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形成权
法律 民事权利的分类
民事权利的分类
(1)根据有无财产内容,分财产权和人身权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某种物质利益的权利,如物权、债权、继承权等。
人身权是指以人身所体现的利益为内容的、与权利人的人身不可分离的民事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根据权利的作用,分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
支配权是指可以对标的物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如物权。
请求权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如债权。
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的权利。
形成权是指当事人一方可以以自己的行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如撤销权、抵销权等。
(3)根据权利人可以对抗的义务人的范围,分绝对权和相对权
绝对权是指义务人不确定、权利人不需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行为即可实现的权利,如所有权、人身权。
相对权是指义务人为特定人,权利人必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行为才能实现的权利,如债权。
(4)根据民事权利彼此间互相联系的方面,分主权利和从权利
主权利是指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民事权利中可以独立存在的权利。
从权利是指以主权利的存在为其存在的前提的权利。
(5)根据其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实现,分既得权与期待权
既得权是指成立要件已全部实现的权利,一般的权利都是既得权。
期待权是指成立要件尚未全部实现,将来又可能实现的权利
第 1 页共1 页。
德国民法中的形成权
德国民法中的形成权在德国民法中,形成权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法律概念。
本文将介绍形成权的基本含义、特征、行使条件、法律效力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并探讨未来形成权的发展趋势。
一、形成权的概述形成权是指权利人通过其单方行为,使他人或与他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能力。
形成权具有单独行为和单方意思表示的特点,即权利人可单独作出意思表示,无需对方同意。
形成权的行使可产生法律关系设立、变更或终止的法律效果。
例如,在德国民法中,形成权主要包括解除权、撤销权、追认权等。
这些权利的行使均由权利人单独作出意思表示,无需对方同意。
二、形成权的行使条件形成权的行使需满足以下条件:1、权利人须具备完全的权利能力。
2、权利人应向相对人作出意思表示。
3、权利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程序要求。
4、行使形成权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和诚实信用原则。
这些条件的设立旨在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形成权的行使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形成权的法律效力形成权的行使具有法律效力,可导致法律关系设立、变更或终止。
具体来说,形成权的法律效力包括:1、创设法律效力:行使形成权可导致某种法律关系的产生或变更,如合同订立、遗嘱设立等。
2、变更法律效力:行使形成权可改变现有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等要素,如债权让与、债务承担等。
3、终止法律效力:行使形成权可导致法律关系的终止,如合同解除、债务免除等。
例如,在德国民法中,形成权人通过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导致合同关系终止,双方权利义务关系解除。
四、案例回顾下面以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形成权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例:甲与乙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租期为一年。
半年后,甲因急需用钱,欲以原价将房屋出售给丙。
丙同意购买,甲遂授权丙与乙协商解除租赁合同。
经过协商,乙同意提前解除合同,并与丙签订了新的房屋买卖合同。
在这个案例中,甲对租赁合同享有解除权,可单方解除租赁合同。
同时,甲授权丙与乙协商解除合同,体现了形成权的单独行为特点。
2019年司法考试民法《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知识点
2019年司法考试民法《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知识点为大家整理2019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民法《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知识点,商经精讲系列教材将知识点分章节逐一解析,将知识融会贯通,高效提分。
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表现为权利人依法直接享有某种利益或实施一定行为的可能性,或者权利人可以请求义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保证其享有或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
民事权利依权利内容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和抗辩权。
(一)支配权支配权,又称管领权,是指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某种客体,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如物权、人格权、身份权、知识产权等。
支配权具有直接支配性,权利人可直接支配和享有特定的利益,并排除他人干涉,无须义务人的积极行为。
支配权客体具有特定性,包括物、权利、知识产品、人格利益、身份利益。
支配权具有对世性,其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且义务人承担消极不作为的义务,即不侵犯支配权的义务。
支配权具有排他性,同一客体上不能存在两个内容不相容的支配权。
支配权一般是确认之诉的对象,当事人对支配权归属产生争议时,一方当事人可以提起确认之诉来确定其归属。
