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楚简释地八则

合集下载

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历史地理第十七辑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张晓虹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0年8月2日至6日,在云南昆明云南大学召开。

来自国内外的九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大会共组织大会发言三次,有11位学者作了大会发言;另外还组织了三次分组讨论,分别就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和历史地理与西部开发等专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关于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建构,一向是学者们关注的话题。

葛剑雄《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则根据近些年历史地理学研究的积累,对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学科框架、现实意义、研究水平的提高以及新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在今后应该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的观点。

司徒尚纪在《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地理研究的若干问题》报告中认为,作为现代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可持续发展也是历史地理学的基本任务。

因此,在21世纪,历史地理学研究应当着眼于人类文明发展与环境变迁的相互关系。

他指出,海洋是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空间和方向,海洋历史地理研究向来薄弱,理应列入新世纪研究的重点。

冯季昌《论历史资源地理的研究》则提出了历史资源地理的概念,认为此应为历史自然地理的一个分支学科。

王社教的《关于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几点思考》和李令福的《历史农业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主要阐述了历史农业地理的研究现状和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近年来,在地学界方兴未艾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方法也影响到历史地理学界。

在本次大会上,李孝聪在其《面向21世纪,迈向数字化时代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报告中,就指出如果能借助卫星定位系统(GPS)定位、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完成数字地图,那么对与时间和空间都有关系的研究必将更进一境;但他也指出,在建设地理信息系统时,不可能只有技术的含量,还存在如何处理历史资料的问题,应该看到,以地理信息作为突破口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可能会是历史地理学的必然。

中国文字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目录(作者音序排列)

中国文字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目录(作者音序排列)

