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化.ppt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课件
从古至今,从小山坑走上奥运舞台,从濒临失传到发扬光大, 古老的宣纸承载着中华千年的传统文化,在历史中完成蜕变。
宣纸发明与唐代宣州泾县,因在宣州集散而故名。唐代就已被列 为贡品,为“文房四宝”之首,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宣纸 质地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韧而坚、百折不损,有“轻似蝉翼 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之誉;光而不滑、吸水润墨、宜书宜 画、防腐防蛀,有“纸寿千年”、“纸中之王”之称。古今诸多 名家字画、文书典籍、历史档案、讲道经文因为有了它得以收藏 传承,为历代皇家御用贡品。
徽墨生产技艺复杂, 多道工序有其独特的 秘不视人的绝技,由 此形成徽墨的不同外 观与内在品质。这些 技艺是长期经验的积 累,是多人智慧的结 晶,是一份极其宝贵 的历史文化遗产。
歙砚因生产于歙县而得名, 是砚中的上乘珍品。唐代 开元年间,歙砚之名始传, 并流行全国,历经唐、宋、 元、明、清等朝而不衰。 “石质坚韧、温润莹洁、 纹理缜密,抚之如柔肤, 扣之似金石”是歙砚的特 点。歙砚雕刻精湛,造型 浑朴,刀法挺秀有力,美 观实用大方,历来被文人 墨客誉之为罕世珍宝。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简介
10历史唯一安徽人民 吴倩倩
安徽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项目47项。涵盖民间 文学1项、民间音乐6项、民 间舞蹈4项、传统戏剧12项、 曲艺1项、杂技与竞技1项、 民间美术5项、传统手工技 艺13项。
• 宣纸制作技艺 宣城市泾县
• 歙砚制作技艺 黄山市歙县
• 徽墨制作技艺 宣城市绩溪县,黄 山市歙县、屯ຫໍສະໝຸດ 区• 宣笔制作技艺 宣城市
• 凤阳花鼓
滁州市凤阳县
• 徽剧
黄山市
• 黄梅戏
安庆市
• 徽州三雕
黄山市
• 绿茶制作技艺 黄山市徽州区、黄 山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 六安 市裕安区(六安瓜片)
我的家乡安徽ppt课件
01
安徽拥有多所知名高校和职业教育学院,为广大学子提供良好
的教育资源。
教育改革与创新
02
安徽在教育领域也积极推进改革和创新,如课程改革、教育信
息化等。
校园文化建设
03
安徽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备受关注,各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
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旅游产业
旅游资源丰富
安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黄山、九华山等著名风景名胜区, 以及众多历史文化古迹。
近年来,安徽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 代服务业,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安徽人民热情好客,注重礼仪文化,这种人文精神吸引了众多 游客前来感受。
对安徽未来的展望与期待
01
02
03
04
加强环境保护
随着经济发展,安徽的环境压 力逐渐增大,需要加强环境保 护措施,确保可持续发展。
名山大川
黄山
黄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 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
来不看岳”。
九华山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是著 名的旅游胜地。
天柱山
天柱山被誉为“中国石林之父”, 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安徽的文化遗产
03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的起源
徽州文化起源于东晋时期,受到 中原士族文化和当地土著文化的
融合影响。
庐山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包括古代文人墨 客的诗词歌赋和现代文化活动。
黄山风景区
黄山的地理位置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黄山的自然景观
黄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自然景观著称。
黄山的文化底蕴
黄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胜地,留下了许多诗词和画作。
安徽文化介绍
