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在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
在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在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一、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未来的国民。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生活教育思想为我们探索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文将在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
二、陶行知与生活教育思想的介绍陶行知(1891-1946),中国近代教育家、哲学家,被誉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陶行知提倡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他对教育的独特见解和理念的总结,也是他对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贡献。
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主张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他提出了“体验论”、“自由教育”、“生活教育”等一系列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这些理论和经验对于指导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和挑战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是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础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教育质量也有所提升。
然而,与此同时,基础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课程设置过于功利化,缺乏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
当前,学生面临着大量的课业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困扰,而缺乏对生活、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全面了解和培养。
这不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也制约了他们对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次,教育评价体系过于重视成绩和排名,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这导致了学生只追求分数而不关心真正的学习和成长,也阻碍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特色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特色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南安市翔云中学梁明新“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
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
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陶行知先生通俗的至理名言,道出了乡村教育的真谛与目标。
新课程实验实施以来,南安市翔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以“我是家乡小主人”为总课题,立足地方资源,努力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乡村特色的发展之路,至今有60多个课题付诸实施并顺利结题,先后获得50多个县(市)级以上奖项,其中有多个全国一等奖,成为学校办学的特色品牌。
同时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开展学陶师陶活动,创建国家级“行知实验学校”,彰显行知教育思想的独特魅力,让“陶花”绽放在师生心里,遍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一、用行知教育思想指导特色课程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而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
从这个角度看,创新教育的关键或教学的直接任务,是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是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创新精神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
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作为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山区校,各方面的办学条件与发达地区相差甚远,什么样的模式才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应该成为学校重要的研究课题与办学目标。
实践证明,只有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培养有素质的学生,才能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
而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恰恰符合农村学校的实际现状和办学思路,与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
为此,我校提出了“实践行知教育思想,打造乡村教育品牌”的办学理念,有针对性地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整合,引入校园,搬进课堂,渗透到各个学科里,在师生中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地开展综合实践特色活动,让教育教学真正从学校和课本“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社会”,使教育真正与乡村实际相结合,与劳动技能相结合,形成了“立足山区,突出特色”的办学模式。
谈陶行知思想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谈陶行知思想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1. 引言1.1 回顾陶行知思想的重要性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他的思想对当今的教育事业和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思想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陶行知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提倡“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这为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使教育工作者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
陶行知思想强调自由探索与实践。
他认为学生应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由探索知识,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这种理念促进了学校教育环境的改善,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勇于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陶行知思想倡导亲和和谐的师生关系。
