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学》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题
第二章1.怎样理解列宁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是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
2.怎样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答: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社会实践有哪些基本特点和基本方式?答: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历史性。
基本方式:第一,社会实践是客观物质活动;第二,社会实践是具有创造性的能动活动;第三,社会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4.为什么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答:第一,劳动生产实践创造了人。
第二,实践是人类特殊本质的表现形式。
第三,实践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5.劳动在意识形态过程中有什么作用?答:第一,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第二劳动促使思维外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脑。
第二,第四,劳动为意思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并不断提高意识反映的能力。
6.意识本质的两个基本观点是什么?答: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作为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影响。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
7.怎样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条件?答:???作用:一是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
二是意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动性。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8.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答: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世界关于物质世界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的原理,内在地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做到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及导读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及导读思考题《反杜林论》引论2、恩格斯是怎么评价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第三章2、杜林陷入先验主义认识的根源是什么?3、恩格斯是怎样论述理论思维的相对独立性的?第四章2、恩格斯是怎样批判杜林的世界统一论的?3、怎样理解恩格斯关于世界统一性的理论?第五章2、怎样理解恩格斯提出的无限性是个矛盾的命题?3、怎样理解以下几段原文(见笔记)第六章3、怎样理解个别的运动趋向平衡,总的运动又破坏平衡?第七章为什么说达尔文生存斗争理论来源于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观点是错误的?第八章2、恩格斯关于生命的定义是什么?第九章1、杜林的道德观和真理观是什么?2、为什么说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是辩证统一的?4、为什么说在不同阶级的道德中必然存在共同之处?第十章1、杜林的平等公理是什么?恩格斯是如何批判的?3、两端原文理解(第十八段、第五段)第十一章道德和法。
自由和必然2、恩格斯关于自由和必然关系的基本观点是什么?3、怎样理解自由的定义?第十二章1、杜林否认矛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2、怎样理解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的观点?第十三章1、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不是单纯的证明工具?3、关于形而上学思维的狭隘性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狭隘性。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怎样理解第一条?2、如何理解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费尔巴哈论》第一章1、如何理解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第二章1、恩格斯是怎样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2、施达克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时什么?为什么是错误的?3、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什么?为什么说费尔巴哈未能克服旧唯物主义局限性?第三章1、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恩格斯是怎样批判的?2、费尔巴哈伦理观的基础和准则是什么?恩格斯是怎样批判的?3、费尔巴哈停留在唯心史观的原因是什么?第四章1、为什么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2、恩格斯是怎样说明社会历史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共产党宣言》1、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序言中阐述的四个问题?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批驳各种反共产主义谬论的?6、怎样理解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8、《共产党宣言》有什么当代价值?《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1、马赫主义的基本前提是什么?怎样理解第一节第三段话?2、什么书马赫主义的世界要素说、原则同格说、嵌入说?列宁是怎样批判的?3、列宁是怎样分析马赫主义的理论渊源的?4、列宁三个认识论的结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5、无可知论的实质是什么?6、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哪些新贡献?7、列宁在书里谈到了几个物质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有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 C )A.科学的世界观 B.自发的世界观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 各门科学的总汇2.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C )A.关于人类生存空间的起源问题B.关于人的本质问题C.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D )A. 无限与有限的关系B.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D. 一般同个别的关系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C )A.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不同看法B.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D. 是否承认世界的运动发展5.一元论的哲学派别都主张( D )A. 世界统一于物质B. 世界统一于精神C. 世界是运动发展的D. 世界只有一个本原6.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认识论根源是( D )A. 自然观和社会观相分裂B. 辩证法和唯物论相分裂C.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D.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分裂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中世纪经院哲学C. 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D.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8.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 )A.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 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 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 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多项选择题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主要是( BDE )A.主观性B.机械性C.片面性D.形而上学性E.不彻底性2、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阶段是(BDE )A.思维辩证法B.朴素辩证法C.自然辩证法D.唯心辩证法E.唯物辩证法3、哲学是(ACD )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C.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D.对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E.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CDE )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5、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DE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集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6、下列各项主张思维能认识现实世界的有(BC )A.