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现状、问题和趋势

合集下载

广东省“双转移”中的农民工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广东省“双转移”中的农民工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资 料 来 源 :根 据 广 东 省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保 障 厅发 布 的数 据 整 理 。
到一 定 的积极 作用 。参 见表4 。
表 4 不 同 地 区 农 民 工 就 业搜 寻 方式 ( ) %
( )转 移就 业 的劳动 力 队伍 素质 不 断改善 二 调 查 显 示 ,3 岁 及 以 下 的 劳 动 力 占6 % 年 龄 4 9, 构 成 上 农 民工 就 业 主 体年 轻 化 ;性 别 结 构 上 ,男 性 所 占 比例 略 高 于 女 性 ,从 学 历 结构 看 ,高 中及 以上 受 教 育程 度 者 占6 % 0 ,参 见 表 2 另据 统 计 ,三 年 累 。 计 培 训农 民工 2 6 67 6 . 9 人 ,分 别 有6 . % 9 3 、 4 2 、2 . % 6 5 的培 训者 获得 了初 、 中、高级 证书 。 .%
劳 动 力 转 程
摘 要 :农 民工 是推 动 广 东省 经济 与社 会 发 展 的 重要 力量 。通 过 调 查研 究发 现 ,全省 农 民工 呈现 出来
源区域构成多元化 ,就业形式多样化 ,就业稳定性有待加强等特点。存在 的主要 问题是没有真正解 决农民工
“ 留得 住 ” 的 问题 ,这也 是 造成 周 期性 “ 民工 荒 ” 的重要 原 因之 一 。为促 进 农 民工 就业 从 量 变到质 变 ,确 保
农 民工就业的 良性有序运行 ,文章提 出建立农民工就业培训开发长效机制,推 动建设 高水平就业服 务平 台,
完善农民工就业的服务机制 ,加强人文 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创新农 民工就业工作机制 ,完善农村 土地流转 制度和农村社保制度等建议 。
关键 词 :双转移 农 民工 就业 政 策
中图分类 号 :F 2 . 3 6 3

广东省“双转移”的背景、意义以及作用

广东省“双转移”的背景、意义以及作用

广东省“双转移”的背景、意义以及作用一、广东省实施“双转移”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

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建设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企业以科技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为主70%的广东制造业属中低技术和传统生产,企业没有自主品牌,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较低,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企业以外向型为主,对外依存度较高,竞争能力较弱。

尤其2008年国际上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欧美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加工制造业,多以技术标准不合格、侵犯知识产权等理由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实施贸易制裁。

(二)企业集中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粤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不协调。

2006年广东省地区发展差异系数(从0到1,数值越大表明差异越大)为0.77,高于江苏的0.71、浙江的0.38,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67。

(三)珠三角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出现“透支”现象。

土地和资源短缺、人口负担过重、环境污染严重,珠三角地区的各大城市均不同程度的面临同样的问题。

若延续以往投资拉动、资源消耗开发模式,20年以后深圳将无地可用。

二、双转移的概念、意义“双转移”是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西和粤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腾出资源以引进先进制造业、高科技和产品高附加值产业;同时,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劳动力转移进入当地的二、三线产业,高素质的人才向珠三角地区转移。

“双转移”是广东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广东省发展难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经济发展“好”字当头。

三、“双转移”的作用和优势一、实现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经济发展的引擎,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出去,腾出资源引进先进的制造业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业,为高新技术、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和文化四大支柱产业挪出了发展空间,培养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实现“腾笼换鸟”,完成产业结构升级,必将提高珠三角地区乃至广东省的产业竞争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谈广东省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的机遇与挑战