他强调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平等、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之上,师生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和支持。
这种亲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也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探讨陶行知思想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陶行知思想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学生应该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均衡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综合能力,这有助于塑造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陶行知思想提倡自由探索与实践,鼓励学生在校园中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和活力。
陶行知思想倡导建立亲和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应该平等、尊重、信任、关爱,营造温馨团结的校园氛围,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陶行知思想推动校园文化多样化发展,鼓励学校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课外项目,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质。
陶行知思想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不仅体现在学生全面发展、自由探索与实践、亲和和谐师生关系、多样化发展等方面,更是在推动校园文化不断进步和提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浅论陶行知_教学做合一_论与创新创业教育
103 浅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论与创新创业教育翟晓川(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就业处,重庆 合川 401572)摘 要:本文通过对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学习,探求了其与当前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关系,指出这是高等教育改革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走向深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对学校教育本质的和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创新创业教育读《陶行知文集》中的《教学做合一》一文,深感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对实施创业教育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先生在早年晓庄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认为“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强调“事怎么做,就须怎样学。
譬如游泳,要在水里游;学游泳,就需在水里学。
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籍,做游泳的动作,纵然学了一世,到了下水的时候,还是要沉下去的”。
这就要求把课堂、书本、学校延伸到大社会、大自然中去,把大社会、大自然当作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教材,弄清原理,掌握技能技巧,进而用实践来检验理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社会开始步入以市场经济迅猛增长为主要驱动力的快速转型期,创新教育被理所当然地提上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议程。
创新创业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它主要解决的是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的问题。
要解决的是使大学毕业生走向灵活就业、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问题。
“第三张教育通行证”的思想,即创业教育的观念反映到高等教育领域,促使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作出新的尝试与探索,最早见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之中。
文件指出,“在‘学位=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教什么?因为创业教育应该分层次进行,所以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也应分层次。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体系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体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表现为一个目的、三大原理,七条原则,七项措施。
(一)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为“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是对学生进行“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的“全面教育”。
所以说:生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为人民生活向前、向上需要的、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的教育;其次是指向社会个体的,即培养人的多方面的人格道德素质的教育:总之,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同时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规定了具体培养目标,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二)生活教育三大原理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
何谓“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教育又改造生活。
所以说“生活教育”包含主要精神有:1〉是生活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2〉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3〉是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4〉是“生活即教育”主张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第二基本原理何谓“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三、 陶 行 知 创 造教 育思 想 的主 要 内容 《 创 造的教育》 ( 1 9 3 3年 ) 一 文 的 完 成 标 志 着 陶
二、 陶 行 知 生 活教 育理 论 的主 要 内容
教育》 上发表 《 行知行》 一文 , 认为“ 行 是知之始 , 知
是行之成 ” , 于 是 改 名 为“ 行知 ” 。 陶 行 知 的教 育 思 想 主 要 就 是 生 活 教 育 理论 , 共
包括三大教育理念 : “ 生活 即教育 ” 、 “ 社会 即学校 ” 、 “ 教学做合一 ” , 实质上就是主张学校教 育活动要与 生活本身及社会 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 他认为教育 的 根本意义是 生活之变化 , 教育 的 目的是 发展学生 的
效果的创业教育 , 高 校 才 能 把 握 住 进 一 步 发 展 的 新
机遇 。
