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硬软
中班科学活动找一找感知软和硬
中班科学活动找一找感知软和硬中班科学活动:找一找感知——软和硬科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我们能够认识到世界的奥妙。
在中班阶段,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思维非常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帮助中班幼儿找一找感知中的软和硬。
1. 探索材料的感觉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将通过触摸、比较不同材料的特点来感知物体的软硬程度。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并将它们分成两组,一组是软的,一组是硬的。
比如棉花团、海绵、布料属于软的材料,而石头、金属、玻璃则属于硬的材料。
幼儿们可以轮流触摸这些材料,感受它们的不同。
2. 寻找软硬材料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到校园中去,寻找不同的材料并辨别它们的软硬度。
通过观察和触摸环境中的物体,幼儿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软和硬的概念。
例如,当他们触摸到树皮、草地、沙土等材料时,他们会发现它们都比较软。
而触摸到石头、水泥地面等材料时,则会感受到它们的硬度。
3. 感知软硬材料的声音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将通过听觉来感知材料的软硬程度。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材料制成的小物件,如棉花团和石头。
幼儿们可以将它们与地板、桌子等硬物体比较,并轻轻敲击它们,听声音的变化。
他们会发现,软的物体敲击后声音会相对柔和,而硬的物体则会发出响亮的声音。
4. 参与活动——软硬游戏这个活动既能让幼儿们探索软硬材料,又能让他们参与其中,增加互动和乐趣。
教师将准备一些包裹在纸巾或布内的物品,如小木块、塑料瓶盖、海绵等。
幼儿们需要通过触摸纸巾或布的触感来判断物品的软硬程度,并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
然后他们可以解开纸巾或布,验证自己的猜测。
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幼儿们可以深入感知到材料的软硬特点,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同时,这些活动也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并应用软和硬的概念,为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中班阶段的科学活动可以通过触摸、比较和听觉来帮助幼儿感知物体的软硬程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及反思《感知软硬》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及反思《感知软硬》教案: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软硬属性,掌握软硬的概念,并能通过感知区分不同物体的软硬度。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感知和探究,提高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增进交流与合作。
教学准备:1. 幼儿园的软硬物品:海绵、木块、泥土、纸巾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教具、图示等。
3. 游戏道具:运球、软球、硬球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软硬材料,比如海绵、木块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教师提问:“你知道它们是什么东西吗?它们有什么特点?”鼓励幼儿回答,并简单介绍软硬的概念。
Step 2: 感知软硬(20分钟)1. 教师将一些软硬材料放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用手触摸,并与他们进行交流:“它是软的还是硬的?”2. 分成小组,每组给幼儿分发不同的材料,让他们对比、触摸并互相交流感受,然后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3. 让幼儿将软硬材料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软”和“硬”,并分享他们的分类标准。
Step 3: 探索软硬(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箱材料给小组,引导幼儿合作探索材料的软硬度。
2. 每个小组选择一样软硬材料,用塑料锤敲打在地面上,观察声音和变形情况,进一步认识材料的软硬特性。
3.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归纳出软硬材料的特点,并将结果在黑板上记录下来。
Step 4: 游戏活动(20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些和软硬相关的游戏,如运球、软球、硬球的比较,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感知软硬度。
2. 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讨论不同球的软硬度,并归纳出规律。
Step 5: 反思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学到的知识:“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软的是什么样子的?硬的是什么样子的?”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观察结果,以及他们在小组合作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感知物体的软硬程度。
2.培养幼儿对物质软硬程度的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棉花、石头、海绵等。
2.图片或实物,用于呈现软硬的物质。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或实物,让他们描述物体的特点,如颜色、形状等。
2.引导幼儿回忆和讨论自己遇到过的软硬物质,如棉花、石头等。
步骤二:触摸实验(10分钟)1.准备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棉花、石头、海绵等。
2.让幼儿轮流触摸每个物体,让他们描述触摸感受(软、硬)。
3.引导幼儿用手指按压物体,观察变形程度。
步骤三:小组活动(2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3-4名幼儿。
2.给每个小组提供不同材质的物体。
3.引导小组成员轮流触摸物体,并讨论物体是软的还是硬的。
4.鼓励小组成员用手指按压物体,观察变形程度。
5.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观察到的软硬物质。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1.引导幼儿回顾触摸实验和小组活动中的观察结果。
2.鼓励幼儿总结软硬物质的特点和变形程度,如软物体容易变形、硬物体不容易变形。
3.提问幼儿,什么样的材质会更容易变形,为什么?步骤五:延伸活动(20分钟)1.让幼儿在教室和校园中观察和找出软硬物质的例子。
2.引导幼儿用手指触摸和按压找到的物体,讨论物体的软硬程度。
3.鼓励幼儿用绘画或手工制作模仿这些软硬物质。
步骤六:结束(5分钟)1.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提醒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感知物质的软硬程度。
3.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幼儿们对物质的软硬程度有了更直观的感知,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多次触摸实验,让他们更好地感受物质的属性。
同时,在小组活动中,幼儿能够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含反思一、教学主题感知软硬二、教学目标1.了解事物的软硬程度;2.讨论不同材质的触感特征和硬度特征;3.培育幼儿的触觉本领和察看本领;4.拓展幼儿的学问面,丰富幼儿的科学学问。
三、教学内容1.认知颜色、形状等基本语汇。
2.讨论各类材质的硬度特征和触感特征,如:玩具,布制品,纸板,铁制品等。
