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视觉特性
第三章-视觉认知
视觉传播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五、格式塔心理学派
格式塔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活动都是先验 的“完形”,即“具有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 是先于人的经验而存在的,是人的经验的先决条件。
人所知觉的外界事物和运动都是完形的作用。 人和动物的智慧行为是一种新完形的突然出现,叫 做“顿悟”。
视觉传播
(一)苛勒的经典实验 ——黑猩猩解决问题实验
二、詹姆斯﹒吉布森的直接知觉理论
观点:知觉是人与外界接触的直接产物,它是外界物理能 量变化的直接反映,不需要思维的中介过程。
知觉是先天遗传的,不是后天学习的。 视知觉生态论 :他认为人类是两脚着地的动物,行动时头
部离地较远,一旦跌倒头部受伤较重。为适应两脚着地 生态环境的需要,长期以来,人类的视知觉系统中进化 出一种对三维空间的适应能力,此能力是不需学习的。
这表明,实际上眼睛处理的信息要多于大脑处理的 信息,甚至可以说眼睛过滤了信息。
—雅莱丝· 汉森在《了解视频》
视觉传播
靠认知功能,人类完成了看的过程,它也是人们学 习知识的手段。通常这一过程是在感知、直觉和推理 的情况下完成的。
罗伯特·E ·奥斯坦因在《视觉心理学》中解释说, “我们的眼睛一贯是积极活动的,一直处于运动当 中——大量的眼睛飞快扫视和眼睛震颤,每一秒钟眨 一下眼睛,(每次扫视20分之1秒)转动眼球,头部 与身体,然后追寻正在移动的物体。”
视觉传播
视觉感知并非是记录刺激物质的被 动过程,而是大脑的主动关注,视觉是 选择性的工作,对外形的感知包括对形 式分类的应用,因其简单性和一般性又 被称为视觉概念。
—— 阿恩海姆《视觉思维》
视觉传播
第一节 感与知的奥秘
• 一、感觉与知觉,从看到看见
大学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到大队 老鼠行进的情景,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等等。当实验 进行到第4天时,被测学生出现了双手发抖、不能笔 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
被测学生参与完实验后,实验者再继续进行追踪调查, 发现被测学生在实验结束后,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 能回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前,大多数被试以为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睡一觉, 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但后来他们报告说,对任 何事情都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 内。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动似乎是“跳来跳 去”的。感觉剥夺实验停止后,这种影响仍在持续。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感觉剥 夺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 住,之后,被测学生有的吹起了口哨,有的自言自语, 显得有点烦躁不安。对于那些8小时后结束实验的被 测学生,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 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知觉的生活 是不可忍受的。
感觉剥夺实验
第一个以人为被试的感觉剥夺实验是由贝克斯顿 (Bexton)、赫伦(Heron)、斯科特(Scott) 于1954年在加拿大的一所大学的实验室进行的。
被试是自愿报名的大学生,每天的报酬是20美元 (当时大学生打工一般每小时可以挣50美分), 所以大学生都极其愿意参加实验。
甜、酸、苦、咸等 味道
嗅觉 肤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 鼻腔粘膜的嗅细胞
气味
物体机械的、温度的作 皮肤的和粘膜上的冷点、 冷、温、痛、压、
用或伤害性刺激
温点、痛觉、触觉
触
肌肉收缩、身体各部分 肌肉、肌腱、韧带、关 身体运动状况
第3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HLX)
视听教育理论
• 视感知规律
• 人眼的视觉特性 • 人的视觉心理(心理趋合、画面平衡、视觉重心) • 视觉心理与构图(线条、色彩、明暗)
