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05年高05年高考语文分析

合集下载

200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试题详解

200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试题详解

200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试题详解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试题详解 第Ⅰ卷(共第Ⅰ卷(共42分)分) 一、一、(18分,每小题3分)分) l .D(A.玷diàdiàn n ,读音错。

B .怏yàyàng ng ,声调错。

C .剽piāo 菲fěi ,都是声调错。

) 2.A (B .名——明。

C .幅——辐。

D .园——源)源) 3. C(3. C(病症:指病。

病征:表现在身体外面的显示出什么病的征象。

干涉比干预程度深。

③句是病症:指病。

病征:表现在身体外面的显示出什么病的征象。

干涉比干预程度深。

③句是一句倒装的表因果关系的复句。

)  4. B(4. B(擦边球:比喻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

擦边球:比喻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

擦边球:比喻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

高山仰止:比喻道德高尚,令人无法企及。

屈指可数:形容寥寥无几。

与高山仰止:比喻道德高尚,令人无法企及。

屈指可数:形容寥寥无几。

与“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矛盾。

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

解答这道题可以从分析这些成语内部的词或语素开始,还要看在句中的具体语言环境。

)  5. D (A .“服用”与“含碘量”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

B .前后意思一致,不能用“相反”,删去。

C .“进步与否”与“富强的标志”两方面与一方面搭配不当。

)  6. C(修辞方法的风格没有统一,应调整为“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松柏挺胸不屈,高山昂然抗争。

”) 二、二、(12分,每小题3分)分) 7.本题考查考生对概念归属的理解能力。

本题正确选项为D 。

这是“我和我们实验室的博士后学者后学者 Kouichi Itoh”的解释并得到了验证。

的解释并得到了验证。

8.本题考查考生信息筛选能力。

本题正确选项为C 。

此句要搞清两个喻体:“管弦乐队”指神经元,即“神经细胞”,“不合拍的演奏者”即“不能和其他的突触同步激发的一个突触”。

浅谈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试题

浅谈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试题

浅谈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试题面对2005年全国卷Ⅰ语文高考试题,既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又有惴惴不安的心绪。

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命题思路更突出能力考查1.需要识记的内容进一步减少。

比较近两年的语文高考试题,除辨认字形、默写外,几乎再没有考查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

虽然《考纲》对文学常识有明确要求,但试题未涉及。

默写试题虽然增加了一分,但难度相对降低,且可供考生选择的余地较大,考生容易得分。

综观全卷,大阅读中的多项选择题,也替换为主观问答题,客观题减少的分数基本被分配到主观题中。

2.试题赋分适当调整。

为了尽量避免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导向,以及考生盲目作答、侥幸取胜的不良倾向,今年客观题赋分大幅度减少。

文言文翻译也由原来的8分提高到10分,突出了理解、翻译能力。

小阅读的选择题由四个减少为三个,二卷大阅读由18分增加到22分,被人们称为自留地或小片荒的第六大题也增加了3分的分值。

3.作文审题难度加大。

今年作文形式仍为材料加话题,但命题的意图不甚明显,需要考生透过材料表面,深层挖掘其内在含义。

材料中,人们问玻尔成功的秘诀,他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

”于是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不解。

其实,这正是他的经验之谈和成功秘诀。

它的潜在意义是,要想追求真理,要想事业上取得成功,就不要怕失去师道尊严,就要摒弃阻挡在前进道路上的虚荣心。

因为不被浮名所累,才能轻装上阵,才能在谦卑中奋进,才能由一个普通人成长为一个对人类有杰出贡献的人。

这句话,不仅演绎了一个成功者的奋斗轨迹,也包含着一个哲学命题,即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结果,其中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尽管对个人来讲似乎是偶然,一千个成功者,就可能有一千个成功的答案,但总有内因在发挥着决定作用。

就像《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苏比一样,当他屡次故意犯罪未遂,终于站在教堂前幡然省悟,良心发现,想重新做人之际,却锒铛被捕。

对于读者来讲,苏比的结果似乎在意料之外,但细细想来,却又在情理之中。

2005全国卷高考语文

2005全国卷高考语文

2005全国卷高考语文2005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是全国卷,其中包含了多个题目,涵盖了语文的各个方面。

下面将按照任务名称的要求,分别回答每个题目的内容需求。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曹禺说:“戏剧是生活的放大镜。

”(《论戏剧创作的根本问题》)戏剧是一种通过语言、行动、表情、姿态、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通过人物形象与情节的构造,通过剧场的呈现方式,再现人生、揭示人生、批判人生的艺术。

要求:以“戏剧是生活的放大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戏剧是生活的放大镜曹禺曾说过:“戏剧是生活的放大镜。

”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戏剧的本质和价值。

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行动、表情、姿态、音乐、舞蹈等手段,将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呈现在舞台上,以此再现、揭示和批判人生。

首先,戏剧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再现了生活。

在戏剧中,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言语表达等展现给观众。

观众们可以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感受到他们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之间的共通之处。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物,有勇敢的英雄、聪明的政治家、痴情的恋人等等。