但是,支配权受到侵害时,也会产生给付之诉,如请求损害赔偿。
(二)请求权请求权,是请求他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其权利主体享有的权利是请求,权利的实现则需要义务主体履行义务。
请求权的客体是行为,通过请求他人为给付行为来实现自己的权利,因此,请求权对标的物不具有支配性。
请求权具有相对性,又称对人权、相对权,其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其效力仅及于当事人之间,不具有排他性。
如债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占有保护请求权、人身权请求权、知识产权请求权。
请求权一般是给付之诉的对象。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债务时,他方得提起给付之诉。
请求权一般在两种含义上使用:作为实体权利的请求权和作为权利保护方法的请求权。
判决文书引起物权变动之限制与规则
判决文书引起物权变动之限制与规则王俣璇【摘要】学界一般将我国《物权法》第28条规定的引起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消灭的法律文书限定为形成判决,忽略了形成权、形成诉权与形成判决的不完全对应关系,使形成之诉的特殊性被不当夸大.法律文书导致物权变动的依据也即判决的形成力来源应为实体法上的形成权,并基于形成权指向的分类将其限定为物权形成权.《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第7条指出的“分割共有物”判决应视为完全列举,以遵循目的性限缩的思路,区别于瑞士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特殊制度背景,且不排斥登记的公示公信原则以及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期刊名称】《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6页(P42-47)【关键词】物权变动;形成判决;形成权;公示公信【作者】王俣璇【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我国《物权法》第28条规定了因法律文书导致物权变动的情况,却未明确“法律文书”的类型或范围。
我国学者多将其限定为“形成判决”,排除给付判决和确认判决变动物权的可能①参见房绍坤:《导致物权变动之法院判决类型》,《法学研究》2015年第1期;程啸:《因法律文书导致的物权变动》,《法学》2013年第1期;任重:《形成判决的效力——兼论我国物权法第28条》,《政法论坛》2014年第1期;王明华:《论〈物权法〉第28条中“法律文书”的涵义与类型》,《法学论坛》2012年第5期。
《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第7条将其解释为“改变原有物权关系”的法律文书,从文义上看,这一规定通过“分割共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等案件”的不完全列举落实了学界对第28条作目的性限缩解释的观点。
传统观点由潘德克吞体系的逻辑进路推导而出,并未考虑物权变动效果的实际价值,亦无法解决诉讼种类与判决性质的错位。
形成判决缘何具有其他判决所不具有的变动物权的效力?其形成力基础在何处?若仅着眼于对固有的“形成权——形成诉权——形成诉讼——形成判决”理论体系的梳理和精细化,难免会陷入“为解释而解释”、“由概念推导概念”的逻辑陷阱,最终反为概念所限制。
【司考】民法概述之民事权利分类
民法概述之民事权利分类一、民事权利的分类(一)人身权与财产权的区分(1)两种权利被侵害之后,承担责任方式的不同。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三种责任方式,通常是在侵犯人身权的情况下适用。
(2)当两种权利被侵害之后,是否包含精神损害赔偿不同。
①侵害人身权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有精神损害赔偿,被侵权人死亡时,其近亲属有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②侵害财产权一般没有精神损害赔偿,但是,如果侵害的是特殊财产,即有人格象征意义的财产。
通常认为,是正常人觉得有精神价值者。
如考试中曾经出现过的结婚仪式纪念照、定情信物等。
③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原则上不能继承或者让与,但是,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可以。
(二)绝对权与相对权这是依民事权利的效力所及相对人的范围为标准而划分的。
1.绝对权的义务人是权利人之外的一切人,故又称“对世权”。
(1)财产权:物权+知识产权(2)人身权:人格权(3)知识产权属绝对权,但著作权特殊考虑。
(4)综合性权利:继承权、社员权。
2.相对权是权利效力所及相对人仅为特定人的权利。
相对权的效力仅及于特定的义务人,故又称“对人权”。
(1)债权就是典型的相对权;(2)物权请求权也属于相对权;(3)身份权:如生育权、扶养权、抚育权。
(三)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这是依民事权利的作用为标准而作的划分。
(下文详细介绍)(四)主权利与从权利、原权利与救济权这是在相互关联的民事权利中,依各权利的地位划分的。
1.主权利是不依赖其他权利为条件而能够独立存在的权利,从权利则是以主权利的存在为前提而存在的权利。
2.在担保中,被担保的债权为主权利,而担保权则是从权利。
二、支配权1.主体:支配权权利主体特定,义务主体不特定。
2.特点:①支配性;②排他性;③优先性;④权利实现具有直接性;⑤公示性。
【注意】支配权具有排他性,没有排他就没有支配。
【注意】共有,虽是两人以上所有,但实际上只有一个所有权。
论债权人代位权的构成与效力
论债权人代位权的构成和效力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活跃,民事主体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逐渐的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怎样解决好这些债权债务纠纷也成为民事法律所关注的对象。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货与款可能在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同时交付的,伴随着商业的风险和个体的信用差别,产生了各种债权债务的纠纷,解决纠纷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完善法律规定以及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做好法律的界限,以期能更好的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债的纠纷。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对于解决多个当事人之间的相互欠款的解决提供了法律的支撑。