3.认知四周的环境、植物、家具等。
4.探究不同材质对于幼儿生活的影响。
四、学习活动1.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在课堂中环视四周,感知四周的环境,询问环境中的硬件和软件。
2.老师示范活动。
供给三个纸张球和一个塑料球,询问幼儿是不是全部球都一样,如不同请说明。
3.触感比较活动。
请幼儿用手去探究、轻轻拨弄,探讨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实际操作活动。
请幼儿将几个玩具分门别类,硬玩具和软玩具。
5.记忆复述活动。
请幼儿在肢体表现基础上,说说各类材质的触感特征、硬度特征。
五、教学手段老师辅导;触觉、视觉、口述。
六、教学反思“感知软硬”这个教学主题适用于幼儿园小班。
这个教学主题,除了培育幼儿们感知软硬的本领,更紧要的是培育幼儿们的感知力和察看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纳了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幼儿们的学习爱好,有利于培育幼儿们的探究精神。
在导入活动中,引导幼儿们环视课堂,询问了环境中的硬件和软件,为教学打下一个基础。
示范活动中,通过供给三个纸张球和一个塑料球等硬软弹性不同的物品,让幼儿们探讨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便于幼儿深刻理解硬和软的概念。
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幼儿通过分类和比较硬和软的玩具,更好地理解了两者之间的差异。
在记忆复述活动中,幼儿在肢体表现基础上,再去说说各类材质的触感特征、硬度特征,能够巩固他们的学问,促进他们的口头表达本领。
总之,在教学中,我尽心尽力,采纳了多种教学手段,为幼儿的感知本领和探究精神的培育奠定了基础。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幼儿的察看和探究本领,让他们更自动地参加到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幼儿对学问的巩固,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本领。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感知软硬》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感知软硬》一、教学背景小班是儿童最初接触科学的阶段,因此,科学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设计科学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究和思考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爱好。
本次教学的教学主题为《感知软硬》,旨在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软硬材料,帮助幼儿感知软硬不同材料的特点与用途,全面提高幼儿的感知认知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常见的软硬材料;2.掌握软硬材料的使用方法;3.能够区分软硬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2. 能力目标1.提高幼儿的观察、感受、比较和归纳能力;2.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3.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
3.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2.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老师拿出几个常见的硬材料和软材料让幼儿感知,让幼儿观察质地颜色、大小和形状等特点,并简单描述其所使用的场景和用途。
2. 操作(20分钟)1.老师让幼儿自己去实践,准备好常见的软硬材料和一些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铅笔、线等),让幼儿分组制作手工,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制作工具,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2.为了调动小朋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示范操作,引导和点拨幼儿,但是不可以帮助幼儿完全制作,让小朋友们在错误中学习,培养小朋友的自立性、自我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总结(5分钟)1.老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次主题和实验重点,让幼儿归纳和总结出软硬材料的特点和用途;2.游戏结束后,老师鼓励幼儿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赞扬孩子们的创造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自己制作手工,让幼儿感知和体验软硬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提高了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激励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让小朋友们在错误中学习,培养小朋友的自立性、自我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参与,适当给幼儿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幼儿自己探索,个性化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园小班教案《感知软硬》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感知软硬》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和区分软硬材料,培养他们的触觉感知能力。
2.帮助幼儿通过触碰和感知活动,认识软硬材料的特点,激发他们对材料的好奇心。
3.促进幼儿动手动脑,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软硬材料的概念介绍。
2.软硬材料示例:棉花、木块等。
3.感知软硬材料的活动设计。
三、教学准备1.各种软硬材料样本。
2.感知软硬材料的触碰盒或袋子。
3.教学板书。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软硬材料样本,让幼儿触摸、感知,并引导幼儿讨论软硬材料的不同之处。
第二步:活动设计1.利用触碰盒或袋子,让幼儿闭眼摸索不同的软硬材料,并描述手感。
2.小组活动:让幼儿分组,用软硬材料搭建模型或图形,展示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3.创意游戏:教师出示某种软硬材料,让幼儿猜测是软的还是硬的,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第三步:总结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软硬材料的特点,引导幼儿思考软硬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启发他们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案设计中,感知软硬材料的活动引起了幼儿们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活动,幼儿的触觉感知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然而,也有部分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对软硬材料的辨别能力较差,需多加引导。
未来,我将在活动中增加更多的启发性问题,帮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软硬材料,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这节教案,我也体会到了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幼儿提供更具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体验。
以上是本次幼儿园小班教案《感知软硬》含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够引导幼儿在感知软硬材料活动中发现更多乐趣。
小班科学教案《感知物体的软硬》