中国文字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目录(作者音序排列)1.蔡英杰(云南大学):释“卐”2.蔡哲茂(台湾史语所):说殷卜辞中的“圭”字3.曹兆兰(深圳大学):《说文解字》引《诗》异文对理解诗意的价值4.陈秉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说文笺证》选录(三)5.陈家宁(天津师大):浅析《龙龛手鉴》对部首的改良6.陈剑(复旦大学):释上博竹书《昭王毀室》的“幸”字7.陈五云(上海师大):佛经音义文字研究的意义8.陈曦(北京语言大学)、党怀兴(陕西师大):宋元明六书学家引用古文字资料9.陈燕(天津师大):现代部首法的建立10.陈英杰(暨南大学):楚简札记五种11.陈远止(香港大学):论香港方言字及其规范12.单周尧(香港大学):说13.邓福禄(武汉大学)、韩小荆(湖北大学):疑难俗字考辨14.董莲池(天津师大):释孿15.樊俊利(河北师大):五代以来《说文》逸字研究16.方敏(湖北大学):从《说文》看扬雄、杜林的小学贡献17.费锦昌(教育部语用所)、松冈荣志(日本东京学艺大学):日本“国字”的汉语读音18.冯良珍、阎华(山西大学):西及相关诸字演变之考查19.冯胜君(吉林大学):战国楚文字“黾”字用作“龟”字补议20.郭曙纶(上海交大)、方有林(上海商学院):网络汉字的大规模统计与分析21.韩琳(中央民族大学):现代形声字“省声”现象试析22.郝士宏(安徽大学):说悤及从悤的一组字23.何华珍(浙江财经学院):日本汉字研究导论24.何继军(上海师大):唐代“三书”俗字的心理分析25.何景成(吉林大学):史族铜器研究26.何琳仪(安徽大学)、胡长春(安徽美术出版社):释攀27.何瑞(华东师大):《玉篇》异部互见考28.黄德宽(安徽大学):从转型到建构:世纪之交的汉字研究与汉语文字学29.黄天树、方稚松(首都师大):甲骨缀合九例30.黄亚平(中国海洋大学):广义文字学刍议31.贾爱媛(青海师大):对异体字确定的几点看法32.江学旺(苏州大学):说文“厂”及“厂”部之字试说33.金鹤寿(延边国际汉字研究所):汉字规范化首先必须编纂出版《新世纪国际通用字典》34.黎传绪(南昌科技大学):《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争鸣35.黎广基(香港大学):上博楚竹書二《民之父母》“無體之禮,日逑月相”考36.李家浩(河北大学):说“峚”字37.李守奎(吉林大学):《曹沫之陈》之隶定与古文字隶定方法初探38.李小静(商务印书馆):几部汉语辞书中“作”和“做”用法的计量分析39.李义海(信阳师院):殷商甲骨刻辞妻考释40.李玉平(北师大):试析《干禄字书》中的异体字和易混字41.连登岗(南通大学):论简化汉字“约定俗成”方针的偏颇42.林宏明(台湾政治大学):殷墟甲骨文字缀合新例(五)43.林志强(福建师大):论传抄古文的形态变化及相关问题44.刘金荣(绍兴文理学院):试论汉字字义、字形义和字词义45.刘志基(华东师大):图形构件与甲骨文的构形系统46.陆锡兴(南昌大学):论异体字的名称和实质47.吕浩(上海大学):“转注”论略48.吕肖庆(北京大学)、尹江红(方正集团)、唐英敏(北京大学)、高玉军(北京大学)、张建国(方正集团):汉字结构信息与自动化出版49.麦淑仪(香港大学):试论香港地区繁简字的运用及其规范50.潘玉坤(华东师大):西周铜器铭文中连接分句的连词51.裴蓓(上海师大):从知觉的角度看战国文字的简化52.裴大泉(中山大学):繁体出版物中的用字问题53.彭泽润(湖南师大):“字”的构造和普通文字学的文字分类54.秦建文(曲靖师院):字源:字义的扩张55.沙宗元(安徽大学):再论汉字的分化56.商艳涛(中山大学):金文札记四则57.