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科学 第五讲
5.第五讲 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总体上看,科学是一种认识活动,技术则是 一种实践活动,这就决定了二者有根本的区别, 也有紧密的联系。
科学是人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知识,这一知识对人类 能动的改造自然界和社会提供了潜在的基础,是一种知 识形态的生产力。但随着近代科学向现代科学过渡,工 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科学和技术一体化加快,科 学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逐步让位于现实生产力,第一 生产力特征越发明显。
4、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随着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各方面,科学成长为一种 重要的社会事业,一种社会建制。它向社会的其它子系 统一样,有一个独立的社会体系结构,同时与社会其它 子系统形成密切联系;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是科学演化 发展的结果,大科学必然导致科学社会建制化。
▲技术科学化
技术活动的复杂性日益需要科学理论、科学方法 的指导,才能完成。如经验技术通过科学分析上升为 技术科学,科学原理转为技术原理形成技术成果。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220. 12.12Sa turday, December 12, 2020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10:4 3:5610: 43:5610 :4312/ 12/2020 10:43:56 AM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210:43: 5610:4 3Dec-20 12-Dec-20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10:43:5 610:43: 5610:4 3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第五讲 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
事实Ⅰ与事实Ⅱ
A:事实Ⅰ是事实Ⅱ的客观基础,没有事实Ⅰ也就没 有科学事实Ⅱ。没有事实Ⅰ做基础的事实Ⅱ,不是 事实。 B:科学事实Ⅱ是人们用语言对事实Ⅰ的解释。作为 客观现象,事实Ⅰ正是通过事实Ⅱ为人们所认识和 把握。没有科学事实Ⅱ,客观事实Ⅰ就完全是不可 捉摸的东西。 C:一般的认识逻辑是:事实Ⅰ(客观现象)——科 学事实、理论——自然对象。 人们首先得到的是事实Ⅰ(客观现象),然后对 现象进行解释,得到科学事实,建立科学理论,最 后建构出科学对象。自然对象既是科学研究的前提, 也是科学研究的结果。
电荷的2/3——是不是一个夸克?
► 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经验
► 1609里波斯//伽利略的望远镜
► 勇于探索、勤于尝试,不局限于传统观念和步骤
► 詹纳并不是第一个给人种牛不是第一个提出疾病的细菌学说。
塞夫斯特穆以风趣笔调形容其1830年发现钒: “在宇宙极光处住着一位漂亮可爱的女神。 一天有人敲响了她的门,女神懒得动,等着 第二次敲门,谁知这位来宾一敲过后就走了。 她急忙打开窗子张望,是谁家的冒失鬼呀? 她自言自语说,‘啊,一定是维勒!’如果 他再敲一下不就见到女神了吗?过了几天又 有人来敲门,一次敲不开,继续敲下去,女 神开了门,是塞夫斯特穆,他们相晤了,钒 便应运而生了”。
B、非常规性质的科学问题 指在科学革命阶段为突破已有的并 创造新的理论体系而提出的问题。 例如,为突破托勒密(Ptolepy,C.)地心 说哥白尼(Copernicus,N.)提出太阳中 心说;Einstein在Newton绝对时空观 所潜藏的问题中提出狭义相对论。
(3)依据问题表述形式的分类
由于科学发展的不平衡,既有以归纳为主的描述 性 科 学 , 也 有 以 演 绎 、 公理 化 方法 为 主的 “精密科学”。科学问题从低级到高级表现 为: A、“…是什么?”的问题 即what,要求对研究对象进行识别或判定, 其答案是对事实的陈述。 B、“…怎么样?”的问题 即 how,要求从要素构成、性质、相互关系 及其规律等方面描述对象状态或过程。 C、“…为什么?”的问题 即 why ,要求分析揭示产生某类现象的原因 或行为的目的等。
第五讲 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发展形式
29
4.成果比较
成果指称 成果形式 成果性质 成果效益
科 学
发现
论文、著作
公开
注重社会性 公益
技 术
发明
专利、产品
保密
注重经济性 追逐利润
30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 科学与技术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有自身 的性质和特点,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 整个活动的两个阶段和环节。
• 通常使用科学语言如数据、公式或图形来表 示,其误差限制一定范围之内。数学给了我 们判断真伪、多少、概率大小的量化方法。 一个科学理论灵不灵,要用数据来说话。
• 科学不接受模棱两可的、有歧义的陈述。因 此,良好的符号系统有助于科学的进步。
14
• (4)可检验性。正因为科学具有精确性, 能够提供个别的、具体的命题,因此在可控 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
• 自然科学的渐进发展形式就是科学 进化的形式,它是指在原有科学规 范的框架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 新规律的发现、原有理论的局部修 正和深化等。
• 反科学:主要是对科学的否定性评价。 它反对把科学视为万能准则和最高准则, 在原则上有一定的合理性。
18
(二)技术的本质和特点
• 1.技术的含义 •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运用科学
知识,在改造、利用和保护、建设自然的 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 能体系的总和。
19
2.技术的本质