谈广东省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的机遇与挑战

二 、双 转移 ” 临的机 遇与挑 战 “ 面
( ) 遇 一 机
第一, 推进“ 双转 移 ” 工作 , 利 于提 高 珠三 角 乃 至广 东 有 的整体 竞争 力 。 近 年来 , 随着 国际 国 内形 势 的不 断 变 化 , 三 角传 统优 珠 势 正逐 步丧失 。劳动 密 集 型企 业 太 多 , 于产 业 链低 端 、 处 低 附加值 、 消耗型 产业发 展模式 面 临挑 战 , 以往 拼劳动 力 、 高 靠 拼 加工成 本等 高消耗 、 产 出的发展方 式难 以 为继 。产业结 低
区域 经济 与产 业经 济
谈 广 东省产 业 与劳 动 力 “ 转 移 ’ 双 ’ 的机 遇 与挑 战
吴 霏 雨
( 南师范大 学增城 学院 , 东 广 州 5 1 6 ) 华 广 1 3 3 摘 要 : 东是 典型 的依靠外 资和 外来 劳动力 的外 向型 经济 , 种外 向 型经 济 的主体是 劳动 力 密集 型 的加 工 贸 易类产 广 这 业 。近年 来 , 随着我 国汇率 上升 、 出口退税政 策调整 以及成 本要 素上升 等产 业环境 的改 变, 东的 外向型 经 济的进 一 广
将产业 承接 与当地 劳动力转 移 紧密结合 起来 , 对农 村 富余 劳 动力进 行免 费技能 培训 , 将其 培训 为符合产 业发 展要求 的技 术工人 , 计划 、 步骤 地 向本 地 产 业转 移 园 、 地 二 、 产 有 有 本 三 业和珠 三角 转移 , 为东 西北地 区的产 业承接 与加 快发 展 和珠 三角产业 升级 提供劳 动力支 撑 。因此 , 通过 产业 结构 与劳动 力 配置 的调整 与转移 , 承接产 业转移 与本 区域 经济社 会发 把 展 和城 乡居 民增 收结 合起来 , 使东 西北地 区产 业驶入 发展 促

广东劳动力产业转移培训现状、问题及对策

广东劳动力产业转移培训现状、问题及对策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 2012年10月211广东劳动力产业转移培训现状、问题及对策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温伟文 夏洪胜摘 要:在多部门协作下,广东省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及内容丰富,运作模式多样化,总体成效良好;但培训机构数量与质量仍无法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存在着主体错位、监管不力、宣传不足、职业技能鉴定滞后等问题,应增加培训基地、加强监管、加大宣度,建设并完善产业转移工业园和劳动力市场。

关键词:产业劳动力 转移 培训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b)-211-022008年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出台,提出了“要把珠三角打造成全国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区”和“职业技能开发评价示范基地”,为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推进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就业创业指明了方向。

2008年5月我省颁布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粤发[2008]4号),为推进广东省农村劳动力“双转移”培训、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从新的历史起点上看,我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跟要求还有一段的差距,如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创新培训模式,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仍需进一步提升。

1 广东省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广东省是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到2008年广东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已有700多万,到2010年全省还需要转移农村劳动力670 万左右,其中,2008年至2010 年期间仍需要转移劳动力近400 万人[1]。

为加快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从2002年起,广东省有关部门相继组织实施了“智力扶贫工程”、“广东省百万青年技能培训工程”、 “退役士兵培训工程”和最近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千企扶千村”等培训项目,总体上取得的了良好成效。

广东双转移战略的困难与挑战

广东双转移战略的困难与挑战

广东双转移战略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近日,有媒体报道认为,广东省政府自2008年以来积极实施“腾笼换鸟”的双转移战略面临四大困难与挑战。

一、政府过于低估困难广东省政府过于低估对于推进双转移战略中将遇到的困难,导致其实现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升级会遇到的挑战认识不足。

第一,珠江三角洲地方政府的排斥和抗拒。

大量低附加值企业不仅是地方税收的贡献大户,而且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在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地区,很多服务业的发展依赖于这些企业,如金融,物流,饮食和娱乐行业。

低附加值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转移无疑会严重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导致地方经济增长减速。

在无法保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足以填补由低附加值企业转移所造成的损失时,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势必会对广东省政府推行的双转移战略采取观望,拖延和抗拒等方式来应对。

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实施“腾笼换鸟”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它们的积极配合,这一战略难以顺利推行。

