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物理最后二周快速增分指导14

合集下载

高2014级下期物理周考试题(二)准A1、A2 2014。9.21 Microsoft Word 文档

高2014级下期物理周考试题(二)准A1、A2   2014。9.21 Microsoft Word 文档

高2014级下期物理周考试题(二)准A1、A 2 2014。

9.21命题人: 胡明会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有的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1、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研究机械运动可以不要参考系B .选用不同的参考系,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结论一定是相同的C .飞机俯冲时,飞行员看到大地迎面扑来,是选择大地为参考系的缘故D .合理选择参考系的标准是使运动结论越简单越好2、物体沿边长为a 的正方形路径,由A 经B 、C 运动到D ,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a ,方向向右B .物体通过的路程为a ,方向向右C .物体通过的位移为3a ,方向向右D .物体通过的位移为a ,方向向右3、运动的小球在第1s 内的位移为lm ,在第2s 内的位移为2m ,在第3s 内的位移为3m ,在第4s 内的位移为4m ,下面有关小球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这4s 内的平均速度是2.5m /sB .在第3s 初至第4s 未的平均速度是3.5m /sC .在第3s 未的瞬时速度是3m/sD .在这4s 内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4、以下各种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可能存在的是 A .速度向西,正在减小,加速度向西,正在增大 B .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西,正在减小 C .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东,正在减小D .速度向东,正在减小,加速度向东,正在增大 5、甲、乙两质点同时、同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像如图所示,则( ) A .乙始终比甲运动得快 B .乙在两秒末追上甲C .4s 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平均速度D .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 远6、一个朝着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是v ,紧接着t/2内的平均速度是v/2,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A .vB .2v/3C . 3v/4D .5v/6 7、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请根据该图像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第3s 初的速度为零B .物体的加速度为2/4s mC .物体做的是单向直线运动D .物体运动的前5s 内的位移为26m 8、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位移一定大 B .初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位移一定大C .加速度大、运动时间长的物体通过的位移一定大D .平均速度大、运动时间长的物体通过的位移一定大9、用V 平=(V O +V t )/2的式子求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适用任何直线运动 B .适用任何变速运动C .只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D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10.两辆游戏赛车a 、b 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 =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 -t 图如下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 )0 011.在一次无线电测向比赛中,甲、乙、丙三个小分队从营地 O 同时出发, 沿三条不同的路径在同一时刻于 A 点搜到目标,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三个小分队的平均速度相同 ②三个小分队的平均速率相同③小分队乙的平均速度最小 ④小分队甲的平均速率最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如图为两个物体A 和B 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作匀加速运动的v-t 图线。

2014备考攻略修订-试读稿14(【原创2013】新课标高考物理分析与备考策略)

2014备考攻略修订-试读稿14(【原创2013】新课标高考物理分析与备考策略)
2.考试重心前移,加重主干知识考查,选考部分
的要在求新降课低标实验区《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必修
卷,包括江苏卷、上海卷和海南卷,其中,江苏卷 满分值 120 分,三个选考模块为三选二;海南卷, 满分分值值15010分0 ,分不,分三选个考选和考必模考块,为力三矩选平二衡;为上重海点卷考满 查内容之一,不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问题. 在新课标理综试卷中物理题的满分值为 110 分, 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 必分考,题这一:所部有分理内科容考基生本都与必旧须教做材答一,致其.满分值为 95 选三考本题书,:指分试别卷命在一命道题题过,程然中后,让对考于生从3-3这、三3-道4、题3中-5 只选一道题做答,分值为 15 分.有的考生错误的认 为,选考题就是新课标中新加内容,这种认识是错 误标的的内.所容谓体选系考进题行也了是重旧新教划材分的而内已容.,只是按照新课
1分、比必例修为2、86选%修,3而-选1和考选模修块3选-修2模3-块3等、选必修考模3-块4占和 选以修,在3-新5高的考占中分,比力例电为部14分%所.所占以比,例在有新所高增考加中,,所而 模块3-3 、3-4、和3-5的地位下降了,会受到 占分比例的约束.
新课标卷中,选考模块试题的命制更加体现了 基点础来性看和,都选基拔本性覆的盖公本平模性块.首的先主,从要题知目识所点涉,及考的查考中 学生应必备的热、光、原子等基础知识;从设问的 角度来看,试题均立足于对各模块基础知识和基本 研究方法的考查;从题目设计的得分点来看,几道 试题基本相同,这样大大减小了因几个模块知识绝 对模块难的度教不学同指而明带了来方不向公和平策.这略也. 当前中学物理选考
新课标高考物理分析与备考策略
一、新课标高考物理特点综述
(一)试卷结构
纵观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卷,每年高达十四 五张之多,颇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造成如今群雄 四起之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省区拥有 了高考自主命题的权利,另一面是因为新课改以 来,有了课标实验省区和非课标实验省区之分. 目 前,根据试卷结构的特点,全国各地物理试卷呈现 出三大格局:①以全国新课标卷为代表的新课标理 综物理卷,包括全国新课标 I 卷、全国新课标 II 卷、山东卷、浙江卷、福建卷、重庆卷,这些试卷 均实行必考+选考模式.其中,重庆卷选修 3-5 为必 考,仍坚持动量与能量大综合的格局;浙江卷和福 建卷选修 3-4 为必考;②以北京卷为代表的理综物 理卷,包括北京卷、安徽卷、四川卷、天津卷、广 东大卷纲版.这的些理考综卷物未理实试行卷必结考构+,选仍考采模用式动,仍量延和续能传量统大 综合的格局,其中,广东卷不考光学;③物理单科 (二)放命眼题全特国点,纵观各套新课标物理试卷,深入 研究就会发现如下共性特征:

2014高考物理最后提分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3

2014高考物理最后提分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3

2014高考物理最后提分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3选择题举例1. 如图1所示,两根相距为L 的竖直固定杆上各套有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可以在杆上无摩擦地自由滑动,两球用长为2L 的轻绳相连,今在轻绳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 ,恰能使两球沿竖直杆向上匀速运动.则每个小球所受的拉力大小为(重力加速度为g )图1A.mg 2 B .mg C.3F 3 D .F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两根轻绳与竖直杆间距正好组成等边三角形,对结点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 =2F ′cos 30°,解得小球所受拉力F ′=3F 3,C 正确.答案 C2.2013年夏季,贵州、云南、重庆等省市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引起不同程度旱情,导致大面积农作物受灾,造成群众饮水短缺等基本生活困难.电力部门全力确保灾区的用电供应.如图2所示,发电厂的输出电压和输电线的电阻、变压器均不变,如果发电厂增大输出功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增大B.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增大C.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增大D.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占总功率的比例减少解析如果发电厂增大输出功率,输电线中电流一定增大,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增大,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占总功率的比例增大,选项C正确,D错误;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不变,输电线上电压损失增大,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减小,输出电压减小,选项A、B错误.答案 C3.如图3所示,将带正电的甲球放在不带电的乙球左侧,两球在空间形成了稳定的静电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线.A、B两点与两球球心连线位于同一直线上,C、D两点关于直线AB对称,则.图3A.A点和B点的电势相同B.C点和D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正电荷从A点移至B点,电场力做正功D.负电荷从C点移至D点,电势能增大解析A点比乙球面电势高,乙球面比B点电势高,故A点和B点的电势不相同,A错;C、D两点场强大小相等,方向不同,B错;φA>φB,W AB>0,C 对;C、D两点位于同一等势面上,故此过程电势能不变,D错.答案 C4.为研究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需要知道太阳的质量.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太阳与地球的中心间距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 ,则太阳的质量为.A.4π2r 2T 2R 2gB.4π2mr 3T 2R 2gC.4π2mgr 2R 3T 2 D.T 2R 2g 4π2mr 3解析 设太阳的质量为M ,地球绕太阳公转,G mM r 2=m ⎝ ⎛⎭⎪⎫2πT 2r ,再由Gm =gR 2,得到M =4π2mr 3T 2R 2g ,选项B 正确.答案 B5. 如图4所示,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半径为R 的半球形容器中(容器固定)由静止开始自边缘上的A 点滑下,到达最低点B 时,它对容器的正压力为F N .重力加速度为g ,则质点自A 滑到B 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为.图4A.12R (F N -3mg )B.12R (3mg -F N )C.12R (F N -mg )D.12R (F N -2mg )解析 质点到达最低点B 时,它对容器的正压力为F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m v 2R ,根据动能定理,质点自A 滑到B 的过程中有W f +mgR =12m v 2,故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W f =12RF N -32mgR ,故A 项正确.答案 A6 如图5所示,一个闭合三角形导线框ABC 位于竖直平面内,其下方(略靠前)固定一根与导线框平面平行的水平直导线,导线中通以图示方向的恒定电流.释放导线框,它由实线位置下落到虚线位置未发生转动,在此过程中.图5A.导线框中感应电流方向依次为ACBA→ABCA→ACBAB.导线框的磁通量为零时,感应电流却不为零C.导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依次为向上→向下→向上D.导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合力为零,做自由落体运动解析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导线上方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下方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而且越靠近导线磁场越强,所以闭合导线框ABC 在下降过程中,导线框内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磁通量先增大,当增大到BC边与导线重合时,达到最大,再向下运动,导线框内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磁通量逐渐减小至零,然后随导线框的下降,导线框内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通量增大,当增大到A点与导线重合时,达到最大,继续下降时由于导线框逐渐远离导线,使导线框内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通量再逐渐减小,所以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内部磁通量的变化,所以感应电流的磁场先向内,再向外,最后向内,所以导线框中感应电流方向依次为ACBA→ABCA→ACBA,选项A正确;当导线框内的磁通量为零时,内部的磁通量仍然在变化,有感应电动势产生,所以感应电流不为零,选项B正确;根据对楞次定律的理解,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阻碍导体间的相对运动,由于导线框一直向下运动,所以导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一直向上,不为零,选项CD错误.答案AB7.如图6所示,O点有一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均在xOy平面内.在直线x=a与x =2a之间存在垂直于xOy平面向外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与y轴正方向成60°角发射的粒子恰好垂直于磁场右边界射出.不计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关于这些粒子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A .粒子的速度大小为2aBq mB .粒子的速度大小为aBq mC .与y 轴正方向成120°角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D .与y 轴正方向成90°角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解析 带正电粒子与y 轴正方向成60°角发射进入磁场后的轨迹如图甲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得a =R sin 30°,其中R =m v qB ,联立解得v =2aqB m ,故选项A正确、B 错误;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θ2πT ,可见圆弧所对的圆心角θ越大,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越长,由图甲中的几何关系可得粒子的轨道半径R =2a ,因此当带电粒子与y 轴正方向成120°角射出时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圆弧所对圆心角最大为120°,粒子的运动轨迹恰好与磁场的右边界相切,如图乙所示,最长时间t m =13T ,故选项C 正确,D 错误.答案AC8. 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后撤去拉力.该物体的运动的v-t图象如图7所示,g取10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7A.物体的最大位移是56 mB.物体受到的拉力F的大小为2.4 NC.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D.前12 s内,拉力与阻力做功的代数和为16 J解析由v-t图象知,运动过程由两个“子过程”构成:拉力F作用下的匀加速运动,撤去F后阻力作用下的匀减速运动.运动的最大位移是v-t图象与t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x=12×8×14 m=56 m.故选A.匀加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1,由图象知运动的加速度为a1=0.8 m/s2.匀减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2,由图象知运动的加速度为a2=2.0 m/s2.解上述各式得μ=0.2,F=5.6 N.故不选B,选C.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解得12 s末的速度为v=82m/s=4 m/s,对前12 s应用动能定理,得拉力与阻力做功的代数和为W=12m v2=16 J,故选D.答案ACD试验题举例1.小明利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到的纸带如图8所示,其中O为打下的第一点,A、B、C、D为连续的四个点,已知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以点C为研究点,则图8①以下关于打点C时重锤的速度v求法中合理的是________.A.测出从O到C的时间,利用v=gt求B.利用v2=2gh和已测下落高度求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求D.测出从O到C的时间,利用h=v t-12gt2求②实验中因阻力的存在,动能的变化量应小于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但通过计算(计算方法正确合理)小明却发现动能的变化量总大于重力势能的改变量,这是由于他在实验中出现的________________错误操作造成的.③经老师指点后,小明重做了实验,得出自由下落物体在误差范围内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并作出v22-h图象如图9,则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图9解析①当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不能认为下落过程中没有阻力存在,A、B、D错,计算某点的瞬时速度时应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C对.②先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时会造成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均偏大,使动能的变化量大于重力势能的改变量.③因满足机械能守恒,所以有12m v2=mgh,所以v22-h图线的斜率即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由图知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为9.70 m/s2.答案①C②先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③9.70 m/s22.某同学要测量一导体的电阻R x.(1)他先用多用电表粗测其电阻.用已经调零且选择开关指向电阻挡“×100”挡位的多用电表测量,其表盘及指针所指位置如图10甲所示,要能比较准确地测量该电阻的阻值,应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转到电阻挡的________挡位,调到正确挡位后重新调零,再次测量此电阻,其表盘及指针所指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电阻约为________Ω.图10(2)该同学想用“伏安法”更精确地测量该导体的电阻R x,现有的器材及其代号和规格如下:A.待测电阻R xB .电流表A 1(量程0~50 mA ,内阻约为50 Ω)C .电流表A 2(量程0~5 mA ,内阻约为30 Ω)D .电压表V 1(量程0~3 V ,内阻约为10 kΩ)E .电压表V 2(量程0~15 V ,内阻约为50 kΩ)F .直流电源E (电动势6 V ,内阻不计)G .滑动变阻器R 1(阻值范围为0~2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0 A) H .定值电阻R 2=50 ΩI .开关S 一个,导线若干.则①为了使实验误差较小,要求电表的指针的偏转幅度达到半偏以上,并要求测得多组数据进行分析,则电流表应选择________,电压表应选择________(选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②将你设计的实验电路画在虚线框内.③使用设计的电路图进行测量,若电压表的读数为U ,电流表的读数为I ,那么,待测电阻的阻值R x =________(用已知物理量和测量的物理量的字母符号表示).答案 (1)×10 220 (2)①B D ②如图所示③UI -U R 23.如图11所示,在高h 1=30 m 的光滑水平平台上,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压缩弹簧后被锁扣K 锁住,储存了一定量的弹性势能E p .若打开锁扣K ,小物块将以一定的速度v 1水平向右滑下平台做平抛运动,并恰好能从光滑圆弧形轨道BC 上B 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形轨道.B 点的高度h 2=15 m ,圆弧轨道的圆心O 与平台等高,轨道最低点C 的切线水平,并与地面上动摩擦因数为μ=0.7的足够长水平粗糙轨道CD 平滑连接,小物块沿轨道BCD 运动最终在E 点(图中未画出)静止,g =10 m/s 2.求:图11(1)小物块滑下平台的速度v 1;(2)小物块原来压缩弹簧时储存的弹性势能E p 的大小和C 、E 两点间的距离. 解析 (1)由于h 1=30 m ,h 2=15 m ,设物块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为t ,则h 1-h 2=12gt 2解得t = 3 s由R cos ∠BOC =h 1-h 2,R =h 1,所以∠BOC =60°设小物块平抛的水平速度是v 1,则gt v 1=tan 60° 解得v 1=10 m/s(2)由能量守恒可得弹簧压缩时的弹性势能为E p =12m v 21=50 J设C 、E 两点间距离为L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mgh 1+12m v 21=μmgL解得L =50 m答案 (1)10 m/s (2)50 J 50 m4.如图12所示,竖直平面(纸面)内有直角坐标系xOy ,x 轴沿水平方向.在x ≤0的区域内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1的匀强磁场.在第二象限紧贴y轴固定放置长为l、表面粗糙的不带电绝缘平板,平板平行于x 轴且与x轴相距h.在第一象限内的某区域存在方向相互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和匀强电场(图中未画出).一质量为m、不带电的小球Q从平板下侧A点沿x轴正向抛出;另一质量也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P从A点紧贴平板沿x轴正向运动,变为匀速运动后从y轴上的D点进入电磁场区域做匀速圆周运动,经14圆周离开电磁场区域,沿y轴负方向运动,然后从x轴上的K点进入第四象限.小球P、Q相遇在第四象限的某一点,且竖直方向速度相同.设运动过程中小球P电量不变,小球P和Q始终在纸面内运动且均看作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图12求:(1)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并判断P球所带电荷的正负;(2)小球Q的抛出速度v0的取值范围;(3)B1是B2的多少倍?解析(1)由题给的已知条件,小球P在电磁场区域内做圆周运动,必有重力与电场力平衡,设所求场强大小为E,有mg=qE①得E=mgq②小球P在平板下侧紧贴平板运动,其所受洛伦兹力必竖直向上,故小球P带正电.(2)设小球P紧贴平板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此时洛伦兹力与重力平衡,有B1q v=mg③设小球P 以速度v 在电磁场区域内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有B 2q v =m v 2R④设小球Q 与小球P 在第四象限相遇点的坐标为x 、y ,有x =R ,y ≤0⑤小球Q 运动到相遇点所需时间为t 0,水平方向位移为s ,竖直方向位移为d ,有s =v 0t 0⑥d =12gt 20⑦由题意得x =s -l ,y =h -d⑧由题意可知v 0>0,联立相关方程,得0<v 0≤2gh 2 h ⎝ ⎛⎭⎪⎫l +m 2g B 1B 2q 2 ⑨(3)小球Q 在空间做平抛运动,要满足题设要求,则运动到小球P 穿出电磁场区域的同一水平高度时的W 点时,其竖直方向的速度v y ,与竖直位移y Q 必须满足v y =v⑩y Q =R⑪设小球Q 运动到W 点时间为t ,由平抛运动,有v y =gt⑫y Q =12gt 2⑬联立相关方程,解得B 1=12B 2⑭B 1是B 2的0.5倍.答案 (1)mg q 正 (2)0<v 0≤2gh 2h ⎝ ⎛⎭⎪⎫l +m 2g B 1B 2q 2 (3)0.5 计算题部分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个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B .物体的内能在宏观上只与其温度和体积有关C .一定质量的气体经历等容过程,如果吸热则其内能一定增加D .分子a 从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 ,当a 到达受b 的作用力为零处时,a 的动能一定最大E .物质的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在转变过程中会发生能量交换(2)如图13所示,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足够长玻璃管插在大水银槽中,管的上部有一定长度的水银,两段空气柱被封闭在左右两侧的竖直管中.开启上部连通左右水银的阀门A ,当温度为300 K 时,水银的平衡位置如图(h 1=h 2=5 cm ,L 1=50 cm),大气压为75 cmHg.求:图13①右管内气柱的长度L2;②关闭阀门A,当温度升至405 K时,左侧竖直管内气柱的长度L3.解析(1)由分子动理论可知,当两个分子之间表现为引力时,其作用力随分子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A错误;物体的内能在宏观上与温度、体积以及物质的质量有关,B错误;等容变化过程中,外界与气体之间不做功,故吸热内能一定增大,C正确;当分子从远处趋近于另一个固定不动的分子时,分子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若两者的作用力为零,则此时分子力做的正功最多,对应的动能一定最大,D正确;物质的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在转变过程中会涉及能量交换,E正确.(2)①左管内气体压强:p1=p0+h2=80 cmHg右管内气体压强:p2=p1+h1=85 cmHgp2=p0+h3,得右管内外液面高度差h3=10 cm则L2=L1-h1-h2+h3=50 cm②设玻璃管截面积为S,对左侧管内的气体:p1=80 cmHg,V1=50S,T1=300 K当温度升至405 K时,设左侧管内下部的水银面下降了x cm,则有:p3=(80+x) cmHg,V3=L3S=(50+x)S,T3=405 K依p1V1T1=p3V3T3代入数据,解得x=10 cm所以左侧竖直管内气柱的长度L3=60 cm答案(1)CDE(2)①50 cm②60 cm2.(1)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4中实线所示,从此刻起,经0.1 s波形图如图14中虚线所示,若波传播的速度为10 m/s,则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图14A.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这列波的周期为0.4 sC.t=0时刻质点a沿y轴正方向运动D.从t=0时刻开始质点a经0.2 s通过的路程为0.4 mE.x=2 m处的质点的位移表达式为y=0.2sin(5πt+π)(m)(2)由透明体做成的三棱柱,横截面为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5所示,AC面镀膜,经透明体射到AC面的光只能反射.现有一束光从AB面上的D点垂直AB面射入透明体,经AC面上的E点反射后从BC面射出透明体,出射光线与BC面成30°角.图15①求该透明体的折射率;②若光线从BC面上的F点垂直BC面射入透明体,经AC面上的E点反射后从AB面射出透明体,试画出经E点后的光路图,并标明出射光线与AB面所成夹角的角度(不用列式计算).解析 (1)根据波形图可知,波长λ=4 m ,又v =λT =10 m/s ,可得这列波的周期为T =λv =0.4 s ,选项B 正确;经0.1 s =14T ,该波的波形向左传播了14λ,所以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选项A 错误;t =0时刻质点a 沿y 轴负方向运动,选项C 错误;根据图象和周期易得,选项D 、E 正确.(2)①如图,由几何关系θ1=30°,θ2=60°由折射定律得n =sin θ2sin θ1= 3 ②如图,未标箭头会扣分,未标明出射光线与AB面所成夹角的角度的也肯定会扣分的同学们一定要注意。