• 但它们都是为了满足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 需要而产生、发展的,科学与技术之间相互转 化、相互促进,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 (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 (2)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互为动力。 • (3)科学与技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
2020寒七年级科学创新班第5讲讲义PPT
用水浇灭燃烧物,吹灭蜡 烛等
泡沫灭火器
常 用 灭 火 器
干粉灭火器
液态二氧化碳 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
常
用
可用来扑灭木材、
灭
棉布、建筑等燃烧引起
火 器
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
常
用
扑灭一般的火灾外,
灭 火 器
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 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 灭火器
常
用
可用来扑灭图书.档
灭 火 器
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 处的失火。
燃烧
爆炸
第5讲
燃烧的条件
板块一 燃烧的条件
燃烧的定义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爆炸
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气体体积迅速 膨胀而引起爆炸。
活动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物质燃烧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实验用品】火柴、棉球、酒精、水、蜡烛、集气瓶、
镊子、木屑、煤粉等。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 该气体为CO2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CO2 + Ca(OH)2 = CaCO3↓+ H2O
5. CO2的验满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已收 集满(这样做是利用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CO2的物态变化
气态CO2
加压、降温 加热升华
干冰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就是干冰。
固态CO2 (俗称干冰)
(2)CO2的化学性质
1、CO2 一般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镁可以在CO2 中燃烧)
实验现象 燃着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5节 科学探究 教学课件
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方式。 向上弯流 星折的筷子
第三页,共二十七页。
新课讲解
一、生活中的探究
•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探究。
• 如果你家的电灯突然不亮了? 你可能会这么否 还亮
讨论
有几种可能?
不亮
可能小区或 全村停电了
打电话询问供 电局
第1章 科学入门
第5节 科学探究
第一页,共二十七页。
学习目标
1.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整体思路,能说出科学探究 的一般步骤,体会各步骤间的联系; 2.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开展有针对性 的科学探究活动;
第二页,共二十七页。
新课导入
科学
科
物
生
地
学
质
命
球
探壮观的火山爆发
科
科
宇
究
学
学
宙
科学、技 术、社会、 环境
警察常根据脚印的长度来判断罪犯的身高。考古学家也会根 据古代人脚印的长度来确定古代人的身高。现在,让我们一起 来探究人的脚印长度与身高的关系吧!
第十六页,共二十七页。
新课讲解
1.提出问题: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
讨论一下 讨论一下
论
第十七页,共二十七页。
新课讲解
2.建立假设: 讨论一人下脚印的长度与身高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讨论一下
表1-12记录表
同学 A B
C
D
E
F
G
论脚印长
身高
★现场调查并填数据
第十九页,共二十七页。
新课讲解
5.检验假设:
根据收集的证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你的假设是否成 立?
6.交流和评价:
第五讲 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
即(1)除那些真实而已足够说明其现象者外,不必 去寻求自然界事物的其他原因; (2)对于自然界中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 同一种原因; (3)物体的属性,凡既不能增强也不能减弱者,又 为我们实验所能及的范围内的一切物体所具有者, 就应视为所有物体的基本属性; (4)在实验哲学中,我们必须把那些从各种现象中 运用一般归纳而导出的命题看作是完全正确的,或 者是非常接近于正确的;虽然可以想象出任何与之 相反的假说,但是没有出现其他现象足以使之更为 正确或者出现例外以前,仍然应当如此对待。
到了亚里士多德,人类真正步入了理性动物的历史。 到了亚里士多德,人类真正步入了理性动物的历史。 在这里,智慧被视同为形而上学,或是“ 在这里,智慧被视同为形而上学,或是“第一哲 是一种纯粹理论而客观的学科。 学”,是一种纯粹理论而客观的学科。现在西方人 所说的科学也已经奠下了基础,理智已经和神话、 所说的科学也已经奠下了基础,理智已经和神话、 宗教、 宗教、诗歌等非理智的知识和价值领域完全分家。
