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乡村振兴战略是当今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实现城乡资源均衡配置,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现代化,既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的重要保障。
在思考乡村振兴战略时,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深思考。
一、合理规划,注重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首要的任务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乡村经济高效、稳定的发展。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核心是转型升级,从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经济向新的、更高效的农业经济模式转变,并促进以产业为核心的农村经济发展。
因此,在进行乡村振兴规划时,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考虑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鼓励乡村地区开展现代农业和新兴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重点加强农业生态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与工业、商业、服务业融合发展。
同时,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保护耕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障农民的利益。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是相互影响、互补的关系。
城市提供了市场、资金、人才等资源,而乡村则提供了粮食、能源和市场等支持城市发展的基础资源。
因此,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优化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村地区,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水利等,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在城市地区,则需要开辟更多产业空间,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提高城市化水平和现代化水平都是不可或缺的发展要素。
三、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传承乡土文化传统文化是国家和乡村的重要财富,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需要。
传统文化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文化的精髓、根脉和灵魂。
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必须注重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这不仅可以保护乡村文化,增强乡村文化的内生动力,还有助于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其中,乡村旅游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之一。
要在保护乡村自然与文化,传承乡土文化的同时,还要重新梳理、创新、提炼乡村文化,让乡村文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资源。
2024年学习三农问题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学习三农问题心得体会一、引言2023年,我在学习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农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学习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努力和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了三农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在这篇心得体会中,我将总结我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同时展望未来农村发展的方向。
二、认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我认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一。
农村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决定性力量,只有解决了农民的生活困境和农村的经济落后问题,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深入了解三农问题在学习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农村发展所面临的几个重大问题。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
虽然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一直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农村经济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农民的收入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
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再次,农村教育医疗水平的不均衡。
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农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普遍较低。
四、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努力和创新在了解三农问题的基础上,我对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努力和创新表示肯定。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农村发展政策,加大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支持力度。
政府还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农村教育和医疗的投入,提高了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
五、个人对三农问题的思考与建议在学习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我思考了一些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
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其次,要加大对农村投入的力度。
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农民的生活品质。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与思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以农村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也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对于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农村劳动力空心化、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展农村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活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使农村成为美丽宜居的生活场所和创业创新的热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加强城乡融合发展。
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城乡经济联系,推动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现代化发展协同推进。
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须之举。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农业基础和农村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须之举。
要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优化乡村振兴发展格局,推动农村全面振兴,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马克思主义对农村发展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对农村发展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发展方面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指导。
它强调了农村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农村发展的关键要素和路径。
本文将结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探讨其对农村发展的思考。