所有唯心主义哲学B.有些唯心主义哲学C.所有唯物主义哲学D.有些唯物主义哲学E.休谟和康德哲学7、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ABCE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8、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BCDE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B.理在事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9、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的有(BDE )A.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B.确立了科学的是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是(ABE )A.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C.创立了唯物主义D.创立了辩证法E.科学地确定了实践范畴在哲学理论中的地位11.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他们分别是( CD )A. 本体论B. 认识论C. 人本主义D. 科学主义E. 理性主义12.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 DE )A. 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B.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学说C. 李大钊的唯物史观D. 毛泽东思想E.邓小平理论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二、单项选择题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这是因为( C )A. 物质和运动都是客观的B. 物质和运动只同一个东西C.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 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础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学》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学》思考题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谁写的?写于那一年?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由恩格斯发表的稿本,写于1888年。
2、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是怎样阐述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和旧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区别?答: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是从以下5个方面阐述了辩证唯物伦的认识论和旧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区别。
(1)、从客观理解上谈两者的区别,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这就是说在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看来,进入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范围的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与人的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它不仅仅是我们认识的对象,而且是我们实践的对象,而旧的唯物论的认识论则把人的实践活动从客体中排除出去,它仅仅把事物当作人的认识对象,而不是实践的对象。
(2)、从对认识过程的理解上来谈两者的区别,马克思说:“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这就是说在辩证唯物论看来,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能动的反应过程,而在旧唯物论的认识看来,认识只是主体对客体的消极的直观反应。
(3)、从对实践的理解上看两者的区别,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省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这就是说在辩证唯物论看来,实践是人们有目的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客观物质活动,而在旧唯物主义看来实践只是一种理论活动,或如犹太人经商牟利活动。
(4)从对检验认知的真理性的标准上来谈两者的区别,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思考题一、理解说明:1、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16分)答:(1)马克思这里是说他之前的旧唯物主义,其主要的缺点是脱离实践,把对象仅作为外在于人的实践的对象来理解,这实际上丢掉了人认识对象的基础和条件,只能像动物那样完全被动地来感性直观外在的对象,而不能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对象。
(6分)脱离实践的所谓人的感性并不是现实的人的感性,只能是动物本能的感性,而人在其实践中所形成的感性则是可以上升至抽象思维和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能动地发挥指导作用的一种认识活动。
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他对于对象的认识并科学地理解这种认识活动。
(4分)唯心主义虽然看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但由于其根本不理解这种能动作用只有在实践中才是现实可能的,于是便脱离实践把意识抽象地理解和夸大为一种外在于人和人的实践、无所不能的能动主体或实体。
这说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弊端都在于脱离实践、脱离实际,仅凭头脑的想象和观念来理解说明世界和认识对象。
(6分)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12分)答:这段话的大意是:(1)人的思维和认识是否是反映对象实际的客观真理,不能靠认识和理论自身的说明来证明,因为理论本身无法说明这个问题。
从理论到理论,从观念到观念,从抽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正是一切思辨哲学的本质特征。
(6分)(2)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他关于世界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与他所实践和反映的对象相对照,不断地修正和发展自己的认识,从而使认识越来越符合客观实际,并在实践中发挥其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体现其主客观统一、相互转化的客观现实性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马哲课后思考题答案(前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题参考【绪论】1.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适用性。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思想渊源和主观条件。
经济社会根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
实践基础:劳资之间的矛盾引发了无产阶级的反抗。
工人起义的失败从反面说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就迫切需要形成科学理论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继承和吸收的人类的优秀成果。
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善于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且他们首先是革命家,他们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他们毕生的使命都是和争取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密切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这些各方面的条件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必然。
(2)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第一,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指南,是一面指引全人类前进的光辉旗帜。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研究三大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基石。
第三,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
第四,马克思主义是青年大学生提高政治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修课。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观点评价: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当然要为无产阶级服务,因此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马哲思考题答案