• 听感知规律效应、鸡味酒会效应、哈斯效
应) • 人耳的声音定位机理(双耳效应、耳廓效应)
视听教育理论
9. 预训练原则 10.个体差异原则 11.标准发音原则 12.形象出镜原则 13.对话风格原则 14.静态媒体原则 15.互动性原则
理查德.梅耶 (R.E.Mayer)
传播理论
• 教育传播要素
教育者、教育信息、 受教育者、媒体和通道、 传播环境
• 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
• 共同经验原理 • 抽象层次原理 • 重复作用原理 • 信息来源原理
P.海曼-H.弗朗克传播模式
视听与传播理论
综合实践活动
视听与传播理论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眼的视觉特性、人的视觉心理及其对画面 构图的影响。
2. 了解人耳的听觉特性、非线性效应和声音的定位 机理。
3. 理解“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 4. 了解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教学原则。 5. 理解教育传播的要素和基本原理。
视听与传播理论:
内容结构
• 戴尔的“经验之塔”
言语 符号 视觉符号 广播 录音 静态图像 电影 电视 参观展览 野外旅行 观摩示范 参与演戏 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
抽象的经验 观察经验 做的经验
多媒体学习理论
• 多媒体认知过程
• Mayer的多媒体学习认知模型
•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过程
• 多媒体教学原则
1. 多种媒体原则 2. 空间邻近原则 3. 时间邻近原则 4. 聚焦要义原则 5. 标记原则 6. 控制冗余原则 7. 多通道原则 8. 分段原则
3.1视听教育理论
"经验之塔"的指导意义
1.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和抽象,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直观向 抽象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在"经验之塔"的由具 体逐渐向抽象过渡的图解中,视听教材处于较具体的一端, 这构成了教学中应用视听教材的理论依据。 2.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即应以其所能提供的 学习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作为分类依据。强调根据教 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来分类,而不应该仅以简单的 列举方式分类。这一在目前看来已是很简单的基本分类思 想为以后教学媒体分类学的研究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研究 奠定了基础。
2.听感知规律
一.人耳的听觉特性 人的主观听感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
二.人耳的非线性效应 掩蔽效应:一个声音在听觉上会掩蔽其他声音。 鸡尾酒效应:在纷乱的酒会现场,人们照样能 听出其中某个人的声音来。 哈斯效应:当内容相同的两个声音相继到达人 耳时,仅当第二个音延迟时间达到35~50ms后, 才会感受到有延迟音出现。
3.经验之塔理论
美国教育家爱德加-戴尔(Edger Dale)在1946年所著的《视听教育法》 一书中,提出了“经验之塔”(Cone of Experience)理论,他认为人的经 验有的是以直接方式得来的,种种不 同。各种经验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十一 个层次,如图所示:
(1)做的经验
有目的直接的经验: “塔”的底部是直接的,具体的经验,它是直接与客观事物 本身接触取得的经验,是通过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 听,尝, 摸和嗅,即通过完整的生活“塔”的底部是直接的,具体的 经验,它是直接与客观事物本身接触取得的经验,是通过自 己对客观事物的看, 听,尝,摸和嗅,即通过完整的生活经 验,去取得大量有意义的信息与观念。 设计的经验: 是对客观事物进行“仿造”的设计,制作过程所取得的经验。 演戏的经验: 通常有许多事情我们是不能直接实践而取得经验的,如一 些历史事件,我们便无法再去取得直接的经验经验,去取得 大量有意义的信息与观念。
第三章视觉认知
第二节 视觉认知的过程与特点
一、视觉认知的研究对象 光的信号在视网膜上产生不同世界,产生 空间深度,存在相互作用?
