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二节 大气的运动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第2课时 大气运动
孔明灯它是怎么 升空的呢?
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 灯多作为祈福之用。
相传五代(907—960)时有一个莘七娘,随丈 夫在福建打仗时,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松 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 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另一种说法是这种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所 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 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制成会在空中飘浮的 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脱险,于是后世 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夏季高温湿润、冬季温 暖干燥
热带季风气候
2.日本2011年3月11日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泄漏事故,放射性物 质飘逸到大气中,中央电视台发布的信息称:“这些放射性 物质不会飘散到我国大陆上空,居民不必担心。” 为什么? 【提示】 该季节我国北方和日本盛行西北季风,放射性物 质会随风飘向亚洲东部的太平洋上空,对我国影响不大。
例题1下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示意 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2)深秋时节,用烟熏防御霜冻,主要是因为烟雾可增强( ) A.① B.② C.③ D.④
课堂小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不同纬度地区因大气运动状况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气压带、风带。 其分布及与降水带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等压线分布图
完整 海洋
海陆热力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
①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热成低 ②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冷成高
压区。 压区。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3)城市热岛效应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成因是突破口。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第2节第2课时大气运动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第2节第2课时大气运动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A基础培优练】时间:30分钟总分:54分(知识点1:大气热力环流;知识点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知识点1]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3题。

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甲>乙D.乙>甲>丁>丙2.a、b、c、d四个环节中最先出现的两个环节是( )A.a、b B.b、dD.a、c D.c、d3.产生c运动环节的根本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B.水平气压梯度力C.丙、丁处的冷热不均D.甲、乙处的冷热不均【答案】1.B 2.B 3.D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近地面乙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甲处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甲>乙;高空丙处空气下沉,形成低压,丁处空气上升,形成高压,丁>丙;同一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甲>丙,乙>丁,因此可判断甲>乙>丁>丙。

第2题,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要把握“先垂直、后水平”的运动原理,因此a、b、c、d最先出现的两个环节是b、d。

第3题,c运动环节属于热力环流的一部分,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

[知识点1](2023年山东济宁月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广东顺德青田村是乡村振兴模范,这里仍旧保留着清代古建筑群,房屋整齐排列,形成九条巷道,北高南低直达村前荷花塘,寓意“九龙戏珠”。

如图为等压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4~6题。

4.白天,荷花塘表面气压高低对应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5.图中形成了大气热力环流,其运动方向是( )A.①→④B.①→②C.③→②D.④→③6.“九龙戏珠”的建筑布局有利于调节青田村住宅区的小气候,使村内气候宜人,其效果最明显的时间是( )A.冬季的黑夜B.冬季的白天C.夏季的白天D.夏季的黑夜【答案】4.A 5.B 6.C [解析]第4题,白天,荷花塘表面升温慢,相对于房屋温度较低,气流受冷下沉,荷花塘表面气压高,对应图中的①,A项正确。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章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章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也是大气受热的根本来源。

(1)太阳辐射波长:太阳辐射包括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三部分。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太阳辐射又称为短波辐射。

(2)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2、大气的受热过程如图:(1)大气的削弱作用:①吸收(有选择性):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太阳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太阳红外线。

②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和较大尘埃:对太阳辐射进行反射。

如: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③散射:空气分子和较小尘埃(有选择性):散射可见光中的蓝紫光。

如: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较大的尘埃:散射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如:阴天的天空呈灰白色。

(2)地面吸收及地面辐射:①温度越低波长越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主要以长波的形式向上辐射给大气,所以地面辐射又叫长波辐射。

②注意不是地面反射太阳辐射,而是地面辐射。

(3)大气升温及大气逆辐射:①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力很差,使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但对流层中水汽、二氧化碳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从而能把地面放出的热量保存在大气中,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3、大气受热过程在实际中的应用:(1)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

(2)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夜晚: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低,易出现霜冻现象。

(3)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气温低: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回削弱作用弱,保温作用弱。

(4)利用烟雾防霜冻:烟雾能增强回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

(5)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的同时也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等(6)一天中:太阳辐射在正午时最强,温度在14点前后最高,日出前温度最低。