债权人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权利,以致影响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时,债权人为了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之权利。
债务人是否行使其对第三人的权利,债权人不得随意干预,但是债务人因怠于行使自身的权利而使债权人的利益受损或可能受损时,就有必要对债务人的漠视行为加以法律的拘束。
债权人代位权即是平衡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利益,以及债务人的权利和义务后所设立的制度。
债权债务关系成立后,债务人对于第三人的权利,也应加入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中,作为债务履行的一种保证。
因此,依照诚实信用原则,债务人应当及时行使其对第三人的权利,以确保能够及时偿还对债权人的债务。
如果债务人客观上能够行使对于第三人的权利而怠于行使,从而危害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时,法律即应允许债权人代为行使债务人的权利,使自己的债权得以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73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从而确立了我国合同法上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
但该条规定比较狭窄,将债权人可代位行使的权利局限于债权,而且要求是对债权造成损害的,方可行使代位权,适用范围较窄,为了能够使该项制度在实务操作中更加可供操作,有必要对该项制度做进一步探讨。
一、债权人代位权的构成要件债务人不积极行使自身权利,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很不利,然而债权人行使代位权也会损害债务人和第三人的利益。
民事权利的四项基本内容
遇到民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民事权利的四项基本内容民事权利的四项基本内容民事权利的基本分类: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
这是以民事权利的作用为标准的分类,这一分类,不仅是民事权利最基本的分类,其各自的体系汇总起来也支撑起整个民法的框架体系,因为民法本身就是一部权利法。
此外,这四个权利体系本身也囊括了很多基本的民法理论,是每年司考的必考对象。
这里以我国现行民法规定为中心,系统总结一下四大权利体系,以求融会贯通。
(一)支配权支配权,是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权利客体(物、人身利益与智力成果)并享有其利益的权利,主要包括物权、知识产权、人身权。
其特点是:1.客体是特定的,包括物、智力成果、身份利益、人格利益;2.权利主体是特定的,如张三拥有一栋房子,则该房屋所有权人就是张三一人。
;3.义务主体则是不特定的,是针对这个世界上除权利主体以外的任何其他主体的,故又称对世权、绝对权;4.实现权利不需要义务人的积极作为,义务人只负担消极不作为义务;5.具有排他效力,故又称绝对权。
6.支配权常常是确认之诉的对象。
比如两个人就一栋房屋的所有权归属产生争议的,就需要其中提起确认之诉来确定法律上的归属。
支配权受侵害的,也会产生给付之诉,如物权、知识产权、人身权受侵害产生损害赔偿请求权,权利人提起给付之诉请求赔偿。
此时,支配权就是该请求权的基础性权利(《物权法》第33条、第37条)。
(二)请求权请求权,是指权利人要求他人为特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
其特点是:1.具有相对性,权利人与义务人都是特定的,其效力仅仅及于当事人之间。
2.具有非公示性;如合同债权是私密的。
3.客体为行为(作为、不作为),如买卖之债的客体就是交付行为,运输之债的客体就是运输行为;标的(标的物)为物等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如彩电买卖合同之债的标的(物)就是彩电本身。
4.大多表现为实体权利。
请求权作为独立的实体权利,连接了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权利,民事诉讼分为三种即确认、给付、变更之诉。
试论债权代位权客体与形成权
[ 要]根据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规定, 摘 债权代位权客体仅限于到期债权 中的金钱债权, 这一过分
狭窄的规定不利于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从形成权上而言, 债权代位权人应 当可以行使债务人的形成权,
从而更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基于此,Biblioteka 债权代位权客体至少应当包含形成权 。
[ 关键词 ]债权代位权; 客体 ; 形成权 [ 作者简介]陈衙 , 就职于达竹煤电集团, 四川 达州 650 300 [ 中图分类号]D 2 . [ 9 36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7 — 78 2 1 )0— 16— 3 62 22 (0 I 1 00 0
限定?这有必要对债权代位权客体范围进行探讨。 依现行法律规定 , 债权人代位权成立必须具备
以下条件 :1 须债务人与第三人存在债权债务关 ()
系。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是
准。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宗 旨在于确保债权人利益
的实现 , 因而最大化地实现债权人利益是债权代位 权制度的 目的所在。但按照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 的规定 , 一旦触及到债务人财产的不是金钱债权甚 或到期债权 , 而是形成权等 , 如某 甲享有对某 乙 1
客体。
一
、
我国债权代位权 客体范 围的局 限性
权利范围是: 非专属于债务人 自身的债务人对次债 及其成 因 务人所享有的到期债权 。为 了更加显明《 合同法》 7 条的可适用性 , 3 最高人 民法院专 门针对此进行 从合同法到合同法的司法解释 , 债权代位权客
了司法解 释。在 《 最高人 民法 院关 于适 用 <中华 人 民共和国合同法 > 干问题 的解释( ) 第 l 若 一 》 3 条的规定 , 合同法 7 3条规定 的到期债权被限缩到 以金钱给付为内容 的到期债权 。本来《 同法》 合 7 条的规定 已经够狭 窄的 了, 3 最高法院 的司法解 释更进一步对客体范围进行了限制 , 这些规定和限 制是否合理?要看其是否合理 , 关键在于合理 的标 体的范围被缩小到了非专属于债务人的金钱债权。 为什么司法解释要对债权代 位权 的客体进行如此
司法考试民法要点:形成权
【tips】本文是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的司法考试重要知识点,大家定要好好复习!