小班科学教案《感知物体的软硬》教学目标1.能够认知物体的软硬;2.能够利用触摸感觉感知物体的软硬;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物体的软硬。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数枚物体,包括棉球、纸张、铅笔、树枝、石头、橡皮等不同材质的物品。
学生:无需准备任何物品。
教学过程1.介绍物体的软硬属性在开始教学之前,先要向学生介绍物体的软硬属性。
简单来说,软的物体可以被轻松地压缩、弯曲或变形;硬的物体则不会。
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如沙发软硬、衣服软硬等。
2.利用触摸感觉感知物体的软硬将准备好的物体逐个放在学生手中,引导学生利用触摸感觉体验物体的软硬。
教师可以先拿起一个物体进行演示,然后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以下问题:–这个物体轻还是重?–这个物体有没有弹性?–这个物体能不能被压缩?–这个物体能不能被弯曲?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感知到物体的软硬属性,并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掌握如何用触摸感觉来感知物体的软硬。
3.用简单的语言表述物体的软硬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感知物体的软硬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物体的软硬。
例如,“这个物体很软,可以轻易地弯曲变形”、“这个物体很硬,不能被弯曲”。
在帮助学生用语言表述物体的软硬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物体的软硬;–注意物体的重量和弹性;–避免使用复杂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目标简单明确,内容易于操作,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感性认知。
此外,语言表述这一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将实际感知与语言表述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掌握物体的软硬属性。
当然,这些目标和环节的具体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班级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最后,本课虽然简单,但也是小班科学教学中的一次有效尝试,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实际感知的机会,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和理解物体的属性。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物体的感知能力,能够正确区分软硬的概念。
2.通过观察和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探索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软硬的物体(如:棉花、木块、小球等)2.盒子、袋子等容器3.图片或实物展示软硬的物体的示范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视频,让幼儿观察小动物触摸不同物体时的表情变化。
2.引导幼儿讨论观察到的问题,了解他们是否能够区分不同物体的软硬程度。
二、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软硬的物体,如棉花、木块、小球等,让幼儿观察和触摸。
2.教师一边触摸物体一边描述其软硬程度,引导幼儿辨别软硬度。
三、操练(15分钟)1.将软硬的物体放入不透明盒子或袋子中,让幼儿用手触摸并猜测物体的软硬度。
2.让幼儿分成小组,依次摸一摸盒子或袋子里的物体,然后猜测它的软硬程度。
3.每个小组的幼儿都摸过之后,逐一取出物体,展示给幼儿观察和讨论。
四、展示(10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展示软硬物体的示范。
2.引导幼儿比较观察,并进行分类,分别展示软硬物体。
五、总结(10分钟)1.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软硬度。
2.让幼儿提出有关本课学习的问题,并由教师引导他们思考和回答。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到周围的环境中寻找其他软硬的物体,并触摸和形容它们的硬度。
2.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软硬物体收藏盒,将他们分别触摸和放入盒子中。
3.让幼儿展示盒子中的物体,并邀请其他小组的幼儿来触摸并判断它们的软硬度。
七、结束(5分钟)1.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强调感知软硬能力的重要性。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软硬的物体,提高触摸和描述的能力。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等方式,培养幼儿感知软硬的能力,提高他们触摸和描述物体的能力。
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感知物体的软硬》含反思
小朋友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感知物体的软硬》含反思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感知物体的软硬》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小朋友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把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奇怪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初步把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快来看看小朋友园小班科学优秀《感知物体的软硬》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奇怪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把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把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4、对科学活动感爱好,能乐观动手探究,查找答案,感受探究的乐趣。
5、培育小朋友观看力量及动手操作力量。
【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把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活动预备】1、材料预备:(1)两个神奇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阅历预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活动过程】(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1、老师出示神奇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小朋友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老师把东西从神奇袋里拿出来)2、全部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小朋友说的感觉,让全部小朋友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小朋友分组试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老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幼儿园小班教案《感知软硬》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感知软硬》含反思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物体的软硬属性。
2.能够辨别物体的软硬属性。
3.培养幼儿观察、感知、判断的能力。
4.提升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沙发、枕头、水果、石头、塑料球等物品。
