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毒理学讲座-2011

合集下载

《药物毒理学》课件

《药物毒理学》课件

药物剂量和个体差异:药物 剂量和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毒 性反应不同
药物代谢和排泄:药物代谢 和排泄可能导致毒性反应不 同
药物耐药性:长期使用药物 可能导致耐药性,需要不断 更新药物和治疗方案
药物安全性评估:需要建立 完善的药物安全性评估体系, 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实验结果:观察药物对实 验对象的影响,包括生理、 生化、病理等方面的变化
实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 行统计分析,评估药物的 毒性和副作用
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 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 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药物毒性评价的指标和标准
• 急性毒性:评价药物在短时间内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 • 慢性毒性:评价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 • 遗传毒性:评价药物对遗传物质和生殖细胞的影响 • 致癌性:评价药物对肿瘤发生的影响 • 生殖毒性:评价药物对生殖系统、胚胎发育和后代健康的影响 • 免疫毒性:评价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神经毒性:评价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心血管毒性:评价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呼吸毒性:评价药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肝毒性:评价药物对肝脏的影响 • 肾毒性:评价药物对肾脏的影响 • 皮肤毒性:评价药物对皮肤的影响 • 眼毒性:评价药物对眼睛的影响 • 胃肠道毒性:评价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 • 骨骼毒性:评价药物对骨骼的影响 • 内分泌毒性:评价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代谢毒性:评价药物对代谢系统的影响
YOUR LOGO
药物毒理学
,
汇报人: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标题

药毒毒理学ppt课件

药毒毒理学ppt课件

各种性状得以表达的过程。
肿瘤促进剂是通过刺激细胞增生使引发的细胞发
展进入促长阶段,促进剂本身无或仅有极微弱的致
癌作用,反复使用刺激细胞分裂,形成肿瘤。
典型的促癌剂:多肽、固醇类激素、生长因子、最
佛波酯(TPA)
41
癌症的促进阶段:有良性肿瘤转变为恶性肿瘤,并 进一步演变成为更具恶性表型或具有侵袭特征的肿 瘤的过程。 主要表现:自主性或异质性增加、生长加速、侵袭 性加强、出现浸润和转移的恶性生物学特征。
癌等。
2、激素
激素类药物引起机体内分泌系统失衡;
甲睾酮、庚酸睾酮-肝癌;黄体酮-宫颈癌等。
3、抗肿瘤药物
引起继发性白血病和继发性膀胱癌等 。
31
4、免疫抑制药 降低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增强病毒诱导细胞的恶
性转化,导致肿瘤的发生。 5、其他药物 苯妥英-新生儿神经纤维细胞瘤;氯霉素-白血病; 利血平-乳腺癌等。
21
①眼睑接触性皮炎:
其特征为发痒、红肿、结膜轻度充血等。
②全身中毒性反应:
包括皮肤粘膜干燥、脸部潮红、发热、谵妄、心动 过速。
③对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可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
22
第三节 药物对眼损伤的评价
1、眼刺激试验 评价由药物直接接触角膜、结膜等所引起的刺激作 用 2、眼科学评价 为眼的临床评价 3、电生理学评价 4、行为和心理物理学试验
DNA发生反应。
29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nongenotoxic carcinogens) 也称外遗传性致癌物(epigenetic carcinogen) 指不作用于机体遗传物质的化学致癌物。主要是促 进细胞过度增殖。
促癌剂、免疫抑制剂、石棉、激素
30

《药物毒理学》PPT课件

《药物毒理学》PPT课件

药物毒理学与生物学
01
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药物对生物大分
子、细胞和器官的损害。
药物毒理学与化学
02
研究药物分子的结构与毒性之间的关系,为新药设计和安全性
评估提供依据。
药物毒理学与环境科学
03
研究药物对环境的影响,探讨药物在环境中的降解、转化和归
趋。
药物毒理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01
或染色体异常。
药物毒性评估方法
动物实验
通过动物模型来评估药物的毒 性作用和剂量-反应关系。
体外实验
利用离体组织、细胞或生物分 子进行药物毒性研究。
临床研究
通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和 安全性数据进行药物毒性评估 。
流行病学研究
通过大规模人群调查和数据分 析来评估药物的危害性。
药物毒性评价指标
半数致死量(LD50)
体外研究方法
细胞毒性试验
遗传毒性试验
通过培养细胞,观察药物对细胞生长、存 活和功能的影响。
检测药物对细胞或细菌DNA的损伤作用, 预测潜在的致癌性。
膜渗透性试验
酶活性抑制试验
研究药物对细胞膜的通透性和作用机制。
检测药物对特定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了解 药物的代谢和作用机制。
计算毒理学方法
药代动力学模拟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
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要求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 经营企业等及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监测技术与方法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分析 和评估,为药品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不良反应预警与应对
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进行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防 止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中药毒理PPT课件