这些人物的形象在戏剧中被放大,使得观众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种人物。

其次,戏剧通过情节的构造揭示了生活的真相。

戏剧中的情节往往紧扣着人生的喜怒哀乐,将人们的欢乐和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们可以通过戏剧中的情节,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在古希腊的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悲剧命运和人性的弱点。

这些情节的揭示让观众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无常和现实的残酷。

最后,戏剧通过剧场的呈现方式批判了生活中的问题。

剧场是戏剧呈现的空间,它可以通过舞台布景、灯光效果、音乐和音效等手段,为戏剧呈现增添更多的艺术魅力。

观众们在剧场中,可以通过戏剧的批判性表达,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在现实主义戏剧中,观众们可以看到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弊端的尖锐批判,这种批判有助于人们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激发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2005年高考试题详解--语文江苏卷

2005年高考试题详解--语文江苏卷

2005年高考试题详解--语文(江苏卷)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

第一卷从第1页至第5页,第二卷从第5页至第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 (选择题共36分)注意:1.答第一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

2.第一卷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眩晕舷梯炫耀武力改弦更张B.羡慕募捐幕天席地蓦然回首C.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D.舟楫逻辑开门揖盗缉拿归案【答】C【析A xuàn xián xuàn xiánBmù mù mù mò C全读piāo D jí ji yī jī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后,这一地区箭拔弩张的局势才得以缓和,冲突双方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

B.没有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就贸然作判断下结论,那么,这种判断和结论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C.在竞选过程中,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拢络人心从而赢得选票的做法,是非常可耻的。

D.事故发生后,他迅速赶赴现场坐阵指挥,直到被困井下的矿工全都脱离危险才离开。

【答】B【析】A 箭——剑 C拢——笼 D 阵——镇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C.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

2005年语文高考分析

2005年语文高考分析

错误设置点都在同音字,角度较为单一。尽 管有错别字的各组中只包含一个错别字,试题难 度并不高,但题目中出现的错别字是容易错的。 “坐阵”似是而非(在汉语词典上,根本就 没有“坐阵”。遗憾的是从互联网上的统计看, 至少有47800例是这样书写的)正确的写法应是 “坐镇”。 “贸然”似非而是(“冒然”生造,对考 生会有很大干扰。) 基础不够扎实的考生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些 词语上。
二、2005年语文试卷分析
第一,关于语言知识。
第一卷由2004年的六小题减至今年的4小题, 分值由原来的18分减至12分。尽管2005年《考试 大纲》取消了“*”号的限制,扩大了考查的范 围,但试题毅然放弃了标点符号、文学常识和实 词虚词近义词的选用等考点,所剩四个选择题分 别考查了辨别字音、字形、成语运用和病句辨析。 字音、字形和成语题涉及到的材料普通而常见, 使用频率高,没有生僻的词语。而这四个考点关 乎语文知识的基础,应作为考查的重点、核心考 题,不可再减。
第三,人文性。从题料的性质来看,2005年命题 更加突显人文性,更加重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下面仅从主观题方面略作分析。 如果按题料的性质分类,40多道题可整理出近20 个类别。为避繁复,将其大致归并为10类: 藏书读写类(8)、禁毒防疫类(4)、 尽孝文明类(3)、写景状物类(4)、 情感友谊类(5)、哲理讽刺类(5)、 文艺科学类(6)、语知爱好类(4)、 政治政策类(3)、地方特色类(2)。
(2005年)1语音: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眩晕
B.羡慕 C.剽悍 D.舟楫
C
舷梯
募捐 漂泊 逻辑
炫耀武力
幕天席地 虚无缥缈 开门揖盗
改弦更张
蓦然回首 飘忽不定 缉拿归案
①2004年考查异形同音字的读音;2005年则考查形似音 近字的字音辨识。这两种方式难度相似,但 2005年所选 词语更为常见,也就降低了难度。“考查重点是对汉字 字音与声旁关系的辨识”。 ②选择的形似音近字是常用词语,可以避免多音字或生 疏字的读音干扰;过去考生感到生僻的豢养、盥洗、霰 弹都在课本中出现过,而现在基本不涉及生僻字。 ③一般考声母、韵母的差别,不单纯考核声调问题。声 母、韵母的差别,往往也不是方言地区难以辨别的平舌 与翘舌、鼻音与边音、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于带有地域特点, 对某部分地区的考生不公平,一般不作为语音考核点; 前后鼻音除了少部分地区外,本省绝大多数地区不能区 分,一般也不作为语音考核点。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比较与分析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比较与分析

变 化
形式上,题 目数量减少,从2 0 年的2 道题减为2 道 的部分内容进行考查,分值由1分降为9 04 5 1 2 分,如一份试卷中考 题,减去的4 道题均 为选择题。其中包含语言知识2 ,现代 查了实词词义的理解就不会考查虚词用法,反之亦然 。而0 题 4 文阅读 ( 自然科学类和 社会科学类 )t 题,文言文 阅读1 。 题
虚 词用法的理解 以及对 与现代汉语不 同的句式 和用 法的理

