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全国高考历史统一考试试题
高考改革的历史演变
高考改革的历史演变高考是指高中阶段学生毕业的考试,也是中国学生进入大学的主要途径。
自1952年开始,高考在中国发展了几十年,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改革,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需求。
本文将会对高考改革的历史演变进行探讨。
第一阶段:初期探索(1952-1977年)中国高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这一年中国推出了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其目的是选拔出才华横溢的人才来推动国家建设。
该时期的高考考试内容主要以文科为主,考题主要是国内政治、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
这个时期的高考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考试科目和考试形式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第二阶段:文科与理科的区分(1977-1999年)从1977年开始,高考迎来了第一次重大的改革。
这一改革的目的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选拔人才的效率。
在这个阶段,高考的考试内容逐渐分化为文科和理科两个主要的科目类别,考试题型和难度也有所变化。
此外,高考改革还引进了分数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公平的评价方式。
第三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入(2000-2013年)2000年,中国高考经历了又一次重大改革。
这次改革的核心是引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
这意味着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考试外,学生还需参加体育、艺术、实践等方面的考试。
这一改革对于高考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引起了人们对于高考改革方向的关注和争议。
第四阶段:多元化选拔与综合评价(2014年至今)从2014年开始,高考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改革中,高等教育部门开始试行多元化选拔的政策,即通过特别单独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面试等方式来选拔学生。
这种改革旨在从更多的角度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总结:高考改革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其目标是通过选拔考试选出优秀的人才来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几十年来,高考改革不断创新,逐步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发展。
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考改革将继续进行,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1952年化学高考试卷(含答案)
195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一、下面二十个小题目,每个都有五个答案.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把号码填入右边括弧里.1.那一种是真溶液?( )(1)蒸馏水(2)豆浆(3)浆糊(4)血液(5)都不是2.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是:( )(1)氧(2)氢(3)氮(4)氩(5)二氧化碳3.那一个是最活泼的元素?( )(1)钠(2)铝(3)锌(4)银(5)铁4.那一个酸最强?( )(1)H2CO3(2)HNO3(3) CH3COOH(4)H2S(5)H2SO35.在相同温度与压力下那一种气体比重最小?( )(1)Cl2(2)CO2(3)SO2(4)NH3(5)O2(原子量Cl=35.46,C=12,S=32,N=14)6.鉴别硫酸盐用那一种溶液?( )(1)NaCl(2)BaCl2(3)Cu(NO3)2(4)Na2CO3(5)AgNO37.那一种硫化物能溶于水?( )(1)FeS(2)PbS(3)CuS(4)ZnS(5)Na2S8.把氯化钠加到那一个溶液里可生沉淀?( )(1)Ag2SO4(2)FeSO4(3)ZnCl2(4)BaCl2(5)MnSO49.那一个溶液能变红试纸为蓝色?( )(1)NaHCO3(2)NaHSO4(3)HCl(4)CuSO4(5)NaNO310.硫酸亚铁溶液的颜色是:( )(1)红(2)橙(3)绿(4)无色(5)黄11.氧的当量是:( )(1)2(2)4(3)8(4)16(5)3212.电解水的时候常常加一些硫酸,他的作用是( )(1)氧化剂(2)催化剂(即触媒)(3)增加水的导电力(4)还原剂(5)乾燥剂13.周期表的排列是依照元素的( )(1)原子量(2)分子量(3)常见的原子价(4)原子序数(5)比热14.那一个是过氧化物?( )(1)MnO2(2)SO2(3)NO2(4)BaO2(5)SiO215.把锌放在硝酸铜溶液里发生什么现象?( )(1)放出NO(2)放出NO2(3)放出H2(4)沉淀出Cu(OH)2(5)置换出铜16.在周期表上与氧同族的是( )(1)氢(2)氮(3)臭氧(4)硫(5)磷17.那一个分子式是错误的( )(1)CoCl2(2)AlCl2(3)FeCl2(4)Pb3O4(5)MnO18.那一种气体扩散最快?( )(1)H2(2)O2(3)N2(4)CH4(5)CO219.钠离子()(1)遇水能放出氢(2)要保存在煤油里(3)有咸味(4)比钠原子多一个电子(5)比钠原子少一个电子20.那一个是自然界放射性元素?( )(1)Ba(2)Au(3)Na(4)Ra(5)Pt二、某化合物含碳85.7%与氢14.3%,在气态时其密度等于氧(同温度同压力)密度的1.75倍.(1)、求实验式(2)、求分子量(3)、求分子式(4)、此物十克与充足的氧燃烧可得CO2多少?碳原子量=12三、用均衡的反应式写出下列各反应:1.钠加稀盐酸2.氯化锌溶液加多量氢氧化钠溶液3.硫代硫酸钠溶液加稀硫酸4.硫化氢气体通入高锰酸钾与盐酸溶液四、二氧化碳在适当的高温下可以分解:如有CO2,CO,O2混和气体已在平衡状态,说出下面每一个变化所能使平衡改变的趋向(向左,向右,或无变化).1、降低压力2、增高温度3、加一些催化剂(即触媒)4、加一些O2进去5、延长时间五、1.在实验室制氢时,怎样能试验发生器内的空气已否完全排除?2.如果没有把空气除尽,就在发生器的出口管点火,会有什么结果?3.用排气法收集氢,集气瓶应该怎样放?4.氢是一种无嗅的气体,但用铁与稀盐酸所制成的氢常有一些嗅味,为什么?5.如果不用任何酸,什么化合物可以和锌发生反应放出氢气?195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参考答案一、1-(5) 2-(3) 3-(1) 4-(2) 5-(4) 6-(2) 7-(5) 8-(1)9-(1) 10-(3) 11-(8) 12-(3)13-(4) 14-(4) 15-(5)16-(4) 17-(2) 18-(1) 19-(5) 20-(4) 二、此物质属烃类,C :H=13.14:127.85=1:2,故其的实验式为CH 2 其平均分子量=32⨯1.75=56 故其分子式为C 4H 8 十克该物质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可得二氧化碳的质量=4445610⨯⨯=31.43克三、1.2Na+2HCl = 2NaCl+H 2↑2.ZnCl 2+4NaOH = Na 2ZnO 2+2NaCl+2H 2O3.Na 2S 2O 3+H 2SO 4 = Na 2SO 4+S ↓ +SO 2↑ +H 2O4.5H 2S+2KMnO 4+6HCl = 5S+2MnCl 2+8H 2O+2KCl四、1.向右2.向右3.无变化4.向左5.无变化五、1.对排出的气体进行纯度检验2.会导致反应装置发生爆炸3.集气瓶口向下4.氢气逸出时,将少量盐酸带出5.强碱性物质可与锌反应放出氢气。