“ 生 活 即教 育 ” 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 论的核心 ,
是指教育不能脱离实 际的生活 , 教育 与生活是紧密
联系在一起的, 是 生活 决 定 教 育 。 “ 社 会 即 学校 ” 是 指 学 校 教 育 要 与 社 会 密 切教高厅[ 2 0 1 2 ] 4号) , 要求各高校 面 向全体本科生开设“ 创业基础 ” 必修课 ; 党 的十八
大报告继续强调要 “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 , “ 提 升 劳 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 增强就业稳定性 。” 因此, 只 有
创新人才 培养模 式 , 大 力开展有 自身特 色 、 有 实际
阳 明 的“ 知行合一 ” 说, 取 名“ 知行 ” , 4 3 岁时在 《 生 活
简述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简述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作者:杨俊杰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4期摘要:长久以来,陶行知教育思想始终都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精进工作、优化工作的重要价值观来源。
面对现代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笔者特此选用先生教育思想中与创业较为相近的创造教育思想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理论剖析,并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责任现状描述,将其与先生的教育思想相结合,最终以阶段性及结构性的价值探究列出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望能以文中所整理的浅显文字为相关创业教育从业者提供一些理论辅助。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高校创业教育;相对启示创业教育是现今高校学生培养进程中极为看重的一环。
与过往时代不同,现今社会已经步入了创业大潮中,同时学生的就业心境也不再局限于追求稳定。
而创新创业教育不但能加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掌握度,还能从多个层面上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此笔者特此引用和细化研究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希望通过对其教育思想的背景及内容的详细讨论过程,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路径提供一些理论思路。
一、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然性及综合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必要性1、必然性以现今民办高校的专业配置而言,其中技能类技术类专业的比重明显居多。
而国内的技术向专业就学者数量也基本到达了一定的高度状态。
教育部也于近期内逐渐发布了关于创办“创业必修课”的通知。
故在此增长趋势和上级政策下,校方本着全部为学生着想、时刻以学生为准的教学原则,必然要针对未来的社会趋势做出一定的教育变革举动。
同时我校身为民办高校,相较于其他公立学校而言在行动范围和就业渠道上都有一定的阻碍性特征,因此无论从教育角度还是社会需求角度,民办学校创办创业教育都实属必然进程。
2、必要性民办高校在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劣势。
首先创办经费就需要校方自理,虽然此期间校方可选择与其他企业、经济体合作,但从利润风险上讲仍旧需要高校自负盈亏;其次民办高校不存在编制制度,因此短期内无法迅速招揽高效能教师人才,使得师资力量在专业性和技术能度上始终与公立高校存在差异;同时中型及大型的创业活动都需要高校施以长期的时间和资源支持,而民办高校因财力人力的欠缺性使其根本无法承办大型活动。
“教学做合一”思想及其对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的启发
更有限, 学校 教育不 可能 完成 所有 知识 的传授 ; 一 另 方 面 , 实际 教学 过程 中发 现 , 师无 论 如何 努 力 , 在 教 也无 法在 有 限的几 十节课 里 面将一 门课 程 的内容悉 数 传授 给学 生 ; 者 , 否有 必要将 所 有知识 传授 给 再 是 学生? 因此 , 决这 一对 矛盾 的有效 途 经就是 人们 常 解
一
掌 握必要 的技 能 , 成 良好 的学 习习惯 , 养 然后 让学 生 利 用这些 方法 和技 能去 浩瀚 的知识 海洋 中获 取 自己
需 要 的东西 。
、
பைடு நூலகம்
教 育 的 目的在 于使 人适 应今 日之 生活
其次 ,以教人 者教 己。筒而 言之 就是 “ 为教 而 学 ” 即要 求 学生 学 习 的知识 , 师 在教 之 前必 须 学 , 教
一
是 一个教 育观 念 的大转 变 。 目前 , 国上 下 的各 级各 全
类 学校评 价课 堂教 学质量 都将 重点 放在 教师传 授 知
识 的技 能技 巧 上 面 , 即关 注教 师 “ 道 、 业 、 惑 ” 传 授 解 的本领 如何 ,轻视 了教 师对 学生学 习方 法 的引导 和
学 习 能力 的 培养 。其 实 , 方 面 , 一 学海 无 涯 , 识 无 知
表 《 京安徽 公学 创学 旨趣 》 中指 出 :要学 生做 的 南 “ 事 , 职 员躬 亲共 做 ; 学 生学 的知识 , 职员 躬 亲 教 要 教 公学 ; 要学 生守 的规矩 , 教职 员躬 亲共 守 。我 们深 信 这 种公 学 、 事 、 修养 的方 法 , 真正 的教 育 。” 共 共 是 依 陶先 生看 来 , 为教 而学 ” 用 显著 , 为 “ “ 作 因 为教 而 学 必 须 设身 处 地 , 努力 使 人 明 白 ; 要 使人 明 白 , 既 自己
构建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活教育”
构建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活教育”作者:张明辉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8期张明辉武汉市育才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长期秉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努力打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新育才教育,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学校品质,实现学校健康、人文、优质、和谐发展。
一、新育才教育的提出新育才教育,是武汉市育才中学在传承和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过程中构建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教育模式。
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公平性、主体性、发展性为主要特征,以“生态文化”“生机管理”“生长课程”“生活德育”“生本教学”为主要内涵。
它是育才中学在发掘“育才”品牌文化、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弘扬教育时代精神、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等先进理论与本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二、新育才教育的主要内容新育才教育围绕文化、管理、课程、德育、教学五个要素展开,着力探索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创新实施“活”的教育。
(一)营造“活”的教育生态——新育才理念与环境文化近几年来,我校逐步构建了一整套精神文化体系,为环境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先导和理念支撑。
我们努力将办学之“魂”附之于校园环境之“体”,精心优化环境文化,营造育人生态。
如校门右侧镶嵌的陶行知铜雕、“爱满天下、教育为公”的名言、“万世师表”(宋庆龄语)的评价等;一楼大厅以“新育才教育”为主题的文化长廊,介绍了陶行知的生平和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阐释了新育才教育与陶行知教育思想之间的传承关系……(二)施行“活”的管理——新育才生机管理基于为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考虑,我校探索构建完善了富有生机的、以“三化…“三帮”为主要特点的管理机制。