1 什么是马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2 马产生的主客观条件(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张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客观)(2)、马克思恩格斯既是思想家又是革命家,他们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最具代表人物是乔威黑格尔和路费尔哈巴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密斯和大卫李嘉图空想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3为啥马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利益③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④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4马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①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②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利益③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④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作业及思考题
一、作业题1、如何理解马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答: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可概括为下述两点: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部分来说,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处于深层,政治经济学处于中层,而科学社会主义则处于表层。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可揭示了马克思主的基本点、根本点或精髓。
综上所述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才能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就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而言,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方面组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必然产物;(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从而超越了一切旧哲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一个具有自我超越能力的开放的体系;2、如何正确理解实践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答:实践(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坚持实践标准,对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真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破除束缚改革的旧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深入实际,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敢闯敢干,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和创造各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以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形式,把改革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有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1.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特征,回答关于世界的什么问题,产生了哪些对立的观点或看法。
特征:哲学史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回答了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产生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回答了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回答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产生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问题,形成了有神论和无神论的观念。
回答了世界时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2.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含义、内容、理论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是恩格斯总结了哲学发展的历史而提出来的。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即平时人们说的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在这两个方面中,第一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①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特征。
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必须对物质和精神这两类现象的关系作出回答,否则就不成其为哲学。
②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路线和方向,揭示了哲学斗争的焦点。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规定了一派哲学的根本路线和方向,也是不同哲学派别进行斗争的焦点。
哲学基本问题提供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对于理解哲学和哲学史上的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③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类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它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存在决定意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作用。
3.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概念内容、存在形态及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根据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唯物主义:凡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家,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就是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凡是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精神决定物质的哲学家,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就是唯心主义。
3、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精神,如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感觉等等作为世界的本原,看成是第一性的。
4、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存在着一种不依赖于物质、不依赖于人以及人的意识的“客观精神”,这种“客观精神”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包括全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哲学理论在内的科学体系。
6、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客观而能动的对象化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人的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
7、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的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
8、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9、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10、静止:是指物质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定态,体现着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常住性、稳定性,因而,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1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能反作用于实践。
12、人工智能:随着信息论、控制论和思维科学的发展,出现了用机械和电子装置模拟人脑思维过程的电脑,由此产生了人工智能。
13、规律: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物质运动的规律性,14、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马哲课后思考题
1.为什么马克思恩格斯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成功的攻略是什么)2.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经历对你的成人成才有什么影响?3.马克思恩格斯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1.马克思成长于德国,悠久的历史赋予他传统感,也把他和当时德国不发达的残酷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
马克思出生在特里尔城,这座罗马时代的城市影响了他。
由于来自于法定地被排除在社会整体之外的社会环境中,所以马克思更多倾向于用批判的眼光来观察社会。
除了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之外,第三个对青年马克思产生了重要影响力的人——冯-威斯特华伦男爵不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外,还热心于进步的政治思想,激发了马克思对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人格和著作的兴趣。