近代科学这一时期被称为“牛顿时代” 近代科学这一时期被称为“牛顿时代”。牛顿的成 就远不止表现在物理学方面, 就远不止表现在物理学方面,不止完成了对物理世 界的伟大综合, 界的伟大综合,对近代哲学也作了杰出的总结和统 一。 沃尔夫指出: 亚·沃尔夫指出:“近代科学先驱者的哲学思想大都 沃尔夫指出 在牛顿那里重现。但是,各种思潮的真正汇合, 在牛顿那里重现。但是,各种思潮的真正汇合,必 需某种程度的相互适应。牛顿正是完成了这个工作, 需某种程度的相互适应。牛顿正是完成了这个工作, 而且他的贡献还不止于使不同的哲学倾向相互适 作为“历来运用数学方法的大师之一” 应。”作为“历来运用数学方法的大师之一”,牛 顿依据数学发现了现在世人皆知的“牛顿” 顿依据数学发现了现在世人皆知的“牛顿”三大定 但是,他的科学精神更倾向于培根、 律。但是,他的科学精神更倾向于培根、波义耳和 洛克的经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中, 洛克的经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中,他不仅仅依赖于 数学演绎,而且还总是诉诸经验证实。他把这两种 数学演绎,而且还总是诉诸经验证实。 哲学倾向结合起来,形成了实验证实的方法, 哲学倾向结合起来,形成了实验证实的方法,即 四条哲学推理的法则” “四条哲学推理的法则”。
第五讲 科学认识和科学问题(二)(提要)
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技术;
有广泛的背景知识,能对某些客观事件作出价仅判断和可 行性判断;
善与人处。
这里所提出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科技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当然研究人 才、工程技术人才、科技教育人才、科技管理人才在要求上有 所不同。这是人才学讨论的问题。
客体——首先指自然客体(从实在论的观点看,天然实在、对象性实 在和科学实在都是自然客体,只是社会建构性因素不同)。但是由于当代 科学整体化的趋势,相当多的研究课题不得不涉及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所谓社会客体指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精神客体指人类的各种精神现象和 精神产品,至于一些大科学课题,带有综合性,大多包括三类客体。这一 点要引起注意。
二是问题的分解和递进。问题的分解不是指解决问题要 分为若干步骤(前后关系),而是指分为若干子问题(平行 关系),这里经验和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所谓递进是指解决一个问题过程中,又产生新的问题 (前后中的新旧关系),新的问题如不解决,原来的问题也 无法解决。 三是问题的转移。指解决一个问题中,出现了新的有意 义的问题,是沿着原来的问题做下去,还是做新的问题,如 果做新的问题,则问题发生了转移。 可以看到,在科研工作中,问题不仅是工作的起点,而 且在整个科研工作的每一步都起着引导作用,直到问题的解 决。
[名师导航]科学中考一轮复习第五讲 机械运动与力(考纲分析思维导图重点归纳难点突破易错点拨)
第五讲机械运动与力(二)1.通过实验探究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2.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3. 学会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1.伽利略斜面实验(1)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实验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
(3)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得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的物体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2)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以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理解:○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2惯性不是力,力有三要素,而惯性只有大小,因此在惯性前面加上“产生”、“出现”、“受到”、“克服”等词语都是错误的,也不能说惯性作用。
知识点二:二力平衡1.平衡力: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所受到的力是平衡的。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叫平衡状态。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与联系: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不同点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其中一个力消失,另一个力不受影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这两个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不受力受平衡力合力为零 ⎭⎪⎬⎪⎫静止匀速运动运动状态不变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零 ⎭⎪⎬⎪⎫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运动状态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第五讲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认识
科学事实 用语言文字对观察到的客观事实所做
的真实描述和记录,是通过鉴定被认为是正确反映 了客观事实的经验事实,也属于认识论的范畴。
22
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
科学事实的特点
科学事实是单称陈述 科学事实具有可重复性 科学事实受理论影响
1928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17
科学发现从哪里开始?
从观察开始 科学发现从观察个
别事实开始,然后通过归纳,得出 一般性的定理或理论。
从理论开始
科学理论是通过演 绎法从某些清楚明白、不证自明、 绝对可靠的公理或假设推出的。 问题的引导下完成的,正是问题推 动我们建立科学假说,进行观察和 实验,从而发现新知识,开辟新领 域。
33
“观察渗透理论”的例子
你看到了什么?
两根红线有长短区别吗?