臭鳜鱼徽菜名品,制法独特,食而得异香。相传在200多年 前,沿江一带鱼贩将鳜鱼以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途中为防止 鲜鱼变质,采取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经常上下翻动, 如此七八天抵达屯溪等地。此时鱼鳃仍红色,鳞不脱,质未变, 只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洗净后经热油稍煎, 细火烹调,非但无异味,反而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品的佳肴。 具体做法:将新鲜鳜鱼用淡盐水腌渍在室温25度左右的环境 中,经六七天后, 鱼体便发出似臭非 臭气味,然后入油 锅略煎,配以猪肉 片,笋片,小火红 烧至汤汁浓缩而成。
腊八豆腐是黟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 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 便称为“腊八豆腐”。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 成豆腐,并切成圆形 加方形的块状,然后 抹上盐水,在上部中 间挖一小洞,放入适 量食盐,臵冬日温和 的太阳下慢慢烤晒, 使盐分逐渐吸入,水 分也渐晒干,即成腊 八豆腐。
祁门红茶
徽州特产
徽州文房四宝
歙砚:因产于安徽歙县而得名。 以婺源(今属江西)龙尾山下溪 涧中的石材所制最优,故歙砚又 称龙尾砚。按天然纹样可分为: 眉子、罗纹、金星、金晕、鱼子、 玉带等石品。
徽墨,即徽州墨,徽墨是我国制 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也是闻名 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因产 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它是书画家 至爱至赖的信物。古人曾云: “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 也。”
徽州漆器主产于黄山徽州。徽州盛产 国漆,以国漆作原料,掺以绿松石、 丹砂、珊瑚、青筋蓝、朱砂等,经过 一系列工艺处理,制成漆器。徽州漆 器五彩缤纷,绚丽多彩。人立其上, 不见漆损;沸水茶杯臵其上,不伤漆 面丝毫。产品有挂屏、台屏、屏风、 炕几、书橱、果盘、花瓶、电视机柜、 啤酒橱等,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加 拿大、日本及东南亚各国,享誉甚高。
徽文化介绍 ppt课件
馃是当地人的俗称,
制作中用石头压,
故称石头馃。
蟹壳黄,又称烧饼,徽州风味小吃,是一种用梅干 菜和猪肉丁作馅的小烧饼,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 黄,故名。“蟹 壳黄”奇香浓烈,
即酥又脆,
层层剥落, 滿口留香。
五城茶干,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偶尔得尝,曾赞 不绝口,该茶干以配料讲究、制作精细、色香味美而 著称、它是黄豆浆液过滤后,用传统方法紧压,加配 料熬煮而成,主要原配料有优质大豆、原酱、冰糖、
徽文化在世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三大显文化中, 徽文化与藏文化,敦煌文化一起共同牵引着中国地域 文化的前行。徽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新安理学 新安医学 新安画派 新派版画 徽派版画 徽派篆刻 徽州教育
徽派建筑 徽商 徽剧 徽菜 徽州茶道 徽州方言
徽菜简介
南宋年间发端于歙县,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菜 系的形成是经济、文化发达的结果。徽菜重(讲究)油、 重色、重火功,而且选料精良,制作考究,尤其注重 原料的产地、季节、鲜度、部位、品种等,擅长炒、 炸、烧、炖、溜、焖、,加上火腿佐味,冰糖提鲜, 料酒除腥引香,使徽菜的风味更加鲜明。
一次,皇上突然驾临尚书府坐客,席上除了山珍海味外,余夫 人特意烧了一样徽州家常菜:火锅。不料皇上吃得津津有味,赞美 不绝。后来,皇上得知美味的火锅竟是余夫人亲手所烧,便说原来 还是“一品锅”!菜名就此一锤定音。“一品锅”的烹调比较讲究, 在火锅里,锅底铺上干笋子,第二层铺上块肉, 第三层是白豆腐或油炸豆腐,第四层是 肉圆,第五层盖上粉丝,缀上 菠菜或金针菜,加上调料和适 量的水,然后用文火煨熟既成。 此菜乡土风味浓,味厚而鲜, 诱人食欲。
臭鳜鱼徽菜名品,制法独特,食而得异香。相传在200多年 前,沿江一带鱼贩将鳜鱼以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途中为防止 鲜鱼变质,采取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经常上下翻动, 如此七八天抵达屯溪等地。此时鱼鳃仍红色,鳞不脱,质未变, 只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洗净后经热油稍煎, 细火烹调,非但无异味,反而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品的佳肴。
安徽介绍ppt
地区.