第三章 视觉感知
2014/2/27
第三章 视觉感知
• 第一节 感与知的奥秘 • 第二节 视觉感知的过程和特点 •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 第四节 视觉认知学习
视觉错觉
据统计: 进入大脑的信息有75%来自视觉, 进入或离开中枢神经系统的纤维细胞占38%。 当前的研究表明,视网膜上有1亿个传感器, 但只有500万个能够从视网膜传递到大脑。
视觉感知并非是记录刺激物质的被 动过程,而是大脑的主动关注,视觉是 选择性的工作,对外形的感知包括对形 式分类的应用,因其简单性和一般性又 被称为视觉概念。
—— 阿恩海姆《视觉思维》
第一节 感与知的奥秘
• 一、感觉与知觉,从看到看见
第一节 感与知的奥秘
• 二、视觉是一个逐步建构的过程
第一节 感与知的奥秘
任何一种经验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 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 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由此构成的整体,并不决 定于其个别的元素,而局部过程却取决于整体的内 在特性。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的完整特性,它既 不能分解为简单的元素,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元素 之内。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五、格式塔心理学派
试崖实验
试崖实验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三、艾伦﹒帕沃的双重编码理论
定义了三种类型的讯息加工: 1、表征性的 2、参考性的 3、联合处理
所罗门学习风格测量表
人眼视觉特性
人眼视觉特性(一)人眼类似于一个光学系统,但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光学系统,还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人眼观察图像时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的反应及特性:(1)从空间频率域来看,人眼是一个低通型线性系统,分辨景物的能力是有限的。
由于瞳孔有一定的几何尺寸和一定的光学像差,视觉细胞有一定的大小,所以人眼的分辨率不可能是无穷的,HVS对太高的频率不敏感。
(2)人眼对亮度的响应具有对数非线性性质,以达到其亮度的动态范围。
由于人眼对亮度响应的这种非线性,在平均亮度大的区域,人眼对灰度误差不敏感。
(3)人眼对亮度信号的空间分辨率大于对色度信号的空间分辨率。
(4)由于人眼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从空间频率的角度来说,人眼又具有带通性线性系统的特性。
由信号分析的理论可知,人眼视觉系统对信号进行加权求和运算,相当于使信号通过一个带通滤波器,结果会使人眼产生一种边缘增强感觉一一侧抑制效应。
(5)图像的边缘信息对视觉很重要,特别是边缘的位置信息。
人眼容易感觉到边缘的位置变化,而对于边缘的灰度误差,人眼并不敏感。
(6)人眼的视觉掩盖效应是一种局部效应,受背景照度、纹理复杂性和信号频率的影响。
具有不同局部特性的区域,在保证不被人眼察觉的前提下,允许改变的信号强度不同。
人眼的视觉特性是一个多信道(Multichannel)模型。
或者说,它具有多频信道分解特性(Mutifrequency channel decompositon )。
例如,对人眼给定一个较长时间的光刺激后,其刺激灵敏度对同样的刺激就降低,但对其它不同频率段的刺激灵敏变却不受影响(此实验可以让人眼去观察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光栅来证实)。
视觉模型有多种,例如神经元模型,黑白模型以及彩色视觉模型等等,分别反应了人眼视觉的不同特性。
Campbell和Robosn由此假设人眼的视网膜上存在许多独立的线性带通滤波器,使图像分解成不同频率段,而且不同频率段的带宽很窄。
视觉生理学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这些滤波器的频带宽度是倍频递增的,换句话说,视网膜中的图像分解成某些频率段,它们在对数尺度上是等宽度的。
视觉特性
彩色感觉:一定可见光谱成分作用于人眼引起的视觉 效果。 景物的彩色:光源发出的光谱成分被景物反射(透射) 或吸收了某些成分,再作用于人眼,而形成了景物的彩 色感觉。源自第一章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
§1.1 1 光源
人眼感觉到的物体的颜色一方面与物体反射(透射) 和吸收的特性有关,另一方面与光源所含的光谱成分有 关。
§1.1 1 光源
E光源:假想的等能白光,可见光谱内所有波长的光都具 有等辐射功率时形成的白光,色温接近5500K