第二,在实施中由产业聚集效应所引起的挑战不容低估。

得益于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市场规模和政策优势,众多经济要素如工人、资金和技术高度集中于珠江三角洲,从而促使大量低附加值产业和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产业也逐步聚集于这一地区。

可以说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产业配套发展链条。

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扩散作用又更进一步推动了低附加值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集中于此。

在占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70%以上的九大支柱产业的地区分布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工业生产高度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而广东两翼和北部山区的工业发展相当落后。

在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岁月里,珠江三角洲工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受惠于这一自我增强型的产业聚集。

大量以出口为导向的低附加值产业极大地推动了珠三角经济的腾飞。

如何打破低附加值产业集聚,从而推进产业分散和转移将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难题。

二、珠三角产业空心化问题对于广东两翼和山区来说,由自身内陆位臵和山区地理劣势带来的高额运输成本,以及缺乏规模经济和产业聚集的扩散效应,使许多低附加值企业的整体生产成本过高因而不愿转移至此。

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机遇与挑战——基于广东实施“双转移”战略的实践

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机遇与挑战——基于广东实施“双转移”战略的实践

( o ilS in e E io ) S ca ce c dt n i
A u us 201 g t 0

经 济 与 管 理 前 沿探 索 ・
产 业 与劳 动 力 双转 移 : 遇 与挑 战 术 机
— —
基 于广 东 实施 “ 双转 移 ” 略 的 实 践 战
周 运 源
( 山 大 学 港 澳 珠 三 角 研 究 中心 , 东 广 州 50 7 ) 中 广 125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第 l 2卷 第 4期 2 0年 8月 01
J r a f S t ou n lo ou h Chi na Uni e st f Te h o o y v ri o c n lg y
vO1 1 . 2 NO. 4
条件 下 , 过必要 的 政府 行 为 ,先 后 制定 和落 实 相 通
关 的政 策和措 施 , 积极 引 导省 内及 珠三 角 地 区进行
产业 和劳 动 力 的 转 移 。 例 如 ,2 0 0 8年 5月 2 日, 9 广东 省委 、省 人 民政府 出 台 了 《 于 推 进 产业 转 移 关 和劳 动力转 移 的决 定 》 七 个 配 套 文 件 。实 施 的 目 及 标 是 按 照“ 政府 引 导 、 场运 作 , 势互 补 、 利共 市 优 互
摘 要 : 文 主 要 以产 业 与 劳 动 力 转 移 理 论 的 简要 评 述 为 切 人 点 , 系广 东省 实 施 “ 转 移 ” 展 战 略 及 梅 州 绿 色 本 联 双 发
崛 起 的实 际 , 区 域 经 济 未 来 可 持 续 发展 的理 念 , 析 了 “ 转 移 ” 略 的实 施 及 绩效 , 推 动 广 东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从 分 双 战 对 的意 义 和作 用 ,由此 作 出新 时期 广 东 次发 达地 区 经 济 发 展 走 向 的判 断 。

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探讨

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探讨

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探讨一、前言广东省作为中国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广东省经济和产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推动了产业的不断升级。

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近年来,广东省制造业的竞争力已经开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如何促进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的转移,使其更加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成为当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从政策、市场环境、人口和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对比分析,一一说明有关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二、论文标题1.现状分析: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和现状2.差距分析:广东省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对制造业的影响3.政策措施:政策环境对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4.市场环境:市场竞争对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影响5.人口和社会因素:人口流动和社会因素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三、现状分析: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和现状广东省地处南方沿海,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同时还是内地和国际经济交流的重要枢纽。

据统计,广东省制造业仍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广东制造业的竞争力已经开始受到影响。

在产业方面,广东省已明确提出要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以及开发汇集生态文化旅游、高端商贸等多元产业的综合型园区。

在劳动力方面,广东省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市场,但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使得广东省制造业的竞争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导致了产业和劳动力的转移。