34
“观察渗透理论”的另一个例子——氧的发现史
最先制得较纯氧气的是瑞典药剂师席勒。1773年,他通过分解 硝酸盐、氧化物、碳酸盐等制得了氧气。当他将燃烧的蜡烛放 入这种气体中时,发现烛光更明亮,于是称之为“火气”。他 从“燃素说”出发,认为燃烧是空气中的“火气”与物体中的 燃素相结合的过程。席勒实际上并没有发现氧气。一年以后, 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又独立地制得了氧气。他用凸透镜聚光 加热氧化汞时,发现该物质分解出了一种气体,老鼠在其中生 活的时间比在等体积的空气中的时间长4倍,人吸入它觉得呼 吸轻快了许多。但普利斯特列只是将这种气体看作氧化氮。因 为他同样信奉“燃素说”,认为一般空气之所以能助燃,是由 于它被“燃素”饱和的缘故。从氧化汞分解出来的这种气体不 含燃素,因而吸收“燃素”的能力特别强,助燃能力也就格外 大。因此普利斯特列也不知道自己制得了氧气。只有拉瓦锡摆 脱了传统“燃素说”,借助于新的燃烧理论——“氧化说”, 才在前人的基础上真正发现了氧气。
第五讲科学家的类型
理论型与实验型科学家的案例
三、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最重要的贡献是相对论。
1905年他发表了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 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建立了狭义相对 论。这个理论把牛顿力学作为低速运动理论的特殊情形包 括在内;
揭示了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空间和时间在本质上的统 一性,深刻揭露了力学运动和电磁运动在运动学上的统一 性;还进一步揭示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质量和能量的 相当性),发展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原理,并且为原子 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实验物理学家的特征
科学实验目的:观察迄今未知的或者未加解释的新事 实,判断未某一理论提出的假说是否符合科学事实。 科学实验可以简单地分为5个步骤。首先,掌握问题 的有关理论基础。其次,进行实验方案的制定与设计。第 三,实验仪器的制造与准备。第四,观察与记录实验结果。 第五,处理实验结果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形成科学论文。 实验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克服主观上和客观上的 困难,防止错误观察与未观察。①设备。②错觉。观察都 是人为的感知活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产生错觉。 ③粗心。④偏见。科学家的实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 的,过分相信理论就会在潜意识里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
理论型与实验型的科学家
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从创始人到历任实验 室主任共10位科学家中, 第一任主任麦克斯韦、第六任主任.莫特(1977年获诺 贝尔物理奖)、第八任主任爱德华兹是理论物理学家,卡 文迪什本人、 第二任主任第三代瑞利男爵(1904年获诺贝尔物理 奖)、第三任主任J.J.汤姆逊(1906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第四任主任卢瑟福(19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第五任主任布拉格(1915年与其父W.H.布拉格获诺贝 尔物理奖)、第七任主任派帕德和第九任主任弗伦德是实 验物理学家。
第五讲 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实验方法
验方法与观察方法都是科学认识主体 客体的基本方法。二者既相互区别, 客体的基本方法。二者既相互区别, 依存:后者是前者的前提, 依存: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前者是后 展。在现代科学认识过程中二者关系 不可分,而在主体对超宇观、宇观、 不可分,而在主体对超宇观、宇观、 及超微观世界的探索中尤其如此。 及超微观世界的探索中尤其如此。
、科学观察方法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典型性原则。 )典型性原则。
、科学观察方法的功能
)是科学认识的源泉; 是科学认识的源泉; 是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是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当研究对象的性质使主体暂时难 实际作用于研究对象时, 实际作用于研究对象时,即主体尚不 和控制对象时, 和控制对象时,观察就比实验成为更 方法。 方法。
、测量问题
宇观和微观领域测量中因主体(实验者)、 宇观和微观领域测量中因主体(实验者)、 实验者 量系统)与客体 实验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 与客体(实验对象 量系统)与客体(实验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 结果或信息是否真实的问题。 结果或信息是否真实的问题。 系统即主体根据实验设计而选择的仪器、 系统即主体根据实验设计而选择的仪器、 手段等组成的系统, 手段等组成的系统,它既是主体的延伸又 的中介;兼具主客体双重属性; 的中介;兼具主客体双重属性;其功能是 编码”并传递给主体。 “编码”并传递给主体。 其精确度、分辨率等性能的提高,它能(近 其精确度、分辨率等性能的提高,它能 近 表征宏观客体的状况。 表征宏观客体的状况。但微观客体的特殊
、科学观察方法的类型
)从主体与被观察对象的关系疏远程度 将其分为直接(肉眼)与间接 仪器)观察 将其分为直接 肉眼)与间接(仪器 观察 肉眼 与间接 仪器 )依据观察结果的陈述特征分为定性 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 根据其目的不同包括记录性(获取感 )根据其目的不同包括记录性 获取感 与检验性(将结果与已有标准对照 将结果与已有标准对照)观察 与检验性 将结果与已有标准对照 观察 )根据其是否与实验结合分为自然与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第五讲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共同胜利,并不是说在某一个早上各 国同时胜利,而是说一国胜利后,其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要相继获得胜利。 19世纪80年代,马、恩曾预测,在西 方革命的影响下,东方的资本主义不发 达国家(比如俄国)有可能超越资本主 义充分发展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但其 着眼点是强调“先进国家的带动和帮 助”。
“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 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 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 “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后 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 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 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 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 Louise Strong) :