另外马克思有摘录他阅读过的一切书籍的习惯(有时加上自己的评论),这种习惯保持终生,而那些保存下来的笔记本有益地推动了他思想的发展。
有两个因素促成了马克思对黑格尔政治学的看法。
第一个是他新近担任《莱茵报》编辑的经历。
通过对莱茵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研究,马克思受这些讨论的启发,对社会问题的兴趣增加了,对社会经济现实的注意力在增加。
第二个因素是阅读费尔巴哈的《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对他产生的影响。
对马克思来说,未来的道路通过政治已经铺就了,但这是对当时流行的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观念进行质疑的政治。
正是费尔巴哈的《纲要》使马克思实现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特定的颠倒。
通过黑格尔,青年马克思宣称了无产阶级的关键性作用。
2.正如法拉格在回忆马克思时说:“思考是他无上的乐事,他的整个身体都为头脑牺牲了。
”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不仅以自己的毕生心血为人类留下了一座巨大的思想理论宝库,同时也在治学方面为人们树立了光辉榜样。
马克思为了把最好的研究成果献给工人阶级,他总是以极其严谨的态度,反复推敲、修改自己的作品。
我们是新世纪的大学生也应该以严谨的态度面对我们的专业课程,大学是虽象牙塔自由放纵的地方,十年寒窗至此,不论你愿意与否,都要静下心来,投入学习中去,加入中国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马列经典思考题
1.“正象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答:(a在反对唯心主底的无神论和唯物论思想b适应了行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制造舆论。
C它成为当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奠定了思想基础).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革命的前导(1)哲学对时代的批判功能: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哲学对时代的塑造功能a预见指明未来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引导人们追求美好未来.b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2.“但是不论政府或自由派都没有看到的东西,至少有一个人在1833年已经看到了,这个人就是亨利希·海涅。
答:体现德国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黑格尔哲学,就反映德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具有革命和保守的两重性,即革命的辩证的方法和保守的唯心主义体系。
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性方面,由于它的抽象、晦涩和隐蔽,而没有被“近视的政府”和“同样近视的自由派”所发现,使他们不能“在这些教授后面,在他们迂腐晦涩的言词后面,在他们的笨拙枯燥的语句里面”,看到“隐藏着革命”。
黑格尔哲学的保守方面,为当时德国的封建贵族所接受和欢迎,被推崇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
所以,黑格尔的哲学著作成为当时高等学校的法定教科书。
海涅·亨利希在《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一书中认为,德国宗教和哲学从中世纪以来的历史就是一个理性、自由、民主与宗教、愚昧、专制作斗争而逐渐取得胜利的历史。
他称赞黑格尔是完成了德国哲学革命的伟大的哲学家,并预言随之而来的是政治革命。
这些见解得到恩格斯的赞扬。
3.“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答:按照这一命题所示的思想,却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的深刻的辩证法思想。
恩格斯从三个层次解剖了黑格尔的这一命题,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黑格尔所说的“现实”的这种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
马哲课后思考题及答案(汇总版)
绪论1.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从18世纪60年代起,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了,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这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接着法国、德国等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胜利,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引起了生产方式上的重大变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步入比较发达的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怀疑,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
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绶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
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1831年法国里昂发生了第一次工人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 1838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发生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一、简答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因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来说,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从而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从内容上说,它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它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建立了完整的、首尾一贯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从作用上说,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在统一。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因为:第一,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揭示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这个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
事物发展中为什么会出现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这种形式?为什么会形成否定之否定这种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道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其实质也是对立面的统一。
因此,只有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才能抓住这些范畴的实质,深刻理解这些范畴的意义。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作为科学的认识方法的唯物辩证法,就是教导人们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掌握解决矛盾的方法,推动事物的发展。
3、什么叫范畴?“原因----结果”是一对什么样的范畴?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答:所谓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原因----结果”是反映客观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所谓原因,就是引起现象的现象。
所谓结果,就是被现象引起的现象。
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两者不能颠倒。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及答案(20210925044608)
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思考题一、导论Q1:什么是哲学及其底子问题?哲学是人们世界不雅的理论表示形态,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不雅。
底子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亦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Q2:如何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记客不雅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不雅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理解:1.从认知状态上说,物质具有客不雅性,所有主体对它认定一致。
2.物质有实在性,即质确实定性,不是瞬息万变而是一贯的存在,所以不依赖与人的感觉而存在。
3.物质具有感觉确定性,即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这种物质不雅对峙了物质的客不雅实在性的原那么,对峙了能动的反映,表达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表达了唯物主义自然不雅与唯物主义历史不雅的统一。
二、实践与世界Q1:什么是实践?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的第一层含义,指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的活动。
实践把人的本质对象化为客不雅实在,缔造出一个属人的世界。
同时实践是人自由自在的活动,人能够操纵客不雅规律,实践具有自主性和缔造性,实践的自主性和缔造性共同表达了人的主体性特征。