据统计,广东省的企业普遍面临用工难、涨薪压力大等问题。

四、差距分析:广东省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对制造业的影响随着国内和国际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加剧,广东省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已经成为影响其制造业竞争力的一个最主要因素。

广东产业转移专题调研报告

广东产业转移专题调研报告

广东产业转移专题调研报告广东产业转移专题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广东省政府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希望将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促进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和改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为了了解广东省产业转移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报告对广东省的产业转移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的方法,调研范围主要涵盖广东省的重点城市和产业园区。

三、调研结果1.产业转移的进展情况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广东省政府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许多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选择将其生产基地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鞋业和电子制造业等,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实现了转移。

2.存在的问题尽管产业转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过分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而忽视了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市场条件,导致转移后的企业面临更高的物流成本和市场竞争压力。

其次,部分企业对目标地区的市场需求了解不足,在转移后出现了生产过剩的现象。

此外,人才流失也是另一个重要问题,一些企业在转移后很难留住核心技术人才。

3.建议和对策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目标地区基础设施和市场条件的投入,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其次,企业在进行转移前应该充分了解目标地区的市场需求,注重产品定位和差异化竞争。

此外,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留存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看到广东省政府在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加大对目标地区基础设施和市场条件的投入,加强对目标市场的了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留存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广东省的产业转移取得更大的成果,促进广东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8.05.24•【字号】粤发[2008]4号•【施行日期】2008.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粤发〔2008〕4号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四日)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现就我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作出如下决定。

一、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是改善发展环境、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举措。

推进这项工作,有利于突破多年来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压力加大、发展空间受限等突出问题,减少珠三角地区人口数量,提高劳动力素质,减轻社会管理压力,为新一轮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推进这项工作,有利于推动珠三角地区加快发展先进和优势产业,促进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扩大招商引资和加快产业建设步伐,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实现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全面提高全省经济综合实力。

(三)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推进这项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较快提高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整体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二、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动力,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方针,着力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珠三角地区产业竞争力,带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加快发展,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探讨

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探讨

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探讨广东省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先行者,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与外贸大省。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广东省面临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新挑战。

本文将探讨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以及相应的措施。

产业转移是指将原本在一个地方进行的产业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进行,通常是为了寻求更低的成本、更好的市场和更好的环境等。

对于广东省来说,产业转移是必然的选择。

首先,广东省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集聚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劳动力市场逐渐饱和,制造业企业面临成本压力增大的问题。

其次,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使得广东省的外贸面临着困境。

因此,产业转移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广东省产业转移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链的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广东省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园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其次,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对于产业转移至关重要。

广东省需要加大对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和创新平台。

此外,产业转移还需要有效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对于劳动力转移,广东省同样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劳动力转移可能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的出现。

例如,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可能会导致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城市就业压力的增加,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受阻。

因此,广东省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匹配,避免劳动力断层的出现。

其次,广东省需要加大对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需要。

为了加快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本投资于新兴行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其次,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打造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探讨

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探讨

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探讨引言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产业发达且劳动力资源丰富。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广东省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

产业转移的必要性1.1 市场竞争压力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广东省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企业的强烈竞争。

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已经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成本上升、环保要求加大等。

因此,产业转移是必要的,以促进广东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产业升级的需求广东省需要实施产业升级,推动创新、智能制造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通过将有限的资源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领域转移,广东省可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1.3 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广东省的经济发展相对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而其他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

通过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广东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2.1 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广东省的劳动力市场面临供需失衡的问题。

一方面,随着制造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减少,部分劳动力面临失业风险。

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对技能要求较高,现有劳动力难以满足需求。

因此,劳动力转移是必要的,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适应新产业的需求。

2.2 人才流失问题由于高成本和生活压力,一些人才选择离开广东省,给广东的产业发展带来困扰。

通过劳动力转移政策,可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促进广东省的创新和技术进步。

2.3 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广东省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由于产业结构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资源的利用不够有效。

通过劳动力转移,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生产力和竞争力。

可行性探讨3.1 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在推动产业转移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的可行性:• 3.1.1 市场需求:目标产业在目标地区的市场需求是否足够大,能否满足企业的规模要求。