“我们难道能够忘记1940年的欧洲吗?那时 法国的军队在希特勒面前11天就垮了,那时 欧洲害怕要有一个新的长达千年的黑暗时代, 我们难道能够忘记那些自称为相对于所有奴 隶种族的一个主宰种族的人们对全人类的进
攻,能够忘记这一进攻是怎样在斯大林格勒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1.社会主义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继社会主义苏联之后出现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
老 挝 人 民 民 主 共 和 国 古 巴 共 和 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德 意 志 民 主 共 和 国 朝 鲜 民 主 主 义 人 民 共 和 国 罗 马 尼 亚 人 民 共 和 国 匈 牙 利 人 民 共 和 国 保 加 利 亚 人 民 共 和 国 阿 尔 巴 尼 亚 人 民 共 和 国 捷 克 斯 洛 伐 克 共 和 国 越 南 民 主 共 和 国 南 斯 拉 夫 联 邦 人 民 共 和 国 波 兰 人 民 共 和 国 蒙 古 人 民 共 和 国
第五讲科学观察
第五讲 科学观察的技巧与创新艺术
八、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科学观察能力
1、智力结构的五大要素:
➢ 科学观察能力 ➢ 快速和良好的记忆能力 ➢ 很强的理论思维能力 ➢ 科学想象能力 ➢ 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第五讲 科学观察的技巧与创新艺术
八、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科学观察能力
1、智力结构的五大要素: 2、科学观察能力是智力结构五大要素之首。
第五讲 科学观察的技巧与创新艺术
十、科学观察方法中的若干认识问题
图一:白兔?大鸟?
图二:酒杯?老人?
第五讲 科学观察的技巧与创新艺术
十、科学观察方法中的若干认识问题
二、科学观察的特点
第五讲 科学观察的技巧与创新艺术
1、目的性和计划性
目的是:记录和获取科学事实,发现矛盾,为 进一步研究提供第一手科研资料。
二、科学观察的特点
第五讲 科学观察的技巧与创新艺术
1、目的性和计划性
2、研究对象的非干预性:
按照客观存在的事实之本来面目和固有状态去 观察,不允许对它进行任何改变其面目和状态,否 则就得不出科学结论。
九、科学观察方法的局限性
1、科学观察所得到的感性经验材料,一般说来,还是表面 的,甚至还有片面的或虚假的东西,不易达到对事物或现象 的本质的认识。 2、“所信目也,而目犹不可信”。 3、对于“时过境迁”的事物或现象,无法用科学观察方法 直接观察。
4、借助科学仪器或设备进行观察,科学仪器设备本身就有 一定的局限性。
第五讲 科学观察的技巧与创新艺术
九、科学观察方法的局限性
1、科学观察所得到的感性经验材料,一般说来,还是表面 的,甚至还有片面的或虚假的东西,不易达到对事物或现象 的本质的认识。
第五讲 科学观察的技巧与创新艺术
初中科学复习生物部分第五讲 植物的根茎叶
初中科学总复习生物部分第五讲植物(三)植物的根茎叶八、植物的根系1.植物根的基本功能:固定和吸收。
(1)固定: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生长的范围比枝叶大,把植物牢牢固定在地上。
(2)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收进入植物体的。
2.植物根系的类型: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1)直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
像大豆、青菜等。
特点: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网状形的叶脉。
(2)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须根系。
小麦,水稻等。
特点: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平等叶脉。
3.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勇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有关。
一般来说,地下水位越高,则根系分布越浅。
4根尖的结构(1)根冠:外层细胞排列比较疏松、不整齐,主要对根尖起保护作用(保护组织。
)(2)分生区: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有较强的分生能力。
不断分裂出新的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分生组织)(3)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迅速生长,使根迅速伸长(4)根毛区:细胞停止伸长,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输导组织)根尖的吸水和失水。
植物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根毛吸水;植物根毛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根毛失水,造成“烧苗”现象。
九、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1.植物的茎按伸展的方式不同通常可分为直立茎、匍匐茎、攀缘茎、缠绕茎。
2.对三年生的木槿质感的横切面进行观察可知,植物的茎是由树皮、木质部、髓三部分构成的。
(1)树皮的外侧部分由许多层形态、结构不同的细构组成,主要起保护作用。
(2)韧皮部是由活细胞构成的筛管和死细胞构成的韧皮纤维构成的。
(3)形成层的中间一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形成层中间的一层细胞有不断向内、向外分裂的能力,形成的细胞添加到木质部的外方和韧皮部的内方,从而使茎年复一年的加粗。
(4) 木质部是由死细胞构成的导管和死细胞构成的木纤维组成的,木纤维有很强的支持力。
(5)髓是由薄壁细胞构成的,有贮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精编习题:第五讲 听觉和声音(含答案)
第五讲听觉和声音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在如图耳的结构中能够接受声波产生振动的是(D)A.①听小骨B.④听小骨C.①鼓膜D.④鼓膜2.同学们在坐车闭眼时,也能准确地辨析汽车行驶速度和上坡、下坡的变化。
在人体内,感受这种变化刺激的结构位于(D)A.鼓室和耳蜗B.耳蜗和前庭C.鼓室和半规管D.半规管和前庭3.人产生听觉的大致过程是(A)A.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B.声波→鼓膜→外耳道→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小骨C.声波→鼓膜→外耳道→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D.声波→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第4题图4.“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
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