历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自动保存的)汇总
2012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部分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应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持,舍身喂虎”。
新中国成立后举行全国统一试题的高考是哪一年
新中国成立后举行全国统一试题的高考是哪一年?1952年6月12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国高等学校1952年暑期招收新生的规定》,明确规定自该年度起,除经教育部批准的个别学校外,全国高校一律参加统一的考试招生,并严格规定了招生名额、报考条件、考试内容、命题、阅卷、录取及调配等各项要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同时也是高考制度改革发展的转折点。
1949年到1966年的17年,由于当时国际国内环境所制约,中国的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在学习、探索中发展,在实践、创新中完善,高考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和成型的。
1949年9月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为保持高等教育的连续性,中央政府提出“维持现状,立即开学”的方针。
当时全国高等院校基本上都实行单独招生,在那样的特殊情况下,各高校享有最大限度的招生自主权,体现了高校各自的办学特色,为迅速恢复高等教育的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各校间招生不均衡的问题随之出现,成绩较好的学生被几所大学同时录取,致使各校新生报到率高低悬殊不一,条件优越的高校生源充盈,条件较差的高校生源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克服当时高校招生的混乱状态,方便考生参加考试,1950年5月26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1950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规定指出:本年度高等学校招生,由各大行政区分别在适当地点定期实行全部或局部的联合或统一招生,并允许各校自行招生,招生名额由各大行政区负责审核。
该规定在意向上促进了高校招生的统一性和规范化。
由于当时制度的不稳定加之操作上的难度,本年度全国高校的招考方式仍各不相同,导致这一年的高考在探索徘徊中运行。
195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高等学校1951年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明确继续沿用1950年的招生规定,强调争取实行全部或局部统一联合招生以及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Word版含解析
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Word版含解析2024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社会不断演变和发展。
历史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程度的考试,其命题也随着历史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本文将分析2024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试题的特点和趋势,并提供一些备考建议。
一、试题特点分析1、注重基础知识的运用 2024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如,试题中有关古代文明、世界战争、经济体制等知识点,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记忆相关知识,还需要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影响。
2、关注时代背景下的历史事件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
2024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时代背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例如,试题中有关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等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从时代背景出发,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3、跨学科的综合性题目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2024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的综合性题目注重考查学生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例如,试题中有关历史地理、历史人物、文化传承等知识点,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历史知识,还需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答问题。
二、备考建议1、夯实基础知识历史学科的知识点繁多,夯实基础知识是备考的关键。