, L 、 七

解 ,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古诗文阅读的分析综合能力,即学 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由于20年该部分的选择题 05
由4 题调整为3 ,所以试卷只是选择了 《 题 考试大纲》中所列
维普资讯
2OO 年 离 考 语支 全 国 誉试 题 比较与 忻
。 汪 巧 苇
试卷比较
作品” 该题选用客观选择趣型,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
( 概念 )的含义的理解 ,对重要语句的意蕴的把握,筛选并 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 0 年高考模式、科 目、内容和 整合文 中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做合理推断和合理想象的能 05 要求更 是发 生了重大变化 ;实施 自主 命题的省市增加到l 力等。如O 年选用的材料有 《 4 5 计算机 能思维吗?》,属于计 个 ,又 由于2 0 年 的高考 《 05 考试大纲》取消了语文、数学、 算机科 学,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应用, 由 “ 人机大战 ”引发的 英语三科的题型及分值限制 ,故每套试题都体现出鲜 明的特 计算机思维等。0 年则选用 了 《 4 茶马 古道 》, 《 体干细 人 色,真可谓百花齐放 本文拟就2 0 年全 国卷与2 0 年全国 胞》等文章,侧重于介绍性 的说明文 。题数由4 05 04 题降为3 题, 卷进行一下比较。

20052005年高考语文分析

20052005年高考语文分析

. . . ....2005年高考语文分析钱春良2005年省语文自主命题继续坚持“有利于大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命题原则,命题方向以能力、素质立意为先,同时注重基础考查,力求达到思想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统一。

该试卷在与2004年自然衔接的基础上,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1、试题结构、考试内容及赋分值有了变化。

今年,国家对于未来高考的命题内容、试卷结构和赋分比重的规定由“统一要求”变化为是“统一要求与开放多元”并存的发展格局。

另外,也取消了星号,使命题变得更为务实。

我省自主命题也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精神。

小题数量由25题增加至26题;分值分配上,第四大题由18分增加到20分,第六大题由12分减少为10分。

2、重视语文素养的考察。

继续深化语文的人文内涵。

如鉴于考纲解除了文学常识这一考点的星号,增设了一道文学常识题,赋分为2分。

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____________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作家罗贯中的《__________》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会,合久必分”。

分值虽比以往的选择题要少1分,但更利于学生对文学的关注。

另外,主观性阅读分析题,材料选取李汉荣《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是对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的警醒与反思: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超越世俗,需要登高望远的精神追求。

24题蕴含了汉字文化,25题对中国传统茶文化有生动的描述;特别是作文题的选材与话题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

3、加强了时代性,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注重高中语文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选材的视野更加开阔,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现代文阅读材料在思想内容上都有新的突破;选文立意深远,文质兼美。

其他如茶文化、汉字文化、关于禁毒的漫画等等,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这样,该试卷选取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脉博,关注国计民生,关注世界,关注未来。

[高考必看]2005年高考语文分析

[高考必看]2005年高考语文分析

2005年高考语文分析钱春良2005年省语文自主命题继续坚持“有利于大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命题原则,命题方向以能力、素质立意为先,同时注重基础考查,力求达到思想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统一。

该试卷在与2004年自然衔接的基础上,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1、试题结构、考试内容及赋分值有了变化。

今年,国家对于未来高考的命题内容、试卷结构和赋分比重的规定由“统一要求”变化为是“统一要求与开放多元”并存的发展格局。

另外,也取消了星号,使命题变得更为务实。

我省自主命题也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精神。

小题数量由25题增加至26题;分值分配上,第四大题由18分增加到20分,第六大题由12分减少为10分。

2、重视语文素养的考察。

继续深化语文的人文内涵。

如鉴于考纲解除了文学常识这一考点的星号,增设了一道文学常识题,赋分为2分。

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____________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作家罗贯中的《__________》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会,合久必分”。

分值虽比以往的选择题要少1分,但更利于学生对文学的关注。

另外,主观性阅读分析题,材料选取李汉荣《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是对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的警醒与反思: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超越世俗,需要登高望远的精神追求。

24题蕴含了汉字文化,25题对中国传统茶文化有生动的描述;特别是作文题的选材与话题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

3、加强了时代性,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注重高中语文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选材的视野更加开阔,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现代文阅读材料在思想内容上都有新的突破;选文立意深远,文质兼美。

其他如茶文化、汉字文化、关于禁毒的漫画等等,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这样,该试卷选取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脉博,关注国计民生,关注世界,关注未来。

4、注重语文基本知识与能力的考察。

200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评价报告(16份试卷)

200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评价报告(16份试卷)

200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评价报告(16份试卷)2005年高考全国共有16套语文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为全国若干省区命制了三套试卷,13个自主命题的省市各命制一套试卷。

由于2005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取消了对试卷结构、各类题型赋分比例的统一规定,所以各命题组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大胆尝试,使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试卷的总体结构和赋分比例呈现多元化。

