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三角与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作者:李丹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09期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提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进一步提出:“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这成为中国“十四五”时期乃至中长期区域经济格局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我国区域经济布局的演变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布局的演变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苏联均衡配置社会主义生产力布局的影响,考虑到旧中国超过70%的工业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建国初期经济布局主要集中在东北以及中西部地区。
上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变化,“三线”建设启动,一系列新的工业基地在西南、西北、豫西、湘西等地建立,布局重心进一步西移。
转型阶段(1978—2001年)。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提高沿海地区发展效率,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推进沿海城市开放。
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良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区位、倾斜性的支持政策,率先提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为贯彻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精神,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目标,区域经济布局开始由沿海经济特区拓展至内陆。
协同阶段(2001年至今)。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自加入WTO以来,东部沿海地区飞速发展,并逐步拉开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发展差距,区域间发展不均衡问题凸显。
在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国家开始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发展原则,在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推动下,协同发展、分工协作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文本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文本(送审稿)广东省人民政府二○○四年九月前言一、工作背景和工作过程珠江三角洲是当前我国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区之一,也是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现代制造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之一。
在新的形势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镇群的协调发展,对于珠江三角洲整合发展资源,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优势,消除发展障碍,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遵循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广东“继续当好排头兵”的讲话精神,根据张德江书记关于“立足广东,着眼全国,面向世界,高起点地做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通过资源整合,增创发展新优势,提升珠江三角洲综合竞争力,推动广东省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示,在省委、省政府与建设部的领导下,广东省建设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的主要技术骨干联合组成了规划工作组,于2003年7月启动了本次《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
朝着张德江书记提出的“要拿出最好的成果”的目标,规划工作组在1995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和2003年“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调研”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细致分析,反复地深入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城市政府进行调研、走访、座谈、论证和征求意见,召开各种类型的研讨会、论证会、咨询会30余次,先后提交了两次阶段性成果:《规划》思路在2003年10月8日向省委、省政府和建设部的领导同志作了汇报;《规划》纲要在2004年1月13日提交给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进行了讨论。
在充分吸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深化、完善,于2004年5月完成了《规划》初步成果,2004年7月25日至26日,省委、省政府和建设部联合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对《规划》初步成果进行了评审(专家名单及《专家评审意见》后附)。
2020年高中人教版本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卷详解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国际上常用工业化结构性指标衡量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结构性指标的构成是:①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②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③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
下图为“某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结合图文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bc分别表示工业化指标中的①③②B.a指标我国略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C.b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二、三产业比重低D.c指标我国远低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慢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3.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④良好的区位条件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⑥煤、石油等资源丰富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5 ~18 ℃,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2 ~14℃。
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4.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A.病虫害少B.水源丰富C.离市场近D.上市较迟对于黑龙江来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简称“哈大齐”)是全省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
据统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3以上来自“哈大齐”这块活力地带。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5.近年来,齐齐哈尔依托地缘优势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打造“绿色之都”的城市品牌。
下列有关“绿色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农药、化肥B.绿色农业就是生态农业C.绿色农业的生产对象是绿色植物D.一切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的农业生产都是绿色农业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读图表回答以下两题。