沈培(复旦大学):周原甲骨文里的“囟”和楚墓竹简里的“囟”或“思”58.师玉梅(暨南大学):释59.施谢捷(南京师大):古玺复姓杂考60.史建桥(商务印书馆):辞书用字的类推简化问题61.史杰鹏(北师大):读《郭店楚简》札记一则62.舒怀(湖北大学):殷商甲骨文形声字生成方式例说63.宋华强(北京大学):释甲骨文中的“今朝”和“来朝”64.苏培成(北京大学):谈“据形定部”65.孙华龙(辽东学院):管窥甲骨文中的形容词66.王长丰(郑州大学):“姓”字训义67.王丹(华南师大):《古文四声韵》重文间的关系试析68.王蕴智(郑州大学):古文字同源分化的三种方式69.吴良宝(吉林大学):包山楚简释地三篇70.肖惠兰、程继兵(湖北大学):《说文》“革”字考71.肖晓晖(中国传媒大学):古玺名字解诂72.肖毅(武汉大学):楚系成语玺辑略73.徐莉莉(华东师大):历史用字断代调查中异体字的认定标准74.徐时仪(上海师大):玄应《众经音义》所释俗字考75.徐在国(安徽大学):新蔡简中的二个地名76.许子滨(香港岭南大学):读上博简《仲弓》札记77.杨宝忠(河北大学):大型字书收录传世文献汉字存在的问题78.杨芙蓉(广东技术师院):从汉字看古代女性的社会审美地位79.杨宏(对外经贸大学):试论碑志文字的字体学研究价值80.杨琳(南开大学):释化81.杨涛、郑国民(北师大)、陈双新(河北大学):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字种字量研究(二)82.杨勇(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异体字概念的界定83.杨泽生(中山大学):甲骨文字研究的开端84.杨宗兵(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秦文字“草化”论析85.叶正渤、陈荣军(徐州师大):《殷虚书契前编集释》研究86.于智荣、王恩建(淮海工学院):从甲骨文和古籍用例看辞书对“率领”义“以”字词性的标注87.喻遂生(西南师大):《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的“疾”字88.詹绪左、俞晓红(安徽师大):《祖堂集》校读札记89.詹鄞鑫(华东师大):必须坚持《规范汉字表》研制工作的基本原则90.詹鄞鑫(华东师大):关于汉字性质的几个问题91.张光裕(香港中文大学)、陈伟武(中山大学):简帛医药文献考释拾遗92.张静(深圳大学):郭店楚简中的变形音化现象93.张世超(东北师大):“尺”的字源考察与语源问题94.张书岩(教育部语用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与姓名工作的滞后95.张通海(淮北煤师院):上博简(三)《中弓》散记96.张显成(西南师大)、余涛、苟晓燕:《银雀山汉墓竹简(壹)》校核记97.张小艳(浙江大学):“庶”“鹿”相乱与汉语俗字考辨98.张玉金(华南师大):殷墟甲骨文“若”字释义99.张育泉(首都师大):有关《规范汉字表》的思考100.张再兴(华东师大):殷商西周金文中构字元素“宀”的形体演变101.张振林(中山大学):《说文》从辵之字皆为形声字说102.赵伯义(河北师大):《说文解字》传本述略103.赵立伟(聊城大学):新材料与三体石经古文合证104.赵学清(陕西师大):战国齐、燕、韩、赵、魏五国“文字异形”及成因概说105.赵铮(湖北大学):《说文》笔意推求体例概说106.郑贤章(湖南师大):可洪音义俗字札记107.郑振峰(河北师大):行楷字形的规范原则108.周宝宏(天津师大):沬司徒疑簋铭文“啚”字研究109.周晓文、李国英(北师大):汉字编码与汉字规范110.朱昌春(民政部地名所):商周传世地名的用字研究。