全国甲卷、乙卷、丙卷均变为第Ⅰ卷10题30分,第Ⅱ卷11题120分,全卷七大题21题。

广东卷、江苏卷第Ⅰ卷均为12题36分。

福建卷第Ⅰ卷8题24分,未设语言知识板块,变为六大题21题。

重庆卷第Ⅰ卷13题39分。

湖南卷未设语用板块,变为六大题22题。

其余各省市卷均与去年保持一致。

以上变化的总趋势是简化结构,优化组合,减少客观题量和分值,增加主观表述题的分值。

如全国三套试卷的诗歌鉴赏题都增加了分值,现代文阅读也增加了分值,并把原多项选择题变为主观题。

福建卷作文增至70分。

湖南卷在现代文阅读中增设了一道15分的赏析短文写作。

二、试卷的整体构思和选材、设计都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突出了学科特点。

各套试卷的语言运用题能注意植根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仅全国三套试卷就有拟写主题班会的会标、拟写生日请柬、填写敬辞谦语、推荐最喜欢的课文等源于生活、多姿多彩的鲜活试题。

其他试卷还有描述漫画、拟写贺卡、编拟广告、变换句式和多种形式的仿写等。

这类题注重检测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富有情趣,是工具的,也是人文的。

古诗文阅读题从选材到题型设计都丰富多彩,增添了鉴赏的韵味,呈现出多样的审美追求。

现代文阅读的选文不少是名家名篇,底蕴深厚,文情并茂,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设题在注意考查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同时,着力引导考生披文入情,发掘文本的人文蕴含。

例如全国乙卷选用苏叔阳《春天的梦》,丙卷选用冰心《一日的春光》,`两篇大家手笔,一种人文情怀,都深情抒写了对春天的呼唤与礼赞。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试题评析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试题评析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试题评析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试卷长度有所缩短,思维含量明显增加。

全卷题目从去年的25道减至21道,其中第Ⅰ卷选择题由14道减至10道。

近几年一直作为必考内容的一些常规题目,如字音、词语选用、文言实词、现代文阅读双选题等,今年高考没有涉及。

但一些能够考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思维含量较高、侧重鉴赏评价的试题,反而加大了比重,如文言文翻译、古诗鉴赏和散文阅读等。

以下是各小题评析:1.[考点]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能力层级为A级。

[答案]B。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别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能力。

A项“斐然成章”;C项“烦躁”;D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D级。

[答案]A。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词语特别是成语的能力。

百里挑一: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

形容十分出众。

A项句子强调的是人才稀少的意思,可以改为“凤毛麟角”。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个考点通常包括对现代汉语实词、虚词和熟语的考查,今年主要考查了成语的使用,试题难度有所降低。

3.[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D级。

[答案]D。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综合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成分残缺,应当把“北京大学电影节”放到开头。

B项不合逻辑,“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

C项搭配不当,应当把“能否”去掉。

4.[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D级。

[答案]C。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语义性病句的能力。

C项句子中“批评的人”可以是文章中批评到的人,也可以是批评这篇文章的人。

这是典型的歧义句。

5.[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A。

[分析]A项仅仅强调中条山的山势特点,不能作为它“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的证据。

6.[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C。

[分析]A项与原文第二段“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的说法不一致。

2005年高考逐题详解

2005年高考逐题详解

2005年度高考语文(全国卷)答案详解及分析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眩晕舷梯炫耀武力改弦更张B.羡慕募捐幕天席地蓦然回首C.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D.舟楫逻辑开门揖盗缉拿归案(A xuàn xián xuàn xiánBmù mù mùmò C全读piāo D jí ji yī jī)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后,这一地区箭拔弩张的局势才得以缓和,冲突双方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

B.没有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就贸然作判断下结论,那么,这种判断和结论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C.在竞选过程中,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拢络人心从而赢得选票的做法,是非常可耻的。

D.事故发生后,他迅速赶赴现场坐阵指挥,直到被困井下的矿工全都脱离危险才离开。

(A 箭——剑C拢——笼D 阵——镇)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C.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

(A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B 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C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D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B.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C.“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D.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和

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和


第1题语音题全省考生平均得分为1.79分,得 分率为59.7%。A项中“玷”字虽然易错,但平时 训练到位,出错的考生并不多;问题主要出在 “粘”字上,因为一般人都习惯于将其读为nián, 受浙江方言影响,读niān的也不在少数。B项中主 要的干扰是“怏”,本应读yàng,但很容易受声 旁“央”的影响而读第一声,选择错误的考生主 要是错在这里。C项中有两处干扰,一处是 “剽”,一处是“菲”,但两处只要有一处记住 了,就可以排除该项。D项全部正确,但考生易 将“筵席”与“宴席”混为一谈而将“筵”误读 为第四声。

第2题错别字辨析,全省考生平均得分为1.31分, 得分率为43.7%。就整题而言,这16个词语可以说无 一为生僻词,而且全部词语为常见常练词,或为平时 常用,或为课本中所常见。此题之所以得分率不高, 与部分考生基础不扎实,对字形印象模糊,似是而非 是分不开的。印象模糊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平日不 重视字形问题,而强化记忆时,脑中内容又太多,正 确字形和错误字形相混;另一方面则是死记硬背带来 的恶果,许多考生在记忆字形时采用孤立地死记词语 的办法,没有将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比如“明信片” 一词,有些考生总是将“明”和“名”混淆,其实, 只要想到明信片在邮寄时不用信封,所写的内容显露 在外,就知道“明”是公开、显露在外或不隐蔽之意, 就不会将它和“名片”(写着自己姓名、职务、地址 等,在交际时介绍自己所用)的“名”混在一起。同 理,只要记住“世外桃源”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 记》,就不会将“源”误作“园”了。