学生需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历史教材,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还需要通过课外阅读、历史读物等途径,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2、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是解答历史试题的重要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归纳、评价等思维方式,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历史讲座、观看历史纪录片等活动,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3、注重跨学科学习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紧密,学生需要注重跨学科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多学科的书籍、参加跨学科的学习活动等途径,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
全国高考I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高考I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高考I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在中国古代史上,哪一时期最早出现了文人雅客所称的“丝路”?()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隋唐时期2、下列哪一项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 A. 航海与造船技术的进步 B. 美洲等新大陆的发现 C. 指南针的传入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3、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蛮行径被视为“破坏先一千年之古国,为万世所不容”。
这表明() A. 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B. 封建主义已经走向衰落 C. 资本主义制度更加先进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二、非选择题4、论述题:请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1、B. 秦汉时期早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了丝绸之路的雏形。
因此,最早出现“丝路”的概念是在秦汉时期。
2、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选项本身表述没有问题,但不符合题目要求。
其他选项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
3、A. 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题目中明确提到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蛮行径,说明当时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同时,这也反映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对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视。
因此,答案为A。
4、形成原因:(1)经济基础: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较低,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来统筹全国资源,统一调配物资,发展经济。
(2)政治基础: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维护其利益。
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这一需求,通过科举制度等手段选拔官员,确保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3)文化基础: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强调秩序、等级和稳定,中央集权制度符合这种文化要求。
同时,统一的文化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地理基础:中国地域广阔,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同时,边疆地区的民族众多,需要中央政府进行统一管理。
1952年高考历史试题扫描版
1952年高考历史试题扫描版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年,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全国高考的年份。
在这一年的高考历史科目中,出现了一些考题,这些题目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情况、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一些基本历史知识。
一、选择题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建立是()。
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清朝2. 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共和国,它的国民政府首都是()。
A. 北京B. 南京C. 上海D. 广州3.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
A. 火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造纸术4. 古代中国的五胡十六国时期,最后一个王朝是()。
A. 北魏B. 南朝宋C. 北齐D. 北周5.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A. 《史记》B. 《资治通鉴》C. 《春秋》D. 《左传》二、简答题1. 请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一件重大事件,并分析其影响。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土地改革运动。
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运动,其影响深远。
土地改革运动的目的是解决土地问题,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
在这个运动中,地主阶级被打倒,土地被重新分配给农民,农民得到了土地的使用权,这为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条件改善奠定了基础。
土地改革运动也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加强了农民阶级的力量,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土地改革运动的影响还体现在农民群众的觉醒和意识的提高上。