2.手纸、抹布、海绵各一个。
3.一块蓝色海绵。
教学环节导入环节在教室中摆放沙发、枕头、水果、石头、塑料球等物品,引导幼儿先用手摸摸这些物品,看是否软硬不同,并让幼儿说出自己摸到的感觉。
实验环节1.接着,老师将手纸放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用手轻轻触摸,询问幼儿觉得手纸是软的还是硬的,并让幼儿说出理由。
2.将抹布放在幼儿面前,询问幼儿抹布是软的还是硬的,让幼儿用手轻轻触摸,并说出理由。
3.最后拿出海绵,放在幼儿面前,问幼儿这个是软的还是硬的,并让幼儿用手轻轻触摸,并说出理由。
4.要求幼儿把手伸到装满水的盆中,感受水的温度和湿润程度。
实践环节1.让幼儿用双手握着一个塑料球,让他们感受球的软硬程度。
2.让幼儿从教室中取一个物品,说出这个物品的软硬程度,再摸摸这个物品,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
3.老师示范削橘子皮,然后让幼儿进行实践。
总结环节1.让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向家长们展示今天制作的手工。
2.鼓励幼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学到的东西,引导他们谈论不同物体之间的区别。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了解物体的软硬属性,并能够分辨出物品的软硬程度。
通过实验环节引导幼儿在触摸和感觉中学习,实践环节则在幼儿的操作中来巩固他们的理解。
这一节课开设得非常好,可以更好地达到我们的目标并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幼儿的心理情况。
一些幼儿可能会因为摸到物品的软硬程度与自己的想法不符而感到困惑和沮丧。
我们需要给他们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在教学中时刻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此外,我们应该尽可能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和学习,让他们在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中体验到成长的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注意不同幼儿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水平,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
幼儿园小班感知软硬教案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触摸,感知不同物体的软硬程度。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触摸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和尝试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软硬的概念,了解不同物体的软硬程度。
2. 通过观察和触摸,比较各种物体的软硬程度。
3. 学习用语言描述物体的软硬程度。
三、教学准备:1. 各种软硬不同的物体,如气球、泡沫、木块、石头等。
2. 一个小篮子,用来放物体。
3. 纸和笔,用来记录幼儿的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活动,让他们知道要学习的是感知软硬。
3. 比较和描述: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物体的软硬程度,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4. 记录:教师鼓励幼儿用纸和笔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观察他们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是否能够正确地感知和描述物体的软硬程度。
2.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表现,适时地进行引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
3.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触摸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4. 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和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教师可以邀请家长来园参与幼儿的感知软硬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其中,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教师可以在教室环境中布置有关软硬的主题墙,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触和感知软硬。
3. 家园共育:教师可以通过家园联系栏,向家长推荐一些关于感知软硬的家庭教育活动,让家长在家也能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2. 幼儿作品:教师可以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如观察记录表、绘画等,以此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家长反馈: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家长对幼儿在感知软硬方面的表现和反馈。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软硬知识。
幼儿园小班感知软硬教案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触摸,感知不同物体的软硬度。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触摸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软硬概念:软和硬是物体的一种特性,软的物体用手触摸时感觉舒适,而硬的物体用手触摸时有压迫感。
2. 观察和触摸不同硬度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和触摸各种不同硬度的物体,如气球、海绵、石头、积木等。
3. 表达和描述:让幼儿用语言描述所触摸物体的软硬度,并尝试用词语如“软绵绵”、“硬邦邦”等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气球、海绵、石头、积木、塑料杯等不同硬度的物体。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软硬概念,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物体的软硬度。
3. 表达和描述: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所触摸物体的软硬度,并尝试用词语如“软绵绵”、“硬邦邦”等进行表达。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软硬概念的理解。
2. 关注幼儿在触摸和描述物体软硬度时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问和回答,分析他们的思维发展和探索欲望。
4.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和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触摸不同硬度的物体,巩固软硬概念。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软硬主题区,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主探索和体验。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活动安全:在触摸硬物体时,提醒幼儿小心,避免受伤。
2. 关注每个幼儿的需求:根据幼儿的能力和兴趣,提供合适的材料和支持。
3. 鼓励合作和分享: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相互合作、分享经验,培养团队精神。
八、教学建议:1. 采用游戏化教学: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软硬概念。
2. 创设情境:结合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软硬度。