2014高考物理最后提分模拟题4

2014高考物理最后提分模拟题4

12014高考物理最后提分模拟题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小4分,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3.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其漂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

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

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PM2.5的大小接近分子大小的数量级 B .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C .温度越高,PM2.5的运动越激烈D .环境温度低于0℃时,PM2.5不具有内能14.现将一定质量的空气等温压缩,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空气的压强P 和体积V 关系的是15.如右图所示,有M 和N 两颗人造地球卫星,都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这两颗卫星相比较 A .M 的线速度较小 B .M 的角速度较大 C .M 的环绕周期较小 D .M 的向心加速度较大16.如下图所示,在载流直导线近旁固定有两平行光滑导轨A 、B ,导轨与直导线平行且在同一水平面内,在导轨上有两根可自由滑动的导体棒ab 和cd 。

当载流直导线中的电流逐渐 减弱时,导体棒ab 和cd 的运动情况是 A .一起向左运动 B .一起向右运动 C .相向运动,相互靠近 D .相背运动,相互远离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二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得6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7.人们发现,不同的原子核,其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A Ba bc dD2量除以核子数)与原子序数有如右图所示的关系。

下列关于原子 结构和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d 和e 聚变成原子核f 时会有质量亏损,要吸收能量B. 原子核a 裂变成原子核b 和c 时会有质量亏损,要放出能量C. 已知原子核a 裂变成原子核b 和c 时放出的γ射线能使某金 属板逸出光电子,若增加γ射线强度,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 动能增大D. 在核反应堆的铀棒之间插入镉棒是为了控制核反应速度 18.一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产生的正弦交流电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右图所示。

2014物理高考最后一课

2014物理高考最后一课
正对狭缝a的S点出发,初速为零。 a + s d q O b
如果该粒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之
后恰好又回到出发点S,则两极之 间的电压U应是多少?(不计重力, 整个装置在真空中。)
c
点评:例4和例5看上去似乎没什么联系,其实本质 上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y B
d a +q s O c b
O E
★ 天体运动模型
卫星
中心天体
O 双星模型
卫星模型
m1
m1 r1
m2
L r2
m3
m2 O
m3
三星模型1
三星模型2
★动力学三大观点、四大规律
规律 表达式 对象 适用条件
牛二定律结合 运动学公式 动能定理
F合 =ma
运动学公式
单物
1 2 1 2 W合 = mvt mv0 2 2
单物
╲ ╲
F合 =0
五、注意解题规范 2.运用数学的方式要讲究
③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
④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该舍的舍
去.
⑤数字相乘,数字之间不要用“· ”要用“×”.
⑥力求简洁,当vt=0时,不写“vt=v0-at”而是直接写 “v0-at=0” ⑦卷面上不能“将等式两边相同的量约去” 例如:不能 在 G
◆过程:M在平台匀速运动;M与m弹性正碰;碰后m圆周运动, M平抛运动。
三、重视知识的联系和方法的迁移
我们习惯按力、电、 原、热等知识块分散进行
复习,其实物理学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知 识是互相牵连、相互渗透、研究的方法也相似,所以 打破知识块的界限,要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如在复习力和物体的平衡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如

2014高考物理快速命中考点14

2014高考物理快速命中考点14

2014高考物理快速命中考点14(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多选题已在题号后标出)1. 2012年至2015年为我国北斗系统卫星发射的高峰期,北斗卫星系统由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与低轨道卫星两种卫星组成,在轨正常运行的这两种卫星比较( )A.同步卫星运行的周期较大B.低轨道卫星运行的角速度较小C.同步卫星运行的线速度较大D.低轨道卫星运行的加速度较小2.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次发射的探月卫星,它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200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运行周期为127分钟。

已知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月球半径约为1.74×103km。

利用以上数据估算月球的质量约为( )A.8.1×1010kgB.7.4×1013kgC.5.4×1019kgD.7.4×1022kg3.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为P,它在到地面的距离等于地球半径R的圆形轨道上运动时( )A.速度为B.周期为4πC.动能为PRD.重力为04.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会慢慢改变,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1,后来变为r2(r2<r1),用E k1、E k2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T1、T2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则( )A.E k2<E k1,T2<T1B.E k2<E k1,T2>T1C.E k2>E k1,T2<T1D.E k2>E k1,T2>T15.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6.(多选)随着世界航空事业的发展,深太空探测已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

2014高考物理快速命中考点12

2014高考物理快速命中考点12

2014高考物理快速命中考点12(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多选题已在题号后标出)1.(多选)在下列运动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的是( )A.小朋友沿滑梯加速滑下B.乘客坐在沿平直路面减速行驶的汽车内C.宇航员随飞船绕地球做圆周运动D.运动员离开跳板后向上运动2.放在水平面上的一物体重45 kg,现用90 N的水平推力推该物体,此时物体的加速度为1.8 m/s2。

当物体运动后,撤掉水平推力,此时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1.8 m/s2B.0.2 m/s2C.2 m/s2D.2.8 m/s2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1、F2的作用下运动。

已知F1>F2,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A. B.C. D.4.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2kg的物体,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后撤去拉力。

该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最大位移是40 mB.物体受到的拉力F的大小为2.4NC.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D.前12 s内,拉力与阻力做功的代数和为8 J5.(多选) 2012年8月3日中国选手董栋在伦敦奥运会夺得男子蹦床金牌,忽略空气阻力,下面关于蹦床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下落到刚接触蹦床时,速度最大B.运动到最低点时,床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大于运动员对床的作用力C.从刚接触蹦床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D.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对运动员所做的功等于其重力势能的减小量6.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是固定的,下端挂一质量为m0的平盘,盘中有一物体,质量为m,当盘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自然长度伸长了l ,现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Δl 后停止,然后松手,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以内,则刚松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A.(1+∆ll )mg B.(1+∆ll )(m+m 0)g C. ∆l lmgD. ∆l l(m+m 0)g7.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仅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从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此力的方向始终未变),在这一过程中其余各力均不变。

2014届高考物理最新14大专题深度解析快速提分训练专题十二 热 学

2014届高考物理最新14大专题深度解析快速提分训练专题十二 热 学

2014届高考物理最新14大专题深度解析快速提分训练专题十二热学1.氧气钢瓶充气后压强高于外界大气压.假设氧焊时,氧气从管口缓慢流出时,瓶内外温度始终相等且保持不变,氧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计.则在氧焊过程中瓶内氧气().A.分子总数减少,内能不变B.密度减小,分子平均动能增大C.吸收热量,对外做功D.单位时间内分子对氧气瓶单位面积的碰撞次数增加解析由于瓶内外温度始终相等,瓶内外氧气分子平均动能相等,但瓶内氧气分子数逐渐减少,所以瓶内氧气内能减少,选项A、B错误;由于瓶内气体缓慢流出过程中氧气体积增大,氧气对外做功,而作为理想气体,温度不变则内能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氧气需要吸收热量,选项C正确;由于瓶内氧气分子数量减少,所以选项D错误.答案 C2.某一密闭容器中密封着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的顶部没有作用力B.若气体膨胀对外界做功,则分子势能一定增大C.若气体被压缩,外界对气体做功,则气体内能一定增加D.若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气体膨胀对外界做的功,则气体分子的动能一定不变解析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仍然有压强,气体对器壁的顶部有作用力,所以选项A错误;气体膨胀,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力做负功,气体的分子势能增大,选项B正确;外界对气体做功,但气体有可能向外界放热,所以内能的变化情况不能确定,选项C错误;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气体膨胀对外界做的功,所以内能不变,但分子势能增大了,所以分子动能一定减小,选项D 错误.答案 B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B .当人们感到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小C .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 .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E .露珠呈球状是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2)如图6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再由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已知状态A 的温度300 K.图6①求气体在状态B 的温度;②由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的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 (1)潮湿时,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大,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小,但绝对湿度大小不能确定,故A 错,B 对;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对;多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向同性,即使单晶体,也并不是所有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D 错;液体表面张力使其表面积收缩到最小而呈球状,故E 对.(2)①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 A V A T A =p B V B T B得气体在状态B 的温度T B =p B V B T A p A V A=1 200 K ②由状态B 到状态C ,气体做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得p B T B =p C T C ,则T C =p C p B T B =600 K故气体由状态B 到状态C 为等容变化,不做功,但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 +Q ,ΔU <0,W =0,故Q <0,可知气体要放热. 答案 (1)BCE (2)①1 200 K ②放热 理由见解析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气体向真空的自由膨胀是不可逆的B .气体温度每升高1 K 所吸收的热量与气体经历的过程有关C .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与分子的密集程度无关D .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2)如图7所示,圆柱形气缸水平放置,气缸足够长,内壁光滑,导热良好,用活塞封住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开始时气缸内气体温度为T 0、体积为V 0.先将气缸缓慢旋转90°,使气缸开口向上,再将缸内气体缓慢加热,直至温度升高到2T 0.已知大气压强为p 0,活塞的截面面积为S 、质量为m =p 0S g .图7①经过上述两个过程气体的最终体积为________;②作出缸内气体状态变化的p -V 图象.解析 (1)气体向真空自由膨胀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具有方向性,A 项正确;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气体每升高1 K ,所吸收的热量与过程有关,B 项正确;气体压强大小与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密集程度有关,C 项错.当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D 项错.(2)①气体先做等温变化,由玻意尔定律得p 0V 0=⎝ ⎛⎭⎪⎫p 0+mg S V 1,解得V 1=12V 0 气体再做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得V1 T0=V22T0,解得V2=V0②P-V图象如下图答案(1)AB(2)见解析5.(1)以下几个叙述正确的是().A.饱和汽的压强与温度无关B.多晶体的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C.肥皂泡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D.当人们感觉空气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小图8(2)如图8所示,两端开口的U形玻璃管两边粗细不同,粗管B的横截面积是细管A的2倍.管中装入水银,两管中水银面与管口距离均为12 cm,大气压强为p0=75 cmHg.①若用一活塞将细管A的管口封闭,并缓慢向下推活塞,保持封闭气体温度不变,当两管中水银面高度差为6 cm时,活塞下移的距离为多少?②若将两管口均封闭,使细管A内封闭气体的温度从t=27 ℃开始缓慢升高,粗管B内气体温度不变,当两管中水银面高度差为6 cm时,A管内封闭气体的温度为多少?解析 (1)饱和汽的压强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饱和汽的压强越大,选项A 错误;多晶体的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选项B 错误;肥皂泡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选项C 正确;当人们感觉空气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小,选项D 正确.(2)①选取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初状态:p 1=p 0=75 cmHg ,l 1=12 cm 末状态:p 2=p 0+p h =81 cmHg由p 1V 1=p 2V 2得p 1l 1=p 2l 2,可得l 2=p 1l 1p 2=75×1281 cm =11.11 cm 两边液面高度差为6 cm 时,细管液面下降4 cm ,粗管液面上升2 cm ,所以活塞下移距离为:(12+4-11.11)cm =4.89 cm.②选取粗管B 内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p B 1=p 0=75 cmHg ,l B 1=12 cm ,l B 2=(12-2)cm =10 cm由p B 1V B 1=p B 2V B 2得p B 1l B 1=p B 2l B 2,可得p B 2=p B 1l B 1l B 2=75×1210 cmHg =90 cmHg 再选取细管A 内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p A 1=p 0=75 cmHg ,l A 1=12 cm ,T A 1=(273+27) K =300 Kp A 3=p B 2+p h ′=96 cmHg ,l A 3=(12+4) cm =16 cm由气体状态方程得p A 1l A 1T A 1=p A 3l A 3T A 3代入数据解得T A 3=512 K ,所以A 管内气体的温度T A 3=(512-273)℃=239 ℃.答案 (1)CD (2)①4.89 cm ②239 ℃6.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势能一定减小B .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主要从该物质是否有固定的熔点来看C .水对玻璃是浸润液体,是因为在玻璃与水的接触面处,玻璃分子对水分子的引力大于水分子间的引力D .在相同温度下,不同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是不同的(2)湖水深10 m ,上下水温可认为相同,在湖底形成体积为1 cm 3的气泡,当气泡上升到湖面时的体积是多大(大气压强取1×105 Pa ,湖水密度取1×103kg/m 3)?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解析 (1)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势能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由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可知B 项正确,由浸润产生的原因知C 项正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D 项错.(2)在湖底气泡内气体的压强P 1=P 0+ρgh ,体积为V 1,到达湖面时的压强为P 0,体积为V 2.由玻意耳定律得P 1V 1=P 0V 2V 2=P 1V 1P 0=2 cm 3 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体积增大,气泡对外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该过程吸热.答案 (1)BC (2)见解析。