通过参与运动,农民群众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和地位,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升。
土地改革运动也为后来的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和合作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2. 请简述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战争,并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战争是抗日战争。
这是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日本侵略进行的抵抗战争。
抗日战争的影响深远。
首先,抗日战争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
1952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
1952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24小题,满分0分)1.因式分解:x4﹣y4.考点:因式分解定理。
专题:计算题。
分析:两次使用平方差公式,先将x2,y2当作整体,x4﹣y4=(x2+y2)(x2﹣y2)在利用平方差公式即可解答:解:x4﹣y4=(x2+y2)(x+y)(x﹣y).故答案为:(x2+y2)(x+y)(x﹣y)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定理,平方差公式,属于基础题.2.若lg2x=21lgx,问x=?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
专题:转化思想。
分析:根据已知中lg2x=21lgx,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我们可将已知转化为lg2x=lgx21,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可将该方程转化为指数方程,再结合函数的定义域,可得x≠0,解指数方程即可求出x的值.解答:解:∵lg2x=21lgx,∴2x=x21,又∵x≠0,∴.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方程及指数方程的解法,其中根据运算性质及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将方程进行转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若方程x3+bx2+cx+d=0的三根为1,﹣1,,则c=?考点: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判断。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已知中方程x3+bx2+cx+d=0的三根为1,﹣1,,我们可以将方程表示零点式的形式,展开后根据多项式相等的方法,即可求出c值.解答:解:∵方程x3+bx2+cx+d=0的三根为1,﹣1,,∴方程x3+bx2+cx+d=0可化为(x﹣1)(x+1)(x﹣)=0即x3﹣x2﹣x+=0故c=1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判断,其中将n元方程的表达式可以表示为N个一次式相乘(即零点式)的形式是解答的关键.4.若﹣4=0,求x.考点: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判断。
专题:计算题。
分析:本题是一个根式的方程,解这种方程一般需要先移项,再两边平方,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得到结果.解答:解:∵∴把方程两边平方得到x2=9∴x=±3.点评:本题考查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的判断,考查根式方程的解法,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本题是一个基础题.5.=?考点:三阶矩阵;二阶矩阵。
1952-1989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集
目录1952年试题 (2)1953年试题 (4)1954年试题 (8)1955年试题 (10)1956年试题 (13)1957年试题 (16)1959年试题 (19)1960年试题 (23)1961年试题 (28)1962年试题 (34)1963年试题 (40)1964年试题 (50)1965年试题 (56)197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62)197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67)198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74)198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83)198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93)198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03)198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15)198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24)198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34)198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44)198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54)198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163)198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72)198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182)1952年试题力学、物性及声学(共40分)(1)[3分] 某物体的速度在10分钟内从36千米/小时增到57.6千米/小时.它的平均加速度是( )厘米/秒2.(2)[4分] 由手中铅直向上抛出一球.抛出2秒钟后,球回到手里.如果空气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抛出去时,球的速度是( )米/秒,球上升的高度是( )米.(3)[3分] 一重200克的物体,放在和水平面成30°角的斜面上.如果这物体和斜面之间没有摩擦力,那么沿斜面的方向要加( )克的力,才能使这物体静止在斜面上.(4)[3分] 载重汽车和公共汽车的轮胎比小汽车的轮胎宽得多,轮子也不止四个.这是为了减少它们对地面的( ).(5)[2分] 木块因为受了浮力才能浮在水面,那么沉下水里的石头是没有受到水的浮力.这个结论是错的还是对的?( ).(6)[3分] 砖墙如果建立在潮湿的地方,潮湿会沿着砖墙上升.这是由于( ).(7)[4分] 北京的重力加速度是980厘米/秒2,赤道的重力加速度是978厘米/秒2.