去年作文设题侧重于宏观性考查,今年此题侧 重于微观与宏观的关系,角度有更多的变化。去 年作文题属于供料话题,今年作文题题干简明直 捷,形理兼具,形象的引导与理性的概括相统一。 话题字面注意审美形式与内容的结合,给考生留 下较多的“空白”,题干本身具有更多的美学色 彩,有利于激发考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 (四)目标明晰 • 今年的试题命制突出了对语文能力的考查,并 有意识地逐步朝知识(knowledge)、能力 (ability)、素质(quality)相结合的KAQ考试模 式发展。 • 试卷体现了大语文观,目的在于引导中学语文 教育而不是迎合时下的应试教育,充分发挥语文 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作用,让高考成为一生 中一堂最生动、难忘的“语文课”。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详解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详解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详解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详解第1卷(共42分)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粘贴(zhān)玷污(zhān)龌龊(wò)运筹帷幄(wò)B.蹉跎(cuō)磋商(cuō)遭殃(yāng)怏怏不乐(yāng)C.飞镖(biāo)剽悍(biāo) 绯红(fēi)妄自菲薄(fēi)D.蜿蜒(yán)筵席(yán)市侩(kuài)脍炙人口(kuài)D(A项,“玷污”的“玷”应读diàn;B项,“怏怏不乐”的“怏”应读yàng;C项,“剽悍”的“剽”应读piāo,“妄自菲薄”的“菲”应读fě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葱茏绊脚石怨天尤人一如既往B.迄今名信片提纲挈领老成持重C.幅射照相机有恃无恐竭泽而渔D.气概座右铭满腹经纶世外桃园A(B项,“名信片”的“名”应为“明”;C项,“幅射”的“幅”应为“辐”;D项,“世外桃园”的“园”应为“源”。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了解_______,作出诊断。

②孩子过多玩网络游戏,父母应适当加以___________。

③他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________他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A.病症干涉虽然 B.病症干预即使C.病征干预虽然 D.病征干涉即使C(病症:指病。

病征:表现在身体外面的显示出什么病的征象。

干涉比干预程度深。

③句是一句倒装的表因果关系的复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B.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

C.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D.周末,我和同桌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

2005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题目解析

2005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题目解析

2005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题目解析一、背景介绍2005年高考中的语文试卷,其中包含了文言文的题目。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表达方式,对于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2005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中的题目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类题目。

二、第一题:卷帘大将题目内容:《匡山秋思》中的“卷帘大将”是黄巢的知己。

黄巢以“卷帘大将”自居,表达了他自强不息,坚决抗争的决心。

请分析这一意象的特点及其在整篇诗作中的作用。

解析:在《匡山秋思》这首诗中,有一句诗句:“卷帘大将黄金甲,夜不解松手。

”这里的“卷帘大将”指的是黄巢自己。

从字面上理解,卷帘大将就是指在打仗时卷起帘幕的将领。

而在这里,黄巢以自己为“卷帘大将”,意味着他积极宣扬起义的决心和毫不动摇的勇气。

在整篇诗作中,黄巢自居于“卷帘大将”,表达了他不畏艰难,坚决抗争的精神风貌。

这一意象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手法,将黄巢与古代将领相联系,突显了他的抗争决心。

同时,诗人通过“夜不解松手”的表述,强调了黄巢的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精神。

这一意象的运用,不仅让诗作更具形象感和感召力,也展现出了黄巢作为领袖人物的威严和决策能力。

三、第二题:从平仄、押韵看《八声甘州·赋黄鹤楼饯别作》的写作特色题目内容:《八声甘州·赋黄鹤楼饯别作》是杨慎的名篇。

请从平仄和押韵的角度,分析《八声甘州·赋黄鹤楼饯别作》的写作特色。

解析:《八声甘州·赋黄鹤楼饯别作》是杨慎的一篇名篇,这首词的写作特色在于平仄和押韵的运用。

在平仄方面,这首词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通过平仄的安排使整篇文章的节奏和韵律更加丰富。

词的开头两句“对楚腰金翠泥角条”中,“腰金翠”为仄平平仄平仄仄,而“泥角条”为平仄平平仄平,两句的先仄后平,形成了韵味独特的节奏感。

整篇词作中,通过巧妙的音律编排,赋予了词作精细的艺术感。

在押韵方面,词作中巧妙地运用了押韵手法,使整首词的音韵和谐。

2005年江苏高考文言文试题解析

2005年江苏高考文言文试题解析

2005年江苏高考文言文试题解析平中见奇,彰显新意——2005年江苏高考文言文试题解析2005年江苏高考文言试题与去年相比可谓平中见奇,彰显新意。

文言试题不陌生,2003年南京“二模”就曾选用过这则材料。

乍看上去试题很平淡。

仍是从二十五史中选文,仍是传统的传记文,选文难度不大,可谓“浅易”。

从题目设置来看,无论是题量还是考察的具体内容,完全沿袭去年。

仍是五题,仍分别考察实词理解、虚词辨析、性格分析、内容概括、句子翻译。

但就在这平淡中见新奇,彰显出新意来。

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分值上来看,今年文言阅读为21分,比去年增加了一分,增加在句子翻译上,具体落实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读懂文章内容”“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等相关要求。