实践的第二层含义,指实践具有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人把本身作为物质力量并运用物质手段同物质对象发生实际的彼此作用。
Q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因为人是操纵东西积极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本身保存的,所以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
从人类保存的前提看,人类保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需能够生活,而实践活动不竭缔造着人类保存和开展的底子条件。
从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看,人的意识在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人的肉体组织中开展出了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能力,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马哲期末考思考题(大原理)答案
1.怎样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1·以时间为参考系,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与时间同进的,不能也不会停留在某一历史阶段上;2·以知识的相对性,从而要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机器工业的发展,为实现人类哲学史的伟大变革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2·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必要的科学基础;3·当时哲学发展的新成果,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具备了承担哲学新变革使命的主观条件。
●1·马哲体系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2·马哲首次科学地规定了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3·马哲是一种革命的,批判的哲学;4·马哲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3.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马哲的实践性特征,创新性和科学性要求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及重要意义是什么?5.意识的本质是什么?简述意识能动作用。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2·意识能够指导实践;3·意识能控制和调节人自身的生理机能.6.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P7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的基石,是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的哲学依据。
7.怎样理解事物联系的客观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不存在绝对孤立的事物,每一事物和现象都是整个世界普遍联系之网的一个纽节,并在错综复杂特定的联系中存在和发展;联系又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故有的本性,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马列经典思考题集
马列经典思考题集第一章:恩格斯写作《费尔巴哈论》的时代背景和主要目的是什么?一、恩格斯写作本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目的1.全面系统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这是马恩的历史宿愿。
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就决定共同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以清算他们“从前的哲学信仰”。
1845-1846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对黑格尔及其以后的哲学进行了批判,其中包括对费尔巴哈的批判。
但是,本书稿由于当时反动当局的阻挠和出版商的拒绝,未能出版。
另外,马克思恩格斯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主要精力放在了分析研究资本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领导共产主义运动上面,因而他们“再没有过机会回到这个题目上来”。
2.为了适应思想理论战线上斗争的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到恩格斯写本书的40年间,理论思想领域发生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马克思的世界观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代表。
”另一方面,“德国的古典哲学在国外,特别是在英国和斯堪的那维亚各国,好象有点恢复的样子。
”3.恩格斯借评述施达克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的机会,完成了上述任务施达克是丹麦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哲学博士。
他于1885年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以批评德国哲学界对费尔巴哈的攻击。
但他由于不懂得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错误地认为费尔巴哈是唯心主义者,因而对费尔巴哈哲学做出了错误的评价。
恩格斯借评述施达克一书的机会,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以实现他和马克思的多年愿望。
1.黑格尔哲学的体系与方法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哪里?恩格斯在说明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的同时,指出了黑格尔哲学的矛盾和保守性及其原因,并阐明了黑格尔哲学是旧哲学的终结。
恩格斯在说明黑格尔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的矛盾之前,先说明了黑格尔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
“我们在这里用不着去研究这种观察方法是否同自然科学的现状完全相符的问题”,这是因为,“不能要求黑格尔哲学去研究当时还根本没有被自然科学提到日程上来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学》思考题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谁写的?写于那一年?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由恩格斯发表的稿本,写于1888年。
2、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是怎样阐述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和旧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区别?答: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是从以下5个方面阐述了辩证唯物伦的认识论和旧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区别。
(1)、从客观理解上谈两者的区别,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这就是说在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看来,进入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范围的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与人的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它不仅仅是我们认识的对象,而且是我们实践的对象,而旧的唯物论的认识论则把人的实践活动从客体中排除出去,它仅仅把事物当作人的认识对象,而不是实践的对象。
(2)、从对认识过程的理解上来谈两者的区别,马克思说:“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这就是说在辩证唯物论看来,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能动的反应过程,而在旧唯物论的认识看来,认识只是主体对客体的消极的直观反应。
(3)、从对实践的理解上看两者的区别,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省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这就是说在辩证唯物论看来,实践是人们有目的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客观物质活动,而在旧唯物主义看来实践只是一种理论活动,或如犹太人经商牟利活动。
(4)从对检验认知的真理性的标准上来谈两者的区别,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的哲学问题........”这就是说在辩证唯物论看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旧唯物论的认识论则把实践排除于真理之外。
(5)从对认识目的的理解上来谈两者的区别,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就是说在辩唯物论看来,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而旧唯物论主义看来,认识论只是解释世界或说明世界。
3、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的?答: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一开头就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实质,他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接着他批评了普列汉诺夫对这个问题不够重视,并列举说明这一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然后列宁指出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含义及其统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