针对这一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A.手机发出声音时,是由于手机中的猫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B.“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C.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汤姆猫”没有反应。
说明需要发出足够高的频率才能使手机接收到声音信号D.你发出的和手机发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但传播速度各不相同第5题图5.有两部手机都开通了来电显示功能,且来电铃声已开启。
用手机A拨通手机B时,手机B发出响声,并且显示屏上显示手机A的号码,若将手机A置于一个透明的真空罩中,用手机B拨通手机A时,则(B)A.能听到手机A发出的铃声,并能看到手机B的号码B.不能听到手机A发出的铃声,但能看到手机B的号码C.能听到手机A发出的铃声,但不能看到手机B的号码D.既不能听到手机A发出的铃声,也不能看到手机B的号码6.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计时员分别根据发令枪的烟雾和枪声开始记录同一运动员的成绩,若甲的记录结果为11.3s,则乙的记录结果约为(A)A.11.0s B.11.3s C.11.6s D.11.9s7.发生地震时,困在废墟中的人向外求救,一种好的方法是通过敲击铁管来向外求救,这主要是利用了铁管能(B)A.传热B.传声C.导电D.通风8.电影院的墙壁往往做成凹凸不平的,这是为了(B)A.增强声音的反射B.减弱声音的反射C.增大声音的响度D.改善声音的音色9.一头牛的叫声和一只蚊子的声音,下列关于它们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C)A.牛的叫声音调高,蚊子的声音音调低B.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声音音调高低相同C.牛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大,蚊子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D.牛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蚊子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10.如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听声音的变化,能够达到“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这个目的的一项是(A)第11题图11.如图所示,老师把钢尺紧按在讲台面上,一端伸出讲台边(保持伸出讲台边的长度不变),第一次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第二次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小明听到了钢尺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第5讲 植物的新陈代谢(2)课件——2022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
3.种子处理 成熟的种子,时刻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有效提高种子的储藏 时间,可采取__低__温____、__干__燥____等方法,降低种子的___呼__ _吸__作__用_____。
重难点解析 1.植物的光合作用
例1 在完成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探究后,恬恬 同学选取了有白斑叶的牵牛花进一步探究。如图所示,以下描 述正确的是( C )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7.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常见曲线:
(1)夏季一天中CO2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如图,曲线的各点含义 及形成原因分析: a点:凌晨3时~4时,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CO2释放减少;
b点:上午6时左右,太阳出来,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c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c点:上午7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ce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d点: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 e点:下午6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ef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fg段:太阳落山,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2)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O2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
a.如果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 减少; b.如果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 量增加;
c.如果N点等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 量不变。
三 农业生产中的物质和能量转换原理
1.合理灌溉和合理施肥 (1)水、无机盐是细胞构成的基本成分和生理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应根据植物的需求规律,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施肥。 (2)过多的水分会影响到根部等器官的__有__氧__呼__吸____,水淹没造成 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等)会使根部溃烂。过多的无机 盐会引起烧苗,缺少时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科学名词及解释—第五讲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 Ecosystem services):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
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同义词。