包山楚简151~152 号简补释

包山楚简151~152 号简补释

四川文物2014年第2期关于战国时期的楚田制,学者们已经进行了诸多探讨,但由于史料缺乏,使得研究难以深入。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由于一些新材料的出现,使我们对于楚田制的研究出现了新的契机。

比如1987年出土的包山楚简,[1]对于我们研究战国时期楚田制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分析包山楚简第151~152号简的相关内容,就其中所反映的当时的楚田制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包山楚简第151~152号简曰:左驭番戌飤(食)田于(国)噬邑城田,一索畔(半)畹。

戌死,其子番疐后之。

疐死无子,其弟番死无子,左尹士命其从父之弟番飤(食)田,病于责(债),骨儥之。

左驭遊晨骨贾之,又(有)五節。

王士之后四川文物2014年第2期能左驭相当于“士”一类的。

“飤田”:整理者认为飤通作“食”,可从。

《说文·食部》:“飤,粮也。

从人、食。

”段注:“粮也。

从人、食。

按以食食人物。

其字本作食。

俗作飤。

或作饲。

经典无飤。

许云:邱到于潏水袁以为右庶长四川文物2014年第2期“左尹士”:整理者认为是“左尹之士”,陈伟认为士是左尹的人名。

[19]今按,当从整理者,因为左尹恐不可能有多个。

“病于责(债),骨儥之。

左驭遊晨骨贾之”:“骨”,李学勤以音近读为“迄”,根据《逸周书·皇门》注训为“既也”。

李零认为包山楚简“司”。

李学勤改释为“節”,疑即符节,即后世的印章。

战国时期实行的是“田里什伍”,受田者五家编为一伍,田的转让可能也需要伍的封印以为证明。

何琳仪释为“”,读为“则”,认为“五则”是一百五十步。

陈伟认为“五’同“伍”,是姓氏,“五”者,是说左驭遊晨买的田得到了“伍”的证明。

“王士之后赏间之,谓番戌无后”:李学勤认为,“间”,当据《小尔雅·广言》解为:“非也。

”因为此人是王室后嗣,也受有田,当即和潘家是同伍的一家,因而对潘家田地的继承权问题提出非议。

实际上,这种说法有诸多疑点:第一,如按这种说法,“非”为动词,“之”则为其宾语,那么,“之”指代的是什么?按照李说,“之”指“潘家的继承权”,将其与前面的“赏间之,谓番戌无后”连读,则是“赏非议‘潘家的继承权’,认为番戌无后嗣”,这样读下来,感觉文义很突兀,前面讲的都是“田”,后面突然出来了个“继承权”。