【高考调研】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14-2光电效应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课件

【高考调研】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14-2光电效应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课件

【重点提示】 (1)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以及光电子的最大初 动能,由照射光的频率和金属的极限频率决定,跟光的强弱无 关,跟照射时间也无关. (2)光电流的饱和值或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由照 射光的强度决定(对一定频率的照射光而言).
3.金属的逸出功 W0:电子克服原子核引力逸出做功的最 小值叫金属的逸出功 W0. 4.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hν 为电子吸收的一个光 1 2 子的能量,Ek 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k= mv . 2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跟入射光的④________有关,并 随入射光⑤________的增大而⑥________.最大初动能跟入射 光的⑦________无关. (3)对于一定频率的光,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 电子数目⑧________,饱和电流⑨________. (4)光电效应的瞬时性:当入射光频率超过截止频率时,立 即产生光电流,从照射到产生光电流的时间不超过 10- 9s.
答案 4.5 eV 为零
二、氢原子光谱及氢原子的能级跃迁 规律方法 1.原子光谱产生的机理:原子获得能量(可通过吸收光子、 加热或与其他粒子碰撞)后处于高能级状态(不稳定状态),向低 能级跃迁时, 会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能量, 便产生了原子光谱, 每一条光谱线都对应于一种频率的光.每一种原子产生的光谱 频率都是不相同的,氢原子在可见光范围内产生四种频率的光 谱.
跟踪训练 2
【答案】 A
例 4 氢原子从能级 m 跃迁到能级 n 时辐射红光的频率为 ν1,从能克常量为 h,若氢原子从能级 k 跃迁到能级 m,则 A.吸收光子的能量为 hν1+hν2 B.辐射光子的能量为 hν1+hν2 C.吸收光子的能量为 hν2-hν1 D.辐射光子的能量为 hν2-hν1 ( )

2014届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计算题题型分析与增分策略(共34张PPT)

2014届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计算题题型分析与增分策略(共34张PPT)

(3)说明所设字母的物理意义. (4)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面). (5)说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 (6)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名称及对应的物理 过程或物理状态. (7)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有时需要讨论 分析).
4.要有必要的方程式 物理方程式是表达的主体,如何写出,重点要注意以下几 点: (1)写出的方程式(这是评分依据)必须是最基本的,不能以 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这是相当多的考生所忽视的).如带 v2 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应有 qvB=m R , 而不是其变形结果式 R mv = qB .
(1)分析和分解物理过程,确定不同过程的初、 末状态,将状态量与过程量对应起来; (2)画出关联整个物理过程的思维导图,对于 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过程,直接画出运动 过程草图; (3)在图上标出物理过程和对应的物理量,建 立情境链接和条件关联,完成情境模型.
3.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的目的是说明物理过程和答 题依据,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考虑: (1)说明研究对象(个体或系统,尤其是要用 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求解的题目,一定要 注意研究对象的转移和转化问题). (2)画出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或运动 过程的示意图.
(3)根据题设,墨滴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设圆周运动半径为 v2 0 R′,有 qv0B′=m R′ 由图示可得: ⑥
R′ =d

2
2
d2 +R′-2
⑦ ⑧
5 得:R′= d 4 联立②、⑥、⑧式可得: 4v0U B′= . 5gd2
答案: (1)负电荷 v0 U 4v0U mgd (2) 2 (3) U gd 5gd2
7.解答计算题的技法

技法一
审题技巧与策略
1.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题中给出什么. 第二,题中要求什么. 第三,题中隐含什么. 第四,题中考查什么.

巧学妙解王高中物理——快速提高物理成绩的利器

巧学妙解王高中物理——快速提高物理成绩的利器

时间+汗水≠效果 苦学、蛮学不如巧学请相互传阅 难题、好题天天解,堂堂解 不如巧学妙解 相互分享快速学好高中物理的法宝--《巧学妙解王》我是河南省睢县高级中学的一名高级教师——李仲旭,常常听学生抱怨:“上课听得懂,练习也会做,可一考试就砸”,分析原因,不难发现:学校所发的复习用书大多是课本知识的再现,安排的练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单一,解题思路简单,解题方法很少,而考试题往往覆盖的知识点多,综合程度高,所用解题方法灵活;如果学生缺乏一定量的好的解题方法,产生上述抱怨就在情理之中.高中阶段,最难学的课程是物理,既要求学生有过硬的数学功底,还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立体感和抽象思维能力。

据调查发现高中生中80%以上的学生恐惧物理,学习具有盲目性,物理解题方法不得当。

我经过23年的研究积累,为解答学生学习物理难的这一难题,于2007年出版了《高中物理巧学妙解王》一书,此书于2011年10月再版。

《巧学妙解王》编者阅试题无数,感题目之无限,欲穷尽,难于登天;但题型之有限,与常教学之中,均精通一题型,可灭数千题,遂集吾教学之精华总结与此,盖学习不应苦而应“巧”,做题不应繁而应“妙”,寓于《巧学妙解王》一书,尔必将受益终生! 《巧学妙解王》,这是一本“妙题”与“巧解”的书加光碟,收集了许多很精彩的题目,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巧学妙解的解题方法。

学习完这本书会使你感到学习高中物理变的其实很简单,下面是书中的一点点内容如下,先睹为快,欣赏下面的题目和它的“巧妙解法”:问题一:如图所示,建筑工人要将建筑材料送到高处,常在楼顶装置一个定滑轮(图中未画出),用绳AC 通过滑轮将建筑材料提到某一高处,为了防止建筑材料与墙壁相碰,站在地面上的工人还另外用绳CD 拉住材料,使它与竖直墙面保持一定的距离L 。

若不计两根绳的重力,在建筑材料匀速提起的过程中,绳AC 和CD 的拉力1F 和2F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 . 1F 增大,2F 增大B . 1F 增大,2F 不变C . 1F 增大,2F 减小D . 1F 减小,2F 减小通常的解法是:取三绳连接点O 为研究对象,O 点受到向下绳子拉力,大小为建筑材料重力G ,还受到绳AC 和CD 的拉力1F 和2F ,如右图所示。