第一章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
§1.2 人眼的视觉特性
瞳孔:由虹膜的环状肌肉来 调节瞳孔的大小。控制进入 人眼的光通量。
第一章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
§1.2 人眼的视觉特性
视网膜:由大量的光敏细胞 (杆状细胞、锥状细胞)组成。 杆状细胞:分布在视网膜边缘, 在低照度时,主要由它辨别明 暗,对彩色不敏感 锥状细胞:分布在视网膜中心, 能辨别光的强弱,也能辨别彩 色。
第一章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
教学内容
1、光的特性 2、人眼的视觉特性。 3、三基色原理、色度图,RGB计色制、XYZ计色制 4、彩电的显像三基色、显像三基色的色系数方程与亮度方 程。
5、彩电彩色的重现。
第一章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光的度量,描述彩色的量 2、眼睛的视觉范围、分辨力、视觉惰性。 3、三基色原理、RGB计色制、XYZ计色制基本原理 4、显像三基色、彩色重现的过程。
第一章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
§1.1 1 光源
C光源:相当于白天的自然光,色 温6770K,含蓝色成分较多,波谱 能量集中在400-500nm D65光源:相当与白天平均光照。 色温6500K,比B光源、C光源更接 近太阳光,常用作照明光源。彩 电也是以D65光源作为标准白光。
普通心理学第三章第二节视觉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它是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所产生。
一、视觉刺激要看见东西,就需要光。
当我们讲到视觉刺激物——光的特性时,既包括光源的特性,也包括具有反射作用的物体表面的特性。
三人行提示,这些特性,决定了人的视觉特性。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三人行提示,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一)眼球人的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巩膜和角膜,中层为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
内层为视网膜和视神经内段。
眼球内容物包括晶体、房水和玻璃体,它们都是屈光介质。
这些结构加上眼球前端的角膜,组成眼睛的屈光系统。
(二)网膜的构造和换能作用棒体细胞是夜视器官,它们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
椎体细胞是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三)视觉的传导机制传递机制由三级神经元实现:第一级为网膜双极细胞,第二级为视神经节细胞,由视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实现交叉,鼻侧束交叉至对侧,和对侧的颞侧束合并,传至丘脑的外侧膝状体,第三极神经元的纤维从外侧膝状体发出,终止与大脑枕叶的纹状区。
侧抑制:相邻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
(四)视觉的中枢机制特征觉察器:视觉系统的高级神经元能够对呈现给网膜上的、具有某种特性的刺激物作出反应,这种高级神经元叫特征觉察器。
三、视觉的基本现象(一)视觉理论1、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
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
当它们分别感受到不同的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体验。
即三色说。
三人行提示,三色说不能解释红绿色盲。
由于三色说假定黄是由红、绿混合产生的,因此,缺乏感红和感绿装置的病人,不应该具有黄色的经验,这和病人的实际色觉经验是不符合的。
2、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了四色论,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
他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应用光学第三章 眼睛和目视光学系统
一、放大镜(magnifier)的工作原理
放大镜用来观察近距离微小物体。
物在物方焦点,出射的是平行光束。
人眼直接观察
设一微小物体其高为y,用肉眼直接观察时不能离 眼太近,放在l = -250mm处。此时,视角为:
tan 仪 tan眼
tan1' 4 106
0.0003 4 106
75
3-3 望远镜(telescope)的工作原理
望远镜用来观察无限远的物体