广东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_现状_问题和趋势

广东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_现状_问题和趋势

为了增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长远竞争力和实现广东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自2008年以来,广东省政府以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为重要载体,全力推进产业升级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寄希望于通过政策引导和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使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低端加工制造企业从珠江三角洲转移至广东的东西两翼及北部山区,同时使高素质的劳动力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

“双转移”是广东创造性的新词汇,是由“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概括的统称。

“双转移”战略基本思路是珠三角地区把部分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

一、广东双转移的现状(一)广东双转移已取得的成就1.产业转移工业园初见成效。

其实在提出“双转移”战略之前,广东省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

广东早在2002年就开始探索产业转移的有效途径,并出台了《广东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推动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进行转移。

2005年,广东又出台了《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并在政策和资金上扶持山区市县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

截至2008年6月底,广东已建立26个经省政府认定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效。

已有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等5个珠三角市与韶关、梅州、河源、惠州、肇庆、湛江、茂名、阳江、云浮等12个山区和东西两翼地级市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签订入园投资意向项目(企业)287个,投入开发建设资金近46亿元。

2.区域协调发展加速。

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广东的“内伤”。

北部山区和东西两翼就像广东的“寒极”。

珠江三角洲的GDP总量是山区的5倍,东西两翼的4倍。

2007年广东地区差异系数0.77,全国是0.6。

在广东欠发达地区,“双转移”成为刺激增长的加速器,广东各山区市县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都超过了全省平均速度。

珠三角和广东欠发达地区差异在缩小。

2009年1至5月,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省经济增速明显回落,仅为5.8%;但粤东4市逆势上扬,GDP增速仍达到9.2%,在全省四大区域里增速最高,汕头、揭阳等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排头兵,一季度经济增速跻身全省前四位。

产业升级和双转移面临的问题

产业升级和双转移面临的问题

1考生姓名 ____黄根茂________ 学 号___111585146__________考生班级___1115851__________ 考生系别 __经济贸易系__________考试课程__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__________ 考试时间___2013_____年__1___月___11_日 -------------------------------------------------------------------------密------------------------------封-------------------------------线----------------------------------------------------------------2遵守考试纪律是每个考生应尽的义务 2 双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广东省在双转移过程和具体实践中还有一系列问题,双转移政策的实施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2.1 劳动力转移实施起来难度较大 人力资源流动是两种不同方向力作用的结果,一种是促进人力资源从流出地到流入地的“推力”,一种是吸引人力资源由流入地向流出地配置的“拉力”。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同样符合“推力—拉力”规律,即产业结构调整拉动人才结构调整,人才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正是这两种力量不断在动态中保持平衡的结果。

文献[8]的调查研究,无技术等级或职称者占近34%,而高级技师仅占1.4%。

其它结果分别是初级技能:15.94%;中级技能:11.95%;高级技能:3.67%;技师:2.46%;初级职称:17.21%;中级职称:7.86%;高级职称:5.55%,因此,广东省劳动力总体素质过低、技能型人才不足,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缺乏,难以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双转型。

同时技能型人才不足也导致珠三角产业升级缺乏支撑,制约着山区及两翼承接和改造传统产业,从而使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结构的拉动作用也是有限的。

广州产业转移趋势分析报告

广州产业转移趋势分析报告

广州产业转移趋势分析报告广州产业转移趋势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主要分析了广州产业转移的趋势。

通过对广州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了广州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一、引言近年来,广州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传统制造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产业转移已经成为广州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

本报告通过对广州产业转移的趋势进行分析,为广州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二、广州产业转移的原因广州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成本压力: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广州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来说,转移至成本较低的地区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2.资源约束:广州的资源约束也是促使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

广州作为一座大城市,土地、水源等资源十分有限,对于资源优化配置来说,产业转移是解决资源约束问题的重要途径。

3.政策引导:政府为了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均衡和产业升级,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产业转移。