司法考试民法要点:形成权
司法考试民法要点:形成权。
民法在司法考试中的比重很大,我们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一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帮助。
A.形成权的概念。
形成权,指依据权利人单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权利发生、变更、消灭的权利。
B.形成权的类型
a、财产法上的形成权与身份法上的形成权(a)财产法上的形成权包括以下两大类:
(a)债法上的形成权。
例如:(效力待定合同中的)追认权、(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选择之债中债务人享有的)选择权、法定抵销权(任意抵销权不是形成权)债务免除权、合同解除权(法定解除权与约定解除权)(试用买卖合同中)买受人的认可权、(继续性合同中一方享有的)终止权、(间接代理中第三人的)选择权。
(b)物权法上的形成权。
例如:所有权的抛弃(无相对人的形成权)他物权的抛弃(有相对人的形成权)典物回赎权、共有物分割请求权。
(b)身份法上的形成权包括以下两大类:
(a)继承法上的形成权。
例如:遗嘱撤销权、继承权抛弃(明示或者默示抛弃均可)受遗赠权抛弃(明示或者默示抛弃均可)遗产分割请求权。
(b)其它身份法上的形成权。
例如:(可撤销婚姻中受胁迫人的)撤销权、离婚请求权、非婚生子女认领权。
民事权利的分类有哪几种
民事权利的分类有哪几种
小编希望民事权利的分类有哪几种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每个公民自出生在这个世上起,他就享有法律赋予的一些权利,我们称之为民事权利。
这些权利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若有人侵犯的话,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那么大家知道这个民事权利的分类有哪些吗?详细内容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1)财产权与人身权
根据民事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
财产权是可以以金钱计算价值的,一般具有可让与性,受到侵害时需以财产方式予以救济。
财产权既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也包括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
人身权,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的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
人身权是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不能以金钱来衡量其价值,一般不具有可让与性,受到侵害时主要需以非财产的方式予以救济。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分权。
(2)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
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
支配权,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享受其利益的权利。
物权、人身权、知识。
德国民法中的形成权――拉伦茨,第一部分特征可用解析
域外论文选择德国民法中的形成权[德]卡尔・拉伦茨曼弗瑞德・沃尔夫著孙宪忠译注一特征形成权①,指的是由一个特定的人享有的、通过其单方行为性质的形成宣告来实施的〔1〕、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法律关系、或者确定一个法律关系的内容、或者变更一个法律关系、或者终止或者废止一个法律关系而导致权利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
在请求权,权利人可以要求义务人为一个行为(《民法典》第194条〔2〕,以至于使得他们的意思一致而发生法律效果;而形成权与请求权不同,它只是给予一方的、并不需要别人的意思表示参与、而只是根据权利人自己一方的意思来发生法律效果的法律之力〔3〕。
形成权使得权利人在不必得到相对人同意的情况下侵入相对人的权利范围,这就打破了合同的各种事项必须得到相对人同意的原则。
②所以,形成权的“单方形成之力”与相对人的“忍让”或者“受拘束性”〔4〕是相一致的;相对人必须容忍权利人形成的意思,容忍后者侵入其权利范围,并且容许这个针对自己的形成权生效。
③依据单方行为侵入合同当事人的权利范围,当然需要一个法律上的正当性根据,这个正当性可以来源于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来源于合同当事人以合同约定的方式给予一方当事人的授权,或者来源于合同当事人一方给予另一方的特别授权。
二不同类型的形成权以其内容而定,形成权包括了许多可能,因为它可以重新建立法律关系、确定法律关系的内容、变更法律关系的内容、终止以至于废止法律关系。
例如,形成权中关于权利人可以依据单方行为与另一个指定的人建立法律关系的权利,有择定权〔5〕、〔1〕〔2〕〔3〕〔4〕〔5〕原文中Gestaltungserklaerung一词以前被我国法学界翻译为“形成意思表示”,此译不合乎原意。
原文中只有“表示”的意思,而没有“意思表示”的意思,此中差别很大。
关键是以前的翻译者对于“意思表示”这个民法学的概念不甚理解,以为只要有表示,就是意思表示。
但实际上因为意思表示必然形成法律行为,其生效要受到法律行为生效条件的约束;而形成权将予以实施的宣告,如下文所言,并非都是法律行为,而且也不一定受到行为人行为能力的约束,所以将其翻译为“形成宣告”才符合原文含义。
试论民事权利中的形成权
试论民事权利中的形成权摘要:形成权是民事权利中的一项重要权利,系依权利人之一方的意思表示,得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之权利作用,其行使系一方之行为而为,通常系一方之意思表示而行使之。
故又称为变更权或能为权。
本文拟从其渊源、种类、性质、与相似概念的区分等问题入手,分析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法律适用。
关键词:财产性形成权;身份性形成权;抗辩一、形成权理论概说(一)形成权理论的形成gestaltungsrecht是由德国学者seckel1903年正式提出,究其根本,形成权理论之发展,原欲求一权能与诉讼法有关联性存在,使得诉讼法上之形成之诉有实体法上之依据。
历经长久发展及民法典制度性的设计,形成权之作用分布于民法各编,依其作用加以类型化,在财产法上如选择权、撤销权、抵消权、解除权等皆属形成权,在身份法上,终止收养关系权等。