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即光学间隔Δ= 0。
望远镜的视角放大
1. 不用望远镜时,远物对人眼的张角:
眼
2. 通过望远镜后,像对人眼的张角' :
标放在眼前250mm处,此距离为明视距离。 ✓ 近点距离:人眼通过调节所能看清物体的最短
距离称为近点距离。 ✓ 远点距离:人眼能看清的最远距离。 ✓ 最大调节范围:远点距离与近点距离之间的视
度之差。
二 人眼的调节 -- 视度调节
例:20岁的正常人眼 ✓ 明视距离:250mm,SD = -4。 ✓ 最大调节范围:-10
开普勒望远镜( fe’ > 0, < 0)
优点:物镜与目镜之间有中间实像,可以安装分划板, 便于瞄准和测量。
缺点:正立的物体成倒像,不方便观察。需加入倒像 系统。
伽利略望远镜( fe’ < 0, > 0)
优点:正像 缺点:无法安装分划板;另视觉放大率受到物镜口径
的限制,不可能很大,一般在2-3倍。
再经过目镜成像在无限远。
两级放大:
第一级:显微物镜将被观察物体进行尺寸放大; 第二级:靠近眼睛的目镜扩大视角
第三章 感知觉
The Muller-lyer illusion
The Ames room illusion
直接感知观,以Gibson为代表,认为环境可提供的信息足以产生知觉,
知觉并不需要内部过程和表征的参与。
刺激眼睛的光线模式是一个结构性的光学分布;
这种分布能提供空间中目标分布特征的明确或恒定信息;
三、感觉的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 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从感觉的对象和内容来看,它是客观的,即 反映着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 事物。从感觉的形式和表现来看,它又是主 观的 。
模型匹配说不能解释的现象
模板说面临着两大困难:
1、人的大脑中到底贮存有多少模板,这些模板的检索方式 与速度如何?
2、大脑中的模板与客观事物很难呈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
对于一个客观事物来说,无法确定模板的数量及其变式。
原型说
原型说: 认为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 (Prototype)。原型不是某一个特定模式的内部复本。它被看作一类 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
第二节 知觉信息加工
知觉(perception)概念是整个心理学领域最重要、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查 普林)。
知觉: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即获得感觉信息意义的过程.
知觉是把感觉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加以解释,形成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 物整体的反映。 当信息进入人的认知系统时,它便被登记在感觉记忆中,这些感觉记忆包 含对视觉信息的映像记忆和对于听觉信息的声像记忆等。
信息加工方式:“自下而上”的加工
第三章人的机能特性
视力:眼睛分辨物体细微结构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以 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
视力=1/能够分辨的最小物体的视角
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
第三章 人的机能特征
2. 视野与视距
视野: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常 以角度来表示。(静视野、注视视野、动视野 )
第三章 人的机能特征
数字
左视野
文字
右视野
处理文字的能力较强
处理数字的能力较强
图3-4 人的视觉系统
返回
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
第三章 人的机能特征
图 6 人眼球的基本结构
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
32
第三章 人的机能特征
图 - 眼 球 的 水 平 解 剖 图
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
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
第三章 人的机能特征
表3-9 不同感觉器官的反应时间
感觉器官 触觉
反应时间(ms) 110-160
听觉
120-160
视觉
150-200
冷觉 温觉
150-230 180-240
嗅觉
210-390
痛觉
400-1000
味觉
330-1100
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