包山楚简

包山楚简

包山楚简张家厚包山楚简,是1987年在湖北省沙洋县发掘的包山二号楚墓中发现的。

其中有文字的竹简278枚、竹牍1件。

包山楚简字迹清晰,总字数12626字,单字达1605个,合文31个。

内容包含官府文书、卜筮祭祷记录、遣策三个类别。

官府文书是楚国中央政府留存下来的各种司法记录,是由若干位官吏书写的,字体多数比较潦草,有明显的急就风格。

卜筮祭祷记录出自数位贞人之手,相比之下较为工整。

遣策是随葬物品记录,大约为少数几人所书,字迹大部分工整,少部分潦草急就。

由于内容复杂,书写者众多,变化极其丰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楚国文字的基本面貌和实际使用情况,是研究楚国文字和书法的极好材料。

由于从书法艺术风格多样性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包山简比郭店简更值得关注。

一、包山楚简的文化解读文化包涵的内容极为广泛。

它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各种内隐的或外显的行为方式,尤其是人们的观念形态。

从物质层面来说。

书写材料与书写方式对书法作品的影响至关重要。

楚人写出这样的文字,首先是由于有了这样书写的条件。

一是楚笔的出现。

楚笔是迄今出土最早的毛笔。

有两大特点:一是笔锋长,二是将笔毛围在笔杆四周,中间空虚。

书写时只能用有弹性的笔尖部分。

根据字迹判断,包山简的书写者是在已编连成卷的竹简上书写。

一手持简,一手执笔,手腕紧贴竹简,所以字迹具有左低右高、向左倾斜的现象。

包山楚简书写行笔过程也变化多端。

由于楚笔独特的形状及书写特点,楚简的点画都是笔尖按下后顺笔朝不同方向摆动或扭转,起笔稍粗,收笔处较尖,圆转处刚健而有弹性。

楚简文字无折笔,所有转折笔划均以圆转之笔为之。

从精神层面来看,楚人的文字,楚简书写风格,与楚人宗教信仰和心理积淀相关。

楚人的文字包括楚简帛和楚金文,共同特点都是结体敧侧多变,线条流畅,婀娜夸饰,宛转圆劲。

装饰性是楚文字的一大特色。

突出表现为曲线的运用。

这种屈曲缭绕的线条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神秘奇诡、浪漫潇洒的气息。

这与楚人崇巫的原始宗教有直接的关联。

包山楚简“郙”即巴国说

包山楚简“郙”即巴国说

《 山楚 简》 望 在关 于 5号 简 “ ” 的注 释 中说 : 邡 字
“ 字 原 文 稍 残 , 残 画 看 , 邡 王 篌 剑 的 ‘ ’ 法 此 从 与 邡 写
墓, 报告 《 山 楚 墓 》 于 19 包 已 9 1年 由 文物 出版 社 出
版 。墓 中 大 量 竹 简 引 起 学 术 界 的 重 视 , 别 是 简 文 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简 “ 9 藏尹 毛之人 ” ) 2 7简 的 “ 邡受 ” 这两 等 、2 苛 。 种 都 与“ 救邡 ” 无关 。 再 一种用 法 是地名 , 15简有 “ 客 ” 同“ 如 4 邡 , 东 周 之客 ” “ 、 燕客 ”、 秦客 ” “ 客 ” “ 客 ” “ 、魏 、越 并列 , 足 以证 明“ ” 地 名 , 邡 乃 而且 是能 同 周 与燕 、 、 、 秦 魏 越 排 在 一个层 次上 的诸侯 国。望 山 1号墓 5号简 纪年 “ 邡客 困 刍问王 于 裁 郢 之 岁 ” 与 同 出 1号 简 “ , 齐客 张果 问王 于藏郢 之岁 ” 同列 , 电说 明 了这 一点 。 很 多学 者 已经注意 到 了。
Vo . 1 33. . No 6
No e v mbe 2 6 r,00
包 山 楚 简 “ ’ 巴 国说 部 ’ 即
李 学 勤
( 清华 大 学 历 史 系 , 京 1 0 8 ) 北 0 0 4
摘 要 : 北 包 山楚 墓 出 土 竹 筒 中 , 年 简 文 育 “ 司 马 悼 滑 将 楚 邦 之 师徒 以 救 都之 岁” 简 , 中 的 “ ” 国 湖 纪 大 一 其 郎 是
白狮子 地 2号墓 仍 可 能稍 晚 , 定之 于 春秋 战 国之 问

《包山楚简》地名数则考释

《包山楚简》地名数则考释
这里有一问题值得说明, 上引《史记》所载汉晋召陵县南之陉 (或陉山) 于公元前 329 年 为魏所取, 而 “包山楚简”所载为公元前 323 年楚大司马昭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后若干年内的 史实, 若以召陵之陉山释简文之陉, 于楚怀王中后期仍为楚地的话, 则又与公元前 329 年魏 伐楚取陉山的史实相矛盾, 当作何解释?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年第 4 期 (总第 231 期)
“包山楚简”地名数则考释
徐 少 华
作 者 徐少华, 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 武汉, 430072。 关键词 楚简 地名 值得深入研
究。 本文就简文所涉及的陉、 安陵、 鹿邑、 繁阳、 付与之关、吾攵、 傅阳等若干地理 问题加以分析、 探讨, 以求弄清它们的沿革变化和地望所在, 为进而研究当时楚国 政治地理结构的发展、 演化以及我国古代社会由分封制向郡县制的逐步过渡和转变 奠定一块有利的基石。
古息国、息县, 在今河南息县西南数里, 仍有故址见存βµ; 长陵邑, 古又称“长陵戍”, 位 于淮水上游北岸,《水经·淮水注》(卷 30) 有明确的记载, 当是古代淮域的一处军事要塞, 南 朝萧齐之时曾因此而置长陵郡和长陵县, 北魏沿用不改βν。从包山楚简的记载来看, 长陵邑至 迟于战国中期即已存在, 又可补文献记载之不足。“喜君”既为息君, 则与息相近或相邻的繁 丘、繁阳就应是文献所载的淮北之繁阳, 与 50 年代安徽寿县所出《鄂君启节》车节中所记的 “繁阳”当是同一地方βο。《左传》襄公四年载: “楚师为陈叛故, 犹在繁阳”。杜预注: “繁阳, 楚地, 在汝南鱼同阳县南。”又同书昭公五年和定公六年的记载并作“繁扬”, 证之铜器和简文, “繁阳”是其正字, 而“繁扬”乃同音假借字。汉晋鱼同阳县, 据《水经·汝水注》(卷 21) 的 记载, 因位于汝水支流鱼同水之阳而得名, 《读史方舆纪要》说其在明清新蔡县北 50 里βπ, 《大 清一统志》说在新蔡县东北 75 里βθ , 杨守敬的《水经注疏》说在新蔡县北 70 里βρ , 小有差异。 以今图对照, 今安徽临泉县西境有鱼同城镇, 位于新蔡县北 70 里左右, 应是古鱼同阳县所在, 杨 说更近实际。汉晋鱼同阳县地望已明, 则位于其南的古繁阳当不出今河南新蔡县与安徽鱼同城镇 之间的新蔡县北境一带βσ。这里南距古息国、息县以及长陵邑仅百余里, 往来方便, 简文所载 战国中期之繁丘、 繁阳当即此, 其地理形势与简文有关繁丘南里人龚酉为隶于喜 (息) 的内 容相符合。