3. 定期回顾:定期回顾教学内容,帮助幼儿巩固记忆。
幼儿园小班感知软硬教案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幼儿园小班感知软硬教案反思年级:小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触摸、比较等方式,认识和感知软硬不同的物体。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感知软硬:让幼儿通过触摸、比较不同的物体,感知软硬之分。
2. 分类练习:将软硬不同的物体进行分类,巩固幼儿对软硬概念的理解。
3. 情境体验:创设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软硬物体带来的不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软硬不同的物体,引发幼儿对软硬概念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主体活动:(1)观察比较:教师准备软硬不同的物体,让幼儿触摸、比较,感知软硬之分。
(2)分类练习:教师引导幼儿将软硬不同的物体进行分类,巩固他们对软硬概念的理解。
(3)情境体验: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软硬物体带来的不同感受。
3.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幼儿总结软硬概念,鼓励他们在家中寻找软硬不同的物体,进行亲子互动。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主体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软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实际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发展水平。
3. 搜集幼儿在课后亲子活动中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效果。
4. 结合教师的教学反思,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教师准备软硬不同的物体,如气球、石头、海绵、木块等。
2. 环境准备:创设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自由地观察、触摸和操作物体。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软硬不同物体的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2. 教学视频:拍摄软硬物体实验的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感知软硬之分。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软硬不同的物体,引发幼儿对软硬概念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感知软硬》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感知软硬》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软硬程度是通过触摸和压力感知得出的。
2. 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触摸和比较,区分软硬物体。
3.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一知识,提高触摸和感知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软硬物体的实物样本,如棉花、塑料盒、铁块等。
2. 小组讨论工具,如小黑板、白板、纸张。
3. 按摩球、橡皮泥等软硬物品。
4. 布料、砖头等物品,用于触摸比较。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5分钟)可以通过翻转两只手掌,展示软和硬物体,并让学生触摸两者的感觉。
然后提问学生软和硬物体有什么不同。
2. 学习和实践(20分钟)教师拿出软硬两个物品,先让学生触摸其中一个物品,并让他们用手触摸感知物品的软硬程度。
然后让学生触摸另一个物品,比较两个物品的软硬程度。
3.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总结如何感知物体的软硬程度。
每个小组可以用小黑板、白板或纸张记下自己的想法。
4. 展示和分享(10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小组的想法和总结。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分享自己的观点。
5. 应用(10分钟)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出在什么情况下他们需要感知物体的软硬程度。
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并引导他们思考更多实际应用的情况。
6. 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触摸和感知物体的软硬程度。
教师可以补充和澄清相关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触摸和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和区分物体的软硬程度。
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中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总结。
应用环节也引发了学生思考和分享,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接下来,可以通过更多的实物示范和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知能力。
《感知软硬》幼儿园小班教案
《感知软硬》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感知和辨别软硬不同的物体。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触觉敏感性,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增进他们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触摸感知物体的软硬。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软硬不同的物体。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准备不同软硬程度的物体,如海绵、沙袋、气球、木块等。
2. 环境准备:保持教室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关注软硬不同的物体。
2. 主体活动:b. 幼儿用语言描述所感受的软硬物体,如“这个海绵软软的”,“这个木块硬硬的”。
c.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物体的软硬程度,让幼儿学会辨别。
3. 总结延伸:教师带领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软硬物体,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出家里的软硬物体,并描述给家长听。
2.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触摸和描述软硬物体的准确性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幼儿对软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观察记录:教师在课堂上记录幼儿触摸和描述软硬物体的表现。
课后反馈:家长提供的幼儿在家中完成作业的反馈信息。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对软硬物体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活动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开展一次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软硬物体的手工艺品,增进亲子关系的加深幼儿对软硬概念的理解。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的探索区放置各种软硬物体,鼓励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主探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考虑幼儿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认识软硬》幼儿园小班教案