(7)阴天与晴天对比:阴天的最高温较低,因为云层较厚,大气削弱作用强;阴天的最低温较高,因为云层较厚,大气逆辐射较强,晴天反之即可。

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3.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D )
①箭头f可能增强 ②箭头e可能增强
③箭头c可能增强 ④箭头a可能增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2015·广东文综)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
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D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有同学认为大气逆辐射就是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这种认识对不对?为什么?
不对。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升温后,产 生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
晚秋和寒冬,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天空水汽、云含量少,大气逆辐射弱, 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散失多,所以多霜冻。
人造烟幕防霜冻
人造烟幕能增强空 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 和尘埃,增强大气逆辐 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 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 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 御霜冻。
对 流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大气吸收有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 可 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 够透过大气到地面
大气反射
吸收 散射
地面吸收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气反射
吸收 散射
大气吸收 地面吸收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2.1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39张PPT)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图为大气 受热过程示意图。
7.诗句描写的景色约在 ( D )
A.2月
B.5月
C.8月

高中地理第一册 2.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共35张PPT)

高中地理第一册  2.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共35张PPT)
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大气: 高压区 低压区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2.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
风向与等压线相平行
3.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与等压线有一定夹角)
南半球?
如果下图是南半球近地面的等压线图,请判断
哪支风向正确 ( d )
a
b
1010
第36页,气温气压气流三者的关系? 近地面的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流总是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 的地方
案例:城市热岛环流
1、“热岛”形成原因? 2、画出热岛环流图 3、城市规划时,大气污染企业、绿化带如何布局?
相传在莫须有山,山谷里住着一个卖臭豆腐的老汉, 山腰住着一个烧炭的老翁,一天卖臭豆腐的老汉到县 衙控告烧炭老翁烧炭的烟气熏得他晚上睡不着觉;烧 炭老翁到县衙后则控告老汉臭豆腐的气味熏得他白天 吃不下饭。县太爷感到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沙子热 海水冷
沙子冷 海水热
分别画出白天、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 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图。
白天
风:海洋吹向陆地 海风
夜间
风:陆地吹向海洋 陆风
风车为什么会不停的转动?是什么力量形成了风?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风形成的根本原因:地面的受热不均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以北半球为例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压降低。
B1
A1
等压面
B A 关注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获取更多新课标课件源文件 地表受热均匀
低气压
高气压
地面受热均匀时,由于地心引力影响,空气没 有相对上升和相对下沉运动
当A地地面受热,B、C地地面冷却时,空气会怎样 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 学习笔记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1 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中地理必修一 学习笔记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1 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时1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知识,区分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和直接来源。

(综合思维)2.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

(综合思维)3.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解释相关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地理实践力)目标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1)最重要的能量来源:____________。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________________。

2.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________。

(2)大地暖大气: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大气________。

3.大气削弱作用(1)反射: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

(2)吸收: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3)散射:有选择性,空气分子易散射蓝光、紫光。

4.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

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

气候干旱,晴天多,阴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3)湿润地区如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能贫乏的原因。

气候湿润,阴雨天气多,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多云雾,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贫乏。

(2023·山西太原调研)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看上去仍然明亮,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②作用B.③作用C.④作用D.⑤作用2.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是因为()A.①辐射强B.⑤作用弱C.③辐射强D.②辐射强3.图中箭头④比①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大气的保温作用B.大气的削弱作用C.地面的反射作用D.地面的削弱作用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练习解析版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3题。

1.大气的受热过程]起保温作用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C【解析】该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①②③④依次为太阳总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

大气起保温作用,把部分热量返给地面,所以③正确。

2.大气的受热过程]某地地方时13时势力最强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解析】一地地方时12时势力最强的是太阳辐射,13时势力最强的是地面辐射,14时势力最强的是大气辐射。

3.大气的受热过程]沙漠地区白天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A.①增强 B.②较强 C.③减弱 D.④不变【答案】 B【解析】沙漠地区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第4题。