0464包山楚简120—123号简补释

0464包山楚简120—123号简补释

包山楚簡120——123號簡補釋(首發)李守奎吉林大學包山120-123記載的是一起竊馬、殺人案的訴訟、審理和辦案的過程。

我們先將釋文釋寫如下,爲了便於閱讀,凡本文不討論的文字,直接用通行文字轉寫。

1本文討論之處用黑體字標明,主要討論“ (廄) (執)事人”、“ 爲 (孑)以傳之”、“命停(亭)邞解句(拘)傳邞 ”和“(鷹/應)氏”四個問題,其餘個別字的釋讀在注腳中略陳己見。

□客監 蹠楚之歲,享月乙卯之日,下蔡鄩里人余猬告下蔡 (廄) (執)事人陽城公 睪。

猬言謂:“邞 竊馬於下蔡而儥之於陽城,又殺下蔡人余睪,小人 爲 (孑)以傳之。

”陽成公 睪命停(亭)邞解句傳邞 ,得之。

(120)享月丁巳之日,下蔡山陽里人邞 言於陽成公 睪、大 尹屈達、郫陽莫敖臧獻、2余 。

言謂:“小人不信竊馬。

小人信辯下蔡關里人(鷹/應)女返、東邗里人場賈、 里人競不害僉殺余睪於競不害之館,而相播棄於大路。

”競不害不至(121)□安(焉)。

3孑( ) (執)場賈,里公邞眚4、士尹紬慎返孑( ),言謂:“場賈旣走於前,孑( )弗及。

”孑( ) (執)(鷹/應)女返,加公臧申、里公利臤返孑( ),言謂:“女返旣走於前,孑( )弗及。

”孑( ) (執)競不害,里公吳 、亞□ 乘返孑( ),言謂:“不害旣走於前,孑( )弗及。

”孑( )收邞 之奴,加公範戌、里公余(122) □返孑( ),言謂:“邞 之奴旣走於前,孑( )弗及。

”邞 未至斷,有疾,死於 (拘)。

(鷹/應)女返、場賈、競不害皆旣盟。

(123)這組簡的內容可以分爲四段:第一段是余猬向陽城公 睪訟告邞 竊馬和殺人,要求拘捕被告。

陽城公 睪下令拘捕邞 。

第二段是邞 的申述,說自己沒有竊馬也沒有殺人,并說他知道殺人者是應女返、場賈和競不害三個人。

第三段敍述拘捕三名疑犯及邞 之奴而未果的過程。

第四段就一句話,可能是在證人死後,應女返、場賈和競不害三個人證明自己的盟誓。

經衆多學者的研究,簡文大意已經明晰。

包山楚简语言研究共3篇

包山楚简语言研究共3篇

包山楚简语言研究共3篇包山楚简语言研究1包山楚简语言研究包山楚简是近年来出土的一组楚墓竹简,据考古学家估计大约出现于战国晚期至秦汉时期。

该组竹简共有408枚,现存者有356枚,文本总字数约达2.3万字,其文本内容以书信、账册、官方文书、祭祀文书和卜辞为主。

这些文献相当于为我们重现了包山地区市镇化程度和楚地诸侯相互之间的贸易、往来、交换和权力斗争情况。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字体系,包山楚简的研究自然不可避免地牵涉到包山楚简语言的研究。

在对包山楚简语言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音系语音学方面,二是语法句法学方面。

在音系语音学方面,我们可以建立起包山楚简语音的声母、韵母的表格,通过研究包山楚简的拼音,来分析包山楚简的语音特点。

我们可以发现,包山楚简的音节无声调,共有24个声母和28个韵母。

通过对比赵家城楚简等其他竹简的音系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包山楚简的音系跟其它的楚简比较,音节种类较为繁多,因此比起其他楚简更加灵活,表达的意义更为丰富。