2014届高考物理最新14大专题深度解析快速提分训练专题十三 振动和波 光学

2014届高考物理最新14大专题深度解析快速提分训练专题十三 振动和波 光学

2014届高考物理最新14大专题深度解析快速提分训练专题十三振动和波光学1.蜘蛛虽有8只眼睛,但视力很差,完全靠感觉来捕食和生活,它的腿能敏捷地感觉到落在丝网上的昆虫对丝网造成的振动.当丝网的振动频率为f=200 Hz左右时,丝网振动的振幅最大,最大振幅为0.5 cm.已知该丝网共振时,蜘蛛能立即捕捉到丝网上的昆虫.则对于落在丝网上的昆虫().A.当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200 Hz左右时,蜘蛛能立即捕捉到它B.当其翅膀振动的周期为0.05 s左右时,蜘蛛能立即捕捉到它C.当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300 Hz左右时,蜘蛛能立即捕捉到它D.当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250 Hz左右时,该丝网的振幅等于5 cm解析对于落在丝网上的昆虫,当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200 Hz左右时,或周期为0.005 s左右时,丝网发生共振,蜘蛛能立即捕捉到它,选项A正确,B 错误.对于落在丝网上的昆虫,当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300 Hz左右时,丝网不能发生共振,蜘蛛不能立即捕捉到它,选项C错误.对于落在丝网上的昆虫,当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250 Hz左右时,丝网不发生共振,该丝网的振幅一定小于0.5 cm,选项D错误.答案 A2.一列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5所示,已知波的速度为10 m/s.则t=0.2 s时刻正确的波形应是下图中的().图5解析 由波形图可知波长λ=4.0 m ,周期T =λv =0.4 s ,再经过半个周期即t=0.2 s 时刻x =0处质点位于波谷位置,A 正确.答案 A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无影灯是利用光的衍射原理B .刮胡刀刀片的影子边缘模糊不清是光的衍射现象C .水的视深比实际深度浅是光的全反射现象D .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可以减少反射光的强度E .光导纤维内芯材料的折射率比外套材料的折射率大解析 无影灯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选项A 错误;刮胡刀刀片的影子边缘模糊不清是光的衍射现象,选项B 正确;水的视深比实际深度浅是光的折射现象,选项C 错误;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可以减少反射光的强度,选项D 正确;光导纤维内芯材料的折射率比外套材料的折射率大,选项E 正确.答案 BDE4.由某种介质射向空气的一束光,其折射光束如图6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A.用a、b两束光先后照射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则a光的条纹间距比b 光的条纹间距大B.单色光b的频率较小,在介质中b的速度较大C.若增大从介质进入空气的入射角,b光的折射光线先消失D.从相同介质以相同方向射向空气,其界面为平面,若b光不能进入空气,则a光有可能进入空气解析由折射定律知折射率n a>n b,则两束光的频率f a>f b,波长λa<λb.由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ldλ知,选项A错误;由v=cn知,选项B正确;由sinC=1n知临界角C a<C b,选项D错误;若增大从介质进入空气的入射角,折射光线最先消失的是a光,选项C错误.答案 B5.(1)如图7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介质中x=2 m处的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20 m/sC.经过0.1 s时,质点Q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D.经过0.35 s时,质点Q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大于质点P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图7(2)如图8所示为用某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一块柱形棱镜的截面图,圆弧CD 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周,圆心为O ,光线从AB 面上的某点入射,入射角i =45°,光进入棱镜后恰好在BC 面上的O 点发生全反射,后由CD 面射出.图8①画出光线由AB 面进入棱镜且从CD 弧面射出的光路图;②求该棱镜的折射率n .解析 (1)由y-t 图象知P 点沿-y 方向振动,则波沿+x 方向传播,A 项正确.由y -x 图象知,波长λ=4 m .由y -t 图象知周期T =0.2 s ,波速v =λT =20 m/s ,B 项正确.因t =0.1 s =T 2,则Q 点的运动方向沿-y 方向,C 项错.当t =0.35s =34T 时,P 点位于波峰处,而Q 既不在波峰也不在波谷,故D 项错.(2)①光路图如下图所示:②在AB 面由折射定律得sin isin r =n ①在BC 面上O 点恰好发生全反射,则sin C =1n ②由几何关系得r +C =90°③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值解得n =62④答案 (1)AB (2)见解析6. (1)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两个声源S 1和S 2,如图9所示.一人站在声源北方的A 点,此人此时听到的声音很响,这个人向东慢慢移动,声音逐渐减弱,到B 点时几乎听不到声音,测得A 、B 间距离为1.5 m .则:图9①S 1、S 2声波的波长λ为多少?②若此人由B 点再向正南方向移动,声音逐渐变响,那么,此人沿正南方向至少走多远,声音又变得很响?图10(2)如图10所示,玻璃棱镜ABCD 可以看成是由ADE 、ABE 、BCD 三个直角三棱镜组成.一束频率为5.3×1014 Hz 的单色细光束从AD 面入射,在棱镜中的折射光线如图中ab 所示,ab 与AD 面的夹角α=60°.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3×108 m/s ,玻璃的折射率n =1.5,求:①该束入射光线的入射角;②该束光线第一次从玻璃棱镜中出射时的折射角.(结果可用三角函数表示) 解析 (1)①依题意,A 在S 1S 2的中垂线上,S 1A =S 2A ,此点为声波叠加振动加强处,走到B 点几乎听不到声音,B 点是声波叠加振动减弱处,则S 1B -S 2B =λ2由几何关系S 1B =5 m ,λ=2 m.②设人沿BS 2走到C 点,振动又一次加强.S 1C -S 2C =2 m ,S 2C 2=(S 2C +2)2-S 1S 22得S 2C =1.25 m ,BC =BS 2-S 2C =(4-1.25) m =2.75 m.(2)①设光线在AD 面的入射角、折射角分别为i 、r ,则r =90°-α=30°,根据n =sin i sin r 有sin i =n sin r =0.75,解得i =arcsin 0.75.②光束在棱镜中的光路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得,ab 光线在AB 面的入射角为45°.设玻璃的临界角为C ,则sin C =1n =11.5=0.67,因此光线ab 在AB 面会发生全反射.由几何知识得,光线在CD 面的入射角r ′=30°.根据n =sin i ′sin r ′,光线在CD 面的出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 ′=arcsin 0.75. 答案 (1)①2 m ②2.75 m (2)见解析。

2014高考物理易错创新专题预测提分知识点优化解析14:电流电阻电功及电功率(含详解)

2014高考物理易错创新专题预测提分知识点优化解析14:电流电阻电功及电功率(含详解)