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 腹地。
地形地貌
• 地势由山地核心向 谷地渐次下降,山 地多呈北东向和近 东西向展布,其中 最高峰为黄山莲花 峰海拔1873米。
名字、气候
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 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
道教:老子的诞生地---道教祖庭天静 宫,庄子,齐云山
伊斯兰教:宋元时期传入
基督教:清末传入,教堂、慈善机构。
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黄山、西递和宏村古民居群、京杭大运河(通 济果一新下河)
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 一奇山。 •千古名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胡光墉
•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 名顺官, [1] 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 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 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 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 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 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 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 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 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 告左宗棠。备受欢迎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 褂。
凤阳花鼓
•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 花鼓”、“花鼓小锣”、“双 条鼓”等,凤阳花鼓起源于凤 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 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 汉族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 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 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凤 阳花鼓是根植于凤阳汉族民间 的戏曲艺术瑰宝,有凤阳“一 绝”之美称,并入选首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演形式
洋蛇灯表演时,舞者手持蛇形灯具 ,模仿蛇的蠕动、盘旋等动作,形 成独特的舞蹈韵律。
传承与保护
肥东洋蛇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当地政府通过组织培训班、 资助演出等方式进行保护和传承。
程大位珠算法
起源与历史
程大位珠算法起源于明代数学家程大位所创的珠算方法,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成就之一。
算法特点
徽剧
01
起源与传承
徽剧是安徽省的古老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徽州地区(今 黄山市一带),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徽剧以唱为主,声 腔优美动听,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
02 03
艺术特色
徽剧的表演风格庄重典雅,唱腔高亢激昂与婉转低回相间 。其剧目内容广泛涉及历史、神话、传说等领域。徽剧的 服饰、道具等也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
汇报人:XX
•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 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庙会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表演艺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
• 传统手工艺技能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
•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与保护
01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03
国际交流与合作
安徽省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 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示和传播 ,提升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庙会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华山庙会
要点一
起源与历史