(二)形成权之特性1.无被侵害性凡是权利,不论是身份权或物权或债权,虽其权利内容不一,但均有不被侵害之对世效力,任何人负有不得侵害之消极义务,此项对世之不可侵效力,实为权利之共同性。
2.不可单独让与性形成权之行使,必须具备特定的身份或地位,因为形成权与其所依附之基本权利的关系甚为密切,形成权系因法律的制度化设计及私法自治原则所衍生之权能,既为权利之作用,则须依附在基本权利之法律关系下始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可视之为行使之专属,若其与基本权利之法律关系相分离,则作用本身无法单独存在,单独转让更无可能。
3.不可附期限或条件(民法明定行使抵消权不得附有条件)4.无相对义务观念存在(依其性质,仅需经由权利人一方意思表示即可使法律关系产生变动,并不需要相对义务人的介入,因此亦无相对义务观念存在。
)二、形成权作用之类型化(一)财产性形成权1.债权性形成权(2)租金调整请求权当事人所约定之租金原则上不能变动,因“契约应严守”之原则。
故租金之额,既然约定,自不容任意增减,但因情事变更关系,得例外的许其变动。
债权形成权
债权形成权1.追认权即,是本人通过特定的法律行为,使无权代理人、无处分权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的行为成为有效法律行为的权利。
法律特征主要有两点:从性质上说,追认权是一种形成权,追认行为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对效力待定行为的承认或拒绝均取决于本人单方意志,无需征得行为人或第三人的同意。
从法律后果上说,追认权的行使结果是使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变成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本人的追认具有溯及力,一经追认,其效力待定的行为自始有效,使未经授权的效力待定行为与效力确定行为具有相同的法律后果。
从而使本人承担民事责任。
追认的成立要件1.行为人必须以本人的名义实施了民事行为效力待定行为的本质就是行为人代表本人(以本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若行为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进行民事活动,则不存在追认问题。
2.本人必须具备行为能力对效力待定行为进行追认时,本人必须具备行为能力。
这不仅指本人在追认时必须具备行为能力,而且本人在实施民事行为时,也必须具备行为能力。
3.被追认的行为必须具备合法性被追认的效力待定行为必须是合法行为,如果承认对非法行为可以追认的话,无异于允许行为人可以实施非法的行为,而后由本人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有违于追认制度的基本原则,并且与我国的现行法律相抵触。
但是,对于完全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以及部分无效的民事行为,应当加以区别对待。
追认的方式及时间我国《合同法》虽然规定了追认这一法律制度,但是并没有具体规定追认的方式和时间,笔者认为这是我国现行《合同法》的疏漏之处,应在今后的立法中予以补充,使追认这一制度更易在司法实践运用。
追认的方式追认的表示应向特定的第三人或行为人作出,因而,对第三人或行为人以外的其他人的同意表示,不能视为追认。
就具体方式而言,追认可以采用明示方式亦可采用默示方式。
一般说来,被代理人应以明示的方式予以追认,如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方法直接进行意思表示,只要能清楚表明被代理人的意思即可,但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形成权有哪些
形成权有哪些本文主要介绍了形成权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形成权的行使原则。
通过了解形成权的不同类型和特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行使和法律效果。
一、形成权包括哪些类型一、形成权包括哪些类型形成权包括的类型如下:1.债权性形成权,包括追认权、买回权、选择权、解除权、撤回权、抛弃权、撤销权、免除权等;2.物权性形成权,包括物权的抛弃、典物的回赎权等。
纯粹身份法上的形成权,包括婚姻撤销权、请求离婚权、监护资格辞去权、遗嘱撤销权等。
3.身份财产上的形成权,包括继承人/受遗赠人对继承权/受遗赠权的抛弃等。
以是否需要经过法律程序确认为标准,可以将形成权分为单纯形成权和形成诉权。
二、形成权有没有诉讼时效三、抗辩权是形成权吗?抗辩权不是形成权,抗辩权有先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等,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之间互负债务,且没有先后履行顺序,应当同时履行,一方没有按时履行的,另一方可以拒绝履行。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六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应当先履行债务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
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第五百二十五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
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
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二、形成权是什么意思法律常识:形成权,是指依照权利人单方意思表示就可以使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
如法定代理人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超越其行为能力与他人订立的合同加以承认,这个合同就从效力待定变为有效了,这叫追认权;合同有效成立以后,由于出现法定情形一方可以通知另一方解除合同,合同关系即告消灭,这叫解除权。
这些权利均属于形成权。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债权形成基本事实模板
债权形成基本事实模板
1. 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双方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
2. 债权的描述:详细说明债权的具体内容,例如借款金额、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利息等。