(1)供给服务 (Provisioning services):由生态系统生产的或提供的服务•食物(农作物、家畜、捕鱼、水产养殖、野生生物)•纤维(原木、棉花、大麻、蚕丝、薪柴)•遗传资源•生物化学品•淡水(2)调节服务(Regulating services):由生态系统过程的调节功能所得到的益惠调节大气质量•调节气候•减轻侵蚀•净化水•调节疾病•调节病虫害•授粉作用•调节自然灾害(3).文化服务 (Cultural services):由生态系统获取的非物质益惠•精神和宗教价值•知识系统•教育价值•灵感•审美价值•社会联系•地方感•休闲和生态旅游(4).支持服务(Supporting services):生态系统为提供其它服务(如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而必需的一种服务功能,例如生产生物量、生产大气氧气、形成和保持土壤、养分循环、水循环以及提供栖息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评估: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美国康斯坦扎等人在测算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采用或构造了物质量评价法、能值分析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影子工程法、费用分析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人力资本法、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等一系列方法分别对每一类子生态系统进行测算,最后进行加总求和,计算出全球生态系统每年能够产生的服务价值。
每年的总价值为16~54万亿美元,平均为33万亿美元。
33万亿美元是1997年全球GNP的1.8倍。
(1)外部经济效益。
生命支持系统功能属于外部经济效益。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其作为生命支持系统的外部价值上,而不是表现在作为生产的内部经济价值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暑假初一科学第五讲质量测量一、知识要点:(1)我们把叫做质量。
(2)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决定的。
物体所含的物质越多,质量就越大,所含的物质越少,质量就越少。
所以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不随着物体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如:1kg的水全部结成冰,冰的质量,全部变成水蒸气,这些水蒸气的的质量。
一个3kg的铁球锻造成一个铁饼,铁饼的质量,一个质量是65kg的宇航员到达月球以后,他的质量,对一个铁板进行加热,使铁板的温度从30摄氏度上升到280摄氏度,铁板的质量(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
(3)质量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等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吨= 千克 1千克= 克 1克= 毫克(4)常见的质量单位和中国质量单位的换算:1千克=1公斤=2斤 =1000克 1斤=500克 1两=50克一个鸡蛋的质量就大约是50克(5)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很多,生活中常见的有、等等,在实验室里,中学常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6)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观察:观察天平标签上的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
最大量程还可以通过把配套的砝码的总质量和游所能指示的最大质量值加在一起算出来,最小刻度需要分析横梁标尺上的最小刻度,看清楚每一大格代表多少克,在分析每一小格代表多少克。
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到水平的桌面上调平: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
思考:1.如果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两边的摆动幅度较小且摆动幅度一样大,此时天平调平了吗?。
2.如果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则盘下沉,此时应该把左边的平衡螺母往边调节才可以让天平平衡,或者把右边的平衡螺往调才能让天平平衡。
3.如果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边,则盘下沉,此时应该把左边的平衡螺母往边调节才可以让天平平衡,或者把右边的平衡螺母往调才能让天平平衡。
称量:把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的位置,使天平重新平衡,平衡以后物体的质量就是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在加减砝码的时候应该先估计,然后遵循先大后小的原则,加减砝码要使用镊子,轻拿轻放。
在无法选择砝码添加以后再移动游码,游码的指示值在读数的时候应该读与游码左边缘对齐的刻度线。
整理器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里面,将游码移回“0”刻度线处。
(7)天平是比较精密的仪器,使用天平时必须要按要求操作。
使用天平时的注意事项有:①不能测量超过其测量范围的物体的质量②不能用手去摸托盘和砝码,取用砝码要用镊子③天平和砝码要保持干燥、清洁、防止锈蚀④不可以把潮湿的物品或者化学药品直接放到天平托盘上(可以在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等的两张纸或者两个玻璃器皿以后再测量),也不要把砝码弄脏弄湿,以免锈蚀。
二、经典例题:1、质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________(kg),单位换算:1吨(t)=_______千克;1千克=______克(g);1克=_______毫克(mg)。
2、一切物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________。
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形状、温度、________、状态而改变。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实验室里测量物体的质量常用________。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_______: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左端的___________处,调节横梁两端的__________,使指针对准分度盘___________,这时横梁平衡;②________:把被测物体放在_____盘,估计被测物体质量的大小,用镊子向______盘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盘里砝码的总质量_______游码所对刻度值;③整理仪器。
4、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使用前,要首先看天平的最小刻度和量程;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或砝码;取放砝码要用_______;潮湿的物品或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可放在________里称量,没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可在天平两盘各放同样的_______,然后称量;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天平游码在读数时,要看游码______边所对的刻度值。
5、使用天平时,左边质量=右边质量+游码所对刻度值,如果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则物体的质量等于盘里砝码总质量________游码所对刻度值。