中药毒理PPT课件

和鸦片、海洛因相比,罂粟壳内的“有毒物 质”虽然含量不大、纯度也不高,一般食用罂粟 壳起不到什么作用,但对绝大多数从未接触过毒 品,尤其是对毒品有高度敏感性的人来说,吃过 后,会或多或少地产生轻快感。 有的人可能脸部微微发红,有的人可能心跳 加快,有的人可能容易打瞌睡,而有的人可能不 易入睡。即使是对毒品不敏感的人,如果长期食 用添加了罂粟壳的食品,也必定会产生一定的依 赖性。 人们长期食用这种食品,会出现发冷、出虚 汗、乏力、面黄肌瘦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对神 经系统、消化系统造成损害,甚至会出现内分泌 失调等症状,最终上瘾,具有潜在的吸食毒品的 倾向。
治疗阳痿病120例有效率984另外尚有用本品治疗烫伤中小面积烧伤脑血栓形成肺栓塞肢端动脉痉挛及动脉栓塞性疼痛10和鸦片海洛因相比罂粟壳内的有毒物质虽然含量不大纯度也不高一般食用罂粟壳起不到什么作用但对绝大多数从未接触过毒品尤其是对毒品有高度敏感性的人来说吃过 罗雨虹
炮制
民间传说
◆ 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年~前49年), 大将军霍光的妻子想让自己的女儿做皇后,想法谋害当时 的皇后许氏。许氏分娩之后,霍光的妻子就胁迫御医淳于 衍利用服药的机会进行谋害。淳于衍暗中将捣好的中药附 子带进宫中,偷偷掺合在许皇后要吃的药丸内。许皇后服 药后不久,即感到全身不适,很快昏迷死亡。
学号:
201156710056 201150701248 201150701314 201150701193 201150701179
罂粟壳
附子
你若不死,本宫终究只是个妃
麝香
罂粟壳
罂粟壳,又名“御米壳”,俗称“米壳”。为植物罂粟 (Papaver somniferum L.)的干燥成熟果壳。秋季将已割 取浆汁后的成熟果实摘下,破开,除去种子及枝梗,干燥。 呈椭圆形或瓶状卵形,多已破碎成片状,外表面黄白色、浅棕色 至淡紫色,平滑,略有光泽,有纵向或横向的割痕。体轻,质脆。 内表面淡黄色,微有光泽。有纵向排列的假隔膜,棕黄色,上面 密布略突起的棕褐色小点。气微清香,味微苦。

药物毒理学第二讲PPT课件

药物毒理学第二讲PPT课件
随着新药研发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用药安全意识的提高,药物毒理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未来药物毒理学将 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加强基础与应用研究结合,提高药物安全性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提供更加科学和有力的支持。02Fra bibliotek药物毒性作用机制
药物毒性作用的分类和特点
01
02
03
04
急性毒性
短时间内大量接触药物引发的 毒性反应,通常在动物实验中 观察,评估药物的致死剂量。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临床试验监测
在临床试验阶段,对受试者进 行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 药物毒性反应。
药品上市后监管
药品上市后,对药品的安全性 进行持续监测和监管,确保药 品安全有效。
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及时收集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 信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04
药物毒性的研究案例
药物毒性研究案例一:抗肿瘤药物的毒性研究
慢性毒性
长期接触药物引发的毒性反应 ,主要观察药物对机体组织、 器官的损害及功能异常。
遗传毒性
药物可引起基因突变、染色体 畸变等遗传学改变,与致癌、 致畸等长期效应相关。
致癌性
长期接触某些药物可能增加机 体发生肿瘤的风险。
药物毒性作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药效学机制
药物在体内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与药物作用靶点、药效强度等有关。
体外实验
利用离体组织、细胞等研究药物对机体的影响, 具有快速、经济等优点。
毒代动力学研究
通过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过程,揭示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消除规律。
毒理学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
利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从分子水平上 揭示药物毒性作用的机制和个体差异。