一、农村地位与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农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力量。
它强调了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农村是食品和原材料的重要来源,是城市工业发展的基石。
同时,农村也是劳动力的重要来源,提供了城市工业需要的劳动力资源。
农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它是实现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基础,是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的重要场所。
农村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福祉,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因此,农村的发展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支持。
二、农村发展的要素和路径为了推动农村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以下关键要素和路径:1.农业现代化:马克思主义认为,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发展的基本要素,是实现农村社会主义化的重要途径。
农业现代化包括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等。
通过农业现代化,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劳动条件,促进农村社会进步。
2.农民合作化: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农业集体化的重要性。
农民合作化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率和收入水平,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
通过合作社等形式,农民可以共同管理和运作土地和其他农业资产,共享农业生产成果。
3.乡村振兴战略: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农村振兴的重要性。
乡村振兴战略包括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治理和乡村文化建设等方面。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素质等,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构建农村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构建农村社会主义的思想。
农村社会主义是实现农民群众幸福生活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路径。
它强调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利益保护,推动农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
农村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包括:1.土地制度改革:马克思主义认为,土地制度改革是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的前提和基础。
乡村振兴的认识与思考
乡村振兴的认识与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在经济、人口、资源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境。
为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我们需要深入认识并进行积极思考。
本文将就乡村振兴的概念、重要性、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乡村振兴的概念乡村振兴是指通过整合农村资源、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等一系列措施,旨在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乡村振兴要求以农业农村为中心,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革命、乡村环境整治和农民生活富裕。
二、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乡村振兴对于实现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意义重大。
首先,乡村振兴能够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与统一,缩小城乡差距,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其次,乡村振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乡村振兴能够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实现乡村振兴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方面的建设,提高农村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水平。
其次,要发展农村产业,培育壮大农村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活力。
同时,要推进乡村土地整治,加强农村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另外,还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四、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为了实现乡村振兴,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完善的乡村振兴政策,包括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
其次,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形成多部门合力,全社会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此外,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和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对乡村振兴的共识和支持。
最后,还要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提高农村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素质,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
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尽管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天然优势,但仍面临着发展缓慢、贫困、人口外流等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例如交通、通讯、水利等。
因此,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状况,便利信息传递,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应注重加强水利建设,保障灌溉和供水,促进农业现代化。
二、加强农村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农村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应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农业种植和养殖业,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引才,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益。
在加强传统农业的同时,要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有加工价值的经济作物和绿色农产品,拓展农村经济的多元化产业结构。
三、搭建农村金融服务平台贫困和资金不足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搭建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加大对农村微小贷款、种植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融资支持和理财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农村经济发展。
四、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农村环境治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应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治理,改善空气、水质和土地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不仅需要政府的管理和引导,也需要各界的共同行动和意识提高。
五、加强农民教育和素质提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具有现代化管理观念和技术技能的人才,而这需要农民教育和素质的提升。
应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帮助农民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增强他们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多元化产业,搭建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加强农民教育和素质提升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乡村振兴的认识与思考