第二,从题目设置来看,变化最大的是实词理解与虚词辨析题。

实词一改去年的对加点实词解释的判断,变为对加点词意义的辨析,每组增加了一个课本例句;虚词由去年的四个调整为一个,句数课外仅为一句,课内仍为四句,难度减小。

但从这两题来看,课本的权重加大,《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这些变化一方面有利于日常课堂教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另一方面充分体现大纲在教学中的指导意义,忠实实践着叶圣陶先生说的课本是个“例子”。

下面结合题目,具体解析如下:第9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

这道题所选的“谢”、“辞”、“引”、“数”四个实词,其中“谢”、“辞”、“数”是大纲中明确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引”在第二册课本《归去来兮辞》课后习题中练习过,真正落实了《考试说明》中的“常见”。

B项“强饮客,客辞”的“辞”可解释为“拒绝”,“王子皇孙,辞楼下殿”出自课本《阿房宫赋》,其中的“辞”可解释为“辞别”。

A项中“谢”都解释为“道歉”、“请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选自课本《鸿门宴》。

C项中“引”都可解释为“举起”、“端起”,“引壶觞以自酌”出自课文《归去来兮辞》。

2005年湖南省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解析

2005年湖南省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解析

2005年湖南省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湖南省汝城县第一中学袁利盛【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记旧本韩文后欧阳修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

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予尧辅颜好学。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

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

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

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

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

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

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

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

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

韩错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

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

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

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

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

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

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游:游玩,交往B.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悉:全,都C.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怪:责怪,责备D.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缪:通“谬”,谬误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A.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B.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C.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D.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B.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C.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之用哉..D.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没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盛的发展过程。

2005年高考语文湖南卷逐题详解之现代文阅读部分(教师中心稿)

2005年高考语文湖南卷逐题详解之现代文阅读部分(教师中心稿)

2005年高考语文湖南卷逐题详解之现代文阅读部分(教师中心稿)湖南省永州市八中周先友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人脑在生命头几个月进程中的发育是生物学上自我构成的最为值得提及的形式之一。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人就来到了一个充满刺激的世界,猛烈的外界刺激潮水般涌入婴儿的睡-醒周期的时间节拍,他的睡-醒行为是受他的大脑神经元结构控制的。

新生儿的大脑于是自己生成一个时间程序,让外界感官刺激依照这一时间程序而通过,进免过多的刺激涌入,对新的印象进行整理并在睡眠的相应阶段加以深化。

在这里,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具有超常用期与昼夜周期的内源节律共同出力编织睡一醒阶段的模式,随着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击,大脑一天一天地发育,睡一醒行为的内在时间程序也不断变化。

这个时问程序以此反映婴儿大脑的不断发育情况。

但人类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并非只从诞生时刻才开始。

在诞生的这一时刻,自我构成功能已经在发育的道路上走过一大截路了。

新生儿的那些令人惊奇的行为便是有力的证明。

新生儿生命的寿命还在出生之前若干星期,亦即还在母腹中就已开始了。

母亲只要觉察到腹中胎儿在动,就每天念两遍童话《国王、老鼠和奶酪》.她大声地念,慢慢地念----从头到尾要3分钟。

就这样,到了分娩的那一天,婴儿出生后竟然就知道这个童话!新生儿的这种非凡的能耐不难加以证实。

在橡皮奶头里装上一个压力传感器,用以记录吮吸动作。

然后给婴儿戴上一十耳机,有选择地播放两则童话给他听。

两则童话都由婴儿的母亲采念----而且念的速度、声音太小、语调全都一样。

这两则童话分别用立体声磁带给录制下来。

婴儿吮吸得较通常速度快时,让他听到一则童话:他吮吸得较慢时,让他听到另一则童话。

在这种方式下,新生儿能够区分他喜欢听哪一剐童话。

两则童话中一别是本原的,另一剐在形式上作了些改动--只是把所有角色的名字都作了改换。

新生儿连细微的差别都发现了,在试验进行几分钟后抗找到了他要改变自己吮吸频率的方向----他可以通过改变吮吸频率使耳机传来他想要听的那则童话。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分析三:古诗文阅读、翻译、鉴赏及名句填空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分析三:古诗文阅读、翻译、鉴赏及名句填空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分析三:古诗文阅读、翻译、鉴赏及名句填空余闻【期刊名称】《小学语文》【年(卷),期】2005(000)012【摘要】第三大题古诗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古诗文阅读水平的高低对于学生参加高考以及升入大学后的继续深造,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古诗文阅读的考查多年来始终是高考的一个重要内容。

按照2005年《考试大纲》的规定,古诗文阅读需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的能力。

在试题的具体拟制过程中,对理解与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大多安排在第三大题的四选一的选择题中;而古诗文的翻译与鉴赏评价,则安排在第四大题的主观性试题中。