3. 债权形成的原因:解释债权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例如因为购买商品或服务、提供贷款等。
4. 债权的确认:说明债权是否有书面协议或合同,以及是否有其他证据可以证明债权的存在,例如发票、收据、银行转账记录等。
5. 还款情况:描述债务人的还款情况,包括已还款金额、未还款金额、逾期情况等。
6. 催收情况:说明债权人是否采取了催收措施,例如发送催收函、律师函等。
7. 其他相关事实:如果有其他与债权形成相关的事实,也需要在模板中进行说明。
8. 结论:总结债权形成的基本事实,并明确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权利和义务。
请注意,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编写债权形成基本事实时,需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如果涉及法律纠纷,建议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
串讲点1形成权
串讲点1:形成权一、抽象层面的掌握――理解形成权的含义依效力进行权利分类: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形成权:依单方意思表示变动法律关系的权利。
二、具体层面的掌握――民法中典型的形成权。
撤销权、追认权、解除权、法定抵销权、遗赠的接受与拒绝、选择权、债务免除。
可撤销民事行为中的撤销权(合同54条)撤销权债的保全中的撤销权(合同74条)赠与合同中的撤销权(合同186条任意撤销权、192条法定撤销权)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权(合同47条)追认权无权代理中本人的追认权(合同48条)无权处分中权利人的追认权(合同51条)约定解除权(合同93条第2款)解除权法定解除权一般法定解除权(合同94条)特别法定解除权串讲点2:撤销权的内部体系一、撤销权之一――可撤销民事行为中的撤销权:由于合同订立时的意思表示不真实,致使合同虽生效,但有意思表示瑕疵。
(一)撤销原因:1、欺诈:因一方的欺诈行为使对方陷入错误(合同54条第2款)2、胁迫:因一方的胁迫行为使对方陷入恐惧(合同54条第2款)3、乘人之危:一方故意利用对方的危难处境4、重大误解:因自己过失对合同内容有认识错误(合同54条第1款)5、显失公平:一方由于缺乏经验或紧迫而订立合同,另一方获利利益超过必要限度;(合同54条第1款)(二)撤销权的行使:1、由受损一方当事人依诉讼方式行使,2、除斥期间为一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起算。
二、撤销权之二――债的保全中的撤销权(合同74条)(一)构成要件:1、债权人对债务人有合法且已届至的债权;2、债务人有以下行为之一;(无偿行为无须主观要件,有偿行为必须主观要件)(1)放弃到期债权;债务免除(2)无偿转让财产;赠与(3)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且债务人为恶意,受让人也须为恶意;3、债务人实施上述行为,已危及债权人的债权。
(二)撤销权的行使方法:1、行使方式:诉讼行使;2、除斥期间:1年(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5年(自撤销事由发生之日起);三、撤销权之三――赠与合同中的撤销权原则:标的交付前得撤销(合同186条第1款)任意撤销权公益性赠与(合同186条第2款)例外道德性赠与赠与合同中公证赠与的撤销权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赠与人的近亲属(合同192条)法定撤销权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串讲点3:监护的知识点体系一、监护人的确定(一)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确定(民通16条)1、法定监护人:(1)第一次序:父母(2)第二次序:祖父母、外祖父母;(3)第三次序:成年兄姐;(4)第四次序:关系密切的其它亲属、朋友;(5)未成年人父母的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居委会、村委会。
形成权难点解析
形成权难点解析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
一、形成权的类型依形成权的内容或法律规范,形成权可以分为财产法上形成权和身份法上形成权。
1、财产法上形成权:(1)债权上的形成权:追认权、解除权、变更权、抛弃权、免除权、撤销权、撤回权、抵销权、选择权、终止权、买回权、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减价请求权、违约金增减请求权、选择权、规定权、合伙人对其他合伙人转让合伙财产时的优先购买权、股东对其他股东转让股权时的优先购买权(注:催告权并非形成权)(2)物权上的形成权:所有权的抛弃权、他物权的抛弃权、共有物分割请求权、典权回赎权2、身份法上形成权:(1)纯粹身份性质的形成权:婚约撤销权、婚姻撤销权、离婚请求权、婚生子女否认权、子女认领权、监护资格辞去权、遗嘱撤回权(2)身份和财产性质兼有的形成权:继承人对继承权的抛弃权、受遗赠人对受遗赠权的抛弃权、遗产分割权等二、形成权的特征1、形成权一般为法定的,例外:合同约定解除权(意定)2、形成权一般无需通过诉讼行使,例外:债权保全中的法定撤销权,违约金增减请求权(须通过法院行使);3、形成权一般需明示方式行使,个别可通过默示方式行使,比如: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2个月内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4、行使形成权的行为为单方法律行为,于相对人了解或到达相对人时发生效力;5、行使形成权的限制:(1)时间上的限制:个别形成权规定了除斥期间,比如:对限制行为能力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追认权、本人对无权代理人的行为的追认权为1个月(《合同法》第47~48条);合同撤销权自知道或应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合同法》第55条);合同解除权:对方催告后的合理期间内行使(《合同法》第95条);(2)形成权的行使不得附条件和期限,不得撤回。
(3)形成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而适用除斥期间的规定。