《药物毒理学研究》课件

《药物毒理学研究》课件

制定药物安全标准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对药物的反应,预测新药在不同物种中的安全性,为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预测新药在不同物种中的安全性
02
CHAPTER
药物毒性的种类与机制
指机体一次性接触后,在短时间内引起的中毒症状。
急性毒性
分类
评估方法
根据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量毒性、最大耐受量、治疗量、亚治疗量、最小治疗量等。
03
评估方法
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观察药物的遗传毒性作用和致突变性,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1
遗传毒性
指药物能够引起DNA损伤或基因突变的能力。
02
分类
根据药物的遗传毒性作用机制和性质,可分为直接致突变和间接致突变。
03
CHAPTER
药物安全性评价
通过药物安全性评价,可以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药效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从而评估药物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药物毒理学与生物信息学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药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基因组、蛋白质组等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揭示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机制。
药物毒理学与纳米科学
纳米药物的设计与合成,以及纳米药物对机体毒性的研究,为药物毒理学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药物毒理学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学习,预测药物的毒性反应和安全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和分析,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实验实施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相关数据。
文献调研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药物的基础知识和研究现状。
实验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和评价要求,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通过动物模型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

药物毒理学课件

药物毒理学课件

毒理学 是研究毒性物质对机体的有
害作用及其发生、机制、结 果以及危害因素的科学。主 要用于对外源性物质的安全 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估。
药物 是毒理学的一个相对年轻的 毒理学 分支,已广泛体现在新药临
床前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 及临床合理用药。
二、药物毒理学及其有关定义 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是研 究药物对生命有机体有害作用的科学。
毒性反应: 在治疗剂量下不出现, 仅在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体内 药物蓄积过多时才出现的反应。药物 引致的毒性反应所造成的持续性的功 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停药后恢复较 慢,甚至终身不愈。
毒性作用:包括毒性反应和其他几种 反应。
毒性作用
从药理毒理学的角度而言,药物的毒性作用 包括以下几种:
(一)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 )
药害事件
1、沙立度胺与海豹畸形 药物:沙立度胺,反应停;
治疗妊娠呕吐; 时间: 1957年上市; 国家: 德国及其他国家; 危害:海豹畸形; 意义:加强新药临床前药物毒理学评价。
2、乙烯雌酚与少女阴道癌 • 药物:乙烯雌酚; • 治疗:患者母亲,保胎; • 美国,1966-69年; • 危害:少女阴道癌(8-25岁); • 迟发性毒性作用。
二、解释下述概念:
1. 药物毒理学;2. 治疗指数 (therapeutic index);3. 安全范围 (marhin of safety); 4. 毒物(toxicant)和毒素(toxin);5. 靶部位 (target site);6.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7. 质反应(all-or-onen response);8.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9.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10.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11.迟发性毒 性作用(delayed toxicity);12.不可逆性毒性 效应(irreversible toxic effects);

2011药物毒理学总论1

2011药物毒理学总论1
GLP
4学时 4学时 1学时 1学时 4学时
2学时 4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毒理学定义、发展历史、意义 第二节 药物毒理学 第三节 药物毒理学的基本概念(重点) 第四节 药物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第一节 毒理学定义、发展历史 研究方法、展望
一、定义: 毒理学(toxicology )是一门研
Bioinformatics Toxicogenomics Toxicoproteomics Metabonomics
❖减少化合物用量 ❖缩短评价时间 ❖提高人体外延性
17
2 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是新药申请临床试验审评 的重要内容,SFDA发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中规定 :
局部毒性(local toxicity ):药物仅在接触 的局部产生的毒性反应。
34
小结
药物安全性研究是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 药物毒理学研究为药物的安全评价提供强有
力的技术支撑,涵盖药物研发与应用全过程 药物毒理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应用了基
础生命科学、医学、药学、药理学、病理学、 实验动物科学的理论与技术,随着上述学科 的进展而快速发展
评价的法规与技术要求。
5
授课内容
总论(第一章) 药物/毒物代谢动力学 (第二章) 一般药理学评价(第二十一章) 急性毒性试验(第二十章) 长期毒性试验(第二十章) 免疫毒性(第四章) 局部用药的毒性研究(第二十二章) 药物遗传毒性试验(第十五章) 生殖毒性试验(第十四章) 致癌作用,依赖性研究(第十三、十六章) 药物安全评价研究
3.2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 :
ADR 合理用药
19
第三节 药物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毒理学基础主题知识讲座