三、精选习题:1、质量为3.5x106毫克的物体可能是( )A一头牛 B 一只鸭 C 一只鸡蛋 D 一粒米2、质量是50克的物体可能是()A一粒米B一只大公鸡C一只鸡蛋D一支圆珠笔3、以下是某同学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A取用砝码用镊子夹取B称量完毕后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C砝码放在右盘 D 称量时,先加质量小的砝码,再加质量大的砝码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50克的铁块比50克的木块质量大B 50克的冰块比50克的水的质量大C 75千克宇航员到月球上,质量要变小D 20克的食盐水和20克的砝码,它们的质量相等5、一个物体的质量大小取决于()A物体外部的形状B物体所处的位置C物体的状态和物体的温度D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6、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克和50克的砝码各1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6克,则物体的质量为()A 156克B 150克C 144克D 154克7、托盘天平调节好以后,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在标尺中央的左边,这时应()A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把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C 向天平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将游码向右移动D 将天平右盘中砝码减少8、对质量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 物体的质量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重量C 物体的质量跟形状、温度、位置等无关D 物体的质量有物体本身决定9、关于托盘天平的调节,有以下几个步骤①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
②天平放在水平面上③移动游码到零刻度线④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⑤左盘放称量物体⑥读数。
正确的顺序是()A、②③①⑤④⑥B、①③②⑤④⑥C、①②④⑤③⑥D、①③④②⑤⑥10、关于0℃的水结成0℃的冰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下降B、质量不变C、质量变小D、状态不变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一铝块压成铝片,它的质量减少 B 将一铝块熔化成铝水,它的质量不变C 将一铝块从地球上带到月球,它的质量变小D 将一粗糙的铁块磨成光滑的圆柱体,它的质量不变12、某同学要称量10.2克食盐,10克以上用砝码,1克以下用游码。
其操作方法如下:①取10克砝码放右盘;②调节天平平衡;③左盘添加食盐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④移动游码到0.2克处。
其合理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④①D、②④③①13、在一批产品中,有16个零件,我们只知道其中一个是次品的(质量比合格产品要轻),给你一架天平,你最少几次可以检验出次品零件()A. 16次B. 8次C. 4次D. 3次14、若游码没有放在零刻度线处,就调节天平平衡,用这样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所得到的结果比物体的实际质量()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判断15、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如果所使用的砝码已生锈了,那么测量的结果将会()A.偏小B.偏大C.不确定D.没有影响16、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各种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的是A. 调节天平的横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处的左侧就停止调节B. 调节天平的横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处的右侧就停止调节C. 使用的砝码已经磨损D. 测量者的头部偏向分度盘中线处的右侧,造成视线与指针不垂直17、质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质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18、在使用托盘天平测质量时,首先应将___________移到标尺左边0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___,使指针指在__________的中央。
若指针偏向左侧,应将左端平衡螺母向____移,或将右端平衡螺母向________移。
在称量时,若指针偏向左侧,应_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砝码或移动________使天平平衡。
19、某同学用天平测量一块不规则的铁块的质量(1)请写出图3中托盘天平主要结构的名称:1、__2、____3、____(2)称量前要明确天平的______。
使用天平时,取放砝码应用_____;潮湿物品或化学药品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3)用托盘天平称取一盛有试剂的烧杯,若右盘上放有100克的砝码1个,50克砝码2个,20克砝码1个,游码位置如、如图4所示,天平指针在刻度盘的中间。
则烧杯和试剂总质量为_____克。
四、拓展提高:1、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1)被测物体应放在盘(填“左”或“右”),如果右盘上翘,表示砝码质量比物体质量(填“大”或“小”)。
欲使横梁重新平衡,可采用的方法有:和。
(2)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酒精质量的步骤有:A 将量筒内的酒精倒入空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天平左盘上;B 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此时砝码总质量为M2克,游码的读数为M3克;C 把空烧杯放在天平左盘中;D 在天平右盘加减砝码,使天平平衡,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M1克;E 用量筒量取酒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字母),酒精的质量为。
2、使用天平称量前,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心线的左侧,为使天平平衡,就使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向边移动。
当天平平衡后,进行称量时,左盘放待测物体,右盘内放有50克、10克的砝码各一个,20克砝码二个,横梁再次平衡,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3、用托盘天平称水的质量:将空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后,天平右盘砝码及游码在标尺的位置如图(1)所示。
杯中装水后,天平平衡,右盘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
根据图填出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