【例题】1、在行为人进行的下列行为中,哪些属于行使形成权的行为?A 被代理人对越权代理进行追认B 监护人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的合同进行追认C 受遗赠人于知道受赠的期限内未作受赠的意思表示D 承租人擅自转租,出租人作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2、下列关于民事权利中的形成权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 形成权只能通过明示方式行使B 效力待定合同中相对人的催告权并非形成权C 形成权利的行使不都是事实行为D 形成权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参考答案】(1) ACD (2) BCD。
司考民法:形成权
司考民法:形成权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依单方意思表示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权利。
形成权必须通过行使才能产生效力,否则虽然权利人享有权利,但法律关系不会发生任何变动。
形成权的行使不以相对人的同意为要件,故对相对人的影响甚大,只有及时行使才能使法律关系尽快明确,为此需要在法律上规定除斥期间。
依此期间,权利人逾期不行使将导致权利的消灭。
如果法律规定了该期间,即是形成权的存续期间;没有规定的,依当事人的约定期间;无约定的,应当在合理期间内行使,否则权利即告消灭(《合同法》第95条)。
另外,形成权的行使还要遵循两条规则:一是不得附任何条件或期限(见《合同法》第99条第2款),二是一经行使不得撤销。
因为行使形成权的意思表示一旦到达对方即生效,故无所谓撤销。
但在到达对方之前,意思表示尚未生效,故自然可以撤回。
(1)形成权具有下述特点:1) 形成权的行使表现为单方行为:2) 单方意思表示一经到达对方即为生效(因此,行使形成权的意思表示可以撤回但不得撤消);3) 效力的产生不需要另一方作出某种辅助行为或共同的行为;4) 形成权不能与所依附的原权利分割而单独转让;5) 形成权的存在有一定的除斥期间(《合同法》第95条)。
(2)形成权的分类:1) 财产法上的形成权与身份法上的形成权。
a) 财产法上的形成权又包括两类:一是债权性形成权,包括追认权、终止权、选择权、买回权、解除权、撤销权、撤回权、抛弃权、抵消权、免除权等。
二是物权性请求权,包括撤消权、所有权的抛弃,他物权的抛弃、共有物分割请求权、典物回赎权等。
b) 身份法上的形成权又分为纯粹身份法上的形成权与身份财产上的形成权:法律育网在各国法上纯粹身份法上的形成权包括婚约撤销权、婚约解除权、婚姻撤销权,离婚请求权、婚生子女否认权、子女认领权、监护资格辞去权、遗嘱撤回权等;身份财产上的形成权包括继承人和受遗赠人对继承权或受遗赠权的抛弃、遗产分割权等。
2) 法定形成权与约定形成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债权形成权1.追认权即,是本人通过特定的法律行为,使无权代理人、无处分权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的行为成为有效法律行为的权利。
法律特征主要有两点:从性质上说,追认权是一种形成权,追认行为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对效力待定行为的承认或拒绝均取决于本人单方意志,无需征得行为人或第三人的同意。
从法律后果上说,追认权的行使结果是使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变成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本人的追认具有溯及力,一经追认,其效力待定的行为自始有效,使未经授权的效力待定行为与效力确定行为具有相同的法律后果。
从而使本人承担民事责任。
追认的成立要件1.行为人必须以本人的名义实施了民事行为效力待定行为的本质就是行为人代表本人(以本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若行为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进行民事活动,则不存在追认问题。
2.本人必须具备行为能力对效力待定行为进行追认时,本人必须具备行为能力。
这不仅指本人在追认时必须具备行为能力,而且本人在实施民事行为时,也必须具备行为能力。
3.被追认的行为必须具备合法性被追认的效力待定行为必须是合法行为,如果承认对非法行为可以追认的话,无异于允许行为人可以实施非法的行为,而后由本人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有违于追认制度的基本原则,并且与我国的现行法律相抵触。
但是,对于完全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以及部分无效的民事行为,应当加以区别对待。
追认的方式及时间我国《合同法》虽然规定了追认这一法律制度,但是并没有具体规定追认的方式和时间,笔者认为这是我国现行《合同法》的疏漏之处,应在今后的立法中予以补充,使追认这一制度更易在司法实践运用。
追认的方式追认的表示应向特定的第三人或行为人作出,因而,对第三人或行为人以外的其他人的同意表示,不能视为追认。
就具体方式而言,追认可以采用明示方式亦可采用默示方式。
一般说来,被代理人应以明示的方式予以追认,如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方法直接进行意思表示,只要能清楚表明被代理人的意思即可,但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追认也可以用默示方式。
默示分为作为(特定行为)和不作为(默示),追认在运用默示方式时应当以积极的、肯定的行为,即可以通过本人"作为"推定其真实意思,如被代理人不返还行为人已取得的财产,或者行为人未经被代理人授权而出售被代理人的财产而事后被代理人却接受了所得款。
原则上,沉默不能视为追认,但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情形除外,如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中规定为"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即是沉默而为的追认。
追认的时间《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确定追认的期限不论对行为人还是相对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该效力待定行为是否有效决定于本人是否予以追认,如果不给本人的追认权以一定期限的约束,就可能发生本人无限期拖延追认,影响尽快确定无权代理行为的法律效力,而有可能使相对人长期处于不稳定的法律关系之中而蒙受损害。
然而《合同法》第五十一条仅规定了,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并没有规定权利人追认的时限,这使得民事法律中的效力待定行为缺乏一个统一的时限,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2.选择权是一种契约,其持有人有权利在契约到期日或之前,以一固定价格向对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标的资产(或商品)。