毒理学基础主题知识讲座

毒理学基础主题知识讲座
22
2、亲核物的解毒:
结合反应:羟化物与葡萄糖醛酸、 硫酸结合;巯基化合物甲基化或与葡萄 糖醛酸结合;胺类和肼类乙酰化;氰化 物通过硫氰酸酶转化形成硫氰酸。
毒理学基础主题知识讲座
23
3、亲电子剂的解毒:
GSH结合,GST催化加速这一 反应。某些金属离子如Ag+、Cd2+、 Hg2+等也可与GSH结合解毒。还可 与蛋白质结合。
(1)解毒能力耗竭: 如谷胱甘肽、维生素C等的耗竭,可致解 毒酶作用减弱。
(2)解毒酶失活: 毒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影响酶活性,如 ONOO-灭活Mn-SOD。
(3)某些结合反应被逆转: 如葡萄糖醛酸结合产物的再水解,有时 产生有害中间产物。
(4)解毒时产生潜在有害副产物:
毒理学基础主题知识讲座
28
第二节 靶分子的反应
毒理学基础主题知识讲座
11
毒理学基础主题知识讲座
12
• 产生途经:代谢酶(P-450、GST等)催化
• 产生方式:插入氧原子;共轭双健;键异裂 (阳离子亲电物)
• 后 果:组织损伤;三致;异常免疫反应等
毒理学基础主题知识讲座
13
2、自由基
• 自由基(free radicals):指由化合物的 共价键均裂而产生的独立游离存在的带 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或离子。
有毒物-信号中止蛋白相互作用而产 生,如洋地黄抑制Na+-K+ ATP酶。
毒理学基础主题知识讲座
46
二、毒物引起细胞维持功能改变
(一)细胞内部维持自身功能的损害: 细胞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正常的生命活
动的基础。很多毒物可损害细胞的能量生 成和蛋白质合成,引起中毒性细胞死亡。

药物毒理学专业知识讲座

药物毒理学专业知识讲座

药物毒理学专业知识讲座
第6页
图5-1 肝小叶模式图
药物毒理学专业知识讲座
第7页
图5-2 肝小叶微细结构
药物毒理学专业知识讲座
第8页
肝腺泡 三带
1 2 3
门周区 带中区
小叶中心区
门管区
中央静脉
肝小叶 三区
图5-3 肝小叶和肝腺泡简图
药物毒理学专业知识讲座
第9页
腺泡分带现象
1)肝细胞各组分水平沿腺泡分带呈 浓度梯度分布
肝功效 例子 种类
营养稳态
葡萄糖合成与储存 胆固醇摄取
颗粒滤过 蛋白质合成
生物转化与 解毒
肠道细菌产物,如内毒素
凝血因子 白蛋白 转运蛋白 胆红素和氨 类固醇激素 外源性化学物
药物毒理学专业知识讲座
功效损害后果
低血糖、意识 含糊
高胆固醇血症
内毒素血症
出血 低蛋白血症、腹水 脂肪肝
黄疸、高血氨 肝昏迷
症细胞迁入。 ✓ 血清酶测定
药物毒理学专业知识讲座
第18页
✓ 坏死模式:
1)灶状
2)带状 1带