2014高考物理易错创新专题预测提分知识点优化解析14电流电阻电功及电功率(含详解)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把另一根对折后绞合起来,然后给它们分别加上相同电压后,则在相同时间内通过它们的电荷量之比为( ) A.1∶4 B.1∶8 C.1∶16 D.16∶12.(预测题)用电器距离电源L ,线路上的电流为I ,为使在线路上的电压降不超过U ,已知输电线的电阻率为ρ.那么,输电线的横截面积的最小值是( ) A.ρL R B.2ρLI U C.U ρLI D.2ULI ρ3.如图所示为一未知电路,现测得两个端点a 、b 之间的电阻为R ,若在a 、b 之间加上电压U ,测得通过电路的电流为I ,则该未知电路的电功率一定为( )A.I 2R B.U 2RC.UID.UI -I 2R4.在研究微型电动机的性能时,应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R 并控制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50 A 和2.0 V.重新调节R 并使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2.0 A 和 24.0 V.则这台电动机正常运转时输出功率为( )A.32 WB.44 WC.47 WD.48 W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5.下列有关电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中没有电流时,导体内的自由电荷也是运动的 B.欧姆定律适用于一切导体 C.W =UIt 适用于一切电功的计算D.热敏电阻阻值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6.如图所示,a、b分别表示由相同材料制成的两条长度相同、粗细均匀电阻丝的伏安特性曲线,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a代表的电阻丝较粗B.b代表的电阻丝较粗C.a电阻丝的阻值大于b电阻丝的阻值D.图线表示的电阻丝的阻值与电压成正比7.(创新题)如图所示是某导体的I-U图线,图中α=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此导体的电阻R=0.5 ΩC.I -U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所以R=cot45°=1.0 ΩD.在R两端加6.0 V电压时,每秒通过电阻截面的电荷量是3.0 C8.如图所示,一直流电动机与阻值R=9 Ω的电阻串联在电源上,电源电动势E=30 V,内阻r=1 Ω,用理想电压表测出电动机两端电压U=10 V,已知电动机线圈电阻R M=1 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10 AB.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20 WC.电动机的热功率为16 WD.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16 W9.(易错题)如图所示,用输出电压为1.4 V,输出电流为100 mA的充电器对内阻为2Ω的镍-氢电池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 0.12 WB.充电器输出的电功率为0.12 WC.充电时,电池消耗的热功率为0.02 WD.充电时电池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0.14 W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6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0.(创新题)(18分)用一个额定电压为12 V 的灯泡做实验,测得灯丝电阻随灯泡两端电压变化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1)在正常发光条件下,灯泡的电功率为多大?(2)设灯丝电阻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室温为300 K , 求正常发光条件下灯丝的温度.(3)将一定值电阻与灯泡串联后接到20 V 电压上,要使灯泡能正常发光,串联的电阻为多大?(4)当合上开关后,需要0.5 s 灯泡才能达到正常亮度,为什么这时电流比开始时小?计算电流的最大值.11.(易错题)(18分)一台小型电动机在3 V 电压下工作,用此电动机提升所受重力为4 N 的物体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2 A.在30 s 内可使该物体被匀速提升 3 m.若不计除电动机线圈生热之外的能量损失,求: (1)电动机的输入功率;(2)在提升重物的30 s 内,电动机线圈所产生的热量; (3)线圈的电阻.答案解析1.【解析】选C.根据R =ρSl.长度拉长为原来的2倍后,电阻变为原来的4倍,对折后绞合起来,电阻变为原来的14,再根据I =UR和q =It ,可以确定C 正确.2.【解析】选B.由题意知,输电线最大电阻R =U I ,根据电阻定律得R =ρ2L S ,S =2ρLIU ,故B 正确.3.【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方框中未知电路可能是纯电阻电路,也可能是非纯电阻电路.(2)只有纯电阻电路,P =I 2R 和P =U2R才能适用,而P =UI 对任何电路都适用.【解析】选C.不管电路是否为纯电阻电路,电路的电功率一定为P =UI ,选项C 正确;只有电路为纯电阻电路时,才有P =UI =I 2R =U 2R,故A 、B 错误;而UI -I 2R 为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功率,故D 错误.4.【解析】选A.当电动机停止转动时,此时电动机相当于一个纯电阻,所以由题中的两表读数,可以计算出电动机的内阻为:r =UI ,代入数据得:r =4 Ω,重新调节R 并使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根据题中的两表读数,计算出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 =UI -I 2r ,代入数据解得:P =32 W ,B 、C 、D 错误,A 正确. 【总结提升】电动机中的能量转化电动机问题是非纯电阻电路的典型问题.分析这类问题,重点关注以下三点(1)电流通过电动机做的功为W 电,电动机发热产生的热量为Q ,同时转化为机械能的多少为W机,则W 电=W 机+Q.(2)在电动机电路中,欧姆定律不再成立,由此推出的公式P =I 2R 、P =U2R 等也不再成立.(3)特殊情况,当电动机转子被卡住时,电动机电路变为纯电阻电路,电流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5.【解析】选A 、C.导体中没有电流时,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也是运动的,例如金属导体中的电子,在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转,但是不能做定向移动,A 正确;欧姆定律适用于金属导电和电解质溶液导电,但是对气体导电不适用,B 错误;W =UIt 适用于一切电功的计算,C 正确;热敏电阻一般是由半导体材料制作成的,半导体材料的特点是温度升高,电阻值减小,D 错误.6.【解析】选B 、C.b 图线的斜率大,表示电阻小,由电阻定律R =ρSl知,b 的导线粗,B 、C 正确,A 错误.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无关,D 错误.7.【解析】选A 、D.由I-U 图线知:图线为过原点的斜线,故A 正确;图线的斜率为电阻的倒数,故R =U I =105 Ω=2 Ω,B 错;由于两坐标轴的物理意义及标度不同,故图线的斜率k 不能用三角函数表示,C 错误;I =U R =6.02 A =3.0 A ,故q =It =3.0×1 C =3.0 C ,D 项正确.8.【解析】选B 、D.由E =30 V ,电动机两端电压为10 V 可得R 和电源内阻上分担电压为20 V ,则I =209+1 A =2 A ,故A 错;电动机输入功率P =UI =10 V ×2 A =20 W ,故B 正确;P 热=I 2R M =4×1 W =4 W ,故C 错误;P 输出=P -P 热=20 W -4 W =16 W ,故D 正确.【变式备选】(双选)表中列出了某品牌电动自行车及所用电动机的主要技术参数,不计其自身机械损耗.若该车在额定状态下以最大运行速度行驶,则 ( )A.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576 WB.电动机的内电阻为4 ΩC.该车获得的牵引力为104 ND.该车受到的阻力为63 N【解析】选A 、D.根据P =UI ,可以确定A 正确.由于电动自行车的电动机是非纯电阻电路,不能用欧姆定律求内电阻,故选项B 错误;电动车速度最大时,牵引力F 与阻力f 大小相等,由P 出=fv m 得f =m P v 出=350203.6N =63 N ,故C 错误,D 正确. 9.【解析】选A 、C.充电器对电池的充电功率为P 总=UI =0.14 W ,电池充电时的热功率为P 热=I 2r =0.02 W ,所以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P 化=P 总-P 热=0.12 W ,因此充电时电池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0.12 W ,故A 、C 正确,B 、D 错误. 10.【解题指南】审题时要特别关注: (1)正常发光条件下的电压与电阻. (2)室温与灯泡没加电压的对应关系.(3)刚合上开关灯泡温度、电阻、电流与达到正常亮度时相比较. 【解析】(1)由题图知,正常发光时R =8 Ω,P =U2R =18 W. (4分)(2)由题图知,室温时电阻R ′=1 Ω,由T T ′=RR ′,得T =2 400 K. (5分) (3)串联电路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R x R =812,得R x =5.33 Ω. (4分) (4)刚合上开关灯泡未正常发光,温度低,电阻小,电流大,I m =U R 0=121A =12 A.(5分)答案:(1)18 W (2)2 400 K (3)5.33 Ω(4)刚合上开关灯泡未正常发光,温度低,电阻小,电流大 12 A 11.【解析】(1)电动机的输入功率P 入=UI =3×0.2 W =0.6 W. (5分) (2)电动机提升重物的机械功率P 机=Fv =(4×330) W =0.4 W. (4分)根据能量关系P 入=P 机+P Q ,得生热的功率P Q =P 入-P 机=(0.6-0.4) W =0.2 W. (2分) 所产生热量Q =P Q t =0.2×30 J =6 J. (2分) (3)根据焦耳定律Q =I 2Rt ,得线圈电阻R =Q I 2t =60.22×30 Ω=5 Ω. (5分) 答案:(1)0.6 W (2)6 J (3)5 Ω。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4:动量守恒定律、原子结构和原子核配套检测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4:动量守恒定律、原子结构和原子核配套检测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4:动量守恒定律、原子结构和原子核配套检测(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1.(10分)(1)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B .核聚变反应方程21H +31H ―→41He +10n 中,10n 表示质子C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2)如图14-7所示,质量为M 的小船在静止水面上以速率v 0向右匀速行驶,一质量为m 的救生员站在船尾,相对小船静止.若救生员以相对水面速率v 水平向左跃入水中,则救生员跃出后小船的速率为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图14-7A .v 0+m M vB .v 0-m M vC .v 0+m M (v 0+v )D .v 0+m M(v 0-v ) 2.(10分)(1)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某金属材料表面时,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若改用频率为2ν的光照射该材料表面时,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________;要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照射光的频率不得低于________.(用题中物理量及普朗克常量h 的表达式回答)(2)质量为M 的箱子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间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初始时小物块停在箱子正中间,如图14-9所示.现给小物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小物块与箱壁多次碰撞后停在箱子中.求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图14-93.(10分)(1)图14-10中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4-10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2)一点光源以功率P向外发出波长为λ的单色光,已知普朗克恒量为h,光速为c,则此光源每秒钟发出的光子数为________个,若某种金属逸出功为W,用此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________.(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甲、乙两个物体发生正碰,已知甲的质量为1 kg,乙的质量为3 kg,碰前碰后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4-11所示,碰后乙的图象没画,则求碰后乙的速度,并在图上补上碰后乙的图象.图14-114.(10分)一个静止的钚核239 94Pu自发衰变成一个铀核235 92U和另一个原子核X,并释放出一定的能量.其核衰变方程为:239 94Pu―→235 92U+X.(1)方程中的“X”核符号为________;(2)钚核的质量为239.052 2 u,铀核的质量为235.043 9 u,X核的质量为4.002 6 u,已知1 u相当于931 MeV,则该衰变过程放出的能量是________MeV;(3)假设钚核衰变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变为铀核和X核的动能,则X核与轴核的动能之比是________.5.(1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大B.α粒子散射实验中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C.核反应方程:94Be+42He―→12 6C+X中的X为质子D.14 6C的半衰期为5 730年,若测得一古生物遗骸中的14 6C含量只有活体中的18,则此遗骸距今约有21 480年(2)一炮弹质量为m,以一定的倾角斜向上发射,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v,炮弹在最高点爆炸成两块,其中一块沿原轨道返回,质量为m2.求爆炸后系统增加的机械能.6.(10分)(1)甲、乙两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间的函数关系分别如图14-13中的Ⅰ、Ⅱ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图14-13A.Ⅰ与Ⅱ不一定平行B.乙金属的极限频率大C.图象纵轴截距由入射光强度决定D.Ⅰ、Ⅱ的斜率是定值,与入射光和金属材料均无关系(2)如图14-14所示,一轻质弹簧两端连接着物体A和物体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水平速度为v0的子弹射中物体A并嵌在其中,已知物体B的质量为m B,物体A的质量是物体B的质量的34,子弹的质量是物体B的质量的14,求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图14-147.(1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一群氢原子处在n =4的能级,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4条B .原子核的衰变是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而发生的C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D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2)质量为m 的物体A ,以一定的速度v 沿光滑的水平面运动,跟迎面而来速度大小为12v 的物体B 相碰撞,碰后两个物体结合在一起沿碰前A 的方向运动,且它们的共同速度大小为13v .求B 物体的质量和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8.(1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近发生事故的福岛核电站利用的是轻核聚变的原理发电的B .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要大C .波粒二象性中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和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的行为,这种波动性与机械波在本质上是不同的D .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可以用动能为13.7 eV 的电子去碰撞(2)如图14-15所示 ,C 是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一块木板,木板的质量为3m ,在木板的上面有两块质量均为m 的小木块A 和B ,它们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最初木板静止,A 、B 两木块同时以方向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0和2v 0在木板上滑动,木板足够长,A 、B 始终未滑离木板.求:木块B 从刚开始运动到与木板C 速度刚好相等的过程中,木块B 所发生的位移.图14-159.(10分)(1)太阳内部有多种热核反应,其中的一个反应方程是:21H +31H ―→42He +X.若已知21H 的质量为m 1;31H 的质量为m 2,42He 的质量为m 3,X 的质量为m 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 是中子B.21H 和31H 在常温下就能够发生聚变C .这个反应释放的核能为ΔE =(m 1+m 2-m 3-m 4)c 2D .我国大亚湾核电站就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2)如图14-16所示,质量为m B =2 kg 的平板车B 上表面水平,开始时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平板车左端静止着一块质量为m A =2 kg 的物体A ,一颗质量为m 0=0.01 kg 的子弹以v 0=600 m/s 的水平初速度瞬间射穿A 后,速度变为v =100 m/s ,已知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为零,且A和B最终达到相对静止.求:图14-16①物体A的最大速度v A的大小;②平板车B的最大速度v B的大小.10.(1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根据玻尔理论可知,当氢原子从n=4的状态跃迁到n=2的状态时,发射出光子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D.原子核的半衰期由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2)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 ).A.31H+21H―→42He+10n是核聚变反应B.31H+21H―→42He+10n是β衰变C.235 92U+10n―→144 56Ba+8936Kr+310n是核裂变反应D.235 92U+10n―→140 54Xe+9438Sr+210n是α衰变(3)如图14-17所示,滑块A、B静止在水平气垫导轨上,两滑块间紧压一轻弹簧,滑块用细线连接,细线烧断后,轻弹簧掉落,两个滑块向相反方向运动.现拍得一组频闪照片.已知滑块A的质量为100 g,求:滑块B的质量.图14-17参考答案1.答案:(1)D (2)C解析:(1)D [α射线是高速氦核流,故A项错误;10n表示中子,故B项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ν是一次函数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近代物理学史知,D项正确.](2)C [小船和救生员组成的系统满足动量守恒:(M+m)v0=m·(-v)+Mv′解得v′=v0+mM(v0+v)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2.答案:(1)E+hνν-Eh(2)Mmv2M +m解析:(1)由光电效应方程有hν=W+E,2hν=W+E′,hν0=W,解得E′=E+hν,ν0=ν-E h .(2)设小物块停在箱子中时两者的共同速度为v′,对两者从小物块开始运动到相对静止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M+m)v′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ΔE=12mv2-12(M+m)v′2解得ΔE=Mmv2 M+m3. 答案:(1)AB (2)Pλhchcλ-W (3)0.1 m/s 乙的图象如上图所示解析:(3)由图v甲=0,v甲′=0.3 m/s,v乙=0.2 m/s,由动量守恒定律m甲v甲+m乙v乙=m甲v甲′+m乙v乙′解得v乙′=0.1 m/s.4.答案:(1)42He (2)5.31 (3)58.7解析:(1)根据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得X核的质量数为239-235=4,核电核数为94-92=2,故“X”核为氦核,符号为42He.(2)钚核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 =239.052 2 u -235.042 9 u -4.002 6 u =0.005 7 u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出衰变过程中放出的能量E =0.005 7×931 MeV≈5.31 MeV.(3)钚核衰变成铀核和X 核,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两者动量大小相等,根据E k =12mv 2=p 22m,得X 核和铀核的动能之比E k m E k M =M m≈58.7. 5.答案: (1)B (2)2mv 2解析:(2)爆炸后一块弹片沿原轨道返回,则该弹片速度大小为v ,方向与原方向相反,设另一块爆炸后瞬时速度大小为v 1,则爆炸过程中动量守恒,有mv =-m 2v +m 2v 1,解得v 1=3v .爆炸过程中重力势能没有改变,爆炸前系统总动能E k =12mv 2,爆炸后系统总动能E k ′=12×m 2v 2+12×m 2(3v )2=2.5 mv 2,系统增加的机械能ΔE =2mv 2. 6.答案: (1)BD (2)164m B v 20 解析:(1)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E k =h ν-W 0,可知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间的函数关系斜率h 是定值,与入射光和金属材料均无关系,因此图线平行,选项A 错误,D 正确;由图象横轴截距可知乙金属的极限频率大,选项B 正确;图象纵轴截距数值等于-W 0,是由金属决定的,选项C 错误;因此答案选B 、D.(2)子弹射入物体A 的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B 4v 0=⎝ ⎛⎭⎪⎫m B 4+3m B 4v 1,从子弹射入物体A 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B 4+3m B 4v 1=⎝ ⎛⎭⎪⎫m B 4+3m B 4+m B v 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 ⎛⎭⎪⎫m B 4+3m B 4v 21=12⎝ ⎛⎭⎪⎫m B 4+3m B 4+m B v 22+E p 由以上各式联立解得E p =164m B v 20. 7.答案: (1)C (2)4m 5 12mv 2 解析:(1)一群氢原子处在n =4的能级,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3+2+1=6条,选项A 错误;原子核的衰变是自发的,不是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而发生的,选项B 错误;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选项C 正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选项D 错误.(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m B ×12v =(m +m B )×13v ,解得m B =4m 5,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ΔE =12mv 2+12m B ⎝ ⎛⎭⎪⎫12v 2-12(m +m B )⎝ ⎛⎭⎪⎫13v 2=12mv 2. 8.答案: (1)CD (2)91v 2050μg解析:(1)目前的核电站都是利用的重核裂变发电的,因为受控热核反应目前还没有开始民用,选项A 错误;不可见光还包括红外线,因此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不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大,B 错误;波粒二象性中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和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的行为,这种波动性与机械波在本质上是不同的,选项C 正确;基态的氢原子的能量是-13.6 eV ,因此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可以用动能为13.7 eV 的电子去碰撞,D 正确.(2)木块A 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木块B 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木板C 做两段加速度不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A 、B 、C 三者的速度相等为止,设三者速度相等时的速度为v 1.对A 、B 、C 三者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2mv 0=(m +m +3m )v 1对木块B 运用动能定理,有:-μmgs =12mv 21-12m (2v 0)2 解得:s =91v 2050μg. 9.答案: (1)AC (2)①2.5 m/s ②1.25 m/s解析:(1)由核反应方程知A 正确;聚变发生的条件是高温;B 错误;由质能方程知C 正确;大亚湾核电站是利用重核裂变发电的,D 错误.(2)①子弹穿过物体A 的过程中,对子弹和物体A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0v 0=m 0v +m A v A解得:v A =2.5 m/s②对物体A 和平板车B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A v A =(m A +m B )v B解得:v B =1.25 m/s.10.答案: (1)ABD (2)AC (3)150 g解析:(1)β衰变是放射性原子核放射电子(β粒子)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的过程,β射线来源于原子核而不是核外电子.所以C 错,A 、B 、D 正确.(2)β衰变时释放出电子() 0-1e ,α衰变时释放出氦原子核()42He ,可知选项B 、D 错误;选项A 中一个氚核和一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并释放出一个中子是典型的核聚变反应;选项C 中一个U 235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生成一个Ba 原子核和一个Kr 原子核并释放出三个中子.A 、C 正确.(3)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 A -m B v B =0其中:v A=s At,v B=s Bt,由题图可知s A=1.5s B代入数据可得滑块B的质量m B=150 g。