九华山庙会是源于唐代的传统节日活 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七 月三十日,九华山地区都会举行盛大 的庙会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和信众前来参加。
安徽地域文化
文明源头: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
安徽历史悠久,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城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
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
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都。
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发生在宿州大泽乡。
三国时期,江淮之间为魏吴必争之地。
东晋时期,在淮南八公山一带发生了著名的淝水之战。
唐宋时期,李白、杜牧、刘禹锡、欧阳修等各领风骚的文坛泰斗都在江淮大地上留下著名的诗篇和墨迹。
元末郭子兴、朱元璋起兵濠州(今凤阳、定远一带),最终推翻了元州统治,建立明朝。
辛亥革命前夕,发生过徐锡麟刺杀恩铭(安徽巡抚)、熊成基领导马炮营起义等较有影响的事。
1941年1月,在泾县(新四军军部)一带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
安徽农民创造并逐步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大文化圈:安徽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形、地貌的特点,形成三大文化圈,属于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影响深远,因基本上均在皖境,作为区域文化,故可综合和总称皖文化,是炎黄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个文化圈:淮河文化。
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和齐鲁文化、楚荆文化、吴越文化并立而互相渗透。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淮河流域,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器物距今8000多年,比黄河流域韶文化早1000多年。
在蚌埠怀远,则有禹文化的产生。
涡河流域是道家发源地,而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居“主干地位”(历史学家、北大教授陈鼓应语)。
从春秋后至秦汉的诸子百家,很多产于怀河流域。
仅在原安徽境内者即有老子、庄周、管仲、刘安及其宾客所形成的怀河学派;东汉哲学家、经学学家桓谭、桓彬父子,皆文学家,麟曾入宫讲学,彬之文与蔡邕齐名;东晋,有桓温、桓冲、桓玄三代政治家、文学家。
皖江文化
后人为纪念他,称皖山为“皖公山”,并择址皖山之东南、皖城以西的一座山(后尊称为“大王山”)建有 皖伯庙,亦即“大仙庙”。
潜山市区(皖城)曾于东汉至南宋为郡、州、府治所驻地长达800多年。
凡涉及皖江地区历史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以及文学、戏曲、书画、政治、经济、科技、宗教、民俗、生态 等领域的个案,无论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专家学者研究之,民间学人研究之。
皖江文化研究形成地域文化气候,由北向南形成了中原淮河文化、皖江文化、皖南文化三大文化圈。
文学方面
在桐城派文化陈列馆参观桐城派的兴起是皖江地区文学乃至清代文学的最大成就。桐城派,其深受禅宗的影 响分不开。
皖江文化比较注重以文载道、以文救国、以文济世、以文乐民,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比 较系统地整合了文学、政治、宗教和艺术的精神力量,因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美食特产
美食特产
胡玉美蚕豆辣酱:中华百年老字号,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胡玉美酱园采用川中辣酱风味,试制 成“胡玉美蚕豆辣酱”,色泽泛红,味香细腻,微辣而甜,风味独特,一时名扬四海,远销国内外。曾在巴拿马 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国际荣誉奖章,并先后在上海国际展览会、西湖博览会上,获“国光”银质奖章,被评为 安徽省优质产品和轻工业部优质产品。“振风牌”胡玉美蚕豆辣酱为畅销国内外的名牌食品。
(2)皖江文化指以芜湖为中心的文化圈,近代芜湖开埠通商,芜湖工商业发达,兴盛一时无两,经济发达导 致文人聚集,文化兴盛,芜湖城里众多以“皖江”为名的建筑、活动等。
(3)皖江文化指从远古到现在皖江地区的总体文化,考察其历史渊源和文化的内在整体性,皖江文化区主要 是安庆文化。皖江文化应覆盖整个皖江地区的历史文化,涉及文学、戏曲、书画和更大范围的政治、经济、科技、 宗教、旅游、生态、民俗等众多领域。
安徽导游基础知识--安徽地域文化
五
初起明末清初
、
形成原因:时代原因、经济原因、地域原因
新
安 画
主要题材:黄山、白岳、徽州山水 包括四个画派:海阳四家、新安画派、天都画派、黄山画派
派
代表人物:渐江、査士标、汪之瑞、孙逸
最早提出“新安画派”概念的是:张庚(清康熙,艺术理论家)
徽州文化
程朱阙里、东南邹鲁、贾而好儒
典型代表:黟县、歙县、休宁、江西婺源
一、主要文化遗址
淮
河
➢地域范围: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涡阳、蒙城、亳州一带以及以淮南王刘安
为代表的淮南、寿县一带
文
化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淮河流域):淮南 古生代寒武系的古生物化石,称 为“地球上的生命圣地”
➢淮南王刘安《淮南子》:第一次完整确定二十四节气、发明豆腐