3带(小叶中心区) 多
对乙酰氨基酚特异性地损伤3带肝细胞
3)全腺泡状(全小叶状)
药物毒理学专业知识讲座
第19页
(二)脂肪肝(fatty liver) 概念
脂质积聚含量超出总重量5%肝脏 特点 肝急性中毒常见反应; 可逆; 不引发肝细胞坏死
药物毒理学专业知识讲座
第20页
➢ 分类 大泡脂肪变性:如乙醇等 微泡脂肪变性:如四环素、 丙戊酸钠等
药物毒理学专业知识讲座
第21页
➢ 脂肪变性原因 1)脂蛋白合成抑制 2)甘油三酯与脂蛋白结合降低 3)极低密度脂蛋白转运受干扰 4)脂质氧化损害 5)脂肪酸合成增加,如乙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前一阶段的实验结果,判断是否进行下
一阶段的实验。
33
不同阶段的毒理学试验项目
我国现有毒理学评价程序多数为4个阶段。
《化妆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为5个阶段。 新药研究分为全身用药的毒性试验、局部用 药的毒性试验、特殊毒理研究,三部分。 化学物的种类不同,用途不同,试验方法和
先后顺序不同(如化妆品、食品,口皮急毒顺序不
20
如同“毒物”和“非毒物”是相对的一样,化
学物质的毒性高低具有相对意义。
对于毒性,一定要强调“量”的概念。任何化
学物质,只要达到一定的剂量,对机体都具有毒性 ,而低于某一剂量水平时,则不具有毒性。 如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Se、食盐等; 毒性大的非人体必需化学物,在某一剂量范围
内对机体不呈现损害作用,有的反而对某种疾病有
15
5. 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
有效量曲线和致死量曲线的斜率不一样时,
以TI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并不可靠。 安全范围指ED99~LD1(或ED95~LD5)之间的距 离。值越大越安全。
16
6. 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
以前叫外来化合物,指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
中、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的化学物质;它们并非 人体的组成成分,也非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也不是维 持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但可由外界环境 经一定环节和途径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
26
10. 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表示化学毒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
中质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27
11. 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表示化学毒物的剂量与个体
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 之间的关系。
28
安全系数 种属差异,动物实验,外推到人。 试验组 不同剂量组 阴性对照组
38
第四阶段,包括:
♫ ♫
慢性毒性试验; 致癌试验。 目的:获得NOAEL或LOAEL,
为制订卫生标准提供参考数据。
特点:时间长、费人力物力。
39
(七)
药物毒理学研究的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和医药工业的进步和发展,研制和开发了 大量新药,对医治人类疾病,保障人类健康起到了巨大作用。
但由于1961年反应停(thalidomide)药害事件发生,使28
31
对不同化学品(食品添加剂、药物、农药、化妆 品、工业化学物等),由于接触方式、途径、剂量不 同,按照不同的国家标准,采用不同行业规范程序 进行评价。
32
毒理学安全性评采用分阶段试验的原则(考虑
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各阶段试验之
间有关联,要按顺序进行。 如急性毒性实验是所有毒理学实验的基础; 慢性毒性实验的剂量、观察指标的选择要参 考亚慢性毒性实验的结果。
产业性 化学物
30
(六)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我国现有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新药(农药)毒理学研究指导原则》 《化妆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规范》(入世为与国际接轨颁布)
实验室研究质量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 对毒性鉴定机构的认证、实验室要求作出明确规定。
治疗作用,如As、Pb。
因此,剂量(dose)是化学物质毒性的决定因素。
21
化学物质的毒性除主要取决于剂量外,还与化学
物对机体的作用条件(如接触途径、接触方式:包括
接触次数、时间、间隔等)、理化特性(如溶解度、分
散度、挥发度、比重、硬度)、环境因素(如气温、气 湿)、宿主因素(如物种、品系、性别、年龄、遗传素 质、免疫水平、健康状况、营养状况)等有关。 因此,探讨化学物对机体的生物学作用,关键是
作用剂量和作用条件。即在严格控制条件下通过实验
研究(动物实验)观察药物对机体及其组成部分的作用
规律及其原理。
22
★ 9. 半数致死剂量 (median lethel dose,LD50),或半数 致死浓度(LC50):指化学毒物能够引起受试对象死亡一半 所需要的剂量或浓度。又称致死中量。为一统计量。 毒物的毒性大小,通常用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所得出的
同学们好!
药物毒理学实验设计与原理 讲 座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研室 李时恩
公卫院 室
: :
-
( ) ( ) @ .
2
内容提要