例如,政府通过提供优惠税收政策、减少行政审批等方式吸引投资,推动产业转移。

三、广州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广州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因素:广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临近香港和澳门,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这为广州产业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

2.人才因素:广州作为一座大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为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同时,广州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3.基础设施因素:广州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拥有良好的交通网络、通讯设施等,为产业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

4.市场因素:广州作为一个消费和物流中心,市场规模庞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

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广州产业转移的特点广州产业转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产业结构调整:广州的产业转移不仅仅是传统制造业向外迁移,还包括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这样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广州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广州产业转移

广州产业转移

广东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分析09资环2班陈剑波 0912030069摘要目前广东已选出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LED)、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核电装备、风电、生物制药等11个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十二五”期间,广外l开发区将培育信息产业、平板显示、新材料3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同时新增2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1】。

夕阳产业将何去何从?关键词产业转移;双转移;泛珠三角前言广东将实行产业升级,(特别是珠三角的产业转移)而升级的前期准备是产业转移。

广东的产业转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向:一、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

二、向“泛珠三角”组织中成员省份的转移。

三、“走出去”向劳动力更加廉价的周边国家转移(比如柬埔寨、越南)。

由于广东国际转移规模较小。

所依以下我将分析的是国内的转移。

1.省内转移从2010年12月一日以来,广东省大力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也称之为称之为“双转移”,即指自2008年以来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向珠三角转移),截至今年9月,广东境内34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已累计签订投资项目1910个、协议总投资4041亿元,已建成项目1104个。

【2】有数据表明,“双转移”中仅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吸纳的劳动力就超过了42.6万人,其中六成以上是广东本省劳动力,为欠发达地区群众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

当前,我省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也进入建设发展良性阶段。

到今年9月底,各地已筹集并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开发资金354.75亿元,带动入园企业投入建设资金超过4000亿元,各园区已基本完善了园区首期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园区已完成整园的道路、管网的铺设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基本完善。

1.1产业转移原因1.1.1、人民币升值近些年来,我国进出口量一年胜过一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达到了非常高的比例,尽管专家有些不同见解,但大多认为外贸依存度在50%以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全力推进产业升级和建设现代产 业体系 。寄希望于通过政策引导和成 本上升带来 的压力 ,使 以劳动力密集 型为主的低端加工制造企业从珠江三 角洲转移至广东的东西两翼及北部 山 区 ,同时使高素质的劳动力向珠江三
全国是0 。在广东欠发达地区 ,双转 其在基本稳定 中进行 ,关键 的因素在 . 6 “ 移” 成为刺激增长的加速器 , 广东各 山 于 ,广东是全国市场经济发育较好 的

区市县财政 收入增长速度 ,都超过 了 全省平均速度 。珠三角和广东欠发达 地击 ,全省经济增速 明
地区,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破产 、 倒闭是 正常 的情况 , 关停也是正常的行为。在

3 农民非农收入 、人均收入双提 限制 。 . ( ) 二 广东双转移战略的 困难与挑 战 年就开始探索产业转移 的有效途径 , 高。20 年 , 0 8 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广东早在2 0 02
并出台了 《 广东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的 入69 . , 39 元 增长1. 全省农村劳动 8 3 %, 8 1 . 出现产业空心化, 缺乏产业转移 30 意见》推动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 向 力从事非农产业 的年务工收入达10 的足够动力。珠三角当地政府普遍担 , 东西两翼和粤北 山区进行转移 。20 多亿元 ,非农收入在农 民收入总额 的 心传统产业 大量转移后 ,希望进来 的 05 高科技产业 、 现代服务业 年, 广东又出台了《 山区及东西两翼与 占比较2o 年提高了2 07 个百分点 , 到 先进制造业 、 达 珠江 三角洲 联手 推进 产业 转移 的意 7 %。0 8 3 2 0 年广东省各地共组织培训劳 等高附加值产业并没有如期而至。如 见》并在政策和资金上扶持山区市县 动力同比分别增长5 . 1. , 1 %、8 %。今年 果新兴产业部门无法迅速成长 ,必然 6 2 从 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截至20 年6 前四个月 , 08 月 广东省培训农村劳动力 1. 造成新 旧产业衔接不 平稳的局面 , 61
求产业与努渤 墩转移: 问题翻遣努 现状◆
口 广州
为了增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长远