4.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答案】 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沙石的昼夜温差远大于水,体现出了海陆(下垫面)的热力差异。

5.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

【答案】 C【解析】图A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图B表示锋面天气;图C表示海陆风(或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图D表示地形雨。

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1.5 m的高度。

据此完成6~7题。

6.绿化部门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B.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C.防治牲畜啃食D.防止冬春火灾【答案】B【解析】树木主要从根系吸收营养,生石灰和硫磺是涂在树干上,并且也不是植物的养分;城市地区不会出现大量牲畜;城市内树木较为稀疏且维护好,出现火灾的可能性小;结合材料中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知道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起到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故B正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下 列 概 念 按 发 生 的 先 后 顺 序 排 列 正 确 的 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吸收 c.大气削弱
d.大气逆辐射 e.地面辐射
A.abcde
B.acedb
C.acbed
D.adcbe
• 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 较多,绝大部分地面长波 辐射被大气截留。
思考
中国古有诗云“高处不胜寒”,为什么海拔越高 的地方气温越低?
答:大气的温度主要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海拔高的地方,空气
稀薄,白天,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就少,温度低;晚上,大气的保温 作用差,温度低.因此,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随堂检测
第二章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前导读
目 录
壹 大气受热过程 贰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叁 大气热力环流 肆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0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能量转换的能量来源
• 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 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
• 太阳辐射①是地球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 来源。
①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包括紫外线,红外线,50%可见光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少部分地面辐射 散失宇宙空间
• 大气受热过程(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 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 长波辐射以后,又以 对流、传导等方式层 层向上传递能量。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少部分地面辐射 散失宇宙空间
大气逆 辐射保 温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受热过程
•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看,大 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 少,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 过大气到达地面。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50% 7%
43%
物体的温度越高,它辐射的能量最强的部分波长越短
太阳表面温度 约5500°C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太阳体都能产生热辐射,辐射的波长与温度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实验可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 物体的温度越低,辐射的波长越长
太阳表面温度约5500°C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3.判断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及其下垫面性质 可按如下思路进行判断: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和近地面气压高低,判读出气温高低;根据不同下垫面的 热力差异,判读出下垫面的性质,如高压可能对应夏季的海洋(冬季的陆地)、白天的绿地(夜晚的裸 地)、城市的郊区等。 4.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及气温日较差 可按如下思路进行判断: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和近地面气压高低判读出天气状况(低压多阴雨天气,高 压多晴朗天气)和气温日较差大小(晴天气温日较差大、阴天气温日较差小)。
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
反射
云层、尘埃
散射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较大颗粒的尘埃等
被削弱的光线
紫外线 红外线
无选择性 各种波长同样被反射
有选择性可见光中 波长较短的蓝紫光
无选择性各种 波长的太阳辐射
作用特点
吸收强烈, 有选择性
云层越厚 反射能力越强
晴朗的天空 呈蔚蓝色
阴天的天空 呈灰白色
③城市风。
夜晚,山坡比同海拔的 山谷降温快,气流下 沉,气压高,冷空气沿 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 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中心区气温 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 气在城市中心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 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中心区 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有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这部分内容偏重于理解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接下来随着本店铺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目录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 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大气受热过程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2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新知突破•储素养 素养培优•提技能 课堂小结•理脉络 随堂巩固•测达标 课时作业•测等级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理解大气运动的受力状况,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力的大小及风 向,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作用力 方向
大小
对风速、风向的影响
风速
风向
地转偏 始 终 与 风 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 不影响风速 北半球使风右偏,
向力 向垂直 加,赤道为零
大小
南半球使风左偏
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
与其他两个力共同
始 终 与 风 关,下垫面越粗糙,
摩擦力
使风速减小 作用,使近地面风
向相反 起伏越大,摩擦力越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合作探究•释疑难
问题探究 材料一 风级歌 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2级风来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 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 便;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12级陆上 很少见。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区域认知:近地面与高空、不同下垫面的风受力存在差异。 综合思维: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对风向和风 速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通过风的受力分析,理解植树种草起到防风固沙的效 果。 地理实践力: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向,判断风力大小。
返回导航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1)近地面:在三力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呈一定夹角(夹角大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3)等压面的凸凹与气压高低的关系: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 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如下图所示)。
跟踪训练
读图,回答3~5题。 3.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温度:A>B>C>D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气压:D>A>B>C
读图训练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回答(1)~(2)题。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 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图中A地;等压面上凸处,多晴朗 天气,日较差较大,如图中B地。
解析 在城市热力环流中,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植树造林可以使吹向市区的 风湿度增加并且使空气得到净化。
5.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
a.白天的谷地 b.白天的山坡
c.夜晚的谷地 d.夜晚的山坡
A.ab
B.bc
C.cd
√D.ad
解析 白天,因为山坡上的空气比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气增热强烈,空气受热上升; 夜晚,由于山坡上空气收缩冷却,使邻近坡面的空气迅速变冷,密度增大,因而沿 坡面下滑,流入谷地,导致谷地空气上升。
3.判定A、B之间的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凹凸有何对应关系? 答案 白天:A气压低、B气压高;夜间:A气压高、B气压低。同一水平面上,等压 面向上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1第二章第二节大气运动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1第二章第二节大气运动