(1)“三化”管理(1)学生自主化管理近年来,我校以学生会等社团组织为平台,创造条件引导、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化管理。
把选择权交给学生。
“自己的主席自己选”,公开竞选学生会干部,实行现场票决制等。
把管理权交给学生。
学生会在政教处引导下,共同制定管理制度和学生干部岗位职责等。
浅议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浅议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朱红玲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学校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本文论述独立学院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需要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创新发展,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与培养,创新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体系,高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思维和能力。
1 引言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的机制、新的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种探索与创新。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成为政府、普通高校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对独立学院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与影响。
开展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独立学院打破桎梏的必然选择。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发挥自身优势,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增强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实现学院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立足于创业学院独立学院的现状、发展阶段、教育特点、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调查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以此开展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
2 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无论从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的关注、社会的认同以及高校的积极参与等方面,均对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当前各种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实践环节、第一、第二课堂等已经开展的如火如荼;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各种活动,如“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模拟、创业实战、老师创新创业教学技能大赛等;这些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但是从整体而言,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广大师生不能把教育理念立即从原有的注重课堂教学、理论教学,老师主讲的情况切换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中,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浅谈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61· 1.实践活动的利用以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材为例,该教材中有17个实验活动,仅有6个是教师演示实验,其余实验都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独立完成。
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以前的纯粹的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要在课前预留实验内容,教师在准备教具的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好学具,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学会技能,理解知识,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重视“科学世界”课程改革以来,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章节后面都附带一篇“科学世界”,“科学世界”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联系的桥梁,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课后的材料开展讲座,主持人和演讲人都可以由学生担任。
3.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由于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还很片面,很不足,导致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 教育的想法很难展开。
物理教育者就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之在学习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想到这项技术、这个科学理论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还可能会产生哪些应用,此时,多媒体教学就尤为重要。
当学生对某一科技知识的应用想象不到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展示。
课件、图片、视频的展示可以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拉近,还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
这也是在物理教学中开展STS 教育的有效方法。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物理教育工作者们就一直在探寻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但是不论选择了哪种方法,都是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社会生活,要将自己融入社会生活当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实践中去,成为实践活动的探究者、表演者、决策者。
在物理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具有接受新知识、理解新知识的能力,能够制作新型教具来适应STS 教育的目标。
