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空间站,国际合作]浅谈中国空间站的国际合作新视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空间站的国际合作新视野
在过去10年中,中国经历了技术的稳定进步,这使其载人航天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让世界对其温和崛起打消疑虑,中国正寻求在外空的探索与利用上开展合作。

中国正以空前规模将其未来的空间站宣传为一个国际协作项目。

1 中国谋求空间站的国际合作
如果中国空间站(CSS)计划作为国际合作与全球领导力的一个平台得到中国领导层的有效管理,那么这对中国来说在内外政策上能够获得附加利益。

然而,在建造并运行空间站的过程中邀请国际伙伴会出现一个要求很高的政策问题。

中国必须确定是否存在与空间站合作相关的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有形利益。

政策的关键问题是找到一个公平与理性合作的有效模式,这在中国的白皮书中被定义为互利、透明、互惠以及成本共担,同时要与合作伙伴在所有权、知识产权及使用权上取得平衡。

中国政府坚持主张每一个国家享有自由探索、开发及利用外空的平等权利。

参与中国空间站计划的公开邀请改变了那些考虑开展航天活动的国家的政治气候,譬如巴基斯坦。

中国要求在这类合作过程中,允许其他国家及其专家在中方的指导下设计研究项目,否则合作是不可能的。

然而,合作的重要前提是按中国宣示的合作四原则(即互利、透明、互惠以及成本共担)确定基于中国条件的可行合作模式,通过评估地面合作实例和中国宏伟战略目标,有可能确定21世纪20年代中国空间站计划合作的框架。

互利出现在几份有关外空合作的文件中。

2006年美国国家航天政策鼓励与外国和/或财团在互利基础上开展进一步探索与利用太空的航天活动的国际合作。

1996年《联合国国际合作宣言》提到,各国必须在公平与相互可以接受的基础上合作。

理解中国所认为的相互可以接受的基础,就需要对当前的国际合作实务进行进一步检验。

当透过国际现代化理论观察时,中国的意图变得更加明显,这暗示着在国家转型与国际环境之间的互动引起涉及多国活动的一个动态过程。

对中国的航天活动来说,这包括培育像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这样的多边机构,与几个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的双边合作,以及越来越多地参与联合国与航天有关的组织。

互利也隐含着互惠的成份,这意味着权益的交换。

在合作的情况下,互惠不同于互利,因为互惠表示服务交换,而不是商品交易。

互惠也必须在承认主权下进行。

中国认为,尽管各国可以自由确定其参与航天合作的所有方面,但应忠于相关各方的立法权和利益。

在由中国主导的空间站中,想必意味着客人要遵守主人的规则。

2 中国空间站合作模式
用中文定义这些条件固然重要,但以现实为依据也很重要。

中国不会只是为了合作而合
作。

中国不会拒绝另外一个发展中国家参与中国空间站计划的任何善意。

中国的发展中国家战略盟友对中国的航天计划是感兴趣的,而且训练航天员开展任务的政治姿态十分有利于中国的国际形象。

如果另外一个国家在科技上远远落后,那么中国必定会计算为其培训和与之合作能交换到什么也许是不受限制地获取自然资源的权利,商务合同优先权和相关的协议,或像委内瑞拉这种拥有待开发海岸的国家能为中国提供港口需求。

中国在空间站上的合作模式不应局限于国际空间站的框架,在后者的框架下,实物转运是通过国际空间站运输协议和实验室使用权来实现的;而中国空间站计划则为更明确的互惠交易提供了机会。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苏联运作国际宇宙卫星组织的任务模式应作为中国空间站任务的有效模式,其访客可能来自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但中国也可选择联合国的一个成员国。

其他国家空间资源服务的发展会进一步加强中国在那些地区的软实力。

以这种模式,参与中国空间站的国家预计将提供他们自己的实验,并致力于本国的研究,而中国的实验会与合作伙伴分开。

如果中国也像国际空间站一样定义控制权,即这种最大的控制权掌握在特定的所有者手中,各国在空间站特定区域内运行,但伙伴的权限谨记在心,那么合作将会更加开放。

然而,这些层面的开放性不会进一步推进中国的战略目标。

中国在太空管控的重要组成要素只应获得一个国家与合作伙伴在国际空间站上的技术贡献相称的收获。

然而,国际空间站框架是一个有用的模式,中国研究航天社会科学的人士赞同这一点。

中国航天发展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1970年首颗卫星发射、1984年首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发射和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使中国具备了成为重要航天大国的资格。

在中国航天史的背景下,公平似乎是其政治领导集体关注的核心,故认为中国寻求融入而不是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

以中国为中心的空间站允许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和联合国的某些成员国的航天员驻留,将展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有意义的技术合作是有限的,就像以前国际宇宙卫星组织的合作一样,但外交优势相当值得投资。

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空间站将成为有效的区域外交政策工具,服务于一个更大的战略目的。

3 中美空间站合作的可能性
至于中美在中国空间站计划上的合作,并非美国愿意接受它曾经给予中国同样的排他待遇,而是美国此时参与其中可能对任何一方都不值得。

当然,中国是开放的,并愿意与美国合作。

但可以预料, 21世纪20年代中国空间站合作框架下最可能出现的情况中,是不会有主要航天大国航天员出现在这个空间站上的,中国空间站在其在轨期间仍将是由中国领导的区域性合作平台。

与此同时,中美两个航天大国之间可以逐步开展双边合作,但中国并不迫切需要在这个特定的项目上将美国纳入其中。

中美有很多合作形式,而且如果在未来10年中美合作想法发生了变化,那么中国空间站仍然具有容纳美国的足够灵活性。

然而,没有美国的参与,中国一样可以达成其运行一个国际空间研究平台的战略目标。

在国际空间站退役时刻最终到来之际,中国将拥有唯一一个在轨运行的空间站,那时问题就会变成:除非能满足中方的条件,否则为何要将美国纳入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