浅谈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和比较优势
浅谈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和比较优势摘要:关键词:大湘南是指湖南的郴州、衡阳、永州。
湖南“十二五”规划在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表述中,对“加速举起湘南”的提法是:充分发挥湘南区位、资源优势,重点对接粤港澳和北部湾经济区,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抓住机遇大力承接产业转移。
那么,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究竟有哪些机遇?有哪些优势?显然,梳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促进大湘南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对落实中共湖南省委提出的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一、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机遇1、面临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涌来的机遇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分工体系的完善,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圉内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形成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浪潮。
整体看来,产业转移是依照国际发达国家或地区一—承接国较发达地区一一承接国欠发达地区的路径转移。
产业转移必然带来大量资本、技术等要素,这些正是欠发达承接地所欠缺的,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要素在产业承接地的累积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这些要素将为经济的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
2、面临更加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机遇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日益稀缺,使其价格持续上升,这直接导致企业在当地的生产和经营成本急剧增加,原有的依靠低土地租金和低劳动力工资来压低生产经营成本所形成的产业发展优势渐渐丧失。
东部地区迫切需要把原有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一方面可以依托中西部地区相对东部地区低廉的土地租金和劳动力价格维系原有的产业成本优势,使其得以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则可以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腾出空间和资源来发展新兴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进而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基于此,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使中西部地区面临沿海产业大举向内地转移的机遇。
3、面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机遇2004年,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港、澳、穗举行,会上“9+2” 政府领导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正式启动。
泛珠三角
泛珠三角区域(9+2)合作与发展
泛珠三角区域范围示意图
四川 泛珠三角”又叫“ 9+2”,“泛珠 三角”计划是指沿珠江流域的广东、福 江西 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 贵州 湖南 云南、贵州9个省(区),加上香港和 福建 云南 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内的 11个地区合 广西 广东 作,共谋发展。 澳门 海南 香港
; 捕鱼群 / 捕鱼群 ;
不懂,这星河在到底这么做是为什么,外城被杀の几位城主,都是她这边の嫡系,与星盟很排斥の丶他杀咯这几人,明摆着,像是要壹统浩瀚仙城丶可是又杀咯自家の鬼厉,杀完之后,也没有在这里停留,还将大把の星盟人员给撤走咯丶紫天和六大女仙师都被根汉带进咯乾坤世界,因为有轩辕飞 燕の开导,她们也没有在乾坤世界里面闹腾,反倒是安心の住咯起来丶根汉也得以顺利の进入仙主府,住进咯紫天の仙殿,布下法阵之后倒也没有人过来打扰他丶这壹天晚,壹团黑影出现在咯仙殿外,根汉放开法阵之后,黑影进来咯丶正是班纳打探消息回来咯丶"主人,有最新消息丶"班纳飘到 根汉の影子里丶根汉睁开双眼:"什么消息?""星盟の人员,不仅仅是在浩瀚仙城附近撤退咯,而且在附近の几大仙城,以及他们の属地内,都在撤退。"班纳对根汉说:"这附近の几座仙城,现在都没有他们の人员咯,还有附近の几域。""主要是与壹个叫魔机谷の势力有关系。"班纳说丶"魔仙 谷?"根汉挑咯挑眉:"这是个什么势力?""这个势力の来头也不小,据说创立这个势力の先祖,是壹个叫魔机老人の,传说他是天机老人の先祖。"班纳说:"魔仙谷の人,现在开始在这壹带出现,所以天地星三盟の人员,几乎都撤离咯。""三盟の人员都撤离咯?"根汉觉得有些意思:"这魔仙谷
中国区域发展三大战略:两会信号及最新进展
中国区域发展三大战略:两会信号及最新进展核心提示:“三大战略”必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第二春的最强大动力之一。
目前,中国政府正在稳步推进“三大战略”政策的落地。
2014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这三大区域经济带作为我国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带。
同时,此三大战略被视为2015年经济工作重点,中国经济将在今年正式开启区域协同作战的“大棋局”。
依托于三大战略,今年中央和地方都会出台相关规划和政策。
仅中央层面的就有《国家“一带一路”总体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等多个重大纲领性文件要出台。
重点抓好、服务好上述“三大战略”也成为相关部委2015年工作的重点之一。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提出,围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重点抓好四大板块、三大战略;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提出,主动服务“三大战略”,推进区域一体化,推进贸易便利化,推进质检国际合作;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也指出,要积极研究和认真落实服务“三大战略”的税收措施。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提出,围绕“三大战略”研究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和产业指导目录,适时启动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园区建设;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服务国家“三大战略”,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布局。
加强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抓好《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工作方案》的实施推进。
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一、三大战略推进情况及最新进展专家预测,“三大战略”必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第二春的最强大动力之一。
目前,中国政府正在稳步推进“三大战略”政策的落地。
京津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从提出到现在已有一周年,并在2014年迈出了实质步伐。
北京市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在2014年部署了重点推进的9大类58项工作任务,将在交通一体化、大气治理、产业合作三方面实现突破。
2014年8月1日,京冀双方签署了七项协议,2014年8月6日,北京和天津又签署了《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推进实施重点工作协议》。
区域经济发展前沿问题思考题
《区域经济发展前沿问题》思考题晋元第一部分王君超出题1、建国后中国区域划分的历史脉络是怎样的?答:⑴一是,上世纪50至70年代,中央政府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
企业大量内迁反而降低了一些沿海工业省份的发展水平。