总之,通过有效利用教学设施,巧妙进行演示实验,合理选择教材教具,善于变换教学环境,完善教学后援系统等措施使物理课堂教学有效融入STS 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联系科学、技术和社会,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会知识的社会价值和相应发展前景,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客观的认识世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意义第一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意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意义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一生不但有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与实践相伴随的理论探索也非常丰富。
集陶行知思想大成的,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世界现代教育潮流的、充满无限活力的是生活教育理论。
早在1921年,陶行知目睹旧中国教育“守陈法而不革,拘故步而自封”,教师闭门教书,学生埋头读书,教育与时势严重脱节,与学生个性发展严重分离的情况,对腐朽没落的旧教育、旧课程提出了尖锐的批判,而后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调查、实践和思考,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的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陶行知进一步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因此,我们可以说过“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以生活做中心”。
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生活即教育的另一个核心观点是“生活决定教育”。
陶行知说:“过什么生活,便是什么教育。
”人们的社会生活不同,因而受到的教育不同,过哪样的生活,就是哪样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陶行知的思想教育体系总结
陶行知的思想教育体系总结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他的思想教育体系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教育实践中。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系主要包括自由教育、人本教育、体验教育等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陶行知主张自由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他反对机械的知识灌输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主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他提倡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体验来获取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推动学习的进程。
其次,陶行知倡导人本教育。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他主张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灵成长。
他强调人的个性特点和差异,主张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兴趣特长进行个性化教育。
第三,陶行知重视体验教育。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获得知识,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他主张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交往能力。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教育实践中。
他的教育主张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陶行知的思想教育体系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中,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和引导,通过人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提出了个性化发展、多元发展等重要观点。
通过体验教育的理念,把学生从传统教育的被动者转为主动参与者,实现了教育个性化、注重学生全面培养的重要目标。
但是,陶行知的思想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
例如,他的教育观点相对个人主义,忽视了社会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和社会关系的作用。
同时,陶行知的教育主张也缺乏具体的教育实施方法和组织形式,对教育实践的具体指导性不够明确。
总之,陶行知的思想教育体系对中国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我国创造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我国创造教育的启示陶行知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宝贵的贡献,他的生活教育思想不仅对老一辈教育家有重要影响,也为当代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思想和行动纲领。
早在1935年,陶行知第一次提出了以“生活教育”作为最重要教育内容的主张,强调以自然为基础和以实践为主的直观教育,增强孩子的认知记忆,促进孩子的发展成长。
他对“知行合一、综合教育”的思想渗透着他传统思想的思考精神,关注的是个体的发展全面的教育,反对强调孤立知识学习的传统教育。
陶行知所主张的“社会实践教育”,把校外活动和课程教育衔接起来,把“学以致用”作为最高成就,使学校教育更加丰富全面,使学生知识的学习变得更有趣,更贴近生活,更具有实用价值。
陶行知的思想在当今的范畴中仍然非常重要。
生活教育思想必须把学习付诸行动,使人们把知识发挥到实践中,展示学习成果,体现学习成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普及的“实践教育”思想,更多的是强调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和实践能力,提倡发现、探索、分析、判断等能力,重视发挥个性,加强自律性和服从性等方面的素质。
结合当今社会新特色,可以说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我国的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创新的实践思维。
在当代,学校教育应该培养孩子学会不断探索、更新、创新的实践思维,使学生能够在获取信息和表达自我时有所选择,从而更好地掌握表达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
其次,普及实用技能。
创造力教育核心在于激发学生潜能,以此来开发技能,侧重实践过程,不断自我完善。
首先,教师要培养孩子对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从而找出创新解决方案;其次,要熟悉各种特定的实用技能,例如网络安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最后,开放的人文态度。
教育要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要关注个体的多样发展,而不只关注理论成绩,无论儿童还是青少年都应当站在开放的立场上客观看待,有辩证的看待自身缺点,努力去改变那些不利于自身的习惯,从而完善自身的人文素质。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不仅支撑并丰富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更促进着当代教育的发展,推动着我国创造教育的持续发展,这是他对我国教育的一个巨大启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如下是有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的是教育与生活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合一。
(1)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陶行知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承杜威、孟禄等。