乡村振兴的认识与思考乡村振兴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行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发展,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一、乡村振兴的背景与意义1. 农村问题的存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
2. 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二、乡村振兴的目标与原则1. 目标: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现代化乡村。
2. 原则: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生态优先、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
三、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1. 农业农村发展: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2. 产业发展: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增收。
3. 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从事农业农村工作,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4. 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
5.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生态修复和生态农业发展,保护农村生态资源。
6. 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服务水平,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
四、乡村振兴的政策与措施1. 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优化税收政策,提供贷款和信贷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对农业农村发展工作开展情况的认识思考和建议
对农业农村发展工作开展情况的认识思考和建议农业农村发展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
在对农业农村发展工作开展情况的认识思考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现状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农业科技创新亟待加强,农民收入水平不尽如人意。
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城乡差距明显。
认识思考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深入认识和思考。
首先,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农民创业就业提供条件。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保等,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建议为了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增加农业农村发展的财政支持,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 鼓励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3. 加强乡村土地规划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和农民经营权益保护。
4.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优惠的贷款和保险政策,支持农民创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5. 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和建议的落实,我们相信将能够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工作的全面提升,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对农业农村发展工作开展情况的认识思考和建议
对农业农村发展工作开展情况的认识思考和建议1. 现状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再次,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最后,农村地区人才流失和农民素质提升面临困难。
2. 认识思考为了解决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认识:- 加强科技创新: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率。
加强科技创新: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率。
-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加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力度,提高农业附加值。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加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力度,提高农业附加值。
- 提升农民收入水平: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渠道和改善农民就业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提升农民收入水平: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渠道和改善农民就业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 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保护农田土地和水资源。
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保护农田土地和水资源。
3. 建议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食品安全控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能力;- 鼓励农村人才回流,促进农村地区的人才流动;- 强化乡村治理,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和公共服务水平;- 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灌溉和排水能力。
关于乡村振兴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乡村振兴的思考和建议
乡村振兴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以下是关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包括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得到加强,以提供更好的条件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发展多元产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需要发展多元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例如,发展农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增加乡村经济的活力。
3. 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农民的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
政府可以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帮助农民掌握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4. 强化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服务的完善对于农民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贷款和信贷支持,为农民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他们投资农业和乡村经济。
5. 加强乡村治理:乡村振兴需要更加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基层的支持力度,培养和引进乡村干部,提高基层组织的管理能力,推动乡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
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多元产业、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强化农村金融支持和加强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我国重视的重点领域之一,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也成为了近年来一个热门话题。