本大题中考查的学生对古诗文阅读的理解能力, 主要涉及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常见实词词义的理解、对常见虚词用法的理解以及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本大题中考查的学生对古诗文阅读的分析综合能力,主要涉及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总页数】10页(P71-80)【作者】余闻【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4.3【相关文献】1.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分析四: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语言的实际运用 [J], 余闻;2.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r——以2007~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为例 [J], 席艳慧3.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分析三:古诗文阅读、翻译、鉴赏及名句填空 [J], 余闻4.基于SOLO评价理论的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以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全国卷为例 [J], 谷亮5.基于SOLO评价理论的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以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全国卷为例 [J], 谷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2005年高考语文分析钱春良2005年省语文自主命题继续坚持“有利于大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命题原则,命题方向以能力、素质立意为先,同时注重基础考查,力求达到思想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统一。

该试卷在与2004年自然衔接的基础上,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1、试题结构、考试内容及赋分值有了变化。

今年,国家对于未来高考的命题内容、试卷结构和赋分比重的规定由“统一要求”变化为是“统一要求与开放多元”并存的发展格局。

另外,也取消了星号,使命题变得更为务实。

我省自主命题也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精神。

小题数量由25题增加至26题;分值分配上,第四大题由18分增加到20分,第六大题由12分减少为10分。

2、重视语文素养的考察。

继续深化语文的人文内涵。

如鉴于考纲解除了文学常识这一考点的星号,增设了一道文学常识题,赋分为2分。

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____________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作家罗贯中的《__________》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会,合久必分”。

分值虽比以往的选择题要少1分,但更利于学生对文学的关注。

另外,主观性阅读分析题,材料选取李汉荣《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是对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的警醒与反思: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超越世俗,需要登高望远的精神追求。

24题蕴含了汉字文化,25题对中国传统茶文化有生动的描述;特别是作文题的选材与话题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

3、加强了时代性,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注重高中语文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选材的视野更加开阔,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现代文阅读材料在思想内容上都有新的突破;选文立意深远,文质兼美。

其他如茶文化、汉字文化、关于禁毒的漫画等等,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这样,该试卷选取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脉博,关注国计民生,关注世界,关注未来。

4、注重语文基本知识与能力的考察。

该试卷较鲜明地体现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掌握。

如较正确地掌握日常学习、生活及工作所需要的语文知识。

如第1题的拼音。

玷.污(zh ān) (应为diàn)怏.怏不乐(yāng)(应为yàng)、剽.悍(biāo)( 应为piào) 等,既是常见常用,也是常易错误。

如结合材料信息分析。

如第11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胶:搁浅。

B.庭除.甚芜除: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虞:忧虑。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条:整理。

此题应选B项,除的意思解释为“废弃”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学到过。

但只要联系上下文“庭除甚芜,堂庑甚残”,可知上下相对,“除”对“庑”,即可判定。

5.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高考与中考总是在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上相似的。

今年,对于浙江省中考与高考来说,应该说自有其意义。

如高考是本省第二年的自主命题,在04年的基础上有了大的提高。

而中考改革今年也是有里程碑的意义,即余杭区等三地正式开始新课改的第一次中考,其名称为学业考试。

所谓“东风有精神,万物露消息”,新课改的气息必定会对05年的高考有所影响。

因为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还是普通高中的新课标,体现的是一种一脉相承的精神。

这里所指的倒并不是具体的题目的相似性,而是从试卷中所传达的重基础知识与能力,重人文气息、文学素养、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

如主观性阅读、作文等都可看到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就我市考试的具体情况来说,全市文理平均约94分,这个分数高于全省平均近5分,也高于嘉兴全市的平均。

这样的成绩,应该说是和我市高中语文的实际水平是符合的。

一直以来,我市教育局各级领导、高三师生也较重视语文学习。

如教育局要求教研室教研员深入到各中学去,了解各校实际情况,写出有质量的调研报告,给出明确而可操作的建议。

各校领导也在师资配备、教学时间安排等诸多方面,给予高三语文以应有的重视。

教师们也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教学工作,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不断改进教法。

另外,我们嘉兴市这所以近年来能连续取得优良成绩,也是本地区的文化氛围有关。

过去,义乌、东阳等地凭着苦学的精神,高考成绩在我省居于明显领先地位,自然也胜过我市。

但近年来,除了市政府、教育局在布局调整等诸多方面加以战略性规划外,高考也从偏、难等特点中更多归于选拔与引导相结合,使高考也更利于教学。

如此,对于语文来说,本地区的文化氛围必然对其教学质量有极强的推动作用。

我甚至想,今年我省课改实验区的学业考试成绩一地平均可达130分左右,北仑区有两个班级甚至超过了141分。

其对高考势必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当然,这种影响必是多方面的,但勿庸置疑的是,对于高中语文来说,今年地区间(包括一校、一班等)的文化氛围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我市具体情况来看,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在此次考试中拉开了差距。

如海高平均成绩为104分,其他学校都没有达到100分,二中、三中、海中等校的平均也仅是略高于90分。

其中原因与各校学生原有的基础有关,也与教师的指导有关。

如有些普通中学,由于骨干教师的缺失,一批经验不够丰富的青年教师就担任毕业班教学重任。

对于高考复习的策略掌握得不是很到位,致使教学效率较长时间不高。

另外,此次考试中,作文成为明显拉开差距的一题。

普通中学中作文不及格、低分的学生较多,而海高的学生的作文大多在主旨确立、材料选择、构思及语言表达等方面明显胜过普通中学。

此在后面会具体谈到。

对试卷的具体评述基础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的前面6个选择题,总体上难度不是很高。