二是,80年代初期,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
三是,90年代初,中央政府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
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使沿海的新兴工业省份(如广东和福建)成为最大的政策受惠者。
四是,沿海新兴工业省份的经济崛起缩小了东部地区内部省际之间的发展差异的同时,也扩大了地带之间的发展差异。
五是,2000至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启动了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旨在平衡区域发展的一系列发展战略。
⑵经济区域的划分一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政府在“六五”计划中采用传统的沿海与内地“两分法”来反映这种差异性。
到“七五”计划时期,中国政府在传统的“两分法”的基础上,按照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并以此作为国家确定经济开发重点和生产力布局优先次序的依据。
在“八五”计划中,中国政府又采用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这种“两分法”,“九五”计划则表述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
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999年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国政府又先后实施了东北地区振兴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由此就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的新格局。
2、为什么我国区域发展存在着不平衡问题?答:⑴主要表现为: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受到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加剧等方面。
⑵原因:一是,改革开放的前30年,我国实际实施的是不平衡发展战略,即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地区,实现共同致富。
四个特区,到沿海14个开放城市,再到内陆。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见(川府函[2005]140号2005年8月9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启动以来,“9+2”各方优势互补,促进了更大领域、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的产业分工和协作。
为更大程度地整合泛珠三角区域各方在资本、服务、资源、市场、产业、科技开发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促进“9+2”各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及趋势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的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及生态建设得到极大改善,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水电能源、机械冶金、电子、食品、医药及旅游等相关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广东、福建、香港等泛珠三角沿海发达地区相关产业加快向我省转移。
这些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入对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扩大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入川企业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力,实现了互惠双赢。
我省大批重点企业借助珠三角的资本、管理和区位等优势加快外向型发展,进一步增强了珠三角相关产业的活力和实力。
据统计,近年来广东、福建等泛珠三角合作区域在川投资持续增长。
香港已成为我省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其中,约2/3的港资集中投向制造业领域。
澳门与欧盟及葡语国家有着传统的紧密关系,是我省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进入欧盟的重要渠道。
随着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的推进,珠三角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出现新的趋势。
投资主体由国有企业为主逐渐演变成以民营资本、外资为主;投资领域正逐步由电站、矿产、皮革、化工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电子、物流、旅游、服务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扩展。
充分利用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正在逐步形成的良好构架和平台,加强与“9+2”各方的合作,促进产业转移,对加快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进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推进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
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快产业转移,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突出我省的资源和产业基础特色,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更大程度地整合泛珠三角区域各方在资本、服务、资源、市场、产业、科技开发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促进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的互动和融合,在泛珠三角区域产业体系中形成我省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结构,促进四川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一、概述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深化区域合作,促进经济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市,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大湾区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承载着探索新的区域合作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使命。
自大湾区概念提出以来,粤港澳三地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由于三地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货币制度等,区域经济一体化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深入研究和总结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对于推动大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和地区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九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通车,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便捷流动。
另一方面,产业协同发展态势良好,深圳的科技创新、香港的金融服务业、广州的先进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相互支撑、互为补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如行政区划壁垒、政策制度差异、市场一体化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南昌市区域协调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南昌市区域协调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一、南昌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南昌市为江西省省会,共辖四县(南昌、新建、进贤、安义),五区(东湖、西湖、青云谱、青山湖、湾里),二个国家级开发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新区(红谷滩新区),总面积7432.18平方公里,总人口475.17万,其中市区人口219.94万,是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