● ●
概述
药品临床前毒性试验 药效试验研究的基本要求

药效学试验举例
3
一、概述
(一)实验设计
(design of experiment, DOE)
药物的安全性,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随
着新药的国际化,国际间相互利用安全性试验数
据也日益增加。
41
为此,英国1968年颁布药品法,1971年成
立了药物检定机构和药物安全委员会。此后,在 药物市场经济推动下,许多发达国家开始重视药 物和其它化学品对人类生殖的影响,首先是致畸 性(teratogenicity),WHO于1967年在国际疾病分
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
级 极 剧 别 毒 毒 大鼠口服LD50
(mg/kg· WB)
相当于人的致死剂量
( mg/kg· ) WB ( g /人 )
<1 1~50 51~500 501~5000 5001~15000 >15000
稍尝 500~4000 4000~30000 30000~250000 250000~500000 >500000
良好的设计是顺利进行科学研究和数 据统计分析的先决条件,也是获得预期结 果的重要保证。
4
设计包括专业设计和统计设计两部分:
专业设计是从各专业角度考虑实验的科学安
排,是基础。包括选题,建立假说,确定研究对
象和技术方法等;
统计设计则是从统计学角度,考虑设计的科
学性和逻辑性,使研究结果具有重现性,更可靠,
同)。
34
第一阶段,包括:
♫ 急性毒性试验;

局部毒性试验。
目的:主要是测定LD50或LC50,并进行急性毒性分
级,为其它试验提供剂量参考依据,并推测靶器官。
农药、化装品要进行
♫ ♫ ♫ ♫ ♫ 皮肤、黏膜刺激试验; 眼刺激试验; 皮肤致敏试验; 皮肤光毒试验; 光变态反应试验。
35
第二阶段,一般包括:
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 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 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毒物”与“非毒物”的概念是相对的。
19
8. 毒性(toxicity)
的能力,称为毒性。
化学物能够对机体造成损害
在同等剂量下,化学物质对机体损害能力越大, 其毒性越高。相对于同一 损害指标,需要剂量越小 的化学物质,其毒性越大。
流行病学
卫生毒理学
8
(五) 药物毒理学及其相关术语
1. 毒理学(toxicology) 是研究化学物质对机体
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理的学科;
研究化学物质对机体的有益作用,即通过影响
机体器官的生理功能或细胞代谢活动达到防治疾病 的目的,属药物学范畴; 研究化学物质对机体的有害作 用及其防护措施,属预防医学范畴。
国家中出生了8000多短肢畸形儿,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 使医学界首次认识到对母体安全的化学药物对胎儿产生不可 逆损伤。由此揭开药物和其它环境化学毒物致畸的研究序幕 。人们在要求药效的同时,更注意其安全性。
40
一种药物的药理概况,决定于临床前的药理 和毒性研究,在供使用前必需了解预期药效、药 理性质、毒性作用,有助于显示其使用安全性。
9
2. 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
是研究药物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及其机
理,并对药物毒性作用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及对
靶器官毒性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10
毒理学 研究毒性物质对机体的有害 作用及其发生、机制、结果以及危 害因素的科学。主要用于对外源性 物质的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估。
药物毒理学
是毒理学的一个相对年轻的分 支,已广泛体现在新药临床前安全 性评价、临床试验及临床合理用药。
11
3.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再好的刀枪要 也不如不割破”,“月满则缺,物极必反”。其实 在现代医学中许多药物的研究与研发都是基于药 物毒理学展开的。最普通的例子就是对于蛇毒和
37
第三阶段,包括:
♫ ♫ ♫ 亚慢性毒性试验; 生殖及发育毒性试验; 代谢试验。 亚慢性毒性试验目的:确定反复接触受试物所引起
的毒性效应、强度、靶器官,初步估计NOAEL或 LOAEL,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提供剂量、指标参 考依据。 生殖发育毒性试验包括:致畸试验;繁殖试验。目 的:观察对生殖过程的影响。 代谢试验目的:了解受试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 消除情况,判断蓄积性。
LD50或LC50来表示。化学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反比,
即急性毒性越大,LD50的数值越小。 经口、经皮毒性用LD50表示, 单位mg/kg· BW); 吸入毒性或对水生动物的毒性用LC50表示, 单位 mg/m3或mg/L。
23
LD50或LC50是评价化学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
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毒物进行急性毒性
分级的基础标准。
我国农药的急性毒性分级
级 剧 高 别 毒 毒
(mg/kg· WB)
经口LD50 <5 5~ 50~500 >500
经皮LD50
(mg/kg· WB)4h
吸入LC50
(mg/m3)2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