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涉及到大量农民的生计问题,也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实际,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展开思考和探讨。
一、发挥农村经济优势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村地区具有一些非常明显的优势。
首先,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对于一些传统产业来说非常有利。
其次,农村地区耕地面积大,土地资源非常丰富,这使得可以种植大量的粮食和农产品。
再次,农村地区的环境比城市更为宜居,空气清新、水质好等自然条件,对于某些生产过程来说,也具有显著的优势。
扬长避短,发挥农村经济优势,对于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深入挖掘农村经济的优势,充分利用其资源和环境带来的益处,才能构建起一个良性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二、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农村旅游是目前比较热门的发展方向之一,在很多农村地区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农村旅游不仅可以推动农村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同时还可以带动当地的农业、手工业、民俗文化等产业的发展。
农村旅游的发展是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的,比如要建设合适的旅游设施,丰富旅游项目和文化内涵,鼓励和支持当地的民宿和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加强旅游人员的安全保障等等。
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让农村旅游真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发展农村电商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也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平台。
农村电商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发展方向之一,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农村地区可以把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卖到全国各地。
发展农村电商,就需要解决电商物流和支付等具体问题。
同时,也需要提高农村地区的数字技能和教育水平,提高农民们的电商认知和使用能力。
发展农村电商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额,更可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人口外流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日趋外流。
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者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力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影响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2. 基础设施不完善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需要有着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包括道路交通、能源、通信等多个方面。
但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历史原因以及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甚至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严重的交通不便、能源短缺等问题。
3. 农村社区的文化传承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农村文化面临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一些传统的节日、习俗、文化遗产等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文化传承,也影响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4. 农民收入水平低问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的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
这不仅导致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也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
二、思考1.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吸引针对人口外流问题,可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吸引力。
同时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方式吸引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
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针对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加强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
3. 加强农村社区文化传承针对农村社区的文化传承问题,可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鼓励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推动农村社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 加强农民收入水平提升针对农民收入水平低的问题,可以加强农村地区的产业扶贫工作,推动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关于对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思考
关于对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思考新时代三农问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新时代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发展滞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所带来的一系列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三农问题关系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解决好农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思考旨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小康。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实现农业发展要想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首先需要从供给侧入手,进行结构性改革。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传统农业模式在现代化需求面前已显得无法满足,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
这包括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同时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2.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农村经济结构的单一性是制约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需要加大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村土地整理规划,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质的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民生活质量提升的关键。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农村道路、水利设施、通信网络等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另外,还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支持农民就业创业加大对农民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可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同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并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融资支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全面发展除了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还应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动农村的发展。