历史上,南昌曾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盛誉,如今又是唯一一个聚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江三角洲最佳“结点”,处于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独特战略地位的中部城市。
京九铁路、浙赣铁路穿行境内在此交合,三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在此聚散,赣江水道注入鄱阳湖而通江达海,以及有着国际航空港的昌北机场,构成了立体交通网,得以提升南昌交通枢纽地位。
(一)产业增加值近年来,南昌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主要发展指标提前1—2年完成“十五”计划,在此基础上,全面完成了“一年有个新变化,三年有个阶段性大变化”的奋斗目标,实现以“百千万万”为标志的历史性突破,即: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加额突破10000元,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
1996年-2005年间,南昌市国民生产总值从301.03 亿元增加到1007.7亿元,共计增加706.97 亿元,年均增加78.55亿元,平均增长率14.37%。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7.14•【字号】云政发〔2022〕39号•【施行日期】2022.07.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全面提升计量创新能力、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促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我省产业关键测量技术创新为方向,以健全和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为主线,以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为目标,以“创新突破、改革引领,需求牵引、供给提升,政府统筹、市场驱动,协同融合、开放共享”为原则。
到2025年,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初步建立,部分领域计量科技创新力、影响力达到国内先进,计量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协同推进计量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到2035年,计量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计量关键技术逐步突破,先进测量体系全面建成,综合实力跻身国内第一梯队,建成满足云南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现代化计量技术体系和治理体系。
二、强化计量基础研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一)强化计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
聚焦绿色能源、绿色铝、绿色硅等全产业链高质量集聚发展,推动计量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研究内容纳入各级政府科技计划支持范围。
积极参与“量子度量衡”计划,推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精密测量技术的研究,开展测量不确定度、测量程序与有效性研究。
区域协调发展:新时代的国家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新时代的国家战略作者:储东涛来源:《群众·下半月版》2017年第12期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把我国此前实施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首次提升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而且两次明确要求今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赋予其重大历史使命,战略指向十分明确,战略内涵极为丰富。
这是党中央顶层设计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贯彻落实。
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发展融入新时代进入本世纪后,我国持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逐步形成了“四大板块”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立足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继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提出跨区域协调发展、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等新思路。
特别是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创新、协调等五大新发展理念,以此引领“四大板块”发展,从而形成了“3+4”区域发展新格局,使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四大板块”发展差距也得到有效控制,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3-2016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GDP年均分别增长8.6%和9.1%,分别比全国平均增速快1.4和1.9个百分点。
尤其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300万人,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
由此可见,“3+4”叠加效应的显现,是对此前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突破,是不断创新区域发展政策、深化區域合作的崭新成果,更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结果,标志着区域发展融入新时代。
融入新时代同时意味着必须承担新使命众所周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作用,是通过制定不同的区域发展政策,鼓励各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各显身手,并通过开展区域帮扶、区域援助等活动扶持欠发达、不发达地区发展,从而缩小发展差距。
人口流动迁移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改革 开放 以来 , 国的 区域 经济 发 展呈 现 出两 中
种明显的态势 : 一是区域间和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
不 平衡态 势 日益 明显 , 常表 现 为 区域之 间在 发展 通
Vo . o 2 19 N .
Ap . O 9 t2 0
人 口流动迁移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刘 艳 王 学力
(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广东 广州 , 15 0 502)
摘
要: 从人 口流动迁移角度研究泛珠 三角 区域 经济协调发展 问题, 旨在 分析人 口集 聚、 产业集 聚以及 经济集聚 的相互影响和作用。通过构造人 口流动迁移 的微观经济模型 , 掌握人 口流动、 移和集 聚的动 因; 迁 通过人 口与产业的空间布局分析 , 明泛珠 三角 区域先发展地 区的人 口集聚 与产业集聚过程 应该 相互适应 , 说 而 后发展地 区的人 口“ 回流” 与产业 转移过程更 应互为补 充。所以, 泛珠三角 区域不 同经济发展水平 的地 区, 应该结合本地 区的产业优势和人力资本 现状制定相关的产 业发展政策和人 口政策。
水平、 人均收入 、 产业结构等主要经济指标上存在较 大差距; 二是 区域间的整合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
国区域经济 发展 的新 趋势 。这不仅是 为 了适 应经济
内地九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事实。如果对其不
加 以引导 , 续 的人 口流 动迁 移 又将 加剧 这 种经 济 持 发展 的失衡状 态 , 并可 能 导致 社会 治安 、 公共 安 全 、
关键词 :人 口流 动 人 口迁移 中图分类号 : 8 F0 2
三大经济圈珠三角
三大经济圈概念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经济圈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
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紧临东海,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八个城市和浙江省六个城市,共计十五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