某物体的质量是100克.在北京,50克的力作用在这物体上,将产生加速度( )厘米/秒2,而在赤道上,50克的力作用在这物体上,将产生加速度( )厘米/秒2.(8)[3分] 火车重500公吨,在笔直的、水平的铁轨上,等速前进.如果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摩擦系数是0.002,那么火车做等速运动时,机车的牵引力是( )千克.(空气的阻力可以不计).(9)[4分] 某人体重60千克,用绳经定滑轮提起重40千克的物体.那么此人对地面的总压力是( )千克.(10)[4分] 劳卫制锻炼中,爬绳及格的标准是5米.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要达到这个标准,每爬一次需做功( )焦耳.(重力加速度是980厘米/秒2.(11)[5分] 某物体的质量是20克,受( )达因的力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能在10秒钟末,得到1焦耳的动能.(12)[2分] 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热学及光学(共30分)(1)[2分] 水的温度由4℃开始上升,它的体积要( ).温度由4℃开始下降,它的体积要( ).(2)[3分] 液体的沸腾温度,在外部压力减小时( ),在外部压力增大时( ).因此,在高山上水的沸腾温度比地面上的( ). (3)[3分]白金的线膨胀系数是0.000009.一块白金的温度由0℃升高到( )℃时,它的体积的增大是0℃时体积的1001. (4)[4分]热功当量是427千克米/千卡.从34.2米高的河堤上落下的水,如果全部动能变成了热量,那么水的温度将升高( )℃ (5)[3分]水的比热是0.5卡/克度,它的熔解热是80卡/克.使1千克-30℃的冰变成40℃的水,需要( )千卡的热量. (6)[2分]光线垂直投射到平面镜上.如果把镜面旋转30°角,那么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 (7)[3分]用一个50烛光的电灯照射某物体.当灯和物体相距5米时,得到某一定的照明.如果用另一个电灯放在4米处照射这物体而得到同样的照明,那么后一个电灯的烛光数是( ). (8)[2分]近视眼镜是( )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是( )透镜做成的. (9)[4分]灯与幕之间的距离是125厘米.当会聚透镜距灯的距离是25厘米时,在幕上便可得到灯的清晰的像.那么会聚透镜的焦距是( )厘米. (10)[4分]要增加望远镜的放大率,应该用焦距( )的目镜和焦距( )的物镜. 电磁学(共30分) (1)[4分]用钢铁制的船身,大半都微微磁化.某船磁化的方向与船身垂直,面向船头时,船右是N 极.当这船向正南航行时,罗盘的N 极必定指( )偏( ). (2)[3分]一个平行板空气介质的电容器,充电后,在板中间插入一片玻璃.两板间的电位差必将( ). (3)[3分]一个2欧姆的电阻和一个( )欧姆的电阻并联,可以得到1.2欧姆的电阻. (4)[4分]有一个60瓦、220伏特的电灯泡.它的灯丝的电阻在亮的时候,是( )欧姆. (5)[4分]用电解法提炼纯铜.所得纯铜的质量和电流通过的时间成( )比,和通过电流的强度成( )比. (6)[4分]变压器原线圈和副线圈里的电流,与它们的( )成( )比. (7)[4分]两根平行导线通过电流.两个电流的方向相反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是使两线相( ). (8)[4分] 一条竖直的铜棍,在空中自西向东移动.因地磁场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使铜棍上端的电压比铜棍下端的电压( ).1952年答案力学、物性及声学(共40分)1.(1厘米/秒2)2.(9.8米/秒),(4.9米)3.(100克)4.(压力)5.(错)6.(毛细管现象)7.(490厘米/秒2),(489厘米/秒2) 8.(1000千克)9.(20千克) 10.(2940焦耳)11.(2000达因) 12.(振动)热学及光学(共30分)1.(增大),(增大)2.(下降),(上升),(低)3.(370℃)4.(0.08℃)5.(135千卡)6.(60°)7.(32) 8.(凹),(凸)9.(20厘米) 10.(短),(长)电磁学(共30分)1.(北),(东)2.(降低)3.(3欧姆)4.(807欧姆)5.(正),(正)6.(匝数),(反)7.(排斥) 8.(低)1953年试题力学、物性学及声学(共24分)(1)[5分]由手中铅直向上抛出一球,抛出5秒钟后,球回到手里,如果空气的阻力可以略而不计,那么抛出去时,球的速度是( )米/秒,球上升的最高度是( )米。
1952 年历史高考试题
1952 年历史高考试题一、填写下面句子里的空白:(以下八题共20 分。
)(1)唐末农民大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____________,明末农民大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与____________的三大政策。
(3)清政府一八四二年在与英国帝国主义签订的卖国的南京条约里,把____________割让给英国。
(4)____________投靠帝国主义国家,从英、法、德、日、俄五国所组成的银行团接洽了善后大借款。
(5)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一八四八年联合发表了工人阶级极其伟大的著作___________。
(6)人文主义在意大利所起的作用,是推倒____________的威权。
(7)一八七一年在法国工人阶级领导下建立的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次苏维埃政权的萌芽。
(8) 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改正下面句子里的错误,把你认为错误的地方划去,把你改正的字写在括号里:(以下八题共20 分)(1)商鞅变法是在秦始皇时代,王安石变法是在南宋时代;唐杨炎创立了租庸调,明时又有人创立了一条鞭法。
(),(),()。
(2)五卅反帝运动的怒潮,是由于上海英帝国主义纱厂的资本家枪杀反抗压迫的工人顾正红而掀起的。
()(3)严复领导了戊戌变法的改良运动。
()(4)天朝田亩制度是清政府企图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一套办法。
()(5)中国史书上的大秦,是指波斯。
()(6)十五、六世纪从东方运到欧洲去的商品,主要是茶叶。
()(7)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是科学社会主义者。
()(8)哥白尼首先发现新大陆,达尔文创造了万有引力的学说。
()()三、简单扼要地解释下列的任何两个名词,把你解释的话分别写在各名词的下面:(以下5 题任答2 题,每题5 分,共10 分。
全国卷二高考历史真题
2014全国卷二历史满分:班级:姓名:考号:一、单选题(共12小题)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2.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3.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4.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落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5.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6.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7.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含答案