返回
钢—火焰色,机修—声音。 ❖ 不同职业对人的感觉器官的灵敏性要求不同:美术——色
盲,音乐——听觉,自动监控——视觉和听觉等。
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
第三章 人的机能特征
❖ 2.感觉的适应 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过程,称为感觉的适应。 视觉:明适应1-2min,暗适应45min 听觉:15min 味觉:30s 轻触觉:2s
人眼视觉特性(HVS)
⼈眼视觉特性(HVS)⼈眼视觉特性(⼀)2248671769qq.⼈眼类似于⼀个光学系统,但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光学系统,还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眼观察图像时可以⽤以下⼏个⽅⾯的反应及特性:(1)从空间频率域来看,⼈眼是⼀个低通型线性系统,分辨景物的能⼒是有限的。
由于瞳孔有⼀定的⼏何尺⼨和⼀定的光学像差,视觉细胞有⼀定的⼤⼩,所以⼈眼的分辨率不可能是⽆穷的,HVS对太⾼的频率不敏感。
(2)⼈眼对亮度的响应具有对数⾮线性性质,以达到其亮度的动态围。
由于⼈眼对亮度响应的这种⾮线性,在平均亮度⼤的区域,⼈眼对灰度误差不敏感。
(3)⼈眼对亮度信号的空间分辨率⼤于对⾊度信号的空间分辨率。
(4)由于⼈眼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从空间频率的⾓度来说,⼈眼⼜具有带通性线性系统的特性。
由信号分析的理论可知,⼈眼视觉系统对信号进⾏加权求和运算,相当于使信号通过⼀个带通滤波器,结果会使⼈眼产⽣⼀种边缘增强感觉⼀⼀侧抑制效应。
(5)图像的边缘信息对视觉很重要,特别是边缘的位置信息。
⼈眼容易感觉到边缘的位置变化,⽽对于边缘的灰度误差,⼈眼并不敏感。
(6)⼈眼的视觉掩盖效应是⼀种局部效应,受背景照度、纹理复杂性和信号频率的影响。
具有不同局部特性的区域,在保证不被⼈眼察觉的前提下,允许改变的信号强度不同。
⼈眼的视觉特性是⼀个多信道(Multichannel)模型。
或者说,它具有多频信道分解特性(Mutifrequency channel decompositon )。
例如,对⼈眼给定⼀个较长时间的光刺激后,其刺激灵敏度对同样的刺激就降低,但对其它不同频率段的刺激灵敏变却不受影响(此实验可以让⼈眼去观察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光栅来证实)。
视觉模型有多种,例如神经元模型,⿊⽩模型以及彩⾊视觉模型等等,分别反应了⼈眼视觉的不同特性。
Campbell和Robosn由此假设⼈眼的视⽹膜上存在许多独⽴的线性带通滤波器,使图像分解成不同频率段,⽽且不同频率段的带宽很窄。
第三章 人体生理特性-人机工程学
二、人机系统
环境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
感觉系统
信 息 传 递
显示系统
信息处理
人机界面
运动系统
信 息 传 递
控制系统
输入
机器主体
输出
人的三个主要系统:感觉系统,神经系统,运动 系统,其余为辅助系统,同时要考虑环境的影响。
1. 感觉系统,接收信息,是最早能产生误差的部 位,体现人的“感知能力”;
2. 神经系统,传导,识别,判断,记忆,决策, “决策正确性,反应快慢等”;
(1)声压:声波通过传播媒介时产生的压强,用P表示, 单位是Pa。
(2)听阀声压:人耳听到的最低声压,其值为2x10-5 Pa。 (3)痛阀声压:使人耳产生痛觉的声压,其值为20 Pa。 (4)声压级 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值取对数再乘以20,
单位为分贝(dB)。
辨别声强能力 人耳对声强的辨别力不甚灵敏,声强与人的主 观感觉的响度,不是比例关系,而是对数关系。当声强增加 10倍时,主观感觉的响度只增加l倍;声强增加100倍时,响度 只增加2倍,依次类推。
• 例如视觉适应中,暗适应约为45min以上,明适应约为12min;听觉适应约为15min;味觉适应约为30s。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4)感觉相互作用
•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适应刺激的感受 能力都将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而降低。由此 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的相互作用。如 同时输入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听觉信息对视觉信 息干扰就大,视觉对听觉干扰较小。 可以通过输入不同的感觉信息,改善劳动者的 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
三、 周围神经系统
