,突现成果,创造辉煌。
参考文献:
[1]高俊文,李法春.建设两年制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