具体做法包括:1.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体系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体系,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通过促进乡村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深入思考,找出其中的问题和解决之道,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好的贡献。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我们需要认识到乡村资源的重要性。
乡村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包括土地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乡村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
也要加强对乡村资源的保护,保护好乡村的生态环境,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我们需要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
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时,我们需要注重农村产业的发展,加大对农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收入水平。
也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我们需要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是支撑农村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时,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和质量,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条件。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充分认识到乡村资源的重要性、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注重农村社会发展,才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希望我们能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发展模式的思考
农村发展模式的思考一开始将本文的题目定为《农村发展模式的思考》主要原因是,我希望自己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去看待回农村发展的问题,即不仅自己可以致富,而且还能以点带面,使多个产业都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带动整个村里的村民一起致富,并且在政府的支持下,对乡镇的整体经济进行规划、调整和扶持,使这个村庄往更高层次去发展。
一、农村发展模式带着这样的想法,我首先是去了解了各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向成功者学习!即先在中国范围内找几个比较成功的村。
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华西村、南街村和小岗村(在我的脑海里,我一直以为小岗村是非常成功的典型)。
希望通过分析这三个村的经营模式,来学习和借鉴一些经验,最好是能复制到自己所在的村庄——很明显这是非常天真的想法,甚至连模仿都是奢侈。
1、华西村、南街村和小岗村据了解,新农村建设中的华西村、南街村和小岗村经营模式分别为政府主导型(苏南模式,以发展乡镇集体企业为主的地方政府推动型模式)、集体经济主导型(南街村模式,由“能人”企业家与村政府领导人组织资源)和家庭分散型(小岗模式,通过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组织资源)经营。
从发展梯度上看,3个地区分别展示了我国农村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差别,反映了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从产业结构上看,3个地区分别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反映了目前我国农村发展的不同格局。
(参考文献: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以华西村·南街村和小岗村为例)。
华西村、南街村和安徽凤阳小岗村是非常成功的模式,后来才知道前两个村施行的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小岗村则是政府造出来的用新闻粉饰出来的所谓承包到户的“成功典型”。
我非常失望,集体经济肯定不是说我们想搞就搞,承包到户涉及土地流转等问题,现状又这么不乐观,所以根本不是什么可以借鉴的成功典型。
2、“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除此以外还有“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
“温州模式”是指以家庭经营和发展个私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而“珠江模式”则是指乡镇集体企业加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的认识与思考
乡村振兴的认识与思量乡村振兴是指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的繁荣和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旨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乡村振兴的背景和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基于我国农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
其次,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问题突出。
再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二、乡村振兴的目标和重点领域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建设漂亮乡村、富裕农民、幸福农村。
为实现这一目标,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五个重点领域:农业农村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乡村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在农业农村发展方面,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哺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提供更多金融支持给农村经济发展。
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生态修复;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在乡村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要建立健全乡村管理体系,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管理水平。
三、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和政策措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是农业农村先行、产业支撑、城乡融合、政策引导。
具体来说,要加大农业农村发展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哺育壮大乡村产业,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
谈谈乡村振兴战略的看法心得【推荐5篇】
谈谈乡村振兴战略的看法心得【推荐5篇】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
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谈谈乡村振兴战略的看法心得,供大家阅读参考。
谈谈乡村振兴战略的看法心得1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
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
按照当前三洲的实际,必须突出抓好“三头”:一、把握一个重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
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
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
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
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
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
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农村思想认识方面总结
农村思想认识方面总结农村思想认识方面总结农村思想认识方面是指对农村问题的理解、思考和认识。
农村是国家的基础,农村问题是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在解决农村问题上需要有正确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农村思想认识方面的总结:首先,农村经济问题是农村发展的重点。
农村的经济发展是农村问题解决的基础。
要认识到农村经济问题的重要性,需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农村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和理解,制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