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城市及其所辖的74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
长三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征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4.03.28•【字号】粤发[2004]7号•【施行日期】2004.03.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粤发[2004]7号)各地级以上市党委、人民政府,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省各人民团体,中直驻粤各单位:《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二00四年三月二十八日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实现,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统揽全局,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发展方向,以增强城镇要素集聚能力、完善城镇功能为关键环节,走大中小城市与中心镇协调发展的有广东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发展方向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按“五普”统计口径,201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65%左右,其中珠江三角洲达80%左右。
到2010年,本省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生活就业约830万人。
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三大目标。
(一)生产发展。
——提高经济总量与经济运行质量。
2010年,全省GDP超过2万亿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人均GDP达28600元(约3450美元),其中珠江三角洲人均GDP,不低于58100元(约7000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低于45%,其中珠江三角洲不低于50%。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泛珠三角区域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也是我们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发展战略机遇期的现实选择。这对于促进港澳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扩大内地省区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为推动合作事项的落实,经各方政府协商一致,特制订本框架协议。
第一条 合作宗旨
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参与合作的内地省区与香港、澳门开展合作,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全国统一的相关法律、法规,合作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框架内进行。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特色,互相尊重,自愿互利,按照市场原则推进区域合作,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形成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格局,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共创美好未来。
(四)旅游。各方支持全面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和市场开发策略;建立区域旅游信息库;构建区域旅游网络营销系统,创建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共同策划和推广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树立区域旅游形象,打造区域旅游品牌。
第三条 合作要求
各方政府着重从下列四个方面推动合作发展:
(一)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推动解决发展过程中相互关联的重大问题。
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布局研究
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布局研究[摘要] 珠三角在一体化过程中,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
珠三角9市在基础设施和产业分配上还存在比较严重的同级竞争,同构性明显。
因此,如何对其产业进行合理分工,确立各有特长的发展战略,对于珠三角目前的态势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压力。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珠三角区域经济布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找寻出路,从而能在全国各区域经济发展中一马当先,继续扮演探索者角色,也可以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珠三角区域经济布局泛珠三角区域发展规划一、区域经济国家战略规划背景下的珠三角区域经济布局在全球经济危机重创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区域规划政策的密集出台表明优化生产力布局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开启了我国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又一次探索旅程。
国家把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相继批准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到北部湾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再到黄河三角洲地区,我国正逐步形成新的区域经济版图,呈现百舸争流的区域竞争新局面。
仅2009年一年,国家批准了11个区域发展规划,数量几乎是过去4年的总和,2008年至今,13个区域发展规划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型已经由过去以广东为载体的“帆船式”,过渡转型为多区域版图、齐头并进的“大雁式”。
从2008年底到2009年初,在短短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我国已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方案。
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建设上海金融航运中心、福建海西经济开放区、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方案,以及刚刚通过的江苏沿海发展规划等。
我国政府希望通过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以优化生产力布局的意图明显。
早在2005年东部传统模式已经暴露出问题,当前全球经济危机造成的外需疲软使得出口受创,以前的成本优势也不复存在,东部经济转型迫在眉睫,在政府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及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目前我国经济亟待进行进一步的结构性调整。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一、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条件与重大意义
(二)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意义
最后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打造高水平 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构筑丝绸之路 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 重要支撑区,有利于提升国家参与全球合 作、全球治理的能力,从而推进“一带一 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 显著
一、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条件与重大意义
(一)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条件
3 / 国际化水平领先
香港