课时质量评价
A.春季的低纬度 C.秋季的中纬度
√B.夏季的中纬度
D.冬季的高纬度
第二节 大气运动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3.最接近该地甲、乙、丙三个高程面上风向、风速的是( )
√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
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第二节 大气运动
第(1)题: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旺盛 挥发
第二节 大气运动
第(2)题: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秋冬
有色金 属冶炼
(1)__C__ (2)__B__
第二节 大气运动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第二节 大气运动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 1.海陆风 (1)成因分析——海陆的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2)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 方。
第二节 大气运动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2.山谷风 (1)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第二节 大气运动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考向2 风向的判断 (2022·浙江6月卷)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季节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图,
甲、乙、丙为该地三个不同高程面。据此完成2~3题。
第二节 大气运动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2.能正确反映图中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的地点位于( )
第二节 大气运动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第二章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件-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件-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大气是如何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呢?
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因此, 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除极少部分穿过大气,到达宇宙空间外,绝大 部分(75%-95%)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大气在吸 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会增温。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长波辐射。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 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方 向相反,故称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这就在一 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天 空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时,大气逆辐射更强。
大气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一定条件下, 地表的冷、热差异会产生大气热力环流。台湾海峡两岸 风向的日变化,反映了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的日变化。
如城市热岛环流、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原理都是这个 原理。
城市热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上升和下沉,进而使同一水平面上 的气压产生了差异。我们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作气压梯度。 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 低压区的力,这个力叫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 的作用下,大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 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当地面受热均匀时,空气没有相对上升和相对下沉运动。
当A地接受热量多,B.C两地接受热量少时,A地近 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使上空空气密度增大, 形成高气压;B.C两地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 小,形成低气压,于是空气从气压高的A地上空向气压 低的B,C两地上空扩散。
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向外流出后,空气密 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空气密度 增大,形成高气压。这样近地面的空气从B.c两地流回A 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优质课件PPT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优质课件PPT

B
20
0
A
-100 -50 0 50 100 温度(℃)
平流层
臭氧吸收紫外线
对流层
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
吸收
大气的削弱作用
反射
云层(最明显)和尘埃的作用
所以为什么白天多云,温度不会太高?
大气的削弱作用
散射
空气分子的散射作用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波长较短的波更容易被散射
微小尘埃的散射作用
阴雨的天空灰蒙蒙
太 阳 辐 射


大气吸收
吸 收
• 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 因此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最终大部分到达 地球表面;
• 削弱的形式主要有大气的吸收、反射、散射.
大气散射
“太阳暖大地”
高度 (km)
140
大气的削弱作用
120
100
C
80
60
40
3.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 大于夏.③④
4.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②朝 霞和晚
霞往往呈红色③深秋晴 天夜里多霜冻④雪 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大地暖大气”
为什么山脚比山顶温度低?
3000m 0℃
1000m 12℃
2000m 06℃
•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 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
……
第二部分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一 学习笔记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中地理必修一 学习笔记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课时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学习目标] 1.说明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