其次,农村社会问题是农村问题的重要方面。
农村社会问题主要包括农民的就业、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理解农村社会问题的本质,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例如,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加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再次,农村政治问题是农村问题的基本方面。
农村政治问题主要包括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民的权益保障等方面。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正确理解农村政治问题的关键,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障,提高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此外,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农村问题的重要方面。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对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要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需要正确理解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思想认识方面需要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农村政治和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认识。
只有正确理解和认识这些问题,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解决好农村问题,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
对农村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对农村发展的认识和思考冯立通过三年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特别是通过XX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麻城市开展的“千人十户”活动。
我深入基层调研,进村入户走访,认识到农村发展要转变发展观念、破解发展障碍,化解发展困绕、探索发展路径,关注特殊人群、寻找发展突破口。
农村发展需要转变十大观念观念决定理念,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广大农民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造了很大的成绩。
在积极改变思想观念的同时,还有一些传统保守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
一、读书观念:重应试考学,轻素质锻炼。
绝大部分农民虽然都很重视孩子读书。
但重视的仅仅是“考大学”,思想停留在“考上大学,不愁吃喝”的传统观念里。
为了能让孩子认真读书,对孩子有求必应。
省吃俭用让孩子穿得好吃得好长得好,东奔西凑让孩子上名校进好班。
为了不打搅孩子读书,再忙不让孩子帮农活,再累不让孩子干家务。
很多孩子形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仅缺乏对考试科目外的综合知识的掌握,更不用说社会知识和见识了。
孩子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严重缺陷。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农村群众的思想局限在“唯读书有出路”,“考了大学就有好工作”的狭隘层面,缺乏对孩子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引导,从而错误教育孩子。
导致孩子走向社会后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缺乏生存本领和技能。
二、教子观念:重“蛮横”,轻礼仪。
以前孩子出门家长叮嘱“别惹事,有礼貌”;现在孩子出门家长叮嘱“莫怕人、别吃亏”。
部分农民群众对孩子的教育抱着“宁生逆子,不生痴儿”的观念,认为“人善被人欺”,教育孩子要放“聪明”些,不怕人、莫吃亏,而忽视礼仪教育。
造成孩子任性横蛮,不讲礼仪,自我为是、没有约束。
这种观念的形成一是农村宗族势力、家族势力的存在扭曲了教子观念;二是农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纠纷缺乏有效的化解机制,“比能耐凭狠气”现象时有发生。
导致很多农民群众认为孩子“坏”一些不会受欺负,甚至以家庭里、家族里有“狠人”为荣,支持他们、怂恿他们。
乡村振兴 思考 启示 建议
乡村振兴思考启示建议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思考、启示和建议,以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顺利进行。
一、思考:1.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是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重要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2. 乡村振兴需要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加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3. 乡村振兴需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要加强乡村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4. 乡村振兴需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5. 乡村振兴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
二、启示:1. 乡村振兴需要坚持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原则,要注重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和科学技术支撑,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科学发展。
2. 乡村振兴需要注重民生福祉。
民生福祉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注重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 乡村振兴需要注重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要加强对乡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文化繁荣。
4. 乡村振兴需要加强组织领导。
组织领导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5. 乡村振兴需要加强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要加强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三、建议:1.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农村发展的认识和思考冯立通过三年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特别是通过湖北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麻城市开展的“千人十户”活动。
我深入基层调研,进村入户走访,认识到农村发展要转变发展观念、破解发展障碍,化解发展困绕、探索发展路径,关注特殊人群、寻找发展突破口。
农村发展需要转变十大观念观念决定理念,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广大农民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造了很大的成绩。
在积极改变思想观念的同时,还有一些传统保守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
一、读书观念:重应试考学,轻素质锻炼。
绝大部分农民虽然都很重视孩子读书。
但重视的仅仅是“考大学”,思想停留在“考上大学,不愁吃喝”的传统观念里。
为了能让孩子认真读书,对孩子有求必应。
省吃俭用让孩子穿得好吃得好长得好,东奔西凑让孩子上名校进好班。
为了不打搅孩子读书,再忙不让孩子帮农活,再累不让孩子干家务。
很多孩子形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仅缺乏对考试科目外的综合知识的掌握,更不用说社会知识和见识了。
孩子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严重缺陷。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农村群众的思想局限在“唯读书有出路”,“考了大学就有好工作”的狭隘层面,缺乏对孩子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引导,从而错误教育孩子。
导致孩子走向社会后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缺乏生存本领和技能。
二、教子观念:重“蛮横”,轻礼仪。
以前孩子出门家长叮嘱“别惹事,有礼貌”;现在孩子出门家长叮嘱“莫怕人、别吃亏”。
部分农民群众对孩子的教育抱着“宁生逆子,不生痴儿”的观念,认为“人善被人欺”,教育孩子要放“聪明”些,不怕人、莫吃亏,而忽视礼仪教育。
造成孩子任性横蛮,不讲礼仪,自我为是、没有约束。
这种观念的形成一是农村宗族势力、家族势力的存在扭曲了教子观念;二是农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纠纷缺乏有效的化解机制,“比能耐凭狠气”现象时有发生。