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研究,古代礼制记载的春秋时期酒器礼器,分为爵、觚、觯、角、散五种,称为“五爵”,其名来自于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礼器。
实际上,春秋时期的五爵为漆木酒器,其容量依次为一至五升,“宗庙祭祀,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
春秋时期礼器的变化反映出()A. 五爵形制趋同说明礼崩乐坏 B. 宗庙祭祀遵循天人合一观念C. 采用漆木酒器彰显以人为本D. 五爵以小为贵维系等级秩序2. 如表《魏书》记载的部分皇帝赏赐由此可知()A. 北方游牧经济衰落B. 封建等级制度森严C. 鲜卑民族习俗的延续D. 俸禄制改革不彻底3. 两税法依据田地、杂产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产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
唐文宗时,湖州刺史庾威在所属五县,“自立条制,应田地、奴婢,下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出税,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检责剩征税钱四千九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
由此可见,两税法()A. 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B. 强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 赋予地方官员加征权D. 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4. 宋代巨贾彭则爱好儒学,“为其子延接师友,不问其费”,曾捐书于州学。
郡从事为之记,称其为“贩夫”,彭氏子孙皆耻之。
知州认为,彭则所为是善事,遂删“贩夫”二字。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士农工商界限被打破B. 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C. 地方官学教育的普及D. 文治政策提升了士人地位5. 《大元大一统志》是忽必烈下令修纂的全国地理志书,记载了疆域内路府州县古今建置沿革及山川、风俗、里至等内容。
该志书修纂时,由各行省提供所辖郡邑的图志及各路府州县的沿革,并利用了西域地图,引进了阿拉伯地图制图法。
这反映元朝()A. 建立了中原传统影响下的统治秩序B.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全面发展C. 地理志修纂体例发生了根本变化D. 正式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6. 明朝时,杭州西湖成为四方宾客“渴想”之地。
1952年高考语文试题
1952年高考语文试题好的,这里是1952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一、文字题:(共3题)1. 给下列字选出正确的读音,把不正确的字打上“×”号并订正。
(1题)(1)悼()念凭()吊喜出望外()dào píng wàng(答:悼念× 改为:代念)应改为:代念;因有“代替”之意,“悼”有悲伤的意思,两者不符。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字,使每个横批都能组成一个常用的成语。
(2分)()山()岭()()无阻(答:崇山峻岭畅通无阻)第一个空应填“崇山峻岭”,因为“峰峦”不能组成语。
(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2分)① 骇人听闻:答: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② 神采奕奕:答:形容精神饱满。
2. 填空。
(共6分,每空1分)① 写出四个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水落石出、三长两短。
② 根据《纪念白求恩》一文的内容填空。
不少人写文章纪念白求恩,赞扬他的精神,也批评某些人的错误想法。
有的说:“白求恩跑到晋察冀,还不是明哲保身。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这里的“明哲保身”是________的意思。
答:明哲保身:意思是明智地保持自身利益的意思。
二、阅读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 下列对《〈庄子〉故事两则》寓意的解释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
(6分)① 《佝偻丈人承蜩》说明无论是在生产劳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可供我们学习的楷模,都可以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②《狙公赋狼》是教育人做事情要考虑动机和效果相统一的问题,不要害人不浅,害人害己。
答:①正确。
因为它告诫我们做事情要像捕蝉一样专注、细心、有恒心。
②不正确。
因为它不仅讽刺了蓄意害人的狙公,也批评了听信别人话而杀掉小孩的愚蠢行为。
所以第二题的正确答案是“不正确”。
三、作文:(30分)从以上文字题和阅读题中抽出一个人物(题目中已给出),按人物——某年某月某日,我在——的事件写一篇简短的纪实文字。
1952年高考数学题
选择题:
1. 若直线L:ax - 2y + 5 = 0与圆C:x^2 + y^2 - 6x - 4y + 9 = 0相切,则a的值为:
A. -1
B. 1
C. -2
D. 2
2. 设a是一个正整数,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a1 = 3,a2 = 7,an = (a - 1) + an-1,且a100 = 299,则a的值为:
A. 20
B. 21
C. 18
D. 19
3. 已知函数f(x) = ax^2 - bx + c 的图像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 0,b > 0
B. a > 0,b < 0
C. a < 0,b > 0
D. a < 0,b < 0
填空题: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直线L1:y = kx + 3与直线L2:y = -2x + 5平行,则实数k的值为__。
2. 若a是一个正整数,且等比数列{an}满足a1 = 2,a3 = 6,an = a^2 * an-1,求a10的值__。
3. 将一个数字的个位数和十位数颠倒,所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小36,求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的和__。
应用题:
1. 某商店购进一批衣服,进货价总共12000元。
商店以每件衣服400元的价格出售,为了赚取30%的利润,商店需要卖出多少件衣服?