杜威的思想对陶行知影响很大,在强调沟通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这点上,杜威给陶行知以直接影响。
可以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
生活教育理论还立足于对中国传统教育和中国现实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的。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考虑了一般传统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状况,而且考虑到了中国学校教育的尚未普及和民众极其缺乏教育的现实。
(2)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①生活即教育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从生活的横向发展来看,过什么生活也便是在受什么教育。
“过康健的生活便是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受社会革命的教育。
”从生活纵向的发展来看,生活伴随人生始终。
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强烈批判以书本、以文字为中心的“老八股”和“洋八股”教育,主张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认为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表现为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为生活所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需”。
同时,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
教育对社会政治改造具有作用。
教育不仅改造着社会生活,也改造着每个人的生活。
“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
尽管将生活与教育的概念相等同,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和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社会即学校”与杜威不同,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
他认为,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其实是一种“半开门”的改良主义主张,是把社会里的东西“拣选几样,缩小一下搬进学校里去”。
(创新管理)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创新教育之路
(创新管理)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创新教育之路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创新教育之路无锡蠡桥小学王军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筚路蓝缕,荟萃古今中外文化之精华,吸取诸家众流教育之精髓,创立了壹套颇具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于其整个教育理论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则无疑是最具独创性和开拓性的。
早于20世纪4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发展创造教育的思想,且于他自己创办的育才学校内推广创造教育。
陶行知先生发表《创造教育》,制订《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撰写《创造的儿童教育》等。
他认为人人具有创造的潜能,提出:“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
”教育就是要“于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且动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和人类。
”提出了对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
陶行知先生不愧为我国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
今天于人类历史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已进入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创造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于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更是强调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教育于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于这样壹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我们再重新回过头来学习和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对于批判地继承优秀的教育遗产,推动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无疑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的。
一.借鉴陶行知“小孩子有创造力”的思想,树立“人人均具有创造的欲望和潜能,人人均能够培养成创新人才”的学生观。
陶行知先生认为:“小孩子有创造力”它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和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又是需要经过后天的精心培养方能充分发展的。
陶行知教育体系论文
陶行知教育体系论文引言陶行知是中国教育领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贡献良多。
本论文将探讨陶行知教育体系的核心理念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一、陶行知教育体系的核心理念陶行知的教育体系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为核心理念。
他强调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天赋和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积极而富有挑战性的研究环境中成长。
二、陶行知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实践教育:陶行知认为实践是教育的核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和经验。
他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实验活动,从而增强他们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兴趣课程:陶行知主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设计课程,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和积极性。
他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才能真正投入研究,并取得更好的研究效果。
3. 自主研究:陶行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过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