由脑和脊髓发出,其末梢分布于身体各器官和组织的神 经系统。它包括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植物性神经。
第三章 色觉讲义
ab cde 第三章 我们怎么看世界第一节 视力一、常用的视力表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会经历各种身体检查,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检查就是视力。
视力,是评价视觉功能时,最先检查的指标,也是最重要的指标。
各种体检、眼科疾病或者眼科有关的其他全身疾病,例如糖尿病,都会用到这个指标。
图3-1临床常用的视力表a:Snellen 视力表,b:Landolt 环视力表,c:E 字标准对数视力表,d:字母EDTRS 视力表,e:Lea-symbols EDTRS 视力表如图3-1所示,这些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视力表。
其中,图1-a是Snellen 视力表,在使用英制单位的国家和地区使用。
图1-b是Landolt环视力表,或者称为C字视力表,在有特殊要求检查时使用,例如空军体检。
图1-c是我们国家的E字标准对数视力表,不受文化程度限制,辨认视标开口方向即可,使用范围广泛。
图1-d是字母EDTRS视力表,一般在临床科研中使用,要求被检查者会识别字母,并对检查者的检查和记录有严格要求。
图1-e是Lea-symbols EDTRS 视力表,给小朋友使用的视力表,有四个图案,正方形、房子、爱心和圆形。
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测量要求和被测量的人来选择不同的视力表。
二、视力及视力表的基本原理无论采用哪种视力表,测量视力的基本原理是相同。
视力,是在一定条件下,眼睛能够分辨两物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以视角来衡量。
视角越小,视力越好,反映了眼睛的空间分辨能力越好。
比如,在眼睛前面呈现一个字,比如“我”字,眼睛之所以可以看出这个字,是因为眼睛可以分辨每一个笔画之间的距离,如果这个字距离眼睛很远,或者这个字太小,就只能看到一团黑色而分辨不出来它是哪个字。
这就是我们的空间分辨能力。
图2 E字视标及视力的原理在这里,“我”字就是用来测量视力的图案,称为视标。
也可以用其他图案当视标,比如之前视力表里出现的字母、E字、Lea-symbols等等。
以最常见的E字视标作例子来理解视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3
视觉特性
§2 反射特性
二、木材光泽
树种
云杉强 冷杉弱
横切面 纵切面 纵切面:顺纹 横纹
影响因素
切面 方向
第三章 视觉特性
木材的颜色
木材的反射特性
木材的花纹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一、木材花纹的形成 横切面 形态 圆形(多数树种) 波浪形(如米槠) 曲折形(如红豆杉)
生长轮
同心圆圈状
CH3 年轮
大中见小
浅中见深
重中见轻 矮中见高
CH3
视觉特性
37
30
33
视觉特性
§1 颜色
一、颜色与光
CH3 视觉特性 一、颜色与光
§1 颜色
光色 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波长λ(nm) 780~630 630~600 600~570 570~500 500~470 470~420 420~380
代表波长 700 620 580 550 500 470 420
CH3 视觉特性 二、颜色的产生
第三章
视觉特性
第三章
视觉特性
第三章 视觉特性
木材的颜色
木材的反射特性
木材的花纹
CH3 视觉特性 一、颜色与光 光的存在是颜色的先决条件
§1 颜色
光在物理学范畴中属于电磁波 电磁波有着不相同的波长和振动频率 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很宽 如宇宙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 线及无线电波等
CH3 视觉特性 一、颜色与光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节子
一、木材花纹的形成 圆形节 ?切面 弦切面 条状节 径切面 ?切面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瘿木
一、木材花纹的形成 树 瘤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瘿木
一、木材花纹的形成
CH3
视觉特性 瘿 木
管线
年轮的花纹——由管孔/管线构成
举例
环孔材 弦切面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一、木材花纹的形成
木射线
宽度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横切面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径切面