2. 甲、乙两条水管共同注满一个水池,如果甲管单独注满水池需要3小时,乙管单独注满水池需要5小时,当两条水管同时注满水池时,需要多少小时?
3. 小明在银行存了1万元,年利率为5%,每年结算一次,如果不取出任何钱,10年后他一共可以获得多少利息?。
1952-1956年高考语文试题
1952年试题第一部分测验(50%)注意:1.这一部分的做法在题目下面有详细说明,看明白了再做,不要随便下笔,过后又涂改。
2.这一部分最好在40-50分钟内做完。
一、(1)把下面这篇文章用心阅读一遍,然后用几句话说明它的主要意思。
(2)再分段阅读,记出每段的要点,组织成一个大纲(分项用“一”、“二”,一项之内再分用“1”、“2”,再分用“甲”、“乙”)。
一个走上正轨的合作社记者最近访问了太行山区元氏县杨家寨的农民供销合作社。
由于正确实现了人民政府发展合作社的政策,这个山村里的农民的经济生活已大大地变了样。
离元氏城60里地,处于深山僻谷中的杨家寨,交通十分不便。
全村198户人家,过去只有4辆大车,90头毛驴。
农民们买卖东西,经常受着腿短钱少的限制。
因为农民手里的粮食、鸡蛋、花生……堆着卖不出去,私商便乘机到山里捉“老憨”,农民辛苦一年的产物,就这样一文不值半文地出售了。
而这里的工业品却又贵得要命。
拿妇女们通常用的“髻网”来说吧,过去买这样个小小的东西就得二升粮食。
按收成说,杨家寨每年常剩余三四万斤粮食,可是农民的日子却提高得并不快。
人们是多么需要个合作社来为自己推销农产品,换取工业品啊!但是,杨家寨原来的合作社,也和别的村社一样,走了弯路。
他们过去和非社员交易,单纯想赚钱,没有集中力量为社员服务,因此,社员们土产既不能有效地推销出去,他们所需要的工业品也不能换回来。
于是,这个远从1947年即已成立的合作社,到去年年初,社员竟从552个减少到306个;资金也比初办时减少了十分之九,只剩下153万元了。
去年四月,在社员们的迫切要求下,杨家寨合作社按照新的供销方针进行了整顿。
他们民主选举了理监事,停止了与一般非社员交易,尽全力为社员服务。
为着按社员的需要进、销货物,决定每年让社员做两个“安家计划”:春天做需要购买的种籽、肥料、农具或生活资料的计划;秋后做需要推销的土产与购买的物品的计划。
合作社按照这种计划,去年春耕播种时,就到赞皇县采购了社员所需要的犁铧、锄、锹等农具326件,到元氏县购来棉籽1000斤、菜籽80斤、煤炭11959斤和做肥料用的油饼18000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2年全国高考试题
一、在下面各题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答时在正确的答案下画一横线。
)(每题1分。
)
(1)(开城,平壤,元山,汉城)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临时首都。
(3)中国最高的高原是(康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
(4)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红色的中国首都设在(井冈山,延安,古田,瑞金。
)
(5)形成四季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地轴和地球轨道面作23°30′的倾斜,地球轨道作椭圆形因而有近日点和远日点,太阳的直射和斜射。
)
(6)苏联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不冻深水港是:(阿扬港,海参崴,鄂霍次克,埃尔曼。
)
(7)引黄济卫工程的目的是(防止黄河的洪水,灌溉平原省的农田和增加卫河水量以利航行,发电供应平原省工业上的需要。
)
(8)我国华东最大的渔场在:(崇明岛附近,舟山群岛一带,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海南岛附近。
)
(9)布拉格是:(罗马尼亚,波兰,捷克,匈牙利)的首都。
(10)在世界第二次大战中苏联所以能战胜希特勒法西斯匪徒最基本的原因是由于:(工业发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领土广大人口众多。