在语法句法学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分析包山楚简的主谓宾结构、句子类型、句子成分及修辞手法等特点的演变,来掌握包山楚简语言的语法规则和句法结构。

通过这些句法及语法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包山楚简的语法基本上是将左向的同义句用“有……无……”的结构来表达,因此多 adjective, 偏seyin 音节的名词型, 如stjun '大',而且倾向于简洁、紧凑。

其次,包山楚简语言涉及到一些古汉语的使用,如“爰”、“乎”、“然”、“若”等古汉语的使用。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包山楚简对古代楚语言的生动呈现来更好地探究古代汉语言的发展,从而揭示出楚文化的历史特点、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特色,为研究古代历史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综上所述,包山楚简是一种珍贵的汉字文化遗产,通过对其音系语音学和语法句法学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楚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丰富我们对中国语言历史的认识。

利用楚简考释金文字词两则

利用楚简考释金文字词两则

利用楚简考释金文字词两则
石小力
【期刊名称】《古文字研究》
【年(卷),期】2014()1
【摘要】建国以来,战国竹简文字陆续出土,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包山简、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的陆续公布,楚简成为战国文字研究的核心,也成为破解其他文字材料的一把钥匙。

学者们利用新出楚简考释其他文字材料中的疑难字,取得了很大成绩,本文利用新出楚简考释了金文中的两个疑难字。

【总页数】6页(P273-278)
【作者】石小力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楚简遣策车类字词考释
2.上博楚简《孔子见季桓子》字词考释
3.利用楚简考释东周金文地名二篇
4.西周金文字词关系零札(两则)
5.近出商周金文字词考释(八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包山楚简郙即巴国说

包山楚简郙即巴国说

包山楚简郙即巴国说
李学勤
【期刊名称】《中国文化》
【年(卷),期】2004()21
【摘要】1986年至1987年发掘的湖北荆门包山2号墓,报告《包山楚墓》已于1991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墓中大量竹简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特别是简文的纪年,有下少学者讨论,发表了一系列意见。

这些纪年的最后一个,是“大司马悼滑将楚邦之师徒以救郙之岁”,
【总页数】4页(P14-17)
【关键词】湖北;荆门市;包山;楚墓;楚简郙;巴国;专题文化研究
【作者】李学勤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教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2;K878.8
【相关文献】
1.包山楚简"郙"即巴国说 [J], 李学勤
2.先秦出土文献语料类型分析刍议*--以《包山楚简》与《郭店楚简》为例 [J], 刘志基
3.新蔡葛陵楚简“蓝郢”与“鄩郢”考——附论包山楚简中的“栽郢” [J], 王恩田;
4.《卜居》中"卜筮"的现实探源
——以《望山楚简》和《包山楚简》为例 [J], 李令
5.望山楚简所见的卜筮与祷祠──与包山楚简相对照 [J], 陈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包山楚简札记七则

读包山楚简札记七则

读包山楚简札记七则
林澐
【期刊名称】《江汉考古》
【年(卷),期】1992()4
【摘要】鄂君啟節始见(?)字。

舊说或以为居字,或以为(?)字。

新版《金文编》主後说,理由是“節内另有居字作(?)”。

今包山32号简“所死於其州者之居后(?)族”,居和(?)連文,釋文作“居(?)”,甚是,《说文》:“(?),(?)也。

从尸得几而止。

”按凥即(?)之異体,字並从几。

《说文》凥注音作“九鱼切”,實误。

當逕讀为(?)。

【总页数】3页(P83-85)
【关键词】包山楚简;札记;说文;金文;三省;注音;新版;专字;字书;理由
【作者】林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刍读《包山楚简》 [J], 孙自平
2.读包山楚简札记 [J], 刘波
3.《卜居》中"卜筮"的现实探源
——以《望山楚简》和《包山楚简》为例 [J], 李令
4.读《包山楚简》偶记“受贿”、“国帑”、“茅门有败”等字词新义 [J], 夏渌
5.《包山楚简文字编》校读琐议 [J], 白于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简牍