《认识软硬》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和比较,感知物体的软硬特性。
2. 培养幼儿的触觉敏感性,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软硬概念的引入:向幼儿介绍软和硬的概念,让他们知道软硬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 观察和触摸:让幼儿观察和触摸不同的物体,如海绵、石头、布料等,感知它们的软硬程度。
3. 比较和分类:让幼儿将软硬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培养他们的分类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海绵、石头、布料等不同软硬程度的物体。
2. 教学场地准备:宽敞的教学场地,便于幼儿观察和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软硬的概念,让他们知道软硬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 观察和触摸:教师展示不同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和触摸,感知它们的软硬程度。
3. 比较和分类:教师引导幼儿将软硬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培养他们的分类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观察和触摸物体时的反应,了解他们对软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幼儿在比较和分类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教学活动1. 软硬配对游戏:教师准备软硬不同的物体,将它们混合在一起。
幼儿需要通过触摸和比较,将这些物体按照软硬程度进行配对。
2. 软硬接力赛: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堆软硬不同的物体。
教师发令后,小组成员需要迅速地将软硬物体传递给下一个队员,直到所有物体都被传递完毕。
最快完成的组获胜。
七、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让幼儿从家中带来一些软硬不同的物体,与家人一起进行软硬配对游戏,增强对软硬概念的理解。
2. 观察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记录下软硬不同的物体,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八、教学拓展1. 软硬与生活:教师向幼儿介绍软硬物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柔软的衣物、硬质的家具等,让幼儿认识到软硬特性对生活的重要性。
幼儿园小班教案《感知软硬》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学计划《感知软硬》带反思小班教学计划《感知软硬》反映了适用于小班的以科学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使儿童能够通过感官掌握感官上的软硬方法,并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产生软硬的对象。
好奇心和探求欲望,体验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乐趣,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可以根据物体的软硬类别进行分类。
来看看幼儿园班级010010的几点思考。
活动目标:1.产生好奇心和探索软硬物体的渴望,并体验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乐趣。
2,通过对物体软硬的感觉感知,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觉。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可以根据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4.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并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活泼性格。
繁重而艰巨的活动: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方法。
2,活动难度:可根据物体的软硬程度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1)两个神秘的袋子,一个大篮子和两个小篮子;(2)柔软物品:棉花糖,面包,洋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3)硬质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纸板箱,茶杯,汤匙,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可以说软硬物体活动程序:(1)触摸猜测,猜测软硬物体老师展示了这个神秘的书包(一件柔软的东西,一件坚硬的物品)。
首先请一个孩子在前面触摸它,捏一下并说说感觉如何?猜猜里面是什么?(老师从神秘的包里拿东西)2,所有的孩子都触摸,捏物品,核实孩子的感觉,让所有的孩子感受到软硬的物体,并且可以说“感觉软/硬”。
(B)一点,使用不同的感觉来感知各种材料并尝试对其进行分类。
1.将软材料和硬材料混合在一起,并将它们分成几部分。
2,要求:碰一碰,捏一捏,按压力,尝一尝,敲一敲,摔倒了。
3,小学生小组实验,将软硬项目分为两组,老师做适当的指导。
4.操作完成后,检查交换组。
5.老师指导孩子们讨论实际的操作,并测试他人对操作结果的感受,并交流感知方法,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
、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
四、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
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检验―交流讨论为主线。
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
组实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
<小马过河》彭文席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
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
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
小马为难了,
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
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
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
小马嗒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
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
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好。
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
妈妈问:“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过……过不去。
”
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
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
”
妈妈说:“那么到底是深还是浅?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
”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
小马跑到河边,试着往前蹚……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他顺利地过了河,把麦子送到了磨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