射 线 斑 纹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弦切面
CH3
视觉特性 A 波痕
§3 花纹
CH3
视觉特性
§1 颜色
五、木材的颜色
CH3
视觉特性
§1 颜色
五、木材的颜色
第三章 视觉特性
木材的颜色
木材的反射特性
木材的花纹
CH3
视觉特性
§2 反射特性
一、表面反射和内层反射
双 层 反 射 特 性
表层反射 内层反射
与物体固有色无关 表示物体的固有色
CH3
视觉特性
§2 反射特性
二、木材光泽 木材的光泽感与木材的反射特性有直接的联系 入射光与木纤维方向平行时 当相互垂直时,则正反射量较小 不同方向所呈现的木材颜色也不一样 反射量较大
视觉特性
§3 花纹
波 浪 形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径切面 平行状条纹
CH3
视觉特性 树干是
§3 花纹
径切面
圆锥 体
径 切 面
树 木 生 长 的 理 解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径切面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弦切面
抛物线形
CH3
视觉特性 抛物线形
§3 花纹
弦切面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一、木材花纹的形成
§1 颜色
入射光
反射
吸收 透射
CH3 视觉特性 二、颜色的产生
§1 颜色
选择性吸收
材料中原子最外层电子具有一定的旋 转状态,并可以通过吸收一定大小的 能量改变这种状态,即电子从基本状 态能级的轨道向高能级的轨道跃迁
吸收
少数电子由材料不同的分子结构决定 了在可见光的范围内发生能量吸收
CH3 视觉特性 二、颜色的产生
波浪纹理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一、木材花纹的形成
内含物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一、木材花纹的形成
内含物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节子
一、木材花纹的形成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树干
树枝 包埋在树干中的枝条部分
节子
CH3
视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
§3 花纹
一、木材花纹的形成
活节
活树枝所形成的节子 死节
死树枝所形成的节子
木射线
细木射线的等高排列
代表树种
黄檀
CH3
视觉特性 B 细纱纹
§3 花纹 灯纱纹
木射线
中至细木射线间距较宽,整齐排列
代表树种
榆木
CH3
视觉特性 C 网纹
§3 花纹
木射线
中木射线间距较宽,整齐排列
代表树种
水青冈
悬铃木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轴向薄壁组织
一、木材花纹的形成
10-14 10-12 10-10 宇宙 射线 X射线 10-8 10-6 10-4 10-2 雷达 1
§1 颜色
102
104
106
108
紫外线
红外线
无线电波
交流电
可见光谱
紫 蓝 绿
400 500
黄
600
红
700
380-780 nm
CH3 视觉特性 一、颜色与光
§1 颜色 1666年,牛顿
CH3
CH3
视觉特性
§1 颜色
五、木材的颜色 发色物质 木素 羰基(>C=O)、乙烯基(R-C=C-R)和苯环
抽提物 酚类物质 灰分
色素
CH3
视觉特性
§1 颜色
五、木材的颜色 材色值 色相H的分布范围在9R~2.5Y之间
明度V分布在3.2--8.5之间 彩度在2.5~6之间
CH3
视觉特性
§1 颜色
五、木材的颜色
§3 花纹 影 木
刨切薄木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二、木材花纹的特点 木材纹理的平行性 早晚材间的过渡及反差 木材构造的涨落
木材图案的天然特性能给人以自然、多变、起 伏、运动、生命的感觉
CH3 视觉心理
视觉特性
颜色与心理 光泽与心理 花纹与心理
CH3 视觉心理
视觉特性
基本经验 参照物
快中见慢
粗中见细
§1 颜色
选择性吸收 透明体颜色 不透明体颜色 透射光谱 反射光谱
吸收
CH3 视觉特性 二、颜色的产生
§1 颜色
选择性吸收
均不吸收 各 波 长 全部吸收 的 光 吸收蓝绿
白色 黑色 红色
吸收
CH3
视觉特性
§1 颜色
三、色彩的基本属性
色相 明度
饱和度
CH3
视觉特性
§1 颜色
四、颜色的表示
孟塞尔颜色系统
CH3
视觉特性 带状
§3 花纹
傍管带状
离管带状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一、木材花纹的形成
纹理
木材纵向细胞/组织排列的方向
直纹理 斜纹理
纵向组织与树干方向平行 纵向组织与树干方向成一定角度
扭转纹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一、木材花纹的形成
纹理
交错纹理
CH3
视觉特性
§3 花纹
一、木材花纹的形成
纹理