古代简牍
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简牍
20xx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内容简介
03 图书目录
目录
02 作者简介 04 版本信息
《古代简牍》是200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均明。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综述了20世纪出土简犊的概况,对其内容和分类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全书15万字,配有彩图4 幅、插图30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图书目录
前言 一 20世纪上半叶简牍的出土与整理 (一)楼兰尼雅出土简牍 (二)敦煌前期汉简 (三)罗布淖尔汉简 (四)居延前期汉简 (五)新疆各地出土的怯卢文简牍 二 20世纪下半叶简牍的出土与整理 (一)望山楚简 (二)包山楚简 (三)郭店楚简
版本信息
版 次:1 页 数:214 印刷时间:2005-7-1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I S B N:82 包 装:平装
谢谢观看
作者简介
李均明,广东博罗人,一九四七年生于印度尼西亚,一九六○年归国,一九七五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 典文献专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即从事古代简牍的整理与研究,曾参加银雀山汉简、云梦睡虎地秦简、江陵张 家山汉简、长沙走马楼三国口天简等的整理及相关书籍的编撰,并多次获奖。已发表论著有《初学录》等十余种, 论文有《流沙坠简释文校正》等近百篇。现任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

释楚国的几方烙印

释楚国的几方烙印

释楚国的几方烙印
曹锦炎
【期刊名称】《江汉考古》
【年(卷),期】1994()2
【摘要】释楚国的几方烙印曹锦炎传世的楚国官玺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及历史地理的重要实物资料,考古发掘中,出土遗物上留存的楚玺印痕,同样也是十分珍贵的资料.本文考释于楚墓椁木上发现的几方烙印.一1956年国庆节前夕,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工作队在省银行干...
【总页数】2页(P69-70)
【关键词】包山楚简;楚国;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文字;《左传》;文物工作;“行”;湖南省;楚系文字;古文字研究
【作者】曹锦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7.6
【相关文献】
1.先秦楚国兵器铭文中的地名汇释 [J], 朱力伟
2.荆楚国名译释论—兼摘《中国苗族古歌》传承的古楚信息 [J], 石宗仁
3.“楚国之举,恒在少者”试释 [J], 梁中实
4.楚国申氏两簠读释 [J], 李学勤
5.释楚国金币中的“■”字 [J], 赵平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包山楚簡人名補釋及取名用字特徵

包山楚簡人名補釋及取名用字特徵

包山楚簡人名補釋及取名用字特徵
劉國勝; 孫夢茹
【期刊名称】《《简帛》》
【年(卷),期】2018(000)002
【摘要】包山楚簡的人名資料十分豐富,其中有不少在字詞考釋方面還存在疑難。

對司法文書《廷志》簡119'秀芻''秀亞'、簡25'玉婁?楃w'、簡87'陳果'等人名,我們作了重新釋讀。

包山楚簡人名的書寫有完整姓名和單寫名字兩種形式,兩者在使用上没有嚴格規定。

包山楚簡的人名用字表現出多樣性,名字中使用喜慶吉祥字、壓勝字、地名、動植物名、干支名的情況較普遍,反映了當時的取名習俗。

【总页数】7页(P7-13)
【作者】劉國勝; 孫夢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銀雀山漢墓竹簡〔貳〕·定心固氣》補釋一則 [J], 蔡偉
2.《銀雀山漢墓竹簡〔貳〕·定心固氣》補釋一則 [J], 蔡偉;
3.包山楚簡人名補釋及取名用字特徵 [J], 劉國勝;孫夢茹;
4.《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肆]》釋文、注釋補正 [J], 黎石生
5.走馬樓吴簡《竹簡[柒]》、《竹簡[捌]》釋文、注釋補正 [J], 黎石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