2014高考物理最后提分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1

2014高考物理最后提分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1

2014高考物理最后提分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1选择题举例1、物体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又回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中下列图像正确的是【答案】AC【解析】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先正向匀减速,再反向匀加速,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故D项错,由于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B项错,C项正确,由于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故斜率先减小,后增加,A项正确.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斜面体B仍静止,斜面体的质量为M,则水平地面对斜面体A.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B.物块A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mg sinθ的大小关系无法判断C.支持力为(m+M)gD.支持力小于(m+M)g.【答案】AD【解析】由于A匀速下滑、B静止不动,可将A、B视为整体,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斜面体B应该受到地面对它施加的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F f,满足F f=F cosθ,选项A对;竖直方向有N+F sinθ=(m+M)g,选项D对,对物块A受力分析,物块A受到向上的拉力和向上的滑动摩擦力的和等于mgsinθ,故物块A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小于mgsinθ,B项错.3.如图所示,假设某次罚点球直接射门时,球恰好从横梁下边缘踢进。

横梁下边缘离地面的高度为h,足球质量为m,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为W1,足球运动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为W2,选地面为零势能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动能的变化量为W1+ W2-mghB.射门时的机械能为W1-W2C.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为W1-W2+mghD.运动员刚踢完球的瞬间,足球的动能为W1【答案】BD【解析】合力做功量度了物体动能的变化,故动能的变化量为W1-W2-mgh,A项错误;重力以外的力做功量度了机械能的变化,故机械能的增加量为W1-W2,B项正确;重力做功量度了重力势能的变化,故重力势能增加量为mgh,C项错误;运动员踢球过程中只有运动员做功,由动能定理得D项正确。

所以正确答案是BD。

2014高考物理最后提分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5

2014高考物理最后提分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5

2014高考物理最后提分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5选择题举例1.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B.卡文迪许在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万有引力常量时,应用了放大法C.电场强度是用比值法定义的,因而电场强度与电场力成正比,与试探电荷的电量成反比D.“平均速度”、“总电阻”、“交流电的有效值”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答案】ABD【解析】伽利略的对接斜面就是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A对。

卡文迪许在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是运用了放大法,B正确。

电场强度是属性,与电场力F和电荷q的大小无关,C错。

【考点透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方法的理解2.如图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用手托住,让它们静靠在竖直墙边,然后释放,它们同时沿墙面向下滑,已知m A>m B,则物体BA.只受重力一个力B.受到重力和一个摩擦力C.受到重力、一个弹力和一个摩擦力D.受到重力、一个摩擦力和两个弹力【答案】A【解析】在竖直方向上A、B两物体都做自由落体运动,故B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考点透析】本题考查对问题的受力分析3.如图所示的x—t图象和v一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x—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O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象中,在t2、t4时刻2,4开始反向运动【答案】B【解析】图线1表示的是变加速运动,A错。

X-t图线的斜率表示v,B正确。

V-t图线和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V3<V4,C错。

t2时刻表示折返,t4时刻表示之后做减速运动,但没有折返,故D错。

【考点透析】本题考查学生对x—t图象、v—t图象理解4.如图所示为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板之问的距离d和两板正对面积s都可以调节,电容器两极与电池相连接。

Q表示电容器的电量,E表示两板间的电场强度。

2014山东省济南高考物理二轮备考研讨会(2014年3月2号):考纲、考题分析

2014山东省济南高考物理二轮备考研讨会(2014年3月2号):考纲、考题分析
• 计算题能力要求的提高——13年山东理综卷被评为全国优秀试题 • 借机对命题点分布进行微调——必修2中的功能关系、曲线运动
定性分析能力
• 指对具体问题的物理分析,即分析涉及的 现象和过程,分析在各种条件下可能出现 的结果或变化以及导致这些结果或变化的 物理原因。
P
d/2
d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从13年试题的变化看14年高考命题的动向
• 13年试题的总体特点:
• 降低选择题的得分难度——山东减少多选题数量,新课标区分单选与 多选 • 提高计算题的能力要求——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对过 程与方法的考查 • 维持实验题的创新特色——不受大纲约束,突出实验探究能力
• 14年复习备考特别关注:
2.考试内容与要求之“知识点要求”:
• 必考部分: • 力学:五大主题,14个Ⅱ级(理解和应用)知识点,8个Ⅰ 级(了解和认识)知识点; • 电学:五大主题,12个Ⅱ级知识点,25个Ⅰ级知识点; • 单位制和实验:两大主题,12种基本仪器,11个分组实验 (力学6个,电学5个) • 选考部分: • 模块3—3:五大主题,15个Ⅰ级知识点,1个分组实验; • 模块3—4:五大主题,4个Ⅱ级知识点,16个Ⅰ级知识点,3 个分组实验; • 模块3—5:四大主题,1个Ⅱ级知识点,9个Ⅰ级知识点,1 个分组实验(国家大纲中该模块为五大主题—波粒二象 性)。
题数
12.3%13.3%
11/? 73/90 30.4%30%
11.4%12%
11/? 78/100
9.1 %10.9%
11/? 89/110
10%12%
34/? 240/300 100%
全卷 (300分)
分值 分值比例

【高考调研】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14-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件

【高考调研】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14-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件

实验讲解
探究应用
课后练习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 物理
方二利等悬悬等小完一碰实 案:用长线挂大球成维撞验 1. 质 : 天 测 两 球 质 测量用平出小的量 2.安 : 两 等 小 用 长 线 挂 来 装把个大球等悬悬起. 3. 验 一 小 静 , 起 一 小 , 下 它 相 实 :个 球 止拉 另 个 球放 时 们 碰. m1、m2.
分纸带(因 度 稳 造 点 间 不 匀 速不定成的隔均
实验讲解
探究应用
课后练习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 物理
例 2 2· (1 0
北京)如 甲 用 图,
“碰 实 器 撞验
”可 验 动 以证
量恒律即究个球轨水部碰前的量 守定,研两小在道平分撞后动 关系.
实验讲解
探究应用
课后练习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 物理
2 已打计器隔 ( 知点时每 ) 相作以系的动为 互用前统总量 用后统总量 以系的动为
3 试明 2 中结不全等主原是 ( 说 ( 两果完相的要因 ) )
_ _____. _
实验讲解
探究应用
课后练习
高考调研
【析 解】 滑. 块 2 作前统总量滑 ( ) 用系的动为块 2 0 . v0= m s / 1 0 . =2s m / ,p0=0 3 1 .0 1和块 滑 1 0 6 .8 v,v= 1 0 4 . ×1s k/ 2 m g . · m s / 1的量 动 ×2· ks m g/ 1 实时先 通点时 的源再开 ( 验应 接打计器 电,放 )
实验讲解
探究应用
课后练习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 物理
6.被 小 放 斜 的 端让 射 球 同 高 滚 把 碰 球 在 槽 末 ,入 小 从 一 度 下 使 们 生 碰重 ,它 发 正 ,复 点平位 的均置 10 次 仿 骤 ,步 5求入小落 出射球地 N.