他说:”对立面的同一,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
要认识在世界一切过程“自己运动”、自生发展中和蓬勃生活,就要把这些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
发展史对立面的“斗争。
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
“列宁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运动的动力和源泉,提供了理解,质量互变,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的钥匙,并强调指出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区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焦点。
4、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阐述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答: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从一般与个别的对立的统一中阐述了两者的辩证关系,他说:”个别就是一般,就是说,对立面是同一的,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
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
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任何个别经过千万次的转化而与另一类的个别相联系,如此等等。
“就是说个别和一般既是对立的又是同一的,个别不等于一般,一般也不等于个别,但两者又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个别中包含着一般,一般中体现着个别。
5、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揭示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的?答:从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
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认识的根源。
6、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的“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两种任务”指的是什么?答: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7、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是怎样论述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答: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就是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之片面的认识。
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直觉、表象三种形式,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直接认识,它所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现象的联系外部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从而形成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离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承认这一点就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理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是感性认识得到巩固,才能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承认这一点就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就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物论错误。
第二次飞跃是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意义更加伟大。
第一,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才能实现精神变物质,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这就是说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认识才能得到检验和证明,毛泽东指出:“理论的东西之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这个问题,在前面说的由感性到理性之认识运动中是没有完全解决的,也不能完全解决的。
要完全的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在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与实践,看他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
”这就是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可能是正确的有可能是不正确的,而正确与否,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证实。
第三,从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检验认识的过程,也是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毛泽东指出:“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再用到生产实践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践的实践中去,这就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
”这就是说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正确的认识得到了肯定,错误的认识得到了纠正和否定,不完全的认识得到了补充和完善,这样就使认识愈来愈完善,愈来愈有真理性。
两次飞跃的思想具有重大的思想意义;第一,认识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第二,为我们防止和克服好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倾向,提供了方法论。
第三,为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8、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是怎样论述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意义的?答:三个方面,首先对矛盾的特殊性下了定义,说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其次从五个方面揭示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的各个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个方面,其意义有三,第一,坚持这一原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
第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途径。
第三,反对教条主义思想僵化的有力武器。
9、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是怎样叙述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意义的?答: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其意义说明,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普遍性是提供了科学事务总的方向,所以我们要承认矛盾正视矛盾。
10、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善于抓住中心,抓住关键,集中精力解决它就能把事情办好,对吗?答:不对。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同时包含许多矛盾,其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其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置的矛盾叫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处理的好与坏影响这主要矛盾的解决,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抓关键、抓中心工作的同时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做好其他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关键,集中力量,抓好中心工作是对的,但是抓主要矛盾和解决矛盾,并不是忽视对次要矛盾的解决,必须适当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把事情办好,因此,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善于抓住中心,抓住关键,集中精力解决它就能把事情办好”,这种说法不对。
11、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对吗?答:不对。
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是随着起变化,因此,认为“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说法是不对的。
12、对抗是矛盾斗争的普遍形式,对吗?答:不对。
因为矛盾是普遍的,但其斗争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按其性质可分为对抗和非对抗两种形式,因此,对抗是矛盾争斗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他的一切形式。
因此。
认为“对抗是矛盾斗争的普遍形式”的说法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