导致很多农民群众认为孩子“坏”一些不会受欺负,甚至以家庭里、家族里有“狠人”为荣,支持他们、怂恿他们。
三、处事观念:轻制度,重关系。
遇到必须找政府组织办事情时,总习惯找熟人关系打招呼。
哪怕是按照政策和法律,政府部门必须办理的事情,很多农村群众依然要找个“有面子”的关系户或者亲戚出面帮助,不相信制度和规定。
究其根源一是农村群众对“一熟三分巧”的传统观念太过迷信;二是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服务流程缺乏了解;三是少数职能部门在服务群众工作中态度蛮横,吃拿卡要,让群众误解。
四、解决问题观念:重信访,轻法律。
遇到问题矛盾的时候,不寻求村级组织调解,不相信司法协调,不习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而是习惯信访,而且是越级信访,相信“闹大才能解决问题”。
产生这一观念的原因一是农村基层村级组织调解和基层司法调解作用有待加强;二是法院解决问题时间长、程序复杂,很多群众不知道法律解决途径;三是少数干部办事拖沓,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五、生育观念:重生男,轻生女。
随着生育文化的发展,农村生育观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依然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
有的地方有些群众甚至是“不生男孩不罢休”,固执认为“宁生不孝儿,不生乖巧女”。
深究原因有二:一是传统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思想影响;二是在农村女儿出嫁后父母年迈靠儿养的现实情况影响。
六、教养观念:重生轻教。
在农村存在部分群众只注重多生孩子,不重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特别是在部分“农民工”群体中,很多孩子初中未毕业就走向社会,成上“农民工二代”。
造成的原因很复杂,但起因有两种:一是“农民工”群体在外务工,没有时间和精力注重孩子的教育和学习,没有树立精心培育孩子的意识;二是部分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监管,无心向学,无心做事,不学礼仪,不学做人,过早辍学,浪迹社会。
七、生产观念:重自给,轻创收。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广大农民生产观念有很大的转变,什么农作物值钱种什么。
但依然有相当比例的农民群众对农业生产只求自给自足,不求经济效益,“只求富贵年,不求几多钱”,追求年底什么作物都有一点,所以什么都种一点,农业生产不能产生经济效益。
形成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群众农业生产观念没有解放;二是农产品供求信息不便捷,不知道市场需求;三是农产品销售渠道不宽广,农产品没有畅通的销路,打消群众走农业生产集约化道路的积极性。
八、理财观念:重存钱,轻投资。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收入的增加,很多农民手里有钱。
但是理财观念不强,绝大多数依然是有钱存银行,甚至还有部分群众将大量现金存放在家里。
很少购买基金、股票;更很少从事实业投资。
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浪费了大量的闲散资金,对于个人收入来说财富不能增值。
这一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传统的存钱观念束缚;二是缺乏理财知识;三是缺乏投资渠道;四是缺乏项目平台。
九、孝养观念:重养子女,轻养父母。
在农村很多家庭存在重视小孩的成长需求,而忽视老人的养老需求。
在经济支出上对子女是有求必应,对父母却是尽量节省。
舍得为孩子花上千元买一双鞋,舍不得为父母花几十元置一身衣。
很多老人跟子女不能和平相处,自己独立生活,还有些群众对待老人活着不养,死了之后倒是大修坟墓,企求“保佑”。
在农村存在的这一种情况一是有待树立“老小都是宝”的孝养观念;二是经济状况局限,没有过多的经济用于孝养老人。
十、环保观念:重庭院之内,轻大局环境。
在农村有些地方,进村进湾道路旁、池塘边随处可见垃圾,猪圈厕所乱建乱排,到处脏兮兮、臭哄哄的。
但是进入各家各户,绝大多数却是干净清洁的。
主要是很多群众将家庭垃圾随手丢弃在庭院之外,将污水随意泼向道路之中,只注意庭院之内的环保,不注重公共卫生。
这一是小农意识的表现;二是缺乏有效的监管;三是没有建立集中的垃圾堆放及销毁场所,垃圾缺乏处置途径。
农村发展需要走出八大困境连续多年来,中央的一号文件关注的都是“三农”工作,农村发展工作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
找准阻碍发展的瓶颈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更好地促进村农发展,需要走出八大困境。
一、生态环境恶化。
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表现在山林防火压力大,防火管理体系机制难以建立,灭火缺乏人员资金;河道堵塞严重,河堤毁坏厉害,特别是农村小河流失修严重;塘堰清淤整修监管有待深入;农村猪圈厕所乱建乱排情况严重;野生动植物保护缺乏有效监管,捕捉食用野生动物的情况时有发生。
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提升群众环保意识,加大整村推进力度,探索森林防火机制,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加强野生动植物监管,打造“蓝天、碧水、绿地、清塘、美家园”。
二、田地毁失严重。
农村存在一些乱占乱建行为,有些农民群众为建私房不惜占田毁地;也有些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收入,盲目引进企业建设厂房基地,不惜征用农田良地。
有些政府只短浅地认为目前当前农业发展收益不大,发展工业税收大些;部分群众认为其家庭目前不靠农业也能生活。
没有认识到田地毁失容易恢复难,造成粮食生产危机后果将不堪设想。
针对这一情况应该引导基层政府立足长远,转变发展观念,建大耕田保护力度,严格制止田地毁失现象。
引导群众建房合理规划,倡导原基改建,不占用农田耕地。
三、信仰坍塌危机。
信仰危机是目前全社会面临的问题,在农村也一样存在。
很多农民群众失去信仰,没有敬畏,为了利益不讲原则,没有底线。
“有奶就是娘”、“笑贫不笑娼”,只顾自己不顾大家,只求得到不讲奉献。
有些群众对待政府和社会只讲权利,不讲义务,“拿碗吃肉、放筷骂娘”。
崇拜强权,喜欢攀比,不分美丑,不讲礼仪,遇事讲“狠气”,处事争输赢。
造成社会不和谐,环境不友好。
这就要加强文化感染,倡导社会责任。
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发展观、价值观。
抑恶扬善,抑丑扬美。
引导群众分清是非,正确追求。
树立文明、上进、责任的好风尚。
四、农业生产后继乏人。
在很多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青年人大多在城市里务工,不会从事农业生产,不懂农业生产技术,也不愿意钻研农业生产。
也许很多人认为将来农业现代化了,不需要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一样可以开展农业生产。
但是在很多山区农村,地域限制田地不适宜机械操作,还必须依赖人工操作,同时有很多技术性强的农活,需要人工耕作。
这主要是农业生产劳动强度高,经济见效慢,难以调动青年人的积极性。
改变这一现状要引导青年农民正确认识农业生产,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开发农产品深加工,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提高经济收入,调动青年农民学农业钻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五、青年生存乏术。
经过走访了解,农村青年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读多少书直接去大城市务工,成为“农民工二代”,有些有头脑的通过学技术,接工程,开加工厂发家致富了;也有相当一部分成为“混一族”、“赌一族”,生存无术、就业无门。
但总体来说,这一部分人在父母的支撑下,加之自己要求低,虽然不能“立业致富”,但都很快“成家生子”;第二部分是上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青年群体,由于过分追求“考大学光宗耀祖”思想的引导,有相当一部分人考的大学档次不高,学习专业不对口,掌握知识不全面。
毕业面向社会就业没专长,创业没本钱,发展没思路,结婚没有钱,成家没房子。
城市里发展立不下足,回农村发展不甘心,再加上借债读书,生存压力非常大。
改变这种情况一要思想上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放低要求、放低身价,“骑驴找马”。
二要加大技能培训,鼓励农村青年学技术掌握一技之长,方便就业,俗话说“一技之长永是铁饭碗”。
六、乡村关系疏远。
农村社会关系呈现出不良现象。
一是人际关系利益化,注重利益,不讲人情,没有以前的一家有事、大家帮忙的氛围;二是亲情关系疏远化,亲情只存在于子女与父母之间,孙子与爷爷辈就趋向淡漠,更不用说其他亲戚了。
清明节祭祖,很多人到父母坟前献花鸣炮,却不知爷爷奶奶墓在何处。
针对乡村关系疏远的情况要凝聚基层组织力量,倡导传统道德美德,丰富集体文娱活动,加强群众互动交流,营造良好氛围。
七、贫富分化严重。
近年来,农村群众收入普遍增高,但也存在贫富差距大的情况。
农村群众中思维活跃的、经营较好的年赚20万以上的有很多,生活过得很舒适;但也有受诸种因素制约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开支都难保障。
贫富差距的拉大,影响农村的均衡发展,影起群众的不平心里,“仇富”心理放大,影响社会和谐。
政府和社会要关注贫困群体,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发展。
倡导农村富人能人带动集体致富,帮助贫困群众。
八、特殊群体困扰。
农村特殊人群老五户,五保户、困难户、伤残户、遭灾户、孤寡户;三留守人员,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还有就是精神病人、劳教人员、边缘人群。
由于涉及面广,缺乏管理机制,缺乏经济支撑,农村特殊人员救助管理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困扰农村发展,亟需加强。
农村发展需要关注的四类人群农村发展要重点关注农村的留守人群、痴呆残疾人群、孤寡人群、特殊人群等四类人群。
一、留守人群。
在农村留守人群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农村社会管理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