➢涂山氏国、大禹、寿春安丰塘、凤阳明中都城、诸子百家、道家发源地(老 子)
六
古民居大都采用两坡屋顶形式
、
徽 派
“三雕”(砖、木、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类)、 “四雕”(砖、木、石、竹)
民
民居建筑充满浓郁的文化韵味:“五岳朝天”的封火墙、“四水归堂”
居
的天井(徽派建筑主要特征之一)、“终生平静”的厅堂、色彩的协调
山墙,俗称“封火墙”,亦称“马头墙”(其造型是徽派建筑的一大典
四
新安医学派:在医学史上主张“调补气息,固本培元”(培元派)
、
明代四大医家之一:汪机
新
清代四大医家之一:吴谦
安 医 学
医学经典:《医说》(我国现存最早记载大量医学史料的著作),《医 方考》(第一部注释医方专著),《名医类案》(第一部总结历代名医 专著)
新安医学以儒医群体和世医家族链为师承
安徽文化PPT课件
1.淮河流域历史地理和考古方面的研究,主要通过对双堆 遗址出土的红烧土遗迹和部分刻划符号的辨析,认为当时 存在两面坡形的地面房屋建筑 2.部分学者还就怀远禹会村遗址、古镇壕城遗址、六安楚墓 等的最新发掘情况做了介绍,引起与会学者的兴趣与热烈 讨论
徽剧
2021
12
旅游文化
• 皇藏峪,位于安徽省萧县。《汉书地理志》记载 “汉高祖 微时常隐芒砀山间,此山有皇藏河,汉高祖避难处。”这 便是皇藏峪名字的由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 4A级风景名胜,国家公园。
2021
13
• 琅琊山是皖东第一名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 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华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 风景区之一。
•“ 捧 着 一 颗 心 来 , 不 带 半 根 草 去 ”
2021
21
徽派建筑 文房四宝
2021
22
徽州篆刻 徽州版画
2021
23
谢 谢 观 赏
2021
24
2021
16
黄山
•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主体以花岗岩构成,最 高处莲花峰,海拔1864米。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 苍黛而名。后因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成仙,唐玄宗信奉
道教,故于天宝六年改为“黄山”。明朝旅行家、地理学
家徐霞客两次登临黄山,赞叹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
山归来不看岳”。有人评黄山有“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
部分学者还就怀远禹会村遗址古镇壕城遗址六安楚墓等的最新发掘情况做了介绍引起与会学者的兴趣与热烈讨论2021吴越文化在历史上有着丰富的青铜器2021禹会村遗址六安霍邱古镇壕城遗址2021花鼓灯是我国淮河流域特别是淮北一带农村十分盛行的歌舞形式
徽文化
地 级 市 , 有 两 处 世 界 遗 产 , 世 所 罕 见 , 这 不 能
牌 , 做 好 徽 文 章 是 跨 世 纪 发 展 战 略 。 区 区 一 个
第 一 , 对 黄 山 市 而 言 , 以 旅 游 立 市 , 打 好 黄 山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概述
之 一 。 学 的 中 国 三 大 走 向 世 界 的 地 方 显 学 个 世 纪 , 被 誉 为 是 并 列 与 敦 煌 学 和 藏 学 术 界 对 其 的 研 究 , 至 少 经 历 了 大 半 为 是 后 期 中 国 封 建 社 会 的 典 型 标 本 。 社 会 、 生 活 与 文 化 的 基 本 内 容 , 被 誉 息 包 容 了 中 国 后 期 封 建 社 会 民 间 经 济 、 切 透 露 了 东 方 社 会 与 文 化 之 谜 , 全 博 、 深 邃 , 有 整 体 系 列 性 等 特 点 , 深 极 具 地 方 特 色 的 区 域 文 化 , 其 内 容 广 溪 县 及 江 西 婺 源 县 。 徽 州 文 化 是 一 个 安 徽 文 化 。 徽 州 , 今 安 徽 黄 山 市 、 绩
文 明 和 精 神 文 明 的 总 和 , 而 不 等 同 与
域 文 化 之 一 。 指 古 徽 州 一 府 六 县 物 质
徽 州 文 化 , 即 徽 文 化 , 是 中 国 三 大 地
徽文化课堂PPT
一样 幅的 水和 墨谐 画, 无 需 笔 墨 嫣 然 就 是
粉 墙 黛 瓦
却 与 山 水 那
雕画重 徽,要 文刻的 化书元 不,素 可文之 能房一 达四不 到宝仅 现中出 在,现 的可在 高以建 度说筑 离中 开还 了在 徽版
徽 雕
工 艺 文 化 的 极 致 作 为 徽 文 化 中
古徽州新黄山文化铸魂PPT
2024年3月6日至2024年3月8日,面向女性游客,实行黄山风景区门票免票政策。 即日起延续至2024年4月30日,黄山人免门票游黄山。 2024年一季度非节假日的每个星期三,黄山对全球游客开展“免门票开放日”活动。
皖赣铁路线贯通黄山市全境,有多个车次直达北京、上海、青岛、南京、 合肥、景德镇、南昌、厦门、鹰潭、福州等地。南方省份的朋友可选择在 鹰潭或者杭州转车到黄山。北方的朋友来黄山,合肥是黄山旅游最佳的中 转地。
位于黄山北坡,从北大门芙蓉岭进山,沿 北部蹬道直达北海,全长12.5公里的景区统 称松谷景区。
景区海拔高度落差1100米,有6500多级 石台阶。一路千峰竞秀,万壑争奇,巧石名 潭尤为佳妙。特别是山高林密,空气清新, 真可谓是“清凉世界”。主要景点有芙蓉岭、 翡翠池、五龙潭及“关公挡曹”等著名怪石。
ETERNAL LINGXIU丽的自然之山;还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自 古以来;人们游览黄山;建设黄山;歌颂黄山;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黄山现有楼台、亭阁、桥梁等古代建筑100多处;多数呈徽派风格; 翘角飞檐、古朴典雅;其中听涛居位于人字瀑前、紫云岩上侧;曾是 张学良将军的幽禁之所..