)
二、填空白(每题1分)
(1)亚洲最高的山峰是(),在()南部境内。
(2)地球每()小时自转一周,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地球每()天绕日公转一周,地球的公转形成了()。
(3)开世界和平会议的斯德哥尔摩是:()的京城。
(4)中国共有()省,()行署,()自治区,省份中()省为最
大,()省为最小。
(5)中朝边境间有()、()两条大河,在()江上有()发电厂被美帝国主义非法轰炸。
(6)红军长征自江西出发经(),(),(),(),(),(),(),(),到达()。
(7)成渝铁路全长500余公里,它的起点是(),终点是(),在()渡过沱江大桥。
(8)石漫滩水库在(),可灌()流域耕地九万亩,润河集蓄洪分水闸在()境内,可控制()干流七十二亿多立方公尺的洪水。
(9)欧洲的第一产石油的国家是(),第二产石油的国家是()。
(10)我国的桐油产于:(),(),(),(),()。
三、简答下列各题:(每题10分)
(1)荆江过去何以成灾?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完成解决了什么问题?
(2)伏尔加河与顿河间的运河通航后,怎样解决了苏联欧洲部分的运输问题和各水道干线沟通问题?
(3)简述中国季风的成因及季风和中国气候的关系?
1952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1分)
①平壤;②3/4;③康藏高原;④瑞金;⑤地轴和地球轨道面作23°30′的倾斜;
⑥海参崴;⑦灌溉平原省的农田和增加卫河水量以利航行;⑧舟山群岛一带;⑨捷克;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填空白(每题1分)
,④(29)省,(8)行署,(2)自治区,(新疆)省最大,(台湾)省最小,⑤(鸭绿江),(图们江),在(鸭绿江)上有(水丰)发电厂,⑥经(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西康)、(四川)、(甘肃)到达(陕北),⑦(成都),(重庆),在(内江),⑧在(河南省),可灌(淮河)……在(皖
北),……(淮河)⑨(苏联)(罗马尼亚)⑩(四川),(湖南),(广西),(贵州),(云南)
三、(1) 荆江是长江中游的一段,从湖北的枝江到湖南的城陵矶这一段是长江的险要地带,江流特别弯曲,河床淤塞得很高,甚至比北岸的平地还高,这里全靠荆江大堤以拦长江洪水,但因洞庭湖本身的淤塞,在每年夏秋长江涨水便不能容纳,而国民党反动政府不给人民办好事,以致常将荆江大堤冲毁,危害湖北江陵和监利附近一带人民的生命财产。
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荆江灾害已全部克服,一方面修固荆江大堤,一方面在荆江以西太平口与藕池口之间的低地蓄洪以备宣泄长江的洪水,从此荆江水灾基本上被克服了,这充分说明了人民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1.建筑新的水道干线,将使得大量货物的长距离运输要比其他各种运输廉价得多,顿尼兹的煤和五金,顿河和北高加索的粮食将通过水路,供给沿着伏尔加河的各个地区,同时从伏尔加河到顿河也将运输木材供给顿巴斯、顿河至黑海沿岸地区以及北高加索的西部地区。
2.将白海、波罗的海、里海、亚速海和黑海连接起来,水陆运输面便大起来,为沿岸各地区发展创造条件。
3.苏联的首都莫斯科将成为五个海的海港。
(3) 中国正处在地球上的季风带,季风是由于中国背靠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而形成的。
因为大陆吸热放热均快,海洋吸热放热均慢的特性,夏季大陆为低压中心,海洋为高压中心,所以多东南风和南风,冬季大陆上为高压中心、海洋为低压中心,所以多西北风和北风,季风生成是由于这两个大的气压中心的相互关系,超过了行星风的影响。
由于夏季多东南风和南风,使大部雨量集中在夏季,冬季多西北风和北风,使中国北部在冬季特别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