(综合思维)2.结合示意图,阐明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

(综合思维)3.学会阅读等压线图,在等压线图中分析风力、风向等。

(地理实践力)1.风形成的过程和原因(1)过程:地面受热不均→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作水平运动→风。

(2)原因: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风形成的作用力(1)A:水平气压梯度力①方向:__________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________。

②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________。

③对风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2)B:摩擦力①方向:与________相反。

②大小: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

③对风的影响:对风有阻碍作用,可以________风速。

(3)C:地转偏向力①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北半球________,南半球________。

②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地区为零。

③对风的影响:只改变________,不改变风速。

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类型受力最终风向图示理想状态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________,由高压指向低压高空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与等压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地面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与等压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风向的确定第一步:画出与等压线垂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

第三步:按照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偏转规律画出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30°~45°偏角的风向(近地面),或画出与等压线平行的风向(高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流剖面图,图2示意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
状况,读图回答1~3题。
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
)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风向为东南风 C.c的风向为西南风 B.b为上升气流 D.d为上升气流
(1)若该水库附近修建某度假村,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
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水库的热容量大于度假村,则水库与度假村之间的
风向类似于沿海地区白天和夜晚的海陆风现象。
答案: B
(2)扩大水域面积与增加植被覆盖对局部地区气候影响的 差异主要表现在 A.增加空气湿度 B.调节空气温度 ( )
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与调动知识的能力。根据N地气压高于P
地可知,N地的北部气压比南部高,所以气压梯度力大致由 北指向南,考虑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所以N地的风向为东 北风。第(2)题,四地中,其他三地气压较高,P地气压低, 气流以上升为主,最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答案] (1)A (2)C
(2010· 韶关模拟)图1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
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2)在这段时间内,环渤海地区风速明显