三、陶行知教育体系对中国教育的影响陶行知的教育体系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引领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提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他的实践教育观念也为中国学校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结论陶行知教育体系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践教育和兴趣课程等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教育体系为中国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精神。
希望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能够进一步推广和应用陶行知教育体系的理念和方法,实现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理论构架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理论构架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理论构架什么是生活教育?用陶行知的话加以说明,便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来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教育的理论构架主要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部分组成,三者互相制约,密切关联。
一、“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它包涵着如下几层意思:第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满足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务的。
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第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
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的与人生相始终的教育。
陶行知为什么主张以生活为中心,实施生活教育?用陶行知的话说,即与传统教育有冲突。
从陶行知的著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冲突存在于如下几个方面:1、传统教育注重的是人才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平民教育,普及教育,就如陶行知在《中国建设新学制的历史》一文中所述:“中国办学之初,大家心目中只知有人才教育。
培植人才,以济时艰,是当时提倡学务的人的其同心理……所要推广的学堂,只是培养人才的学堂。
此时不独所要选的是民间俊秀子弟,而且中小学堂是为大学堂开的。
”而生活教育却是要为“三万万四千万农民服务”,“担负着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
2、传统教育把教育和训育分离开,生活教育却把智识与品行,思想与行为,课内与课外,做人做事与读书相联系。
陶行知在《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中谈到:“在现代中国学校里教训分家是普通的现象。
教育好像是教人读书;训育好像是训练人做人或是做事。
教育好像培养知识;训育好像是训练品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 知生 教育 想 学院 教育 的 建冰 行 活 思 与 立 创业 体系 构 独
创业 教 育 是 培 养人 的 创 业 意 识 、 业 思 维 、 业 技 能 创 创 等 各 种 创 业 综 合 素 质 ,并 最 终 使 被 教 育 者 具 有 一 定 的 创 业能力的教育。 创业 教育 与学 术教 育 、 业 教 育 有 着 同 等 职 重 要 的 地 位 , 于 独 立 学 院来 说 有 着 更 为 重 要 的 意 义 。 对 越 来 越 严 峻 的 就 业 形 势 使 独 立 学 院 的学 生 面 临 更 大 的 就 业
变 化 。 活 无 时 不 变 . 生 活 无 时 不含 有教 育 的 意义 。 既 生 即 ”
然 生 活 教 育 是 人 类 社 会 原 来 就有 的 , 么生 活便 是 教 育 , 那
所 谓 “ 什 么 生 活 便 是 受 什 么 教 育 ; 好 的 生 活 , 是 受 过 过 便
业教育体系亟待构建 。
业 教 育 应 贴近 生 活 、 贴近 社 会 、 近 学 生 的教 育定 位 , 建 具 有 独 立 学 院特 色 的创 业 教 育 体 系。 贴 构 关键 词 : 活教 育 ; 立 学 院 : 业 教 育 生 独 创
中 图分 类号 : 6 0 G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8 7 5 (0 2 0 — 0 4 0 10 — 34 2 1 )3 0 6 — 2 合 一 三个 方 面 。
程 基 本 上 都 是 抽 取 其 它 专 业 的 教 师 来 开 设 ,教 师 不 仅 缺
乏 创 业 教 育 的理 论 知 识 ,也 缺 乏 创 业 的 经 历 和 经 营 的 实
中进 行 。第 三 ,生 活 即 教 育 ” 一 种 终 身 教 育 , 人 生 共 “ 是 与 始 终 来 就有 的 . 生 是 自有 人类 生 活
产 生 便 有 生 活 教 育 。生 活 教 育 随 着 人 类 生 活 的 变 化 而 变
化 。 二 , 生 活 即 教 育 ” 人 类 社 会 现 实 中的 种 种 生 活 是 第 “ 与 相 应 的 , 活 教 育 就 是 在 生 活 中受 教 育 , 育在 种 种 生 活 生 教
压 力 , 生 毕 业 后 自主 创 业 比例 低 、 业 意 识 薄 弱 、 业 学 创 创 能 力 不 强 , 映 了独 立 学 院创 业 教 育 存 在 着 诸 多 问题 . 反 创
1 “ 活 即教 育” 、生 “ 活 即教 育 ” 陶 行 知 生 活 教 育 理 论 的 核 心 。什 么 生 是 是 “ 活 教育 ” 陶行 知 指 出 :生 活 教 育 是 生 活 所 原 有 , 生 ? “ 生 活 所 自营 , 活 所 必 需 的教 育 。 育 的根 本 意 义是 生 活之 生 教
一
、
独 立 学 院创 业教 育 困境
好 的 教 育 , 坏 的生 活 , 过 便是 受坏 的教 育 ” 他 还 指 出 ,生 。 “ 活 教 育 与 生 俱 来 , 生 同去 。 出世 便 是 破 蒙 ; 棺 材 才算 与 进 毕 业 ” 可 见 ,生 活 即 教 育 ” 。 “ 的基 本 含 义 包 括 以下 方 面 : 第
们 有 特 殊 的 学 校 给 他 们 的子 弟 受 特殊 的 教 育 。陶 行 知 反 对 这 种 特 殊 的 不 平 等 的教 育 , 出“ 会 即 学 校 ” 以此 来 提 社 , 推 动 大众 的普 及 教 育 。 行 知 提 出 “ 会 即学 校 ”在 于 要 陶 社 . 求扩 大 教 育 的 对 象 、 习 的 内 容 , 更 多 的 人 受 教 育 。他 学 让
田芳 芳
( 北 财 经 大学 津 桥 商 学 院 , 宁 东 辽 大 连 l6 0 ) 16 0 摘 要 : 业教 育是 独 立 学院 在 发展 过 程 中拓 宽就 业 渠 道, 创 实现 其 可持 续发 展 的有 效 途 径 , 是 形 成 特 色人 也
才 培 养模 式 的必 然 选 择 。 分 析 独 立 学 院 创 业教 育 困境 的 基 础 上 结合 陶行 知 的生 活 教 育 思 想 , 出独 立 学 院创 在 提
一
首 先 ,整 个 社 会 的评 估 机 构 对 于 高 校 的 排 名 强 调 学 生 的直 接 就 业 率 和 考 研 深 造 率 ,给 独 立 学 院 想 通 过 创 业 教 育 实 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转 变 带 来 了 困境 。
其次 , 独立 学 院 师资 成 为 创 业 教 育 的主 要 瓶 颈 。 立 独 学 院师 资 中绝 大 多数 教 师 是专 业 教 学 人 员 ,创 业 教 育 课
践 , 能 给 学 生 提 供 有 效 的创 业 帮 助 , 是 创 业 教 育 效 果 不 这 不 理 想 的 主要 因 素 。
再 次 , 立 学 院 经 费 支持 不 足 。 益 性 和 逐 利 性 的 矛 独 公 盾 一 直 都 困 扰着 独立 学 院 。 一 些 独 立 学 院并 没 有 认 识 到 创 业 教 育对 于学 院发 展 和 人 才 培 养 的重 要 功 能 .创 业 教 育 被边 缘 化 、 式 化 , 形 缺乏 实 际 内容 和效 果 。
二 、 行 知 生 活 教 育 思 想 核 心 陶
2“ 、社会 即学校”
“ 会 即 学 校 ” 陶 行 知 “ 活 教 育 ” 论 的 另 一 个 重 社 是 生 理
要 命 题 。 陶行 知 认 为 自有 人 类 以来 , 会 就 是 学 校 , 果 社 如
从 大众 的 立 场 上 看 社 会 是 大 众 唯一 的 学 校 .生 活 是 大 众 唯一 的教 育 。 统 治 阶 级 、 大 夫 为 何 不 承 认 此 , 因 为 他 士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