0 直是广东的“ 内伤” 。北部山区和东 至 3 %。 竞争力和实现广东各 区域经济的协调 西两翼就像广东 的“ 寒极” 。珠江三 角 4“ . 双转移” 在基本稳定中进行。 广 D 总量是山区的5 ,东西两翼 东没有 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 、升级而 倍 发展 , 0 8年以来 , 自20 广东省政府以实 洲的G P 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为重要载 的4 20 年广东地区差异系数0 7 产生大的群体性事件 。之所 以能保证 倍。 07 ., 7
经济 发展 速度 已 出现 明显 下 降的趋
广东,很少有企业 因其 自身关闭而有 人到政府去上访 。汪洋说 ,我们是通 “ 角洲地区转移 。“ 双转移” 是广东创造 显回落 , 仅为5 %; . 但粤东4 8 市逆势上 过制定政策引导它转制 ,而不是强迫 性的新词汇, 由“ 是 产业转移” 劳动 扬, D 增速仍达到9 %,在全省四大 它转制 。譬如我们希望珠三角企业转 和“ GP . 2 不是命令它去 , 而是通过告诉它 , 力转移” 概括的统称 。 区域里增速最高 , 汕头 、 阳等成为全 移 , 揭 “ 双转移” 战略基本思路是珠三角 省经济增长的排头兵 ,一季度经济增 去那 里 电价等生 产 成本会 降低 等优 地区把部分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 速跻身全省前 四位。“ 双转移” 实施一 势 , 以吸引它转移 。” 如韶关玩具厂就 业向东西两翼 、 山区转移。 粤北 年来 ,有力促进了广东城乡区域协调 是从深圳转移去的 。汪洋 曾问企业老 发展 。在“ 转移” 略推动下 , 0 板为什么要转移 , 双 策 2 8 0 他回答说 , 一是电费 广东双转移的现状 年, 粤北山区G P D 增长1. 高于珠三 便宜 了两角钱 ;二是人工费 比以前低 9 %, 7 ( ) 东双转 移 已取 得 的成 就 一 广 1 . 产业转移工业园初见成效。 其实 角地区5 个百分点, . 4 一般预算收入增幅 百分之三十 ;三是水价基本可以忽略 在提出“ 双转移” 略之前 , 战 广东省 已 达2. 高于珠三角地区6 个百分点。 不计 ;四是用地不像在深圳那样受到 5 %, 3 . 3
底 ,广东已建立2个 经省政府认定 的 万人 , 6 转移 就业3 . 9 万人 , 中相对欠 而形成经济发展的“ 6 其 真空” 。事实上 , 近 产业转移工业园 ,并取得阶段性 的成 发达 的东西北地 区组织培训 1.万人 、 年来一些外 资企业 由于国内外各种不 3 9 效。已有广州 、 深圳 、 山、 佛 东莞 、 3. 中山 51 万人 ,分别 占全省总量的8. 6 %和 利因素叠加的作用 ,已开始撤离珠 三 1 8 %。这种大规模的培训 、 6 转移为提 等5 个珠三角市与韶关 、 梅州 、 河源 、 8. 惠 州、 肇庆 、 湛江 、 茂名 、 阳江 、 云浮等 1 高农 民收入 ,增加农村发展后劲提供 2 个山区和东西两翼地 级市共建产业转 了支持 。来 自广东省劳动保障厅的数 “ 移工业 园, 签订入园投资意向项 目( 企 据显示 ,双转移 ”拓宽 了农民就业渠 提高了就业质量 , 培训转移后的工 业) 7 , 2 个 投入开发建设资金近4 亿元。 道 , 8 6 0 2 . 区域协调发展加速 。 发展不平衡 资水 平比未受训 的农 民普遍提高2 % 角, 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 以来 , 珠三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