(变大或
变小),判断理由是

解析:第(1)题,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于相邻等值线的高值 或低值。第(2)题,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的等 压线在这一段时间内变稀疏,因此风速明显变小。 答案:(1)1006 1008 (2)变小 等压线变得稀疏
(2009· 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 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1)~(2)题。
(1)N地风向为
A.东北风 C.西北风 B.东南风 D.西南风
(
)
(2)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 A.M地 C.P地 B.N地 D.Q地
)
[课堂笔记] 第(1)题,本题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意在考查
④图中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地转偏向 力在北半球是垂直于风向向右;地面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根据特征,易判断各种力的示意方向。 答案: D
4.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力环流中气温越低的地方,气压一定越高 B.近地面气温高处,空气上升,气压较低
结合等压面利用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可简单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 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 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滨海地区白天因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 陆地上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晚上陆地 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陆地上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 陆地吹向海洋。海陆风可以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 降水增多。
【考纲点击】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考情播报】
1.等压线(面)的判读是本节考查热点,以区域等压线图为背景,
考查风向、季节等应用性知识,依然是我们关注的命题方式 和考查重点。 2.提供某种假设或现实背景,分析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 环流、沙漠和森林之间存在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带来的影
响,是命题关注的重点。
等压线越
密集,水
平气压梯 度力越大
水平气压梯 度力的方 度力越大, 向一致, 风速越大 即垂直于
等压线
作用力
方向
大小
对风的影响 风速 不影响 风速大 小 风向
北半球使风
向右偏,南 半球使风向
地转
始终与风
随纬度增加而增 加,赤道为零
偏向力 向垂直
左偏
与其他两力
大小与下垫面性
摩擦力
始终与风 向相反
质有关,下垫面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的地方等压面就向上弯曲, 气压低的地方等压面就向下弯曲。热的地方近地面等压
面向下弯曲,高空向上弯曲。冷的地方近地面等压面向
上弯曲,高空向下弯曲。 近地面是低压的地方其高空一定为高压;而近地面 是高压的地方其高空一定为低压,但气压值近地面总是 大于高空。
1.(2010· 宜宾模拟)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建成于20世纪50年 代末,在一个狭窄河流上出现了一个面积为394 km2 的“湖泊”。据此完成(1)~(2)题。
4.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下列四幅等
压线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
)
解析:风力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有关,而水平 气压梯度力与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有关。在四幅图中比 例尺相同,C图中的P点处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间的气 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答案: C
5.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2.图中的四种大气运动形式正确的是
(
)
解析:白天沙漠气温比草地高,气流上升;夜晚,陆地气 温比海洋低,气流下沉;水平气流总是由高气压区流向低 气压区;市区气温比郊区高,市区气流上升。 答案: B
3.右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 各种力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 确的有 ( )
①图中a是使大气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图中b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③图中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气压梯度力
高。相对G处F处为高空。所以B选项正确。低空气温一般情 况下比对应的高空气温高,A选项不正确。图示大气环流模 式,没特指三圈环流中的(低、中、高纬环流模式)哪一个环 流圈,所以不能确定气流②的运动方向,故C错误。E处应在
对流层范围之内,其最大高度不应超过赤道地区对流层的厚
度(17~18 km),D选项错误。 [答案] B
偏向力共同
影响高空
压线平行
风而立左边为高
压,右边为低压; 南半球反之
受力状况
风向
气压规律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 左前方为低压,右 后方为高压,面风 而立,左前方为高 压,右后方为低压; 南半球反之
图示
水平气压梯 度力、地转 风向与等 偏向力和摩 压线有一 擦力共同影 个夹角 响近地面
如何在等压线图上确定风向
海洋;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对应高空上凸)是陆地。
(4)城市和郊区:城市近地面的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
温度、高度与气压关系的判断 一般情况是:在不同高度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 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类型往往相反。 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在垂直方向,气压总是下面高,上面低。
C.减小附近风速
D.美化当地环境
解析:注意题中问的是两种现象对局部气候影响的“差异”。
扩大水域面积,必然减少地面对风的阻力,从而可以加大风速;
而增加植被覆盖,则会加大地面对风的阻力,导致风速下降。
答案: C
1.影响风的形成的作用力
作用力 方向 大小 对风的影响
风速
风向
与气压梯
水平气 压梯度 力
垂直于等 压线,指 向低压
高压指向低压,故高压位于O点的北方。 答案: (1)B (2)B
2008· 北京高考)右图表示大气环流模式,S
线表示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
)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课堂笔记] 本题以大气环流模式图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
的形成及特征。地球表面任何一地,低空气压总比高空气压
第一步
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做
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 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 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
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如图。
2.右图是“风的形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2)山谷风: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气温度高,暖空气沿 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气温度低, 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 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 了空气的垂直运动
(3)沙漠与森林之间的热力环流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沙漠地区增温强烈,气温高,空气上
(
)
3.若该图表示白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陆地,乙是海洋 C.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B.甲乙都是陆地 D.甲乙都是海洋
(
)
解析:图2中显示乙地气压差较小,说明乙地近地面(②地)
为低压,高空(③Hale Waihona Puke )为高压;而甲气压差大,说明甲近地面
(①地)为高压,高空(④地)为低压。则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d为上升气流。若该图表示反之,结合海陆风和热力环流原 理可判断:温度高的为陆地,则乙为陆地,甲为海洋。 答案: 1.B 2.D 3.C
升,在高空形成高气压,在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林区升 温慢,气温相对较低,空气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 空形成低压,于是在近地面风由林区吹向沙漠地区,在高 空风由沙漠地区吹向林区(如下图中图a);夜间则反之(如下 图中图b)。
3.等压面的判读
利用等压面(线)的凹凸状况可判断: (1)气温高低:同一水平高度上,等压面下凹处气温高; 等压面上凸处气温低(低高高低)。 (2)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高度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 等压面下凹处气压低(高高低低)。 (3)海陆分布: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对应高空上凸)是
(2)大小:取决于 气压梯度 。
3.高空和近地面的风 类型 高空 的风 受力状况 水平气压梯度力 和 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与等压 线平行 图示(北半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