2014高考物理最后提分模拟题1

2014高考物理最后提分模拟题1

2014高考物理最后提分模拟题1一、单项选择题(16分)13.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垂直于倾斜天花板平面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天花板与木块间的弹力可能为零B.天花板对木块的摩擦力可能为零C.推力F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木块受天花板的摩擦力增大D.推力F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木块受天花板的摩擦力不变14.下列选项中的各1/4圆环大小相同,所带电荷量已在图中标出,且电荷均匀分布,各1/4圆环间彼此绝缘。

坐标原点O处电场强度最大的是A.B.C.D.15.如图是磁报警装置中的一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R1、R2是定值电阻,R B是磁敏传感器,它的电阻随磁体的出现而减小,c、d接报警器.电路闭合后,当传感器R B所在处出现磁体时,则电流表的电流I,c、d两端的电压U将A.I变大,U变小B.I变小,U变大C.I变大,U变大D.I变小,U变小16.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长ad=0.6m,宽ab=0.3m,O、e分别是ad、bc的中点,以ad 为直径的半圆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边界上无磁场),磁感应强度B=0.25T。

一群不计重力、质量m=3×10-7kg、电荷量q=+2×10-3C的带电粒子以速度v=5×102m/s 沿垂直ad方向且垂直于磁场射入磁场区域A.从Od边射入的粒子,出射点全部分布在Oa边B.从aO边射入的粒子,出射点全部分布在ab边C.从Od边射入的粒子,出射点分布在Oa边和ab边D.从aO边射入的粒子,出射点分布在ab边和be边二、双项选择题(30分)17.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

“东方红一号”的运行轨道为椭圆轨道,其近地点M和远地点N的高度分别为439km和2384km,则A .卫星在M 点的势能大于N 点的势能B .卫星在M 点的角速度大于N 点的角速度C .卫星在M 点的加速度大于N 点的加速度D .卫星在N 点的速度大于7.9km/s18.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 -t 关系如图所示,第3秒末到第7秒末的图像为直线,已知在第1秒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 ,加速度为2a ,则A .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合外力做功为-2WR .从第5秒未到第7秒末合外力做功为WC .从第3秒末到第4秒末合外力做功为-0.5WD .从第3秒末到第7秒末合外力做功为零,加速度为-a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B .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C .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小D .一定质量的100℃的水吸收热量后变成100℃的水蒸气,则吸收的热量大于增加的内能20.如图所示,凹槽半径,30cm R =质量kg m 1=的小物块在沿半径方向的轻弹簧挤压下处于静止状态。

2014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选择题题型分析与增分策略(共34张ppt)

2014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选择题题型分析与增分策略(共34张ppt)

【示例 7】如图甲所示,半径为 R 的均匀带电圆形平板, 单位面积带电荷量为 σ,其轴线上任意一点 P(坐标为 x)的电场 强度可以由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求出:E=
x 2πkσ1-R2+x21/2, 方向沿
x 轴. 现考虑单位面积带电荷量为
σ0 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从其中间挖去一半径为 r 的圆板, 如图乙所示, 则圆孔轴线上任意一点 Q(坐标为 x)的电场强度为 ( )
答案: C

技法二
整体法和隔离法
当物理情境中涉及物体较多时,就要考虑采用整体法和隔 离法.
研究外力对物体系统的作用 (1)整体法 各物体运动状态相同
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即可采用整体法.
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 (2)隔离法 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2.解答选择题的技法

技法一
比较排除法
排除法是要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或基本 知识及规律先将明显的错误或不合理的备选答案一个一个地 排除掉,最后只剩下正确的答案.若余下的选项有两个不能直 接排除掉,再通过合理的推导或计算得出正确答案.
• 【示例1】(2012·海南单科)如图,表面处处 同样粗糙的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ab面和bc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 >β.一初速度为v0的小物块沿斜面ab向上运 动,经时间t0后到达顶点b时,速度刚好为零; 然后让小物块立即从静止开始沿斜面bc下 滑.在小物块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可能正 确描述其速度大小v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是 ( )
必须将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单独地进行受力分析,列 出方程. (3)整体法和隔离法的交替运用 对于一些复杂问题,比如连接体问题,通常需要多次选用 研究对象,这样整体法和隔离法要交替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物理最后二周快速增分指导14篇
14
应试前第二天也是最后一篇——教你如何临场得“高分”
一、先易后难,向顺序要分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卷自然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并不是每道题都很难,试题难易比例一般为:难题约占20%,中等难度的题约占50%,容易题约占30%.在考试时希望答出每道题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答对每道题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保证不丢容易题的分;
尽量不失中等难度题的分;
尽量多得难题的分.
答题的顺序是先做容易的题,再做中等难度的题,最后攻克难题.也就是按卷面顺序从前往后答题,会做的做,不会做的放,某一道题做到中间卡住了也可以跳过去,最后再回过头来攻克难题.
二、合理分配时间,向速度要分
根据题目的不同难易程度及其占总分的比例,我们采用不同的答题原则,以求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达到总分最高的目的.我们的答题原则及基本技巧是:稳中求快做易题,沉着应战中等题,“独辟蹊径”攻难题.
三、把握“做题三步曲”,向步骤要分
第一步:审题
审题一定要仔细,准而快,在准的基础上求快.仔细审题,迅速找到题眼,抓住题目的已知条件,搞清楚待求的内容,防止会而不对、答非所问、全题丢分.
对于能画草图的题,尽量一边审题一边画图,这样可以建立起直观的图象,帮助记忆和分析问题,做理科的题时尤其如此.
第二步:答题
答题要准、全、快.
仔细审题后,一般能找准正确的答题方向,答题时要争取一次成功,字字准确,步步有据,努力提高解题的成功率.防止“方法全对,结论全错”.
答题一定要快而准,书写要规范清晰,答案要全面.避免对而不全,造成不必要的丢分.第三步:检查
由于时间的限制,检查“以粗为主,粗细结合”.
首先看题目有无遗漏,审题是否准确,再看解题过程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所得结果是否科学.
仔细检查的顺序应该是先检查有一点把握但又不十分确定的题,然后检查容易题,最后
检查难题,达到稳操胜券的目的.
四、答好各类题型,向不同题型要分
Ⅰ.选择题
1.认真审题,确认已知
审题,看似老生常谈,实则至关重要.有些学生做题急于求成,读起题来“一目十行”,草率解答.往往忽略、误解了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甚至按照自己想象的条件去解题,当然不可能做对.
2.通览选项、综合分析
一般来说选择题的各个选项,都有一定的联系.有时是从同一物理现象出发考查不同的概念、定律.有时是从不同的物理现象或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通览所有选项,先明确题目旨在考查什么知识点,并进而分辨出各选项的区别、联系.这样就容易选定“突破口”,就容易确定自己应该从哪个方向或哪几个方面去考虑问题,自然有了解题思路.
3.思维严谨,符合逻辑
有些考生做选择题之所以错选,有时不是因为物理知识本身存在问题,而是缺少必要的逻辑知识,犯“形式逻辑”方面的错误.
(1)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例如磁感应强度为零处的电流受安培力一定为零,但安培力为零处的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
(2)要注意题目中的“一定”和“可能”
所谓“一定怎样”,是指必然发生的唯一结果.而“可能怎样”是可能会发生的诸多结果之一.可能发生的同时也伴随可能不发生.
如果选项的叙述是毫不例外的、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如说“一定”、“总是”、“必然”……,则只要找到一个反例即可推翻.而对“可能怎样”,只要能找到一个例子,即可判定其正确.
Ⅱ.实验题
1.实验过程得出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实验结果才是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些试题给出数据,例如实验记录的纸带给出数据,要求从这些数据中得出结论.数据处理方法常用的有图象法、公式法、累积处理法等,尤其是图象法,对数据点的取舍要掌握好.2.注意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近些年高考实验题已从考课本实验向设计性实验方面进行转移.但实验的原理、方法仍是课本实验中所学过的,关键是将课本实验的原理、方法转变为自己的设计能力,这是一种迁移能力.
Ⅲ.计算题
1.主干、要害知识重点处理
2.熟练、灵活掌握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审题技巧、分析思路、选择规律、建立方程、求解运算、验证讨论等.
技巧方法:指一些特殊方法如整体法、隔离法、模型法、等效法、极端假设法、图象法、极值法等.
(1)强调物理过程的题,要分清物理过程,弄清各阶段的特点、相互之间的关系,选择物理规律、选用解题方法、形成解题思路.
(2)模型问题,如平衡问题、追及问题、人船问题、碰撞问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加速、偏转问题等,只要将物理过程与原始模型合理联系起来,就容易解决.
(3)技巧性较高的题目,如临界问题、模糊问题,数理结合问题等,要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关键点”的突破、过程之间“衔接点”的确定、重要词的理解、物理情景的创设,逐步掌握较高的解题技巧.
(4)信息给予题.步骤:①阅读理解,发现信息;②提炼信息,发现规律;③运用规律,联想迁移;④类比推理,解答问题.
五、认真书写,向规范要分
1.强化解题格式规范化
(1)对概念、规律、公式表达要明确无误.
(2)对图式分析、文字说明、列方程式、简略推导、代入数据、计算结果、讨论结论等步骤应完整、全面、不可缺少.
(3)无论是文字说明还是方程式推导都应简洁明了,言简意赅,注意单位的统一性和物理量的一致性.
2.物理规范解题的要求
(1)要明确研究对象,如:以×××为研究对象.有的题目涉及的物体比较多,这时明确研究对象是很重要的,必须针对不同的问题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2)作的必要的示意图或函数图象要规范.
(3)要说明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不同的物理过程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就不同,对不同的过程必须一一说明.
(4)列方程要规范.
首先,列方程依据的物理规律、定理、公式一定要加以文字说明,如由×××定理得.其次,列方程的字母要规范,题设中没有说明的字母应用时必须加以说明,如:设物体A的速度为v等.
最后,所列方程必须是用题设中字母表示的原始式子,而不是变形式或带入数据之后的式子.
六、沉着认真,向心态要分
最佳的应考心态是:自信、沉着、适度紧张.
多次深呼吸可调整心态,放松心情.这些考试技巧已在考前准备及考试流程的注意事项中有说明,这里不再复述.
七、正确面对监考老师
监考不是监视.高考监考老师的职责是为考生顺利、公平的考试服务.
监考一方面是在监督大家不得以任何形式舞弊,从而保证高考的公平性;另一方面监考老师同时也是为考生服务的工作人员,只要不涉及试卷答案,其他你不能解决的问题均可以举手示意得到监考老师的帮助.
只要你没有舞弊的企图,监考老师就是你的保护神,想想如果没有监考,别人把你的答案都抄去了,你岂不是为别人做“嫁衣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