这几个考点较充分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如第1题与第2题的读音与别字辨别及常用词语含义的选用。

我们知道,在语文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就是汉字的形、音、义以及常用词语的含义,这是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的基础。

我认为,今年前面的6个选择题,固然是考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但也是考学生的应考技巧与应试心理。

第1题的读音辨析分别考察了字读半边,玷.污(zhān)实际应为(diàn);习惯性误读,剽.悍(biāo)实际应为(piào),声调误读,怏.怏不乐( yāng),实际应为(yàng)。

应该说从2001年恢复考读音以来,此题虽然形式上在变化,但是总体难度在下降,考察的这些字也是生活中经常在用。

考生此题答错的原因,是因为不深入细致地训练,再加上平时也不太细致地注意,错误的考生不在少数。

第2题的错别字辨析,难度比第一题明显下降。

因为世外桃园.(源)与幅.射(辐)这两个词很常见,也能在训练中经常遇到。

问题是这个“名信片(明)”本来是个最常见的词,与学生的关系非常紧密,但是有些学生偏偏在这个词前犹豫了。

从此题的答题情况看来,高考心理还是很明显地影响着考生的心理,特别是在紧张的高考考场上。

第3题的近形近义词的辨析。

这三组词也是很常见的,就是“病征”一词考生相对较陌生,但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答。

比如第③题干为“他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他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选择“虽然”还是“即使”只需要辨清所述是事实还是假设。

此组辨别成功,应不是很困难的事。

第4题中辨析词语。

此题实际是如模拟考中最常见的成语与一些熟语同时辨析。

此词A项中的“高山仰止”与D项中的“摩肩接踵”,一般都不成问题。

给考生带来很大迷惑的是C项,“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此题应仅看后面,可以突出痞子蔡的水平,但实际上与前面的“蓬勃发展”信息不一致。

我估计有很多考生一见此题,首先就以为C 项是正确的。

第5题的病句,可以说是这几年来较容易的。

沿续以往考察点,即搭配不当为必考题,出现了A项,“服用”与“含碘量”搭配不当,另外一个C项也是搭配不当的问题,是其中的“一面对一面”的问题,“科学进步与否”与“国家富强”不相应。

B项属于成分缺少,按理来说,“介宾短语不做主语”是此类病句中最常见的,即使初中二年级时就已经有这种反复出现的例子,如“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深受启发”等,但此题学生的错误产生之因,还是忽视了语文解题的规律,即也要依据语文的自身特点与要求解题,如果是读一遍,凭印象,或所谓的“语感”,那肯定会出现偏差。

第6题考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考常常是隐性的,如放在仿句中、对联中等,直接地出现不是很多,此题似乎是仿照了1991年三年的高考试题。

原题如下: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A.他提前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象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行走,脚步象踩在棉花上般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这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象踩在棉花上似的。

今年高考的这一题要求似乎高了些,考的除了比喻还有拟人。

但客观地讲,无论是今年这题还是1991年这题,都是把本应运用的题目变成了知识点的辨析,这对于新的课程改,无疑是一个退步。

且这样的题目,让考生辨析起来很困难,就像当年这题考生失分很多,此题也是如此。

按照所给定的答案,因为是“面对风暴的欺凌”与“江河寂然无语”之间存在矛盾。

但这样的答案与“雪化了必然是水”有何差别。

因为,“寂然无语”如从自然的规律来说,确实用错,但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恰没有用错!所以,此题很能会使很多有文学气息的考生反而失分。

现代文阅读题今年的科技文阅读,选用了R·Dou-glasFields《记忆是如何产生的?》一文中“大脑的构建”一节。

此文兼具科普文与科学论文的特点,科学性强,信息量大,信息点分布均匀;文本相关内容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一定体现,似乎是属于既熟悉又陌生的语料。

这也表现了我们对人类自身研究的充分关注,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

从答题的实际的情况看来,此4个选择题(第7至第10题)的得分普遍不是很好,可以说,选得全对的学生比例很低。

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所选材料过于专业化,二是出题较偏、较难。

比较各地的高考试卷,我省的这一题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题型的设计,或是题目的难度上,此题总体上居于下势。

下面对此举例比较。

如全国卷(一)选取了一段有关商代城邑考古发现的文章,条理很清晰,学生理解起来没有太大的难度。

同时,其题目设置为3个选择题,比之我省少了一个。

(广东卷选取的有关嗅觉系统的材料也只有3个选择题)北京卷选取了《戏剧与戏曲》的介绍中华戏曲的文章,人文色彩很浓,倒有些北京作为首都的大气吧。

其题目设置为4题,其中2题为选择题,1题为填空题,1题为问答题。

其它如辽宁卷、江西卷、山东卷、江苏卷等与我省的出题最为接近,即在材料选择上都是自然科学类(辽宁卷是自然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命题都是4个选择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