选择权可分为下列两种:买权(Call Option)和卖权(Put Option)。
选择权(Option)是一个持有人可以选择是否要履约的权利。
买进选择权的人,看的是所买进的这个权利在到期时或到期前,是否可以经由履约(Exercise)而产生收益。
我们用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解说这句话的意思。
今天假设有某甲,经过审慎的分析,判定在今后的三年内,广州市某地段的房地价格将有大幅上涨的空间,不论某甲的目的是置产抑或投资理财,他决定要抓住这个获利的机会。
因此,某甲可以向该地段的开发商签订一个预售房屋合约,在支付签约金、订金、工程款后,依该预售契约取得在未来房屋完工后,以现在就预先敲定的价格,买进这栋房子。
这个预售契约,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单纯的选择权契约。
在这个预售房屋的契约中,买卖双方在签约时,就预先敲定未来某个时点(到期日或交割结算日)交屋时某甲应支付的金数额(履约价)。
该契约的标的物,就是某甲指定的某层楼、某单位的房产。
而某甲所支付的订金、签约金、工程款等等费用,等于某甲买进这个选择权所付出的权利金。
(注:到期日、履约价、标的物、权利金等名词,均是选择权中的重要术语。
)选择权最大的好处,在于买进选择权的一方,在付出权利金后,取得履约与否的权利,却毋须负担履约与否的义务。
就像在上面所叙述的例子中,某甲买了一个在未来以特定价格,买进他所指定房屋的权利。
若是在房屋完工交屋前,该地的房地产价格果然上扬,某甲自然乐意履约,以当初议定的较低房价买进那栋房屋。
但若不幸在该屋完工前,该地段的房地产价格下跌,某甲可以选择放弃买这个房屋的权利,建筑商也无法要求某甲一定要履约。
这就是因为某甲所买进的是一个"权利",而非"义务"。
当然,某甲若决定不履约,当初所付出的权利金(订金、签约金、工程款等)就必须同时放弃。
所以某甲在是否签订这个预售房屋合约,或完工到期时履约与不履约的决策过程中,一定也会将权利金费用考虑在内。
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某甲以有限的风险(损失权利金),换得了一个拥有无限获利空间(房价上涨)的机会。
[1]3.买回权为形成权。
买回权行使条件因动产和不动产之分而有所区别。
买回权对买回权人以及原买受人之基本效力,与一般买卖法律关系的效力多有类似;买回权对第三人之基本效力与主要登记制度有关。
买回制度为融资型非典型担保制度。
买回权之标的物如何?立法上,买回权之标的物,在日本和奥地利仅限于不动产。
在法、意、德,以及台湾地区,未有特别限制,解释上得为动产以及不动产;郑玉波先生认为其可及于权利,此处"权利",应指具有可交易性之财产权而言。
应以何种方式设定买回?立法上除德国民法典肯定买回之意思表示无需使用原买卖合同之形式外,前引日本和台湾地区立法例均要求必须在原买卖契约中同时约定保留买回;买卖契约成立后另行成立契约就相同标的物为买卖交易,则不属于买回。
法国民法典和意大利民法典未有此明确规定,但从解释论而言也应采日本和台湾地区方式。
买回之设定方式尚涉及不动产之特殊问题。
依日本法与奥地利法,买回限于动产,因此与不动产一般买回之规则一致,买回特约非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
意大利民法典第1503条第三款规定:"在不动产买卖中,买回的声明应当以书面形式进行,否则无效。
"法国于此未有明确规定,但是其不动产买回以依据不动产一般买卖之规定为宜。
如前所述,买回权为形成权。
除非所附条件之成就与否依赖于相对人之意思表示,形成权原则上不得附条件。
因此,买回权之行使不得附条件。
但买回权之行使可约定附加一个明确期限,只要该约定期限不超过其法定除斥期间即可。
前引诸民法典均就买回权之除斥期间做出规定,这一规定具体有两种方式:(1)区分不动产与动产,适用不同期间。
如德国民法典第462条规定:"在土地的情况下,只能协议保留买回权后三十年过去之时为止行使买回权。
在其他标的情况下,只能协议保留买回权后三年过去之时为止行使买回权。
为买回权之行使确定了期间的,所确定的期间即代替法定期间。
"意大利民法典第1501条规定:"买回期间在动产买卖中不得超过两年,而在不动产买卖中不得超过五年。
如果当事人确定了一个较长期间,则该期间将减至法律规定的期间。
法律规定的期间不可推迟也不可延长。
"(2)不区分动产和不动产,统一适用唯一期间。
如法国民法典第1660条规定:"买回权的约定期间不得超过五年。
如约定的期间超过五年,应当减至五年。
"第1661条规定:"确定的期间应当严格遵守,不得经法官延长。
"台湾地区民法典第380条规定:"买回之期限,不得超过五年,如约定之期限较长者,缩短为五年。
"日本之买回仅适用于不动产,故不存在是否区分之问题,其民法典第580条规定:"买回的期间,不得超过十年。
订定长于十年的期间时,缩短为十年。
就买回定期间者,日后不得延长该期间。
就买回未定期间者,应于五年内买回。
"可以看出,上述期间无论长短均不得延长,此为除斥期间法定不可变更之必然结果。
需注意者,若将上述期间与诸法所规定消灭时效期间进行简单数字比较,不难发现上述除斥期间皆不长于消灭时效期间。
为何如此?因除斥期间在于维持继续存在之原秩序,而消灭时效在于维持新建立之秩序。
买回,自然属于买卖之特种,在一定意义上为对于原买卖之颠覆。
为了维持原买卖秩序,除斥期间自然不宜过长,否则于原买卖之买受人多为不利。
买回权作为形成权,其一旦因买回之意思表示而成立生效,则对双方当事人以及第三人产生一定法律效力或权利义务关系。
基于双务合同中权利与义务之对应性,在此着重关注买回权人及其相对人因此所负之义务,及其对第三人之效力。
(一)对买回权人(原出卖人)之基本效力买回权人之基本义务,为支付价金和返还费用。
买回价金数额,原则上为原买卖之价金。
德国法规定"有疑义时,出卖的价款也适用于买回的价款。
"似乎肯定当事人可以约定(即无疑义时)买回价金数额。
此法不妥:纵使当事人协商一致达成之价金,若买回价金高于原买卖价金,则不利于买回人;若买回价金低于原买卖价金,则不利于原买受人。
买回制度在资金方面之目的,在于促进融资而非令任何一方因此获得资金收益。
故,基于保持利益平衡,应坚持买回价金为原买卖价金。
就此而言,文首案例中,B提出A仅得以现时市场价买回房产之主张不应得到法院支持。
另外,买回权人有义务返还原买受人因标的物而花费之必要费用和有益费用,但是偿还有益费用仅仅以该费用导致标的物价值增加为限。
买回权人支付价金和返还费用之义务履行期间,以当事人约定为准,无约定者则以普通买卖关系中"合理期限"为准。
(二)对买回权人相对人(原买受人)之基本效力原买受人之基本义务,为受领义务、返还义务、以及移转该标的物之所有权之义务。
标的物有从物时,买受人应一并返还。
至于某物是否为标的物之从物,则应依买回权人行使买回权时之状态确定。
除此之外,原买受人对于标的物负有质量瑕疵担保义务和权利瑕疵担保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