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拥有高度国际化、法 治化的营商环境以及遍布全球的商业网络,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之一。
澳门
珠三角 九市
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 的作用不断强化,多元文化交流的功能日益彰显。
(二)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意义
“一国两制”在香港、澳 门的实践不断推进,不断取得 丰硕成果,必将对台湾问题的 解决产生示范引领作用,推动 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一、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条件与重大意义
(二)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意义
其次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可以为我 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提供支撑,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 展的进程,从而推动我国实现由经 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跨越。
目录
CONTENTS
一 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 条件与重大意义
二 实施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基本 原则、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三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与面 临的挑战
四 如何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条件与重大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
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 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 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 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 称“珠三角九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与珠三角地区经济 差距;促进城市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转移 香港:人多地少,劳动力成本高,土地资金高,资源能源短缺。 消极:加剧当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占用耕地,导致耕地锐减,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崎岖,交通不便;资金短缺、科技落后; 进而影响农业 劳动者素质低
(1)右上图阴影部分表示我国重要 (3)产业集群效应对广东边远地区的 (2)“9+2”可以实施优势互补。香港 (4)从世界地域分布来看,发达国家 的 热带橡胶 发展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 (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区; 地区和西南地区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 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工业类型主要有 水电 图中箭头表示 各是什么? 哪些? (哪种能源)的输 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污染严重的工业 入方向。
我国的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ED F
G
H
L J B C
A
泛珠三角水系图
30º N
20º N
100º E
105º E
110º E
120º E
泛珠三角区域地形图
▲广东是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制造业基 地之一,愿为“泛珠”合作起示范带动作
▲广东: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广东要重点推进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 的合作,加快“西电东送”通道建设,尽 打通十条出省通道,为北上南下、东来 西往的物流、人流畅通提供可靠的保证。
发达的对外交通, 雄厚的资金、技术、 人才,完善的产业 结构、健全的法制
丰富的资源, 广阔的市场和 辽阔的腹地
粤港澳
内地8省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核心
珠 江 三 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有利条件 角 洲自然条件 发 社会经济条件 展 的 有历史因素 利 条 件 ?
材料: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 一大特色。例如我国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台 湾产业向大陆转移。下图显示广东珠三角地区 部分工业的“二次转移”,导致边远地区产业 集群效应。
广东经济发展的优势在于:
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 制造业发达,产业结构完善,市场化程度高,城市化水平 高,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明显,对外交通便利, 离港澳近,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云南经济发展的优势在于: 四川经济发展的优势在于: 贵州经济发展的优势在于: 湖南经济发展的优势在于: 江西经济发展的优势在于: 广西经济发展的优势在于: 海南经济发展的优势在于: 福建经济发展的优势在于: 地处我国中部,承东启西,毗邻粤 紧靠发达地区,是长三角、珠三角 地处我国与东盟的接壤地带、位于 地处我国最南部的岛屿省区,对 地处东南沿海前沿,离台湾近, 地处我国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市场前沿地带 地处中国西部内陆地区,是全国的人口大省、 港澳,具备特殊的区位优势;境内 的共同腹地,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沿边沿海沿江地带,对外交通便利 贵州地处我国西部,境内有丰富的能源、矿产 外交通便利;有丰富的热带农业 对外交通便利。著名的侨乡,华 有着特殊的区位优势;境内有优越的气候资源, 资源大省和西部经济大省,有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农产品资源 境内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土地资源 区位优势明显;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侨众多,外联广泛 ,外来资金多; 资源、旅游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劳动力资 资源热带旅游和海岛旅游资源、 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旅游资源 源丰富 劳动力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水能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 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水力、生物、旅游资源丰富
我国的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中 部 崛 起 中 心 城 市 之 争 ?
香港经济发展的优势在于: ▲打造区域性商贸服务平台,促进葡语系国家和内地之间的关系, ▲充当区内高增值服务中心,带动区内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引领 为泛珠中小企业外拓内引,扮演服务角色 地处我国珠江口东侧,具有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有着发达的金融、 “泛珠三角”走向世界,成为对外经济合作的中介和平台 物流、旅游和专业服务。 ▲澳门:建“跨境工业区”促经济融合 ▲香港:为泛珠三角企业融资 澳门经济发展的优势在于: 何厚铧表示,全新概念的“跨境工业区”,由于打破界限、融合多 一方面,加强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市场集资的功能;另一方面,加强 地处珠江口西侧,有着广泛的国际联系-----葡语国家、欧盟国家充 省区资源,一定能为泛珠三角的共同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香港金融机构在内地的发展及对内地企业的认识 当服务的角色;是世界上具有吸引力的博彩、旅游中心之一和区域 性商贸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