有“天下第一奇山”“天开图画”“松海云川”之称。
五绝
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冬雪
五胜
历史遗存 书画 文学 传说 名人
黄山风景区被国 务院公布为首批 国家级重点风景
安徽介绍ppt
宣纸
•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 用纸,是汉族传统造纸工艺 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 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 宣州府管辖,故因地得名宣 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 史。2002年泾县被国家确 定为宣纸原产地域。2006 年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徽墨
• 徽墨,即徽州墨(以江南徽 州的绩溪、休宁、歙县三地 为徽墨制造中心)。徽墨是 中国汉族制墨技艺中的珍品, 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 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 名。徽州制墨的肇始时间当 不迟于唐,它是书画家至爱 至赖的信物。古人曾云: “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 良马也。”
歙砚
• 歙砚,全称歙州砚,中国 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 砚、广东端砚齐名。歙砚 的制作材料被称为歙石或 歙砚石,一般需要5-10亿 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 歙砚为历代文人所称道。 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甲 天下”;米芾说:“金星 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 云,贮水不涸”。
黄山双石石耳是徽州山区一种附在岩石下的地衣 类植物,富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极高,石鸡是徽 州山区一种生活在小溪边的蛙类.将活石鸡宰杀,洗 净,斩成块。石 耳洗净,锅上火, 加高汤,下石鸡 用调料调味,猛 火烧开后改用小 火炖熟,加入石 耳,起锅装入水 盅内即可。
竹笋是徽菜中的 一味山珍,问政山笋 所用的笋味最为鲜嫩, 再加香肠、香菇等增 香,笋经烧焖则入味 透、质鲜嫩,是黄山 春季时令菜。
徽州特色小吃
徽州传统名菜, “毛豆腐(舌尖上的 中国)”因利用豆腐 进行人工发酵,使其 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的 茸毛,故名。豆腐在 发酵中蛋白质分解成 多种氨基酸,味道较 一般豆腐鲜美,此菜 鲜醇爽口气味芳香, 吃时别有一番情趣。
《安徽无为民间文化》PPT课件
7
2021/4/2
杂俗
香火:家家香火设在堂屋上方,正中悬木制的祖龛,龛内贴“天地”牌位,两侧联语“千年香火地,万代子孙 堂”。下摆1张长条几,条几中间放香炉,两旁放蜡台。每逢节日或红白喜事,均在这里烧香、点烛,祭祖或拜神。
船民以船为家,把船头当着家中祖先“供龛”。
解放后,人们自觉改革,堂上挂领袖像,也有悬祖、父辈遗像的。两侧联语多为“翻身不忘共产党,饮水常思 掘井人”。周围张贴英雄模范像、彩色画。
安徽无为民间文化
1
2021/4/2
无为县志——风俗
岁时习俗 生活习俗 礼仪习俗 杂俗 陋习
2
2021/4/2
岁时习俗
春节:除夕,家家贴春联。早、中餐简便,晚餐丰盛,曰“年饭”。年饭中必有鲢鱼,以兆
“年年有余”。开席之前,酒菜齐备,家主祭天地、祖先,烧香、鸣炮、叩头毕,全家围坐吃食。
饭后,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围炉闲话,至子时方睡,称“守岁”。除夕至翌年正月初三,通称
蓄辫与裹脚:清末,男子从小蓄辫,成人后,辫子盘于头顶。女子五六岁时用长布条紧紧地裹脚,使脚骨畸形小得
像粽子,称“3寸金莲”。民国初期,号召剪辫子、放脚,但剪者少、裹者众。抗日战争时期,两俗均废。80年代老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